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第4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姓名:小叶9101学号:小叶9101班级:小叶9101指导老师:小叶目录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实验二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实验三误差的合成与分配实验四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五回归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熟悉误差的来源、误差分类以及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二、实验原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可以用下式表示误差=测得值-真值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真值接近,故也可以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2、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大小相对应,因此可以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3、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数字舍入规则如下:①若舍入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②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③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
三、实验内容1、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2、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四、实验数据整理(一)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1、分析: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2、程序%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x=1897.64 %已知数据真值x1=1897.57 %已知测量值d=x1-x %绝对误差l=(d/x)%相对误差3、在matlab中的编译及运行结果(二)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进行凑整。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测量都有误差 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寻找最佳评定方式
科学评价测量质量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小
测量质量高 使用价值大 测量水平高
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4.1.3 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
联系: 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 不确定度分量都用标准差表征,由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引起
误差是不确定度的基础
测量不确定度的内容不能包含更不能取代误差理论所有内容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经典误差理论的补充
4.3.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uc 的确定步骤 (1)明确影响测量结果的多个不确定度分量 给出各直接量的不确定度 (2)确定各分量与测量结果的传递关系及相关系数 (3)给出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 (4)按方和根法合成 给出间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4.1.1 概述
1927年
1970年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p, r )
开始使用,但缺乏统一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1980年
1986年
BIPM提出《实验不确定度建议书INC-1》
ISO制定《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1993年
1999年
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ISO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并实施
我国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某罐头厂生产肉类罐头,其自动装罐机在正常工作
时每罐净重服从正态分布N(500,64)(单位,g) 。某日随机抽查10瓶罐头,得净重为:505,512,
497,493,508,515,502,495,490,510。问装
罐机当日工作是否正常?
为了降低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一般从选取适当的
和增加试验重复次数 n来考虑。因为选取 数值小的显著水平 值可以降低犯Ⅰ类型错误的概率,
著差异。
甲生产线(x1) 71 56 54 71 57 62 69 73 72 65 62 62 54 78 70 58 53 78 63 67 乙生产线(x2) 53 54 60 56 49 51 53 66 58 70 70 66 65 52 71 58 55 53 56 55
74 62 61 77 59
n≥30)。
【例4-1】某罐头厂生产肉类罐头,其自动装罐机在正
常工作时每罐净重服从正态分布N(500,64)(单 位,g)。某日随机抽查10瓶罐头,得净重为:505
,512,497,493,508,515,502,495,490,510
。问装罐机当日工作是否正常?
(1) 提出假设 无效假设H0:μ =μ 0=500g,即当日装罐机每 罐平均净重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标准净重一样。 备择假设HA:μ≠μ0,即罐装机工作不正常。 (2)确定显著水平 α =0.05(两尾概率)
小或试验误差越大,就越容易将试验的真实
差异错判为试验误差。
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归纳如下:
表4-1 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
客观实际
检验结果 否定 H 0 Ⅰ型错误( ) 推断正确(1- ) 接受 H 0 推断正确(1- ) Ⅱ型错误( )
第四章检测数据处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 相加减时,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一般以小数点后 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 相乘除时,以参加运算的数据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据 为准进行修约后再运算。各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应以其中 有效数字最少者为准。
• 乘方运算的结果与幂的底数保留相同的有效数字;开方运 算的方根值与被开方数保留相同的有效数字。
数。 • 首位数大于8的数字,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多记一位。 • 多于4个测定值得到的平均值,在有些场合下可以比单次
测定值的有效位数增加一位。 • 在所有计算公式中,常数和乘除因子有效位数可以认为是
无限制的,在计算中需要几位就取几位。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 遵循“五下舍去五上进,偶弃奇取恰五整”的规 则。。
• 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 • 确知原因的异常值应舍去不用 • 不知原因的可疑值应进行统计检验
原始数据的处理及判定***
• 可疑值的判定 1. 四倍平均偏差法 2. Q检验法 3. Grubbs检验法 4. 莱因达法
Grubbs检验法(例)
•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样品中的铁含量, 测定值如下所示,问所有的测定值是否应 保留?
