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七年级物理10.3解剖原子

合集下载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3 “解剖”原子》word教案 (1)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3 “解剖”原子》word教案 (1)

“解剖”原子说课材料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三节“解剖原子”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节认识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二、学情分析:原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应借助多媒体及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展示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背景和过程,在科学史实展示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而初二学生没有学过力学、电学知识,所以阴极射线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根本无法理解。

所以阴极射线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只是作为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的一部分只能是简单的介绍,不要求学生理解。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本节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本节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我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模型,或者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以巩固对原子结构和相关概念的理解。
2.进行一次家庭实验,如制作原子模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写一篇小论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原子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将包括原子的结构图、电子轨道和能级的示意图,以及相关的定义和公式。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板书的作用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使用大号字体和清晰的线条,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示。
4.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为主。问题驱动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探究式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现象。这些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0.3解剖原子

10.3解剖原子

卢瑟福的实验
卢瑟福的实验
具有单位正电荷的氢的 原子核叫做质子
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
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 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 多,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子结构图
1、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的 核;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3、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从 10 亿 光 年 到 0.1 纳 米
复习巩固: 1、化学的发展,到18世纪,人们已经 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由 分子 组成的。
水分子叫做多原子 分子。金属分子叫 做单原子分子。
原 子 能 不 能 再 分
仔细研究了阴极射线 实验,发现了射线是有 带负电的微粒组成,也 就是说原子中应该有 这种东西,我们把它叫 做电子
汤姆生(汤姆逊)
结论:
电子的发现说明 了什么?
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汤姆生模型
卢瑟福模型
卢瑟福的实验
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核;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 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 称为核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 等,因而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质子
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又提上了人们的议程。
中子和质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如图: 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 成;质子是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 克组成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3节“解剖”原子。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等。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和原子核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排布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电子的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形成电子层。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排列的,可以反映出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电子层元素周期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原子的结构,并画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图。

答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形成电子层。

2. 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氧、氢、碳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答案:氧元素原子结构为2, 6;氢元素原子结构为1;碳元素原子结构为6, 4。

氧元素具有氧化性,氢元素具有还原性,碳元素具有可燃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

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下物理10.3《解剖原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八下物理第10章第3节《解剖原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和作用。

2.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和作用。

难点: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电视遥控器是如何工作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

2. 讲解:讲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示例:通过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学生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讲解。

7. 拓展:讲解一些与原子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原子能、放射性等。

六、板书设计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关系: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

2.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案:1.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原子核][电子]2.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是通过电磁力相互吸引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的电磁力使得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

但在练习题的解答中,部分学生对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1. 原子能:原子的裂变和聚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能。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学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学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 “解剖”原子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解剖”原子。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原子的电子排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

2.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布。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原子。

2. 知识讲解:讲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原子的电子排布。

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例题,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子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的电子排布。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原子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2)原子核由____和____组成。

(3)原子的电子排布____。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粒子是原子核的主要组成部分?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夸克(2)下列哪个现象与原子结构有关?A. 摩擦起电B. 磁铁吸引铁钉C. 水的沸腾D. 植物的光合作用3. 解答题:已知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求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4.通过家长会、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小结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自学的原子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原子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原子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的原子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同时也将用于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离子的形成及作用。
2.教学难点: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newline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离子的形成及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子的组成。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腐蚀剂的原理等,让学生了解原子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形成离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解剖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3解剖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剖原子”。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原子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电子等。
2.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规律,如电子云、能级等。
3.通过实例讲解原子内部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核反应、粒子探测技术等。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物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原子的内部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解剖原子”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感受科学的魅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解答问题,让学生掌握原子内部结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学习并掌握粒子探测技术、核反应等基本概念。
4.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习题沪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习题沪试题

10.3 “解剖〞原子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自主学习1.1909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构造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和绕核高速运动的________组成的,其中,前者带______电,后者带______电。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___组成。

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_,它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组成的。

5.建立物理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根底上,经过、等论证提出的。

它是否正确,需经的检验。

6.请你简单描绘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课堂稳固【原子与电子】7.有的分子,如铁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__________。

〔选填“单原子分子〞或者“多原子分子〞〕8.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

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者“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原子的构造】9.以下粒子不带电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10.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A.质子和中子 B.中子和电子C.电子和夸克 D.质子和电子1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构造的核式模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12.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负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10.3“解剖”原子

10.3“解剖”原子

10.3 “解剖”原子教学内容:P113-118教材分析:电子的发现是关键,它的发现说明原子虽小,也是可分的,它的内部不仅有带负电的电子,还应有带正电的部分,这正电与负电是怎样配置的,引起科学家的猜想与探索,由此出现了原子的各种模型。

在本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和相应的图,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原子的结构,再结合看微观世界尺度图,使学生了解原子层面在微观世界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大致了解原子结构的汤姆孙“枣糕模型”和卢瑟福“行星模型‘,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支持卢瑟福”行星模型。

