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为锐角时)② 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 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余弦.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 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 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 → 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③ 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 →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 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3. 作业:教材P11 B组1、2题.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二】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1.1.1 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1.1.1 正弦定理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沉着说课本章内容是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联络,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根本联络有亲近的联络,与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持平断定三角形全等的常识也有着亲近的联络.教科书在引进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许常识动身,提出探求性问题“在恣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联络.咱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联络准确量化的表明呢?”在引进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求性问题“假如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依据三角形全等的断定办法,这个三角形是巨细、形状彻底确认的三角形.咱们依然从量化的视点来研讨这个问题,也便是研讨怎么从已知的两头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络的观念,重新的视点看曩昔的问题,使学生关于曩昔的常识有了新的知道,一同使新常识树立在已有常识的坚实根底上,构成杰出的常识结构.教育要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2.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根本使用.教育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求和证明;2.已知两头和其间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别解的个数.教具预备直角三角板一个三维方针一、常识与技术1.经过对恣意三角形边长和视点联络的探求,把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办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根本问题.二、进程与办法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许常识动身,一同探求在恣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联络;2.引导学生经过调查、推导、比较,由特别到一般概括出正弦定理;3.进行定理根本使用的实践操作.三、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在方程思维辅导下处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才能;2.培育学生探求数学规则的思维才能,经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常识间的联络来表现事物之间的遍及联络与辩证统一.教育进程导入新课师如右图,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极点C滚动.师考虑:∠C的巨细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联络?生明显,边AB的长度跟着其对角∠C的巨细的增大而增大.师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联络准确地表明出来?师在初中,咱们已学过怎么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评论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联络.如右图,在Rt△ABC中,设BC =A,AC =B,AB =C,依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界说,有=sin A, =sin B,又sin C=1=,则.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推动新课[协作探求]师那么关于恣意的三角形,以上联络式是否依然树立?(由学生评论、剖析)生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状况:如右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依据恣意角三角函数的界说,有CD=A sin B=B sin A,则,同理,可得.然后.(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解法相似锐角三角形的状况,由学生自己完结)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持平,即.