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还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浅析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住的观众 。迫不及待地希望魔术师揭开谜 底, 在这种氛围和气氛下, 学生的好奇心被 挑起, 学习 自然有了动力。既然要猜想, 那
啊。 妈妈说 :你猜猜啊 , “ 他们呢 , 每个人都
一
么教师首先要 设置一 个情景或说 个故事 ,
让学生能够代入进去 , 从而积极思考。 比如
个饭 碗 ,两个 人 就 用 一 个盛 汤 的碗 , 三
. 芒 是 ・ . d 曼 ’・芒是 -
“ 芒 曼
黑
数年来 , 数学学科一直处于非常重要 的地位 ,在改革开放最初 ,流行一句话 : “ 学好数理化 , 走遍天下都不怕 。” 数学 的
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猜想什么呢? 概括
二 、猜想” “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是 由于很多学者 , 敢于猜想 , 敢于 创新 , 不墨 守成 规 , 没有将 自己的思维禁 锢住 , 才解 决了很多数学难题 , 比如哥德 巴赫猜想 。在教学中运用猜想 , 同时也可
汁地想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老师在这个时
候就慢慢揭开谜底。 这个时候 , 老师就像是
一
在一定程度上也 可以培养学 生处理现 实
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说 , 自己举例子, 用 可 以问, 如果有一天, 你回家了, 看到妈妈在
洗 碗 . 可 能 会 问 。 妈 怎 么洗 那 么 多碗 你 妈
个技术高超的魔术师,而学生是被吸引
s u x e d h i h u a s ij e
☆ 畿 拖 籀 筵 ☆数学大 世界
透擎生■ 教璁 真理 帆含
— —
浅析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的作用
浙江省 天 台县 实验 小学 于海峰
曼 鼻 毫 钿’ J 易 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气 曼 .艺l ● 曼是・ ・甚 芒 “ 蔓 曼 曼 毫 E 曼. 蔓 l 基 .已 妻
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猜想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启发学生思维,尤其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又非常的缺乏。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用现代的认知理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尝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猜想教学意义教学效果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由此可见,猜想在人类发明创造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假如没有猜想,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假如没有猜想,陈景润就完成不了哥达巴赫猜想……而在教育发展的今天,猜想教学绝不是时尚的代名词,确实起到独到的教学实效。
一、猜想与数学的关系数学与猜想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数学中的归纳类比和合情推理。
众所周知,数学提供了一些学习论证推理的好机会,但是我们还要着重指出,初中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合情的推理。
因此,我们要向各年级所有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提出:我们应该学习证明法,但是我们也要学习猜想法。
(一)猜想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先知先觉”猜想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先知先觉”,对抽象化、形式化、多样化的数学信息进行的思辨建构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预测性。
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中,猜想会诱发科学的新发现,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飞跃和升华,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数学猜想一旦被证实,就将转化为定理,汇入数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丰富了数学定理,数学猜想不但促进数学理论的发展,而且也促进数学方法论的研究。
二、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数学猜想是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再去验证,这样能避免枯燥的教学模式,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在不自觉中喜欢学习数学,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利用直觉思维解决教学难点例,在讲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拿等腰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猜想两个底角的大小关系,接着进行对折,又让学生观察折线与等腰三角形底边关系。
浅谈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浅谈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强学生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思想。
本文将详细阐述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一、增强学生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对于单调枯燥的数学题目,他们可能会感到乏味。
而引入猜想的概念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猜想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创造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猜测某个结论是否成立,并通过探究、讨论、验证等多种方式来证明或推翻猜想的正确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推理和探究。
通过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创造力。
例如,在数学探究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来尝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加深对数学本质和思想的理解猜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猜想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思想。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猜想一些数学定理、公式等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方法。
