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14 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14课 唐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4课 唐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在接下来的两联里是怎样“思华 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并未直接写年少时的往事,而是大量用典。
3.[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诗人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具有高度的概 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 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 争之频繁艰难。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前两句以设想写出边塞的荒凉艰苦。长云弥漫,绵延千里 的雪山,河西走廊荒漠中孤城一座,与之遥望的是玉门关。地域广阔, 境界开阔,感情悲壮,这就是西北边陲戍边战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后两句则实写。黄沙、战场,荒凉萧瑟,直接抒发感情:万里边塞虽 然艰苦,但男儿卫国的一腔热血并不因此削减,大漠百战,金甲磨穿, 不灭强敌,誓不回还。一股豪勇壮烈之气概震撼人心。这样,全诗达 到了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
五、阅读李商隐的《锦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 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 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 手法。

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编辑ppt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 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 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 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 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 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 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编辑ppt
【深山倾情】
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 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 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 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 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 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 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编辑ppt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 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 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 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 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 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 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 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
编辑ppt
【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 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属李党。义山竟 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 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 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 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4.14 唐诗五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4.14 唐诗五首
-15-
14.唐诗五首
6.记常识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 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 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 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 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 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10-
14.唐诗五首
《从军行(之四)》:唐高宗时,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朝将士出 兵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其间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思 想感情的。
《登高》: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 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此时,杜甫漂泊无依,生 活困顿,身体多病,好友相继辞世。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当时的他 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
2.有人认为《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请 简要说明。
提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 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 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 “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 “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6-
14.唐诗五首
-7-
14.唐诗五首
帮助你知人论世
-8-
14.唐诗五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 表人物。另外,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也为古今传诵。有“天下文宗”“诗 佛”的美称。著有《王右丞集》28卷。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14 唐诗五首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14  唐诗五首

工部。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奉为“诗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课 第9章 文导 读
扩声系统调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
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文·必修3(粤教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导 读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
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
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
拼音小贴士 词义定音法 辨识多音字最好的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
手,根据词义定音。多音多义字的多种读音,分别 栏

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一种意义。 链

如果弄清楚了什么读音一定与什么意义对应的规律, 知道了某个字的具体意义,就不难确定与之对应的 读音了。如:
“禅”,读chán,含义与佛教有关,如“禅 师”“禅房”;读shàn,含义与帝王有关,如“禅 让”“封禅”。
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
(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简称“七律”。
链 接
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
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字同韵。
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导 读
内部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

粤教必修三课件:第14课《唐诗五首》 (共50张PPT)

粤教必修三课件:第14课《唐诗五首》 (共50张PPT)
3.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zhài)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菁苔上。
从军行
作者简介
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 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 “ 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 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 “七绝圣 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 有《王昌龄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 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 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 《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 生活,是由七首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 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 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 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 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
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含解析

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字体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吴可欣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唐诗五首Word版含解析

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 光;黄昏, 美是- -抹斜斜的夕阳;傍晚, 美是- 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 美是一曲蛙鸣虫唱。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 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 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 人类的慷慨馈赠。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 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走进唐诗,你可以体味到这一切的美。
温馨晨读






梦迷Βιβλιοθήκη 蝴蝶望帝






赏美文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
唐诗里的中国
吴可欣
'底,都臧着
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
写作延伸能力提升
E3课丙挖堀
1
El廉外远用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

