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5750f4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b.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编排中,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间换算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换算、时间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较为复杂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卫星运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de93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a.png)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有关卫星运行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展示一些关于卫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
2. 新知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解释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3. 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会给学生一些关于卫星运行的问题,让他们尝试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 小组讨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策略。
5. 总结反馈: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则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的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谢谢大家的聆听!。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优秀教案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907fabb4daa58da1114a32.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优秀教案范本三篇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优秀教案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教材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00多比2500少)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①把21看作20加1 ②把21看作7乘311421 11421=114(20+1) =114(73)=11420+1141 =11473=2280+114 =7983=2394 =2394③把114分成100、10和4 ④用表格计算1142=(100+10+4)21=10021+1021+421=2394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1421)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63548b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c.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例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即通过找出单位“1”,用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探究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法、讲解法等。
2.教学手段:我将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卫星运行动画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时间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时间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然后,我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3.讲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会进行讲解,明确“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巩固。
卫星运行时间课件
![卫星运行时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26ce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4.png)
多普勒频移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适用于高速运动目 标等优点,但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处理算法,且对信号的 质量要求较高。
载波相位测量技术
定义
载波相位测量技术是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载波相位差来计算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从 而得到卫星的运行时间。
原理
卫星信号的载波相位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接收机通过测量接收信号与本地复制信号 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得到信号传播距离,从而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相对论效应对时间同步影响
相对论效应
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效应,导致卫星钟与地面钟之间产 生时间偏差。
相对论效应修正方法
通过引入相对论修正参数,对卫星钟频率进行调整,补偿相对论效 应引起的时间偏差。
相对论效应监测与验证
利用地面监测站和卫星星间链路等手段,实时监测和验证相对论效 应修正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卫星运行时间课件
• 卫星运行时间基本概念 • 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 卫星运行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卫星运行时间测量技术及应用 •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与同步问题探
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卫星运行时间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一圈所需的 时间,通常以小时、分钟和秒来 表示。
分类
根据轨道高度和类型不同,卫星 运行时间可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 星运行时间、低地球轨道卫星运 行时间等。
精度。
04 卫星运行时间测量技术及应用
伪距测量技术
01
定义
伪距测量技术是通过测量卫星信号传播时间与光速的乘积来计算卫星与
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02 03
原理
卫星发射信号时,将自身时钟的时间标记在信号中,接收机接收到信号 后,将接收机的时钟时间与信号中的时间标记进行比较,得到信号传播 时间,从而计算出距离。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e650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0.png)
标题:深度解析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知识点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点。
这一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解析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卫星是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它们以恒定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
卫星运行时间指的是卫星从一个位置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小时来表示。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时,我们需要考虑卫星的轨道半径、地球的半径以及卫星的运行速度等因素。
通过这些因素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卫星运行时间的精确数值。
3. 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不同地理位置的卫星运行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数学方法,结合地理知识,计算不同地理位置下的卫星运行时间,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4. 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应用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都离不开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精确计算和掌握。
在总结回顾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看到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不仅仅是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更是与生活和科学紧密相连的重要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个人观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而且,这一知识点对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科学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通过以上对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知识点的深度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在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有所应用,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课件
![卫星运行时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0be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e.png)
02
卫星运行时间技术在各 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拓展 空间
03
卫星运行时间技术与其 他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发 展
04
卫星运行时间技术在解 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 战中的作用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卫星钟差改正
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对卫星时钟进行精确修正,以防止因时钟误差导致的 定位误差。卫星运行时间的精确控制有助于实现高精度的时钟修正。
03
多路径效应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信号可能通过多个路径到达用户,这会导致定位误
差。通过精确控制卫星运行时间,可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Leabharlann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运行时间
通信频率分配
适应性更强
未来高轨卫星将具备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任务需求下进行灵活的部署和调整,从 而满足不同的运行时间需求。
低轨卫星运行时间的发展趋势
实时性更强
随着低轨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低轨卫星将能够提供更加实时的服务,如实时导航、实时通信等,从而需要更长 的运行时间来保证这些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量更多、密度更高
未来低轨卫星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同时它们的密度也将不断提高,从而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并需要 更长的运行时间来实现这些任务。
功能更强大
未来低轨卫星将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如更高的精度、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等,从而需要更长的运行时 间来实现这些功能。
卫星运行时间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关,如果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速 度相近,那么卫星在一天内可以多次覆盖相同地区,有利于实现连续通信和观测 。
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潮汐力的关系
地球潮汐力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对地球上的海洋和 陆地产生周期性的影响。
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
![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0c2483fd7c1cfad6195fa7d2.png)
114×21
= 114×7 ×3
=798× 3 =2394
: 114 ×21
× 20 1100 2ຫໍສະໝຸດ 00 10010 200 10
4 80 4
2280﹢114=2394
114
×
2 1
