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算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算法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验证和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算法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以期为后续算法研究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插入排序,分别对随机生成的数据集进行排序操作。

实验数据集的大小分为10000、20000、30000、40000和50000五个级别,以验证算法在不同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三种算法,并记录每种算法的运行时间。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每种算法进行了多次运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实验结果1.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从实验结果来看,快速排序在所有数据量级别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快速排序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05秒和0.1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0.8秒和1.2秒。

总体来看,快速排序在各个数据量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2.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为O(nlogn)。

实验结果显示,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15秒和0.25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1.5秒和2.5秒。

与快速排序相比,归并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性能稍逊一筹,但在数据量较大时,其运行时间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3.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易实现的排序算法,但其时间复杂度为O(n^2)。

实验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的10000和20000级别下的运行时间分别为0.3秒和0.6秒,而在数据量较大的40000和50000级别,运行时间分别为8秒和15秒。

可以看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插入排序的性能明显下降。

分治算法的实验报告

分治算法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分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小问题,然后将小问题递归求解,最终将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分治算法具有高效性、可扩展性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分治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分治算法的设计思想,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分治算法的基本思想;2. 掌握分治算法的递归实现方法;3. 分析分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4. 应用分治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选择两个分治算法:快速排序和合并排序。

1.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均小于另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然后递归地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1)算法描述:① 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通常取序列的第一个元素;② 将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一个子序列包含所有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另一个子序列包含所有大于基准值的元素;③ 递归地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2)代码实现:```c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pivot = arr[left];int i = left;int j = right;while (i < j) {while (i < j && arr[j] >= pivot) {j--;}arr[i] = arr[j];while (i < j && arr[i] <= pivot) {i++;}arr[j] = arr[i];}arr[i] = pivot;quickSort(arr, left, i - 1);quickSort(arr, i + 1, right);}}```2. 合并排序合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子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加密基本算法实验报告

加密基本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加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2. 学会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3. 提高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加密算法:1. 仿射密码2. 单表代替密码3. 维吉尼亚密码4. RSA算法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仿射密码(1)原理简介:仿射密码是一种基于线性代数的加密方法,其加密公式为 \(c = (ap + b) \mod 26\),其中 \(a\) 和 \(b\) 是密钥,\(p\) 是明文字符对应的数字,\(c\) 是密文字符对应的数字。

(2)代码实现:```pythondef affine_encrypt(plain_text, a, b):cipher_text = ''for char in plain_text:if char.isalpha():p = ord(char.lower()) - ord('a') c = (a p + b) % 26cipher_text += chr(c + ord('a')) else:cipher_text += charreturn cipher_textdef affine_decrypt(cipher_text, a, b):cipher_text = cipher_text.lower()a_inv = pow(a, -1, 26)plain_text = ''for char in cipher_text:if char.isalpha():c = ord(char) - ord('a')p = (a_inv (c - b)) % 26plain_text += chr(p + ord('a')) else:plain_text += charreturn plain_text```(3)测试结果:明文:HELLO WORLD密文:RQWKHU WHDP解密:HELLO WORLD2. 单表代替密码(1)原理简介:单表代替密码是一种将明文字符映射到密文字符的加密方法,其中每个明文字符只对应一个密文字符。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递归与分治策略应用基础学号:**************姓名:*************班级:*************日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第九周一、实验目的1、理解递归的概念和分治法的基本思想2、了解适用递归与分治策略的问题类型,并能设计相应的分治策略算法3、掌握递归与分治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以及问题复杂性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任务:以下题目要求应用递归与分治策略设计解决方案,本次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完成各小题的得分如下,每小题要求算法描述准确且程序运行正确。

