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周测必修3第2章部分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4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三道防线》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4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类型。

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类型。

学习难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理解记忆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准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材助读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排除,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可分为和。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2)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1)、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2)、抗原:。

如、等。

特点:①。

应当指出的是,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等。

②。

③。

这种性质取决于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这些物质叫做,它是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分子在的作用下,使其内部的暴露出来,才能发挥的作用。

)(3)、抗体:①分布:。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______ 。

预习自测题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2、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归纳总结1特别提醒:①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②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③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知识网络图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当堂检测1、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 新生儿的皮肤,粘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D.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血小板D.淋巴细胞课后反思课后训练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4、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只有突破前两道防线,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黏膜B.血液和消化液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溶菌酶6、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7、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8、下列哪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菌预防结核菌感染C.新生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此病9、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2021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检测:第2章 1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检测:第2章 1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Word版含答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2,3,4,5,10,156,7,8,9,11,12,13,14A级| 根底练1.(2021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响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根底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以下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以下有关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那么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C )A.神经中枢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C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Cl -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Na +大量流出膜外+的通透性比拟小,对K +的通透性比拟大+的通透性比拟大,对K +的通透性比拟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 +外流形成的 .8.(2021江苏南京期末)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那么相反,如下图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那么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 )→a;膜内a→→a;膜内b→a→b;膜内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 .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答复:(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填 "需要〞或 "不需要〞)耗能;假设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 +浓度,那么c点将(填 "上升〞 "不变〞或 "下降〞) .(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 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 cm 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 "相同〞或 "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解析: (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假设降低细胞膜外Na +浓度,那么其与细胞内Na +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 .(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上次相反;这个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答案:(1)不需要下降(2)2 相反双向(或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B级| 能力练1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外表,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此时为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变化,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假设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C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C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 .13.蛙的神经元内、外的Na +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 +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14.以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填 "属于〞或 "不属于〞)反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 .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翻开的离子通道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 .(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那么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那么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图乙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 +外流 .(3)假设传出神经受损,那么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假设骨骼肌受损,那么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 .答案:(1)不属于(2)钾通道(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C级| 拓展练15.以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答复:(1)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假设抑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存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老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假设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假设,那么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⑤为效应器,刺激结构④传出神经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假设抑制细胞呼吸,细胞中ATP量缺乏,那么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假设伤及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响;假设伤及传出神经,那么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反响 .答案:(1)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主动运输(2)①传出②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复习提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混淆脱分化和再分化1.()下列有关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先进行脱分化,再进行再分化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C.脱分化是再分化的基础D.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均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易错点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2.()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A.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B.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C.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易错点3不能将实例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准确对应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月考,)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诱导单倍体幼苗,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株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可以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4.(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阶段测试,)科学家曾用菊花花瓣、芽和叶进行组织培养,结合辐射技术,成功培育出不同花色的菊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题意判断,上述不同花色菊花的培育方法属于诱变育种B.用菊花花瓣、芽和叶培养至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该育种技术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使菊花花色发生定向改变D.从产生突变体的个体中需很长时间才能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变异类型易错点4混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5.()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原代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传代培养前不需要B.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为原代培养C.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D.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所需要的培养液成分相同易错点5混淆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6.()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A.培养基成分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7.(2019山东莱州一中高二月考,)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易错点6混淆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异同8.(2020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三一模,)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B.均可用电融合、灭活病毒诱导融合C.两者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杂种个体D.都必须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种细胞易错点7误认为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完全相同9.