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最新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1
最新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1——工业合成氨》教案1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的含量问题(化学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省一等奖教案
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的内容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延续,是对前三节知识的综合应用。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同时氮气、氢气合成氨反应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
本节以合成氨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尝试综合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从而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他们正处于生理的高速发展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经历着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内容,先让学生就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再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
将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①分别利用学过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②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的优化生产条件;③展望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讨论时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转化率的探讨只局限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而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则从半定量的角度进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第2章 第4节
时有利于提高氨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2.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角度看,采用的条件为时
有利于提高氨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3.选择合成氨的条件时,既不能片面追求,也不能只追求,而应该寻找的反应条件,此外还要考虑、、等问题,目前合成氨的条件一般为。
A.①②③B.④⑤C.①⑤D.⑤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②生成物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⑤⑥D.④⑥
(1)应选用的温度是,其理由是
。
(2)应选用的压强是,其理由是
。
课后
反馈
C(拓展)5.已知2SO2(g)+O2 2SO3(g)为放热反应,SO2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强下实验数据如下:
压强
温度
不同条件下SO2的转化率
10MPa
50MPa
100 MPa
500 Pa
100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参考以上数据,在工业生产中:
B.500℃时NH3的平衡浓度最大
C.500℃时N2的转化率最高
D.500℃时催化剂能发挥最大效力
2.合成氨时,既要使合成氨的产率增大,又使反应速率增快,可采取的办法是()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前三节教材内容支配的是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的理论学问,分别从化学热力学角度介绍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以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化学动力学角度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定量争辩和理性分析。
而在实际生产中,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实现高转达化率所需的条件往往与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实现高速率所需的条件相互冲突。
为了以较高速率获得适当的转化率,人们通常对这两方面的争辩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
本节内容就是对前两部分学问的综合应用,以工业合成氨为例探究化学反应条件优化的选择方法,体现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在优化选择化学反应条件方面的作用,初步尝试利用理论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同学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再结合生产中的数据向同学介绍合成氨的实际生产条件,对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生疏;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过程课题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授课人刘传武课时:1 课时时间:11.28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过程与方法1.生疏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同学通过丰富的资料及问题探讨培育抽象思维力量和分析推理力量。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主要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同学在多媒体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育检索、处理、猎取信息的终身学习力量。
2.培育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物质、看待世界。
树立环境爱护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教学方法同学自主学习问题争辩总结教学用具实物投影、电脑教学过程老师活动预设同学活动预期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提问讲解【引入】这节课我们将争辩怎样应用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学问来争辩有关合成氨工业的问题。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教案
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教案一、教材简介《化学反应原理》是鲁科版选修4的一本教材。
该教材按照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介绍了反应的分类、速率、平衡、热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探讨了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基本规律,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反应;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计算反应速率;3.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平衡常数;4.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及其应用,如燃烧热、生成热、活化能等。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分类1.酸碱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3.配位反应;4.聚合反应;5.分解反应;6.热力学分析。
2. 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定义;2.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3.反应机理的探究;4.热力学分析。
3. 化学反应平衡1.平衡常数的定义;2.平衡常数的计算;3.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4.变温变压条件下平衡常数的变化。
4. 化学反应热力学1.化学反应的热学方程式;2.燃烧热的定义和计算;3.生成热的定义和计算;4.活化能的定义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讲授、举例、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精神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的评价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主要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学习建议为了顺利完成本教学的学习,建议学生应按照课程安排,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和实验操作,同时,要注重课外阅读,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课系列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 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课件(22张)
展示内容
探究一问题1 探究一问题2
展示小组 展示方式
7
口头表述+黑板展示
8
口头表述+黑板展示
○ 声音洪亮,条理清楚 展示要求
○口头表述清晰流畅,能够解答质疑
【问题探究一】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和速率
问题1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材料1: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已知298K时:△H=—92.2 kJ·mol-1,△S=—198.2 J·K-1·mol-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5分钟 展示小组分工及要求
世。
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天使’——用空气制造面包;诅咒他的人称他 为‘魔鬼’——开化学武器之先河。
假如你是一家合成氨的BOSS,选择工 业合成氨适宜条件时主要考虑的哪些
因素?