过程与方法: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重点:电子的发现、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以及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图景。

难点:两种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和验证,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讲述]: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新课教学:(一)分子可以再分吗[学生阅读]: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

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

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一块冰糖是什么味道?分道糖分子时还是甜的,但分到原子时就不再甜了[设疑]:原子能不能再分呢?(二)把原子“切开”[简介]:阴极射线实验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教学案10.3 “解剖”原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教学案10.3 “解剖”原子
________( 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B
返回
6 .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 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 ________ 电子
有 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________( 填“有”或“没
有”)更精细的结构。
返回
7.(中考· 莆田)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D )
4.原子结构的主要模型: (1) 枣糕模型: 1898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原子像一 个实心球体,均匀分布着带正电的粒子,电子镶嵌在 其中,犹如糕中的枣儿。 (2) 核式模型: 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中 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只占有极小的体积,却集中 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像行星环绕太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分子 原子核
D.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电子 PM2.5
点拨
4题
返回
点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 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由原 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原子核在中间像太阳一样,电子则在原子核周围,围绕 它运动,就像太阳周围的行星一样,原子核尺度大于电子,则
13.(中考· 衢州)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 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 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 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
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B )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3 “解剖”原子

鲁科教版初中教案八年级年级物理下册:“解剖”原子考点集训

鲁科教版初中教案八年级年级物理下册:“解剖”原子考点集训

10.3“解剖”原子考点集训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比它们更小的是________。

2.原子核(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由________提出来的。

二、中考链接4.下列粒子中不带电的是()A.原子B.电子C.质子D.核子5.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粒子B.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C.电子绕着不带电的原子核做高速运动D.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气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6.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论是( )A.a和c数量不相等B.b决定原子种类C.质量集中在c上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7.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8.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不带电,电子带负电C.除氢原子核外,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9.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

10.19世纪末,物理学家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带负电的,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1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12.物理学中有一个基本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组成物质且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2)以氢原子为例,能正确说明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 )。

13..如图是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质子和中子内部有一种更小的微粒叫做。

14.已知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碳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12倍,则碳原子中有个质子和个中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正在进一步探索这些粒子的内部结构,并且已经取得巨大进展。
认为质子、中子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
“夸克”能不能再分呢?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去发现。
微观世界的尺度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习题巩固:
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的_____;
带负电的____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组成。
2、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3、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卢瑟福巧妙地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α射线(带正电的粒子流)去轰击金箔
预备知识: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放射现象
猜想:原子结构与汤姆生摸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式模型相似,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α粒子散射实验
现象: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板书设计
10.3“解剖”原子
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因而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
(1)应用卢瑟福模型分析氢原子.认识质子一一它是带正电荷的氢原子核。
(2)介绍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不带电、质量同质子差不多的粒子称为中子。
(3)质子和中子可由夸克组成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物质
分子
原子
电子、原子核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实例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论述能力.
先让同学们进行原子结构模型的猜想,培养同学们的积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中子: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中子。
5、原子的结构: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给原子作出合理的构想
我们看一下科学家的构想:阅读课本“原子的结构”
观察氢、氦、锂原子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核内各有几个质子和中子
既然原子核也是可以分的,那么,质子和种子能不能再分呢?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_____.
4.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
5.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A.质子和中子B.中子和电子
C.电子和夸克D.质子和电子
6.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主备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物理
课题
“解剖”原子
主备人
张春霞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7-6-6
研讨教师
何丽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
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建立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
电子带负电,而生活中物体通常是不带电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于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强调: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
习题过于单一,添加选择题和看图题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怎样的认识?
你感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了吗?
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自主小结:
微观世界的尺度(从大到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电子、夸克。
学生自主小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对应内容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多数分子是有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叫做多原子分子。
有些分子是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
19世纪末,科学家用真空管进行放电实验,发现管的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
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电子是比分子、原子更小的物质微粒。它的质量me=9.11×10-31kg,约等于氢原子质量的1/1837,半径小于10-16m。
教学难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备栏
复习知识点
一、复习回顾
什么是分子?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
13.如图5-2-1所示是锂原子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锂原子内有__个质子,__个中子,____个电子
同学们将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原子结构与汤姆生摸型相似时,α射线会被反弹回来;
原子结构与卢瑟福核式模型相似,α射线能穿过原子
1、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结论: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正确的
根据卢瑟福核式模型,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各种原子的结构究竟怎样,原子核内有什么?
4、质子和中子
质子:科学家发现,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如果把电子的电荷量作为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量,则氢原子核的电荷量便是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量。这种具有单位正电荷量的氢原子核叫质子。
1、化学的发展,到18世纪,人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非常的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巩固了旧知的作用。
复习前面知识:让同学熟悉分子与分子运动论,有利于接下来的知识点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