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

(2)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和传主精神。

(3)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

(2)学习管仲为国家、民族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

2.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

2. 分析管仲的言行举止,认识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管仲为例,探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管仲列传》与其他传记文学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传主精神及课文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如古代文化背景、人物形象塑造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传记文学进行比较,加深对《管仲列传》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管仲品质的思考和感悟。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传记人物的重要活动,概括其个性特征,认识作者对他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对话交流,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2.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理解和借鉴传记的写法和语言特点,注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突出“文化”研讨的色彩,重点探讨传主的人格、品质、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对管仲的评价,体会作者的人本主义精神,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学习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见解和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并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明白管仲的主张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四、教学时数: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吧?也都有好朋友是吧?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己呢?古人曾经说过,“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这说明朋友之间只有知心才能算是知己。

也说过“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为知己者死。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知己的可贵,能够拥有一个知己,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那么,哪些朋友之间有哪些交往呢?君子之交莫逆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其中有些交往就可以称得上是知己之交。

除了这些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管仲列传》中的管鲍之交。

2.管仲其人: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他在齐国,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国力大振。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

1.2 教学内容1. 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4. 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4. 比较法:比较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相关图片;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2课时。

3.2 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第二课时:讨论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1. 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2. 课后作业:作业完成认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3. 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中的《管仲列传》;5.2 参考书籍:司马迁《史记》全译本,杨宽《管仲研究》等;5.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论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管仲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思考。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做好笔记。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此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管仲列传》教学,属于苏教版高二选修课程,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管仲列传》这部古典文学巨著,进而懂得“明断是非,见利思义”的道理,培养学生民主、法制的观念、善于分析、自觉实践,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理解《管仲列传》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合作能力。

4.加强对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认识。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

二、教学内容:1.《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如何分析并理解《管仲列传》中的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

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课件、PPT等多媒体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脉络和重点内容。

2.小组讨论法:设置小组话题,让学生参与、发言,促进学生思维开阔和组织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根据《管仲列传》和周围社会的实际案例运用,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1.导入环节:用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的PPT,介绍《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讲授环节:以《管仲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为核心,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环节:分别分组,让学生以“法律与制度,读世界,伦理与古今”为话题,组织小组轮流开展讨论,查找和总结彼此的思考方式和建议,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分享。

4.案例教学环节:结合周围社会和同学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解决与实践操作,探讨并演示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常见的内涵与实践。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每节课结束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和评估。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及与齐桓公的关系;(3)掌握《史记》的文学特点及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功过;(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友谊的意义;(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的潜能,与他人共同成长;(3)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与齐桓公的关系;2. 《史记》的文学特点及写作手法;3. 经典语句的背诵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2. 对管仲功过的客观评价;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挖掘他人的潜能。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2. 案例分析法:以管仲的生平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魅力;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3.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6.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管仲生平事迹、经典语句的理解和记忆;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管仲列传》的翻译和心得体会;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管仲的传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2. 注重引导: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3.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4. 跨学科整合:结合历史、哲学等学科,拓宽学生视野。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管仲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事迹。

理解管仲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讲述管仲年轻时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简述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和成就。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背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管仲生平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生平的阅读笔记。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管仲的政治改革2.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内容和影响。

分析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的政治改革措施,如选拔人才、减轻赋税等。

分析管仲的政治改革对齐国的影响和成就。

探讨管仲的政治思想和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中关于管仲政治改革的部分。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政治改革的分析报告。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政治改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管仲的经济政策3.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对齐国的影响和成就。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发展农业、鼓励商业等。

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对齐国的发展和繁荣的影响。

探讨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其他经济学家的比较。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中关于管仲经济政策的部分。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经济政策的分析报告。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管仲的军事才能4.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帮助学生掌握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分析《管仲列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解读重要词汇、句子,翻译文段。

探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管仲的事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管仲列传》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汇、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管仲列传》的内容,掌握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教学案例、问题及讨论话题。

3.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搜集与管仲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管仲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文段,理解文章大意。

针对生僻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

分析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4.4 案例分析选取管仲治国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让学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的成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5.2 作业布置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段落。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管仲列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成就。

(3)能够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功过。

(3)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

(2)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管仲的一生事迹和成就。

(2)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精神品质。

(3)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关键词语的理解。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

(2)简介管仲的相关背景,提出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

(2)对比分析管仲的功过,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仲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设计:评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1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1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总结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2. 探讨孔子和司马迁对管仲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 探究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4.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和可贵。