通过猜想,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数学的奥妙,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和思想的理解。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猜想这个教学工具,设计一些有趣有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来推动数学的发展。
数学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这里 , 反复思索是 基 础 , 想 、 悟是 关键 , 出假 联 顿 提
设是 目的 , 而整个 思维发散过 程 中的非 逻辑演绎则 是本 质. 因而数 学猜想 的思维过 程一般具 有跳跃性 、 活性 、 灵 探索性 , 结论 往往具有独创性 、 真伪具有待定性.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 活动” 在“ ; 教学建 议 ” 中指 出, 有效 “ 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 忆 , 教师应 引 导学生主动地 从事 观察 、 实验、 想、 证、 猜 验 推理 与 交流 等数学活动 , 而使 学生形成对 数学知识 的理解 和有效 从 的学习策略” 因此 , 学课 堂教 学 , 猜想 、 . 数 教 学猜 想 , 培 养学生的猜 想 意识 、 想 习惯 、 猜 猜想 能力 等 , 素质 教 是 育、 创新教育 和课程改革 的必 然要 求 , 更是 主体性 学习、
思维能力的范筹 , 教 学 的必 然 要 求 , 传 统 的数 学 教 在
学 中, 过分强调数学学科 的严谨 性和科学 性而忽视 了猜
想 等 非 逻 辑性 思维 能 力 的培 养 , 大 地 妨 碍 了学 生 思 维 极
推测性的看法 , 就是猜 想. 想是在对 研究 的对 象、 猜 问题
结 论 , 满 足 教 材 上 的 内容 及 方 法 , 大 胆 地 提 出 一 些 不 能
的建 构过程. 学建 构主义 学习 的 内部过 程 , 数 往往 要通 过思维构造去实现 意义建 构 , 学习者在建 构 自己的知识
和理解过程中要能不断地思 考 , 断地对 各种信息 进行 不 加工、 转换 , 形成假设 ( 猜想 ) 推论和检验. 以 , 想是 , 所 猜
猜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猜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学猜想,就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
”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
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
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一位老师在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一课中,教师刚出示了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一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生1:老师,是3.00。
生2:不,应该是2.95。
生3:我觉得应该是3.10……课堂气氛瞬即热烈起来了。
在同学的质疑和思辩中,学生们逐渐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清晰起来了,其实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相似,要看省略尾数左起的第一位,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理念,就这节课我谈谈下面几点认识: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题思考的一步步引导下,很难充分地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
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候,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原本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猜想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武器,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景,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下面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谈谈运用猜想的方法和体会。
1.让猜想走进课堂1.1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由于猜想是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的合情推理,它建立的基础是旧知识,又具有目标指向性,加速了知识的迁移和建构,所以它对新知的发现具有强力的推进作用,可以更好的巩固新知。
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系列的开放题,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概念、性质等),大胆猜想,并对之进行移动和重组,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
另外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急于求知,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1.2 有利于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创新能力。
猜想离不开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要从已知猜想未知,要从没有猜想出有,需要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不受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思维定势的束缚,这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也就是学生智能与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发挥和提高的过程。
2.要为学生刨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猜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其实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现在提倡并致力于加强”创新教育”,从小就得保护并发展学生这一种强烈愿望,而不是去抑制甚至去抹杀儿童创新的良好萌芽。
可量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敢说、敢问,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五六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沉默寡言。
猜想,一切探索发现的源泉——“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能 锻炼 数学思维 。历 史上许 多重 要的数学发现 都是经
