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一种特殊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报告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相关部门和个人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人为因素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种。
现场检测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直接监测和采样分析;实验室检测是指将采样回收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有害因素的允许浓度、接触限值、暴露限值等。
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意义1.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减少劳动者受到的危害。
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编制要点1.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检测的有害因素种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参数等。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职员由于长期接触或者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等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或者健康受损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既威胁着工作者的健康,也增加了企业的各类经济负担。
为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企业在职业病防控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它主要包括了对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评价,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意义、流程和关键要素。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以及数量和程度。
这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有效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其次,预评价报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信息,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各类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
最后,预评价报告可以不断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控体系,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调查阶段、评价阶段、分析和识别阶段、报告编制阶段和意见反馈阶段。
调查阶段是预评价报告的起始点。
通过收集和整理工作场所与职业病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现场调查、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人员情况等,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检验和实测,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直接观察和询问来获得准确的信息。
评价阶段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体评估。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评价危害因素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组合应用这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常用于初步判断危害程度,然后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定量评估危害的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或从事其中一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对工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工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检测评价报告,详细介绍了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物理因素根据对工业场所的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噪声:部分作业场所的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振动:一些机器设备的振动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化学因素在工业场所的化学因素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有机溶剂:一些工作区域的有机溶剂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金属粉尘:一些工作区域的金属粉尘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肺部产生潜在危害。
3.生物因素在工业场所的生物因素检测中发现以下问题:-高浓度细菌:一些区域的细菌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危害。
-高浓度真菌:一些区域的真菌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潜在危害。
二、建议措施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采取隔离措施:对超标的噪声源进行音屏障的设置,减少噪声的传播。
对会产生振动的机器设备进行隔离或减振处理,降低振动的强度。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对于受到影响的工人,应提供合适的耳塞和耳罩,保护听力。
同时,提供护腰带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腰部受振动的危害。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加强通风设备:对受到有机溶剂影响的区域,增加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有机溶剂浓度。
对金属粉尘比较严重的区域,增加排风量,减少粉尘浓度。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对于接触有机溶剂和金属粉尘的工人,应提供合适的呼吸器具和防护眼镜、手套等装备,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反映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
0.74
2
不超标
炼钢炉后
0.72
2
不超标
2012.03.16
0.71
2
不超标
2012.03.17
0.75
2
不超标
连铸平台
0.68
2
不超标
2012.03.16
0.69
2
不超标
2012.03.17
0.67
2
不超标
炼钢上料区
0.82
2
不超标
2012.03.16
0.83
2
不超标
2012.03.17
0.81
2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厂特点,设置采样点。
3、测定方法: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规定执行。
4、现场测试:
检测与评价范围:炼铁厂原料工段、球团工段、白灰工段、喷煤工段、炼铁工段、、运行工段,炼钢工段、连铸工段、公辅工段,轧钢厂轧钢工段、检修工段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测试条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
2012.03.17
92
92
85
超标
2012.03.16
90
90
85
超标
2012.03.17
90
90
85
超标
轧钢辊道操作工
84
84
85
不超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一、前言。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导致工人患上的疾病。
预评价是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出现之前,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价,以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本报告将对某工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期为工厂提供科学的防护措施建议。
二、工厂基本情况。
该工厂位于XX省XX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主要生产XXX产品。
工厂共有员工XXX人,其中XXX人从事高温作业,XXX人从事化学品接触作业,XXX人从事粉尘作业。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1. 高温作业。
工厂内部存在高温作业环境,主要集中在炉炼车间和烘干车间。
工人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职业病危害。
建议工厂加强对高温作业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和饮水设施,合理安排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作业。
2. 化学品接触作业。
工厂使用大量化学品,如酸碱溶液、有机溶剂等,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容易导致皮肤炎、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建议工厂加强化学品的管理,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等,加强对化学品的使用培训,确保工人正确使用化学品,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3. 粉尘作业。
工厂的一些车间存在粉尘作业,如研磨、打磨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尘肺病、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建议工厂加强对粉尘作业环境的通风和除尘设施的管理,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眼镜等,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
四、防护措施建议。
1. 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可控范围内。
3.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等,确保工人的安全防护。
4. 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五、结语。
通过本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我们发现了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危害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检测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工业企业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估并提供措施以减少工人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保障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检测范围:本次检测主要针对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以及周边环境,覆盖各类潜在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