———— 114 …… 114×1 ………114×20 ………114×21
228
———— 2394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 法则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计算法则相同,只是别忘记乘 乘数的 百位。
1、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114×5= 570 (元)
2、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114×10=1140(元)
114×20=2280(元)
3、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14×21=?(元)
114×21=?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114×21 114 ×20 =2280 114 ×1 = 114 2280 ﹢114= 2394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 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 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 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 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1)140 ×80=11200(元)
(2) 160 ×70=11200(元) 80-70=10(台) 138 ×10=1380(元) 11200+1380=12500(元) 12500元>11200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417f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1.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他们喜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卫星运行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具:准备一些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卫星运行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引出卫星运行的时间这一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卫星运行的视频,然后分组讨论,尝试解释卫星运行的原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卫星运行时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卫星的运行。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cb41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2.png)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743b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0.png)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单位换算的重要性。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感觉问题可能还不够具体,有的学生似乎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更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来引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换算: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1/60小时。
(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通过填写和解读统计表,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2.掌握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3.利用统计表整理和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数据。
4.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和统计表的填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25ea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d.png)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法,教师能够系统地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同时,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涉及到时间、速度等概念的运用,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卫星运行时间计算问题。
错题订正:
1.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为“时间与计算”。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405d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8.png)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及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卫星图片和相关资料;2.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段关于卫星的视频或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卫星的一般概念和作用。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卫星运行时间是什么意思吗?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吗?请思考一下。
二、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卫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讲解卫星的运行时间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例如,某颗卫星的运行时间是24小时,学生需要计算卫星在一年中的运行时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闰年和非闰年的处理方式。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包括闰年和非闰年情况下的计算。
2.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并讨论。
3. 教师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应用卫星运行时间的场景,例如导航系统、天气预报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应用场景,并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思考(5分钟)1.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卫星运行时间有了新的了解吗?你们觉得卫星的运行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回顾解题方法。
提醒学生复习时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准确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了解更多与卫星相关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及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主要采用了导入、呈现与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与应用、总结与思考、作业布置六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及计算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5f128edd36a32d72758195.png)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 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 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 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小问题: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 大问题: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三:表格法
114 ×21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2280﹢114=2394
方法四:竖式法
114 × 21 ————
1 1 4 …… 114×1 2 2 8 ………114×20 ————
………114×21 2394
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时,计算法则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相同。
一、估算
估算:114X21=? 与同伴交流一下想法吧
二、计算
算一算: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与同伴交流一下想法吧
方法一 加分拆分法
114×21 114 ×20 =228:乘法拆分法
114×21 = 114×7 ×3 =798× 3 =2394
1.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2.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3.两个部分的积相同数位对齐,相 加后得到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1c0eb765b9f3f90f76c61bbb.png)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升空,它标志着我国 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迈出 了巨大的一步,并跻身于 世界航天先进国家之林。 它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钟。
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钟.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
二 引入新课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 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运行15201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三 估一估
算式:114×21=__(分)
估一估: ①可以把114看作110,21看作20来估算: 110×20=2200(分),
实际结果等比2于2010分8多。0的角叫平角
②可以把114看作120,21看作20来估算: 120×20=2400(分), 实际结果约为2400分。
三 算一算
解决方法(1)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 (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分)
三 算一算
解决方法(2)
114×20=2280 (分) (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分) 2280+114=2394(分)
三 算一算
解决方法(3)
114 × 21
1.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135×45=6075
408×25=10200 4 0 08
× 25
54×31 =168
2
48
47×210=9870
147 × 210
2040 816
147 84
10200
9 8 7 00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位数 乘以两位数的乘法,同学们要掌握 计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相关 的计算题。
114 ……114×1 (个位) 228 ……114×20(十位) 2394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b3e5fa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f.png)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一、引入- 提问:你知道哪些人造卫星?- 介绍:人造卫星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如通信、气象观测、导航等。
二、新课1. 卫星运行原理- 介绍: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
2. 卫星运行时间计算- 提问:你知道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吗?- 介绍:通过卫星轨道高度、地球质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三、练习- 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运行原理和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一、引言——提问:你能列举出一些著名的人造卫星吗?——介绍:人造卫星家族庞大,功能各异,例如通信卫星、气象观测卫星、导航卫星等。
它们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课内容1.卫星运行基础知识——讲解: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运行的,深入剖析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原理。
