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日食》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掌握观察日食的基本技巧。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兴趣。

但他们对日食的认识较为片面,观察方法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日食,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

2.难点:日食的成因及其与月食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日食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日食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食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日食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进入日食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望远镜等观察工具观察日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比较日食和月食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然现象。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食的成因、类型及观察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拍摄日食的照片,并撰写观察日记,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观测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案、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日食和月食的经历;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天文现象。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及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本质。

4.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日食和月食事件,让学生感受这些天文现象的魅力。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提醒学生注意观测安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标注出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

3. 调查身边同学对日食和月食的了解程度,整理成调查报告。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在其他文化中的传说和解释,比较不同文化对天文现象的理解。

2. 探讨日食和月食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航天器发射时间的选择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2.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日食和月食观测工具,并分享观测心得。

八、教学反思2. 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九、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在日食和月食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在课堂互动、观测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十、教学延伸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以及其他天文现象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现象及其观测方法。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天文知识,对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经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测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

2.学会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发生条件。

2.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观测实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日食和月食的演示模型。

3.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

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每组设计一种观测方案,并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观测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并强调观测日食和月食时的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以及观察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天文学的奥妙。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文知识有较强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知道它们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2.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现象。

同时,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如使用太阳镜观察日食,用手指观察月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日食和月食,还有哪些天文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

六年级科学(下)《日食和月食》教案示例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

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关系。

2. 提问:日食和月食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日食的观察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的观察方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食的观察方法。

2. 日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日食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日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如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提问:日食有哪些特点?如何观察日食?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食的观察方法和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日食观察方法和特点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能够区分日食和月食的不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发生过程。

日食和月食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教学PPT或黑板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地球、太阳、月亮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这两种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它们是什么现象?”二、日食的形成原因(10分钟)解释日食是由于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之间的特定位置关系造成的。

展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日食的形成过程。

提问:“日食是如何形成的?请用科学知识解释。

”三、月食的形成原因(10分钟)解释月食是由于地球、太阳和月亮三者之间的特定位置关系造成的。

展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月食的形成过程。

提问:“月食是如何形成的?请用科学知识解释。

”四、日食和月食的不同特点(5分钟)对比日食和月食的不同特点,如发生的时间、可见的天空区域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日食和月食的不同之处。

提问:“日食和月食有哪些不同特点?请列举出来。

”五、小结与总结(5分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发生过程。

强调日食和月食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日食和月食有什么新的认识?”六、观察与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每组使用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按照之前学到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七、探究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和对观测环境的要求。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一课,教材在本课之前编排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三课,通过对这三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本课学习月球遮挡住太阳光提供了知识基础。

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本课之后学生还要学习《太阳系》、《在星空中(一)、(二)》、《探索宇宙》,开始走出太阳系走向银河系甚至是整个宇宙,而本课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也是学生了解宇宙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页: 1本课教学以“日食”的探究活动为重点,“月食”的探究为延伸活动。

根据对学生前概念的探测,结合本课教材内容的特点,用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实际观测经验”逐步递进到“深入的科学探究”这一指导思路来设计教学活动。

先让学生回忆观察日食的亲身经历,挖掘学生的潜在经验,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找出证据来说明是月球挡住太阳光;再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天体的运动,同时初步认识产生日食时月球的位置;然后利用模拟实验收集到的证据,说明日食形成的具体条件,体验到不同区域观察到的日食现象是不同的,再综合所有信息合理解释日食成因,建构科学概念;最后期待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探究“日食”的方法,在课后继续展开“月食”成因的探索。

本课设计强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为本,把更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进行探究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观察记录和交流研讨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原因。

2.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观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师播放日食和月食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总结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 学习日食和月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分析它们的特点,如:发生时间、观测地点等。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日食和月食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日食和月食_教案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日食和月食_教案2

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月食成因示意图)学生准备:手电筒,玻璃球,乒乓球。

【教学过程】1.故事引入: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当中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出示图片)你来说。

生:很混乱,在打斗。

师:是的,这是在2500多年前,米提斯因入侵利比亚而引起的两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

有一天两族又在激烈交战,突然士兵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边说边出示文字)生:一个黑影遮住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黑影从太阳的西边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降临。

师:据考证这是发生了一种天文现象,而这场战争也因为这个天文现象而达成了和平。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天文现象是什么?你说。

生:日食。

师:请坐。

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应该是日全食。

师:大家认为这个奇特天文现象就是生:日食。

(教师板书日食)2.认识日食师:你看见过日食吗?生:见过。

师:想一想,你所见过的日食是什么样子的?你来说。

生:阳光再也见不到了。

师:还有呢?生:太阳不见了,但是光芒还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什么,并且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和发生原理。

2.能够区分日食和月食,并能够正确描述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3.了解日食和月食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内容1.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和特点。

