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合集下载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古今小楷大全

古今小楷大全

古今小楷大全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赵孟頫赵子昂小楷《道德经》(墨迹、刻本清晰版)(23934)
·明代王宠小楷临《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像赞》(5604) ·明代张适小楷《周上卿传》(1816)
·明代谢缙《永乐大典》手抄卷(18167)
·成亲王永瑆小楷书《杂体诗册》高清版(3750)
·祝允明《赤壁赋小楷》(3639)
·文征明《落花诗册》(7064)
·文征明小楷《千字文》(7071)
·郑板桥小楷册(2483)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13051)
·(东晋)王羲之小楷曹娥碑墨迹(7822)
·(东晋)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10362)
·(东晋)王羲之小楷黄庭经(5151)
·(东晋)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宋刻本(11142)
·(东晋)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二拓本(5226)
·(三国_魏)钟繇贺捷表(3442)
·(西晋)陆机小楷辩亡论二首(3707)
·(唐)柳公权小楷九嶷山赋(9172)
·(唐)柳公权小楷太上老君常清静经(3933)
·(唐)欧阳询小楷九歌六首(10521)。

李雪梅老师谈《孝女曹娥碑》的学习

李雪梅老师谈《孝女曹娥碑》的学习

李雪梅老师谈《孝女曹娥碑》的学习快速绕过误区,这里有精通小楷的最佳捷径!权权墨池 2018-08-16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称传世精品,其造诣仅亚于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单从小楷临习方面去讲,要写好小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曹娥碑》通篇气息自然古朴、结字疏散灵活、大小错落,摆布纵密横疏。

运笔上小动作少,笔画随笔运行自然生成。

《曹娥碑》隶意未除尽,但正是在这规范意识形成之初存在的不完善,更让大家觉得它自然、纯朴、生动、韵味无穷。

《曹娥碑》算是我们学习魏晋小楷的经典法帖之一。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即使是有一定的中楷基础或者写过魏晋小楷的学员们,在临帖时也会进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区。

想学习好小楷,要针对自身找到学习的侧重点,一步一步的踏实临习才能最终掌握小楷的精道之处。

其实无论临习什么帖,都不能抄帖,每个帖都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和书写笔调,先要去读帖。

而且要深入读帖——读笔法、读字法、读气息、读章法。

【李雪梅导师《孝女曹娥碑》临摹】看看这几幅《孝女曹娥碑》的临帖,你是不是觉得她的技法从容自如又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曹娥碑》的张力呢?这几幅都是墨池学院的李雪梅导师之作,李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

她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谈到《曹娥碑》的临习,李雪梅导师为大家深层次的进行了解读:从结体、布局上来看,《曹娥碑》字体偏扁,带有隶书结构特点,结体灵活多变。

捺写得较为开阔、在一些横画上写得特别舒展,整体结构看上去疏散大气。

它虽为小楷,但一点体会不到因字小带来的拘谨、憋屈感,通篇感觉大气浑厚。

在布局上,横向的空隙距离基本相等;纵向的空隙距离不等,有紧有松、字大小排列错落有致,因而每一纵行的字数不等。

这有行草书的特点,布局灵活自由。

章法特色每个人学习经典的取法不尽相同,对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也不一样,我们临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剔除我们笔下的习气,不断的临习不断的剔除置换,经典的元素置换的越多,我们笔下就越发有出处有古意。

楷书的起源,楷书的名人,楷书的特点,的作文资料

楷书的起源,楷书的名人,楷书的特点,的作文资料

楷书的起源,楷书的名人,楷书的特点一、楷书的起源楷书起源王隶书,由隶书、隶草逐渐演变而成,始于魏而盛于晋。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舞宝子碑》,公元405年。

字体古朴厚重,笔画外柔内刚。

书法上承汉隶,似隶非隶,近楷非楷。

《爨龙颜碑》,公元458年。

字体雄奇古朴,章法空灵跌宕,虽为楷书而隶意甚浓。

钟繇小楷。

代表作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风格特点古朴淳雅、疏朗自然。

钟繇推动确立了楷书书体的正式地位。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还有《泰山金刚经》、《郑文公碑》、《张玄墓态》等。

二、楷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楷书书体正式确立,而南北朝则是楷书大发展时期。

书史一般认为,这个时期书分南北。

南朝书法风格以风雅蕴藉、气韵生动为主。

代表人物有二王父子等。

代表作有:《孝女曹娥碑》,东汉曹娥碑毁,现存传为王羲之书。

该碑气息自然古朴,结字疏散灵活,尚有隶意,韵味无穷。

《黄庭经》,王羲之小楷代表作,笔法婉劲,健朗洒脱,结体灵秀光润,可谓“气充满而势俊逸”。

《玉版十三行》,亦称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书,用笔简静虚和,秀润宽绰,结体舒展优美,顾盼多姿。

后人赞此帖“字画神逸,墨采飞动”,“隽逸骀宕,秀色可餐”。

北朝书法风格以雄强古朴、气势浑厚为主。

这一时期书体称魏碑,散见于摩崖石刻、碑记、墓志、造像记等。

代表作有:元氏墓志,北魏皇家墓志的统称,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携刻精到,很多成为魏碑中的精品。

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和谐,典雅峻朗,有一种皇家风范。

《始平公造像》,风格特点势雄力厚却厚而不粗,重而空灵,于雄重端严之中出以灵秀端丽,脱于隶书痕迹而自创一体。

2、隋代隋代随国家统一,书法也出现综合南北的趋势,为楷书的整合期,可谓直接魏晋,书通南北。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智永真书千字文”。

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所书千字文直承王羲之法度谨严,可谓笔力精到,下笔有源,使转有法,神化自若,变态无穷。

王羲之书法全集:迄今为止收集最全面,图片质量最好的版本

王羲之书法全集:迄今为止收集最全面,图片质量最好的版本

王羲之书法全集:迄今为止收集最全面,图片质量最好的版本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

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

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

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

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

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兰亭序(五种版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阴名士四十一人集于兰亭,修禊祭,宴曲水。

即席赋诗,汇为一卷,由王羲之当场作序。

这篇序情文并茂,心手双畅,向称“天下第一行书”。

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

兰亭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陵。

这些唐摹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墨迹摹本,多属此系统,以冯摹的“神龙本”最为接近原作;一为欧阳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欧本,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兰亭序(兰亭八柱第一)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本质地为白麻纸,系唐代物,一些字有明显勾笔痕迹,当属唐人勾摹本。

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后董其昌在题跋中认为“似永兴(虞世南)所临”,后世就改称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标还在卷首题签“唐虞世南临禊帖”。

