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4 水的组成辅导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思路说明从科学家的探索历史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进而在课堂上再现水的组成的探究。

然后引出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加深对物质的分类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1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15)

《水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对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及氢气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第二部分是从微观认识水的分解的实验质,单质、化合物的学习。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1、具备了关于水的生活经验及水的净化知识。

2、学习了分子、原子、元素及化学变化实质等知识。

能力特点1、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2、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

3、实验探究能力有待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通过对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实验研究,认识水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经历小组合作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教学法→验证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六、教学重点1、电解水实验现象的描述。

2、水的组成的确定。

七、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分析水的组成。

八、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锌粒、矿泉水瓶九、教学过程活动1水的生成探究【引导阅读】化学书P79第3段内容,请同学们归纳出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设问】氢气不纯燃烧时会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实验】“氢气爆炸”实验,引导学生知道: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讲述】氢气验纯方法【视频】观看氢气燃烧的实验【讲解】注意观察火焰颜色和烧杯壁上的变化【提问】如何书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提问】通过实验分析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点拨引导】我们知道氢气是由组成,氧气是由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我们可知水是由组成的【阅读并归纳】联系以往学习物质的性质相关知识,总结、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思考】【体验】感受氢气不纯的爆鸣声【观察与倾听】实验操作要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水的传奇》:讲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作用,探讨水对生物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指南》:提供水的电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水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尝试自己电解水,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水的组成。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的重要性和意义。
再次,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性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课后思考题和应用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最后,在课堂氛围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知识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4.3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4.3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水的组成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水的组成;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氢气(H2)的性质1.氢气(H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2. 氢气(H2)的化学性质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氢气能被点燃,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持小烧杯的手感到发烫,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注意: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即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你在使用氢气时,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检验方法:如图所示,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思考:是不是氢气不纯点燃一定会爆炸呢?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能力目标: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三位同学分别头戴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纯净水”的帽子,手拿各自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请同学给他们定出合适的价格。

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这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氢气1.阅读课本有关内容①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③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④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水。

2.交流讨论:①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②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3.温馨点拨:①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4.总结: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目标导学二:电解水的实验1.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管口时,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一、教学思路:水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却不知道水的化学知识,对此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节课以人类熟悉水的重要生活作用以及化学方面的水的组成简要史的历史故事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很简短,不会头重脚轻。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本课题中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一个实验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强调水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保护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电解过程的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4.3节后的习题,重点在于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电解水的过程,并解释电解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比例。
-设计一份关于水的组成的科普小报,要求包含水分子的结构、电解水实验原理和水的日常应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初步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实验结果中抽象出化学概念,形成逻辑推理。
-探讨性问题:针对电解水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至少三个问题,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解决。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关于溶液的内容,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和拓展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有一定意识,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分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而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结论]我们可以把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二、单质和化合物
[提问]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内。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面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课时分配: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通电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并会区分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
[设问]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分析]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阅读]阅读教材79页内容,总结氢气的性质。
[归纳]氢气(H2)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导入二[投影]“神舟”九号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同学们都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的“神舟”九号飞船升空的壮观景象了吧,你知道发射火箭常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是液态的氢气。怎么才能得到氢气?氢气为什么能用来发射火箭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推进新课
[过渡]《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只是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由此他们得出了水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之一。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3.培养环保意识,关注水污染问题,积极参与保护水环境的行动。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后备力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的组成和性质产生浓厚兴趣,但可能对水的微观结构和电解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以下教学支持:
-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
2.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3.建立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科学观念,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必要性。
2.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提升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4.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4.3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过程将水的组成的知识主线与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辅线相结合,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并学习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微课中),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课堂中),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第二部分是单质、化合物的学习。

另外本课中通过对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的分析,为水的化学式(H2O)提供了事实依据,这对转入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后面的化学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水虽然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学生已经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观察实验、鉴别氧气、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等技能,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等思想也已建立,再加上前面学习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所以探究水的组成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非常高,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四、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教学法→验证实验→讲解总结→升华提升→拓展视野六、教学媒体选择微课、演示实验、水通电分解微观动画、多媒体课件。

七、重点、难点分析1.探究物质元素组成的依据。

2.电解水实验。

3.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八、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硫酸钠溶液九、教学过程探究活动2物质的分类氢气、氧气、水分别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还知道哪些纯净物?回忆,回答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水的组成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水的组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试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逐步形成相好的科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设计思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所学科学学知识,能说出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及用途,但是从化学角度,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其组成和物质类别。

学生通过在《元素》一课中已经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这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了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通过反应物来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紧接着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再次反向证明水的组成,如何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可能会比较疑惑,如何让水分解?怎样检验水电解的产生的气体?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着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合作、研究,最终期望学生产生乐于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知道检验氢气的方法。

②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尝试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描述实验现象。

②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初步了解根据分解反应的产物来推断纯净物的组成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电解的实验,体验科学家探究水的组成的艰辛历程,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

②在分析推理的思维活动中,渗透从假说到实验再到建立新假说的思想,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水的组成的确定2.教学难点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教师实验演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师生合作、小组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一. 本周教学内容1. 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了解氢气的性质;了解自然水、纯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了解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水体污染及其防治,懂得爱护水资源。

2.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 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区别和相互联系,运用分子——原子的有关理论解释现象。

