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下学期 1单元整合提升(1)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单元整合提升
第一页,共29页。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 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有_均__质__区___和_功__能__区___两种基 本类型。区域划分目的是了解各区域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 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2.区域的基本特征有_整__体__性___、_差__异__性___、_开__放__性___。 3.区域差异表现为_自__然__环__境___的差异和__人__类__活__动__的差异。
第九页,共29页。
(2)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作物一年三熟,适 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②生物资源: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 带作物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优势: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第十页,共29页。
环带名称
海岸带
海 丘陵和 ↓ 台地环 陆带
12 883
2 352
5 871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2.绘制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 GDP 总量柱状图(图甲)。 绘制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产业结构饼状图(图乙)。
图甲
图乙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3.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三个省市分别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下表
所示: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水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周
第十六页,共29页。
教材 P19 活动 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是大量人 口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又称“冰雪带”“锈蚀带”)向西 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造成上述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周围资源枯竭,地价上涨,环境 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而西部、南部阳光 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 发展。
成才之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课件第章整合提升
是通过比较图 数据
中各组成要素
↓
的百分比来分 ⑤用文字
析地理事物的 概括联系
特点,判其性 或规律
质。判读时,
↓
也可比较各扇 ⑥进行图
形的圆心角的 表转换(或
大小
图图转换)
第十五页,共26页。
高考真题演练
第十六页,共26页。
( 2 0 1 5 ·福 建 ) 下 图 示 意 我 国 不 同 生 育 率 方 案 预 测 ( y ùc è) 的 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2014·山东)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完成 5~6 题。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5.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 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
号)发布(fābù)。主要数据如下表:
项目
第六次
与第五次相比
总人口(不含港澳台)
1 339 724 852 增长5.84%,年平
人
均增长率为0.57%
总人口性别比(女性为100) 105.20
第五次为106.74
年
0~14岁
龄
15~59岁
16.60% 70.14
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Image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
第十二页,共26页。
类型 特点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本章整合
岩石圈结构特点
具有明显的层圈构造,不同层圈具 有不同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成因。
地表形态类型及特征
地表形态类型
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五种 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高,起伏大,坡度陡,多呈脉状分布。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第 一册第一章本章整合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引言 • 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回顾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 大气圈与气候类型 • 水圈与水循环 •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新时代高中地理 教育改革的需求,提 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 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打下基础。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 影响地表状况等方式,对全球
和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05
水圈与水循环
水圈组成及结构特点
水圈组成
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体构成的水圈。
结构特点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生物等多种因素影 响,形成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空间分布。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分层设色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不 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 ,通过颜色的变化反映地 形的起伏。
地形剖面图
沿某一方向将地形切开, 绘制出地形起伏的剖面图 ,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形的 高低起伏。
03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组成及结构特点
岩石圈定义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 上)的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岩石圈组成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核心点 (1)温压关系(结合上图)。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 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凸低为低,凸高为高”,即等压线凸向低处 为低压,凸向高处为高压,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试题演练】 (2022年河北三河期末)尘卷风是由地面局部受热不均形成的,也是 在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可以把尘土和一些细小 的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下图示意尘卷风的形成。据此完 成第5~7题。
C.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D.地球上气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液态水的形成为地球上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必要条件,不是
气态水。
要点二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同的 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 相同。如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 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 用角度
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试题演练】 (2022年湖南常德期末)某学校附近马路封闭改造施行,开通后同学 们发现该路段路牙石上增加了许多拱形缺口,大雨时马路路面也不再经 常积水。右图为改造后的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第8~9题。
烈上升→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
D.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近地面热空气汇聚→冷空气下沉至近地
面→近地面受空气受强烈上升
7.下列区域中,容易发生地 ③雪线附近 ④水泥地操场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讲义第一章章末综合提升
章末综合提升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如下表所示:人口增长模式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1)影响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开展、传统文化观念和人口政策。
(2)转变过程:历史开展说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如以下图所示: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兴旺国家代表地区欧洲和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开展特征到20世纪70年月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兴旺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缺乏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型。
目前,一些兴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现负增长代表地区亚非拉中国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根本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开展特征大多数开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主要是由于20世纪70年月以亡率已降至与兴旺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诞生率仍较高来,大力开展方案生育工作(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缘由是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二、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假设消失不合理,那么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表现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给和自净力量,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缺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精神孤寂等问题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肯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诞生的男性和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比例。
高中地理 本章整合提升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该市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 主,说明对用工技术要求不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可 确定该市工业发展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快;学龄儿童迁入 数量也较多,因此需要增加教师数量。
【答案】 (1)C (2)B
【例3】 (2011·重庆)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 (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 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2)题。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 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
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 (1)B (2)B
课堂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统计图”。据图完成 1~2题。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 分别为(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2.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第(2)题,据上题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老年人口比 重上升,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的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 成;图示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 口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答案】 (1)B (2)B
【例2】 (2011·福建)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
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
高中地理 第一章高效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七分。
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七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 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 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 ~23°26′N。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 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 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 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 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 间增加均温升高。因O为北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为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应比H点 、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 〞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00或12∶00。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七分。
2.南北半球确实定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其他变式图,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A.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如以以以下图,甲为北半球,乙 为南半球。
B.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 东数值减小。以以以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七分。
5.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七分。
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整合提升pptx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要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②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纬度变化。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 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纬度越高, 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越大;纬度越低,变化幅度越小。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背斜和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倒置地形
背斜成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向斜成山
(2)断层——地垒和地堑。
类型
地垒
地堑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 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
岩层运动方向
岩块相对下降
块相对上升
地表形态
常形成块状山地
[试题演练] (2022年山东菏泽模拟)2022年1月1日,《中国国家地理》通过某平 台发布一张在某地采用多次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 (下图) , 为广大读者送 上新年第一天的“日不落”天文奇观。据此完成第3~4题。
3.拍摄照片时镜头指向 A.正东 C.正西 4.未来一个月,拍摄地 A.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B.日出正南方向 C.持续出现极昼现象 D.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3.B 4.A
本册整合提升
知识 ·体系构建
要点 ·归纳提升
要点一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 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2)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移动。 (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