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

2. 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讨论法3. 诵读法课前准备:1. 熟读文本,理解大意,复述情节。

2. 自己归纳整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 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家喻户晓,他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

乐,乐毅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联合五国,大败齐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战功显赫。

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才能,能成为诸葛亮崇拜的偶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管仲列传》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一)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霸名词作动词,称霸2.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强使动用法,使……强3.管仲既任政相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4.公子纠拜,召乎死之:死为动用法,为……死5.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6.贵轻重,慎权衡:贵形容词作动词,重视7.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二)特殊句式A.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状语后置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宾语前置句岂管仲之谓乎?分财利多自与。

D.省略句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E.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整理被动句的几种情况(三)难句翻译(学生上黑板)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放逐(贬斥),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管仲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1. 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2.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继续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探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3. 思考:如何看待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人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掌握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理解管仲的一生。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齐国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管仲列传》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以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剖析管仲的生平事迹。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史记》及《管仲列传》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一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对齐国的贡献。

4.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管仲的政治改革、军事才能及人际关系等。

5. 价值观引导: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管仲的政治改革、军事才能、人际关系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齐国的贡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总结本节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管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七、课堂练习:1. 根据《管仲列传》的内容,概括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谈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八、课后作业:1. 熟读《管仲列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

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

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问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及作者司马迁;(2)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人物;(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对管仲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介绍管仲的生平及历史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分析管仲的一生及其功绩;(2)讲解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2. 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及其对当代的启示;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翻译和背诵情况;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仲的生活环境及其历史地位。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以管仲的改革措施为例,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4. 比较分析:将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管仲的贡献。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管仲和他的才能以及从政成功的原因。

时间设定:2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初中课文《隆中对》中有一段话是说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经常自比乐毅、管仲,“时人莫之许也”,今天我们学《管仲列传》,看看管仲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朗读课文1、注意读音鲍()仓廪()匡()曹沫()[读音mei四声]3、指名朗读三、理解第1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游——常欺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囚焉——遂进管仲——以霸——一匡天下2、班级沟通(游——交往常欺鲍叔——欺诈,指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利时欺骗对方而多拿钱。

终善遇之——始终友好地对待他。

言——不把这个事情对外人说。

管仲囚焉——被囚禁。

遂进管仲——举荐。

以霸——因此称霸。

一匡天下——匡扶天下。

)3、指名翻译(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常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经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四、理解第2段1、自读课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并和同学沟通尝与鲍叔贾——不以我为贪——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于君——不肖——三战三走——召忽死之——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2、班级沟通(尝与鲍叔贾——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不以我为贪——不认为我是贪心。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2)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作者司马迁以及管仲的生平事迹;(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列传》的内容梗概和文学特点;2. 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 正确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管仲列传》的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管仲的生平事迹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其内容梗概,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划出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管仲列传》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教育:讲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其他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对管仲的评价,与《史记》中的《管仲列传》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观点的差异和原因;2. 相关人物介绍:介绍与管仲期的其他历史人物,如齐桓公、鲍叔牙等,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与管仲的关系;3. 现实意义:讨论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用之才。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能够理解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措施;(2)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背后的思想和理念;(2)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3)如何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2)引发学生对管仲改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基本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管仲改革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管仲的改革智慧和成功之道。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及其相关人物;(2)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管仲改革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4.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表演能力、对改革措施的理解等。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管仲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本课程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理解其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理解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思想分析管仲改革对齐国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管仲的生平事迹管仲的政治改革管仲的军事改革管仲的经济改革管仲的思想观念2.2 教学步骤导言: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讲解:教师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成果文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4.3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中关于管仲和《管仲列传》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文献5.2 参考书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管仲的历史背景和影响6.2 课后活动组织课外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思想观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7.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7.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7.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8.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九章:教学计划与安排9.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9.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9.3 制定课后学习任务和时间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0.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其他篇目,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10.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进一步了解管仲的思想观念和历史影响10.4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设计:课前活动的设计需要确保学生对《管仲列传》有充分的预习,这是理解后续教学内容的基础。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及其含义。

1.1.3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贡献。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1.2.2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1.2.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管仲的忠诚、智慧、勇敢品质。

1.3.2 学习管仲为国家、民族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1.3.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节选。

2.2 教学重点: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理解管仲的历史贡献。

2.3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3.2.2 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辅助学习,理解文言文词汇、句式。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

3.3.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4 教师讲解3.4.1 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与指导。

