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观察与探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182cc1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2.png)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5页“实践活动”。
课前思考本节课的教科书中,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用6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卷成不同的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其学习目的是: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的重难点是“体会在圆柱侧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卷成的圆柱的体积不相等及其缘由”。
教学时,要事先准备有关材料:每小组一张探究表格;每小组4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长16cm,宽4cm);小组准备计算器,透明胶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整节实践活动课以闯关形式呈现。
课堂写真第一关:初露锋芒(教师拿出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
)师: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谁来大胆猜测一下。
生: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
生: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我认为粗短的圆柱体积大。
生:老师,我也认为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但我觉得细长的圆柱体积大。
【分析:“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考;猜想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
有的学生看到两张纸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就直观地认为它们围成的圆柱体积相等;有的学生认为圆柱=粗体积=大;有的学生认为圆柱=长体积=大。
这些想法其实都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呢?生: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分别求出两个不同圆柱的体积,再进行比较。
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做呢?你认为需——用到学过的哪些知识呢?生:先要测量卷成圆柱的有关数据,再根据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时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时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b6f10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2.png)
生:我的思考:平面图的建筑是否可以图画或符号表示,如门用字母“M”,或用表示。
师:看来,一张小小的校园平面图可是要综合运用到图形与位置、测量、数量收集等等知识呢,你们在毕业的时候为学校留下了一份实用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老师很感谢你们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么样?请同学们给自评一下吧,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颜色,涂满5个为做得最好的)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北师大版《欣赏与设计》PPT优质课件
![北师大版《欣赏与设计》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bafade2b160b4e777fcf7c.png)
这几幅图案的构成与我们学过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有 关。
谁能说说这几幅图案的构成与我们学过 的哪些知识有关?
我选的是第一幅图案,这幅图案是由 四个相同的部分组成的,而且都是 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所以我觉得这幅 图案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我选的也是第一幅图案,我觉得 这幅图案也可以通过画轴对称 图形的方法来得到。
3.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 妨就当 作闲书 来读 4.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5.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 、能够 引起自 己兴趣 的著作 和章节 6.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7.在结构方式上,作者有意采用中国古 典小说 的传统 形式,运 用相对 集中的 短章节 结构安 排方法, 六七千 字一章 。
我选的是第二幅图案,我觉得这 幅图案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这 两种图形变换的方法配合得到。
我选的是第三幅图案,这幅图案是由内外两部分 组成,内部由6个菱形组成,外部是由6个正六边 形组成。选择一个正六边形和靠近它的两个菱 形中的任意一个为基本图形,把这个基本图形 顺(逆)时针方向每次旋转60° ,旋转5次后,就 得到了这幅图案
2.图案设计。 对称轴、旋 转都用上了。
你想设计什么样的图形.下面是笑笑和淘气设计的黑板花边。请说说花边是如何有阴影 部分的图形得到的。
笑笑先把两个红色的花瓣沿着中间橫着的线对折,得 到一整朵花,再每次向右平移两格,连续平移5次,即 可得到黑板报的花边。
淘气先把红色的半圆沿着中间的半径所在的直线对折, 再把对折后的半圆向右平移一格,形成一组基本图形,最 后把两个半圆组成的一组图形向右平移一格,连续平移5 次,即可得到黑板报的花边。
2.将图形 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四、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943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a.png)
五、说教法
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 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既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力 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 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 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 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蜂蜜水 3 15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板块三、课堂练习 1.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驶210千米,下午4小时行驶280千米。 (1)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2)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从36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不同的比例,你能写出几个?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练习: 1)、什么叫做比? 2)、比有几项?分别叫什么? 3)、还记得怎样化简比和求比值吗? 化简比.15:18= 4/1= 求比值.30:36=
0.5:2=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 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 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正比例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正比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9b4f72fc4ffe473268ab5b.png)
x 已 知 y与成正比例关系,将下表补充完整。
x 20
480 60
y
0.5 6
120 5
作业:
练习册本节内容填完。
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S=r2 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圆的面积 半径
3.14 1
12.56 2
28.26 3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不相等。
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表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谁? 时间和路程
(2)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越长路程越远, 时间越短路程越近。
二、探究新知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 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 么?
