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综合预防
地面沉降的类型及其防治途径
林屋洞泉 岩溶地下水 ( )* + ! ( / + */ ,- + !/ 4*
木渎
岩溶洞穴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左右 )$ 左右
0 1、 .)
图#
浙江杭州西湖水文地质与海水面变化示意图 (*> M@BJ>, "8NN) &—地下岩溶现象; 3—地下岩溶水流向; N—第四纪地层;
"—非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 #—岩溶洞穴与通道; $—岩溶泉; %—岩溶塌陷; — —距今 "%444 年时海面; — —距今 %444 5 3444 年时高海面; — —西湖水位; O— 0— P— )—现代海面。
・#・
!
人类活动诱发与加剧地面沉降
地壳运动结果。必然使一些地带产生地面沉降, 这种沉降是区域性的。
但是, 人类活动特别集中于平坦的盆地或平原地带, 而这些地带还是由于自 然沉降过程中而形成具有松散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地带。这些地带在自然演 化过程中, 仍发生着松散地层的压实与固结的过程, 因而也存在着沉降现象 的发生。人类集中居住在这松散沉积物的平原、 三角洲、 大盆地, 也就会加剧 与诱发地面沉积降的发生与发展。人类诱发的地面沉降现象, 有多种类型。 !!" 开采地下水资源诱发沉降类型 人口密集居住在大的平原、 盆地、 三角洲上, 相对有较好的生存条件, 其 中之一是有大的河流通过, 在较厚的松散地层中, 又多有地下水资源可开 采。也因易于过量开采, 而加剧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 世界上发生地面沉降的国家是很多的, 其中主要的有美国、 墨西哥、 委 内瑞拉、 巴西、 日本、 泰国、 澳大利亚、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俄罗 斯、 匈牙利、 南斯拉夫等国家。 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近百个, 主要有上海、 北京、 天津、 太原、 西安、 石家庄、 无锡、 镇江、 苏州、 杭州、 宁波、 嘉兴、 徐州、 德州、 洛阳、 开封、 等城市。 国内外大城市产生地面沉降, 都是与过量开采地下水有关。最大沉降 量在 美 国 加 州 圣 毕 金 流 域 可 达 " ! #$ 以 上, 墨 西 哥 城 达 % ! #$ (纪 万 斌, 。我国台湾岛西部为滨海平原, 总面积有 &&)))*$+ , 但是由于过量开 &’’() 采地下水, 造成地面沉降的地带已达 +))) , -))) 多 *$+ , 我们于 &’’( 年在台 湾时就已观察到在地面沉降的多种现象。美国加州圣华金流域发生地面沉 墨西哥城沉降面积 %#)) 多 *$+ , 我国天津地区沉降面 降的面积达 ’)))*$+ , 积也达到 %))) 多 *$+ 。 应当说, 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现象, 在国内外都是 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其发展趋势是, 将多个城市的沉降带相御接而形成区 域性的地面沉降。我国台湾西部海岸滨海平原是这种情况, 长江三角洲的 上海、 无锡、 苏州、 常州, 也是逐渐相连而成为大的沉降带。 这片地区在晚石炭世时为东南浅海, 后海水逐渐变浅, 相应产生沉积上 升, 早三叠世时又海进成为下杨子海, 中三叠世后逐渐上升, 至早侏罗世时,
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
1 m a 目前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降 面 积 超 过 4m / 。 1 0k 0 0 m ,并形成了市 区、塘沽、汉沽三个沉降 0 中心。18 95~19 92年 ,地 面沉降灾害直接经济损 失约为 1.6 38 亿元 。由于开采深层石油 ,天津市 J
沿海一带负海 拔标高地 区面积近2 m ,淤积 突 0k 出,风暴潮灾害非常严重。近年来 ,武清区、西青
衡水 、任丘、河间、坝州 、保定 一 亩泉 、大城 、南
区内 13范 围 内 累计 沉 降 已超 20nn / 0 l ,面 积 近 l 1 k 万 m 。其中上海、苏锡常地 区、杭嘉湖地 区已 经形成三个 区域性沉降中心 ,三地累计经济损失分 别达290 0 亿元、4 9 6 亿元、8 5亿元。据初步估算 ,
1 我 国地面沉降现状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
原 、汾渭断陷盆地这三个地区,代表性的城市有上 海 、无锡 、嘉兴、天津、沧州 、太原、西安等。
区、津南 区、静海县、宁河县出现了新的地面沉降
发 育 中心 … 。
东南沿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质灾害 区,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 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 面沉降 。截止到 20 J 05年 ,在长江 以南的长江三
1 5 3 m 0 6 0ri 6 . 2k ,4 O一 0 n区 面 积 1 0 . 3k a 0 6 m, 0
发生时,地面沉降较大 的北京合成纤维厂礼堂、通 县造纸七厂 、中科 院印刷厂等建筑物就受到了较严
重 的破 坏 。
20~ 0 m 区面积 1 6. 1 m ,其中唐海、南 0 4Om 53 3 k 堡开发区两个沉降中心地面沉降量超过80m 9 0 m- 。 J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知识点22: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P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微课题目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P2]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P3]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如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P4]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二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三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5]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P6]据专门勘查和区域地形变测量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大约有70个。
累计沉降量达2米以上的有上海、天津、台北、宜兰、嘉义等5个城市,1米~2米的有西安、太原、沧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0.5米~1.0米的有北京、保定、嘉兴、常州、衡水、阜阳等6个城市,小于0.5米或沉降量不详的有54个城市[P7]从区域分布看,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
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则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带)。
主要有下列6个区(带)。
1、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沉降区。