3.4.2 详细讲解管仲的历史贡献,阐述其价值意义。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3.5.2 学生互相批改、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3.6.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拓展思考。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句子。

4.2 运用文中的成语,写一段话。

4.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对《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的了解程度。

5.2 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情况。

5.3 学生对管仲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5.4 学生对管仲历史贡献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一、课内知识巩固练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颍.()上鲍.()叔牙一匡.()天下仓廪.()召.()忽齐桓.()公少姬.()好.()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尝与鲍叔贾.6.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7.知我不遭.时也8.吾尝三战三走.9.上服.度则六亲固10.俗之所否,因而去.之11.慎权衡..12.将顺.其美13.下令如流水之原.(三)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1.齐桓公以霸.2.召忽死.之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仲既任政相.齐5.南.袭蔡6.管仲因而信.之7.然孔子小.之(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2.管仲既用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8.妆成每被秋娘妒9.分财利多自与10.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五)重点句子翻译: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二、能力提升1、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 而心目耳力俱穷C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D 穷凶极恶2、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管仲囚焉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子孙世禄于齐D 吾幽囚受辱3、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 吾从而师之C 鲍叔终善遇之D 吾妻之美我者4、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是:()A召忽死在这件事上B 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5、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看待管仲,不论其著书,而言其轶事,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其实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不勉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6、“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1)解释下列词语:①世禄:②多:(2)翻译这段文字: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齐桓公求管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以退。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释不正确的是A.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宥:宽恕)B.是以滨死(“滨”通“濒”,接近)C.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把柄)D.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令:善、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邻之厚,君之薄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项是:A.请诸鲁投诸渤海之尾B.若君宥而返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C.君加惠于臣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则其管夷吾乎吾其还也4.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之)而以其尸授之B.若(鲁国不与)何C.是以(君)滨于死D.于是庄公使束缚(管仲)以予齐使5.下面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其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将管夷吾给了齐桓公。

管夷吾即历史上有名的管仲,他最终辅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6.将下面个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2)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课内知识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yǐng Bào kuāng lǐn Shào huán ji hào wù二、1.交往2.占便宜3.推荐,举荐4.纠正,匡正5.做买卖6.窘困,困厄7.遇,逢8.逃跑9.施行,10.舍弃,废除11.比较利益得失12.扶持13.通“源”,源头。

三、1.称霸(动词)2.为之而死(为动用法)3.以......为羞,以......为耻(形容词意动用法)4.做相国(名词用作动词)5.向南(名词作状语)6.使.......守信用(使动用法)7.认为器量小(形容词意动用法)四、1--8,被动句。

9.宾语前置10.判断句五、1.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3. 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

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能力提升答案:1、①经商,做买卖②认为③主张④平原⑤给予⑥攻打⑦轻视,看不起⑧纠正)2、C3、C4、C5、D(作者对管仲持肯定的观点。

“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不是作者的观点,是孔子瞧不起管仲的原因)6、(1)①世代享受俸禄。

②推重,赞美(2)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课外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C(柄:根本)2.B(生:使动用法。

A意动C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用作动词)3.A(诸:之于。

B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表并列;C前一个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后一个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D前一个其加强肯定语气,后一个表商量语气)4.C(使寡人滨于死)5.B(双方交战之中,不是暗杀)6.(1)您对我施以恩惠,让我不至于挨冻受饿,这是您的恩赐(2)我比不上他的地方有五个方面(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他)[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

鲍叔辞谢说:"我是你的一个平庸的臣子。

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是恩赐了。

如果要治理国家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

若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立在军门之前击鼓指挥,使百姓加倍勇猛,我不及他。

"桓公说:"管仲曾用箭射中了我的腰钩,使我险些丧命。

"鲍叔解释说:"那是为他的主子出力啊。

你若赦免他,让他回来,他也会那样为你出力的。

"桓公问:"怎样使他回来呢?"鲍叔说:"得向鲁国提出请求。

"桓公说:"施伯是鲁君的谋臣,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鲍叔回答说:"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交还给我国。

'这样鲁国就会把他放还我国了。

"于是桓公照鲍叔说的那样,派人向鲁国提出要求。

鲁庄公询问施伯如何处置这件事。

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来执政。

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劳的国家,一定会称霸于诸侯。

让他返齐,必将会长久地成为鲁国的祸患。

"庄公说:"那怎么办呢?"施伯答道:"杀了他把尸体交还给齐国。

"庄公准备处死管仲,齐国使者要求说:"我们国君想亲自处决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

”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