()下列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B.该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通常采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克隆动物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的复制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D2.C3.B4.D5.A6.A7.B8.A9.D1.D脱分化是指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可以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B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2小题每题3分共计66分)1.病人注射用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9% 也叫生理盐水下列有关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B. 生理盐水中的xa0Na^+浓度和xa0Cl^-浓度与细胞外液中的相同C. 剧烈运动后可适当饮用生理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和盐分D. 其他动物的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形态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 A正确B.细胞外液中除了 Na^+和 Cl^-外还有其他离子和蛋白质等溶质它们共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而生理盐水中只有 Na^+和 Cl^- 故生理盐水中的 Na^+浓度和 Cl^-浓度与细胞外液中的不同 B错误C.剧烈运动会使人体丢失水和盐可适当饮用生理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和盐分 C正确D.不同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不一定相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不一定与其他动物血浆渗透压相等 D正确故选 B2.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乙中B. 丁中蛋白质含量不可能比甲中的高C.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 甲、乙、丙中含有无机盐、激素、尿素、葡萄糖、\ CO_2【答案】B【解析】解分析可知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A.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场所是血浆 A正确B.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的高 B错误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正确D.无机盐、激素、尿素、葡萄糖、 CO_2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可存在于甲、乙、丙中 D正确故选 B3.某人中午吃的饭菜过咸下午感觉口渴喝了六、七杯水但尿液却比较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B. 饭后一段时间内其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高C. 下午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较正常人多D. 饮水多而排尿较少将导致该个体出现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解 A.产生渴览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A错误B.由于饭菜过咸饭后一段时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正确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 C错误D.组织水肿是组织液中水分过多引起的该个体饮水多排尿少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D错误故选 B4.脊蛙左后肢破坏前后的刺激情况被破坏的结构是()A. 感受器B. 传出神经C. 感受器和传出神经D. 效应器和传出神经【答案】C【解析】解据没破坏左后肢的结构前不管是刺激左腿或是右腿左右腿都会同时收缩说明这个反射弧中左腿的感受器到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后连接了两个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别是左腿和右腿的)右腿也是一样由一个感受器连接了两个效应器而破坏缩腿反射弧左后肢的结构后刺激左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说明神经中枢未受破坏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破坏综合两种情况感受器与传入神经一定有1个部位被破坏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一定有1个部位被破坏由此可见 C符合题意故选 C5.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B.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C.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D.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答案】C【解析】A、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 BC、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C正确D、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 D错误6.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 点给予一定的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 甲、乙都不偏转B. 甲、乙都偏转C. 甲偏转乙不偏转D. 甲不偏转乙偏转【答案】C【解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A点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在相应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与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连接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与右侧导线连接的膜为内负外正出现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向左偏转当兴奋传导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前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侧均是正电位无电位差乙就不会发生偏转本题正确答案为C7.(河北衡水中学综合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B.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C. 下丘脑调节肾脏释放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 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内容【解题思路】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但也有一定水平的胰岛素分泌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的受体当机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易错警示】只知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不清楚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B细胞也会分泌少量的胰岛素不清楚水盐平衡调节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对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不清楚从而导致错选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 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 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 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解析】解免疫的功能包括维持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故选 D9.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 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 ⑧是效应T细胞是一种能杀死靶细胞的细胞D.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答案】D【解析】解A.③为受体本质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A正确B.人体内的细胞④为T细胞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 B正确C.⑧可使靶细胞裂解是一种能杀死靶细胞的细胞故为效应T细胞 C正确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体 D错误故选 D10.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 a点兴奋时 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C.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 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A、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A错误B、a点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为正电位 b点时处于静息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电位 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C错误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胞吐 D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B.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 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答案】A【解析】解 A.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A正确B.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属于免疫 B错误C.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快速分化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D.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D错误故选 A12.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激素和酶的调节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 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 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答案】C【解析】解 A.酶没有调节作用只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A错误B.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酶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错误C.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及体外发挥作用 C正确D.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但激素的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也可能为抑制 D错误故选 C13.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 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 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B. 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影响C. 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D. 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答案】C【解析】解 A.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所以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A正确B.Mcl-1蛋白可使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 Bim蛋白可使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说明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B正确C.Bim蛋白活性被抑则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功能减弱而过敏性体质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 C错误D.Mcl-1蛋白活性过高抑制免疫的功能过强导致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D 正确故选 C14.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 处理时只能用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扦插条基部的方式D.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答案】C【解析】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 A正确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大致确定的最适浓度 B正确C、处理时可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C错误D、幼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D正确故选C.15.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其动作电位形成C. 甘氨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D.