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前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的发音和语调,在口头表达上更加自如,使阅读变得更加流利。
此外,朗读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次,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正音、矫正口音、提高语速和语调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自我评价和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问题,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调。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韵律、抑扬顿挫、情感和节奏。
良好的语感和语调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美感,使自己的表达更具感染力。
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最后,朗读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体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和借鉴,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感和语调,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教育研究·21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四川泸州天立学校 646699 胡卫星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文教学应该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那些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的真谛和根本。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阅读,它是相对于默读而言的。
经常练习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经常练习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老师叫他在课堂上读一篇课文或者段落时,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满脸通红,他们读地结结巴巴或者漏字错字,或者声音微弱,吐字不清,或者平淡无味,毫无情感。
还有点学生上台发言总是语无伦次,手舞足蹈。
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平时朗读训练少造成的。
我们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读或晚读时间安排学生轮流上台领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展示,日积月累,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有明显提高。
经常练习朗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语文学习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语高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还明确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这都说明了朗读训练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例如朗读鲁迅药描写康大叔突然闯进华老栓的茶馆时所嚷的一段话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单纯停留在字面认读上一般的读者也能理解其意义但加上强烈的语气朗读更易使听者产生联想从而认识康大叔这个凶狠贪婪缺少教养与粗俗不堪的刽子手形象雷雨中周朴园沉吟地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也接着说哦好地方学习中抓住这两句台词的朗读就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及情感虽然两句话大致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不同周朴园赞美因为无锡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一句触痛了侍萍记忆的伤疤她的心情应是惨痛的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深刻体会人物形象可见朗读是引导我们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在语文学习中随着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且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那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使得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具体做法是一设置情境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时可以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塑造良好的情境这样还能强化朗读者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进而加深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二进行意象积累诱发想象表达情理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语词迅速唤起组合成相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人有很大的感染力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生动形象的描述诱发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例如守财奴中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作者连用三个形象性的动词纵跳扑这时的葛朗台已是六七十的老头儿读的时候要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骨瘦如柴的干瘪老头儿一见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饿虎扑食般一纵扑上匣子夺将过去一连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脱口而出连声音也因贪婪的满足而颤抖失去了正常的音质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连声哀求上帝呀救救我们欧也妮四肢发抖目瞪口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文章的形象美此外还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文气文气是由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体现的当然也就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的淡雅闲情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全文的情感基调是悲愤和沉痛开头作者用了一个长句点明烈士遇害的时间地点和我的沉痛心情那么在朗读时就宜用缓慢低沉的语调以表达出作者沉痛的心情又如作者在写到当局的凶残和流言家的卑劣时用了一连串短句在朗读时就应用高亢激越的语调以表达出作者的愤激之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朗读像一股清泉荡起了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不断提高朗读技巧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促进语文学习45文世界中版。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言语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
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早读还是晚读都很难再听到“琅琅读书声”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朗读重要性认识不足外,教师对朗读性质的认识出现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朗读的性质1.朗读是朗读者努力表现书面言语中的生命意识的精神活动。
朗读的实质就是朗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
言语是有生命的,但是这种生命潜伏在书面语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言语的生命得到“重生”。
人类选取声音这一手段用来表情达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声音与情意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人类最复杂、最微妙的感情可以通过说话声音来表达得淋漓尽致。
朗读就是用读者的心声尝试复活作品的过程。
朗读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是要用心去发现,要追求“神似”,让作品之美生成于读者的朗读之中。