(1)尽可能提高反应混合物中所需物质的百分含量; (2)尽可能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3)尽可能降低对耐高温高压设备所需材料的要求。
件下,第一次成功制取了氨。 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是哈伯一生最大的成就,尽管实验室制得NH3,但氨的 平衡含量很低,并没有马上得到工业界的青睐。他的研究步入
低谷,合作伙伴中途撤资,竞争对手冷嘲热讽。哈伯没有气馁,
他坚信:若能使N2、H2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循环系统中不 断分离,在工业上肯定会有价值,著名的“哈伯循环”成功问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3课时)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三课时)【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含1 mol NH 3的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加热,发生反应2NH 33H 2+N 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 x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1 mol NH 3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设此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 y %,则x 和 y 的关系正确的是(A )A.x <yB. x > yC. x =yD. x ≥y【解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多加NH 3后相当于加压,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系数缩小的方向移动,所以NH 3的体积分数会大一点,即有.x <y 。
【题2】将V 1 L 的H 2和V 2 L 的N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V 3 L (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 3的体积是(A )A.(V 1+V 2-V 3)LB.(V 1+V 2+V 3)LC.(V 1+V 2-2V 3)LD.[V 3-(V 1+V 2)] L【解析】 N 2 + 3H 2 2NH 3 ΔV1 32 2(V 1+V 2-V 3)L根据比例即可得到答案。
【题3】根据下列叙述,完成(1)~(3)题。
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氢气,有一种来源是取自石油气,例如丙烷。
(1)有人设计了以下反应途径,假设反应都能进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C )A.C 3H 8 C +H 2B. C 3H 8 C 3H 6+H 2C. C 3H 8+H 2O CO +H 2,CO +H 2O ===CO 2+H 2D. C 3H 8+O 2===CO 2 + H 2O ,,H 2O H 2↑+O 2↑ (2)按以上最合理的反应途径,理论上用1 mol 丙烷最多可制得氨气(B )A.4 molB.6.7 molC.10 molD.2.7 mol(3)该合理反应途径最显著的优点是(C )A.简单易行B.制得的H 2纯度高C.制得的H 2产量高D.可同时获得大量热能【解析】(1)从产量、能源等角度进行考虑。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导入】:神舟十号火箭上台致词【新授】:同学们,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对于反应热的定义老师要强调以下几点:(一)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提问】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认为反应热的意义是什么?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我们用一个字母Q来表示,对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来说,当反应温度升高了,说明反应放热Q大于零。
当反应温度降低了,说明反应是吸热的,Q小于零。
好,同学们根据之前学过的,我们知道反应热可以根据反应的类型分为多种,比如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热以及如何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板书】(二)中和热【实验】又到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实验环节,我发现有的同学眼睛都亮了,很好!兴趣啊是你们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呢老师将采取分组的方式,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实验材料,相互探究中和热的测定,我看看哪组的同学动手能力最强思维最活跃,好,动起来吧!好同学们停下来,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探究完成了,那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同学们准备好抢答!1、你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答:烧杯,环形玻璃棒,温度计2、实验仪器选定了,你用到了哪些实验试剂?答:浓度均为1mol/L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硝酸,氢氧化钾和盐酸3、你所测得的中和热值是多少?答:57.3kj/mol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原理是什么?答:Q=—Cm(T2—T1)(C为比热容)4、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个疑惑为什么大家用了不同的试剂所测得的中和热值都一样呢?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你们可以从中和热的实质出发?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其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N2 (g) +3H2 (g) 2NH3 (g)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正向自发进行 怎样才能得到更快的生产速率, 以使N2 和H2 尽快的转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温度、压强、浓度、 催化剂) 二、实验表明,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 度的关系:V=kC(N2)C1.5(H2)C -1(NH3)
。
资料在线
氨的用途:
一、氮肥
氨除了本身可以作为肥料外,它是进一步制取各种氮肥的原料。氮肥 是现代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由氨制成的氮肥,最重要的是尿素、硝酸铵、 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铵等。氨用于生产各种氮肥约占总产量的80~ 90%。
二、工业原料
氨也可用于制造硝酸、硝酸盐、铵盐、氰化物等无机物。还可以用来 制造胺、磺胺、腈等有机物。氨和这些氮化合物是生产染料、炸药、医药、 合成纤维、塑料等的原料。
情景假定
假设你是某家大型化工厂 的工程师,完成下面的研究课 题:
课题:实现由氮气和
氢气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 化生产并获得最大的经济 效益。
N2 (g) +3H2 (g)
2NH3 (g)
技术支持
对于上面的反应在298K时:
ΔH=—92.2KJ•mol-1 ΔS=—198.2J•K-1 • mol-1 ΔH –TΔS是判断一个反应能否 进行的判据
合成氨的生产流程
1、氨的合成
造气 净化 合成氨
2、氮气氢气的循环利用 3、反应热的综合利用
练习
