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优盐件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解析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历年考情: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1.自然带的形成: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受不同气候影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自然带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其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分布。
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但受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自然带也呈现出非地带性,简言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在该出现的地方没有出现。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
【中纬度陆地最明显】(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基础:由于海拔的差异,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2.自然带的分布:(1)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一般来说山地自然带的更替顺序为: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森林带变化)——基带(海拔从高到低)。
(2)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3)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①温度因素: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②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③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第五章_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阿姆河沿岸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降水稀少,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且具有耐旱的特征;土壤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动物种类少,耐饥渴能力强。
(2)自然环境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
在内陆干旱区,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植被会枯死;生物栖息地可能变得破碎,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
在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加重。
(3)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面积缩小,会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恶化等。
解析:第(1)问,结合经纬度、河流与湖泊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功区位于中亚地区。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和河流等方面分析。
第(2)问,本问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不当对植被、土壤、地下水、湖泊以及河流水量等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
第(3)问,分析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地区土地、生物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即可。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南北两坡极不对称的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
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
答案 A2.(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 C(2014·广东韶关一模)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3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臵密切相关。
第4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3.C 4.C5.(2013·广东文综,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优盐件
• (1)磷高累积区是( A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C (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 m左右,四川西部 某山地海拔4 000 m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为 四川的基带自然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 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带。第(2)题,读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 磷累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 由材料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 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命题预测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有可能通过景 观图、模式图、山地垂直带谱图和区域图等形式进行考查。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直接命题较少;有可能利用区域地图或文 字材料,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相结合,间接考查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 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 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温馨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 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 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点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
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
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地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
气候 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
【答案】 A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并能结合实例,描述出各因素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环境的作用。
2.能通过实例说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功能。
3.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能说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整体性的表现也可归纳如下:一、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下图所示。
③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
④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北回归线北极圈
理想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苔原气候;冰原带: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上
许多山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垂直自然带谱不完整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图表加深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形成受热量条件影响,也受水分条件制约
规律: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显著地区:中纬地区
分布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形成原因
热量
形成基础
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规律 显著地区
分布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干扰和 破坏了地带性分异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的变化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
概念 形成因素
非地 带性 分异
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北回归线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形成原因
水热组合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规律
形成基础
山地垂 直地域 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高山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2、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
自然带与经线(南北)平行 沿纬线(东西)方向更替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3、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变化,水热状况不同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0__.6_°___C_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更明显
比较: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海拔5895米,3 °S) 北美洲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哪个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60
f 40 g h
30
D 50
理
C
想
35
大
B
陆
25
自
10
A
然 带
10
分
布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 温带 温带季
洋性气 大陆 风气候
候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候
候
温带落 温带 温带落叶
叶阔叶 林带
温 带 荒
亚热带常
漠 带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南 珠峰南北
• 南美洲南端,由于地形阻隔,
安
东西两侧植被有什么差异?
第
斯
森
荒
山
林
漠
脉
4、非地带性差异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地形地貌)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56 °S~65 °S是广阔的海洋 )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欣赏景观图片 猜猜所属的自然带
OK!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达标17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课时达标(十七)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
据此完成1~2题。
1.图甲中与图乙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A.①B.②C.③D.④2.与图甲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D)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且1月气压达1 030hpa以上,①处地点符合。
第2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C)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D)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B)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解析第3题,①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
第4题,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完成6~7题。
6.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C)A.冰川B.降水C.海拔D.土壤7.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B)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线可知,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而气温低又是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项。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3第五章图表判读系列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4·南京模拟)山地垂直带谱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绝对高程和相对高 度,同时也取决于山体所处的陆地自然地带的位置。下图为贺兰山中段东、西 两坡垂直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②景观带的类型为( )
A.温带荒漠 C.高山草甸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左图中 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垂直带谱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图中 南坡为迎风坡。 (5)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景观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景观带海拔分布低的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 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必备知识 · 关键能力 · 学科素养 · 核心价值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景观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2)判定温度带:山麓的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左图中的山地所处的温度 带为热带。
√B.温带草原
D.荒漠草原
(2)影响东坡森林带下限低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C.海拔
B.热量 D.坡度
(3)⑥景观带东、西坡分布高度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C.坡度大,土层薄
√B.山顶面积小
D.光照差异小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角度
思维过程
贺兰山西侧以温带荒漠带为主,山麓①景观带应为_温__带__荒___漠___,随 判断基带 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稍有好转,②自然带最为可能出现_温__带__草__原__
图表判读系列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考纲定位
最新考纲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 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 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 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2.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的 成因。 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 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根据自然 带的类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确 定南北半球和坡向。
第十八页,共45页。
[题 组 递 进]
1.(2013·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期(jìn qī)出访了俄罗斯 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第十九页,共45页。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
A.a
B.b
C.c
D.d
(2)上述(shàngshù)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岩石性质
第三十页,共45页。
解析 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方 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 地形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fēi dì dài xìnɡ)。 答案 (1)D (2)A
因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性分布
地方(现 实状况)
成因
海
陆 南半球中 苔原带、针叶
分 高纬度
林带
无
__南_半__球__该___ _纬__度_(_w_ě_i_d_ù)_无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 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 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
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 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列,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 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也可以考查与 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栏目导航
解 题 方 法 答 题 步 骤 真 题 剖 析 突 破 训 练
解 题 方 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 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
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 东西走向的山 ——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
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 低的为迎风坡 (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 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 。如图 所示:
答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山地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根据图例或图中的标注弄清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 基带类型、随海拔升高自然
带的垂直变化等)。 第二步:判定山地所在地理位置(南、北半球及纬度、热量带等) 山麓基带一般能反映出山脉所处的热量带,进而判断出其所处的纬度。 可根据同类自然带所处海拔的高低进行判断,如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丰 富,同一自然带南坡愿再回乡务农
第 五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7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
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 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
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步:分析垂直自然带分布特征的成因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山地,其自然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山地的不
同坡向(阳坡、阴坡或迎风坡、背风坡)、不同坡段自然带类型、分布海拔范围等也
有很大的不同。这需要根据实地情况加以分析。
真 题 剖 析
[例](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 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以下为附加内容 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 辑删除,谢谢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3˙05˙07
刘天金 陕西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
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 题步步紧逼
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 ~ (2)
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A.大气温度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常绿阔叶林带
B.生物生产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C )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 m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
海拔 4 000 m 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为四川的基带自然
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
带。第(2)题,读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 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材料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 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
高考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 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63%
高考总复习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