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

高师“三字一画”教学实践与探索

高师“三字一画”教学实践与探索

高师“三字一画”教学实践与探索作者:程新元来源:《牡丹》2017年第33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三字一画”在高师院校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任重而道远,高师院校必须加强课中、课后监管,让“三字一画”教学永远在路上。

笔者通过对玉林师范学院“三字一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三字一画”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教学反思,希望能给“三字一画”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三字一画”的内涵“三字一画”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在高师院校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目的是提高高师院校师范生对字的书写能力,使师范生能够规范地书写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并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快速熟练地使用简洁的线条描绘出所要表现的对象,达到美观的效果,提高师范生对传统书法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以及简笔画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玉林师范学院“三字一画”教学现状玉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其较早地开设了三笔字课程。

笔者2000年在该校读本科时所学课程中已经有三笔字课程,而时隔多年,当笔者于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该校开设的课程中就有三笔字、简笔画与手工制作,此后课程逐渐改为三笔字与简笔画,简称“三字一画”。

学时由最初的34学时缩减为17学时,到后来重新改为34学时。

在这么多年中,笔者经历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而这么多年来,给予笔者感触最深的则是一些授课教师对该课程内容的删减。

例如,讲授三笔字课程时,有些教师只教毛笔字或者粉笔字,而三笔字与简笔画课程同样面临相同问题,教师基本只讲毛笔字,忽略了其他内容的讲授。

在笔者负责讲授该门课程时,虽然当时只有短短的17课时,但是笔者仍然将“三字一画”的所有内容讲授一遍,但是留给学生课堂实践的时间较少,值得探讨。

三、“三字一画”教学实践“三字一画”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课,要求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学习,而且必须通过考核,如果不能够通过,将拿不到该门课程的学分,也就不能顺利毕业。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楷书是单字用笔最丰富的书体,小楷不单是一种书体,魏、晋之后,又成为行草书的技法基础。

其技法特点:一、以其字小,起笔多露锋取势,要求精准遒劲。

王羲之自道云:“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孙过庭理解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书谱》)米芾的理解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董其昌的理解为:“自起自倒,自收自束。

”(《画禅室随笔》)这里的“藏锋”指逆势,“混成”“衄挫”是指用笔顺逆转化,其效果就是洞精笔势,遒媚逼人。

要点就是用笔要“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王羲之《书论》)董其昌门生倪后瞻理解为:“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

”能转换,自能识得轻重、缓急、向背、偃仰。

所以,体势结构由笔势带出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二王”笔法之别,王羲之用笔内,王献之外拓,表现在结体上就是王羲之内敛,王献之开张。

小楷的特点:“小楷则精致萧散,秀逸而存风骨。

倾欹而见正大,出奇示变于规矩准绳之中。

”(郝经《叙书》)又苏轼《论书》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其实,都根源于笔势。

小字同样要注重笔势,不然只能是“痴冻蝇”。

临摹的要点是“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

非善书者莫能知也”。

(赵孟《松雪斋书论》)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二王”小楷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学“二王”小楷成功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赵孟頫了。

赵的时代“二王”小楷已不可得见,所以,他早年就从宋人入手,即宋高宗赵构,时代近又能见真迹。

他从十九岁一直学到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相对来说学习的面较窄。

三十一、三十二岁得《淳化阁帖》祖本,开始学习钟繇、萧子云小楷。

至大二年(1309)其五十六岁时跋自书小楷《禊帖源流》云:“余二十年前为郎兵曹,……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学习小楷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小楷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小楷的方法有哪些小楷书法现在很受欢迎,那么你是怎么学习小楷的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学习小楷的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学习小楷的方法学习小楷要矢志专一历史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书家,也没有一个兼备众体的全能书家,他总是突出在某一个方面,或篆隶,或行草,以篆隶为当家者必兼攻篆刻,以行草为当家者必善擅楷法。

楷书作为诸体的基础,既有它的依附性,又有它的独立性。

凡楷法精能者,其行草亦必可观,故学书务以沉着为本,要矢志专一。

从当今书坛的现状来看,十之八九都是业余之暇,潜心书道的,因此无论在时间,精力和财力上很难与古人匹敌,这是今人学书的短处,如全面铺开,兼攻众体,拉长战线,终将一事无成,所谓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其势必败。

故凡有志于书者,当择定一家,以此为看家本领,然后可以旁通各体,从中汲取营养,细水长流,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从一点突破,则或可于书林中独树一帜。

唐太宗《笔法记》中说:“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也,病在心务懈怠,不能专精耳。

”小楷以法度见胜,以功力见长,学书者务必以此为根基,心无尘翳,留心此道,奋苦数十年,自能积学而成,历史上许多以行草见长的书家,其小楷都写得很好,只有矢志专一,才能精益求精。

学习小楷当从大字入手初学小楷,最好能从大字入手,其原因有三,一是小字与大楷虽形体有巨细之别,但基本笔法是一致的,初临大字,可以比较清晰分明地表现出用笔的许多微妙手法(如发笔、调锋、收笔、转换、过渡等),只有将这些微妙的用笔方法一一运用纯熟,书写小楷方不致失误。

二是学习大楷,可以锻炼笔力,使初学者比较容易控制和驾驭一枝笔的能力,若笔力不能沉劲便从小楷入手,则易犯浮薄轻佻之弊。

故蒋和《书法正宗》中说:“初学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从小楷入手者,以后作书皆无骨力,盖小楷之妙,笔笔要有意有力,一时岂能遽到,故宜先从径寸以外之字尽力送足,使笔笔皆有准绳,乃可以次收小。

”清松年《颐园论画》亦谓:“书家入手,先作精楷大字,以充腕力,然后典型示范作小楷,楷书既工,渐渐作行楷,由行楷而渐渐作草书,日久熟练,由书大草,要知古人作草书,亦当笔笔送到,以缓为佳,信笔胡涂,油滑甜熟,则为字病。

晋人写经和王羲之小楷之比较

晋人写经和王羲之小楷之比较

2020·10晋人写经,呈现出楷书化,即多使用小楷,究其原因主要为: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因为当时统治者的崇尚而得以盛行,其主要依靠手抄经文的形式传播,而手抄经文使用到的便是小楷。

刘涛提到:“西晋时代的抄经者往往都是僧人或者佣书为生的书手,他们的抄本必定会有底本作为依据,而他们的笔迹多少要受到底本笔迹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唐代小楷写经。