3、望远思乡,寄托别情;
4、怀古论今,忧国、忧民、伤时、伤己;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
“诗圣”杜甫; (公元712--770年),字 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 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 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 (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 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 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 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 野老,世称杜少陵。与李白齐 名,世称“大李杜”。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围绕着它。这 里,故都指金陵,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 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 殿。六朝均建都于此,至唐初废弃,此时已成 为一座“空城”。由于建都于些的朝代,皆国 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 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 中的一个专题。尤其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 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第14课 唐诗五首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登临诗 咏史怀古诗 托物言志诗 借景抒情诗 即事抒怀诗 羁旅行役诗 赠友送别诗 谈禅说理诗 悼亡游仙诗 讽喻谒进诗 题画遣兴诗
• 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 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 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 实的不满。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 淡远闲适。
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情感。
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思想感情:
1、借古讽今;
2、借古伤怀;
3、评价历史,感慨兴衰;
石头城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 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 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 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 心人物之一。 他的诗清新自然,健康活泼, 积极乐观,充满生活情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件(共44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石头城》优质课件(共44张PPT)

中国文人的金陵情结
一、金陵往事: 【石头城】是“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
南京城。地势险要,城墙牢固。六朝(东 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 此为都城。曾经繁华一时,纸醉金迷,声 色喧嚣,是著名的大都市。但是历代南朝 君王,倚仗天险,不思进取,荒淫无道、 奢靡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金陵至唐朝 初废弃,仅剩一座空城。在它悲恨相续的 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 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2020/10/25
初读:懂诗意 “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
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
石头城 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 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2020/10/25
《石头城》刘禹锡 初读:懂诗意
青山依旧,围绕着六朝古都,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荡荡
2020/10/25
二、金陵的景点和相关诗歌:
1、秦淮河: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10/25
3、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三、金陵诗歌的常见主题: 1、怀古伤今,感叹历史兴衰变化。 2、借古讽今,讽谏当局吸取教训。
2020/10/25
石头城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2020/10/25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4.14《唐诗五首》- 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4.14《唐诗五首》- 课件