1、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 2SO2 + O2 催化剂 2SO3 ΔH<0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生产过程中常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提高SO2的转化率 ⑵ 实际生产控制的温度为400℃-500℃,为什么?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催化剂在该温度下活性最好 ⑶ 增大压强对上述反应有何影响? 平衡向正向移动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2.4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首 页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
②三段式计算:
N2(g)+3H2(g)
2NH3(g)
浓度/(mol·L-1):
2a
转化物质的量
4a
0
浓度/(mol·L-1):
a
平衡物质的量
3a
2a
起始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a
a
2a
平衡时放出热量 46.1 kJ,则平衡时 N2 转化了 0.5 mol,0.5a mol=0.5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
解析:(1)使用铁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但正逆反
应速率仍相等,因而平衡不发生移动,只是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
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由于合成氨的正反应是一个气态物质系数减小
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向着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可以用平衡移动
原理解释。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虽然可以提高氨气的产量,但是反
应速率太慢,而温度太高虽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却使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含
量降低,因此工业生产一般采用适宜的温度,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适当维
持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含量,700 K 左右铁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因此不能用
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将生成物氨气液化分离,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将使
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出适宜的外界条件。
外界
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
率的条件控制
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
浓度
催化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教案.(DOC)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知识与技能: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生产的最佳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课型: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看看如何利用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将一个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化,我们以工业合成氨为例。
首先我们看看合成氨的有关背景。
【投影】展示弗里茨·哈伯的图像【投影】弗里茨·哈伯与合成氨合成氨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经历了约150年的时间。
德国科学家哈伯在10年的时间内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单是寻找高效稳定的催化剂,2年间他们就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最后选定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使合成氨的设想在1913年成为工业现实。
鉴于合成氨工业的实现,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18年向哈伯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
【投影并讲解】【交流·研讨】P65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N 2(g)+3H 2(g)2NH 3(g)已知298K 时: △H= -92.2KJ·mol —1 , △S = -198.2J·K —1·mol —1 请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 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98K 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1×106(mol·L —1)—2 【学生】假设△H 和△S 不随温度变化,算得T<465.2K 。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1: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教案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教学时应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合成氨知识为中心,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串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2.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合成氨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2.通过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逻辑结构严谨深刻的科学美。
【教学过程】一. 合成氨的反应限度请同学们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生成。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N2与H2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交流·研讨参阅65页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N2(g) +3H2(g)2NH3(g)。
已知298 K时:∆H==一92. 2 kJ·mol-1∆S=一198. 2 J·K一1·mol一1(提示:合成氨反应的特点:①可逆反应;②熵减小的反应;③正反应气态物质系数减小;④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请你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 K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请你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合成。
