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 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要点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

(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一宣发:1.将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濡润之;2.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二肃降:1.将体内的津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濡养之;2.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传统的认识:人们把心所主的神释为现代意义 的精神,即狭义之神,又谓之“神志”,——心 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属于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 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 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 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
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 以象测“藏”。 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
临床实际: ※ 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 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 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 肌肤干燥。 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 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 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
(四)心在志为喜 志 —— 情 志 活 动 , 人 有 “ 五 志 ” 、 “七情” 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 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 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 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 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神绝非仅指狭义 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
● 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 以此为前提。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 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例: 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
表现
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二章 藏象

第二章 藏象学习要点1.掌握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3.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4.掌握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联系。

5.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

6.了解心包络、命门的涵义及功能。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viscera):指藏于体内的脏腑。

实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藏”(脏腑)与脏器的概念区别:• 脏器(organs)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器官的总称。

属实体器官,为解剖学概念。

• “藏”(viscera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是一个形态和功能统一的结构,本于实体又非实体。

不仅是解剖学概念,更是生理、病理学概念,重在功能。

象(xiang):指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藏象(visceral manifestation):藏于体内的内脏、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与象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藏变”决定“象变”,故可“以象论藏”。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观 ——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脑、髓、骨、脉、胆、女脏 腑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肝藏魂(梦、幻觉)五神脏肺藏魄(感知觉、本能动作)脾藏意(意念、注意、记忆)肾藏志(志向、毅力、行动)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脏古作臟,又作藏。

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

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

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五、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脏腑之精:指贮藏于五脏之中的液态精微物质,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是脏腑生理机能的物质支撑,具有濡养、滋润作用。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 PPT课件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 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困的特性。
机理: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生理意义:“脾燥则升”。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三)脾的系统联系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在志为思 脾在液为涎
(一)概述
四、肝
华盖---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 故称“华盖”。
肺为五脏之天——明 ·绮石《理虚元鉴》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素问·痿论》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
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 称“娇脏”。
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 治。——《妇人大全良方》
22主藏神主管生命呾精神活动神癿含义心所藏之神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癿主宰呾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癿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癿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癿生理活动呾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癿功能
第二章 藏象
分类依据:依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所藏之神
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 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肺 气
生理体现
运布津液至体表 宣散卫气达体表

输布血液于全身

动 形
含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司呼吸:主管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 气道通畅 病理: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三、脾
(二)脾的系统联系

肺合胃 在体合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 在窍为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四、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下附有胆。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 相表里。肝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肝的生理特性 是肝体阴而用阳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心 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通喉咙。肺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 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 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肺的生理特 性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和肺为娇脏。
藏精气而不泻
三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 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 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 想的渗透
医疗实践经 验的积累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基础中医学》第二章 藏象学说(附图) (2)

《基础中医学》第二章 藏象学说(附图) (2)

图2-18 脾运化与肾精肾阳关系示意图
脾(运化)
图2-19 脾肾与水液代谢关系示意图 肾——气化水液(水液代谢平衡) 脾——运化水液(生成输布水液) 水液代谢正常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消化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小肠 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 泌别清浊——吸收精微 吸收水分 排泄大便 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 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 大肠:传导变化 吸收 排泄
图表说明:“ ” 或“↓↑”形式示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关系;以“ ”形式示意相互协同关系。
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肺气助心行血
肺(主气司呼吸) 图2-1 心主血与肺主气相互依存关系示意图
(宗气) 心(主血)
脾(主运化)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图2-2 心主血与脾主运化相互依存关系示意图
图2-15 肝肾疏泄与封藏相互关系示意图
肝(藏血) 肝(主疏泄)
肝(疏泄)
图2-16 肝肾阴阳互生互制关系示意图 肝之阴阳 肾之阴阳 维持肝肾阴阳的充足与协调平衡
图2-17脾肾先后之本关系示意图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为人体生命之本
肾(肾精、肾阳)
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 肾阳温煦以助脾运
心(主血)
心主血——推动血行 脾统血——血行脉道 血液运行正常
图2-3 心与脾在血液运行中相互协同关系示意图
图2-4 心主血与肝藏血相互关系示意图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 肝藏血——贮藏、调节血量 血液运行正常
图2-5 心主神志与肝调节情志相互关系示意图 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 维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图2-6 心肾相交关系示意图 心火 肾水 心肾水火相济——心肾相交 上济 下降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藏象与气血津液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