2、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沉降区。
属我国沉降范围最广,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
地面沉降与区域地下水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步发展。
中心区主要在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市区及外围的宁河、安次、南堡、塘沽、静海、大港、黄骅、沧州一带;其次是冀中平原的衡水、冀县、枣强及外围地区;再次是鲁北平原的德州-滨州-东营-滩坊地区。
3、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潍坊地区。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地面沉降,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它不仅会导致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应对地面沉降问题、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面沉降的成因分析要有效地解决地面沉降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其成因。
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大量地下水被开采。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减小,土层发生压缩,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2. 工程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地铁施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大型桥梁建设等,会对地下土体产生扰动,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引起土体的沉降。
特别是在软弱土层分布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更容易引发地面沉降。
3. 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流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压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4. 地质构造因素某些地区存在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松散沉积层、深厚软土层等,这些地质因素本身就容易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地面沉降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的:1.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下室进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因地面沉降而出现变形、开裂,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
2.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原本充足的地下水供应可能变得紧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
3. 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会改变地表水系的分布和流向,导致河流改道、湖泊萎缩等现象,破坏生态平衡。
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
抽水作用下引起地面沉降机理
因抽水而引起地面沉降的地区,地层主要由各含水层及其 相对隔水的粘性土层相叠组成,各层间在一定的水压下有 着水力联系,抽水使含水层的水头(或水位)下降,并牵 动相关的水头下降,导致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加。 有效应力的增加,等同于给土层施加一附加压应力,使土 层产生压缩变形,各土层的变形迭加,导致地面的整体下 沉。
3
15 4
13
10
7
1
6 5
(a)平面
(b)剖面
滑坡要素平剖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周界;3.滑坡壁;4.滑坡台阶;5.滑动面
(带);6.滑坡床;7.滑坡舌;8.主滑线;9.拉张裂缝;10. 主裂缝;11.剪切裂缝;12.羽毛状裂缝;13.鼓张裂缝;14.扇 形张裂缝;15.封闭洼地(滑坡湖)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 虽然地面沉降可导致房屋墙壁开裂、楼房因地基
下沉 而脱空和地表积水等灾害,但其发生、发展 过程比较缓 慢,属于种渐进险地质灾害,因此,对 地面沉降灾害只能预测其发展趋势。目前地面沉降 预测计算模型主要有两种: (i)基于释水压密理论的土水模型, (ⅱ)生命旋回模型。
地面沉降的特征分布
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 1. 世界地面沉降分布概况 地画沉降主要发生于平系和内陆盆地工业发达的城市以
及油气田开采区。 2. 中国地面沉降分布规律 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因地下水超量开
采所致。从沉降面积和沉降中心最大累积降深来看,以 天津、上海、苏锡常、沧州、西安、阜阳、太原等城市 较为严重,最大累积沉降量均在lm以上;我国地面沉降 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 物分布地区。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针对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影响因素方面出发,阐明地面沉降的原因 ,并相应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subsidence caused serious h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xpounds the caus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control the city ground settlement depth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
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受城市经济活动影响的人为地质灾害。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只要人们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危害1.1、现状据资料记载,1891年墨西哥最早发生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座落在高山谷地冲击平原上,现在该城市已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沉降区,城市地面大约下陷9米。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与预防措施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地面沉降能引起哪些次生害?