当时进行抄写经文工作的主要是民间之人,其字体相对随意。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隶楷转型的过渡期与关键期,通过一些残存的经文发现,其字体或多或少地具有隶意,故而写经体无法脱离隶意而单独存在,然而波折写法有所削弱,不同于完全的隶书,在某些细节方面呈现出楷书的雏形,在较重的捺画也展现出楷书笔意。

将小楷的发展脉络作为参照能够发现,以钟繇、“二王”作为代表的书法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流书风。

从钟繇以及“二王”的小楷作品中能够发现,其部分作品还未脱离隶书笔意,可辩证地认为他们的小楷作品势必受到写经体和民间书法的影响。

但是,晋人写经不能够脱离隶意,这应与其时代背景进行联系理解,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由隶转楷的过渡时期,在晋人写经小楷作品之中,有的作品隶意更浓,而有的作品楷式更足。

将晋人写经与王羲之小楷对比能够发现,王羲之小楷受写经体的影响较小,而受钟繇小楷的影响较深,且在王羲之小楷作品中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楷式。

其中,晋人写经在用笔上主要出现以下特征:在竖画、撇画出现较多的方笔;在横画、捺画出现较多的尖笔,其捺笔作较为肥厚的隶波;在其结构上,严整且规矩;在章法上,疏朗有致,然在一些作品之中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气。

本文主要以《法华经残卷》(并无明确时期,但经专家学者考证将其看作是晋朝书法作品)和《安弘嵩写经残卷》为例探晋人写经。

在《法华经残卷》中,整体书写风格属于楷书,其横画多为尖起圆收,究其笔法多为露锋起笔,顿笔收笔,例如“阿”“可”“一”“千”等字;其竖画较为短促,多以按笔为起笔,例如“下”等;其竖钩大多是直下而无出钩,例如“行”“得”“问”等字;其中出现捺画的字,捺多为其主笔且多为侧笔顿按,呈现肥笔态势,而无出锋的情况,例如“舍”“入”“塔”等字。

中国历代名家小楷精选

中国历代名家小楷精选

中国历代名家小楷精选乾隆《三希堂法帖序》代序钟繇《荐季直表》墨迹钟繇《荐季直表》碑刻钟繇《宣示表》碑刻(秦文锦藏本)钟繇《宣示表》碑刻(唐翰题藏本)钟繇《宋拓孝女曹娥碑》黄文宽藏本钟繇《孝女曹娥碑》(贞观本)钟繇《孝女曹娥碑》碑刻(天籁阁本)卫铄《奉敕书急就章》(卫夫人书)王羲之《黄庭经》碑刻(秋碧堂原拓磊翁跋)王羲之《黄庭经》碑刻(汪由敦藏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唐翰题考藏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褚遂良临本)王羲之《黄庭经》碑刻(包、孔、吴、叶四家藏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异僧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唐翰题考藏本)王羲之《乐毅论》碑刻(褚遂良奉敕排定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小型碑刻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补字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缺字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碑刻(施孝长考跋本)王僧虔(刘伯宠陶瑾)碑刻萧敷《王氏墓志铭》碑刻(吴湖帆考跋本)智永《千字文》墨迹晋唐人《敦煌?晋唐人写经》六种墨迹隋代:《大般涅盘经》墨迹欧阳询《千字文》碑刻欧阳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虞世南摹《洛神赋十三行》碑刻冯承素摹《兰亭序》墨迹(行楷)冯承素《兰亭序》墨迹(行楷?放大)钟绍京《灵飞经》精选字方格版本钟绍京《灵飞经》(王惕甫启功跋本)柳公权临《洛神赋十三行》碑刻王行满《周护碑》碑刻(局部)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画赞》小楷唐人《唐贤写经》墨迹(吴湖帆考藏本)苏轼《祭黄几道文》墨迹苏轼《问养生于吴子》、《与可画竹赞》碑刻蔡襄《海隅陇亩之人》墨迹(李书楼本)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墨迹(乾隆御览本)蔡襄《谢赐御书诗表》墨迹(御书房鉴藏宝本)黄庭坚《眉公》、《当阳张中叔》碑刻黄庭坚《狄梁公碑》碑刻(局部)米芾《向太后挽词帖》墨迹米芾《王羲之王略帖》两碑刻赵孟兆页《汲黯传》墨迹赵孟兆页《大唐易州铁像碑颂》(原拓本)赵孟兆页《老子道德经》墨迹倪瓒《昨日承蔬笋》碑刻俞和《急就章》碑刻林佑《论唐李林甫、宋蔡京书品》碑刻(潢武丁卯)沈度《敬斋箴》墨迹沈度《四箴》碑刻、(中楷)沈藻《橘颂》碑刻(沈度之子)沈周《牡丹图题词》墨迹祝允明《前后赤壁赋》、《张诚意两鬼诗》碑刻文徵明《朱效莲墓志铭》碑刻文徵明《前后出师表》碑刻文徵明《莲社十八贤图记》墨迹文徵明《宫保白楼先生吴公传》碑刻文徵明《文端吴神道碑铭》碑刻文徵明《八角石记》碑刻文徵明《前赤壁赋》碑刻(双月楼本)文徵明《后赤壁赋》碑刻(双月楼本)文徵明《前赤壁赋》墨迹王宠《游包山诗集》墨迹董其昌《孝女曹娥碑、洛神赋十三行补碑刻董其昌《临徐、褚、薛、欧小楷》墨迹董其昌《月赋》墨迹黄道周《周顺昌神道碑》墨迹王铎《谟帖》碑刻王铎《北国学石鼓歌》碑刻王铎《评帖匪易》碑刻万寿祺《金刚经》墨迹局部)康熙《临董其昌书金刚经》碑刻金农《吉金录稿册》墨迹(局部)刘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碑刻。

摭谈书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摭谈书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摭谈书法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书法,要临摹,这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共识。

全国成千上万的爱好者每天都在临摹字帖,大家究竟临得如何?方法对不对?帖选得准不准?临帖得不得法?这问题,是每个爱好者、家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书法临摹的方法与技巧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书法临摹的要义书法临摹有两个概念:临写和描摹。

临写就是对着碑、帖写;捕摹就:是蒙在原有的字上描写一遍,如过去小学生的捕红。

这里所谈,实际上是书法的临帖。

学习书法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一种人把书法看成是写字,是写字的方法,因而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写好字的方法,想把字写得美一些;一种人把书法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内容,当然也有要把字写好的愿望,但更主要的是把学习书法作为一种消遣。

或者是为了磨炼性格,或者是认为可以像气功一样延年益寿,或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还有些人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创作出书法艺术作品,甚至成为一名书法家。

