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课标版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1(5)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主体性教学设计江西赣州一中郭怡一、教学设计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主体性教学理念设计教学。
教师通过设计系列课内外活动——“生态调查”、“与你分享”、“我最重要”、“绿色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大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该节是全章的重点,因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最主要的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后4节内容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例是池塘生态系统,但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缺乏感性认识。
在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成份,这些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成系统的组成(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能力目标(1)通过水池生态调查,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与你分享”、“我最重要”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绿色生活”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教材插图的分析、理解、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与你分享”活动和“我看‘放生’”讨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2)明确人作为消费者,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四、教学素材、媒体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特点,素材选择宜简单,并尽可能取自学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媒体选择微机的PPT和实物展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
(2)生产者:自养型生物。
(3)消费者:各种动物,包括
(4)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7.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29—1)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
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
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
例2(2001年上海高考题)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
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
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
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什么?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答案:(1)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化能自养型。(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有:a.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b.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c.外界是高温高压无光的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意义有:a.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认识;b.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c.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 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 (填“增强”“不变”
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填“生产
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不能 (填
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 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 A 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 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 故 B 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 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 C 正确、D 错误。
8.下列关于各生物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所以可以没有分解者 D.从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 般都含有消费者
“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图中涉及鹰的食物链有 4 条:植物→兔→鹰、植物 →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鹰占第三和第 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它们 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2)寄 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会直接影响鼠 的数量,因此鼬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大量减少,从 而使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故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分解植物 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 物利用的是光能。
解析: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遗物会 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D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 ,食物网越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 ,食物网越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稳定性稳定性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高低不同的D.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总是双向 的 生物之间、 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该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外来干扰超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或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__.(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结果: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②森林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3)基础:负反馈调节.问题探究1.材料1 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材料2 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从材料1、2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3.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如下图:从材料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_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1.判断正误(1)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2)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5)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易混辨析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比较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不同实例热带雨林中假若某种植食性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轻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利用,要有计划地采伐,防止过度采伐,并且要伐种兼顾.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_,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2)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并且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农田的输出.由此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到了苏州一水乡,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别具风情.水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材料二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相反,在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1)水乡人家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然很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反映生态系统的哪种稳定性?(2)众多染坊废水使河流臭气熏天说明了什么?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哪种稳定性?(3)材料二可以说明什么?2.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物种越多越好?3.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吗?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①③B.②④⑤C.②③D.①④⑤4.如果将一处受到外来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的森林开发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提高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B.在森林里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易混辨析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点提示(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2.实验流程问题探究试分析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完善下表: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________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_____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④动物产生的CO2能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D.生态缸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别提醒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生态缸中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4.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一、知识梳理1.(1)保持恢复能力(2)自我调节能力2.(1)①物理微生物种类和数量②丰富受到抑制(2)有限一定限度问题探究1.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2.(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加速正反馈是有一定限度的活学活用1.(1)×(2)√(3)√(4)×(5)√2.D二、知识梳理1.抵抗保持原状破坏恢复到原状复杂越强净化作用恢复力2.(1)适度自我调节能力(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问题探究1.(1)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反映了河流生态系统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2)众多染坊废水流入虎丘外围的河流,远远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染坊停止排污后,被破坏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3)由材料二看出: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差,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不是.引进新物种是对原有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干扰,只有在保证不破坏原有稳态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活学活用3.A4.D [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将会改变原有的营养结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期清理灌木、杂草和残枝落叶,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属于可再生性资源,适量采伐、合理利用,并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促进物质的循环,使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三、知识梳理1.(2)为食的动物非生物物质问题探究封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透明活学活用5.B [生态系统在能量来源上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太阳能,因此设计的生态瓶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态瓶内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为维持其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要遵循能量流动规律;瓶底放一些鹅卵石并不是设计生态瓶所必需的.]6.D课堂小结食物链、食物网物质抵抗力恢复力自我调节当堂检测1.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2.B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C4.C [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给予适当的光照,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5.(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逐渐恢复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第 一 营 养
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
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
田鼠
农作物
蛇
猫头鹰
第一营养级
昆虫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所形容的是不是完整的食物链?
小结:四种成分划分标准—— 营养功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腐生生活的细菌
分解者
生产者
(2)一些具光合能力或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3)部分(如寄生性细菌)能摄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
消费者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划分, 它应属于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狭义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 绿色植物 昆虫 避役
广义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 联系。
包括腐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和捕食 食物链、碎屑食物链等。
1、腐生食物链:
朽木
木耳
兔
人
2、寄生食物链:
人 蛔虫 大肠杆菌 噬菌体
3、碎屑食物链:
树生物碎屑
腐生菌 藻类
鱼虾等碎食性动物
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
的是( C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
细菌和蚯蚓属于( A )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必修三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预习完成】生态系统:由与他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思考与交流】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练习巩固】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2.一块农田、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油菜和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生物分别属于( )A.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种群和群落C.群落、种群和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预习完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
消费者:动物,包括、肉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
【思考与交流】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2、消费者都是动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都是细菌或真菌?【预习完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实例:草蝗虫青蛙蛇鹰营养级:消费者: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的复杂营养结构形成原因:1)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以吃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
【思考与交流】1、食物链的书写注意哪些要点?2、一条食物链为什么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3、结合教材91页图5-5,思考:(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2)该食物网中相邻生物之间存在哪些种间关系?举例说明。
(3)若草减少,对其他生物有何影响?若鼠减少,对蛇有何影响?【练习巩固】1、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方法步骤: (1)铺沙土: 沙土 在上, 花土 在下
↓
(2)倒水: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
(3)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
(4)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并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
光线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 阳光直接照射 。
课基堂础训巩练固
一、选择题 1.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 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 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B )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因 不包括( D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 C.某一营养级的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 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强,因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 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如果某一营养级的某种生物消失,就 会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用其他的食物链代替这一食物链, 以维持生态平衡。D 项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属于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原因。
(2)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很低,原因是 营养结构简单 ,所 以 自我调节 能力小。若 地衣 受到根本性破坏,则此生态
系统将崩溃。
(3)在此食物网中,爱斯基摩人所占的营养级为
第三、第四营养级 ,与狼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
(4)如果是轻度污染,则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是
因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因为这样,发展到一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地位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能量:阳光、热能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自养型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消费者动物、寄生微生物、根瘤菌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异养型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对物质循环必不可少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间保持稳定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 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会不会遭 到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的结构和功能会被破坏吗?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会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 小,甚至灭绝呢?