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不会引起膜外电位的变化【答案】B【解析】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 K^+外流使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A 错误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1-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B正确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 :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D错误故之前的选B.16.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A. 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 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段端【答案】A【解析】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实验结果显示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可使胚轴切段生长而空白琼脂块则不能使胚轴切段生长据此可说明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A正确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可能会抑制胚轴生长 B错误C.因实验中未设置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C错误D.由于缺乏含有胚轴切段顶端部分的对照实验所以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D错误故选 A17.下列关于遗传病调查和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B.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以确定遗传方式C. 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D.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答案】D【解析】A、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多 A错误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并判断 B错误C、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C错误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D正确1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饥饿时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B.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为细胞供能但可以催化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 在血糖调节中利用糖卡模拟血糖调节实验属于构建物理模型D. 寒冷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定向运输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解 A.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属于神经调节 A错误B.激素不具有催化功能具有调节功能 B错误C.利用糖卡构建模型是一个动态的物理模型 C正确D.激素运输是不定向的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内分泌腺体都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在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D.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答案】D【解析】解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A错误BD.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许多内分泌腺也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不是所有的内分泌腺都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B错误、D正确C.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如二氧化碳刺激呼吸系统的作用也属于体液调节在人体的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错误故选 D20.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A. 神经元B. 神经胶质细胞C. 反射弧D. 神经【答案】A【解析】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选 A21.Kp-10是一种动物激素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 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 鹌鹑的饲养环境、饲喂食物、饲喂频率等因素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B. 根据题意分析 Kp-10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C. 为使实验结果可靠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应该选取多只鹌鹑进行实验D. 该实验结论是Kp-10使鹌鹑产蛋提前且随日龄增加产蛋率逐步提高【答案】D【解析】解AC.设计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和重复实验原则鹌鹑的饲养环境、饲喂食物、饲喂频率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控制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应该选取多只鹌鹑进行实验体现了重复实验原则可使实验结果可靠性增加 A、C正确B.根据Kp-10是注射使用可推测该激素可能为蛋白或多肽类激素 B正确D.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D错误故选 D22.根据下图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A. a>b>cB. c>b>dC. b>a>cD. a=b=c【答案】B【解析】解分析题图可知第一个图胚芽鞘尖端中间插入玻璃板使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受阻因此尽管存在单侧光照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即a=b 第二个图胚芽鞘尖端中间没有插入玻璃板受单侧光照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因此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即c>d 因此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是 c>a=b>d 分析选项中只有c>b>d符合该关系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23.胃黏膜的壁细胞膜上分布有 H^+泵( H^+— K^+—ATP酶)能够催化ATP水解并将壁细胞内的 H^+转运到胃腔从而维持胃内酸性环境同时进行1∶1的 K^+— H^+交换即将胃腔内的 K^+转运入壁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H^+泵运输\ H^+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 \ H^+泵能够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 H^+泵催化ATP水解的过程与细胞内放能反应相联系D. 奥美拉唑等\ H^+泵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答案】A, B, D【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 H^+-K^+-ATP 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 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 H^+泵出说明 K^+泵入细胞和 H^+泵出细胞都是主动运输A.根据分析可知该质子泵运输 H^+和 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A正确B.该 H^+泵能催化ATP水解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即 H^+泵能够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正确C. H^+泵催化ATP水解的过程是放能过程应该与细胞内吸能反应相联系C错误D.奥美拉唑等 H^+泵抑制剂可抑制胃壁细胞内 H^+运出细胞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 D正确故选 ABD24.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一种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下列关于戊肝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一种小分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C. 接种戊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戊型肝炎病毒结合D. 多次接种戊肝疫苗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答案】A, B【解析】解 A.戊肝疫苗是经过处理减少毒性或失去了毒性的病原体不是免疫活性物质 A错误B.戊肝疫苗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错误C.接种戊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结合 C正确D.多次接种戊肝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正确故选 AB25.热习服(热适应)是指机体长期、反复地暴露于热环境下时出现的一系列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在34℃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B. 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与出汗较少关系不大C. 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D. 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答案】A, C【解析】解 A.运动会使机体产热量明显增多散热量也会增多 A正确B.由题图可知未热习服的人出汗率较低且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可推测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主要是出汗少、散热量较少引起的 B错误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出汗率较高汗腺分泌加快有效增加机体散热量有利于降低体温 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 D错误故选 A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26.(1)E组实验配制的2 4﹣D溶液浓度是________26.(2)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mg∕L之间26.(3)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26.(4)该实验还可以用________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26.(5)有人提出光照可能影响插条生根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将用适宜浓度2 4﹣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________下培养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生根数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答案】800mg∕L【解析】【答案】400∼600【解析】【答案】2 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答案】插条生根的长度【解析】【答案】黑暗条件, 若甲组生根数高于乙组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若甲组生根数低于乙组则光照不利于插条生根若甲乙两组生根数目相当则光照对插条生根没有影响【解析】27.(1)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另一方面 T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3第2章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3第2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3 第2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则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2.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兴奋部位的局部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 TP6.下列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的是()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运动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7.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喝水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多B.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多C.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D.出汗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少8.切除幼年狗的垂体之后,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9.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途径,不正确...的是()A.轴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突触→树突→神经元细胞体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10.人受惊吓时,体内某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比正常时要高,这种物质最可能是()A.激素B.血糖C.酶D.抗体1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12.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变化是()A.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加强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活动都减弱D.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13.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人体体温的调节》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人体体温的调节》