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必然会产生对书法的不同理解,而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方法、手段、途径。

因此,对于渴望进入书法艺术这个天地,能够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甚至能够成为一名书法家的人来说,学习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是一生的追求。

而临摹正是人门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进行创作的基础。

临摹是书法艺术创作的一项基本功,愈是有成就的书法家,临摹的能力就愈强,临摹能力愈强,就愈有条件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或者说愈有条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书法临摹的实践中,有些人练习书法沉不下心来,没耐心认真练书法,或者轻视书法临摹,只想拿着笔去写,去创作作品,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练书法叫做食古不精,不可能取得成果。

还有一些人学习书法,总是临一两种帖,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写,以为这样能练出工夫来,其实到头来什么是书法艺术的真义还是不懂,如同盲人摸象一般。

这叫泥古不化,同样不能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2书法临摹的方法与技巧2.1写实临摹。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作品欣赏近三百年书法名家楹联作品展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扇面精品展歷代名人書冊展扇面书法120幅书谱集联碑帖集联谢鸿轩先生书回文联谢鸿轩藏名人楹联墨迹选先秦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拓片钟鼎器皿散氏盘戍嗣子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攻吴王夫差鉴战国越王剑铭栾书缶宰甫卣兮甲盘四祀邲其卣秦公簋牆盘曶鼎天亡簋王孙遗者钟虢季子白盘陈曼簠鄂君启铜节中山王鼎墨迹侯马盟书郭店楚墓竹简青川木牍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刻石公乘得守丘刻石石鼓文秦汉秦泰山刻石阳陵虎符秦诏量铭文秦“苏解为”陶盖文秦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汉金石曹全碑全本张景碑全本张表碑子游残碑白石神君碑广陵中殿石题记安国墓祠题记王舍人碑衡方碑全本张迁碑全本史晨碑延光残碑莱子侯刻石居摄两坟坛刻石大吉买山地记黄初残石韩仁铭全本乙瑛碑全本袁安碑阳嘉残碑刘平国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开母庙石阙铭鲍捐神坐孔宙碑全本夏承碑全本郑固碑杨淮表记祀三公山碑嵩岳少室石阙铭莽新嘉量铭文阳泉使者舍熏炉铭礼器碑全本封龙山颂全本耿勋表熹平石经孙仲隐墓志上林共府铜升铭群臣上寿刻石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陠阁颂全本鲜于璜碑全本西狭颂五凤刻石尚府君残碑武氏祠画像题记贤良方正残石张山子熹平三年残碑石门颂全本西岳华山庙碑全本袁敞碑公羊传砖三老赵宽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刑徒墓葬砖铭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尹宙碑全本三老讳字忌日碑全本肥致碑刘君残碑裴岑纪功碑瓦当袁博碑天发神谶碑全本朝侯小子残石全本汉墨迹河西简牍墨迹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张掖都尉启信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威张伯升柩铭阜阳汉简甘谷汉简江陵凤凰山木牍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名家李斯 (泰山刻石-全本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张芝(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 皇象(急就章) 蔡邕(熹平石经)魏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还示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力命表索靖出师颂月仪帖卫夫人淳化阁帖游相本载卫夫人作品王羲之墨迹快雪时晴帖初月帖大道帖得示帖都下帖二谢帖奉橘帖寒切帖何如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平安帖七月帖其书帖日月如驰丧乱帖上虞帖夏热帖行穰帖姨母帖憂懸帖游目帖雨后帖袁生帖远宦帖旃罽胡桃帖长风帖妹至帖七月都下帖千文尺牍墨宝刻贴十七帖適太常帖月半帖袁生帖一日一起帖司州帖衰老帖侍中帖散勢帖求屏風帖清和帖快雪帖敬豫帖近得书帖奉對帖丹杨帖guanjun帖大观帖淳化阁帖 1.肃府本 2.美国安思远藏宋拓本王羲之草歌诀(传) 孝女曹娥碑(传) 怀仁集王字三藏圣教序心经金刚经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佛遗教经褚遂良摹兰亭序欧阳询摹兰亭序虞世南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王献之廿九日帖舍内帖鹅群帖东山松帖新妇地黄汤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十二月割帖兰草帖消息帖夏日帖集会帖企迟帖阿姑帖阿姨帖告仲宗帖前告帖益部帖阮新妇帖承服帖薄冷帖月终帖先夜帖奉对帖吴兴帖天宝帖瞻近帖不谓帖姊性缠绵帖静息帖思恋帖卫军帖岁尽帖夏节帖愿余帖节过帖余杭帖承姑帖想彼帖奉别帖授衣帖永嘉帖诸女帖诸舍帖相迎帖委屈帖庆不退帖外甥帖冠军帖忽动帖服油帖桓江州帖 qingdeng帖 saoqing帖 xuandu帖王珣伯远帖王荟疖肿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僧虔王琰帖王徽之新月帖谢安谢万帖谢安中郎帖萧衍异趣帖萧思话尺牍陆机平复帖李柏文稿薄绍之尺牍安弘嵩写经残卷曹娥诔辞卷万岁通天帖北朝碑刻元怀墓志全本郑文公碑刁遵墓志张黑女墓志全本泰山经石峪全本元晖墓志全本晖福寺碑元景造像记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司马元兴墓志铭石门铭元桢墓志全本元瑛墓志崔敬邕墓志云峰山刻石—论经书诗元略墓志全本吊比干碑文殊般若经碑龙门二十品选始平公造像记郑长猷造像记元详造像记张猛龙碑全本马鸣寺碑中岳嵩灵庙碑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牛橛造像记北魏墨迹大方广华严经卷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北魏东阳王元荣造经与敦煌的抄经南朝碑刻爨宝子碑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爨龙颜碑梁萧憺碑瘗鹤铭写经敦煌写经楼兰文书残纸隋唐五代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李世民温泉铭晋祠铭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裴休圭峰禅师碑李白上阳台帖敬客王公砖塔铭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冯承素冯摹兰亭序陆柬之陆机文赋高闲草书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梦奠帖化度寺碑虞恭公碑小楷心经卜商读书帖张翰帖黄叶和尚墓志铭楷书兰亭记摹王羲之兰亭序行书千字文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郭虚已墓志麻姑仙坛记竹山堂连句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刘中使帖大唐中兴颂颜氏家庙碑裴将军诗自书告身帖湖州帖鲜于氏离堆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大字阴符经行书枯树赋房玄龄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摹兰亭序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摹兰亭序汝南公主墓志小楷破邪论序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终年帖楷书郎官石柱记断千字文《心经》孙过庭书谱钟绍京灵飞经贺知章草书孝经杜牧张好好诗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集王羲之《心经》集王羲之《金刚经》杨凝式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徐浩不空和尚碑陈尚仙墓志朱巨川告身嵩阳观记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李邕麓山寺碑(全) 