❖ 地面沉降使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因而 会导致一些次生灾害发生。在我国各地 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表现稍有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之。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天津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 1、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防潮堤必 须相应加高。滨海还原潜水位抬高,加重土 壤的次生盐渍化、沼泽化;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 案例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有一个“沉降村”。 在这个取名为“因果岸”的小村庄,几年前的地面 沉降造成村中路面大片下沉,将居民晒场的水 泥地面折断,沉降断面所经的一幢二层民宅, 被赫然“劈开”一条可以伸得进手掌的裂缝,楼主 人惶然迁居他处。由于这场由东贯西的不均匀 沉降,村民甚至不得不把历来是南北走向的水 田“改造”为东西走向。几年前惠山地区过度开采 地下水的“因”,给居民带去了无奈的苦“果”。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5 、 太 原 市 经 1979 年 、 1980 年 、 1982年三次在市区600平方公里范围的 测量,发现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面积 有254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 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最严重的是吴 家堡,其次是小店。吴家堡水准点的 累计沉降量:1980年是819毫米,1982 年是1232毫米,到1987年累计沉降量 达1380毫米。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2、天津市 从1959—1982年间 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15米。1982 年测得市区的平均沉降速率为94 毫米。目前,最大累计沉降量已 达2.5米,沉降量100毫米以上的 范围已达900平方公里。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概念和预防措 施
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防御对策
多个领域 。
就启动 了第三方专 业机构对 陆家嘴 周 边 道路及 建筑物 实施全面监 测 , 目前
地 面 变 形 控 制 在 规 定 的数 据 内 ,对 安 全 不 会 造 成 威 胁 。 但 笔 者 认 为 ,上 海 属 典 型 的 软 土 地 基 ,软 土 承 受 的荷 载 相 对 较 小 , 地 震 条 件 决 定 了 工 程 建 设
站 网 监 测 、 地 面 沉 降 专 门测
,
要 坚 持 大 尺 度 、跨 区 域 性 的 城 市
防灾控 制承载力 的研 究与设计 ,尤其
不 可 盲 目扩 大 城 市 未监 测 区 域 的 发 展 度 及 自由度 ; 其 二 ,要 使 整 体 规 划 在
兼 顾灾害链 上的次生灾 害外 ,研 究防 灾 规划 的长 期性,从城市未 来5 — 0 0 10
部 《全 国 地 面 沉 降 防 治 规 划
( 0 卜 2 2 ) 》 获 国务 院 批 复 ,对 2 1 00
此 中 国工 程 院 院 士 卢 耀 如 认 为 : 地 面
中必然有 一定程度 的沉 降,虽按有 关 人 士说可 控是安全 的 ,可面 对如此庞
大 的建筑群 如果不 可控呢 ?其灾害是
可 行 性 !在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公 布 的 多
市, 自2 0 年便研 究建立起 北京地面 04 沉 降监测 网站及预报 系统 ,现 已对全
市4 0 平 方 公 里 平 原 区 地 面 沉 降 状 况 00 予 以实 时化 、 可 视 化 、 网络 化 监 测 。
率 和成灾规模 存在差异 ,有可能 使防 治 工程部分 失效等 ,所 以要追求最 小 风险、最大可能效益的工程原则等 。
地压灾害及其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地压灾害及其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地压灾害及其安全风险本文旨在探讨地压灾害及其安全风险,包括岩爆、岩崩、矿震、地面沉降、地下空洞、塌陷坑、地裂缝、土地滑坡、土地液化、沙土液化、地面塌陷、地表破裂、地下水位下降、土石流、尾矿库灾害以及水库塌岸等方面。
1.岩爆2.岩爆是指因岩体中聚积的高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导致岩石突然破裂的现象。
岩爆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岩石内部应力集中,导致瞬间释放能量,产生爆炸性震动和声响。
预防岩爆的措施包括监测岩石应力、降低采掘速度以及采用支撑和加固措施等。
3.岩崩4.岩崩是指大块状岩石从悬崖或陡坡上突然崩落的现象。
岩崩的原因主要包括岩石裂纹扩展、重力作用和地震等。
预防岩崩的措施包括裂纹识别与处理、坡度修整、支撑加固以及实时监测等。
5.矿震6.矿震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引起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地震现象。
矿震的危害主要包括地面震动、地裂缝的产生和采矿设施的破坏等。
预防矿震的措施包括改进采矿工艺、加强地质勘查以及实时地震监测等。
7.地面沉降8.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采矿活动导致地面表面沉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包括地面设施的破坏、地裂缝的产生以及可能引发其他地质灾害等。
预防地面沉降的措施包括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地质勘查以及实时监测等。
9.地下空洞10.地下空洞是指因采矿或溶洞形成等活动而在地下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洞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等现象,对地面设施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预防地下空洞的措施包括改善采矿工艺、定期进行地质勘查以及实时监测等。
11.塌陷坑12.塌陷坑是指由于地下空洞或溶洞形成等原因,导致地表突然塌陷的现象。
塌陷坑可能会破坏地面设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预防塌陷坑的措施包括地质勘查、实时监测以及及时处理地下空洞等。
13.地裂缝14.地裂缝是指由于地壳运动或采矿活动导致地表出现的裂缝。
地裂缝可能会对地面设施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如破坏建筑物、道路等。
预防地裂缝的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查、实时监测以及采用适当的开采方法等。
地面沉降的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简介:薛天祥(1990-),男,土家族,贵州遵义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沈春勇(通讯作者)(1968-),男,贵州锦屏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0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地面沉降灾害日益严重,给不同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国内先后有近百个城市或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汾渭断陷盆地等为代表的地面沉降典型地区[1]。
地面沉降虽不至于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下沉、地下管道破损、洪涝及风暴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2-3]。
目前全国已有7.9万km 2面积的地区地面沉降量累计超过20cm ,数据显示仍存在逐步扩大的可能性[4],经沉降中心统计结果表明,天津、上海、西安、无锡、太原、沧州等地区最大沉降量已超过2m ,天津塘沽的最大沉降量已达3.1m 。
根据相关部分调查评估,地面沉降已经造成长三角地区巨大的经济损失,数额达3000亿元。
上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是地面沉降导致经济损失最多的城市,其经济损失高达2899亿元;因地面沉降的影响,华北平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923.86亿元,累计损失约3300亿元[5]。
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工作,对地面沉降问题的治理措施也有了初步成效,但并未能有效的控制其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沉降破坏形势,日后的研究工作开展仍十分困难[3]。
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的国内外现状,提出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研究人员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现状分析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在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地壳表层土体出现压缩,因而出现不同区域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这是难以弥补的永久性资源损失及环境破坏。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前,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但同时地下水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demand increas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problem of ground subsidence has become more obvious.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reas of land subsidenc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area in our country land subsidenc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the city, groundwater, ground subsidence,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显著。
