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马铃薯晚疫病俗称马铃薯瘟,又名马铃薯疫病、马铃薯瘟病,分布广、流行快、危害严重,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马铃薯毁灭性病害。

该病最早起源于南美,目前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冬作区及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均有发生,湖南、广东、广西等多雨的省份发生比较普遍,尤以四川、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

马铃薯晚疫病以往多在保护地发生,但近年来尤其是多雨年份在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发生严重时茎叶萎蔫、整株死亡、块茎腐烂,一般造成马铃薯减产20%-30%,雨水多的年份减产达60%,甚至绝收,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在整个生育期及储藏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茎和薯块(块茎)。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和叶缘着生水浸状腿绿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的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可扩展到叶的大半甚至全叶,病斑与健康部位无明显的分界,病斑边缘有一圈白色稀疏的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尤其叶背更为明显。

天气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无
白色霉层,且扩展速度减慢。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

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最后导致全株黑腐,全田呈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茎部很少直接被病菌侵染,但叶片上的病斑可顺叶柄一直扩展至茎部,在茎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

湿度大时病斑偶尔也可发生白色霉层。

组织受害后坏死,可导致地上茎软化甚至崩解,造成茎上部的枝叶萎蔫下垂,变褐枯死。

薯块染病,初期形成淡褐色或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逐渐向四周扩大、腐烂。

储藏期薯块表面出现紫色或暗色凹陷斑,深入薯内1厘米,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造成“烂窖”。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为卵菌门疫霉属致病疫霉真菌。

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储藏窖种薯的薯块(块茎)中越冬、越夏,成为田间初侵染源。

播种带菌薯块及遗留土中的带菌自生苗萌芽后,病菌即开始活动,逐步向植株地上茎叶发展,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再借气流传播,继续向周围的植株迅速扩展、蔓延,进行再侵染,形成田间发病中心。

病菌(孢子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中,通过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薯块,形成病薯并越冬,又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

如遇连续几天的高温、干燥天气,病害发展可能停止。

病菌喜欢日暖夜凉高湿的环境,日温在16~25℃,夜温在10~13℃,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有利于马铃
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最易发病。

如果有5天相对湿度>75%的高温天气出现3次以上,并在该期间最低气温>10℃的日期,就易出现中心病株。

土质粘重、密度过大、通透性差、积水田块、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时,病害发生重。

三、综合防治策略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马铃薯、绿色马铃薯的使用农药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1.有机马铃薯田晚疫病的防治。

①植物检疫。

强化种薯管理,禁止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区调运种薯,防止带菌种薯远距离传播、蔓延病害;引进马铃薯品种时,要进行严格病原检测,无菌方可引种,或隔离种植观察1-2年,如无菌再引种,以杜绝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蔓延。

②种薯管理。

引进种薯时,可交替选用叶片小、气孔少的直立型抗病品种,如克新19-21号、东农303、黑龙江3号、鄂芋783-1、高原4号、内薯3号、春薯3号、陇薯3号、同薯5号、新芋4号、宁薯5号、晋薯7号、底西芮、紫花白、大西洋、双丰收、华丽板洋芋、北方红等;自留种薯的,要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薯,进行无病留种,消灭初侵染来源;收运种薯时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伤薯种,以免病菌侵染造成烂窖;收获后,种薯应在遮光的条件下晾干,减少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入窖前精选种薯,禁止伤薯、烂薯、病薯入窖,避免交叉感染,以防储藏期间烂窖;种薯出窖后,再严格挑选无病种薯或疑似带菌种薯,防止带菌种薯进入田间,可减少和切断传染源;切块后,种薯应放到阴凉通风处摊晾,切口木栓化后再堆放,以免侵入病菌造成烂种。

③储窖管理。

种薯入窖前,储窖晾晒15天并用火烧或用百菌清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加强储窖管理,做好温度(菜用马铃薯品种为4~5℃,加工用马铃薯品种为10~11℃)、湿度(90%~95%)的调节工作,防止种薯受冻,并及时清除病薯、烂薯,以减轻或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④切刀消毒。

切薯块刀每使用5分钟或切到带病块茎时,可用75%的酒精,或3%甲酚皂溶液,或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⑤栽培管理。