[结论]高温,低压有利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2,H2浓度比为1:3有利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二.合成氨反应的速率------阅读66页交流研讨[交流·研讨]1.结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思考什么条件能使氨生成的快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2.实验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为答:ν=κC(N2)c1.5(H2)c-1(NH3)3.请你根据关系式分析:各物质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哪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反应速率答:增大N2、H2浓度、将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三.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交流·研讨]1.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请将你的建议填入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选项 B 中,加水稀释后, A 、C、 D 三种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但水并未变,所以
C和D
的有效碰撞几率显著下降, A 与水的却不显著。 (对于该反应,也可作如下分析,加水后,
水在混合体系中的百分含量增加,相当于水的“浓度”增加,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同理,
选项 C 中,加水后平衡应左移。选项 D 中是一个非可逆反应,加水后平衡不移动。
度如下表:
温度/℃
压强/ Pa
C 平衡浓度/ mol ?L -1
C 的浓
25
1 105
1.0
25
2 105
1.8
25
4 105
3.2
25
5 105
6.0
(1) 可逆反应中化学计量数 n 的取值范围是
,理由是
。
(2) 在 1 105Pa 时, D 的状态为
。
【解析】增加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分子数为
气体的平衡浓度,均可求出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分析可知,当知道了
H 2O 和 H 2 或 CO 和
CO2 的平衡浓度时,由于两个方程无法通过
O2 建立反应量的关系,所以均不能够求出混合
气体的平衡组成。因而不能同时是这两组。
因 n 平(CO 2)= b mol ,由2 CO +O2
2CO2 可知,达平衡时反应掉的 O2是 b/2 mol ,则反
1.25=
4.0
mol
-1
?L
,然而却变为
6.0 mol ?L-1 ,说明此时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一步推知此时 D 物质在加压条件下变为液态或固态。
之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至少有一种气体) ,物质 C 为固体,则物质 D 必为气体。其计量
数为 2,则反应物中气体计量数之和为2, 则物质 A 必定是气体物质, B 必定为固体和液体。
升温一段时间后, 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相等, 则说明平衡向左移动, 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正反应则是放热反应。
【题 0】反应 2SO2+ O2
N2O4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 1.6mol/2 = 0.2 mol 。
【题 18】右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 2NO + O2
2NO 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
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 且 v( 正 )>v( 逆 )的点是()
a、 b、c、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
(第五课时)
【题 15】 A 、 B、 C、D 四种物质皆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加入水稀
释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B)
A.A + B
C+ D
B.A + H2O
C+ D
C.A + B
C+ H2O
D.A + 2B + H2O
C
【解析】选项 A 中:加水稀释后, A 、 B、 C、 D 四种物质被同等程度稀释,所以平衡不移
由 c 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的一点) ,必须使 n(NO) 增大,即平衡应向右移动,这时
v(正 )>v( 逆) ;同理,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 v( 逆 )>v( 正 )。 【题 19】将等物质的量的 A 、B 、C、D 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 +bB
cC(s) +
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 A 减少了 n mol ,B 减少了 n/2 mol ,C 增加了3 n/2mol , D 增加了 n mol ,此时达到平衡。 (1) 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
SO3 的物质的量应为()
A.1.8 mol 【解析】
B.2 mol
C.2.2 mol
D.2.4 mol
【题 17】某温度时, 把 1 mol N 2O4气体通入体积为 10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 立即出现棕色,
-1
反应进行 4 s 时 NO 2 的浓度为 0.04 mol ·L ,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容 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1.8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 C,平衡
, c(CO)
。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3)通入 N 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 c(CO 2) , c(CO 2)
。 。
(4)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
, c(CO)
。
【解析】 C 为固体,增加 C,其浓度并不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减少容器体积,相当于增
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
和
,
或和
。(填它们
的分子式)
(2)若平衡时 O2 和 CO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 平 (O2)=a mol , n 平 (CO 2)=b mol,试求 n
平(H 2O)=
。(用含 a、 b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由两个方程式可知, 两个可逆反应靠 O2 联系起来, 只要知道了 O2 和另外任意一种
NO 2 气体。 2NO 2
N2O4, 4s 时,生成的 NO2
10L = 0.4 mol ,则消耗的 N2O4是 0.2 mol ,剩余的
N2O4 是 0.8 mol ,这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0.4 mol + 0.8 mol = 1.2 mol 。由压强之比等 于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可 知 , 4s 时 容 器 压 强 为 开 始 时 1.2 倍 , 前 4s 中 , v(N 2O4) =
【题 16 】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2SO 2(g) + O2 (g)
2SO3(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后 SO2、O2、S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5。保持其他 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平衡时, SO2、O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4 mol 和 0.9 mol ,此时容器内
1+ 1<1+ n,则 n>1。压强
从1
105 Pa 变为 2
105 Pa 时, C 浓度应为
2.0
mol
?
