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玉林机电工程学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现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综合维修技能与素质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等行业的岗位群,能够从事淅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协调关系,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和作业组织管理能力,并初步具备汽车发动机维护与维修以及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汽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并熟悉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5.掌握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6.熟悉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高压电如何产生、点火正时的概念;熟悉电子系统与传统系统的根本区别,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7.掌握水冷却系与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方法。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一)学生所在的汽车维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二)本课程项目设计时选择的(典型)背景实践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其典型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各工作环节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认知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各机构工作原理方面的技能,会使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等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拆装和维修,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并通过情境和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1.知道发动机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60%)2.了解发动机维修的基本理论。
(80%)3.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00%)4.掌握发动机常用的拆装、检测工具及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00%)5.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有关维修标准。
(100%)能力目标:专业能力:1.能够描述和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100%)2.能够查阅维修手册或相关资料,收集拆装和维修发动机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信息,例如作业规范、环保要求等。
(100%)3.能够按照规范和技术规定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0%)方法能力:1.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并制定正确的诊断方案。
(60%)2.能够正确分析诊断结果并判断故障具体部件,制定维修作业计划。
(80%)3.能够根据作业计划,正确选择及使用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实施拆装和维修。
(100%)社会能力:1.能与他人合作、按时高效的完成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任务。
--良好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2.能不拘泥于理论知识,探索发动机维修的新方法--创新、积累经验、独立思考能力3.能准确描述故障并与他人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素质目标:1.维修过程中,不暴力操作、注意油液存放远离火源、注意用电安全、注意个人防护。
--安全防护意识2.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来维修车辆,对工具及设备进行规范操作。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课程描述课程编码04021311111.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2.参考学时:3学分/96学时3.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课程性质:核心专业课一、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学习领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继《汽车材料》、《汽车文化》学习领域之后,基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采用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丰田卡罗拉汽车发动机结构载体,参照汽车修理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高级职业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根据汽车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分析和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维修方法,并为后续《汽车维护与检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职业能力基础。
二、学习目标1、专业能力(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发动机组成和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功用,熟悉其组成和类型;3.了解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4.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的失效形式及维护检修的基本方法;6.了解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
(二)实践操作教学目标1.培养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常备不懈的安全意识;2.能规范使用发动机维修检测相关的工具、量具和设备;3.掌握发动机主要总成的拆装、分解、检(试)验的方法;4.熟悉发动机检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失效可能产生的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6.熟悉发动机大修竣工验收项目的标准和方法。
2、方法能力(1)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知识的能力。
(2)具有独立获取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调整和维修实践专业技能的能力。
(3)具有独立查阅分析资料、获取汽车发动机维修所需信息的能力。
(4)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与组织实施的能力。
(5)具有独立分析与解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2,实验学时为42。
