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一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条件复杂地段应尽量避开,沼泽地区就是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
平原地区限制因素少,山区地形复杂,费用较高。
【考点】交通建设。
2.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答案】C【解析】山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采用“之”字型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运营安全。
选C正确。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在山区兴建平直的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之提供了条件。
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利于缩短通行里程,少占耕地,与汽车性能提高无关。
选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形与交通关系。
3.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源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C.美化城市环境D.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答案】A【解析】城市高架路上的“绿色屏障”,主要分布在经过住宅,医院或写字楼等人比较密集的地方,目的是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A对。
绿色屏障不能阻止污染气体扩散,B错。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C.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D.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变大B.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C.城区向河流上游扩展,河流水质发生变化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经城市的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会日益增加,取水点应不断地向河流上游布局,故可知该区域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位于大巴山南麓,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由该市城区大体沿河流布局可知,河流影响了城市的形态;该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故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
第2题,由于城区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取水点位置不断向上游扩展可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活用水。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4.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
综上所述,C项正确。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1
答案
解析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如上题右图中甲聚落所处地区等高线稀 疏,地形较平坦。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如上题中甲聚落临近河湖, 水源丰富。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 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 到的地区;如上题右图中甲聚落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2)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出少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 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答案 C
解析 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 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
答案
解析
考向 2 地形与聚落变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 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 图。读图完成(1)~(2)题。
解析
(2)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
块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碥道逐渐取代栈道,主要
是因为栈道( )
①耐久性差 ②修建费时费力 ③比碥道弯曲,里程长
④通过的行人数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答案
解析 据材料可知,碥道修建时填土石,较为坚实。栈道修建费时费力 且耐久性差,因此碥道逐渐取代栈道。碥道比栈道弯曲,栈道通过的行人数 量并不少,故 A 项正确。
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 □01 自然灾害 。如 20 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解析版)
第一讲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基础题组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间低地B. 山前冲积扇C. 盆地中部D. 山谷地带2.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 网状分布B. “之”字形分布C. 线状分布D. 环状分布3.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土壤【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地形平坦,B对。
山间低地不能表示水源充足,A错。
盆地中部是沙漠,C错。
山谷地带地域空间较小,不表示水源充足,D 错。
【2题详解】读图,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位于盆地边缘,沿山麓地带,呈环状分布,D对。
不是网状分布、不是“之”字型分布、不是线状分布,A、B、C错。
【3题详解】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区,在山麓地带的冲积扇地区,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利于城镇形成发展。
交通线是为了方便城市间的联系修建的。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C 对。
地形、气候、土壤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河段( )A. R1流速快于R2B. R1径流量大于R2C. R1含沙量小于R3D. R2结冰期长于R35. 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 ①②两地B. ②③两地C. ③④两地D. ①④两地【答案】4. C 5. D【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图中阴影部分为沉积作用明显区,R1区域沉积作用明显,R2是河流的支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故R1流速慢于R2,故A项错误;R1径流量小于R2,故B项错误;R3的流量较大,且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故R1含沙量小于R3,C项正确;R2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河流不结冰,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平原是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
(2)山区的城市分布在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
(3)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降水。
(2)影响①区位选择:中低纬度地带(气温)、沿海地区(降水)。
②内部结构和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3.水对城市的影响(1)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2)影响①城市选址:多形成于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大河入海口、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及湖岸地区。
②城市形态: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析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1)气候与城市分布[知识拓展] 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法1 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自然条件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 点。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 .东南—西北 B .东西 C .东北—西南D .南北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流 B .地形 C .交通D .气候1.D 2.A [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
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
]考法2 结合城市平面图,考查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4.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疏风防寒C.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3.B 4.C [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
地理总复习课件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 化,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等
气候变化影响物种多样性,可 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或迁移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气候变化对渔业产生影响,如 海洋温度升高、海水酸化等
0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地理总复习课件地形 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 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 响
03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04 应 对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 措 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 线路分布的影响
发展可再生 能源
提高能源管 理水平
鼓励公众参 与节能减排
推广可再生能源
添加 标题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化 石能源的消耗
添加 标题
水能:利用水能发电,减少对环境 的破坏
添加 标题
地热能:利用地热能发电,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
添加 标题
风能:利用风能发电,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添加 标题
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 标题
海洋能:利用海洋能发电,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建立全球气候变化 应对机制,加强国
际合作
制定全球气候变化 应对政策,协调各
国行动
推动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和技术合作,
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带来的挑战
THANK YOU