过 合 理 猜 想 这 一 非 逻 辑 手 段 而 得 到 的 ,例 如 ,著 名 的 “ 德 巴赫 猜 想 ” 。 因 此 ,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 用 猜 哥 等 在 运
系 列 的 自主 猜 想 , 发 了跳 跃 思 维 , 快 了 知 识 形 成 诱 加
江 苏兴化 市垛 田 中心 小学(274 解 中华 255 )
数 学 猜 想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数 学 想 象 ,是 人 的 思 维 在
它 的 两 个 直 径 的 长 度 ,试 一 试 能 否 还 围 成 这 个 圆 。 不
行 ,再 量 出 三 四 个 直 径 的 长 度 ,看 可 不 可 以 围成 这 个
1“ . 猜想” 在新课引入中的运用。
在 众 多 引 入 新 课 的 方 法 中 ,猜 想 引入 ” 以 它 独 有 “ 的魅力 , 很 快地扣 住学 生的 心弦 , 其 情绪 高涨 , 能 使 思 维 活 跃 , 生 良好 的 学 习动 机 , 而 步 入 学 习 的 最 佳 境 产 从 地 。如 在 “ 圆面 积 的 计 算 ” 学 中 , 先 让 学 生 猜 一 猜 圆 教 我
内容 , 启了思维的闸门 , 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 开 使
想, 有这样一道题 : 学校 围墙外 面是大片 长5 , 只羊可 在多大面积 吃到草?” 绳 米 这 学 生 们 动 手 寻 找 答 案 ,很 快 提 出猜 想 :要 求 这 只 羊 可 “
在 多大面 积吃到草 , 就是求 以绳长5 米为半径 的圆的面
问 : 个 小正 方形 的 面 积 是 多 少 ? (2这 个 大 正 方 形 的 这 r ) 面 积是多少?(r 42 )猜 一猜 圆 面 积 大 约 在 什 么 范 围呢 ? ( 面 积 < r) 圆 42。教 师 问 : 划 、 点 , 到 底 是 多 少呢 ? 比4 一 那 大 家知 道 吗 ? 在 我 们 就 来 探 讨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过 猜 现 通 想 , 生 初 步 勾 勒 出知 识 的 轮 廓 , 整 体 上 了 解 所 学 的 学 从
浅谈“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李海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4期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大胆的发现。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根据已有的事实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潜能。
一、猜想在新课引入中的运用在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例如,“学校围墙外面是大片草地,一只羊拴在桩上,绳净长3米,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首先,我让学生分成小组,用课前准备好的铁钉和绳子模仿羊吃草的轨迹,动手寻找答案。
很快学生提出猜想:“要求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就是求以绳长3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其次,我让学生再思考看有没有不同的见解,又有一位学生提出的猜想更为新颖别致、别出心裁。
他说:“羊吃草有无数种情况。
”并画出了一组大小同心圆图形,这组图形拼在一起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同时也意外收获无数条圆周构成了圆的面积。
这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猜想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猜想”在新知学习中的运用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得出结论。
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
问“要研究圆的周长,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方法?”学生经过观察、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再量绳子长度行吗?”“把圆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行吗?”“对于这个圆,用绳子量出它的两个直径的长度,试一试能否还围成这个圆。
“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
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也都是从猜想开始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一、由直观形象(或演示)进行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大胆猜想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的大小,或把纸板做成的任意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学生观察后猜想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证明这个定理的思路。
又如,讲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将两根木条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以两根木条的四个端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看起来像平行四边形,学生则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再如,讲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将平行四边形绕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度,观察旋转前后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重合情况,猜想出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上的性质。
又如“等式的性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关于天平平衡演示,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增加相同砝码或去掉相同砝码,天平仍然平衡,猜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原来砝码相同倍数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猜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2.又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让学生将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观察两个底角的重合情况。
也可用量角器测量两个底角的大小,猜想得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
又如,在讲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时,教师指导学生测量30度角三角尺的三边的长度,或拼摆30度角三角尺,观察探索猜想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郭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30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