• 只允许对拟修约的数字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 能多次连续修约。
• 对负数的修约,先将它的绝对值按规定的方法进 行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加上负号,即负号不影 响修约。
• 修约标准偏差时,修约的结果应使准确度变得更 差些,修约的原则是只进不舍,为了防止造成以 假为真的错误。
• 对0.5单位修约/0.2单位修约的方法
自由度; 2使用扩展不确定度,表达时应表明置信概率,并给出自由
度,以便于不确定度传播到下一级。
第二节有效数字
• 有效数字的判读 •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 有效数字的正确运用
大学物理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误差及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数据测完后不进行处理,就难以判断实验效果,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误差及数据处理的知识。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在一两次学习中就完全掌握,因此希望大家首先对其基本内容做初步了解,然后在具体实验中通过实际运用加以掌握。
一、测量与误差1. 测量概念:将待测量与被选作为标准单位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其倍数即为物理量的测量值。
测量值:数值+单位。
分类:按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按条件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量具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如测量长度、时间等。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待测量之间的已知函数关系,通过计算而得到待测量的结果。
例如,要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可先直接测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的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长方体的体积。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即同一观察者、同一仪器、同一方法和同一环境)情况下的重复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同(如观察者不同、或仪器改变、或方法改变,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同一物理量的重复测量。
2.误差真值A:我们把待测物理量的客观真实数值称为真值。
一般来说,真值仅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实际测量中,一般只能根据测量值确定测量的最佳值,通常取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值。
误差ε: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反应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为了全面评价测量的优劣, 还需考虑被测量本身的大小。
绝对误差有时不能完全体现测量的优劣, 常用“相对误差”来表征测量优劣。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的最佳值×100%分类: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研究生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举 例
1. 判断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实际上也
就是检验具有同方差的四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是 否相等的问题 2. 如果四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可以期望四个样本 的均值也会很接近 § 四个样本的均值越接近,我们推断四个总体均值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 随机误差
2.
在因素的 同一 水平 ( 同一 个总体 ) 下 ,样本的 各观 察值之间的差异 § 比如,同一种颜色的饮料在不同超市上的销售量 是不同的 § 不同超市销售量的差异可以看成是随机因素的影 响 ,或者 说是 由 于 抽样的随 机 性 所 造 成 的, 称 为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在因素的不 同 水平 ( 不 同 总体 ) 下 , 各观 察值之 间 的差异 § 比如,同一家超市,不同颜色饮料的销售量也是 不同的 §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造成的,也 可能 是由 于颜色本 身所造成 的,后者 所形成的 误 差是由系统性因素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
什么是方差分析?
(例子的进一步分析)
① 检验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影响,也就 是检验四种颜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是否相同 ② 设µ1为无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µ2粉色饮料的 平均销售量,µ3为橘黄色饮料的平均销售 量, µ 4 为绿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 也就是检 验下面的假设 ① H0: µ1 = µ2 = µ3 = µ4 ② H1: µ1 , µ2 , µ3 , µ4 不全相等 ③ 检验上述假设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方差分析
1 2 3 4 5
该饮料在五家超市的销售情况 无色
26.5 28.7 25.1 29.1 27.2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0
1
2
3
4
5
cm
0.0363 (m)
游标不估读,最小刻度特值别所注在意位:——可疑位
有效数字2的.19位(c数m)和, 小数 0 1 2 3 位4数的概5 念不0可.02等19同(m!)
cm
(2)有效位数的舍入规则 4舍6入5凑偶
12.405 →12.40, 1.535 → 1.54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
测量结果=x±u 表明被测量的真值包含在 (x+u, x-u ) 范围内的概率为0.683
实验误差
第二节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 与数据处理
相对不确定度
u Ur = x 100%
2.置信概率(略)
即测量值的可信程度, 相应地(x+u, x-u ) 为置信区间。
约定:实验结果用标准不确定度表示, 测量结果=x±u
3. 有效数字的运算
运算规则:
可靠数字与可靠数字运算,结果仍为可 靠数字; 了 可靠数字与可疑数字或可疑数字与可疑 解 数字进行运算,结果为可疑数字; 为避免舍、入误差的积累,建议中间结 果应多保留1位可疑数字。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
基本运算规律
(1)加减法 97.4 6.238 103.638
例如: 用螺旋测微计测 量小球直径三次: 3.160mm 3.163mm
K A
V
R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159mm
电流表内阻影响结果
实验误差
第二节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 与数据处理
一、实验误差的概念
2.实验(测量)误差分类
绝对误差 x = x-x0 x测量值 x0真值
相对误差 说明: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数据误差分析是首要的步骤,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的测量结果的离散性。
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
通过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可以评估随机误差的大小。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测量方法或实验条件所引起的,使得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偏离。
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仪器刻度的不准确、环境温度的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通过合理校准仪器、控制环境条件等方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在数据误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合理处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1.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通过使用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处理。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预测未知数据。
3.误差传递与不确定度评定:在实验中,不同参数之间的误差如何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误差如何传递到最终结果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可以定量评估各个参数的不确定度,并估计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
4.数据可视化和图表展示:通过绘制合适的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的分布规律、趋势以及变化情况。
例如,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等可以有效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准确评估和处理数据误差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提供基础。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4
end end end
3、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x=[1.9 0.8 1.1 0.1 -0.1 4.4 5.5 1.6 4.6 3.4]; y=[0.7 -1.6 -0.2 -1.2 -0.1 3.4 3.7 0.8 0.0 2.0]; X=sum((x-mean(x)).^2); Y=sum((y-mean(y)).^2); t=(mean(x)-mean(y))*sqrt((numel(x)*numel(y)*(numel(x)+numel(y)-2))/...