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怀素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藏真律公帖苦笋帖论书帖圣母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智永墨本真草千字文董美人墓志兜沙经董秀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罕见珍品《唐人月仪帖》唐代墓志朱元轸墓志苟府君夫人房氏墓志杨雩本墓志赵通达墓志意幼墓志李琬墓志杨德深墓志张从之墓志张测清墓志杨处济墓志沈珣妻柳氏墓志庞贤墓志郭崇先墓志李晊墓志吕氏墓志禄生墓志薛庭墓志李素本墓志郭山松墓志王之操墓志苟寰墓志冯晟墓志陈俭墓志裴暠墓志楷书王敬同夫人韦氏墓志杨氏夫人墓志铭宋辽金书法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归去来兮辞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卷赤壁赋宝月帖北游帖春中帖秦太虚见戏耳聋诗三舍人省上诗洞庭春色赋郭君帖祭黄几道文令子帖罗池庙碑书林逋诗后苏过手札跋吏部陈公诗帖辩才帖东武帖渡海帖覆盆帖归安丘园帖获见帖苏轼一夜帖邂逅帖天际乌云帖王晋卿帖新岁展庆帖治平帖中山松醪赋醉翁亭记尊丈帖啜茶帖手扎桤木卷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庞居士寒山子诗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草书卷经伏波神祠花气蕉人诗帖公以道安帖李白忆旧游诗诗送四十九姪帖书杜甫寄贺兰铦诗题苏轼寒食帖跋行书华严经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行书赠张大同书制婴香方自书松风阁诗手札牛口庄题名王长者墓志铭米芾多景楼诗册方圆庵记蜀素帖虹县诗卷研山铭苕溪诗卷褚摹兰亭序卷拜中岳命作大道帖淡墨秋山诗帖德忱帖东山松帖法华台诗帖焚香帖甘露帖公议帖韩马帖湖州帖黄绢本兰亭序跋赞寄魏泰诗帖晋纸帖来戏帖乐兄帖李太师帖粮院帖留简帖伯充帖丹阳帖临沂使君帖论草书帖清和帖三吴诗帖岁丰帖彦和帖张都大帖值雨帖竹前槐后诗卷紫金帖箧中帖臈白帖三帖卷砂步诗帖珊瑚复官二帖盛制帖适意帖叔晦帖苏太简参政帖逃暑帖殿院帖王略帖赞吾友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新恩帖行穰帖元日帖张季明帖真su帖政事帖致伯修老兄尺牍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帖紫金研帖穰侯出关诗帖蔡襄茶录澄心堂纸帖尺牍楷书告身帖跋万安桥石碑行楷书持书帖页致公谨尺牍致公谨尺牍致彦猷尺牍自书诗卷扈从帖其它名家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赐岳飞批剳卷徽宗文集序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赵佶草书千字文小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草书纨扇闰中秋月诗帖题李白上阳台帖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题唐十八学士五色鹦鹉图题字夏日诗祥龙石图欲借风霜二诗帖岳飞还我河山前出师表手迹石刻还我河山尽忠报国书谢眺诗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蔡卞曹娥碑雪意帖蔡京节夫帖十八学士图跋手札唐玄宗脊令颂题跋元祐党籍碑蔡松年跋苏轼李白仙诗卷范成大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中流一壶帖范仲淹边事帖远行帖道服赞韩绛陛见帖道服赞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李之仪汴堤帖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潇湘奇观图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谱图序稿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灼艾帖任询杜甫古柏行沈辽动止帖宁州帖天圣帖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二月十一日帖书翰文稿书易系辞致教授学士尺牍李建中宠书聿至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同年帖土母帖许昌帖与齐古同年帖与司封诗翰林逋三君帖松扇五诗卷尹君处士帖苏辙怀素自叙帖题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升首夏帖王庭筠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王诜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颍昌湖上诗词烟江叠嶂图魏了翁文向帖卷文彦博内翰帖三札卷王拱辰墓志题诗辛弃疾去国帖徐铉行书尺牍篆书千字文残卷薛绍彭草书手札晴和帖云顶山诗卷杨妹子七言诗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尊眷帖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上宏斋帖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吴说尺牍简谅帖门内帖识语并焦山题名吴琚寿父帖行书五段卷杂诗帖吴琚其它章友直篆书阎立本步辇图跋张即之日本禅院题字书杜诗卷台慈帖小楷佛遗教经行书待漏院记致殿元学士尺牍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赵孟坚行书自书诗致严坚中太丞尺牍周越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元代书法赵孟頫胆巴碑仇锷墓志铭汲黯传道德经与山巨源绝交书朱子感兴诗洛神赋杜甫秋兴真草千字文酒德颂吴兴赋致德辅教谕尺牍致埜堂提举友旧执事尺牍种松帖致中峰和尚札致景亮书册与中峰明本札与中峰和尚书雪晴云散帖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续千字文卷行书杂书三帖卷行书十札卷行书诗翰闲居赋王羲之轶事帖题烟江叠嶂图书简手札秋兴赋七绝诗册国宾山长帖卷昔寻李愿诗卷题烟江叠障图寿春堂记三门记归去来辞管道曻秋深帖赤壁赋鲜于枢《尺牍》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进学解韩愈石鼓歌草书秋怀二章草书苏轼海棠诗卷杜甫魏将军歌诗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论草书帖麻征君透光古镜歌诗赞卷晚秋杂兴诗王安石杂诗卷醉时歌御史箴卷张彦享行状稿卷邓文原致景良郎中尺牍瞻近汉时二帖跋五言律诗题松风阁卷清居院记临急就章家书帖芳草帖跋褚遂良倪宽赞跋王羲之雨后帖桐川帖康里巎巎跋赵孟頫道德经草书张旭笔法奉记帖李白古风诗李白诗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述笔法唐诗六首致彦中尺牍谪龙说冯子振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题展子虔游春图跋王蒙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厚爱帖梦梅花诗卷夏山隐居图轴王冕行草诗笺吴叡隶书离骚卷篆隶书卷篆书千字文卷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轴台仙阁记行书卷题画二诗卷万岁通天帖小楷题跋小楷诗札行草手札自书杂诗卷龚璛跋黄庭坚帖教授帖静春堂诗集序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淡室诗小楷江南春三首杨维桢草书七绝诗轴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张中桃花幽鸟题跋真镜菴募缘疏卷周上卿墓志铭俞和临定武兰亭临乐毅论千字文篆隶册行书诗卷左氏传小楷册白珽陈君诗帖墨竹诗册曹善书山海经序册陈基手札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段天祐安和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金声钱谱赋柯九思老人星赋上官宫词《陆浚之皇极赋跋》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陆居跋鲜于诗赞仁苕之水诗饶介兰亭帖沈右《风过帖》陶宗仪篆书册王逢五言古诗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吴镇心经卷一山一宁雪夜作虞集跋饮中八仙图跋赵孟頫书陶诗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