是考试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维修相关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汽车发动机部件检测、部件相关检修等技能。
本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法;熟悉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能够正确检测电控发动机各部分传感器及执行元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熟练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授学生以汽车构造和维修的规律知识,使他们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和对构造与维修不断更新的自学能力,成为汽车专业实用型人才。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汽车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1、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检测设备。
2、能熟练应用发动机综合诊断仪等大型检修设备。
3、能熟练运用发动机检测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
4、掌握发动机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掌握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技术要求。
6、能够对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及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7、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三、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实行多环节教学,包括:讲授、课堂讨论、讲练结合、作业、考核、演讲等。
2.学时分配单元/项目/模块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发动机基础知识102 曲柄连杆机构 6 43 配气机构 6 4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6 进气与排气系统 4 47 冷却系统 4 28 润滑系统 4 29 发动机装配 2合计:84学时42 42四、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考查2、考试范围、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具体如下:成绩构成(100%) 形成性考核(40%)考勤20%课堂表现/作业20%40% 终结性考核随堂测试(60%)简答题40问答题2060%。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基础模块(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 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配气机构的维修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熟练掌握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和压缩压力失准的原因分析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火花塞结构;
2.观看更换火花塞视频,了解火花塞更换的步骤;
3.实车操作。
13
项目十三
更换碳罐
10
1.掌握碳罐的结构及功用;
2.掌握碳罐的工作原理。
1.掌握更换碳罐的操作流程;
2.掌握碳罐电磁阀的检测方法。
9.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掌握液压挺柱功用与结构,掌握液压挺柱工作原理,具有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的操作技能;
10.掌握机油泵组成、功用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更换机油泵的操作技能;
11.掌握节温器功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节温器损伤现象及成因,掌握检查与更换节温器的操作技能;
12.掌握水泵结构、功用及其工作原理,了解水泵受损现象及成因,具有水泵检修的操作技能;
1.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碳罐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观看更换碳罐视频,了解碳罐更换的步骤;
3.实车操作。
14
项目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具有更换汽油滤清器技能。
3.气缸盖、气缸垫结构及其功用,气缸盖、气缸垫损坏形式及成因,具有气缸盖、气缸垫更换技能;
4.气门油封结构及其功用,气门油封更换的技能;
5.汽油滤清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换汽油滤清器技能;
6.了解气门传动组组成,认知凸轮轴功用及结构,描述凸轮轴常见损伤,根据工艺标准对凸轮轴进行更换,掌握更换凸轮轴技能;
2.观看更换凸轮轴视频,了解凸轮轴更换的操作步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一)课程的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是汽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运行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要求。
(二)课程的作用通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三方面能力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需《机械制图》、《汽车维护》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5.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二)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方法能力1.具有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2.具有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的能力。
3.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通过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技能、知识的认知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过程中的典型故障检修为载体,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项目分解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任务,将6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6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排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QCJX-6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120总学分:7二、课程定位本学习领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汽车驾驶与养护、识图与公差、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为基础,采用与维修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的流程方式,学习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养护与检修等内容,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学习领域学习做支撑。