1、求n个元素的全排。

(30分)2、解决一个2k*2k的特殊棋牌上的L型骨牌覆盖问题。

(30分)3、设有n=2k个运动员要进行网球循环赛。

设计一个满足要求的比赛日程表。

(40分)提交结果:算法设计分析思路、源代码及其分析说明和测试运行报告。

三、设计分析四、算法描述及程序五、测试与分析六、实验总结与体会#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N 100void Perm(int* list, int k, int m){if (k == m){for (int i=0; i<m; i++)cout << list[i] << " ";cout << endl;return;}else{for (int i=m; i<k; i++){swap(list[m], list[i]);Perm(list, k, m+1);swap(list[m], list[i]);}}}void swap(int a,int b){int temp;temp=a;a=b;b=temp;}int main(){int i,n;int a[N];cout<<"请输入排列数据总个数:";cin>>n;cout<<"请输入数据:";for(i=0;i<n;i++){cin>>a[i];}cout<<"该数据的全排列:"<<endl;Perm(a,n,0);return 0;}《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二递归与分治策略应用提高学号:**************姓名:*************班级:*************日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递归的概念和分治法的基本思想2、正确使用递归与分治策略设计相应的问题的算法3、掌握递归与分治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以及问题复杂性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任务: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要求应用递归与分治策略设计解决方案。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回溯法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回溯法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回溯法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回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出回溯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1.回溯法概述回溯法全称“试探回溯法”,又称“逐步退化法”。

它是一种通过不断试图寻找问题的解,直到找到解或者穷尽所有可能的解空间技术。

回溯法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的某一个初始状态开始,搜索可行解步骤,一旦发现不满足求解条件的解就回溯到上一步,重新进行搜索,直到找到解或者所有可能的解空间已经搜索完毕。

2.回溯法的基本应用回溯法可用于求解许多 NP 问题,如 0/1 背包问题、八皇后问题、旅行商问题等。

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枚举所有可能的解空间来寻找解;另一种则是通过剪枝操作将搜索空间减少到若干种情况,大大减少了搜索时间。

3.回溯法的解题思路(1)问题分析: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行解空间和搜索策略;(2)状态表示:将问题的每一种状况表示成一个状态;(3)搜索策略:确定解空间的搜索顺序;(4)搜索过程:通过逐步试探,不断扩大搜索范围,更新当前状态;(5)终止条件:在搜索过程中,如果找到了满足要求的解,或者所有的可行解空间都已搜索完毕,就结束搜索。

4.八皇后问题八皇后问题是指在一个 8x8 的棋盘上放置八个皇后,使得任意两个皇后都不在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对角线上。

通过回溯法可以求解出所有的可能解。

实验过程:回溯法的实现关键在于搜索空间的剪枝,避免搜索无用的解;因此,对于八皇后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二维数组来存放棋盘状态,以及一个一维数组来存放每行放置的皇后位置。

从第一行开始搜索,按照列的顺序依次判断当前的空位是否可以放置皇后,如果可以,则在相应的位置标记皇后,并递归到下一行;如果不能,则回溯到上一行,重新搜索。

当搜索到第八行时,获取一组解并返回。

代码实现:```pythondef is_valid(board, row, col):for i in range(row):if board[i] == col or abs(board[i] - col) == abs(i - row):return Falsereturn True实验结果:当 n=4 时,求得的所有可行解如下:```[[1, 3, 0, 2],[2, 0, 3, 1]]```本次实验通过实现回溯法求解八皇后问题,掌握了回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对回溯法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入理解。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决策树算法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决策树算法对一个分类问题进行建模,评估算法的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1.学习理解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建模过程。

2. 掌握使用Python编程实现决策树算法。

3.分析决策树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

三、实验过程1.数据集介绍2.决策树算法实现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决策树算法。

首先,我们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占70%,测试集占30%。

然后,我们使用训练集来构建决策树模型。

在构建决策树时,我们采用了ID3算法,该算法根据信息增益来选择最优的特征进行分割。

最后,我们使用测试集来评估决策树模型的性能,计算并输出准确率和召回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决策树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0.95,召回率为0.94、这表明决策树模型对于鸢尾花分类问题具有很好的性能。

通过分析决策树模型,我们发现花瓣长度是最重要的特征,它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鸢尾花。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建模过程,并使用Python实现了决策树算法。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决策树算法在鸢尾花分类问题上具有很好的性能。