师是否可以用其他办法证明这一等式?生可以作△ABC的外接圆,在△ABC中,令BC=A,AC=B,AB=C,依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持平,来证明这一联络.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充分使用咱们曾经学过的常识来处理此问题,咱们一同来看下面的证法.在△ABC中,已知BC=A,AC=B,AB=C,作△ABC的外接圆,O 为圆心,连接BO并延伸交圆于B′,设BB′=2R.则依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持平可以得到∠BAB′=90°,∠C=∠B′,∴sin C=sin B′=.∴.同理,可得.∴.这便是说,关于恣意的三角形,上述联络式均树立,因而,咱们得到等式.点评:上述证法采用了初中所学的平面几许常识,将恣意三角形经过外接圆性质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从而求证,此证法在稳固平面几许常识的一同,易于被学生了解和承受,而且消除了学生所持的“向量办法证明正弦定理是仅有途径”这一误解.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为下一步用向量办法证明正弦定理作了衬托.[常识拓宽]师接下来,咱们可以考虑用前面所学的向量常识来证明正弦定理.从定理内容可以看出,定理反映的是三角形的边角联络,而在向量常识中,哪一常识点表现边角联络呢?生向量的数量积的界说式A·B=|A||B|C osθ,其间θ为两向量的夹角.师答复得很好,可是向量数量积触及的是余弦联络而非正弦联络,这两者之间能否转化呢?生可以经过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Co s(90°-θ)进行转化.师这一转化发生了新角90°-θ,这就为辅佐向量j的增加供给了头绪,为便利进一步的运算,辅佐向量选取了单位向量j,而j笔直于三角形一边,且与一边夹角呈现了90°-θ这一方式,这是作辅佐向量j笔直于三角形一边的原因.师在向量办法证明进程中,结构向量是根底,并由向量的加法准则可得而增加笔直于的单位向量j是要害,为了发生j与、、的数量积,而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头同取与向量j的数量积运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师下面,咱们再结合讲义进一步领会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的进程,并留意总结在证明进程中所用到的向量常识点.点评: (1)在给予学生恰当自学时刻后,应着重学生留意两向量的夹角是以同起点为条件,以及两向量笔直的充要条件的运用.(2)要求学生在稳固向量常识的一同,进一步领会向量常识的东西性效果.向量法证明进程:1.△ABC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作单位向量j笔直于,则j与的夹角为90°-A,j与的夹角为90°-C.由向量的加法准则可得,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树立联络,咱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头同取与向量j的数量积运算,得到由分配律可得.∴|j|Co s90°+|j|Co s(90°-C)=|j|Co s(90°-A).∴A sin C=C sin A.∴.别的,过点C作与笔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90°+C,j与的夹角为90°+B,可得.(此处应着重学生留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条件,避免误解为j与的夹角为90°-C,j与的夹角为90°-B)∴.2.△ABC为钝角三角形,无妨设A>90°,过点A作与笔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A-90°,j与的夹角为90°-C.由,得j·+j·=j·,即A·Co s(90°-C)=C·Co s(A-90°),∴A sin C=C sin A.∴别的,过点C作与笔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90°+C,j与夹角为90°+B.同理,可得.∴(方式1).综上所述,正弦定理关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均树立.师在证明了正弦定理之后,咱们来进一步学习正弦定理的使用.[教师精讲](1)正弦定理阐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份额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A=ksin A,B=ksin B,C=ksin C;(2)等价于 (方式2).咱们经过调查正弦定理的方式2不难得到,使用正弦定理,可以处理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①已知三角形的恣意两角及其间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这类问题因为两角已知,故第三角确认,三角形仅有,解仅有,相对简单,讲义P4的例1就归于此类问题.②已知三角形的恣意两头与其间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此类问题改变较多,咱们在解题时要辨明标题所给的条件.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进程叫作解三角形.师接下来,咱们经过例题剖析来进一步领会与总结.[例题剖析]【例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 c m,解三角形.剖析:此题归于已知两角和其间一角所对边的问题,直接使用正弦定理可求出边B,若求边C,再使用正弦定理即可.解: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180°-(32.0°+81.8°)=66.2°;依据正弦定理,b=≈80.1(c m);c=≈74.1(c m).[办法引导]1.此类问题成果为仅有解,学生较易把握,假如已知两角和两角所夹的边,也是先使用内角和180°求出第三角,再使用正弦定理.2.关于解三角形中的杂乱运算可使用计算器.【例2】在△ABC中,已知A=20c m,B=28c m,A=40°,解三角形(视点准确到1°,边长准确到1 c m).