为什么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设疑: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 的生态系统呢?
4、TS表示: 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面积(总稳定 性的定量指标)
5、TS面积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__越__低___。
相关习题(2012·青岛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 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 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越长,则恢复力稳定 性越_低___ ;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则恢复力稳定性越 _高___ 。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
抵抗力稳定性 稳 定 性
恢复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思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定呈负相关吗? 提示: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较差。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
思考、讨论:
1、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 表示受到外来干扰而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 (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3、X表示: 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恢复力稳定性 的定量指标)
①自身的净化作用:(抗污染) 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
必修三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范围由于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以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在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包括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表现初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生态系统的类型区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几点说明(1)自养型生物一定为生产者。
(2)腐生型生物一定为分解者。
(3)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如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蓝藻等;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
(4)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腐生动物;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
(5)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如腐生动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自养型微生物,寄生型微生物等。
(6)“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存在三类功能类群——自养型细菌(如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为生产者;寄生型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为消费者;腐生型细菌(如乳酸菌)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1)丛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联系看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制约的,具体渠道是食物链(网),而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生产者)。
(2)丛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上看1)绿色植物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如:以乔木为主的生态系统称为森林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称为草原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生物都依附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植物的空间分布支配着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植物的种类越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环境就越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3)丛物质角度来看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在物质上连接无机界与生物群落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新课标版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必修3)1一、选择题1.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通过光合作用B.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C.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若绿色植物的优势种为草本植物,将来可能会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3.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4.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方法不能使农作物增加产量的是( )A.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背景的是( ) A.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B.世界人口快速增长C.生态环境的恶化D.世界各国重视生态农业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先选取样方再确定调查对象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用鲜艳的颜色标记被捕获的动物C.群落的水平结构常表现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分布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存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B.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存环境及生物群落的多样化C.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染色体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D.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行为都是相同的9.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睡莲、芦苇等水生植物和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和小蟹、小虾等C、田螺、蚬等软体动物D、草鱼、鲢鱼等淡水鱼10.图示为不同概念之间的类别关系。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Ⅰ协助扩散、Ⅱ载体、ⅢATPB.Ⅰ核糖核酸、Ⅱ核糖核苷酸、Ⅲ核糖C.Ⅰ生态系统、Ⅱ种群、Ⅲ群落D.Ⅰ生态系统的信息、Ⅱ行为信息、Ⅲ物理信息11.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12.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
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3.自然界中的任何生态系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态,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种类和数量多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14.“生物入侵”是指在自然或人为的作用下,生物从原分布区扩展到新的地区,在新分布区能够繁殖、扩展形成稳定种群,并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破坏、带来一定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现象。
我国入侵物种数目的历史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关于“生物入侵”这一生态问题的有关分析,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入侵生物会增殖、适应、扩散和爆发,对人类的危害比化学污染更加具有危险性 B.入侵生物是外来物种,外来生物不一定形成入侵物种。
引入外来生物应评估、监测 C.图像表明,我国入侵生物种群数量从18世纪后呈典型“J”型增长曲线,形势严峻 D.人类交流的加强,使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16.土壤中一部分硝酸盐被转化为游离的氮而返回大气,是由于下列什么生物的作用?()A、动物B、植物C、硝化细菌D、反硝化细菌17.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B、植被被破坏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18.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 )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19.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A、各种化合物B、各种有机物C、各种无机物D、各种基本元素20.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 A.飞翔行为B.声音鸣叫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二、填空题21.如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
请据图回答:(1)图中A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主要为_________。
(2)用图中字母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J,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根据图回答:鼠 植物 昆虫 蟾蜍 蛇 猫头鹰鸟(1)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为有__________。
(3)鸟与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
图a 和b 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 及30 μg/L 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a 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比较a 、b 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
如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
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_________。
(3)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________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_________。
答案一、选择题1.A3.A4.D解析: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竞争对手,使光能更多流向农作物;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可以减少农作物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不能减少能量的损失。
5.D解析:题图表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CO2,A项错。
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秃鹫属于分解者,B项错。
蚊子属于寄生生物,狼与蚊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要小于10%,C项错。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6.D7.C8.A9.A10.D11.D12.D解析: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与物种种类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即物种种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3.D14.C15.C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选项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选项B正确;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选项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17.D18.B19.D20.B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