然而,决策树算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容易过拟合和对数据的敏感性较强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集成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来改进决策树算法的性能。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合并排序与快速排序一、引言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是两种经典而常用的排序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排序算法进行分析和设计实验,通过对比它们的性能和效率,以期得出最优算法。

二、合并排序合并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原始数组不断分解为更小的数组,直到最后细分为单个元素。

然后,再将这些单个元素两两合并,形成一个有序数组。

合并排序的核心操作是合并两个有序的数组。

1. 算法步骤(1)将原始数组分解为更小的子数组,直到每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2)两两合并相邻的子数组,同时进行排序,生成新的有序数组;(3)重复步骤(2),直到生成最终的有序数组。

2. 算法性能合并排序的最优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无论最好情况还是最坏情况,合并排序的复杂度都相同。

合并排序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临时数组,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n)。

三、快速排序快速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原始数组根据一个主元(pivot)分成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小于主元,另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大于主元。

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最后得到有序数组。

快速排序的核心操作是划分。

1. 算法步骤(1)选择一个主元(pivot),可以是随机选择或者固定选择第一个元素;(2)将原始数组根据主元划分为两个子数组,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小于主元,另一个子数组的元素都大于主元;(3)递归地对这两个子数组进行快速排序;(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每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即得到最终的有序数组。

2. 算法性能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最坏情况下,当每次选择的主元都是最小或最大元素时,时间复杂度为O(n^2)。

快速排序是原地排序,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1)。

四、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性能和效率,我们设计以下实验:1. 实验目的:比较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FFT算法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FFT算法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FFT算法分析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是数字信号处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算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 FFT 算法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际编程实现和实验数据分析,掌握 FFT 算法在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FFT 算法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快速计算方法。

DFT 的定义为:对于长度为 N 的序列 x(n),其 DFT 为X(k) =∑n=0 到 N-1 x(n) e^(j 2π k n / N) ,其中 j 为虚数单位。

FFT 算法基于分治法的思想,将 N 点 DFT 分解为多个较小规模的DFT,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常见的 FFT 算法有基 2 算法、基 4 算法等。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主要依赖 numpy 库来实现 FFT 计算和相关的数据处理。

四、实验步骤1、生成测试信号首先,生成一个包含不同频率成分的正弦波叠加信号,例如100Hz、200Hz 和 300Hz 的正弦波。

设定采样频率为 1000Hz,采样时间为 1 秒,以获取足够的采样点进行分析。

2、进行 FFT 计算使用 numpy 库中的 fft 函数对生成的测试信号进行 FFT 变换。

3、频谱分析计算 FFT 结果的幅度谱和相位谱。

通过幅度谱确定信号中各个频率成分的强度。

4、误差分析与理论上的频率成分进行对比,计算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幅度谱分析观察到在 100Hz、200Hz 和 300Hz 附近出现明显的峰值,对应于生成信号中的频率成分。

峰值的大小反映了相应频率成分的强度。

2、相位谱分析相位谱显示了各个频率成分的相位信息。

3、误差分析计算得到的频率与理论值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误差主要来源于采样过程中的量化误差以及 FFT 算法本身的近似处理。

a算法求解八数码问题 实验报告

a算法求解八数码问题 实验报告

题目: a算法求解八数码问题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2. 实验设计3. 实验过程4. 实验结果5. 实验分析6. 实验总结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a算法在求解八数码问题时的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验设计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主要用于在图形搜索和有向图中找到最短路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算法来解决八数码问题,即在3x3的九宫格中,给定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目标状态,通过移动数字的方式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

具体的实验设计如下:1) 实验工具:我们将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a算法,并结合九宫格的数据结构来解决八数码问题。

2) 实验流程:我们将设计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目标状态,然后通过a 算法来求解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短路径。

在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将记录下每一步的状态变化和移动路径。

3. 实验过程我们在编程语言中实现了a算法,并用于求解八数码问题。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1) 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目标状态,分别为:初始状态:1 2 34 5 67 8 0目标状态:1 2 38 0 42) a算法求解:我们通过a算法来求解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短路径,并记录下每一步的状态变化和移动路径。

3)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求解出了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短路径,并记录下了每一步的状态变化和移动路径。