检测方法:1.实地调查:在工厂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记录并了解工作环境的情况、职工的工作方式以及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采样分析:对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进行采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及浓度分析。
3.检测仪器:使用声级计、粉尘浓度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等仪器进行现场监测和数据收集。
4.职业病检测:对工人进行体检,检测其身体健康状况,提供职业病筛查。
1.噪音:根据实地调查和声级计的监测结果,部分工作区域噪音超过国家标准,对工人的听力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2.粉尘:实地采样和一个粉尘浓度检测仪的监测显示,生产车间空气中存在较高的粉尘浓度,可能导致工人的呼吸道疾病。
3.化学物质:通过采样分析,发现部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存在对工人的潜在危害。
4.人机工程:根据工人的工作方式和姿势,发现存在一些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情况,可能引发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1.噪音控制: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并给工人配备耳塞或耳罩,减少对工人听力的潜在影响。
2.粉尘控制:加强车间通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清洁车间中的积尘,佩戴适用的防护口罩。
3.化学物质控制:优化生产工艺,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和物质的生成和使用,并提供合适的人身防护装备。
4.人机工程措施:改进工作台面高度、姿势和工作方式,提供合适的工作坐椅、支撑装置等,减少工人的肌肉骨骼疾病风险。
5.健康监测和职业病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并防控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结论:本次职业危害检测发现,在工业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粉尘、化学物质和人机工程等潜在危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概述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我国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的范围包括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员工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健康影响评估和防护措施等方面。
1.3 报告依据本报告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
1.4 报告组成本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员工健康影响分析、防护措施、合规性评价和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
2.2 具体危害因素列举(此处列举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2.3 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对列举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浓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3.1 评估方法采用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方法》等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
3.2 评估结果(此处展示对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包括危害程度分级、风险等级等)3.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完善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
---第四篇:员工健康影响分析4.1 职业病病例分析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职业病病例,了解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2 员工健康检查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员工健康状况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4.3 健康影响预测结合危害因素评估结果和员工健康检查情况,预测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职业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体暴露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会产生某些生物学、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从而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因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是在职业病发生之前,尽早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2. 检测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作。
我们的检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在确定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测对象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检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检测的区域范围和空气采样点的位置。
步骤二: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环节。
现场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检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验和标定。
•对检测点进行现场检测,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检测。
•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步骤三:样品采集与分析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需要对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分析和检测。
样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气和废气样品。
•液体和固体废物样品。
•劳动者体内样品。
步骤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劳动者本人。
3. 评价结果报告经过以上检测过程,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检测与评价结果。
下面是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具体结果报告:检测对象本次检测对象为某公司生产车间的全部劳动者和车间环境。
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包括环保局规定的7种有害因素:黄磷、二氧化硅、砷、氟、铬、镍、锰。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从空气、工作场所、生产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某公司存在以下问题:•有害物质的浓度超出了国家标准的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编号:CTI职检[2013]第0001号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本报告无CTI印章无效。
2.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如为具体项目的委托监测,乙方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仅包含由甲方确定的工作场所作业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乙方仅对检测项目的结果负责。
4.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5.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6.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七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7.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报告)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8.本报告一式二份(委托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报告编制人:蒋诗斓、助理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13号报告审核人:王克云、高级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52号报告签发人:何树悠、中级工程师、卫职服评(2010)177号××××××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编号:CTI职检[2012]第0001号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日常监测、委托监测样品来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附件:检测报告(编号:××××)1检测与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1.2 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XXXX》GBZ/T 160.X-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XXXX》GBZ/T 189.XXXX-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XXXX》GBZ/T 192.XXXX-20072现场情况(日常监测用)XXXXXX公司是XXXXX(企业类型)企业(企业简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职业病是以工作活动为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确保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监测与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企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2.1 环境因素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噪声计、光强计等仪器,对企业车间内的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2.2 作业岗位检查采用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企业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作业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
2.3 生产过程分析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