剖析:此例题归于B sin A<a<b的景象,故有两解,这样在求解之后呢,无需作进一步的查验,使学生在运用正弦定理求边、角时,感到意图很清晰,一同领会剖析问题的重要性.解:依据正弦定理,sin B=≈0.899 9.因为0°<B<180°,所以B≈64°或B≈116°.(1)当B≈64°时,C=180°-(A+B)=180°-(40°+64°)=76°,C=≈30(c m).(2)当B≈116°时,C=180°-(A+B)=180°-(40°+116°)=24°,C=≈13(c m).[办法引导]经过此例题可使学生清晰,使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或许,可是都不契合题意,可以经过剖析取得,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已知两头和其间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景象.当然关于不契合题意的解的取舍,也可经过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来判别,关于这一点,咱们经过下面的例题来领会.变式一:在△ABC中,已知A=60,B=50,A=38°,求B(准确到1°)和C(保存两个有用数字).剖析:此题归于A≥B这一类景象,有一解,也可依据三角形内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这一性质来扫除B为钝角的景象.解:已知B<A,所以B<A,因而B也是锐角.∵sin B=≈0.513 1,∴B≈31°.∴C=180°-(A+B)=180°-(38°+31°)=111°.∴C=≈91.[办法引导]同样是已知两头和一边对角,但或许呈现不同成果,应着重学生留意解题的灵活性,关于本题,假如没有考虑角B 所受约束而求出角B的两个解,从而求出边C的两个解,也可使用三角形内两头之和大于第三边,两头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从而验证而到达扫除不契合题意的解.变式二:在△ABC中,已知A=28,B=20,A=120°,求B(准确到1°)和C(保存两个有用数字).剖析:此题归于A为钝角且A>B的景象,有一解,可使用正弦定理求解角B后,使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扫除角B为钝角的景象.解:∵sin B=≈0.618 6,∴B≈38°或B≈142°(舍去).∴C=180°-(A+B)=22°.∴ C=≈12.[办法引导](1)此题要求学生留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关于角B为钝角的扫除也可以结合三角形小角对小边性质而得到.(2)归纳上述例题要求学生自我总结正弦定理的适用范围,已知两角一边或两头与其间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3.关于已知两头夹角解三角形这一类型,将经过下一节所学习的余弦定理来解.师为稳固本节咱们所学内容,接下来进行讲堂操练:1.在△ABC中(成果保存两个有用数字),1.已知C =,A=45°,B=60°,求B;2.已知B=12,A=30°,B=120°,求A.解:(1)∵C=180°-(A+B)=180°-(45°+60°)=75°,,∴B=≈1.6.(2)∵,∴A=≈6.9.点评:此题为正弦定理的直接使用,意在使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内容,可以让数学成果较弱的学生进行在黑板上回答,以增强其自信心.2.依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视点准确到1°,边长准确到1):1.B=11,A=20,B=30°;(2)A=28,B=20,A=45°;(3)C =54,B=39,C=115°;(4)A=20,B=28,A=120°.解:(1) ∵.∴sin A=≈0.909 1.∴A1≈65°,A2≈115°.当A1≈65°时,C1=180°-(B+A1)=180°-(30°+65°)=85°,∴C1=≈22.当A2≈115°时,C2=180°-(B+A2)=180°-(30°+115°)=35°,∴C2=≈13.2.∵sin B=≈0.505 1,∴B1≈30°,B2≈150°.因为A+B2=45°+150°>180°,故B2≈150°应舍去(或许由B<A知B<A,故B应为锐角).∴C=180°-(45°+30°)=105°.∴C=≈38.3.∵,∴sin B=≈0.654 6.∴B1≈41°,B2≈139°.因为B<C,故B<C,∴B2≈139°应舍去.∴当B=41°时,A=180°-(41°+115°)=24°,A=≈24.4.sin B= =1.212>1.∴本题无解.点评:此操练意图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正弦定理,一同加强解三角形的才能,既要考虑到已知角的正弦值求角的两种或许,又要结合标题的具体状况进行正确取舍.讲堂小结经过本节学习,咱们一同研讨了正弦定理的证明办法,一同了解了向量的东西性效果,而且清晰了使用正弦定理所能处理的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头和其间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安置作业(一)讲义第10页习题1.1第1、2题.(二)预习内容:讲义P5~P 8余弦定理[预习提纲]1.温习余弦定理证明中所触及的有关向量常识.2.余弦定理怎么与向量发生联络.3.使用余弦定理能处理哪些有关三角形问题.板书设计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证明办法:3.使用正弦定理,可以处理两类问题:1.平面几许法 (1)已知两角和一边(2)向量法 (2)已知两头和其间一边的对角。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要点】1.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是三 角形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文字语言表述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2.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 中,有:222222222=+-2cos ;=a +-2cos ;=+-2cos a b c bc A b c ac B c a b ab C ;变形后:222222222+-+-+-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bc ac ab。