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初始状态:1 2 34 5 67 8 0目标状态:1 2 38 0 47 6 5求解路径:1. 上移1 2 37 8 62. 左移1 2 3 4 0 5 7 8 63. 下移1 2 3 4 8 5 7 0 64. 右移1 2 3 4 8 5 0 7 65. 上移1 2 3 0 8 5 4 7 61 2 38 0 54 7 67. 下移1 2 38 7 54 0 68. 右移1 2 38 7 54 6 0共计8步,成功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短路径。

算法实验报告(完美版)

算法实验报告(完美版)

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二分搜索法二、实验目的编写程序实现用二分法在一有序序列中查找一个数三、实验内容1、程序源代码#include<stdio.h>int Research(int a[],int x,int n){int left=0,right=n-1,mid;if(n>0&&x>=a[0]){while(left<right){mid=(left+right+1)/2;if(x<a[mid])right=mid-1;elseleft=mid;}if(x==a[left])return left;}return -1;}void Input(){int a[30],n,i,j,x;printf("输入数组长度n :");scanf("%d",&n);printf("输入有序数组:\n\n");for(i=0;i<n;i++){printf("a[%d]:",i);scanf("%d",&a[i]);}printf("输入要查询的数字:");scanf("%d",&x);j=Research(a,x,n);if(j>=0)printf("%d 在数组中的下标为%d!\n\n",x,j);elseprintf("没找到!\n\n");}main(){Input();}运行结果图一图二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二分搜索法的基本思想,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二分搜索法必须是在有序的元素中进行,不能在无序的元素中使用。

快速排序:#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SIZE 100int Partition(int q[MAXSIZE],int low,int hight);void Qsort(int q[],int low,int hight);int main(){int q[MAXSIZE]; //存储数列的数组q[0]=0;int n=0;cout<<"请输入需要排序的数的个数:";cin>>n;cout<<"\n请输入需要排序的数:\n";for(int i=1;i<=n;i++) //用循环方式输入数列{cin>>q[i];}Qsort(q,1,n); //调用Partition()函数cout<<"\n排序后结果为:\n";for(i=1;i<=n;i++) //循环输出结果{cout<<q[i]<<" ";}cout<<endl;return 0;}int Partition(int q[MAXSIZE],int low,int high) //对数列及数列部分划分成高低两个部分{int pivotkey; //用于标记q[low]这个关键数q[0]=q[low]; //q[0]用于存储q[low]这个数,q[low]空出pivotkey=q[low];while(low<high) //判断长度是否大于1{while(low<high && q[high]>=pivotkey)high--;q[low]=q[high]; //当pivotkey的值大于q[high],将q[high]放入q[low]中,q[high]空出while(low<high && q[low]<=pivotkey)low++;q[high]=q[low]; //当pivotkey的值小于q[low],将q[low]放入q[high]中,q[low]空出}q[low]=q[0]; //将q[0]中存储的数放入它合适的位置return low;}void Qsort(int q[MAXSIZE],int low,int high){int pivotkey; //记录关键数上一次排序后的位子if(low<high){pivotkey=Partition(q,low,high);Qsort(q,low,pivotkey-1); //对比关键数小的数(左侧)排序Qsort(q,pivotkey+1,high); //对比关键数大的数(右侧)排序}}运行结果: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我只考虑了对数进行排序,没有其他的指针,所以就直接用了int型的数组。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排序算法设计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算法之一,它的作用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比如学生成绩的排名、图书按照标题首字母进行排序等等。

因此,了解不同的排序算法的性能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几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设计了四种排序算法,分别为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

实验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实现,并通过编写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验证。

测试函数会生成一定数量的随机数,并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统计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最后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测试结果及分析3.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数据中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符合要求,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经过多轮的比较和交换,最小值会逐渐冒泡到前面。

测试结果显示,冒泡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981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从执行时间和比较次数来看,冒泡排序的性能较差,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不适用。

3.2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待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子数组中的正确位置。

通过不断将元素插入到正确的位置,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插入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0.892秒,比较次数为249500次。

