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社会公共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2 所谓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3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 所谓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5 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
6 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7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8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垄断导致效率损失和降低商品服务质量;公共产品无法按定价收费或交易成本过高;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等价交换原则不能贯彻;市场机制和竞争会产生收入上的不公平;市场机制的难以全面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9 公民社会基本含义: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10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11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战略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技术,是战略规划的发展,战略管理具有未来导向性、长期性、外向性、由内向外以及直觉与理性相结合的特点。战略管理还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以识别威胁的过程。
12 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料配置等。
13 公共支出的概念:也成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14 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原则:(一)非营利原则(二)安全原则即指非政府组织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也就是要求非政府组织肠胃寂静资源的消极持有者,而不是财富的积极创造者,比如商品的买卖和昂贵艺术品的购置,投机行为和期货交易、房地产投资等。
15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可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所谓公共事业的主观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所从事的公共事业的忠诚、良心以及认同。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客观责任,是指有关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要求,以及上级交付的客观应尽得一无责任,主要是指负责任和义务。
16 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已达到一致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稿子管理者为此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17 公共事业绩效评估指标“4E”标准:经济、效率、效果、公正。经济一般是指公共部门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生产效率、配置效率;效果是指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程度;公平是对公共管理最重要的本质的实现程度的衡量。
18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比较。基本含义是指实现基准比较方法的单位或组织,主动寻找参照对象,以之为基准或标杆进行比较。从管理的角度看,所谓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的模式,即学习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设为标杆或基准并实施管理,以提高组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