选用地势高燥、砂性较强、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力;施足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减少马铃薯徒长,促使马铃薯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性;合理轮作,与洋葱、大葱、大蒜、甜菜、豇豆、菜豆、豌豆、扁豆、蚕豆、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与生姜、烟草、番茄、茄子、辣椒、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作物进行连作和邻作,以消除或降低发病率;实行高垄栽培,起65~68厘米宽、22~25厘米高的垄,创造
不利于晚疫病发生的环境,可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类型及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播种适期,避过晚疫病暴发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等确定马铃薯栽培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抑制病害发生,三江平原地区每亩保苗密度一般在3700~4500株;切忌大水漫灌,雨后或收获前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积水诱发病害;及时中耕高培土,阻止病菌渗入土壤内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发病率;开花现蕾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地上部植株生长,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后期病情;及时查田,挖除病株,把病株放入塑料袋中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以防病原菌再次扩散侵染;收获前半个月杀秧(割秧)、晒田,杀死落土病菌;及时清除田间倒生薯(翌年可长出自生苗的薯),集中处理残枝落叶,减少菌源;适时深翻晒田,可加速病菌分解,减轻危害。

⑥搞好预报。

利用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和省、市农业生产信息通报,掌握周边市、县晚疫病发生动态,同时查田,发现有病害流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有效消灭中心病株。

⑦用植物源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有三个用药阶段:在播种前,每亩用5%香芹酚水剂100克进行拌种,控制晚疫病发生;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14克,对水均匀喷雾;在马铃薯田初见晚疫病病斑时或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5%香芹酚水剂50~60毫升,或0.5%苦参碱水剂75~90克,或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80~120毫升,均匀茎叶喷雾。

2.绿色马铃薯田晚疫病的防治。

①在使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可采用非“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非“四毒”(剧毒、高毒、高残毒及慢性毒性)农药及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高效、微毒、低毒、低残留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有四个用药阶段:在播种前,每100千克种薯用35%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14~143毫升进行种薯包衣。

或每亩选用60%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克、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拌种薯;
在马铃薯行内封垄时(黑龙江省约在6月25日至7月3日)或晚疫病发生前,每亩可交替选用53%烯酰·代森联(44%代森联+9%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80~200克,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
油悬浮剂13~20毫升,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5~30克,或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20~40毫升,对水30~40升,进行喷雾保护。

也可亩用31%噁酮·氟噻唑(28.2%噁唑菌酮+2.8%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27~33毫升喷雾,兼防马铃薯早疫病;
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可交替选用40%百菌清悬浮剂100~140毫升,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7~20毫升,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180克,或30%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30~40克,或60%氟菌·锰锌(50%代森锰锌+10% 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70~85克,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7~150克,或69%代森锰锌·精苯霜灵水分散粒剂120~160克,或35%唑醚·氰霜唑悬浮剂15~20毫升,或75%烯酰·铜钙(10%烯酰吗啉+65%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50%烯酰·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7.5~50克,或19%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75~125克,或72%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10~125克,或59%烯酰·霜霉威悬浮剂67~80毫升,或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30~35毫升,或50%
肟菌酯悬浮剂19~22毫升,或40%氰霜·嘧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或39%精甲·嘧菌酯悬浮剂13~17.5毫升,或56%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5~50克,或50%唑醚·喹啉铜(20%吡唑醚菌酯+30%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2~24克,或20%氟吗·氟啶胺(10%氟吗啉+10%氟啶胺)悬浮剂90~12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

也可每亩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60克,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100克喷雾,兼防马铃薯早疫病;
在马铃薯田初见病斑时或晚疫病发病初期,可每亩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7~24克,或30%氟吗啉悬浮剂30~45毫升,或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32~40毫升,或2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30~50毫升,或40%噁酮·吡唑酯悬浮剂20~45毫升,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40克,或50%烯酰·氟啶胺悬浮剂25~30毫升,或40%氟啶·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或80%烯酰·噻霉酮水分散粒剂30~37.5克,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100~120克,或85%波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40克,或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107克,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100毫升,对水后均匀进行茎叶喷雾,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