插入排序的性能较好,因为其内层循环的比较次数与待排序数组的有序程度相关,对于近乎有序的数组排序效果更好。

3.3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待排序的数组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数组的末尾。

通过多次选择和交换操作,最终得到排序好的数组。

测试结果显示,选择排序在排序1000个随机数时,平均执行时间为4.512秒,比较次数为499500次。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分析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通过实验验证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性能分析。

实验内容包括:1.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

2.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

3.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4.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

5.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原理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pivot),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分治策略如下:1. 选择基准元素:在待排序序列中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元素。

2. 分区操作: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左边的部分都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部分都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3. 递归排序:分别对左右两部分递归进行快速排序。

四、实验步骤1. 快速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c#include <stdio.h>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a = b;b = temp;}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int i = (low - 1);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if (arr[j] < pivot) {i++;swap(&arr[i], &arr[j]);}}swap(&arr[i + 1], &arr[high]);return (i + 1);}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int pi = partition(arr, low, high);quickSort(arr, low, pi - 1);quickSort(arr, pi + 1, high);}}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size) {int i;for (i = 0; i < size; i++)printf("%d ", arr[i]);printf("\n");}int main() {int arr[] = {10, 7, 8, 9, 1, 5};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quickSort(arr, 0, n - 1);printf("Sorted array: \n");printArray(arr, n);return 0;}```2. 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测试为了测试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我们可以对不同的输入数据量进行排序,并记录排序所需的时间。

算法实验3-最大子段和问题实验报告

算法实验3-最大子段和问题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1 — 2012 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 开课实验室:信自楼机房444 2012 年12月 14日一、上机目的及内容1.上机内容给定有n 个整数(可能有负整数)组成的序列(a 1,a 2,…,a n ),求改序列形如∑=jk ka1的子段和的最大值,当所有整数均为负整数时,其最大子段和为0。

2.上机目的(1)复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相关知识,实现课程间的平滑过渡; (2)掌握并应用算法的数学分析和后验分析方法;(3)理解这样一个观点:不同的算法能够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算法的解题思路不同,复杂程度不同,解题效率也不同。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1)分别用蛮力法、分治法和动态规划法设计最大子段和问题的算法; 蛮力法设计原理:利用3个for 的嵌套(实现从第1个数开始计算子段长度为1,2,3…n 的子段和,同理计算出第2个数开始的长度为1,2,3…n-1的子段和,依次类推到第n 个数开始计算的长为1的子段和)和一个if (用来比较大小),将其所有子段的和计算出来并将最大子段和赋值给summax1。

用了3个for 嵌套所以时间复杂性为○(n 3);分治法设计原理:1)、划分:按照平衡子问题的原则,将序列(1a ,2a ,…,na )划分成长度相同的两个字序列(1a ,…,⎣⎦2/n a )和(⎣⎦12/+n a ,…,na )。

2)、求解子问题:对于划分阶段的情况分别的两段可用递归求解,如果最大子段和在两端之间需要分别计算s1=⎣⎦⎣⎦)2/1(max2/n i an ik k≤≤∑=,s2=⎣⎦⎣⎦)2/(max12/n j n ajn k k≤≤∑+=,则s1+s2为最大子段和。

若然只在左边或右边,那就好办了,前者视s1为summax2,后者视s2 o summax2。

3)、合并:比较在划分阶段的3种情况下的最大子段和,取三者之中的较大者为原问题的解。

算法设计及实验报告

算法设计及实验报告

算法设计及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递归算法一、实验目的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掌握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二、实验环境电脑一台,Turbo C 运行环境三、实验内容、步骤和结果分析以下是四个递归算法的应用例子:用C语言实现1.阶乘:main(){int i,k;scanf("%d\n",&i);k= factorial(i);printf("%d\n",k);}int factorial(int n){ int s;if(n==0) s=1;else s=n*factorial(n-1); //执行n-1次return s;}阶乘的递归式很快,是个线性时间,因此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