三、拓展延伸
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 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 什么。
边长/cm 1
2
3
4
周长/cm
4
8
12 16
边长/cm
1
2
3
4
面积/cm2
1
4
9
16
三、拓展延伸
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它们有什么关系?
边长/cm 1 2 3 4 周长/cm 4 8 12 16
2.根据下表中底是6cm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 应的数据,判断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6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1
12 18 24 30 2345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教学PPT课件(4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教学PPT课件(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fa9a3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f.png)
我将图②先绕直角的顶点 逆时针旋转900,再向左
平移9个格。
我将图②先向左平移9个 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
时针旋转900。
新知讲解
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 应的位置吗?
②②
新知讲解
请将图形A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A O
C
B
新知讲解
说一说,画图时应该注 意什么?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旋转时先确定相应的线或点的位置, 再旋转。
平移时,关键要数清楚格子,找好 对应的点。
图北形师的大运版动数图学形的六运年动级 下册
3 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情境导入 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旋转
平移
旋转
平移
平移
合作探究 旋转时先确定相应的线或点的位置,再旋转。 平移时,关键要数清楚格子,找好对应的点。
新知讲解
试一试
如下图,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 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
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 图1吗?
新知讲解
图1 A卡片: 向右移动2格。
O
O’
A
B 图2
B卡片:
上2—左2—绕O逆900—下1。
新知讲解
讨论: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图片复原吗?
合作探究 用自己手中的纸片摆一摆,并记录你
是如何让还原的。
巩固提升
图中A B C D 是怎样变过来的?
A B ( 向右平移5个格
)
B
C ( 先向右平移5个格再逆时针旋转900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_观察与探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_观察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125a4ea8956bec0975e3fd.png)
连接各点成一条曲线。
E
F
G H
用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张数 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
每本的张数 15 20 25 30 40 6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装订的本数 40 30 24 20 15 10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表中的数量关系。
装订的本数/本
60
50 40 30 20
10
0
10
连 接 各 点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20
30 40 50 60 每本的张数/张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8
6
4
3
2
1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 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cm2 )
把上图补充完整。
E
F G H
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 有什么关系?
长×宽=面积(一定)
1×24=24 2×12=24 3 ×8 =24 4 ×6 =24
长扩大,宽反而 缩小; 长缩小,宽反而扩大。
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 直线上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XX小学
刘钟老师
1.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 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 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 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b4d00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3.png)
师:用手摸一摸纸环的面,感受一下。 师:像这样,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怪圈”是数学家莫比乌斯 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姓命名为 “ 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
【设计意图:从纸条到普通纸环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 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体验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 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3.揭示莫比乌斯带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原因。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一个四条边、两个面的长方形纸旋转 180°后变成了一条边、一个面呢? 生:旋转后正面和反面连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张两面颜色不一样的长方形纸,通过制作成莫比乌斯 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环上下两个面连接起来了,上下两条 边也连接起来了。 师:现在明白小蚂蚁从点A出发,为什么不爬过圆环的边缘,就能 吃到面包屑了吧!