——提问:卫星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轨道稳定性?2.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讲解:如何利用卫星轨道高度、地球质量等参数,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实例演示:以实际卫星参数为例,展示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三、实践操作——动手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供一组卫星轨道参数,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强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卫星运行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课后拓展1.探讨:卫星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轨道的调整和控制?2.了解:我国卫星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3.思考:未来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对人造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课件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e0ad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2.png)
Part 2: 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轨道高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了解卫星轨道高度与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轨道高度对卫星运行的影响。
地球自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
探究地球自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包括赤道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
卫星控制技术
研究卫星控制技术,包括卫 星遥测和指令传输。
Part 5: 卫星运行时间的未来发展
卫星运行时间的发展趋势
展望卫星运行时间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改进的应用。
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前景
探索卫星运行时间的潜在应用前景,包括空间探索、气象预测和交通导航等领域。
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产业发展展望
了解卫星运行时间领域相关产业(如航天工程)的发展展望。
Part 6: 总结
1 卫星运行时间知识总
结
2 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
性和未来展望
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关键 知识点,并强调重要概念。
强调卫星运行时间在现代 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展望 其未来的发展。
3 问题和讨论答疑
给学生提供机会,提出问 题和讨论他们在课程中遇 到的疑惑。
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运 用场景
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应 用场景,包括地球观测、通 信和导航等领域。
Part 4: 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技术
卫星轨道控制技术
探索卫星轨道控制技术,包 括姿态控制、推进系统和卫 星姿态调整。
卫星跟踪技术
了解卫星跟踪技术,包括地 面站的角度测量、卫星信号 接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地球引力场对轨道影响和卫星运行时间的变化
研究地球的引力场如何影响卫星轨道,并了解不同位置的卫星所需的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94254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4.png)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15be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a.png)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2.掌握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3.学习如何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2.教学难点: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1.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2.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3.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2.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卫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讲解卫星运行时间教师对卫星的运行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卫星绕着地球转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一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叫做卫星的周期。
我们可以根据卫星周期来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及图示,具体介绍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第三步:练习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给学生小组讨论一道关于卫星周期的练习题目,进一步深入学生对于卫星周期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题目:一颗卫星的周期是1小时40分钟,那么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第四步:应用卫星运行时间将卫星运行时间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介绍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场景,比如:•卫星通讯: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可以预测通讯卫星在何时经过某个区域,从而为人们的通讯提供便利;•天气预报:利用气象卫星获取地球上的气象信息,再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进行数据解析,及时给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GPS导航:利用卫星的运行时间和信号强度,帮助人们在导航时确定位置和路径。
第五步: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掌握的知识。
练习题:1.一颗卫星的周期是1小时20分钟,那么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2.如果一颗GPS卫星距地球7000公里,绕地球转一圈需要1小时10分钟,那么该卫星的速度是多少?3.利用卫星运行时间,解释为什么在夜间,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都比太阳要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以及如何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知识点全面覆盖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整合
![知识点全面覆盖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0176d45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卫星运行时间》作为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一个知识点,是要求学生模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和时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个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轨道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方式,了解卫星的用途以及卫星技术的应用范围。
这篇文章将全面整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点覆盖。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运行时间如何计算2.熟练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了解卫星的用途以及卫星技术的应用范围二、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卫星的应用和技术范围三、教学难点1.掌握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方式2.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概念讲解或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卫星的概念和基本运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卫星的运行规律和用途。
2.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课件、互动练习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通过卫星轨道和地球半径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通过卫星的轨道速度和轨道半径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等。
(2)卫星的应用和技术范围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卫星的应用范围和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观测等,并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基础。
3.教学难点(1)掌握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方式教师通过手绘或模型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卫星轨道的形状和运行方式,并指导学生练习画出卫星轨道和地球的形状。
(2)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掌握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方法选择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练习、笔试和口试等形式,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教学特点1.注重实践和现实应用课堂教学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计算等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注重多样化和互动性课堂教学还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图示、视频讲解、课堂讨论和互动练习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训练
25×5=125 30×6= 180 40×3= 120 28×3 =84
32×4= 128 55×2=110 33×3= 99
103×5=515 202×4=808 250×0= 0 101×6= 606
41×9= 369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 分。
人造地球卫星绕 地球2圈、5圈、 10圈需要多少时 间?
114×2= 228(分) 114×5= 570(分) 114×10= 1140(分)
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 间?你怎么算的?
114 ×21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114×21 = 114×7×3 (用21看成“7×3”) = 798×3 = 2394
答: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练习篇 练一练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1.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135×45 =6075 408×25 =10200
卫星运行时间
主讲人:高阳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4×5=120 26×5= 130 35×3=105 30×5=150 50×4=200 90×4= 360 102×5=510 200×5= 1000 256×0=0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仔细观看卫 星视频,请回答: 我国发射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分 时间。
54×312 =16848 47×210 =9870 1 4 7 2 1 0 × 1 4 7 8 4
9 8 7 06
1 0 2 0 0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1)140×80=11200(元) 答:商店要付给工厂11200元。 (2)160×70=11200(元) 138×10=1380(元) 11200+1380=12580(元) 12580元>11200元 答:商店赚钱了。
那么114 ×21=?我们来估算一 下吧!
??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 要多少时间? 114×21= 2394(分)
解决方法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想一想
解决方法3:
1 1 4 × 2 1 1 1 4 ……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你知道乘法竖式计 算 要注意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