3. 监测与评价结果经过以上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得出以下结果:3.1 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企业车间内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但是,还存在烟尘、气味、化学物质等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控制。
3.2 作业岗位评价结果对企业所有作业岗位进行调查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10个岗位存在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改进,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3.3 生产过程评价结果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工艺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作业岗位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
需要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4. 建议和措施根据监测与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1 环境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对化学品及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进行排放控制;限制吸烟等措施来防止烟草对环境的污染。
4.2 作业岗位改进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进行改进,安排更多的劳动保护措施,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改善,提高岗位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性。
(word完整版)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XXXX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规定,受XXXX公司受托,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XX年XX月XX日对XXXX公司噪声、粉尘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粉尘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3号令)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Ⅰ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Ⅱ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
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HZ/T 192。
1-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HZ/T 192。
3—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HZ/T 189.8-2007)10、《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2008)三、生产工艺流程图△△△△★△注:△表示关键工序。
★表示需确认过程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XXXX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铁水、钢坯、钢板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CO、SO2、高温等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噪声:该生产环境为强噪声作业,噪声主要产生于机器运转及生产环节。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要求,针对特定岗位、工作环境以及相关工作过程进行的一项评价工作。
通过评价,可以对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工作环境评价:评估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光照、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是否达标,是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评估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是否达到危害标准,是否存在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
3. 岗位评价:评估特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方面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是否存在工作负荷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姿势不当等问题。
4. 评价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职业病危害的等级评定和建议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等。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和工作单位更好地
认识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一项必要工作。
XX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规范》的要求,我公司于XX年对公司进行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
以下是本次评价报告的具体内容:1.调查概况1.1排查单位:公司1.2调查时间:XX年X月1.3调查范围: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食堂等工作场所1.4调查目的: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2.工作环境监测2.1噪声监测:通过专业噪声测量仪器对各工作区域进行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噪声水平均低于GBZ1级标准,未对员工的听力产生明显影响。
2.2空气质量监测: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等进行空气污染物(如PM2.5、TVOC等)浓度监测,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相关国家标准,符合健康要求。
2.3光照度测量:通过光照度仪对各工作区域进行光照度测量,结果显示光照度适中,不会对员工的视觉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3.1化学因素评价:对存在化学品使用的工作区域进行化学因素评价,发现存在一些有机溶剂使用不当的情况,建议公司加强操作规程和员工培训,提高化学品使用的安全性。
3.2物理因素评价:对存在物理因素的工作区域(如高温、低温、辐射等)进行物理因素评价,未发现超过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符合要求。
3.3生物因素评价:对存在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的工作区域进行生物因素评价,未发现明显的职业病传播风险。
4.健康监护和控制措施4.1健康监护:建议公司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健康监护方案,对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4.2控制措施:根据具体评价结果,制定完善和加强相应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供防护设备、加强培训等,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5.结论和建议本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结果显示,公司在大部分危害因素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改进。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公司加强操作规程和员工培训,提高化学品使用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监护方案,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实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0—三年十月十八日
1、2、3、4、
5、6、7、8、
说明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
行;
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
价;
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
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
理;
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
效;
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
用;
本报告共8
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
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项目名称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签发人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曰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xx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160号)2、1、2《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1352 号)2、1、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J23号)2、2检测评价规范及标准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1-xx)2、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xx)2、2、3《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2、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xx)2、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2、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xx)2、3检测评价基础依据检验结果报告3评价范围本次检测评价应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单位的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慢性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
本报告将对工厂的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估。
一、背景介绍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包括有机溶剂、化工涂料以及塑料制品等。
工厂设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不同的工作区域。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存在职业病危害。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1.化学因素检测:检测有机溶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浓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2.物理因素检测:检测噪音、振动等物理参数,通过噪音仪、振动计等设备进行检测。
3.生物因素检测:检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采样仪和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4.环境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根据实地检测和分析,工厂内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浓度较高。