2.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

3.日食和月食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影响。

4.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的讲解和学生理解。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准备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实验材料:灯光、球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基本特点。

激发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

2. 学习与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和特点。

重点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并与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关系进行对比解释。

3. 讨论与分组活动(25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和发生原理。

每个小组从发生原理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

4. 实验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每个小组使用灯光、球形模型等实验材料,观察和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5. 延伸拓展(15分钟)通过引用相关的科学新闻或实例,延伸讨论日食和月食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

6. 小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并激发他们对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将学生组织起来,观察和记录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鼓励学生参与天文学爱好者组织,深入研究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并与其他天文学爱好者交流学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

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XX 年的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

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

相对来说,因有XX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

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三、设计思路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设计中一反常态,把以往更多关注逻辑推理的验证性试验转化为建立在探索性发现实验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从运用以往光与影的学习基础出发,引领学生自主构建对光源、挡光物体、受光物体三者因位置关系变化而产生投影变化的认识,并依据此认识描绘出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或呈现的现象。

在学生自主建构出物体之间挡光、受光与投影之间的关系后,呈现了一组教师组织学生观测天文活动拍摄的图片。

这一活动既引出学生借课堂前半段活动认识成果解释或重新建构出对日食成因的认识,又引发学生对自然届神奇现象的好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的内容包括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学会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日食和月食的课件和视频资料。

2.日食和月食的模型或图片。

3.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工具(如太阳镜、望远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它们是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如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演示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如使用太阳镜观测日食,使用望远镜观测月食。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观测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和观测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在古代文明中的意义,如中国古代的“天狗食日”传说。

讨论日食和月食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月球探测和太阳观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并撰写观察日记。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日食和月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观察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例来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日食和月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3《日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日食的现象,理解日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引入日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食的成因,然后通过观察日食的图像和模型,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日食的原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日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是,由于日食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现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像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理解日食的成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日食的成因,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日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日食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日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食的成因和现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食的图像和模型,帮助他们理解日食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日食的成因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日食的特点。

2.观察法:观察日食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日食的现象和原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日食图像和模型的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日食图像和模型:准备一些日食的图像和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如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食的图像和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日食的现象,激发他们对日食的好奇心。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日食的成因和现象,讲解日食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日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日食的图像和模型,用彩笔在白纸上绘制日食的示意图,加深对日食现象的理解。

第4课《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4课《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四小节“日食和月食”。

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入的方式导入对日食的学习,结合多媒体互助的形式使学生建立日食产生的表象,配以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模拟实验操作中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学生经过科学猜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亲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1、已有认知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的天文现象,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有吸引力,所以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简单的科学猜想。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以说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

2、现存状况分析:本课虽然是学生听说过的天文现象,但是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解释应该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适当降低实验方案设计的难度,可以使得学生轻松探究,始终保有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通过进行模拟实验,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比较完整地说出日食与日食的形成原因。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4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掌握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教材以日食和月食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日食和月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之前的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但在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掌握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中,得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发生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发生条件。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现象。

2.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设计好教学环节,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现象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
设计者:胥口中心小学王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5、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地球仪,乒乓球便携式幻灯机、三球仪、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

学生准备:小弹珠、半球面地球仪、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播放日食和月食的动画。

(动画片《海尔兄弟》“河神遮住太阳”片段和《宝莲灯》片段中关于“天狗吃月亮”的片段。


2、提问:刚才大家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他们是怎么认为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3、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揭题: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新知探索
1.对日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作出假设
1.提问:刚才好多同学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提出了好多假设,到底谁的观点比较科学呢?要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最好怎样啊?对了,我们最好先观察到这种现象。

大家亲眼看到过日食和月食这种天文现象吗?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这种天文现象的?对,我们很少亲眼看到过,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或网络一些媒体间接的了解了一下。

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8月1日在我国新疆北部曾经发生一次非常壮观的日全食,你们想看看吗?好,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这次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全食全景。

请大家根据这段录像观察日食发生时有哪些特点?(播放录像)
2.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似乎被
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4)推测挡光的物体应该是月球。

3.提问:作出进一步推测: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2.分组模拟日食的发生验证假设。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3、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半球面地球仪代表地球,一生手持小弹珠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小弹珠绕半球面地球仪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看不见太阳。

请大家模拟出发生日食时的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模拟演示天体的运动。

要求:
当你认为发生日食时就停止运动。

(情境设置: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
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扮演太阳的同学用幻灯机对扮演地球、月球的同学打光。


学生分别带上模型上讲台演示。

6、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复述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录像以验证学生的推测。

3、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对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
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日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出示我国未来八年(2008-2015)能观察到的月食和日食情况表(表略)和2009年7月22日的将要发生地日全食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

教师利用三球仪,幻灯机,地球仪,排球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汇报情况作进一步完善。

并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

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学生画的日食示意图)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地球月球太阳
(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月球地球太阳
《日食和月食》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