我们应该将“猜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教猜想,学生学猜想,在“猜想——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愉悦且有成就感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就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谈点个人见解。
一、在“猜想——验证”螺旋式中学习猜想教师呈现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验证的数学学习材料,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数学规律,猜想特殊性质,猜想解题方法,猜想问题结果,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修正猜想,再验证,学生在不断的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如我在教学西师版三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猜想—验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
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验证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猜想在数学课堂中绽放火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猜想,关键是在教师在开放心态下,通过正确的引导,诱发学生大胆的猜想。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材料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学向来以严谨、精确著称,凡是编入数学教科书的数学知识都是经过严格证明、百分之百正确的,结构严谨文字精练的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数学教材到授课到考试都强调现成知识的获取,学生习得的数学变成了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的堆砌,按部就班的推理和演算,以及为了应付考试的解题训练。
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不到数学知识形成的生动过程,体验不到数学知识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数学成了学生感到厌恶和可怕的累赘和包袱。
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况,使学生能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能在数学中享受快乐,我们应该将“猜想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教猜想,学生学猜想,学生由“猜想——验证”式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有成就感的情感体验。
结合我校开展精品课“称次品”中探究称的方法,我想接下来就“猜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个人见解。
(1)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猜想教学”,学生用“猜想——验证”式学习方式学习。
教师呈现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验证的数学学习材料,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数学规律,猜想特殊性质,猜想解题方法,猜想问题结果,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修正猜想,再验证,学生在不断的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发现,掌握数学知识。
猜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猜 想 教 学 在 小 学数 学教 学 中的应 用
尤溪县 实验 小学 韩 少玲
著名 科学 家 牛 顿有 句 名 言 : “ 没 有 大胆 的猜 想 , 就 不 可 能有 伟 大 的 发 现 和 发 明。 ” 数 学 猜 想 实 际 上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以具体思维 为主, 并且有
好 奇好 动 的心理 特点 。 因此 , 在 教学过 程 中有 目的 、 有 组织 地让 学生 观察 、 操作 , 通 过摆 一 摆 、 量 一 量 等
是一种数学想象 , 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 本质 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 已有事实经验基础上 , 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 的一种假定 , 是一种合理 的 推理。数学教育家波利亚 曾经说过 , 在数学领域中, 猜想是合理的, 是值得尊重 的, 是负责的态度。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 激起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积极 的思维 , 培养学生克服 困 难 的坚强 意志。在数 学教学 中如何应 用猜想教学 呢?下面谈谈本人在实际教学 中的一些做法。 导入 新课 。 启 发学 生猜 想
《 福建教育研究》 A 2 0 1 3 . 4
・ 8 5・
确, 有 的错误 。教 学 中 我们 应 引导 学生 对 自己的猜 想进 行验 证 , 克服 盲 目猜想 , 弓 i 导合 理 猜 想 , 去探 求
新知。
的猜 想是 否正 确 。于是 , 他 便主 动地关 心这 道题 , 关 心课 堂的进展 , 他 就不 会 打 盹或搞 小 动 作 。 ” 设 计 恰 当的数学 习题 , 让 学生 在猜想 中进行 练 习 , 可 以拓 展 学生 的思维 发展 。 培养创 新意识 。 如在学 生学 习 了面 积 之后 , 我安 排 了这 样 一 道 练 习题 : 求 出下 面长方 形和正 方形 的面 积 。
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
6年6月号3教学思考波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通过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猜想,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一、提问———诱发猜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例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前,教师可以将命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他们动手画四边形并猜想结果.很快便有学生指出答案是平行四边形,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是矩形、菱形或者是正方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验证并顺势设问:“会是梯形吗?”学生在验证中获得了对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二、操作———验证猜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操作.