这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工厂内噪音水平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劳动者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害和心理压力增加。
振动检测结果显示,工厂内的振动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3.生物因素检测结果: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数量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可能与工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佳有关。
高浓度的细菌和霉菌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状。
4.环境参数检测结果:工厂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明显异常。
四、危害评估与建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为了减少职业病危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化学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限制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建立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2.物理因素控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振动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说明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项目名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职称:证书:签名: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签名: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2.1.2《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352号)2.1.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23号)2.2检测评价规范及标准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1-2007)2.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2007)2.2.3《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2.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2.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2.3检测评价基础依据检验结果报告3评价范围本次检测评价应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单位的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具体评价范围是:11040采煤面、11170上巷掘进面、12采区回风上山开拓面、井下皮带运输等工作场所。
4检测评价内容本次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5评价方法本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根据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现场调查法是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检测检验法是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
6评价程序6.1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6.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6.3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等。
7质量控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我中心检验质量体系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8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1040采煤面、11170上巷掘进面、12采区回风上山开拓面、井下皮带运输等工作岗位均可解除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
8.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8.2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由于粉尘对呼吸道粘膜的作用,使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大量分泌粘液,引起肥大性鼻炎。
此后粘膜细胞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
危害严重能导致尘肺。
粉尘职业禁忌证:(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8.3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国家卫生标准生产性粉尘职业卫生标准见表8-1.表8-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危害因素最高容许浓度(mg/m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³)矽尘>10% - 1 -煤尘- 4 - 标准中对超限倍数的规定:“对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在符合PC-TW A 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9.1检测方法粉尘浓度测定:滤膜重量法9.2检测条件本次检测在工人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定9.3检测点设置采样点设置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进行设置。
9.4采样方法和仪器本次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采用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采样仪器:粉尘定点采样使用中国江苏盐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CS-30型粉尘采样器;粉尘个体采用使用中国江苏常熟市矿山机电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AKFC-92G个体粉尘采样器。
9.5粉尘检测结果与评价9.5.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本次检测共测定4个有代表的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
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见表9-1.表9-1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工作岗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1040采煤面 4.811070上巷掘进面 4.712采区回风上山掘进面 5.1井下皮带运输 4.89.5.2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粉尘颗粒直径四种粒度比例较为接近,直径小于5μm的、能进入肺泡的粉尘颗粒占总数的约50%。
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见表9-2.表9-2 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采样地点测量结果<2μm 2μm`~ 5μm~ >10μm 尘粒数(%)尘粒数(%)尘粒数(%)尘粒数(%)11040采煤面23.3 25.1 24.3 27.3 11070上巷掘进面24.6 24.2 25.5 25.712采区回风上山开拓面25.3 26.6 24.6 23.5 井下皮带运输24.6 24.3 25.4 25.7 9.5.3粉尘浓度9.5.3.1个体采样本次检测共对接尘作业工人的16个工种进行了个体采样,16个工种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详见表9-3.表9-3 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序号工种8小时接触浓度判定C TWA(mg/m³) PC-TWA(mg/m³)采煤单元1 11040采面下巷皮带工 1.1 4 合格序号工种8小时接触浓度判定C TWA(mg/m³) PC-TWA(mg/m³)2 11040采面下巷镏子工 1.2 4 合格3 11040采面支护工0.94 合格4 11040采面采煤工 1.4 4 合格掘进单元5 11170上巷皮带司机 1.2 4 合格6 11170上巷镏子司机 1.5 4 合格7 11107上巷放炮员 1.0 4 合格8 11170上巷掘煤工 1.1 4 合格开拓单元9 12采区回风上山镏子工 1.5 4 合格10 12采区回风上山皮带工 1.0 4 合格11 12采区回风上山推车工 1.2 4 合格12 12采区回风上山除渣工0.9 4 合格13 12采区回风上山平台工0.8 4运输单元14 11040皮带1号皮带煤仓放煤口操作工2.1 4 合格15 11170皮带煤仓1号皮带放煤口操作工2.3 4 合格16 一水平皮带尾操作工 1.1 4 合格注: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PC-TW A为4㎎/m³;矽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小于50%,PC-TW A为1㎎/m³。
9.5.3.2定点采样定点采样工测定12个工作地点,没有检测点超过超限倍数标准,12个检测点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定点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详见表9-4表9-4 定点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序号采样地点C STEL(mg/m³)PC-TWA(mg/m³)实际超限倍数超限倍数标准结果判断采煤单元1 11040采面 1.4 4 0.42 合格2 11040采面镏子头部 2.5 40.6 2合格3 11040采面皮带头部 2.1 40.5 2合格掘进单元4 11170上巷镏子头部 1.8 40.5 2合格5 11170上巷皮带尾部 2.4 40.6 2合格6 11170上巷皮带头部 2.6 40.7 2合格开拓单元7 12采区回风上山镏子头部1.5 40.4 2合格8 12采区回风上山皮带尾部2.6 40.7 2合格9 12采区回风上山皮带头部2.2 40.6 2合格10 12采区回风上山平台 1.6 40.4 2合格运输单元11 一水平胶带运输大巷 2.8 40.7 2合格12 11040皮带煤仓1号皮带放煤口2.2 40.6 2合格10.建议10.1加强对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本次对井下的粉尘进行了检测,部分工种接触粉尘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因此,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完善除尘设备、维护除尘设备的正常使用,贯彻落实各项防尘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作业工人的健康。
10.2健康监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健康监护管理计划,建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及培训制度,对新就业工人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发现职业禁忌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职业病,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