3. 解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a. 一般的,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 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b. 解三角形有一下几种类型:(1)已知一边和两角 (2)两边和夹角 (3)三边 (4)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4.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常见结论:(1)若222+=a b c ,则C=90︒(2)若222+a b c >,则C <90︒ (3)若222+a b c <,则C 90>︒ (4)sin 2sin 2,+=2A B π=若则A=B,或A B5. 三角形的综合问题【知识应用】1. 研究三角形问题的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边化角,二是角化边。

在解题时要结合题设,发现题设结构,再结合正弦定理解决。

【J 】例1 (1)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若c=2,6,120b B ==︒,则a=______。

(2)在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3)cos cos ,cos b c A a C A -=则=________。

【L 】例2 (1)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45,30,c 10A B =︒=︒=,求b(2)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45,2,2A a b =︒==,求B【C 】例3 (1)在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设a+c=2b ,3A C π-=,求sin B 的值。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最新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余弦定理,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今天我将就第1课时的余弦定理的证明与简单应用进行说课。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

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应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边角计算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证明方法,通过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余弦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用数学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本节课是属于新授课中的数学命题教学,根据《学记》中启发诱导的思想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即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发现无法使用刚学习的正弦定理解决,造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从而得出原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培养能力。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优秀5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余弦定理》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以及必修4中的任意角、诱导公式以及恒等变换,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了边与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能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斜三角形⒈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余弦定理可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本节的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三)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余弦定理探求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与之有关的计算问题,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是: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上看,高中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从能力层面上看,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斜三角形问题的技能;从情感层面上看,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4篇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学问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学校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亲密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亲密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

因此,正弦定理的学问特别重要。

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同学,同学们已经把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数,特殊是在一些特别三角形中,而同学们在解决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问题,就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究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推断解的个数。

(依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力量目标:探究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同学感受数学公式的干净对称美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法学法分析:教法:采纳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和合作沟通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觉”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同学的思维由问题开头,到猜测的得出,猜测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同学把握“观看——猜测——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实行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学问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让同学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看,类比,思索,探究,动手尝试相结合,增添同学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力量,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假如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胜利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 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同学关心别人的热忱和学习的爱好,从而进入今日的学习课题。

必修5第二章第1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理)

必修5第二章第1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理)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5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二、教学目标〔1〕熟练的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2〕在正、余弦定理应用过程中,体会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处理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利用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

三、知识要点分析1、正弦定理的有关知识〔设△ABC 的,,A B C ∠∠∠所对的边是a ,b ,c ,外接圆半径是R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由正弦定理得〔i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R A B C A B C++====++〔ii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正弦定理应用:〔1〕已知一边和两角求其余的边和角。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1,(2a a S a h h a =⋅是边上高)〔h a是a 边上的高〕〔2〕111S sin sin sin 222ab C bc A ac B ===。

〔3〕 1(),(2S a b c r r =++⋅是内切圆半径)3、余弦定理的有关知识。

〔设△A, B, C ABC ∠∠∠的三个角所对的边是a,b,c 〕 余弦定理:22222222cos )2(1cos )cos 2b c a b c bc A b c bc A A bc+-=+-=+-+⇒=a (22222222cos ()2(1cos )cos 2a c b b a c ac B a c ac B B ac+-=+-=+-+⇒=22222222cos ()2(1cos )cos 2a b c c a b ab C a b ab C C ab+-=+-=+-+⇒=余弦定理应用:〔1〕已知三边求角,〔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其余的边和角。

【典型例题】考点一: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和角 例1、在△03,2,45c ABC a b B ===中,已知,求A,C 和B=45°,求A ,C 和。

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5篇

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5篇

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5篇关于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教学内容、目标和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余弦定理》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以及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的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的学习有充分的基础,初中的勾股定理、必修一中的向量知识、上一课时的正弦定理都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其次,余弦定理在高中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余弦定理也经常运用于空间几何中,所以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论。

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

3、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过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2、感受数学一般规律的美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和余弦定理的运用。

难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以及多解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普通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以上均为命题教学的准备)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余弦定理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主要内容之一,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3.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2.难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教法与学法1.教法选择:启发引导,讲练结合,归纳总结;2.学法指导: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拓展关于解三角形的各种题型及其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三、思维拓展,课堂交流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1.教材地位分析“正余弦定理”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正弦定理、正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三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在课型上属于“习题教学课”.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因此,做好“正余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2.学生现实状况分析学生已经了解正余弦定理,但是应用不熟练,容易出现的误区:(1)在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的条件下,求其它边角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都可解决.解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恰当的选用定理运用好的方法解题.同时,使用正弦定理求角时,要特别小心,不能出现漏解或是增解的情况.(2)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三角形中的边角等量关系、边角的不等关系及内角和关系对角范围的制约,以免产生错解.。

「高中数学必修5正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余弦定理教案」教案:高中数学必修5正余弦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能够根据给定的边长和角度,求解三角形的其他边长和角度。

3.能够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求解问题。

2.独立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科书《高中数学必修5》。

2.教具:直尺、三角板。

3. PowerPoin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引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系统学习(30分钟)1.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的讲解。

a. 引出正弦定理的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

b.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c.引导学生推导正弦定理的公式。

2.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的讲解。

a. 引出余弦定理的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

b.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余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c.引导学生推导余弦定理的公式。