欣赏品味
1.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意 象)?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 理想境界?
明确:
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以物芳而明志洁 归
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 隐
2.如何理解诗人笔下的“空山”?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 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 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 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 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 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 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 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 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
•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 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 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 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 的乡村生活图景。
文人诗歌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诗歌: 乐府民歌—— 南朝《西洲曲》 北朝《木兰辞》
文人诗歌—— 三曹、陶谢
唐代诗歌
“初唐四杰” “李杜” “王孟”田园诗 “高岑”边塞诗 “元白”新乐府 “韩孟”诗派 “小李杜”等
二、体载与格律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 《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从 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 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 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 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4课《唐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4课《唐诗五首》课件
答案
重点突 破
1.阅读《山居秋暝》,回答问题。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 (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 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以动写静的写法, 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答案
美点赏 析
《山居秋暝》、《登高》、《石头城》三首诗在构思上都采用 了景情交融的手法。景情交融、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 的艺术形式,请结合下列诗句,体会景情交融的妙处。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以人入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 以人入景,能使诗中的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开 阔,用环境美来烘托人物美,进而表现诗人的人格美。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 句(其六)》 1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13.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
(2)诗人在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直抒胸臆。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 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答案
2.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问题。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 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和孤城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 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境戍边将士生活、战斗 的典型环境。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唐诗五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唐诗五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元曲三首 当人们品读过唐诗的华丽、看惯了宋词独霸天下的时候,元 曲以其清新质朴的生命力和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走进了人 们的视野,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听,当理想变得灰暗而沉重 的时候,有人在元曲中叹人间宠辱;当离别的痛苦难以承受 的时候,有人在元曲中寄托相思。看,帝王衣锦还乡,无比庄 严神圣的国之盛典,却被“乡巴佬”编排得那么荒唐可笑。
《登高》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 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 备尝生活的艰辛。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 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 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 一位饱经沧桑、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 朝带来的沉重打击,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 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 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的《登高》一诗。
《锦瑟》 本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李商隐45岁。 李商隐的政治生涯也处在“牛李党争”时期,一而再,再而 三地遭到排挤打击。最后在边远的梓州柳仲郢幕府做事。后 随柳仲郢回长安,仅做了个盐铁推官,不久回郑州闲居。诗 人在行将知天命之年,政治上看不到一丝曙光,生活极度窘 迫,最终忧患成疾,奄奄一息。回看自己的一生,才华横溢 而无处施展,抱负远大而付之渺茫,在极度悲伤忧愤之中, 写下《锦瑟》一诗。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多舛的哀怨,对唐 室大厦将倾的悲鸣,对黑暗政治的控诉,对人生苦短的嗟叹。
姓名 杜 甫
朝代/ 生年
唐代/712—770
字号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称谓 “杜工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 究 与 点 拨
②颈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多病残生,“万 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
栏 目 链 接
痛。尾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
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 然纸上。
探 究 与 点 拨
(5)《石头城》中,“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 形胜之地,但在诗人眼里它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答: 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
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 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课 文 导 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探 究 与 点 拨
(3)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①诗的前两句描写 了怎样的画面?②第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前二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②三、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是由前二句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塞外的将士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歌 _____________ 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
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为了发展生产,保证中
西交通畅通无阻,曾多次发兵打击入侵之敌。当时的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吐蕃多次作战的场所。
课 文 导 读 登 高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 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时代的苦难, 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压在他的心头,为
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
字同韵。
课 文 导 读 (2)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 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 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 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各句用字平仄有定;二、 四的末字同韵,各句不必对偶。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5.分析句式类型
(1)竹喧归浣女 主谓倒装,竹喧浣女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莲动下渔舟
主谓倒装,莲动渔舟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_____________
探 究 与 点 拨
(2)《山居秋暝》中,诗人在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 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直抒胸臆。“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
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 《秋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课 文 导 读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
预 习 检 测
2.一词多义
车 动词,回转 (1)回虎鼓瑟兮鸾回 . ,檐牙高啄 名词,回环、曲折 廊腰缦回 . 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动词,回身、回头 回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动词,盘旋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动词,回还、回来 此情可 待成追忆 副词,难道,哪能 . 进者 副词,可以,能够 (2)可虽欲言,无可 . 副词,大约 百许头 潭中鱼可 .
“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 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课 文 导 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 巩义西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后入 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擅长律诗,是新乐
栏 目 链 接
山中。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文 导 读
3.文体常识
(1)律诗。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 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 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 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拼音小贴士
词义定音法
辨识多音字最好的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手, 根据词义定音。多音多义字的多种读音,分别代表着不 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一种意义。如果弄清楚 了什么读音一定与什么意义对应的规律,知道了某个字
栏 目 链 接
的具体意义,就不难确定与之对应的读音了。如:
“禅”,读chá n,含义与佛教有关,如“禅 师”“禅房”;读shà n,含义与帝王有关,如“禅 让”“封禅”。
栏 目 链 接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3)艰难苦恨繁 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 习 检 测
4.古今异义
(1)空山新雨后 幽静的山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空旷的山。 (2)王孙自可留 居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不离开。 (3)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百年。 (4)山围故国周遭在 旧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历史悠久的国 家;②祖国。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1.精读探究
(1)《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运用了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的手法。“照”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造出一个宁静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有浓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意,寄托了诗人的悠闲高洁的情怀。
栏 目 链 接
了排遣抑郁之情,他抱病登台。
课 文 导 读 石 头 城
刘禹锡写《石头城》时,唐朝廷已日趋衰败,内 部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 诗讽喻现实,抒发对国运衰微的感叹。 锦 瑟
栏 目 链 接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 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人因 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有很多难言之痛、至苦之情。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4)阅读《登高》,回答:①前四句所描绘的秋景
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融进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②
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 辛的?
栏 目 链 接
答: 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来“高猿长啸”之声,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 间的广漠,更强调了无处不在的悲凉气氛。
40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的辋川营造 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是写他隐 居生活的一首诗。
课 文 导 读 从军行(之四) 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经常率兵 侵扰边塞,入侵内地,掠夺财物,严重破坏了边疆地区 的生产,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阻断了中国与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