它分布广,最集中于城市范围内,其变化过程一般不易被人察觉,但危害性相当大。
它造成铁路中断、建筑物开裂、市政设施破坏、海水入侵等,其严重后果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概述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抽取、地下开挖、地下负载增加等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起地表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不仅会对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地面沉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地下水抽取管理地下水抽取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抽取管理对于防止地面沉降至关重要。
1.监测与调控: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地下水抽取量,以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过快而导致地面沉降加剧。
2.水资源合理利用:推广节水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引导人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抽取对地面造成的影响。
地下开挖工程控制地下开挖工程是另一个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
因此,在地下开挖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地下开挖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地下开挖方法可以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例如,采用悬挂墙体(如钢支撑体系)代替传统土方支护,可以减少土方开挖对地面的影响。
2.监测与预测:在地下开挖工程中,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及时调整开挖进度和施工方法,以减少地面沉降的影响。
地下负载管理地下负载的增加也是会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需要充分考虑地下负载的管理,以防止地面沉降。
1.减少地下负载: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建设时,尽量减少地下负载。
例如,选择轻型材料,采用轻型结构等,以降低地下负载对地面的影响。
2.地下负载监测:建立地下负载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地下负载的变化。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地下负载,以避免地下负载过大而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修复在地面已经发生沉降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防止地面沉降继续加剧。
1.地基加固:对于地基已经发生沉降的建筑物,可以采取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由于地下水开采、人类活动、地铁建设等因素导致。
地面沉降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措施:
1. 控制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可以减缓或避免地面沉降。
例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封闭式隧道掘进技术,避免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同时在地铁站点附近设置井筒,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控制。
2. 加固基础
加固建筑物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预防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损害,特别是在沉降较为严重的地区。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加厚地基、加固基础桩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性,减轻地面沉降带来的影响。
3. 建造地下结构
在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区域,可以考虑建造地下结构。
地下结构能够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深的地层中,减缓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4. 实行土地利用限制
为了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开发土地等导致地面沉降,可以实行土地利用限制。
例如,禁止在地下水受威胁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或建设,限制土地利用总量等。
总之,防治地面沉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地面沉降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地面沉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地面沉降突发事件,包括城市、农村等区域。
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面沉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面沉降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收集、分析地面沉降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2)制定地面沉降应急预案,组织实施;(3)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地面沉降应急处置工作;(4)负责地面沉降应急处置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2)住建部门:负责地面沉降引发的房屋损坏、道路损坏等问题的应急处置;(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地面沉降引发的交通拥堵、道路损坏等问题的应急处置;(4)水利部门:负责地面沉降引发的洪水、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应急处置;(5)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地面沉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工作;(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地面沉降引发的疾病传播、公共卫生等问题的应急处置。
三、预警与响应1. 预警: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进行预警。
(1)一级响应:地面沉降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较大范围,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2)二级响应:地面沉降造成一定后果,影响一定范围,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3)三级响应:地面沉降造成轻微后果,影响较小范围,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3. 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交通管制,确保人员和车辆安全;(3)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生命安全;(4)对地面沉降引发的房屋损坏、道路损坏等问题进行修复;(5)对次生灾害进行预防,加强监测和预警;(6)及时发布地面沉降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不可逆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较为严重时会出现海水倒灌、加剧洪涝灾害次数、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建筑物地基遭到破坏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地区发展,还会对沿海城市和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构成更大风险。
我国经常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经常发生地面沉降区域的现状,分析产生地面沉降的两点成因,并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防治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地面沉降的时间,最开始出现地面沉降的城市是上海市与天津市,随后根据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出现了地面沉降的问题。
截止2019年,我国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区域面积已经达到1.14万km2,年沉降量大约为50mm。
其中,珠江三角洲出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地面有软土自然固结,黑龙江地区的大庆、哈尔滨、三江平原等地区出现地面沉降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开采区域以及经济开发区域。
