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1368——1840年)

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即明太祖、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即今天的(南京),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建立政权的方式是什么(通过农民战争夺取政权)?这与哪朝相似(西汉)?南京是六朝古都,指出六朝(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还有(建业、建邺、健康、京师等)?哪一政权曾定都应天府?(南宋)应天府即今天的(河南商丘)

二、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朱元璋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五方面)

政治: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在中央,废丞相,分权六部,六部尚书对皇帝负责;在地方,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军事:改革军制: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

司法:制定法律:明太祖制定《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

监察:加强特务统治: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侦察官民。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

文化:实行八股取试: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

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阅读明太祖调整官制的内容,分析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的特点、目的、实质、

官制调整的内容:A、在中央,废丞相,分权六部,六部尚书对皇帝负责;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B、在地方,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其中俗称为省的机构是(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的(民政和财政),分管地方监察、司法的机构是(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都指挥使司)。读教材124页插图,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的机构是(奴儿干都司),管辖今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乌斯藏都司),管辖今西藏东部、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地区的机构是(朵甘都司),今台湾岛在明代称为(小琉球)

特点:分权

目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体目的是:中央分散相权和大都督府的权利——是为了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实质: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北宋和明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中都体现了分权思想,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是否相同?

同:都体现了分权思想,都是为了防止专权

异:A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部分,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部分,是为资产阶级民主服务的B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后者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

▲丞相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指出唐、宋、明三代是如何在秦始皇建立丞相制度的基础上调整或者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丞相的废立体现了什么?

一问,1500多年

二问,A、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这样,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C、明:废丞相,分权六部,六部尚书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三问,丞相的废立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北宋与明朝都设置了专门机构管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指出这一机构或官员的名称

北宋时期: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转运使

明朝时期:中央设户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

2、明太祖统治期间,制定了《大明律》

▲概述《大明律》的内容

A增加了经济立法B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C规定了皇族和贵族大臣的封建特权D对贪污贿赂罪也严惩不贷

▲通过内容分析《大明律》的特点

A、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反映了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如“谋反”、“大逆”等罪处死且株连三代

C、以严法整顿吏治,如严惩贪污贿赂等

D、规定了皇族和贵族大臣的特权,体现了封建君主的意志,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E、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阅读《明史》中一段材料: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材料体现了朱元璋什么样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说明什么问题?

一问,“乱世用重刑”的思想

二问,封建社会没有真正的法律,随意性很强,完全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意志

▲制定《大明律》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目的:维护皇帝独裁的专制统治

实质: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意志,最大限度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3、明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特务统治来强化皇权的?设厂卫特务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最突出表现是厂卫制度的设置)

一问,A、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侦察官民,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B、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二问,直接目的是监视官吏,镇压人民;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

4、与隋唐科举制相比,明清选官制发生什么变化?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变化:①命题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②文体有严格规定,实行八股文

原因: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实行文化专制

目的: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选拔皇帝忠顺的奴仆,为巩固统治服务

影响:①科技教育: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形成不讲究实际学问的学风,阻碍了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人才选拔:有利于选拔皇帝忠顺的奴仆③政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④思想: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造成思想僵化)⑤客观上,选官标准相对公平和客观

(戊戌变法后,科举制度被废除)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进步性与消极性

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性:A目的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B其措施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对全国的统治置于皇帝一人之下,这就违背了时代的潮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的统治危机。C、从反面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的余地越来越小,从而说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为什么说君主制度的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因为(1)作为上层建筑,它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经济基础(2)统治者所采取的特务统治、八股取试等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违背了历史潮流(3)强化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营建北京

1、什么是“靖难之役”?指出靖难之役的起因、性质、结局、影响

含义:明朝建文帝时期,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起因:①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根本)②明太祖死后,孙子建文帝继位③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的利益(直接)

性质: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结局:①1402年,朱棣攻破京师,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名。同年,朱棣继位,即明成祖②1403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③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影响:使军政大权又重新回到皇帝手中,削弱了分裂割据势力

2、营建并迁都北京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北京布局特点、迁都北京的意义

原因:①北京是朱棣的发起地②北京的战略位置重要

目的:①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进一步控制东北、华北和蒙古高原②巩固边防,维护统一

北京城的布局特点:①布局突出了皇权(城有三重,宫城居中)②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③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烘托出宫城庄严的气氛④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墙相配,显得金碧辉煌,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价值:这是我国与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杰作。主持了北京宫殿、园林、寺庙、陵寝等的设计营造,被誉为“蒯鲁班”的木工是(蒯祥))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意义:对进一步巩固北方边防、维护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练一练:隋唐、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隋唐实行科举制;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