预设生成1:普通纸环和莫比乌斯带相比,莫比乌斯带有一些 扭曲的地方。 预设生成2:分不清莫比乌斯带的里面和外面。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两环对比,发现莫比乌斯带的本质特 征是只有一个面,并且明白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接环时扭了 180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活动三、联系生活,寻找神奇。 师:同学们,莫比乌斯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你 们看,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 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数学好玩》单元的课时内容《神奇的 莫比乌斯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 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验证:用手摸一摸感受两条边、两个面。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短短几秒钟就想到解决的办法。既然你们这么 聪明,老师想再来考考你们。谁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设计意图:有趣的魔术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 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问题层层深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的认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fe71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的认识(一)》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但是,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还比较初步,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圆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一些性质和定理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难点:圆的画法,以及圆的性质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说出圆的特征,引出圆的定义。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的特征,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总结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3.讲解:老师讲解圆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的画法和应用。
4.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验证圆的性质。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圆的定义2.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3.圆的性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7c5bc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3.png)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的旋转点M。 生2:根据前面学习的线段的旋转方法,找到旗杆,在旗杆绕点M顺 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画出这条线段。 生3:最后根据小旗中旗杆与旗面的位置关系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三角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第2个问题。 (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 师:你能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剪一个三角形 标上各点转一转。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生3:最后画AC的对应线段A'C'。连接A'C',三角形B A'C'就是三 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师:旋转后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2: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3:旋转点的位置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板块三、课堂练习 1.观察图形并填空。
《图形的旋转(二)》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 下册《图形的运动》单元的课时内容《图形的旋转(二)》。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生1:先画线段BA的对应线段BA'。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A的右侧 作线段BA的垂线。因为点A到点B的距离为2小格,所以以点B为起 点,在线段BA的垂线上数出2小格,此点即为点A的对应点A',线段 BA'就是线段BA的对应线段。
生2:再画线段BC的对应线段BC'。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C的上侧借 助直角三角板作线段BC的垂线(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线段BC重 合,直角顶点和点B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即为线段BC 的垂线)。在线段BC的垂线上量出与线段BC相等长度,找到点C的对 应点C'。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53cbd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f.png)
《比例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 的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 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 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 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 骤。
同学们,我们知道原始的商品交换形式不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而是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进行的,按一定的比例交换自己所需物品的,其 实现在人们有时还会用这种“物物交换”的古老方式进行交换。
2、(出示教材主题图) 根据以上主题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 生2:奇思想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比例的应用)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出示物物交换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先让学生说说情境图中,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的理解,学 生会想到8个玩具汽车可以换20本小人书,2个玩具汽车可以换5本小 人书。
(2)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第二个问题: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3)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板块三、课堂练习 1.某美术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6∶7,男生有12人。女生有多少人? 2.一幅画,长与宽的比是3∶2,已知这幅画的宽是80厘米。 这幅画的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14人 2.120厘米
2.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 笑收集的邮票有多少张?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1a5c4d4431b90d6c85c758.png)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册《数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数的认识》是北师大六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
《数的认识》是六年级总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也是整个总复习的起始。
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种数,并且运用图等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
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我确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网络。
【说教法】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我在复习过程中,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的“数”的网络,渗透总复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复习中构建一个有序的复习思维框架。
【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
既“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回顾整理,开展活动——内化反思,构建网络——练习巩固,发展数感”,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流程】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学生情况等方面的思考,我给大家说说本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模块一: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
模块二:回顾整理,开展活动这个环节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就本节课而言,知识点多且零散,弄不好会“一盘散沙”。
经过思考,用“数轴”作为载体,围绕以下问题:数轴上有什么数?你知道这些数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复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2)](https://img.taocdn.com/s3/m/16b74828770bf78a64295463.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2)一、面的旋转(4小时)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4小时)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dh;(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rh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dh+d2/2=或S表=2rh+2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4小时)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面的旋转》(说课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面的旋转》(说课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81fe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2.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面的旋转》说课稿