4. 初步学会“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

二. 重点1. 水的组成2. 分子的基本特征,运用分子——原子的有关理论解释现象。

三. 难点1. 运用分子——原子的有关理论解释现象2. 物质的类别的区分【例题评析】[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分子是由氢单质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C.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评析:本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水的组成基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从宏观角度讲: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讲: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是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和氧气是单质,所以A是错误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氢单质是宏观物质,所以B是错误的;水是宏观物质,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C也是错误的。

答案:D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B.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C. 原子是最小粒子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评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不能以分子、原子的大小作为区别分子与原子的标准,所以A说法是错的;物质可以由分子组成,也可由原子直接组成,今后还要学到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所以B说法是错误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本身是可以再分的,所以C说法也是错误的。

答案:D[例3] 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超纯水”是不含其他任何物质的水B.“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D.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对大量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一定要严加治理评析:当今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超纯水”只是说通过提纯,把杂质的含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A选项错误;任何物质,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都有它的化学成分,只是说纯天然物质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不是通过化学手段人工合成,B 选项错误;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有害无益,因为纯净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选项也是错误的;加大对污染的治理,保护我们的环境,是世界范围内的极其重要的任务,D 选项正确。

答案:D【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 关于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水是无色无气味的液体B. 水在标准状况下的沸点为100℃C. 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D. 水在4℃时的密度为1g/3cm※2. 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A. 防止发生事故B. 增强水的导电性C. 得到更多的氧气D. 得到更多的氢气3. 由同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 )A. 单质B. 化合物C. 纯净物D. 混合物4.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约占( )A. 51%B. 61%C. 71%D. 81%5. 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 用脸盆接水洗脸B. 用喷灌、淋灌或滴灌的方式浇灌农作物C. 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D. 不间断的冲洗蔬菜来去除残留的农药6.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C. 原子的体积很小D. 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7.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空气中的氧气在打雷放电时可转化为与氧气性质不同的臭氧,文字表达式为氧气−−→−放电)(2O 臭氧)(3O ,这种变化属于( )A. 化学变化B. 物理变化C. 化合反应D. 分解反应8. 收集比空气轻,易溶于水的气体最好采用( )A. 向上排空气法B. 向下排空气法C. 排水法D. 都可以9.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A. 水在0℃结成冰,在100℃时变成水蒸气B. 水杯里的水蒸发至完全不见了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D. 蔗糖溶解在水中变成糖水10. 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 不同的性质B. 相同的性质C. 不同的化学性质D. 相同的化学性质11. 二氧化碳是由( )A. 碳和氧气组成的B. 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D.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1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重,原子轻C.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D.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 分子重新混合B. 分子间隔发生改变C. 原子重新组合D. 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14.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是因为( )A. 氢气有可燃性B. 氢气有还原性C. 氢气比空气轻D. 氢气中混有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15.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下列哪些可溶性化合物的水()A. 钙、铁B. 镁、铝C. 钙、镁D. 铁、铝16. 还没有走进花园就闻到了花的香味,这说明了()A. 分子可再分B. 分子在不停运动C. 分子很小D. 分子间有间隔1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B.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某些杂质,除去臭味C. 锅炉用水硬度高会导致危险D.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18. 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其主要目的是()A. 防止污染漏斗B. 以免弄破滤纸C. 防止液滴飞溅D. 引流作用19. 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 水B. 氧气C. 二氧化锰D. 汞20.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A. 煮沸B. 过滤C. 吸附D. 蒸馏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画“×”)21. 空气中的氧元素大部分以游离态存在,少数以化合态存在。

()22. 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钾、锰、氧三种元素,所以高锰酸钾是混合物。

()23. 因为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分子。

()24. 构成气体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间隔,而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25.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三. 填空题26. 分子是的粒子。

原子是中的的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不可再分。

27. 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回答:(1)电源中的A为极,B为极。

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气体名称是;D试管收集到的气体能,气体名称是。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该反应是反应。

28. 在我国西部开发建设中,要在某新城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

下图为该城市环境图。

该城市气候干燥,经常刮西北风。

有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供选择,如果有人请教你化工厂的具体设置点,你认为理想的地点是,理由是。

29. 把100mL水和100mL酒精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有①②;过氧化氢和氧化汞受热分解后放出的气体都能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分子的性质是,证明分子在变化中可以再分。

30. 下图是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1)仪器A、B的名称。

A B(2)操作时要注意三个紧贴,分别是:①②③(3)实验中如果发现滤液发浊,试分析可能的原因(要求写三种)①②③四. 计算题31.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必须节约每一滴水,发现水龙头滴水要及时关闭。

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滴水4滴,平均20滴水为1毫升,试计算一昼夜漏水多少升。

五. 拓展题※32. 某学生设计了四套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填序号)。

因为。

(2)装置在制取气体时,具有随开随关的优点。

【试题答案】一. 1. C 2. B 3. C 4. C 5. D 6. D 7. A 8. B9. C 10. D 11. B 12. D 13. C 14. D 15. C 16. B17. A 18. B 19. D 20. A二. 21. √ 22. × 23. × 24. × 25. √三. 26.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化学变化;最小;分子;原子27.(1)正;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燃烧;氢气;2:1(2)氢元素和氧元素(3)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28. 丙;略29. 小于;分子在不停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化学30.(1)烧杯;漏斗(2)① 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贴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② 玻璃棒下端贴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③ 漏斗下口紧贴下面烧杯杯壁,使滤液沿杯壁流下,避免溅出,以加快过滤速度。

(3)① 过滤器中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使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② 滤纸破损③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31. 17.28升32.(1)AB ;CD ;C 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浸入酸液中,且导气管伸入试管过长,D 中不需加热(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