由⻢利科夫方法得存在系统误差 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2、 用秩和检验法分析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秩和检验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3、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怀疑存在系统误差
3.结果分析 四、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残余误差观察法发现恒定的系统误差? 残余误差为测量列中任一测量值与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之差,若系统误差为恒定系统误差,那么算数平均 值与测量值的残余误差不会受改变,所以不能用不能用残余误差观察法发现恒定的系统误差
l=[20.06,20.07,20.06,20.08,20.10,20.12,20.11,... 20.14,20.18,20.18,20.21,20.19];
V=[]; for i=1:12
v=l(i)-mean(l); V=[V,v]; end %残余误差观察法 scatter(1:12,V) %⻢利科夫
二、实验原理
为了在测量中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对测量的影响,首先就要解决如何发现系统误差的问 题。发现系统误 差的方法针对单列测量数据,主要有残余误差观察法、残余误差校核法和误 差直接计算法等;针对两组 测量数据,主要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的重 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对根据实际问题的 需要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在误差理论中,可以用 来检验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其基本思想 是:假设随机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对实际测量误差的分布进行检验,若测量误差的实际分布偏离 正态分布即可认为存在系统误 差,否则,即为无系统误差。常用检验方法有:符号检验法、秩和检验 法、t 检验法和 2 检 验法等。
第四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答案
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练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D)(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2. 准确度是(分析结果)与(真值)的相符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表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表示数次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常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3. 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和(可测性)等特点。
4. 对照试验用于检验和消除(方法)误差。
如果经对照试验表明有系统误差存在,则应设法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消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和量器),( 校正方法)。
5. 对一个w(Cr)=%的标样,测定结果为%,%,%。
则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
\6.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7. 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甲组:%,%,%,%,%乙组:%,%,%,%,%(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8. 对于高含量组分(>10%)的测定结果应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对于中含量组分(1%~10%)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对于微量组分(<1%)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10.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C)(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11.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13. 下列几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C)(1)方法误差(2)操作误差(3)仪器和试剂误差(4)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等造成的误差(A)1,3,4 (B)1,2,4 (C)1,2,3 (D)2,3,4`14. 下列(D)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15. 偶然误差具有(C)(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6.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B)(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B)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C)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17. 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B)(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8. 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每次滴定判断终点的不确定性属于(随机误差)。
分析化学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大量不含系统误差的测量数据一般遵从正态分布规律,这种 分布特性就是满足高斯方程的正态概率密度函数。
y f ( x)
1 2
( x )2
e 2 2
Y表示概率密度,x为单次测定值,µ为无限次测量的算术平 均值,即总体平均值(没有系统误差时,就是真值),ơ为 无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由统计学可得平均值的标 准偏差与单次测量的标准 偏差关系为:
对于有限次测量,则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式中
s x
称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由以上两式
可以看出,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测定次数的平
方根成反比。因此增加测定次数可以提高测定
的精密度。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五)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p81图4-3)
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偏差
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1.绝对偏差(d)=个别测定值—多次平均值= Xi X
2.相对偏差(dr)=
d
x
*100
0 0
偏差是用来衡量某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 的接近程度
若要衡量总体测定值与平均值 的接近程度,可用平均偏
差(均差)
3.3 平均偏差( d )= x1 x x2 x ........ xn x d1 d2 ....... dn
第三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平均值1.62% 所在的组(第 五组)具有最 大的频率值, 处于它两侧的 数据组,其频 率值仅次之。 统计结果表明: 测定值出现在 平均值附近的 频率相当高, 具有明显的集 中趋势;而与 平均值相差越 大的数据出现 的频率越小。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上册)【章节题库】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圣才出品】
第4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1.何为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有什么关系?答:(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定义①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可用误差来衡量。