[精品]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C.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D.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变大B.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C.城区向河流上游扩展,河流水质发生变化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经城市的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会日益增加,取水点应不断地向河流上游布局,故可知该区域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位于大巴山南麓,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由该市城区大体沿河流布局可知,河流影响了城市的形态;该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故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
第2题,由于城区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取水点位置不断向上游扩展可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活用水。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4.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
综上所述,C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13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重庆调研)我国首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该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左右。
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哈大高铁沿线高寒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D.寒流影响2.哈大高铁沿线地区( )A.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自然带丰富且复杂C.人烟稀少且经济落后D.之前无铁路3.图中乙河与甲河相比( )A.结冰期长B.流量更大C.凌汛期长D.含沙量大答案:1.C 2.A 3.D解析:第1题,哈大铁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离海洋较近,A项错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低,B项错误;地处40°N~53°N,纬度高,气温低,C项正确;我国东北地区不受洋流影响,D项错误。
第2题,哈大铁路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和辽东丘陵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A项正确;沿线地区纬度高、地势低平,自然带类型少,B项错误;沿线的南部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区,人口稠密,经济水平较高,C项错误;东北地区铁路发展历史早,D项错误。
第3题,图中甲河是松花江,乙河是辽河。
辽河纬度较低,结冰期较短,A项错误;松花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量大于辽河,B项错误;辽河纬度较低,凌汛期短,C项错误;辽河流域人口多,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D项正确。
(2013北京海淀期末)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
读图,完成第4~5题。
4.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5.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4.B 5.C解析:第4题,威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多雪,海草房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具有防潮、耐腐、排水便利的特点;傣家竹楼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防潮、防水的优势;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及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碉楼的作用是防涝防匪;客家土楼具有御敌、防震、防火、防盗等特点,反映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的民居是北京四合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教案(含解析)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考试说明]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和人类活动。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特点地质时期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目前正处于间冰期人类历史时期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仪器观测时期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
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1.气候变暖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破坏森林。
2.全球气候变化幅度: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
3.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灾害的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植树种草,减少森林植被破坏。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温馨提示]说明: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沉积,可以建港。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一讲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基础题组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前冲积扇C.盆地中部D.山谷地带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9北京丰台期末)图中河段()A.R1流速快于R2B.R1径流量大于R2C.R1含沙量小于R3D.R2结冰期长于R35.(2019北京丰台期末)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①②两地B.②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①④两地6.(2019北京古城中学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5分)提升题组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三题。
史前某原始村落平面复原图7.(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图中居民点分布在()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流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8.(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9.(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B.带状C.网状D.棋盘状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
回答下题。
10.(2019北京朝阳期中)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A.风沙掩埋选择背风坡B.地形崎岖选择平地C.河流改道远离河流D.躲避水患选择高地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2019北师大附中调研)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A.汉中B.商洛C.西安D.绥德12.(2019北师大附中调研)双水村所在地区可以()A.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B.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C.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13.(2019北京海淀二模)贵广高速铁路北起贵阳,南至广州,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练10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练10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小题某某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18年暑假组织甘孜藏族自治州研学活动。
对此行的交通经历,小明同学在游记中的描述如下:“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后,我们的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在公路接近山顶处多建有隧道……时间12时02分我们到达稻城亚丁景区。
”如图示意此次研学活动的行程安排。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行程安排上最崎岖的路段是( )A.某某—某某 B.某某—雅江C.雅江—理塘 D.理塘—景区2.在接近山顶处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避开( )A.滑坡路段 B.大雾路段C.强风路段 D.冰雪路段3.兴趣小组一到景区就开始集体留影,为了避免阳光刺眼的干扰,他们应尽量避开面向( )A.东南方 B.西南方C.西北方 D.东北方读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表述和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是聚落面积增大的区域B.图示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与1995年相比,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2013年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与1995年相比,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2013年聚落面积没有变化5.对图示区域聚落的描述,最可能准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民居的屋顶多平顶B.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该区域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该区域最典型的聚落民居是窑洞图a~d示意某某湖不同年份湖冰比例变化情况。
图中时间表示以1月1日为起点的日数,如1表示1月,2表示1月2日。
据此完成6~8题。
6.以完全冻结日判断,气温偏低的年份是( )A.2000~2001年 B.2004~2005年C.2009~2010年 D.2015~2016年7.2004~2005年湖冰比例在第78日出现异常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 D.洋流性质8.某某湖完全冻结后( )A.含沙量增加 B.蒸发增强C.汛期缩短 D.反射作用增强练高考小题[2019·全国卷Ⅲ,6]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2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C.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D.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变大B.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C.城区向河流上游扩展,河流水质发生变化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经城市的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会日益增加,取水点应不断地向河流上游布局,故可知该区域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位于大巴山南麓,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由该市城区大体沿河流布局可知,河流影响了城市的形态;该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故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