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我国主要地面沉降区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主要诱因是过量开采第四系承压水[1]。
区域的地面沉降与深层承压水降落漏斗空间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沉降的发展趋势也会与地区的开采强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地面沉降的情况会根据开采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通过国内外相关实践的证实可知,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区域的地面存在松散层或者深层承压水过量开采。
2.地面沉降成因2.1侵蚀因素我国堆积河谷平原地区的用水量都比较大,过度用水后该地区的部分区域水井周围或者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就会形成下降,承压含水层中的水压降低,支撑上覆岩层孔隙水的压力会逐渐转移到含水层的颗粒中,从而导致该地方部分区域的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
出现沉降后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将增加,进而导致地面逐渐出现裂缝、区域内的建筑墙体逐渐出现倾斜与裂缝等问题。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下降的过程,常见于城市地区。
地面沉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质构造调整、地下空洞形成等。
地面沉降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地面沉降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破坏: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基础设施出现断裂和破坏,给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带来风险。
2.建筑物倾斜: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和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3.地质灾害增加:地面沉降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滑坡、地面下陷等。
4.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地面沉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加强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过度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控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价、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2.填充地下空洞:地面沉降中的一种常见原因是地下空洞的形成。
可以通过填充地下空洞的方式来修复地面沉降。
填充材料可以是砂、黏土等,具体选择要根据地层情况来决定。
3.加强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预防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勘探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化和地下空洞,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地面沉降。
4.加强基础设施的监测和维护: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5.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地面沉降的因素,合理规划地下管道、电缆的布局,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结语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
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准确监测地面沉降和实时预警地质灾害,对于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技术、数据分析及预警体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
首先,地面沉降监测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地表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沉降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卫星遥感及激光雷达等。
全站仪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能够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判断地面是否发生了沉降。
GPS测量技术则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出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情况,得出地面沉降情况。
卫星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传感器对地面变形进行观测,利用图片和图像来分析并判断地面是否沉降。
激光雷达技术则通过激光束扫描地表,得出地面沉降的数据。
这些监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
其次,地质灾害预警是指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前,通过预测和预警系统来提前采取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地质灾害预警主要采用了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传感器网络是构建预警系统的核心,它通过部署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壳运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分析则是对传感器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则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从大数据中寻找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实际操作中,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监测网络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点的位置和布局。
预警体系的建立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合作,形成统一的预警指挥中心。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
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
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
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2. 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
4. 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5.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
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地质灾害中的地面沉降,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地面沉降或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还会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加强地面沉降监测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各级地质部门应加强监测站点的布设,形成覆盖面广、密度合理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全方位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地面沉降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GPS定位、地面雷达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面沉降的高精度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的监测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地面沉降的趋势和范围,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整合各地监测数据,形成完整、准确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库。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范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的基础上,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另外,要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地质环境要求,减少地面沉降灾害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与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防工作,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和有效预防,才能有效避免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实现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