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②精密度表示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可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越小表示精密度越好。
(2)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①精密度很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可能有系统误差存在。
精密度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②准确度高一定要求精密度高,即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2.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1)电子天平未经校准;(2)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3)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4)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5)滴定时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6)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答:(1)会引起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正天平。
(2)会引起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容量瓶与移液管进行相对校正。
(3)会引起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通过空白试验测定出空白值进行校正;或改用合格试剂。
(4)会引起随机误差。
(5)会引起过失误差,也可归为系统误差。
减免的方法:重新进行实验。
(6)会引起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通过空白试验测定出空白值进行校正;或使用含CO 32-的NaOH 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 。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mL 和20.0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答:(1)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因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L ,因此体积读数读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200.02100%1%2.000.02100%0.1%20.00mL r mLr mL E mL mL E mL±=⨯=±±=⨯=±(2)相对误差的意义对给定测定准确度的分析仪器(绝对误差恒定),当量取的溶液体积较大时,其体积读数的相对误差就小,测定的准确度程度比较高;反之,当量取的溶液体积较小时,体积读数的相对误差就较大,测定的准确度程度就较低。
南通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误差分析一、真值与平均值1、真值:指在某一时刻和某一状态下,某量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2、平均值(1)算术平均值:x̅=x1+x2+⋯+x nn =∑x in同样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服从正态分布,算术平均值是这组等精度试验值中的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2)加权平均值:x̅w=w1x1+w2x2+⋯+w n x nw1+w2+⋯+w n =∑w i x i∑w i(3)对数平均值:x̅L=x1−x2ln x1x2=x2−x1ln x2x1,试验数据的分布曲线具有对称性(4)几何平均值:lg x̅G=∑lg x̅in(5)调和平均值:H=n∑1x i二、误差的基本概念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结果可正可负。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结果可正可负。
3、算术平均误差∆=∑|x i−x̅|n4、标准误差(1)样本标准差s=√∑(x i−x̅)2n−1=√∑x i2−(∑x i)2/nn−1(2)总体标准差σ=√∑(x i−x̅)2n =√∑x i2−(∑x i)2/nn三、误差来源及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或产生原因,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过失)误差。
1、随机误差:在一定试验条件下,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2、系统误差: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一确定的规律起作用而形成的误差;3、粗大(过失)误差: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四、试验数据的精准度1、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的彼此符合程度或一致程度;2、正确度:指大量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3、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了试验结果与真值或标准值的一致程度。
五、试验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1、随机误差的检验随机误差的大小可用试验数据的精密程度来反映,而精密度的好坏又可用方差来度量,所以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检验,即可判断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一章绪论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研究误差的意义为:(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
+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绝对误差等于:相对误差等于: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解: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L=L-L0已知:L=50,△L=1μm=0.001mm,测件的真实长度L0=L-△L=50-0.001=49.999(mm)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21802000180''=-'''oo%000031.010000030864.0648002066018021802≈=''''''⨯⨯''=''=o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误差的意义1.1.1研究误差的意义为: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2)正确处理测量和试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1.2误差的基本概念1.2.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
1.2.2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之差。
1.2.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
1.2.4引用误差: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比值为引用误差。
1.2.5误差来源:1)测量装置误差 2)环境误差 3)方法误差 4)人员误差1.2.6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特点,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1.2.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1.2.8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2.9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1.3精度1.3.1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成为精度。
1.3.2精度可分为:1)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2)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3)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1.4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1.4.1有效数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1.4.2测量结果应保留的位数原则是:其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应是可靠的。
南通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
