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说课
《古诗》说课稿精选十篇
《古诗》说课稿《古诗》说课稿「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
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通过古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和《静夜思》。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读诵、理解和赏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所作,被誉为登高之作,楼中有百鸟朝凤的景象。
首先,学生通过欣赏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进行诗句分析,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例如,“百鸟朝凤”的形象描绘生动形象,用来比喻人们的奋发向上。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春晓》《春晓》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
课堂开始,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轻快愉悦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
然后,通过带有韵律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着,与学生共同解读诗句,理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例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春雪的赞美和形象的生动描绘。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名诗,每个人都十分熟悉。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课堂开始,老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带有思考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夜晚中的思考和孤独。
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并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感受。
总结: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和赏析,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朗读、讨论、联想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课堂的氛围应该轻松活跃,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启发。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三首古诗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掌握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对古诗的解读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其对古诗的鉴赏兴趣,陶冶其审美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每首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其神韵,培养其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本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法:学生将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中,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和展示精美的古诗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指导:教师先进行范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以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对三首古诗进行解读,包括生字、词语、诗意等方面的学习。
4. 交流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5.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对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培养其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诗的热爱和学习。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首诗的意思和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是“为国无私”,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
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
2.讲解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发志向或抒情,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本节课主要学习《望洞庭》和《题西林壁》两首古诗,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背诵两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背诵两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两首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3.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插图,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背诵两首古诗:学生自由背诵、分组背诵、全班齐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
2. 摘抄两首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古诗《望洞庭》或《题西林壁》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让学生理解了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上古诗三首说课
以下是一篇关于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供您参考: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四篇课文。
本组课文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三首古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三首诗中,既有描绘深秋美景的《山行》,也有抒发思乡之情的《夜书所见》,还有表现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泊船瓜洲》。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借助诗歌文本,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演示、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读、想、议、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出本课的三首古诗。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习《山行》: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情境想象、对比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2.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
3.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书写重点词句和段落。
2.投影仪:展示古诗的插图和背景资料。
3.教学软件:用于学生朗诵和情境想象。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朗诵、讨论、情境想象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朗诵、讨论和情境想象。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朗诵和情境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3.巩固练习:让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朗诵、小组讨论和情境想象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
以上就是《古诗三首》的说课稿,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描绘了山寺夜景的宁静与美丽。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生僻字、古文言文词汇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及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逐首讲解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诗句解析:针对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内容。
5.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语感。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古诗三首是三年级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说课稿将介绍《古诗三首》这一教学内容的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其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古诗,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抽象和隐喻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和古诗作者的情感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2. 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互相讨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诗的背景知识、诗句演唱等,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介绍古代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文字和音频,帮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韵律。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讨论、朗读和表演,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启发思考。
4.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情感,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和美学价值。
6. 评价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五、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和互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可以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又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所选古诗词,均为经典之作,对于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领略诗词之美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课所选古诗词包括:《登高》、《望岳》、《赤壁怀古》、《钱塘湖春行》等。
这些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写景抒情的,也有咏史抒怀的。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诗词鉴赏1. 《登高》:本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2. 《望岳》:本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3. 《赤壁怀古》:本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4. 《钱塘湖春行》:本诗以钱塘湖春天的景色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所选古诗词的作者、背景、题材等基本知识。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等。
3. 能够背诵并默写所选古诗词。
(二)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古诗词。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古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
2. 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特别是对诗词意境、情感的理解。
3.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对重难点的讲解与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引言概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正文内容:
一、《静夜思》
1.1 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1.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二、《登鹳雀楼》
2.1 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2 描写楼和风景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春晓》
3.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2 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
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三首古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思量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本课的主题是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想象能力。
以下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作者、写作背景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内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古代诗人的形象和诗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和节奏。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纠正、交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氛围和情感。
3. 背诵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2.学生自由背诵三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教师抽取部分学生展示背诵成果,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共同进步。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意象说课稿
古诗意象说课稿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意象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诗意象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情感和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古诗意象,理解其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
例如,“月亮”常常象征思念,“柳树”多表示送别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是理解古诗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意象的含义,才能准确解读古诗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菊花”,在陶渊明的诗中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而在黄巢的诗里则可能有别样的政治寓意。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对于意象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他们熟悉的古诗入手,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意象的内涵。
三、说教法。
1. 讲授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意象知识,如常见意象及其基本象征意义,需要通过讲授法直接传授给学生。
不过讲授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避免枯燥乏味。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同一意象在不同古诗中的不同表现和意义。
比如讨论“大雁”这个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可能有不同的情感寄托。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探究意象的奥秘。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意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例如,在讲解“梅花”意象时,展示梅花在寒冬中盛开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四、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意象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意象的多重意义,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
2024唐诗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诗》。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唐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并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唐诗的特点和韵律,掌握常识和重要的唐诗诗句。
②能力目标:能够欣赏和背诵唐诗,能够运用唐诗知识进行文学解读。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唐诗,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学法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学习唐诗这个内容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唐诗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学法是:阅读理解法,朗读演绎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唐诗歌曲,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韵律和美感。
我还准备了一些唐诗的课文和解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
本着这个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听一首著名的唐诗歌曲《静夜思》,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我会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唐诗这个主题,并介绍一些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环节二、学习古诗,欣赏文化。
在这个环节,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唐诗,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诗的韵律和意境。
我会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核心词语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
环节三、背诵唐诗,演绎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进行朗读和演绎。
通过背诵和演绎唐诗,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环节四、文学解读,抒发情感。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
古诗词说课稿万能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来说说教材。
本节课所选的古诗词出自于_____教材_____单元,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古诗词在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首古诗词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与前后的课文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呼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谈谈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_____年级,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诗词鉴赏能力。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古诗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理解古诗词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和诗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初中古诗课说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望岳》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岳》。
-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学习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学习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四、教学难点1. 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为学习《望岳》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望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三)精读赏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望岳》。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望岳》的内容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望岳》。
2. 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撰写一篇关于《望岳》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观沧海说课稿
观沧海说课稿一、引言观沧海是一首由中国现代诗人朱自清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本次说课将以《观沧海》为主题,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意象等方面,匡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观沧海》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观沧海》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 匡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抽象的意象;-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个人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手法。
2. 课堂讲解(15分钟)- 介绍《观沧海》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意义。
-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篇幅、压韵方式等。
- 解读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音韵等。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教师点拨(2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引导,匡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解读其中的意义。
5. 学生表达(2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观沧海》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朗读诗歌、写下自己的感受等形式表达。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观沧海》的核心意义和美感。
- 引导学生思量诗歌对人生的启示和思量。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 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观沧海》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淘气、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淘气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
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
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