2017/8/19
11
一、心 “心者,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2017/8/19
12
(一)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心藏神
2017/8/19
13
1、心主血脉 含义:主,有主持、管理之意;血,指血液,是 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指经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路,中医又称其为“血府”。心主血脉是指 心与脉相连,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推动和化 生血液,使之在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主要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 个方面。
2017/8/19
6
二、藏象与藏象系统 藏象系统指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五大系统, 藏象概念中的五脏,分别代表着五个子系统。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经 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胆经 脾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 胃经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017/8/19
8
三、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名称 功能 形态 特点 是否藏 神 与经络 相络属
五脏
化生贮 藏精气 受盛传 化水谷
贮藏精 气
实质密 闭器官 中空有 腔器官
中空有 腔器官
藏而不泻 藏神
满而不实

六腑
泻而不藏 除胆不 实而不满 藏
同五脏 除胆脑 (除胆) 外,不 藏

奇恒之 腑
除胆外 无
2017/8/19
2017/8/19
18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舌色—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脉搏—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气血不足); 脉迟无力(偏心阳虚); 脉细数无力(偏心阴虚); 脉涩滞或结代(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 胸部感觉—惊悸、怔忡 神志活动—失眠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並排出部分水液
意義:參與體內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平衡
向下向內 布散津液
生理 表現: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宣肺利水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當 降氣利水
故 稱: “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
(三)朝百脈、主治節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濁 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病理意義:秋季氣候涼燥,肺體清虛,喜潤惡燥,秋季易見秋燥
之證。
治療肺病時,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 之性。
• “象”,是這五藏的生理現象、病理徵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解 剖形象;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現象、病 理徵象;三是指內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 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 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藏象”把形與象 有機地結合起來,較確切地反映了中醫學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為 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
肺燥——鼻幹
(五)與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與自然界陰陽相通應,肺主秋。

生理意義: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

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同氣相求,故以肺應秋。

肺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
於 秋
秋季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養生當順應秋氣而 使人氣漸收。
(二)肺在竅為鼻
含義: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 稱鼻為肺之竅。

肺氣和利 鼻的功能正常 嗅覺靈敏
竅 生理意義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義 肺臟有病,多反映於鼻 鼻癢氣熱
咳喘等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学说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学说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舌——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血盈脉充——养神, 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 捷,记忆力强。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面色 舌色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病例一:刘某,女,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搏沉细迟缓、结代。西医诊为顽固性心律失常伴心肌缺血,静时脉搏43 至54次/分,活动时最快达190次/分。诊为心气虚 ,阴阳失调。用炙甘草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减,3个月而愈)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各脏腑组织器官得血之营养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01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
02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互化
重在滋养、闭藏
重在运行有序

偏于在内
偏于在外
功能形态随之转化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功能(兴奋抑制等)。
气分阴阳:
可参阴阳学说内容
第二节、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神志活动也归属于五脏。中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其在内联络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在外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构成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系统联系。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可修改版ppt]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可修改版ppt]
心藏神功能,与舌的色泽、味觉、舌体 运动、语言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有关
喜悦适度,精神 愉快,气血调和, 有益于心的生理 功能
若喜乐过度,则会 伤心,产生精神情 志失常的病变
心在液为汗
心主血的功能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说“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ppt课件
第 二藏 章象
含义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同“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有多种含义:形象,征象,应象;
一般而言,藏象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生理病理现象。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 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功能上,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 中运行,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即心气 的推动,血管的约束,保证了血液的正 常运行。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
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面部色泽能反映 出心气心血的盛衰。
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心开窍于舌: 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于舌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是心主血、
四、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大阳,故为阳脏 而主阳气。在心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血脉 得以温通,精神得以振奋,使之生机不息。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 旺盛,生机最强。

【中医学】2藏象

【中医学】2藏象

【中医学】2藏象【第二章藏象】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和征象。

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对人体解剖知识的初步认识,以及长期生活、反复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而成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阐述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阐述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三是奇恒之府,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这里的“满”和“实”,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这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且具有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故称为奇恒之府。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

它们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因此,藏象学说的特点,主要有:【1、以五藏为中心的整体观】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合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如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心包合三焦,构成了脏腑表里相合关系。