致白云法师札张渊五言古诗帖郑思肖行草题跋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孛术鲁翀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陈绎曾耶律楚材袁桷陆广迺贤欧阳玄钱良佑仇远萨都剌盛熙明邵亨贞泰不华王礼寔王立中周伯琦赵雍余阙雅琥虞堪朱德润赵世延明代书法董其昌濬路马湖记百羽扇赋别赋草书册页草书横幅草书七绝诗轴草书手札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琵琶行临颜真卿书题跋行书临柳公权书兰亭诗临米芾行书长卷临圣教序临苏东坡临王右军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临颜蔡明远帖题张旭杜甫醉歌行酒德颂楷书乐毅论临兰亭叙临颜真卿裴将军诗罗汉赞行草册页麦饼宴诗轴女萝绣石壁五言诗其它扇面书画合册蜀素帖后跋苏轼和子由论书唐诗联句行书行书立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行书五绝行书轴岳阳楼记张旭古诗四帖后跋方旸谷小传王铎报寇葵衷书草书诗卷枯兰复花赋隶书三潭诗卷立轴临古帖轴临来迟帖临柳公权辱问帖临鹿脯帖临王凝之书临王昙帖临王筠帖临王羲之帖临虞世南书临张芝帖临褚遂良帖书唐人诗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扇面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行书诗帖行草诗稿行草自书诗行楷王维诗行书手卷行书题跋赠单大年家丈轴赠汤若望诗翰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书石湖等五首祝允明致元和手札蜀道难摸鱼儿词行书秋轩赋轴祖允晖庆诞记访友诗小楷出师表小楷关公庙碑草书轴杜甫秋兴诗草书唐寅落花诗祝枝山草书卷自书诗罗浮诗卷草书江洲书屋辞卷闲居秋日草书七律诗轴行草书诗词卷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燕喜亭记其它25幅前后赤壁赋琴赋卷祝枝山草书草书赤壁赋草书唐诗二首小楷千字文云江记行草归田赋草书曹植诗手卷草书嵇康酒会诗草书卷洛神赋文徵明虎丘即事山静日长文徵明墨迹选西苑诗前赤壁赋朱懋功五十寿颂卷滕王阁记朱懋功五十寿颂卷滕王阁记陶淵明飲酒詩苦疡帖致石门函并感事诗湘君湘夫人图行书册阿房宫赋兰亭序草书诗卷行书手卷立轴其它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送李愿歸盤古序庄子内篇小楷离骚经小楷前赤壁赋小楷后赤壁赋小楷书札醉翁亭记莲社图跋小楷归去来兮辞徐渭白燕诗轴草书立轴草书千字文花卉图卷题诗榴实图题诗墓表赋女芙馆十咏七律诗轴七言联其它秋兴八首题画诗行草书诗词行书横幅行书轴题墨葡萄诗野秋千诗十一首应制咏剑轴应制咏墨轴王宠五言诗扇面行草书扇面草书册页送陈子龄会试草书五言律诗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草书西苑诗游包山诗自书五忆歌黄道周隶书册页小楷死后吟自作诗自书诗轴元正五日即事五言律诗湘芷诸友别苕水行书轴梅仲戴蓬莱赠抑庵将入会稽诗轴喜雨诗轴五律条幅舟次吴江诗册行书册页草书雨滞诗蔡羽临解缙诗论书法语卷行草手札游金陵诗陈淳草書詩白阳山诗草书七言诗轴草书诗草书岑参七律立轴五绝扇面五绝扇面自题画诗陈洪绶画赞斗方五言绝句五言绝句诗轴行草诗卷致绮老道长尺牍自书诗轴隱居十六观自题陈继儒书薛文清语轴行书诗卷行书轴张子房留侯赞陈盟自书文轴陈谦书杂诗陈献章梅花病中作诗种蓖麻诗自书诗卷陈永年五律诗轴陈璧唐张旭秋深帖程南云題趙孟頫重江疊嶂程邃草书中堂丰坊逍遥游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冯梦龙归昌世行草书扇面行书七律诗轴海瑞奉别帖憨山六言偈语条幅住山法语何吾驺冬日署中梅花诗行草诗翰轴胡俨题洪崖山房图黄姬水黄宗羲致道济手札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游七星岩诗自书诗卷金琮诞辰帖山中写怀诗题杜堇图李东阳跋欧阳修灼艾帖草书诗轴秋兴八首自叙帖跋尾自叙帖引首李流芳行书立轴刘基春兴八首娄坚行楷书轴米万钟草书扇面草书诗轴草书轴七律诗轴七言诗轴行草诗轴游焦山遗诗湛园花径诗莫如忠答友人七言律诗莫是龙书法五言律诗倪元璐尺牍扇面诗轴破山明草书七言联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其它阮大铖书法扇面沈度敬斋箴册沈藻橘颂沈周题赵雍图跋题赵雍图跋沈粲草书古诗草书千字文梁武帝草书状书应制诗宋璲敬覆帖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宋克韩偓七绝刘桢古诗孙过庭书谱唐宋人诗卷章草急就章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行书中堂汤显祖行书自诗唐寅落花诗册秋风纨扇图诗笺书札岁寒三友图轴自书联句诗自书诗词屠隆草书律诗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文嘉行草扇面行书扇面行书诗轴文震孟初入侍班诗吴承恩扇面吴宽五律诗轴行书扇面邢慈静临王羲之书邢侗饯汪元启诗临逸民帖临阁帖临王羲之书信札册页岑参七言绝句徐霖行书五言律诗姚绶行书洛神赋夜行诗云蕉篇叶向高五言条幅于谦题公中塔图赞湛若水行草轴张凤翼五言诗行草自书诗张骏书杜甫贫交行手札张弼草书蝶恋花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杂书赵宧光草篆綦母潜诗句周天球陋室铭五言律诗轴朱元璋大军帖祝世禄七绝诗条幅眭明永柳永词释担当不可横额草书立轴草书扇面草书诗册春来草书轴焚香吟草书诗轴佛家偈语草书立轴佛容疏散五言联古雪古僧横幅七言诗句立轴七言诗轴山居草书立轴草书诗轴大痴画诀手卷竹诗草书轴题思明老师像赞横卷五言诗轴暂寄横披赠大鉴草书立轴王穉登义兴杂诗册行书丁亥初度条幅文彭草书扇面草书雪赋草书闲居即事诗七律诗轴五律诗轴滕王阁序墨迹张瑞图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草书千字文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卢照鄰长安古意诗行草扇面行书册页杜甫秋兴八首行草立轴自书诗册韩道亨侯峒曾黄淳耀黄辉姜立纲姜逢元李梦阳李应祯陆深罗洪先刘钰李待问刘重庆李渔马愈茅坤钱溥乔宇商辂沈仕邵弥史可法唐顺之王绂魏骥王鏊王毂祥王逢年王问王思任吴应卯徐兰徐有贞夏言许初等许光祚俞贞木杨继盛杨慎俞允文严衍詹僖詹景凤张电朱瞻基朱之藩邹元标清代书法邓石如篆书字帖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篆书朱熹四斋铭篆书唐诗联句四体书之隶书六朝镜铭轴楷书警语轴敬之诗函四箴四条屏隶书语摘八条屏隶书四条屏隶书册立轴对联沧海日长联吴昌硕扇面对联横披立轴元盖寓庐诗稿15 临石鼓文42吴熙载对联立轴扇面手扎四条屏武帝与臧焘敕14 篆书三乐三忧帖伊秉绶对联横幅立轴临张迁碑手札四条屏题钱杜梅花册光孝寺虞仲翔祠碑27赵之谦抱朴子内篇佚文册页横批立轴扇面史游急就章为觉轩临郑僖伯白驹谷题字轴对联手扎四条屏篆书许氏说文叙册8 篆书铙歌册12何绍基橫幅草书中堂对联手扎立轴临张迁碑小楷枕湖草堂隶书匾篆书中堂隸書大字种竹日记12罗振玉集甲骨文七言联甲骨文八言联临秦诏版篆书为湖帆书甲骨文七言联为品珊书甲骨文七言联为作民小篆六言联集殷墟文字联19郑燮斗方对联立轴难得糊涂扇面手扎条幅朱耷草书横幅册页斗方对联立轴临兴福寺半截碑12 录禹王碑文扇面书怀素圣母帖行楷释文并跋手扎书李白新莺百啭歌四条屏题跋题画轴西园雅集卷中堂自题画像傅山草书千字文墨子诗经诗卷立轴杂诗稿册6 各体诗册隶书四条屏临各家法书卷临王右军草书孟浩然诗卷七言诗册页行草四条屏康熙扇面诗轴行书柳条边望月周乾隆行书凤凰清听轴行书五言律诗顺治行书论桐文行书唐人诗雍正草书王维五言律诗扇面行书夏日泛舟轴刘墉草书扇面家书选页楷书诗笺临书七言联手札题东井澄池砚小楷小楷诗翰小真书大学册行书帖10 元人绝句金农横幅节临华山庙碑金牛岩对联立轴隶书牛戬传记隶书四条屏隶书杂记 \隶书周礼职梁楷论六条屏扇面手札题何礼康王彪之井赋康有为对联立轴扇面书札行书八条屏致乙公书札梁启超对联道义湖山联临汉碑碑额手札题跋为永轩集宋词录李商隐无题诗行书立轴行书诗页半山绝句赠海粟行书轴章草立轴林则徐对联横批警语轴楷书手札临米芾箧中帖论书轴中堂巴慰祖节临西狭颂隶书诗轴包世臣立轴立轴对联临张旭秋深帖录书谱四条屏查昇册页对联立轴行书卷查士标草亭竹树图轴对联立轴手扎行草诗册10 陈鸿寿对联立轴陈廷敬静明子寿序陈撰册页陈奕禧草书立轴行书立轴戴本孝山水册页跋题画跋丁敬临王献之行书诗轴丁启相唐诗五律轴段玉裁论书一则法若真五律诗轴法式善题江乡送别图行书录近作樊增祥行书立轴行书七言联行书四条屏方苞临孙过庭书谱方以智草书扇面冯桂芬六言联高凤翰诗轴手札题画诗卷高翔隶书斗方隶书轴龚晴皋对联立轴扇面条屏龚贤画论册画轴扇面题山水册行书立轴龚自珍手札顾炎武行书手札归庄草书轴七绝诗轴题画小品桂馥穀人书札隶书横幅隶书语摘立轴郭尚先楷书六条屏扇面温公墓志铭行书联韩炎七绝立轴何焯诗轴洪亮吉警句轴七言联送巨超僧序弘仁梅花册题跋扇面黄自元杨君墓志拓片黄慎书轴送汪瞻侯归姑苏诗黄士陵篆书联黄易朱子家训(70页拓本) 隶书警语隶书轴临石鼓文手扎行草轴对联姜宸英立轴临帖册页小楷镜心小楷洛神赋蒋仁录董其昌语黎简立轴五言联李文田对联楷书扇面语摘轴李兆洛七绝李鱓绝句轴五松歌立轴五言联行书五言联梁巘楷书横幅临李邕大照禅师碑行草轴梁同书董其昌语对联六言诗论兰亭诗轴文摘轴行书轴罗聘横幅毛奇龄草书诗页条幅冒襄立轴条幅. 中堂莫友芝书札篆书联篆书屏蒲华对联横。