2.Fibonacci 数列:main(){int i,m;scanf("%d\n",&i);m=fb(i);printf("%d",m);}int fb(int n){int s;if(n<=1)return 1;else s=fb(n-1)+fb(n-2);return s;}Fibonacci数列则是T(n)=T(n-1)+T(n-2)+O(1)的操作,也就是T(n)=2T(n)+O(1),由递归方程式可以知道他的时间复杂度T(n)是O(2n),该数列的规律就是不停的赋值,使用的内存空间也随着函数调用栈的增长而增长。

3.二分查找(分治法)#include<stdio.h>#define const 8main(){int a[]={0,1,2,3,4,5,6,7,8,9};int n=sizeof(a);int s;s=BinSearch(a,const,n);printf("suo cha de shu shi di %d ge",s);}BinSearch(int a[],int x,int n){int left,right,middle=0;left=0;right=n-1;whlie(left<=right){middle=(left+right)/2;if(x==a[middle]) return middle;if(x>a[middle]) left=middle+1;else right=middle-1;}return -1;}二分搜索算法利用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用分治策略,由上程序可知,每执行一次while循环,数组大小减少一半,因此在最坏情况下,while循环被执行了O(logn)次。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引言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一种基本的监督学习算法,最早由Vapnik等人在1995年提出。

SVM的原理比较复杂,但其具有高效的学习性能和良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理解SVM的原理,并掌握其在分类问题上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数据集准备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经典的Iris(鸢尾花卉)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3种不同类别的鸢尾花卉,每种类别有50个样本。

我们将使用其中两种类别的数据进行二分类实验。

2.实验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集加载进来,并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同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每个特征缩放到0-1范围内。

(2)SVM模型训练使用sklearn库中的SVM模块,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惩罚系数,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并得到SVM模型。

(3)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训练和测试,得到的SV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类别,正确分类个数,错误分类个数,准确率----------,--------------,--------------,-----------类别1,25,0,100.00%类别2,0,25,0.00%从上表可以看出,SVM模型在测试集上对类别1的样本进行了100%的正确分类,但对类别2的样本没有正确分类。

这可能是由于数据不平衡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选取的怀古核函数和惩罚系数不够合适。

![SVM Decision Boundary](svm_decision_boundary.png)从上图可以看出,SVM将两个类别的样本在特征空间中分隔开来,并确定了一个决策边界。

但由于模型的不足,决策边界没有完全将两个类别分开,导致分类错误。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实验报告》快速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探讨其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

实验一:随机数据排序首先,我们对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通过对不同规模的随机数据进行排序,我们可以观察到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高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随机数据时,排序速度较快且表现稳定,验证了其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实验二:有序数据排序接着,我们对有序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有序数据在排序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快速排序算法的分治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均匀的分割,从而影响排序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有序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实验三:重复数据排序最后,我们对重复数据进行排序实验。

重复数据可能会导致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下降,因为在分割阶段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数据,导致分割不均匀。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排序在处理重复数据时,排序速度较慢且性能不稳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快速排序算法在处理随机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但在处理有序数据和重复数据时性能会下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以达到最佳的排序效果。

总之,快速排序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快速排序算法的排序效率和性能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机器学习算法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机器学习算法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机器学习算法性能评估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机器学习算法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到医疗诊断和金融预测等。

然而,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时,其性能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性能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几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随机森林。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准确性、召回率和 F1 值等性能指标的表现如何?2、算法的性能是否受到数据集特征(如数据规模、特征数量、类别分布等)的影响?3、如何根据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三、实验数据集为了全面评估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我们选择了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数据集:1、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这是一个经典的数据集,包含150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4 个特征,分别是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和花瓣宽度,共分为 3 个类别(鸢尾花的品种)。

2、乳腺癌威斯康星数据集(Breast Cancer Wisconsin Dataset):该数据集包含 569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30 个特征,用于诊断乳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3、 MNIST 手写数字数据集:这是一个大型的数据集,包含 60000个训练样本和10000 个测试样本,每个样本是一个28x28 的灰度图像,代表 0 到 9 中的一个数字。

四、实验方法1、数据预处理对于鸢尾花数据集和乳腺癌威斯康星数据集,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使每个特征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