-1
L
,然而由于平衡移动,使
C 的浓度
减小为 1.8 mol ?L-1,说明此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从 4 105 Pa 变到 5 105 Pa 时,
C 的浓度应变为
-1
3.2 mol ?L
n(N 2O 4 ) V 4s
0.2mol 10L 4s
0.005mol ? L 1 ? s 1 =0.005 mol ?L-1?s-1 ;平衡时,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1 mol 1.8= 1.8 mol ,设这时容器中共有 NO2 的物质的量为 x,则
剩余 N 2O4 的物质的量应是 1 mol- x/2,则( 1 mol - x/2 )+ x= 1.8 mol , x=1.6 mol ,则剩余
2SO3 进行的时间( t)和反应混合气中 SO3 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如图所示。曲线 P 表示使用了催化剂,曲线 Q 表示未使用催化剂。由图可知,催化剂可
以
,但不能
。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使用了催化剂后平衡拐点向前移动(即由
Q 点到 P 点),说明到
达平衡所用时间缩短了,反应速率加快了;图中
P 点与 Q 点中 SO3 的质量分数未变,说明
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通入
N 2 不参加反应,并且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
时,各物质的浓度并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
动。
【题 22】常温、常压下, A 、 B 、C、 D 均为气态。 A 和 B 可发生可逆反应 A + B
C+
nD 。若 2 mol A 和 2 mol B 混合充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在不同条件下达平衡时
a=
, b=
,c=
, d=
。
(2)若只改变压强, 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但平衡不发生移动,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
B:
C:
(3) 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D: 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解析】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所以
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平衡时 SO3 的质量分数。
【题 21】将2 mol H 2O 和 2 mol CO 置于 1 L 密闭容器中, 加热至高温, 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H 2O
2 H 2+ O2, 2 CO+ O2
2CO 2
(1) 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 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 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
A.a 点
B,.b 点
C.c 点
【解析】做图形题一定要先弄明白坐标轴及曲线的含义:
D.d 点 在曲线上, 当温度一定时 (横坐标),
n(NO) 也一定(纵坐标) ,所以说,曲线上任意一点均是达平衡状态的点,而曲线外的任一
点均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如
c 点,要想达到同温下的平衡状态(即
应2 H2O
2 H2+O2 中生成的 O2 的量为 (a+ b/2),消耗的水是 2(a+ b/2)mol =( 2a+ b)
mol ,所以 n 平(H 2O)= 2 mol - (2a+ b)mol =( 2-2a- b) mol 。 【题 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 C(s) 高温 2CO(g) Δ H>0 ,达到平衡后,
a: b: c:d= n mol :
n/2 mol :3n/2 mol :n mol =2:1:3:2。一般情况下,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最简整 数比,所以 a= 2,b=1, c= 3,d= 2。若只改变压强,而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则说明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