书法家王羲之

书法家王羲之

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307~365年)字逸少,山东琅琊临沂人。

其父王旷,与王导、王廛是堂兄弟。

王家世代为官,文学艺术的积淀丰厚。

王导的书法师法钟繇、卫觊等书家,以草书和隶书名世。

永嘉渡江时,他还把钟繇的《宣示帖》藏在衣带中带到江左;王廛书法学张芝、卫觊,渡江时也随身带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至建康,其“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书学观,对王羲之有很大的影响。

王羲之少年时代随族迁移至建康,住在乌衣巷。

幼年的羲之开窍甚迟,讷于言。

但望族的优越经济条件和家族文学艺术渊源的涵养,使他在十三岁那年受名士周觊的青眼相待,始受世人所重。

青年时代显露出超众的才华,超凡脱俗,风度翩翩,言行举止都为时人瞩目,于是有了“择婿东床”的典故。

后授职移居会稽,官至会稽内史(相当于郡的太守),授右将军。

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辞职,公元365年病故。

他不仅书法出众,文学水平也极高;他受儒家人世观和道教出世思想的影响都很深。

从主体上看,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构建以儒家民本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骨架,努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经济军事医学都有所研习,为他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得意时能以道家出世思想求得超脱,不为红尘烦恼所羁绊,从而在文学艺术上多一份潇洒与飘逸。