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猜想后,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猜想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猜想的依据,探索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检验猜想的真伪.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记忆.他们在猜想中探索出正确的答案,在实践中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加深了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与边数之间的关系时,教师不是直接把定理抛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先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进行分割,将它们分割成三角形,再利用他们已掌握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分别求出这些图形的内角和.学生将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从而知道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同理,一个五边形可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接着教师提问:“你们会求出n 边形的内角和吗?”再引导学生分析多边形的边数与所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事实一致时,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势必加深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猜想过程的回顾、总结和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巩固下来,也使失误成为教训,学生的收获远比得到一个答案要多得多.三、表达———完善猜想表达是指学生将感性的知识形成理性表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完善认知和猜想的必要过程.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猜想也是百花齐放.教师要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猜想依据、实践过程以及得到的结论表达出来,使他们的认识更加明确、思维更加完善.四、练习———运用猜想学生沉浸于猜想成功的兴奋状态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断探索.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课本上基本一致时,他们会感受到猜想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去.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猜想时应当做到猜之有理、猜之有据,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否则,会把学生引入思维的误区.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责任编辑李闯)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廖强羽1杨艳2(1.郴州市五里牌镇中学湖南423000 2.郴州市四完小湖南423000)2001。
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一、数学猜想的界定1.数学猜想的含义猜想是根据事物的现象,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推测,或者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的属性对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推测,这样的思维方法叫做猜想。
由于猜想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又依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比较和类比,然后对结论进行推测,所以它具有合理性:但是由于它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或实践的重复检验,所以它又具有假定性,因而猜想可能为真,可能为假。
2.数学猜想的作用猜想的作用主要有三个:(1)导向作用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也就是所谓的导向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事物时,我们常常去寻找与之类似而又为我们所熟知的旧事物,将他们作比较,做类比,从而通过旧事物的属性去猜想这个新事物的属性;另外,每当我们遇到一类事物时,而又不知其共同的属性,此时往往是通过这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的属性去猜想这类事物全体的共同属性。
(2)肯定与否定的作用因为猜想具有两重性,即具有正确性与错误性。
当猜想为真时,无疑起到了肯定的作用,因而可以使命题升格为定理;当猜想为假时,也就对自身起到了否定的作用,从而使我们放弃这一猜想,错误的猜想只要举一例即可。
由于肯定与否定都是数学的答案,所以都是可取的。
(3)丰富了数学方法论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而且是一中重要的数学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与实践,既有利与数学的发现,又丰富了数学方法论。
二、数学猜想的要求要使猜想走进数学课堂,切实发挥效益,那么,教师应该具备相关的技能:1.教师要成为会猜想的科研型的教师很难想象,一位既不懂猜想也不会猜想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猜想能力的学生。
教猜想必须懂猜想、会猜想。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猜想能力,懂得现代教育心理理论,大胆地猜想和教猜想,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摸索猜想规律,总结经验,并在理论上加以探索、论证。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猜想”
—
l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猜 想 " 徐 Nhomakorabea健 清
浅
析
( 庆 市 永川 区科 创 职 业 学 院 高 等 数 学 教研 室 , 庆 重 重
426 ) 0 1 0
摘 要 :丰 富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进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法 是 改 数 学教 学追 求 的基 本理 念 , 学 生 的数 学 学 习 活 动 不应 只 限 于 对概 念 、 论 和 技 能 的记 忆 , 结 而应 以 提 高数 学 学 习能 力 为 主 。 猜 想教 学 是 培 养 学 生数 学 学 习 能 力 的 一 个有 效 途 径 。在 数 学 领域 中 . 想是 合 理 的 , 值 得 尊 重 的 , 负责任 的 态度 。 文 猜 是 是 本 对数 学猜 想 中常 用 的 类 比性 猜 想 、 归 纳性 猜 想 与数 学猜 想在