人体体温的调节学习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学习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学习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分析。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回顾本章前两节内容,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体体温调节。

知识准备一、一、二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教材助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内容。

(2)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系统,只有调节方式。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有和两种调节方式。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人体的体温调节①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保持动态平衡。

②产热途径:细胞中____________氧化放能,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为多。

③散热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蒸发,皮肤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散热,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排便等。

④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体温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

⑥体温调节意义:维持机体_________________,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预习自测课内探究质疑探究探究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4探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归纳总结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2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2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二[基础达标]题组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A.加快繁育速度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C.培育出无病毒植株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速繁育速度,培育出无病毒植物,但不会改变植物的基因型,A、B、C正确,D错误。

2.下列属于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的是()A.兰花的茎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幼苗B.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C.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D.柳树芽发育成枝条【答案】A【解析】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柳树芽发育成枝条均属于个体发育部分,B、D不符合题意;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C不符合题意;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实质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兰花的茎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幼苗利用的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符合题意。

3.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选择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马铃薯的芽体病毒极少,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芽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可能不带病毒,C正确。

题组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4.(2023·云南文山期末)生物育种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生物应采用不同的育种方式并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简易、可操作的方式,下列对于育种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B.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单倍体育种常用花药作为实验材料,所以也称为花药离体培养D.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A正确;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正确;花药离体培养是为了利用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存在植株矮小、高度不育的缺点,还要再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所以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步骤,C错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着丝粒断裂后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形成染色体加倍的子细胞,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

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能力3.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a。

吞噬细胞;b.T细胞;c。

B细胞;d.浆细胞;e.记忆细胞。

②填出图中三个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A→②→c→Ⅰ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整学问点一素调整的发觉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试验(1)试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整。

(2)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3)试验步骤及现象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干脆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试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明验(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①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②试验步骤及现象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试验是和沃泰默的试验②作比照)。

③试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

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觉的意义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

这一重要发觉使人们相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整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整。

学问点二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1.激素调整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整,这就是激素调整。