对于 MNIST 数据集,我们将图像像素值归一化到 0 到 1 之间,并将标签进行独热编码。

2、算法实现我们使用 Python 中的 Scikitlearn 库实现了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随机森林算法。

阶乘算法实验报告

阶乘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阶乘(Factorial)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一个正整数n的所有正整数乘积。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n!,其中n为正整数。

阶乘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阶乘算法,通过编写程序计算给定正整数的阶乘。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阶乘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阶乘算法的编写方法;3. 比较不同阶乘算法的效率;4. 分析阶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开发工具:PyCharm四、实验内容1. 阶乘算法的基本原理阶乘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递归或循环。

递归方法利用函数自身调用实现阶乘的计算,而循环方法则通过循环结构实现。

2. 阶乘算法的编写(1)递归方法```pythondef factorial_recursive(n):if n == 0:return 1else:return n factorial_recursive(n-1)```(2)循环方法```pythondef factorial_loop(n):result = 1for i in range(1, n+1):result = ireturn result```3. 不同阶乘算法的效率比较为了比较递归方法和循环方法的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不同输入值下两种方法的执行时间。

```pythonimport timedef test_factorial_method(method, n):start_time = time.time()result = method(n)end_time = time.time()return end_time - start_time# 测试数据n_values =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比较递归方法和循环方法的效率recursive_time = [test_factorial_method(factorial_recursive, n) for n in n_values]loop_time = [test_factorial_method(factorial_loop, n) for n in n_values]print("递归方法执行时间:")print(recursive_time)print("循环方法执行时间:")print(loop_time)```4. 阶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阶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易于理解和实现;(2)能够计算较大正整数的阶乘;(3)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交换液体算法实验报告

交换液体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并实现两种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液体的算法,加深对算法设计及操作过程的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空杯子法”进行液体交换。

该法利用一个与待交换液体大小相同的空杯子,通过倒液操作,实现两个杯子中液体的交换。

三、实验器材1. 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A、B)2. 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空杯子(C)3. 两个空杯子(C、D,用于第二个算法)4. 水、酒(用于实验)四、实验步骤(一)算法一:空杯子法1. 将水倒入A杯子中,将酒倒入B杯子中。

2. 将A中的水倒入空杯子C中。

3. 将B中的酒倒入A杯子中。

4. 将C中的水倒入B杯子中。

5. 观察两个杯子中的液体,验证是否完成交换。

(二)算法二:两个空杯子法1. 将水倒入A杯子中,将酒倒入B杯子中。

2. 将A中的水倒入空杯子C中,将B中的酒倒入空杯子D中。

3. 将C中的水倒入B杯子中,将D中的酒倒入A杯子中。

4. 观察两个杯子中的液体,验证是否完成交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算法一:空杯子法实验结果:通过空杯子法,成功实现了两个杯子中液体的交换。

A杯子中为酒,B 杯子中为水。

分析:该算法利用了空杯子C作为过渡容器,通过倒液操作,实现了液体在A、B 杯子之间的交换。

(二)算法二:两个空杯子法实验结果:通过两个空杯子法,同样成功实现了两个杯子中液体的交换。

A杯子中为酒,B杯子中为水。

分析:该算法利用了两个空杯子C和D作为过渡容器,通过倒液操作,实现了液体在A、B杯子之间的交换。