象 , 而失 去 学 习 动 力 . 生 厌 学 心 理 。 因此 教 师 不 仅 要 备 教 从 产 学 内容 , 而且 要 备 学 生 。 尤 其 在 授课 前 两 周 的 教学 磨 合期 . 教 师应 通 过 观 察 、 谈 掌 握 “ 势 群 体 ” 员 的 第 一 手 资 料 , 学 座 弱 成 在 习 目标 上 、 习方 法 上 加 以 引 导 , 学 生 了解 高 等 数 学 在 经 济 学 让 信 息 时代 的广 泛 应 用 , 如在 人 口问题 、 源 问 题 、 态保 护 、 资 生 环 境 问 题 、 理 问 题 等 方 面 , 以说 数 学 无 处 不 在 。另 外 高 等 数 管 可 学 不 仅是 学 生 掌 握 数 学 工 具 学 习 其 他 相 关 课 程 的 基 础 而 且 是 培 养学 生理 性 思 维 的 重 要 载 体 ,更 是 学 生 终 身 学 习 的 一 个 基 础 。 当代 大 学 生 的 知识 能力 结 构 中 , 等 数 学 已成 为 必 不 在 高 可 少 的组 成 部 分 , 生 认 识 到 高 等 数 学 的重 要 性 。 会 从 思 想 学 就 上重 视 起 来 , 发 出学 习 动 机 , “ 势 群 体 ” 激 把 弱 形成 的 主 要原 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猜想与验证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猜想与验证数学猜想是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对未知的数学规律和结论进行推测的一种数学方法。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它是科学发现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猜想的教学,使学生在数学猜想中体验数学发现的真实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从而对圆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验证,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的策略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问题并进行猜想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标出其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进行猜想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数学思维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数学思维应用
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猜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促进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个猜想与数学思维应用的例子。
一、反证法的应用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它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来证明问题的正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猜想与反证法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提出以下猜想: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之间的点与第三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是一个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验证它。
给定一个数列:1,3,5,7,...,如果要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先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
我们可以猜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n-1,其中n为数列的项数。
通过归纳法,我们可以验证这个猜想。
将数列中的数字逐一代入2n-1中,发现每个数字都符合这个公式,所以这个猜想成立。
对于数学归纳法的证明问题,可以通过猜想与割补法来证明。
我们可以猜想:对于一个命题,如果它在n=1时成立,并且在n=k时成立时,它在
n=k+1时也成立,则它对于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这是一个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割补法来验证它。
浅谈“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 “ 猜想 ” 在 新知 学 习 中的运 用
在 学 生 学 习数 学知 识 的 过 程 中 . 加入 “ 猜想 ” 这 一
在多大面积吃到草? ” 学 生 们 动 手 寻找 答 案 , 很 快 学 生 提 出猜 想 : “ 要求 这 只 羊 可 在 多 大 面 积 吃 到 草 , 就 是 求
圆 。不 行 , 再 量 出三 、 四个 直 径 的长 度 , 看 可 不 可 以 围 成这个 圆。猜想 : 圆 的周 长 是 不 是 三 、 四个 直 径 的长
量 的 创 造潜 能 。对 他 猜 想 的构 思 、 生 成 过 程 及 其 所 经 历 的 体 验 也 只 可 意会 。
可见 , 老 师 在 教 学 中利 用 猜 想 , 为 学 生 创 造 了 更 多 的 自主 思 考 机 会 ,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 的 内驱 力 , 发 展 了 学 生 的潜 在 能 力 。 使 学生在认 识所学知识 、 理 解 所
学知识 的同时, 智力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雨
2 。 他 。 。 6 — 多 角 度 思 维 , 加 快 大 脑 中 表 象 形成 的 速 度 , 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 得 出结 论 。 如 在 圆 周 长 教 学 中 ,教 师 让 学 生 拿 出事 先 准 备 好 的 学 具: 若 干个大小不一 的圆 、 一根绳 子 、 一把米 尺 、 一 个 圆规 。 问“ 要研究圆的周长 , 你 想 提 出什 么 样 的方 法 ? ” 学 生 经 过 观察 、 思索 、 动手操作 , 提 出猜 想 : “ 用绳 子 量 出 圆 的周 长 , 再 量绳 子 长 度 行 吗 ? ” “ 把 圆直 接 放 在 直 尺上滚动 , 量 出 圆 的 周 长行 吗 ? ” “ 对于这个 圆, 用 绳 子 量 出 它 的 两 个 直 径 的 长 度 ,试 一 试 能 否 还 围 成 这 个
“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猜 想 " 在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江 苏省 兴化 市周奋 中心校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提高学生 的数学 学 习能力 , 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
有 着重 要 的作 用 。而 猜想 能 力 作 为 学 习数 学 必 不 可 少 的 能 力 ,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
二、 在 知 识 探 索 中应 用猜 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 ,除 了本节课课本上介绍的平行 四边 形