三、案例分析与练习(40分钟)1.结合教科书上的例题,解析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

a.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与角度和边长相关的问题。

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求解方案。

c.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d.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纠正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情境中可以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学生回答课堂小结问题,检查掌握程度。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求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7)

1.1.2 余弦定理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三角形问题; 【学习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运用;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一、复习回顾:1 正弦定理: ;变形: ; 2.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两类问题:(1) ; (2) .二、知识探索:思考1:在ABC ∆中,已知b AC c AB ==,和角A ,求另一边BC ?能用正弦定理求吗?是否可以利用初中学过的勾股定理来证明?1.余弦定理: ; ; ; 请大家用文字来描述一下余弦定理:.探究1:余弦定理是否可以利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请大家试试看。

2.余弦定理的变形: ; ; ;3.余弦定理及其变形的基本作用: ; ; 思考2: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关系 。

三、知识运用: 例1:在ABC ∆中,已知 60,26,32=+==B c a ,求b 和角A.说明:试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2:在ABC ∆中,已知21,29,20===c b a ,解三角形。

例3:在ABC ∆中,已知bc c b a ++=222,求角A.例4:在ABC ∆中,已知6:5:4sin :sin :sin =C B A ,求cosA:cos B:cos C.四.练习题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A .B .C .D .2.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1,++a a a ,其最大角不超过0120,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30<<a B.323<≤a C .32≤<a D .251<≤a 3.在△ABC 中,60,76,14B b a ===,则A = 。

4.在∆ABC中,已知sin :sin :sin ::A B C =654,则c o s A =___________。

5.如果在ABC ∆中,3=a ,7=b ,2=c ,那么B 等于:A .6πB .4π C .3π D .32π 6.已知ABC ∆中,3=a ,2=b ,226+=c ,那么A 等于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9)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9)

1.1.1正弦定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二、本节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三、本节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四、知识储备1.复习:在Rt ΔABC 中,∠C=90,试判定A a sin ,B b sin 与Ccsin 之间的大小关系? 2.猜想:对任意三角形ABC 上述关系是否成立?如何证明:(1) 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证明。

(2) ΔABC 的面积公式可以证明吗? (3) 能利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五、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点1.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 Ccsin ∙ 正弦定理适合任意三角形,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2.利用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角与一边,求另两边与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可看成是六个元素,则最少几个元素可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 由其中三个元素求另外三个元素的过程叫解斜三角形。

∙ 类型(2)的解的情况不唯一。

六、知识运用1在△ABC 中,k CcB b A a ===sin sin sin ,则k 为( )A 2RB RC 4R DR 2(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2△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AB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3在△ABC 中,求证:2222112cos 2cos b a b B a A -=-七、重点概念总结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的问题的探讨: 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A 为锐角时:⎪⎪⎩⎪⎪⎨⎧≥<<=<)( b a ) ,( b a bsinA )( bsinAasin 锐角一解一钝一锐二解直角一解无解A b a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⑵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b a 锐角一解无解b a。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根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根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表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根本应用。

难点: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sin sin sin abcABC==,接着就一般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探索研究] (图1.1-1)在,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C c==,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A B C==C a B(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bAB=, C同理可得sin sin cbC B =, b a从而sin sin abAB=sin cC=A c B(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進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內容,能熟練運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關問題,如判斷三角形的形狀,證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熟練運用定理.教學難點:應用正、余弦定理進行邊角關係的相互轉化.教學過程一、復習準備:1.寫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論等公式.2.討論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類型.二、講授新課:1.教學三角形的解的討論: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分兩組練習→討論:解的個數情況為何會發生變化?②用如下圖示分析解的情況.(A為銳角時)②練習: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判斷三角形的解的情況.2.教學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的活用: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分析:已知條件可以如何轉化?→引入參數k,設三邊後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斷三角形的類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可以判別?→求角余弦,由符號進行判斷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試判斷△ABC的形狀.分析:如何將邊角關係中的邊化為角?→再思考:又如何將角化為邊?3.小結:三角形解的情況的討論;判斷三角形類型;邊角關係如何互化.三、鞏固練習:3.作業:教材P11B組1、2題.教案【二】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學生學習了平面向量之後要掌握的兩個重要定理,運用這兩個定理可以初步解決幾何及工業測量等實際問題,是解決有關三角形問題的有力工具。