在他们这样的大家族里,他的政治生涯算是很不起眼的,但书法艺术的光辉则足使家族生辉,光耀千古。

王羲之的书法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少年时师从卫夫人铄等人,学习钟繇、卫恒、索靖等名家的真迹,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并受蒙师的潜移默化,印入了优美的书法艺术特征。

第二阶段是青年时期,系统地学习前人的碑刻与真迹,全面掌握各种书体的艺术精髓,逐渐显现了自己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书风还是比较质朴的。

第三阶段是中晚年,致力于继承中的改革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把汉代以来古朴的书体变为妍美流便的新书体,其作品为历代所宝,影响所及,至高无上,被誉为“书圣”。

论钟、王与写经小楷

论钟、王与写经小楷

论钟、王与写经小楷作者:温学皎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0期摘要:小楷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写经,指书写佛典。

印度初期佛教时代,小乘诸部传承佛法皆依靠口诵,大乘教徒则侧重劝说书写。

其中包括:经文、经目、注疏、释文、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祭文、僧传等可以统称为写经。

关键词:小楷;钟繇;二王;写经一、楷书的基本审美特点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书始于东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

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二、钟繇、二王小楷之代表作及特点分析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

王羲之小楷的书体贡献及审美风格研究

王羲之小楷的书体贡献及审美风格研究

王羲之小楷的书体贡献及审美风格研究作者:郄家伟来源:《艺术研究》2022年第02期摘要: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采择众长,变古制今,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

王羲之的小楷,其是在钟繇小楷的基础上完善了楷书法度,形成了新的楷书风格,对后世的小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分析,围绕王羲之小楷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探究了王羲之小楷的历史地位及书法审美价值。

关键词:王羲之楷书书法的确立审美风格王羲之一生专注书法,他的书法各体俱佳,其主要成就在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楷书和行书的革新,不仅仅推进了两种字体的普及,在审美维度上达登峰造极之妙。

梁武帝萧衍认为:“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训。

”唐太宗李世民评其书法说:“详察古今,研究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观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唐代李嗣真《书品后》云:“右军正体......可谓书之圣也。

若草行杂体......可谓草之圣。

其飞白也......可谓飞白之仙也。

”明确地称王羲之为“书圣”。

自汉魏以来,纸张的普及,使得书写逐渐脱离了繁重的竹木简,而文字也删繁就简,向快速、实用的路向演变,在承续魏晋之前古质的书风同时,创建了更加流美的书法风格。

关于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铄),后游览名迹,先后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书迹。

草书师张芝,楷书法钟繇,得众体之妙化为己有。

王羲之的楷书主要是小楷,“举《乐毅论》《东方朔画赞》《黄庭经》以说明王羲之不但是行书和草书的完成者,而且是楷书的完成者,这是以往普遍说法,”1。

王羲之在钟繇小楷的基础上创造了“今妍”小楷,其对完善用笔规则、笔画规范,充分展现时代发展趋势及审美具有重要意义,王羲之的小楷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王羲之小楷的书体形态及特征在中国的书法体系中,小楷是隶书体变化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书体。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释文孝女曹娥碑。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同祖[1],末胄[2]荒沉,爰来适居。

盱能抚节安歌[3],婆娑乐神[4]。

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5],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

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6],莫之有表。

度尚[7]设祭之诔[8],辞曰: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返而[9]。

令色孔仪[10],窈窕淑女,巧笑倩兮。

宜其家室[11],在洽之阳[12],待礼未施。

嗟丧慈父,彼苍伊何[13],无父孰怙[14]!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15]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乍沉乍浮。

或泊州屿,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或还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流泪掩涕,惊恸国都。

是以哀姜哭市[16],杞崩城隅[17]。

或有克面引镜[18],剺耳用刀[19]。

坐台待水[20],抱树而烧[21]。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

岂况[22]庶贱,露屋草茅。

不扶自直[23],不镂而雕[24]。

越梁过宋[25],比之有殊。

哀此贞厉,千载不渝。

呜呼哀哉!乱[26]曰:铭勒金石,质之乾坤。

岁数历祀,丘墓起坟。

光于后土,显昭天人。

生贱死贵,义之利门[27]。

何怅华落,飘零早分。

葩艳窈窕,永世配神[28]。

若尧二女,为湘夫人。

时效仿佛,已招[29]后昆。

汉议郎蔡雍[30]闻之来观,夜暗,手摸其文而读之。

雍题文云:“黄绢幼妇,外孙韲臼。

”[31]又云:“三百年后碑冢当堕江中,当堕不堕逢王叵。

”[32]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之。

注释[1] 与周同祖,曹姓始祖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之子。

[2] 末胄,子孙后裔。

[3] 安,通“按”。

抚节按歌,随着节拍唱歌。

[4] 婆娑乐神,巫师迎神时作舞蹈,舞姿婆娑,取悦于神。

[5] 伍君,即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等事,被赐死,投尸江中。

十种经典小楷字帖推荐

十种经典小楷字帖推荐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意。

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是汉字由⾪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个缩影。

钟繇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卫夫⼈所崇敬的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据说钟繇是楷书(⼩楷)的创始⼈,被后世尊为“楷书⿐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的,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书和⾏书,但是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的推动作⽤。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楷书法作品《荐季直表》局部⼆、钟繇《宣⽰表》推荐理由:《宣⽰表》较钟繇其他作品,⽆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多扁⽅,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表》缝⼊⾐带携⾛,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为安,从此不见天⽇。

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钟繇⼩楷书法作品《宣⽰表》局部三、王羲之《乐毅论》推荐理由: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

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

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忌、房⽞龄、⾼⼠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世⼈罕见其貌。

⼗种经典⼩楷字帖推荐王羲之⼩楷书法作品《乐毅论》局部四、王羲之《孝⼥曹娥碑》推荐理由:《曹娥碑》结体取扁势,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楷书法作品相⽐,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间。

王羲之硬笔楷书字帖

王羲之硬笔楷书字帖

王羲之硬笔楷书字帖王羲之所有字帖,一网打尽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兰亭序》《二谢帖》译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

想邰儿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丧乱帖》译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干呕帖》《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 14.1 厘米,横 26.4 厘米,共 4 行 36 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