判 定 方 法 之 外 ,是 否还 有 其 它 的 证 明 方法 呢 ?学 生 在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后 讨 论交 流 ,发 现 自己 的判 定方 法 。如 平 行 四边 形 的 一 组
识, 激 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 , 进 而提升学生 的数学知识认 知水平 ,
帮助学生理解 知识 , 提升智力 。
四、 在 小 结 反 思 中应 用猜 想
在小结反思 中应学 习状态 , 将猜想应用在小结反思中。 例如 , 在“ 平行 四边形的判定” 这一节课学习的小结反思 中,
不小心将邻居家的装饰玻璃弄坏了 , 玻璃碎成了三部分 ( 如下 图
所示 ) , 他们 想要拿着这三块玻璃去给邻居买一块新的。但是这 时有人告诉他们只需要带一块玻璃 就能买到一个完全 一样 的 , 大家猜想 一下 , 他们需 要带那一 块 玻璃呢?学生在教师提 出问题后会 议论纷纷 , 教师可 以利 用这个 问题 设 下悬念 , 引 出新课 , 在学 习新课 后, 再 返 回来 看 这个 问题 , 学生 自
每一节课 的学 习都是知识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本也为学生 总结 了很多数学方法和结论 , 但是这些方 法和结论大多是根据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猜想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猜想教学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数学基本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判断,它对数学的发展、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无疑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从小就做过猜谜语的游戏,猜想教学与之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
伯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
”1.数学猜想的设置典型例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典型题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的潜在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智能目标的落实。
例如讲授“弦切角定理”时处理如下:(1)出示自制教具。
在木制小黑板上画出⊙O,EF为切线,B为切点,C、A为圆上两点(如图),C、A、B三点用三个钉代替,用弹性绳把A、B、C绕在一起。
(2)固定A、B两点,让C在⊙O上移动。
①观察弦切角∠CBE与它所夹BC所对圆周角∠A的变化情况。
②观察并归纳出圆心和弦切角的三种位置关系。
③当BC过圆心O时,∠CBE=( ),易得∠CBE与∠A的关系为______。
④根据你的观察,猜想∠CBE与∠A的关系为______。
⑤能否对你的猜想进行证明?⑥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你的结论:______。
在课后练习中设置猜想也是大有裨益的,有助于归纳规律性。
(3)教师归纳总结,画龙点睛。
学生通过对猜想的讨论论证,应用知识,同学之间合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
二、猜想教学的意义1.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一般来说,例题中提供的解题思路清晰明确,这样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在例题教学中可以特意设置猜想,然后找到其中的内涵,这样可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取得积极的思维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教学中的数学猜想
摘要:通过史实的种种证明,猜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数学猜想”的定义入手,到它的方法意义,然后到它在中学教学的指导作用,最后,深入分析它的四种分类。
重在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猜想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猜想,创新,中学教学,推理
一、数学猜想的定义及其特征
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经存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对未知量及其关系作出的似真判断,具有科学假说性。
任何数学定理或结论的形成都人模糊到确立,也就是从猜想(假说)到结论。
科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认为一个好的数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并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
”
数学猜想既有逻辑的成份又含有非逻辑的成份,因此,它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很大程度的假定性,我们需要推理和论证才能最好终确立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而这样的推理和论证过程刚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学猜想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
(1)、科学性数学猜想并不是凭空想像,而是以数学经验事实为基础,对未知量和相互关系作出的推测和判断。
因此,数学猜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假定性任何猜想都需要以真实依据为先导,合情推理为手段进行论证或推翻,只要这个猜想还没被证实,那么它就是假定的,似真的。
其实,数学猜想就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统一体。
(3)、创新性创新是数学猜想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所谓数学猜想。
有了猜想就要去推出它,证明你的猜想是个事实,而这个证明或推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产生了新的见解,事实或规律等。
所以每个数学猜想的论证都有创新性。
因此,数学猜想对于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猜想的方法论意义
数学猜想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形式和数学研究方法,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每个数学理论、分支的产生与发展无不烙下数学猜想的印迹[1]。
而数学猜想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本身就是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数学猜想的类型、特征、提出方法和解决途径等,对于一些数学理论的证明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1)、数学猜想对于许多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起到很在的促进