三、课程目标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故障为载体,由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来实施,使学生通过“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深入理解并掌握从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典型故障检修,掌握发动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为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学会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拆卸、分解、检修、装配与试验;2.熟知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掌握发动机总成及主要零件的维护、保养与调整等维护作业;4.学会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故障诊断与性能试验内容及方法;5.会制定检修规范、规定检修的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分析发动机机械部分常见故障的原因,能进行发动机机械部分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6.对已经掌握的技术数据,要能够解释说明、分析利用和评估;7.提高与顾客的交流能力;8.能正确的撰写维修质量报告;9.遵守安全、环保等法规。
四、课程设计思路本学习领域(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典型故障现象为载体来划分学习项目,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对学习项目进行排序,按照学习任务及相关信息量分配学时。
通过学习项目组织与实施,使学生在查排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
五、课程内容(一)学习项目划分及学时分配(二)学习项目描述学习项目一学习项目二学习项目三学习项目四学习项目五学习项目六六、教学建议1、学习项目的设计要体现本学习领域标准的特色与设计思想,要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汽车修理中级工和汽车维修机工上岗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成为能够从事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和汽车维护的高技能综合型实用人才。
1.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将工作任务按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拆装维修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依托一体化教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组织和实施教学。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能对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并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总成的拆装、检验的工艺要点及零件修复的常用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常用汽车专用拆装工具;●具有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会识别发动机的零部件;●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能排除发动机的常见故障。
3.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项目一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常用工具的使用1.汽车维修个人安全知识2.工具设备的使用安全及环境安全2.1呆扳手的使用2.2梅花扳手的使用2.3套筒扳手的使用2.4扭力扳手的使用2.5活扳手的使用2.6手锤的使用2.7铜棒的使用2.8钳子的使用2.9螺丝刀的使用3.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知4.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1.在实训室中认识汽油、柴油发动机。
2.设置工作现场,选择不同的拆装工具进行拆装,各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3.安全培训练习4.废机油、污水、废料等处理的操作。
5.实训场地的清洁和处理作业。
8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汽缸盖的拆装掌握汽缸盖的拆装顺序、按规定的力矩进行拆装。
2.气缸的测量正确使用量缸表、用量缸表进行气缸圆度圆柱度的测量。
3.曲轴轴颈、连杆轴颈的测量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曲轴轴颈及连杆轴颈磨损程度的测量。
4.活塞环三隙的检查正确检查活塞环的端隙、侧隙及背隙。
5.正确安装活塞环用活塞环拆装钳安装活塞环、活塞环的安装方向。
6.正确拆装曲轴按规定的顺序进行曲轴的拆装、力矩要符合要求。
1.能对汽缸盖进行正确的拆装,按要求进行考核、点评。
2.正确使用量缸表,进行考核。
3.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实物测量。
4.教师演示、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20项目三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1.配气机构的认知识别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及驱动方式。
掌握正时齿轮、同步带、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及摇臂轴、液压挺柱等零件的拆装与检修。
2.气门间隙的调整会用厚薄规进行气门间隙的调整。
3.凸轮轴径向间隙的检查能检查凸轮轴与套的配合间隙。
4.凸轮轴轴向间隙的检查能进行凸轮轴轴向定位的检查。
1.通过故障情景导入学习项目、实训区分组实施讨论。
2.教师演示、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20项目四冷却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冷却系统的认知2.冷却液的检查、补充或更换3.水泵皮带的检查和更换4.水泵的更换5.节温器的检查与更换通过故障情景导入学习项目、实训区分组实施讨论。
16项目五润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润滑系统的认知,拆装及检修润滑系的主要零件2.机油的检查与更换3.机油滤清器总成的更换4.机油泵的更换1.教师演示、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讨论课,对重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研究。
16项目六燃油供给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燃油供给系统的认知2.燃油滤清器的更换3.燃油蒸汽存储系统的检查和碳罐的更换4.燃油喷油器的检查、清洗与更换通过故障情景导入学习项目、实训区分组实施讨论。
20项目七空气供给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空气燃油供给系统的认知2.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清洁和更换3.加速踏板拉索的检查与更换通过故障情景导入学习项目、实训区分组实施讨论。
16项目八点火系统构造与维修1.点火系统的认知2.高压阻尼线的检查和更换3.火花塞的清洁、检查与更换通过故障情景导入学习项目、实训区分组实施讨论。
16项目九发动机的总装与调试能对发动机进行整机的安装及调试。
学生独自进行安装,安装后能起动发动机。
12总课时1444.实施建议4.1 教材4.1.1 选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实训教程》,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系列,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教学通用教材。
4.1.2 校本实训教材:编写“学生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和实训PPT课件。