南通⼤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第⼀章误差分析⼀、真值与平均值1、真值:指在某⼀时刻和某⼀状态下,某量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2、平均值(1)算术平均值:x =x1+x2+?+x nn =x in同样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服从正态分布,算术平均值是这组等精度试验值中的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2)加权平均值:x w=w1x1+w2x2+?+w n x nw1+w2+?+w n =w i x iw i(3)对数平均值:x L=x1?x2ln x12=x2?x1ln x21,试验数据的分布曲线具有对称性(4)⼏何平均值:lg x G=lg x in(5)调和平均值:H=n1i⼆、误差的基本概念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结果可正可负。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结果可正可负。
3、算术平均误差?=x i?xn4、标准误差(1)样本标准差s=(x i?x )2n?1=x i2?x i2/nn?1(2)总体标准差σ=(x i?x )2n =x i2?x i2/nn三、误差来源及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或产⽣原因,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过失)误差。
1、随机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2、系统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确定的规律起作⽤⽽形成的误差;3、粗⼤(过失)误差:⼀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四、试验数据的精准度1、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的程度,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的彼此符合程度或⼀致程度;2、正确度:指⼤量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致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3、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了试验结果与真值或标准值的⼀致程度。
五、试验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1、随机误差的检验随机误差的⼤⼩可⽤试验数据的精密程度来反映,⽽精密度的好坏⼜可⽤⽅差来度量,所以对测试结果进⾏⽅差检验,即可判断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4.1.1 定义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测量范围的一个评定 也就是给出一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测量范围的一个评定,也就是给出一 个区间,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这个区间中。 个区间,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这个区间中。 不确定度越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越高,使用价值越大。 不确定度越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越高,使用价值越大。
8
8、在表面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 、在表面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 变化。 变化。 不管如何控制环境条件或者其它的影响因素, 不管如何控制环境条件或者其它的影响因素,测量结果 总有一定的分散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总有一定的分散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9、测量人员的人为因素。 、测量人员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对于非显示仪表,读数时要在最小刻度下估读一位, 对于非显示仪表,读数时要在最小刻度下估读一位,由 于人的分辨能力、个人习惯及所处的位置不同, 于人的分辨能力、个人习惯及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不同的 结果。 结果。 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时,应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全面 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时,应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不重复 考虑,特别是应考虑对结果影响大的不确定度来源。 考虑,特别是应考虑对结果影响大的不确定度来源。
13
2、数学模型的建立 、
测量原理 初步的数学模型 完善的
(1)直接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 )
Y=X
输出量 被测量 例如,用卡尺测长度。 例如,用卡尺测长度。 注意:当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必须考虑被测量之外 注意:当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 要求较高 的影响量时,数学模型应变为间接测量过程的模型 应变为间接测量过程的模型。 的影响量时,数学模型应变为间接测量过程的模型。 (2)间接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 ) 输入量 被测量
5、测量仪器计量性能上的局限性。 、测量仪器计量性能上的局限性。 局限性 例如,数字仪器不确定度来源之一是其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例如,数字仪器不确定度来源之一是其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一台数字称重仪其分辨力为1g,真值为( 一台数字称重仪其分辨力为 ,真值为(x-0.5g,x+0.5g), , ), 示值均为x,引起不确定度。 示值均为 ,引起不确定度。 6、赋予计量标准的值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不准确 例如,天平称质量, 例如,天平称质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包含砝码不准确所 引起的不确定度;卡尺测长度, 引起的不确定度;卡尺测长度,结果包含该卡尺校准时所用 的标准仪器的不确定度。 的标准仪器的不确定度。 7、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不确定度。 、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不确定度。 例如,测量黄铜棒的长度,若其长度随温度变化, 例如,测量黄铜棒的长度,若其长度随温度变化,其线 可通过手册查到,同时该值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胀系数 α t 可通过手册查到,同时该值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2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带有不确定性。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带有不确定性。在 报告测量结果时,必须对测量结果的质量给出定量说明。 报告测量结果时,必须对测量结果的质量给出定量说明。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定量评定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重要参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定量评定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重要参 数。 用测量不确定度定量表示测量结果质量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用测量不确定度定量表示测量结果质量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1963年,美国标准局(NBS)的埃森哈特(Eisenhart) 年 美国标准局( )的埃森哈特( ) 仪器校准系统的精密度与准确度估计》一文中, 在《仪器校准系统的精密度与准确度估计》一文中,提出 合成不确定度的建议。 合成不确定度的建议。 1980年,国际计量局(BIPM)在征求各国意见的基础 年 国际计量局( ) 提出了测量不确定表示建议书INC-1(1980)。 上,提出了测量不确定表示建议书 ( )。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7个国际组织组 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 ) 个国际组织组 成的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制定了《 成的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 简称“指南GUM”,于1993年由 年由ISO颁布实施。 颁布实施。 南》,简称“指南 , 年由 颁布实施 测量不确定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测量不确定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0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可用图来表示。 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可用图来表示。