与空杯子法相比,该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但同样可以完成液体交换。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两种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液体的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以成功实现液体交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算法设计及操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算法无处不在。

掌握基本的算法设计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分析与分析
实验报告
班级:物理网工程1102班姓名:田刚
学号:0909111612
2013.12.1
1、实验目的
1、用递归回溯算法实现八皇后问题,程序运行之
后将92种结果输出到string.txt中。

2、用分治法算法实现快速快速排序,能够读取
string1、test1文件中的数字,并将排序结果分
别输出至string2、test2文件中。

其中,string1
中是随机自动生成的20个数,test1中是手动
输入的10个数。

3、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01背包问题。

从文件aa
文件中读取包的容量和物品的数量,从aa1中
读取各个物品的质量,从aa2中读取各个物品
的价值。

将最佳价值输出至文件中bb中。

2、算法详述
1、八皇后问题:
八皇后问题用到的是递归回溯算法
int a[100], n;
main(){
input(n);
backtrack(1);
}
backtrack(int k){
if(k>n) 找到一个解输出结果;
else
for (int i = 1;i <=n; i++)
{
a[k] = i;
if (check2(a,k) = 1) backtrack(k+1);
}
}
该算法是从老师的PPT上,老师讲解的比较明晰。

这个算法将在棋盘上一列一列地摆放皇后直到八个皇后在不相互攻击的情况下都被摆放在棋盘上,算法便终止。

当一个新加入的皇后因为与已经存在的皇后之间相互攻击
而不能被摆在棋盘上时,算法便发生回溯。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试图把最后放在棋盘上的皇后移动到其他地方。

这样做是为了让新加入的皇后能够在不与其它皇后相互攻击的
情况下被摆放在棋盘的适当位置上。

2、快速排序:
分治法就是把一个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求解,每一
个子问题都需要分别求解。

该算法在快速排序中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就是扫描子数组的方法:一次是从左至右,
另一次是从右至左,每次都把子数组的元素和中轴进行
比较。

从左到右的扫描从第二个元素开始。

因为我们希
望小于中轴的元素位于子数组的第一部分,扫描会忽略
小于中轴的元素,直到遇到第一个大于等于中轴的元素
才会停止。

从左至右的扫描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

因为
我们希望大于中轴的元素位于位于子数组的第二部分,扫描会忽略大于中轴的元素,直到遇到第一个小于等于
的元素才会停止。

两次扫描全部停止以后,取决于扫描的指针是否相交,会发生3种不同的情况。

如果扫描指针i和j不
相交,也就是说i<j,我们简单的交换A[i]和A[j],
再分别对i加一、j减一,然后继续扫描。

如果扫描指针相交,也就是说i>j,把中轴和A[j]交换
以后,我们得到了该数组的一个分区。

最后,如果扫描指针停下来时指向的是同一个元素,也
就是说i=j,被指向元素的值一定等于p。

3、01背包问题:
动态规划的核心是对每个较小的子问题只求解一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这样就可以从表中得出原始
问题的解。

背包问题的核心就是书中的一个递推式子,理解了这个式子便理解了这个问题。

f(n,m)=max{f(n-1,m), f(n-1,m-w[n])+P(n,m)}
三、实验实现说明
为了提高用户的交互性,本实验摒弃DOC界面,采用MFC 技术实现了一个windows程序。

用户可良好的自行操作观看个算法实现结果
其它操作不再详述
1、八皇后问题:程序运行之后将92种结果输出到string.txt 中。

2、快速排序问题:能够读取string1、test1文件中的
数字,并将排序结果分别输出至string2、test2文件中。

其中,string1中是随机自动生成的20个数,test1中是手动输入的10个数。

3、01背包问题:从文件aa文件中读取包的容量
和物品的数量,从aa1中读取各个物品的质量,从
aa2中读取各个物品的价值。

将最佳价值输出至文
件中bb中。

四、实验说明
这次实验对算法的理解还不是太透彻,有些算法我已经理解,但却有无法用代码实现,所以我以后得加强联系。

在01背
包问题中没有实现各个物品的选取情况。

本次实验的成功之处就是我第一次制作出了用户交互较好的windows应用程序,以前都是在“黑黑”的doc界面上实现的。

备注:
所付代码:test1为快排的程序包
Test5为八皇后的程序包
Test6为01背包的程序包
Test7为其三者集合的MFC应用程序包String.txt为八皇后问题的输出文件
Test1.txt为手动输入10个数字的文件
Test2.txt为排序结果输出文件
String1.txt为随机生成20个数字的文件
String2.txt为排序结果输出文件
aa1.txt为背包容量和物品数量的输入文件(5,4)
aa2.txt为各个物品质量的输入文件
aa3.txt为各个物品价值的输入文件
bb.txt为最佳价值输出文件
以上文件的读取路径皆为: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