4.2教学建议4.2.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安排在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室进行。
4.2.2建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汽车构件实物结合的教学手段,实训室要多提供多种结构的零部件及解剖总成。
4.2.3课程现场教学结束后,安排零部件总成拆装技能实训。
4.2.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教程、现场教学、拆装训练等。
4.3教学评价4.3.1突破以往的考试考核方式,没有期中、期末考试,根据任务训练目标,每项任务结束之后进行考核,考核时以能力为主兼顾知识目标的考核。
4.3.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结果考核组成,本门课程平时成绩占20分,过程考核占60分,实习报告占20分。
4.3.3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对知识点的掌握、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养等)。
4.3.4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如下表所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方案序号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分值1 学习态度1、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旷课每次扣1分。
2、课堂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视情每次扣1~2分。
3、不遵守课堂纪律和不服从课堂安排视情每次扣1~2分。
考勤课堂点名答问课堂情况实施记录102 综合素养1、团队合作课堂情况实施102、安全意识3、标准与规范意识4、“精细化”意识5、规划与自我评价6、责任心以上各条完成不好视情每项扣1~2分。
记录3 项目一发动机总体结构见具体的项目考核标准●课堂测试:采取提问、项目完成结果汇报等方式,视情况记分。
●平时作业(学习总结、实训报告等);每单元至少一次作业,根据学生作业的质量与规范、作业次数折算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
60 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项目三配气机构项目四冷却系统项目五润滑系统项目六燃油供给系统项目七空气供给系统项目八点火系统项目九发动机的总装与调试4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成绩考核评定标准报告2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项目考核标准序号名称主要考核的知识点主要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分值项目一发动机总体结构(1)懂得汽车发动机的各系统组成。
(2)掌握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外形及安装联接。
(3)懂得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具有正确拆装汽车发动机的各系统的能力。
(1)考生独立完成拆装、检修或故障排除等操作任务,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2)考生回答考核教师围绕操作考题所提出的问题,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3)工、量具的选用和操作方法60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1)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根据实物指出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2)汽缸盖的拆装。
(1)作用表述的要准确;组成不能漏项。
(2)具有正确拆装曲柄连杆机构的能力。
60(3)气缸的测量。
(4)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拆卸、检验及装配。
不正确,每错一次扣2分;(4)安装前未对零部件进行清洗和润滑,每错一次扣2分;(5)拆装的顺序不正确,每错一次扣3分;(6对有扭矩要求的零件,拆装螺栓或螺母的顺序或扭矩不正确,每错一处扣2分;)(7)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零部件损坏的,则在总分中扣除10~20分;(8)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则在总分中扣除30~40分;(9)装配不符合技术要求,则在总分中扣除20~30分;(10)作业结束后无记录,每项扣4分;(11)实际操作结束后未对场地和工、量具进行整理,扣3分;(12)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操作过程,则每超一分钟扣0.5分,超过10分钟终止考核项目三配气机构(1)懂得配气机构的拆卸与解体(2)掌握主要零件的结构及其相互装配关系(3)懂得配气机构的维护、装配和调整(1)具有正确拆装配气机构的能力。
(2)正确进行气门间隙检查和调整的能力。
60项目四冷却系统(1)懂得冷却系的组成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
(2)掌握主要机件的构造。
(3)懂得冷却水的循环路线。
(4)掌握水泵的拆装方法、步骤。
(1)具有正确拆装水泵的能力。
(2)具有正确调整冷却系各部件的装配关系的能力。
60项目五润滑系统(1)懂得润滑系组成及各机件的装配关系。
(2)掌握主要机件的构造;润滑油路。
(3)掌握机油泵和滤油器的拆装方法、步骤。
(1)具有正确拆装润滑系组成及各机件的能力。
(2)具有正确拆装机油泵和滤油器的能力。
60项目六燃油供给系统(1)懂得空气、汽油滤清器,进、排气歧管,消声器的基本构造。
(2)熟练拆装空气、汽油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消声器。
(1)具有正确拆装燃油供给系统的能力。
(2)具有正确调整燃油供给系统的能力。
60项目七空气供给系统(1)懂得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2)掌握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清洁和更换。
(3)懂得加速踏板拉索的检查与更换。
(1)具有正确拆装空气供给系统的能力。
(2)具有正确更换空气滤清器的能力。
(3)具有调整加速踏板拉索的能力。
60项目八点火系统(1)懂得点火系统的组成。
(2)懂得火花塞的清洁、检查与更换。
具有正确检查与更换火花塞的能力。
60项目九发动机的总装与调试(1)懂得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懂得拆装发动机。
(1)具有正确拆装发动机的能力。
(2)具有正确调整发动机的能力。
60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习报告成绩考核评定标准满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100 90——100 80——89 60——79 60以下实习情况介绍40积极、详细、如实地汇报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名称、实习地点、实习过程、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能客观地汇报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名称、实习地点、实习过程、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基本能够反映出实习中的情况,指导教师能够了解实习过程.未如实地介绍实习过程,实习指导教师不能了解或掌握学生情况。
实习总结25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可以完成实习报告,但未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或总结不对题.语言表达20 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紧密结合实际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较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