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就是一次又一次与作品及其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一步一步深入作品所营造的世界。
2.朗读是对作品意义的创造。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表现读物,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学习《小巷深处》一文时,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不仅体会了盲母亲对养女的一片真情,而且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
朗读文艺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创造过程,或者赞赏美好事物、高尚情操,或者满怀愤慨和憎恨。
著名作家黄蓓佳在作品《心声》中塑造了李京京朗读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时,不知不觉中眼泪“吧嗒”一声掉下来的形象,正是李京京在朗读时对作品意义的创造。
二、朗读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1.朗读是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位的捷径。
汉语富有音乐美,学生只有在朗读的时候才能充分品味到这种音乐美。
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要特别在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汉语的音乐美,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能力。
2.朗读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能让人明意知理,但读书不能仅限于‚读‛,在读中要能体会到真情实感,表达人物的心理变化,‚朗读‛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一、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
‛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
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
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之一法,当时之感慨托在声音,今日凭籍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
虽其生也至微,虚无缥缈,淡若轻烟,阅水成川,已非前水,读者此日之领会与作者当日之兴会不必尽同,甚或差异,而沿流讨源,终归一本。
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几近之,反复吟诵,则真意自现……‛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
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
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
‛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助推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助推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他们受到课文的感染,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
从而发奋学好祖国的语言。
因此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朗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由此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
1朗读能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理解的、流利的而有表情的朗读技能所谓正确的朗读,就是能清楚的发出词的音,不读错一个词的音,不重复读任何一个词的音,不漏掉任何句中一个词的音,正确地读出词的重音;所谓理解朗读,就是理解每个词的意义,每一个句子的意义,每一个逻辑完整的段落,乃至课文的基本内容;所谓流利朗读,就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在朗读时不重复。
这种朗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互相联系的阶段性、低年级可以逐字逐词连句读,中年级可以逐词逐句连段读,高年级乐意逐句逐段连篇读,逐步培养他们朗读的速度和理解的程度。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2通过朗读可以把思想教育进行得更好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感和流利度,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教师优美的朗读声音和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不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词汇量,并且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义和语用信息,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化,使内容更加生动,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流利度。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感觉,进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通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咬字准确性、语言韵律和语言语感,使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得到提高。
语言流利度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交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魅力,增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与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对话,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由此进一步推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些学生对朗读并不感兴趣,可能由于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兴趣不足,或者学校对朗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朗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上需要有所调整和创新。
朗读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信和舞台表现力,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培养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培养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常借助朗读作为在课堂上深化教学推进情感的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什幺是朗读?朗读是一种用有声语言来传播文字的方式,是利用语音各种手段传情达意,让人们用听觉来理解,达到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教学方法。
朗读要求朗读者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
有感情是指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根据感情线索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运用语速、重音、停顿和语调等因素,准确地表达爱慕、憎恨、激动、感激、厌恶、欣喜、悲伤等不同的感情。
居于此,朗读不仅涉及音节的声、韵、调,还涉及句子里各音节之轻重、缓急、抑扬与顿挫,也即语调问题。
一句话,朗读并不是简单地读,这里所指的“读”是有声、有情地朗读或轻读。
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对于作品的理解上。
“读”时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取得复习效果的基本条件,“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获得知识的主要目的,“读”易引发联想——融会贯通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新课标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也更进一步启发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运用教师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的范读要不做作,不拿腔作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在互动中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小学语文简答题
小学语文简答题(一)什么是朗读?朗读的作用?