建 模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A类评定 类评定 B类评定 类评定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图
11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1、对数学模型的要求 、
建模的目的:建立测量结果的模型, 建模的目的:建立测量结果的模型,明确测量结果的 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来源。 模型的要求:应包含影响测量结果的全部量。既包含 模型的要求:应包含影响测量结果的全部量。 影响计算测量结果的 计算测量结果的量 又包含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 影响计算测量结果的量,又包含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 量。
Y = f ( X 1,X 2 ,...,X N )
数学模型
15
由于模型可能不完善, 由于模型可能不完善,相关量应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变 尽可能采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建立模型。 化,尽可能采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建立模型。
数学模型的不唯一性。 数学模型的不唯一性。 例如,测量电阻。 例如,测量电阻。 内接法 伏安法
4
(1)表示方法 )
标准差
标准不确定度u 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差的倍数或说明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扩展不确定度U 扩展不确定度 A类分量 类分量 (2)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 B类分量 类分量 (4)完整的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 测量不确定度 − 即 x = x± µ (5)表示形式 绝对不确定度 ) 相对不确定度
1 n 1 n y = ∑ yk = ∑ f ( x1k ,x2 k ,...,x Nk ) n k =1 n k =1
第二种: 第二种:
y = f ( x1,x2 ,...,x N )
其中: 其中:
1 n xi = ∑ xi k n i =1
是输入量的线性函数 线性函数时 两种结果相同 结果相同; 当f 是输入量的线性函数时,两种结果相同; 是输入量的非线性函数 非线性函数时 两种结果不同 结果不同; 当f 是输入量的非线性函数时,两种结果不同;第一种 较优越。 较优越。
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 章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长期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以来,人们不断探索以最佳的方式估计被测量的值, 以来,人们不断探索以最佳的方式估计被测量的值,并科学合 理地评价测量结果的质量。 理地评价测量结果的质量。 本章介绍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评定和表示测量结果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学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掌握不确定度的评定、 念和方法,学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掌握不确定度的评定、 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概念和方法。 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概念和方法。
U Rx = R测 − R A = − R A I
RV R测 外接法 Rx = RV − R测 R1 R3 利用平衡电桥测电阻 Rx = R2
3、最佳估计值的确定 、
Y = f ( X 1,X 2 ,...,X N ) y = f ( x1,x2 ,...,x N )
16
确定方法有两种: 确定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 第一种:
5
4.1.2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 ) 误差: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大小及方向 是一个确定值 误差: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大小及方向,是一个确定值 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测量值的分散性 误差则可正可负 误差则可正可负 测量不确定度恒为正 测量不确定度恒为正 误差:客观存在,不能定量计算。 误差:客观存在, 能定量计算。 (3)可操作性 ) 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计算 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计算 误差: 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不确定度: 类分量和 类分量和B类分量 不确定度:A类分量和 类分量 已定系统误差: (5)结果修正 已定系统误差:可修正 ) 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不能修正 总之,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总之,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误差理论 6 是估算不确定度的基础,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补充。 是估算不确定度的基础,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补充。 (4)分类 )
12
好的数学模型满足的条件: 好的数学模型满足的条件: 计算测量结果的全部输入量 (1)包含影响计算测量结果的全部输入量; )包含影响计算测量结果的全部输入量; (2)不遗漏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不遗漏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 任何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不确定度分量。 (3)不重复计算任何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不确定度分量。 )不重复计算任何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不确定度分量 4)选取的输入量不同 数学模型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 输入量不同, 写成不同的形式。 (4)选取的输入量不同,数学模型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输入量之间相关性不同,应选择合适的模型, 不同的输入量之间相关性不同,应选择合适的模型,避免 相关性计算。 相关性计算。
9
4.1.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类
按评定方法,可以分为 类评定和 类评定。 类评定和B类评定 按评定方法,可以分为A类评定和 类评定。 1、A类评定 :对样本观测列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不 、A类评定 对样本观测列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不 、A 确定度的评定,又称不确定度A 确定度的评定,又称不确定度A类分量。 特点:对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 特点:对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 2、B类评定 :用非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为不 、B类评定 用非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 、B 确定度B类分量。 确定度B类分量。 说明: 说明: 将不确定度分为A类和 类和B类 将不确定度分为 类和 类,仅仅是为了便于研究和计 两种方法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算,两种方法并不存在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