舒婷《致橡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讨论诗歌问题,形成了“地下文学”(秘密、半秘密
状态)。他们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的诗 以手抄形式流传。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 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内容上: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 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 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舒婷以搁浅的船概括 一代人的悲剧命运(《船》);梁小斌以一把钥匙 的丢失来象征理想的失落(《中国,我的钥匙丢 了》)。 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悯与清醒、痛苦与庄严、 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 个新的诗学主题。



艺术上: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变革和反叛,
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
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朦胧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 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 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
多义性。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
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
系。
舒婷简介
(1952-)福建人,1967年初中毕业, 1969年到闽西一个山村插队,1972 年回厦门。她在待业期间做过各种 临时工,泥水匠、炉前工、浆纱工、 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 等。三年的插队生活,和在城市里 的劳动生活,使她比较广泛地接触 了基层社会的劳动者,特别对她同 时代的青年了解更为深刻。严峻的 岁月、动乱的年代,在包括舒婷在 内的年轻一代青年的心灵上打下了 深深的烙印。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真水无香》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 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 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 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其作品《致橡 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舒婷的诗大多是抒情短诗。她的诗 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有独特的感受 和鲜明的个性;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 有新的探索: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比喻 构成鲜明、奇特的意象来表达人们心 灵深处波动的思想情绪,并把这种难 以言传的情丝化作可以感触的氛围和 形象。
舒婷用自己敏锐的目光,用自己独特的感受,
用诗的形式写当代青年的痛苦、迷惘、觉醒、追求、
欢乐和奋进,因此她的诗很受青年欢迎。 舒婷1971年开始写一些抒情诗,曾在知青中传 抄。1977后她的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 的注目和争论。1980年她被调到福建省文联工作。 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 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 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 征形象。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 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 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 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 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 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 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 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 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 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
绪和情感基调。Biblioteka Baidu

朦胧诗孕育于这一时期“地下文学” 。最有名的是 “白洋淀诗派”,是北京下放到白洋淀的学生,在那里写诗、
《致橡树》主题情感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 之一,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 后最早的爱情诗。她从女性的独 特视角出发,以其细腻和深刻表 达着批判与建设的双重主题:
对传统爱情观念进行反思与 批判,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爱情观, 代表着中国新时代的女性的“人” 的意识的觉醒。
http://yc.5sing.com/421196.html (丁建华朗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b43sPCbdRk/
舒婷《致橡树》


朦胧诗派简介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革结束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体现 诗歌创作实绩的主要是两个诗人群体,一是“复出 诗人”,一是“朦胧诗”诗人。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 是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 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代"文革"中成长 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 (“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 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 了深刻的否定,这正是以对立的价值面对现代爱情 理想构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衬。 然后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 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 持,携手并进;写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 品,也爱他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