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
(最新)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学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中学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学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 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中学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中学教育学——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要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复习提纲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复习提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教育则是培养下一代的基石。
中学教育学科是中学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教育学的角度,对中学教育学科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行为,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和影响,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身心和社会能力。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访谈等。
3.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二、中学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1. 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2. 中学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中学教育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原则,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 中学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中学教育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三、中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1. 中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学教育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管理学到教育科学的转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2. 中学教育学科的研究热点:当前中学教育学科的研究热点包括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方面。
3. 中学教育学科面临的挑战:中学教育学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挑战。
四、中学教育学科的实践与应用1. 中学教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学教育学科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2. 中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管理:中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组织和管理学校教育活动。
3. 中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研究:中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研究包括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方面,研究者应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新)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强力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精品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考试之教育学复习提纲1. 近代高教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2. 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教学3. 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4. 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革命初期,中等教育开始和高等教育衔接起来5. 19世纪后半期高教的扩展和丰富表现:高教层次多样化、高教形式多样化、英才教育转为大众教育6. 1998.年8月29日公布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7.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8.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决定领导权2.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制约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9.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10. 经济发展对高教的决定作用:1.是高教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旧额定乐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教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高教的结构11. 高教的经济高能:1.高教促进经济增长2.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提高人们收入12.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拉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通过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申汇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13. 斯特鲁密林研究:老董简化率14. 舒尔茨研究: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5. 丹尼森的研究:美国16. 科学技术对高教的影响:1.内容2.手段17. 高教的科技功能:1.高教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功能 2.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18. 文化对高教的影响:1.内容2.高教的实施3高教特色的形成.19. 高教的文化功能:1.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20. 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21. 18世纪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功能:1.人才培养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与欧洲中世纪,是现代教育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词解,广狭义都要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为非制度化教育(填空)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一、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二、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填选)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其它专业课程和机构。
我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我国颁布的最早学制。
中国形成系统学堂与制度化教育。
三、非制度化教育:其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其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4、现代教育制度的(二战后)发展趋势简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180多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9年或9年以上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一个以升学为目标,一个以就业为目标。
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社会教育程度越来越高(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知识点)▲古代中国: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1)《孟子》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2)西周以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并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3)春秋战国时,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成为显学。
4)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5)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制度6)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限制了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7)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缩减为四书五经8)明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教条是指导思想,《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古代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中世纪:神学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填空)(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特权(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灌输的过程(4)刻板性:教育方法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受教育本身6、近代教育(巨大变化)(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选择题)(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简答)(1)教育的终身化: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并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为后天形成于是主张,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育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因材施教“学而知之”▲墨翟:兼爱,非攻▲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礼记》中《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
(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通过教育,人才能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萌芽)(选择)▲夸美纽斯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年轻时强调教育的自然性:首先,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三是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卢梭《爱弥尔》: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造就健康的环境与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
“泛爱教育”▲康德(卢梭对其影响很大)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进入近代,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一方面,他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为标志。
美国杜威及其《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其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填空)▲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体系上也与《普通教育学》大不相同。
(选填)▲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肯定了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该书1951年被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凯洛夫教育学之不足:(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赞可夫等人的教学发展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的建设。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对这些因素产生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