(2)重點、難點。

重點:正余弦定理的證明和應用難點:利用向量知識證明定理(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要學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導過程和內容;②能夠運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瞭解向量知識的應用。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領悟到數學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調控課堂,適時引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

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编号19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2.理解正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3.能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4.能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一、重点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

正弦定理的变式:(1)(2)(3)2、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C B A ,,和它们所对的边c b a ,,叫做三角形的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 。

3、余弦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c b a余弦定理的变式: .__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__cos ===C B A4、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分别解决下列那种问题 ①已知三角形三边;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③已知三角形两边与第三边的对角;④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⑤已知三角形两角与任一边;⑥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与它所对边之外的两边。

5、三角形常用的面积公式:(1)(2)(3)二、基础检测:引入:在任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 A a sin =B b sin =Cc sin ,那么这个等式是否适合其他的任意三角形? 例(1)已知:在ABC ∆中, 45=∠A , 30=∠C ,10=c ,解此三角形。

(2)已知:在ABC ∆中, 45=∠A ,6=AB ,2=BC ,解此三角形。

引入:在任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满足勾股定理,那么对于一般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具有什么关系?例(1)在△ABC 中,若︒===120,1,1C b a ,求c ;(2)△ABC 三边的长37,4,3===c b a ,求最大角;三、合作探究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时是否有解,若有解,有几个解(1)120a b A === (2)60,48,60a b B ===(3)7,5,80a b A === (4)14,16,45a b A ===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1)在ABC ∆中,cos 4cos 3A bB a ==; (2)在ABC ∆中,sin 2sin cos A C B =; (3)在ABC ∆中,已知cos cos cos a A b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3、已知钝角ABC ∆中,90B >,25,1,4a x b x c =-=+=,求x 的取值范围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2,BC=6,CD=DA=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四、课堂小结1.正余弦定理的特殊功能是边角互换,即利用它们可以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也可以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②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三、巩固练习:
3.作业:教材P11B组1、2题.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
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调控课堂,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1、定理推导
2、证明定理
3、总结定理
4、归纳小结
5、反馈练习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课堂引入:
正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航海,测量天体运行,那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
(2)定理的推导。

首先提出问题:RtΔABC中可建立哪些边角关系?
目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定理内容,猜想,再完成一般性的证明,具体环节如下:
①引导学生从SinA、SinB的表达式中发现联系。

②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特点,有A边A角,B边B角;
③接着引导:能用C边C角表示吗?
④而后鼓励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了,对任意三角形成立吗?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便是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入手,观察发现,然后产生猜想,进而完成
一般性证明。

这个过程采用了不断创设问题,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第二步证明定理:
①用向量方法证明定理:学生不易想到,设计如下:
问题:如何出现三角函数做数量积欲转化到正弦利用诱导公式做直角难点突破
实践:师生共同完成锐角三角形中定理证明
独立:学生独立完成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证明
总结定理:师生共同对定理进行总结,再认识。

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我注重“重过程、重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独立严谨科学的求学态度,使情感
目标、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在定理总结之后,教师布置思考题:定理还有没有其他证法?
通过这样的思考题,发散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禁锢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例题设置。

例1△ABC中,已知c=10,A=45°,C=30°,求b.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①加深对定理的认识;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ABC中,a=20,b=28,A=40°,求B和C.
例3△ABC中,a=60,b=50,A=38°,求B和C.其中①两组解,②一组解
例3同时给出两道题,首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同时让两学生板演,以便两题形成对照、比较。

可能出现的情况:两个学生都做对,则继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来分析看似一样的条件,为何①二解②一解情况,如果第二同学也做出两组解,则让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判,发现问题,找出对策。

设计意图:
①增强学生对定理灵活运用的能力
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

(4)归纳小结。

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图表
使学生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三角形解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之后让学生对题型进行归纳小结。

这样的归纳总结是通过学生实践,在新旧知识比照之后形成的,避免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抽象记忆,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5)反馈练习:
练习①△ABC中,已知a=60,b=48,A=36°
②△ABC中,已知a=19,b=29,A=4°
③△ABC中,已知a=60,b=48,A=92°
判断解的情况。

通过学生形成性的练习,巩固了对定理的认识和应用,也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以为教学的进行作出合理安排。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