答:一、我个人认为: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朗读是高深博大的学问。
1.朗读是特殊的语音学。
2.朗读是特定的传播学。
朗读,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早已从生活语言中脱颖而出了,它不但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还体现出对语言完美的追求。
3.朗读是多元、立体的艺术。
4.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
5.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内功。
二、“朗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它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朗读有助于倾听、理解和记忆。
1.朗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2.朗读,个体成长的内驱力。
(1)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2)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大声读的好处:有利于开发右脑;改变学生性格;有力学生体会辩论争论的价值;有利于改变差生;刺激学生脑神经;促进记忆;提高语感;提高艺术美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写作。
3.朗读,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
(2)从语文教师的责任看: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到朴素,回到常识!朗读,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必须的专业素养;朗读,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第二重生活。
(3)从语文学习的作用看:
1)朗读,培植了语言的敏感力。
2)朗读,提高了语言的敏化力。
3)朗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是教人朗读的;是教人学朗读的;更是用朗读教人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朗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朗读的概念、朗读的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的概念朗读是指用声音表达文字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语音规律和语调,正确、流利、自然地读出课文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文字。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审美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朗读的作用1.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掌握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形成自然流畅的朗读效果。
良好的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2. 提高审美情感。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其中情感的饱满和语言的美妙,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长期的朗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3. 增强记忆能力。
朗读需要学生反复地熟悉课文或文学作品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 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感悟其中的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朗读教学的策略1.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用优秀的课文或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 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训练,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停顿的处理、情感的表达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流利地、自然地朗读课文或文学作品。
3. 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朗读角、设置朗读时间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的效果。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阅读的材料转换成口头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而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本中的知识,强化记忆,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同时也对发音、语调、语音语调等语言运用进行了相应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更全面的提高。
二、增强语感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触碰和感受文学的美和韵味,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由此,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朗读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音语调的规范性,使自己的口语更加清晰、流畅。
此外,朗读还能让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培养自信心和自己对语文的热爱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心。
在朗读中,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语言才能,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和认可,从而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通过朗读将阅读的体验转化为口头表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从而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应该重视朗读,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听说
读写四个语言技能出发,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语
音材料,从而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和分辨能力。
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可以熟悉各
种语音现象,掌握标准的语音模式。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加深对语文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教师
或优秀的读者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
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培养流利、自然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和感受,加深对作文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文的语气、情感和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
样的文字材料,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模仿和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和修辞水平。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流畅地发音,注意语调抑扬顿挫的规律。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字音和词音,提高自己的语音表达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腔肌肉。
经常进行朗读,可以刺激舌部、唇部和声带等口腔肌肉的运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使他们的口齿更加清晰,吐字更加准确。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对文字的及时理解和模拟再现,要求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通过适当调整语音语调来表达出来。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语句的逻辑结构,培养自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朗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段文字准确、流畅地朗读出来,这既考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要求。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并不断地磨练,学生才能在朗读时流畅自如,并积累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朗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美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音律美和情感美,培养自己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口腔肌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培养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朗读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无朗读,不语文——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125神州教育无朗读,不语文——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连成成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仰山学校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活动,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手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能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其意境,发展语感。
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下列四个要求:一、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认真听。
不要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标。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勿过场,草草收兵。
对于美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好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培养学生互相协的能力。
我在教古诗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
然后让学生自己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明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
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语境。
在赏析中加以品读。
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
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朗读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朗读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自清先生在其《朗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告别“哑巴语言语文”,就要重视朗读教学。
那么,加强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到底有怎样泰山般的作用呢?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了以下感悟:1.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语感,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平直觉的、敏锐的感知能力。
朗读是培养其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十分优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树叶也绿的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等等,这些句子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表达方式,我觉得都值得学生体会。
可是,如果我正儿八经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其角度来分析这些句子的妙处,可能对学生理解句意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肯定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
于是,在教读课文时,我采用加强朗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先自己反复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很快地感受到句子的“美、妙”,还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句中“赶趟儿、青、逼”等词语进行赏析。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能当堂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还能对文中的佳句进行品析。
语感培养有多种方法,而朗读则是行之有效地好方法。
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言虽简单,却道了语言的真谛。
只有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2.朗读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都是鲜明、强烈、健康的。
但并不是所有文章的思想感情都一目了然,学生领悟也并不全面。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指用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起着多重作用。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语音语调。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文过程中,会出现音读不准、声音不响亮等问题。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帮助学生改善发音问题。
朗读还可以使学生磨练喉部肌肉,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使学生的声音更加响亮、自然。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标准的语言模范,模仿老师或者优秀的朗读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模仿朗读者的语气和表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情感和语境,从而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朗读需要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和胆怯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
朗读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方式,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声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子和段落的结构,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流畅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改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阅读习惯和速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通过多次的朗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桂林山水》教学例谈
[背景介绍]
前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奥妙,都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仲养中弄明白了。
”由于朗读可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进入文本,使得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
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较为迅速的理解课文。
《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片段1: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
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点评]
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
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朗读体会法: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
(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生: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
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生:(汇报)写了山有的各种各样形态。
师:(课件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点评]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
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
片段三:举一反三法: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
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师: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
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
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
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
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
(生读)
[点评]
本段的教学,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
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
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简要评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