1
说教材
2
说教学目标
3
说学情
4
说教学过程
一 说教材
《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 2—4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 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 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本节课的学 习为学生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 锥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 在本节课中,教材创设了一系列生活情 境,并引导学生在认识、操作中体会面旋 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 们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事先准备或 让学生充分准备好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 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 行交流重创设生活情境,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激活学生Servce 的探究欲望,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辅助教学的优势,让他们在具体情 境中体会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 系,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 间观念。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欣赏动画,思考问题
二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 面、体”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5795f6743323968011c92e3.png)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4)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4)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6)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1 (7)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2 (8)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3 (9)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9)圆柱的体积练习课1 (11)圆柱的体积练习课2 (12)圆锥的体积第1课时 (13)圆锥的体积第2课时 (15)圆锥的体积练习课1 (16)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7)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18)教学内容:正比例 (19)教学内容:画一画 (21)教学内容:反比例 (23)教学内容:观察与探究 (24)图形的放缩第1课时 (25)图形的放缩第2课时 (25)比例尺第1课时 (26)比例尺第2课时 (27)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27)总复习 (29)三、数的认识 (30)整数(第1课时) (30)整数(第2课时) (31)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 (31)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2课时) (32)常见的量 (33)探索规律 (34)四、数的运算 (35)运算的意义 (35)第1课时 (35)第2课时 (35)估算(第1课时) (36)估算(第2课时) (37)计算与应用(第1课时) (38)计算与应用(第2课时) (39)运算律 (40)五、代数初步 (41)用字母表示数 (41)方程 (42)正比例、反比例(第1课时) (43)正比例、反比例(第2课时) (44)六、空间与图形 (44)图形的认识 (45)线与角 (45)平面图形(第1课时) (46)平面图形(第2课时) (47)立体图形(第1课时) (48)立体图形(第2课时) (48)图形与测量(第1课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49)图形与测量(第2课时)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 (50)图形与测量(第3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51)图形与测量(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52)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53)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 (53)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 (54)图形与位置(第1课时) (55)图形与位置(第2课时) (55)七、统计与概率 (56)统计(第1课时) (56)统计(第2课时) (57)统计(第3课时) (58)可能性(第1课时) (59)可能性(第2课时) (60)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61)问题解决的策略(第2课时) (62)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4)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4)](https://img.taocdn.com/s3/m/4c47ed5476eeaeaad0f33044.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4)第一单元圆1、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认识在同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而这些对称轴都过圆心。
知道生活中有了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认识同心圆、等圆。
知道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或直径决定。
等圆的半径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圆的半径不同.位置相同。
3、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运用上.要能根据圆的周长算直径或半径.会算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1/2+直径。
会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4、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5、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会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已知圆的周长会算圆的面积.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会算圆环的面积.并且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圆三种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6、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本单元重点讲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为:1、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表示;百分数有时也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与分数是有区别的: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又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然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是不名数.也就是不能带单位的数。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出勤率、出粉率、成活率等百分数的意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计算这种百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0
60
时间/时
问题3:用600张纸装订成同样的 练习本,每本的张数和装订的本数 有什么关系呢?
每本的张数 15 20 25 30 40 60 … 装订的本数 40 30 24 20 15 10 …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表中的数量关系。
装订的本数/本
60
50 40 30 20
10
问题1:用x,y表示面积为 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 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6 4
8 12 24 3 2 1
拓 展 谈谈收获
y/cm 24 12 8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 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 (每格代表1cm
(1)把上图补充完整。
E
F G H
(2)面积一定时,长方 形相邻的两条边长有什么 关系?
长×宽=面积(一定) 1×24=24 2×12=24 3 ×8 =24 4 ×6 =24
长扩大,宽反而 缩小; 长缩小,宽反而扩大。(3)图中的点A,B,C, ‥‥‥在一条直线上吗?E
F
G H
结论:连接各点成一条曲线.
努 力 吧 !
问题2: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 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 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 (个) 10 20 30 40 50 60 … 时间 (时) 60 30 20 15 12 10 …
大庆65中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观察与探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预 习 展 示 互 动 生成 达 标
拓 展 谈谈收获
1.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 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 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 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预
学习目标 预 习 展 示 互 动 生成 达 标
习
工效 (个) 10 20 30 40 50 60 … 60 30 20 15 12 10 … 时间 (时)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量? (2)工作效率是怎样随着时间 变化的?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表中的数量关系。
工效/个
60 50 40 30 20 10
连 接 各 点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0
10
连 接 各 点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20
30 40 50 60 每本的张数/张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