2.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如下表)激素名称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名称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成糖原和葡萄糖;还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抗力学问点三激素调整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整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三来”——食物的消化汲取(主要)、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调整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摇铃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相同2.如图甲是反射弧和脊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代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B.在图甲中,③处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C.在图乙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导致了b处膜电位的形成D.在图丙中,若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点膜内与D点膜外,可测得静息电位的大小3.神经元之间除常见的化学突触(信息传递依赖神经递质)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末梢内无突触小泡,前膜和后膜之间由离子通道直接连接,带电离子可通过离子通道传递电信号。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信号转变的方式不相同B.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度更快C.由题目信息可推测,电突触能实现信号的双向传导D.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4.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感受到声音的刺激后,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其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并产生听觉B.听毛细胞底部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时,Na+的内流不消耗ATPD.兴奋在听毛细胞和听觉神经细胞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5.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试卷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试卷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试卷1、蚯蚓在纸上比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快,这主要与蚯蚓的有关()[单选题]A.刚毛(正确答案)B.肌肉C.体节D.黏液2、人患急性炎症时人体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

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A.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正确答案)C.计划免疫D.和免疫无关3、我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了“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单选题] *A.开展生态旅游B.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答案)C.增加木材供应D.发展畜牧业4、62、生长在馒头表面的“黑毛”是()[单选题] *A.青霉B.根霉(正确答案)C.酵母菌D.放线菌5、27.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

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

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单选题] *A. 20对+xxB. 20条+ YC. 20条+x(正确答案)D. 21条+x6、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单选题] *A.植物与动物的关系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合作与竞争的关系D.被捕食与捕食的关系(正确答案)7、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唯一场所[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62.下列关于图中四种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马尾松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葫芦藓的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C.紫菜细胞内无叶绿素,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肾蕨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可供观赏(正确答案)9、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单选题]A.绦虫B.血吸虫C.涡虫(正确答案)D.华枝睾吸虫10、67.2021年2月,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颁布,下列四种都是此次新增或提升保护级别的动物,其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单选题] *A.怒江金丝猴B.棱皮龟(正确答案)C.猎隼D.君主绢蝶11、下列不同类别的动物中,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单选题]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正确答案)D.节肢动物12、下列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的一项是()[单选题]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B.体表有外骨骼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正确答案)D.足和触角都分节13、仙人球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它的“刺”有些令人害怕。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淮安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植物组织培养是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在体外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同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可能不同D.丙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调节渗透压,A项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B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项正确;丙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2.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C.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若为灭菌处理则会使细胞失去活性,A项错误;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易吸水涨破,所以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B项正确;烟草细胞甲含有链霉素抗性,但不含细胞核,不能增殖,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但含有细胞核,能进行增殖,所以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C项正确;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周测 2016.10.18
一、基础知识填空 1. 体液调节是指 等 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是其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只有 。

2. 激素调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胰液素的产生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部位:_________________
4.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5.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

6、
7、 (免疫细胞 、 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成熟: )
免疫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系统 (位于: ) (成熟: )
免疫活性物质: 。

(由 或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8. 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____ _ ___和_______构成。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疫 _____ _免疫 (第三道防线) 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借助 和 组成。

9.免疫系统的功能: 、 、 。

10.过敏反应(1)概念: (2)特点:______ _、 ____ ____、 ______ ___。

1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体温调节
① ③ ⑥
+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
过咸
垂体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尿量
释放
+
——TSH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2.以下关于T 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
①处理抗原 ②传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成记忆细胞 ⑤分化成效应T 细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 3.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
A .过敏性鼻炎
B .冠心病
C .艾滋病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B .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
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5.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7.下列四幅坐标曲线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反映某实验动物两次感染抗原A 后的生理变化的曲线图。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寨卡病毒的肆虐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移除寨卡病毒中的一个重要基因,从而降低了这种病毒的毒性,并由此研制出减毒疫苗。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B .减毒疫苗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 .侵入机体的寨卡病毒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才能被彻底清除
D .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抗体这一种蛋白质
9.下图为人的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细胞⑤为靶细胞
C .细胞③为B 细胞
D .阶段Ⅳ为细胞免疫
10、图中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 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 、n 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字母).
(2)在物质f 的作用下, (填字母)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生免疫效应.与d 细胞中合成、分泌物质Y 有关的细胞器有:
. (3)图中的 (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的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4)图中m 是 ,n 是 。

(5)图中能在第二次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
(填字母)。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