作用,导致了今天的数学对整个世界乃至宇宙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史中最频繁跃现的因素之一,是人类理发思维中的最好不安分却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有无数的数学家被吸进数学理论研究的大熔炉里,甘愿与数学研究共生存共发展,甚至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被这样神奇的猜想方法深深地吸引过来。
也因此,很多的数学定理便应运而生。
比如,“伯恩赛德猜想”:每一个非交换的单群都是偶数阶的。
1963年被汤普森和菲特证明,从此转化为数学定理。
当然,并不是每个数学猜想都会成为正确的数学定理,但在数学猜想的讨论研究过程中总会有意外的惊喜,同样丰富了数学理论。
(2)、数学猜想是创造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数学猜想的探讨过程总有风雨和坎坷,但不得不被人们承认的一点就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总是能创造出大量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在研究“无穷小悖论”问题时,创立了“极限思想方法”史厄曼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过程中创造了“密率法”;陈景润改进了古老的“筛法”。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已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分支并在数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数学猜想本身就是研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数学猜想的类型、特征、提出方法和解决方法等,对总结一般科学方法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方法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事实证明,关于数学猜想的条件变更法、逐级猜想法、判定数学猜想真伪命题转化与反例否定法等,对后时代研究科学理论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的发展要靠猜想,我们应学会习惯去猜想,并利用猜想渗透到数学领域里去。
猜想-证明-猜想-证明,数学就是这样一个历程,虽然曲折但
总的还是在不断地前进着。
三、数学猜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中学教育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项伟大的教与学的工程,因此教师作为指引者就显得尤为关键。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为了让学生牢记解题方法和获得的基本知识,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再创造”,虽然知识是前人证明和研究出来的,但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也像那些科学家们一样学会自己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和帮助。
“再创造”实际上就是重视数学猜想,一般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归纳揄和类比推理,然后层层迭进经过推理-结论-修正-新结论-……如此往复地进行完善,最终获得最后的结果。
四、数学猜想的分类
(1)不完全归纳猜想
不完全归纳法(简称归纳法),是依据少量经验事实,作出关于一般规律的猜想或假设的思维形式。
它含有丰富的想象和直觉判断,而想象和直觉判断属于思维的范畴,因此归纳法具有发现新知识和探索趔的创造功能,成为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学教学中利用这种猜想,可发现和解决某些一般性的问题,其思维模式是试验-归纳-猜想。
例如:
化简:
因为归纳推理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进程较为一致,故而易为理解和接受。
在许多命题的解题过程中,用归纳法猜出结果后,就可以确定具体的解题目标,从而避免漫无目标的盲目探索,同时,根据已知信息,制定出合理的解题方案。
(2)、类比猜想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特点的相同或相似,然后判断它们的其他特点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也称为类比揄。
长期以来类比猜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作用早就被众多的科学家认识到。
天文学家开普勒说过:“我最珍视类比,它是我最可靠的老师。
”数学家拉普拉斯也指出:“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
”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用类比猜想,可由两命题中条件的相似,去猜想结论的相似,去猜想推理方法的相似;还可以由两个概念的相似去猜想解题思路的相似。
其思维的般方式是类比-联想-猜想。
例:
类比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有启迪新思路和触类旁通的作用。
著名哲学家康德所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种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类比猜想,有时对教学也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在数学教学当中,许多公式、定理和法则,还有一些例题和习题等都可以适当地运用类比法提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探索性猜想
探索性猜想是指依据思维里已经存在的知识经验,获得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逼近结论的方向性的猜想。
此猜想多次重复试探和论证。
通过多次探索和修改,逐步向结论靠近,最后获得解题方向。
其思维大致模式是:猜想-修正-猜想。
例:
(4)、审美性猜想
审美性猜想是运用数学美的思想-简单性、对称性、相似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所作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所作出的直觉性猜想。
比如,复杂的问题可能存在简单的解答;对称的条件能导致对称的结论;相似的对象具有相似的性质等等。
我们中学教学中碰到很多问题用其它方法都解决不了,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它们的某些部分的眼光去猜想最后的结论并加以论证。
审美性猜想的思维模式是:观察-审美-猜想。
例:
五、数学猜想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证明或举出反例。
”显然,数学猜想是思维能力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以上几种是中学数学中最常用的猜想,教学还必须让学生明白:第一,这些猜想是不能分开使用的,例如,审美直觉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起着调控和决策
作用,正是有了对美的追求才激发了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种种猜想,有时是类比,也会是归纳,或者两者都有。
第二,数学猜想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它的正确性要经过逻辑论证。
总之,掌握数学猜想的规律和方法是数学教学中应予以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