第2题,由于城区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取水点位置不断向上游扩展可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活用水。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4.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
综上所述,C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第12讲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第12讲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第3题。
3.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回答4~5题。
4.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5.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连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通车,它是中国企业在非洲所建的第一条及最长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
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如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B.反映了北极地区逐年变暖C.有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2.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C.0 ℃等温线向南移动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4.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C)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型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
如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为()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6.图中村寨多建在()A.安全性好的山顶B.隐蔽性好的峡谷C.适宜耕作的河谷D.背风向阳的缓坡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1为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遥感图片。
读图回答7~8题。
7.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A.降水丰富B.水灾多发C.交通便利D.耕地充足8.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池塘位于村落四周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建筑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二、双项选择题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12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大巴山南麓某城市生活用水取水点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④点分别表示现在、2003年、1993年、1983年四个时期的取水点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B.该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C.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D.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2.生活用水取水点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该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变大B.河流地貌的自然变化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C.城区向河流上游扩展,河流水质发生变化D.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地域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经城市的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会日益增加,取水点应不断地向河流上游布局,故可知该区域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该河流位于大巴山南麓,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由该市城区大体沿河流布局可知,河流影响了城市的形态;该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故取水点分布在河流右岸。
第2题,由于城区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导致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取水点位置不断向上游扩展可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活用水。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4.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中国传统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
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选A项。
(改编)读规划中的川藏铁路走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川藏铁路沿线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等灾害②穿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度大③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④属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接合处,多滑坡、泥石流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6.川藏铁路采用了分段建设的方案,拉萨—林芝、成都—雅安段已开工建设,而林芝—雅安段要到2018年开工。
那么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路线较长 B.地形复杂C.人口稀少 D.资金不足答案:5.B 6.B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
川藏铁路要穿越横断山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多地质地貌灾害,故①③正确。
该线路穿越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所处区域位于我国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接合处,故②④错误。
第6题,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复杂,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多,技术要求高,故B项正确。
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位于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
下面图a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图b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冰雪堆积量最大的地区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8.导致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和岛屿轮廓B.岛屿轮廓和地形地势C.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D.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该岛屿面积缩小最慢的将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沿海地区C.西南沿海地区 D.西北沿海地区答案:7.A 8.C 9.A解析:第7题,因为该岛屿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盛行西北风,其西北坡为迎风坡,冰雪堆积量较大,同时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冰雪堆积量较大。
从等高线疏密可知①地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冰雪堆积量最大。
其他几个地区因为地势较陡,积雪易滑落。
第8题,本题考查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为南乔治亚岛位于盛行西风带,气候相对湿润,同时纬度和地势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冰雪广泛分布。
第9题,图中冰雪分布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海拔较高的岛屿东南沿海地区被淹没得少。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10~11题。
10.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11.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答案:10.A 11.D解析:第10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 ℃等温线南移。
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
第11题,R和纬线大致平行,Q基本沿青藏高原边缘延伸,与山脉走向一致,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分)(1)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夏季以________为主,冬季以________为主。
(2)简述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与古丝绸之路的分布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2)位于盆地四周(位于山麓地带)。
原因:水源充足,居民点多。
(3)位置更接近盆地边缘。
原因:现代水资源更少,河流变得更短,荒漠化面积扩大,人口、城市和交通干线分布更接近盆地边缘。
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夏季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则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第(2)题,据图判断盆地中现代公路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这里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且连接的居民点较多。
第(3)题,随着盆地边缘的水资源减少,荒漠化面积扩大,绿洲面积缩小,人口、城市和交通更接近盆地边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 ℃~6.4 ℃。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下图空白方框中。
A.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BDAC(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解析: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B、D、A、C。
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
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
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刷题加餐练刷高考真题——找规律(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顶部在夏季融化,成为活动层,活动层的厚度变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活动层的厚度变大会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在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河流的水源会增加,但随着冰雪蓄积量的减少,补给河流的水源随后会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更快,春播提前;由于全球变暖,大部分地区热量更为充足,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