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

如心在体合脉,荣于面,开窍于舌;肺在体合皮,荣于毛,开窍于鼻;脾在体合肉,荣于唇,开窍于口;肝在体合筋,荣于爪,开窍于目;肾在体合骨,荣于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2)主生长发育 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 自然规律密切相关。 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都由肾精主宰。
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壮年---老年----死亡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3)主生殖 肾精既是形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性腺 以育成熟并维持其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 人出生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了一
2、心的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主治节;脾的功 能是主运化和统血;肝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肾的 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
脾为消化器官,中医称脾 为“后天之本”和 “气血 生化之源”。
中医药学概论
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运输、运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 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 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生理:运化水谷: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 运化水液: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 下注膀胱。 病理:运化水谷方面----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便 溏、纳呆。 运化水液方面 水停肠道---- 腹泻 水停肌肤---- 水肿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气是人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肺主气是
指人身之气皆由肺所主。司呼吸即掌管呼吸。肺主
气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呼吸之气---- 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 主气 一身之气---- 主持、调节全身之气
宗气的生成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察 外 知 内 取 象 类 比 整 体 观 察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古代解剖知识
中医药学概论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
以五脏为中 心的整体观 五脏与自然环境
中医药学概论
“脏腑”与脏器的区别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脏腑” 是在形态性
第一节
三、脾
五脏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位于腹腔上部偏左,在横膈之下,与胃以膜相
连。脾与胃同居中焦。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主统血。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脾与自然界
的长夏之气相通应。脾的生理特性是脾以升为健和 脾恶湿喜燥。
中医药学概论
三、脾
中医药学概论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主血 主脉 + 心气推动 心能够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是血行的必备条件。
生理:心气充足--血脉充盈--脉和缓有力
病理: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脉细弱无力 心气衰竭--血行停止--心跳与脉动消失则生命终结。
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对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治理调节 作用。包括四个内容:
一是调节呼吸;
二是调节全身气机; 三是助心行血; 四是主行水。 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医药学概论
二、肺
(二)肺的系统联系

肺合大肠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上系于喉 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 中医药学概论
(1)肾藏精:肾对精的封藏、储存的生理功能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胚胎发育
的原始物质,是生身之本,又称生殖之精。肾藏“先
天之精”为生命之源,故称 “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源于脾胃的水谷精气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生长以育及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是以
一、心
(二)心的系统联系
心 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五脏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通喉咙。肺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
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 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肺的生理特 性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和肺为娇脏。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二)肾的系统联系
肾合膀胱 在体合骨,生髓充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二)肾的系统联系

肾合膀胱 在体合骨,生髓充脑 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
中医药学概论
点滴积累
1、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故为“藏 而不泻”。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4)调理冲任二脉:冲为血海,其血量依靠肝的疏泄调 节;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肝经脉相通。肝的疏泄直接影响冲
任二脉的通利协调。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任脉通利,冲脉充盈,月经应时,
孕育正常。
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则经行不畅,引发痛
经、闭经、不孕等。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2、肝藏血
肝脏 贮藏血液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 腑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特 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实质性脏器
中空性脏器
形体中空似腑,功能主藏 奇恒之腑 精气似脏,似腑而非腑, 似脏而非脏
中医药学概论
三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 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 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 想的渗透 医疗实践经 验的积累
精气为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
也”。
精从其来源说分为两部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肾中精气可以化生肾阴肾阳。 肾阴: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滋养、濡润的作 用。又称元阴、真阴。 肾阳: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推动、温煦的作 用。又称元阳、真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热能 的源泉。
故有“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
精,主水,主纳气。肾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
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
膀胱相表里。肾与自然界的冬气相通应。肾的生理 特性是肾主闭藏和肾为水火之脏。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
“腰为肾之府”,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繁衍
种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天癸。
天癸来至,女子开始有了月经的来潮,男子有了精
液的排泄,此时则具备了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逐渐衰退,天癸耗竭,生育能力消失。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2、肾主水:肾具有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作用
肾有“水脏”、“水之下源”之称 生理:气化正常 有用之水输布全身 无用之水排出体外 病理: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1)协调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和 气血的运行。
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调和;
疏泄失常可表现为疏泄不及使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出现胸胁乳房胀痛、癥积结块等;
疏泄太过令肝气上逆,气血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吐 血、咯血、呕血甚则晕厥等。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2)调节精神情志: 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神愉快,心情 舒畅,理智开朗,既不抑郁又不亢奋。 肝疏泄功能失常,若疏泄不及则精神抑郁、孤独寡欢、
结构框架基础上形成一个生理、病理方面的概念。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 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 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一、心
五脏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位于胸中,心包卫护于外。心为五脏之首,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主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 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 与小肠相表里。心与自然界的夏气相通应。心的生理特 性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和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中医药学概论
肾主水示意图
头面诸窍 全身皮毛

肺气宣发
水饮
脾气散精

其他脏腑


浊中之清
肺气肃降
浊液
肾气 蒸化

膀胱
浊中之浊
尿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3、主纳气
摄纳肺气、调节呼吸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生理:肾主纳气—呼吸均匀和调
病理: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中医药学概论
五、肾
4.濡养、温煦其他脏腑。 肾中精气可以化生肾阴肾阳。 肾阴: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滋养、濡润的 作用。又称元阴、真阴。 肾阳: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有推动、温煦的作 用。又称元阳、真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热能 的源泉。
调节血量
功能
生理: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病理:肝不藏血
肝血亏虚:头昏目眩,两目干涩,月经量少
藏血失职: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中医药学概论
四、肝
(二)肝的系统联系

肝合胆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
中医药学概论
第一节
五、肾
五脏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有两枚,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中医药学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