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人才培养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 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才。
成果转化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农民培训
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农民培训,提高农民 科技素质,助力农业现代化。
05
预期成果与社会效益分析
预期科研成果及推广应用
突破关键技术
01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预期在农业生物技术、智慧农
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和带动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助力实现乡村 振兴战略目标。
06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01
强化政府引导
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引导作用,制定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
目标,推动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整合。
02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科研 资源分散、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人才流失等,亟待通 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以解决。
02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与功能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位为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专注于农业 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致力于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 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增强农产品品牌效应
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 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 策建议
基本内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面临着农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挑战。 与此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为了应对这一形势, 中国需要积极发展碳汇农业,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发 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在农业领域,碳汇是指通过农业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 进而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 用物资的投入,以及农业机械的动力消耗等。为了发展碳汇农业,我们需要采取 以下关键路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结合中国农业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 法(LCA)对不同农业活动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 数据,对农田、草地、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汇进行监测和估算。
根据估算结果,中国农业源碳汇总量为3.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种植业 碳汇量最大,占总量的73.6%,畜牧业占18.5%,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占7.9%。
谢谢观看
并分析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源碳汇估算
农业源碳汇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等自然生物过程吸收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组织中或土壤中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 候变化第三次国家通报》,中国农业源碳汇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居民 生活用能等部分。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汇合作和谈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提高中国农业源碳汇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碳汇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手段,越 来越受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林业国家之一,研究其林业碳汇的潜力和发展 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首先介绍中国林业碳汇的概念、现状和发展前景,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江阴市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东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江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江阴市的产业现状分析1.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江阴市以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2.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江阴市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能力较弱。

缺乏技术驱动型产业的支撑,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江阴市的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进行合作,实现产业链条的互补和优化,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实施绿色制造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江阴市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本地企业和人才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江阴市的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5.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加强产业标准与质量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江阴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马银戌 田 铭(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论文基于翔实的普查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河北省11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基础、环境基础、资源基础、设施基础和人力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全面提升和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重点课题(201806002)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3.0118-06一、引言休闲农业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人群的娱乐休闲需求,合理利用农业农村的资源,是一种具有集农业生产与观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此可以满足游客多种娱乐休闲需求[1]。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疫情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多方面打压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今后经济工作主基调。

对于具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内循环”发展能力的重要领域和基本保障[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依然只是农业大省,还没有发展成为农业强省,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支撑较弱、科学规划不足从而市场竞争力较弱。

尽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发展活力[3]。

转型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庆市高科技生态示范区为例

转型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庆市高科技生态示范区为例
e a i na in f o l f r h s rp in f e o— xm - to o m de s o t e de c i to o c
[] J .Grw h n h n e 2 0 ,(5 : 7 —9 . o ta dC ag , 0 4 3 ) 4 64 0 [ ] 胡 宝剑 , 钊 利 , 立 宏 . 于偏 离 一份 额 模 型 的 延 8 蔡 郭 基 安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化 分 析 E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报 J西
主要 议 题 , 一 步提 出 , 照依 法 自愿有 偿 原 则 , 进 按 允许农 民以转 包 、 出租 、 换 、 让 、 份 合作等 形 互 转 股
式流 转土 地承 包 经 营权 , 发展 多 种 形 式 的适 度 规 模经 营 , 标 志着农 村改 革迈 人 了新 的阶段l 。 这 】 ]
一 ~
党 的十七 大报 告 提 出 , 2 2 到 0 0年 , 步 建 立 初 城 乡一体 化制 度框 架 。促进 大 中小城市 以及 小城 镇协 调发 展 , 乡一 体 化 发 展将 成 为 中 国城 镇 化 城 的方 向。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设 、 乡规 划法 的 出 城
台等 , 一 步要求 高度 重视 城乡统 筹发 展 。“ 进 以工
1 转 型 期农 业发 展 的 时代 背 景
11 对 “ . 三农 ” 问题 的 高度重 视
国对 于城 乡发 展 的 认识 与发 展 理 念 的不 断 深 化 , 以及宏 观政治 经 济 背 景转 型 中两 条 突 出 的 主线 : 从 粗放 发展 一 一科 学 发展 ; 实 质 上 的城 市 主导 从
・ 8 18 ・

西

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饶华敏【摘要】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greatly accelerated leading to continued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foo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issu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raditional extensive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to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modern production direction of chang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high-tech as the suppor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order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w technologies,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ra-diation. Liupan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 as a strong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n-struction work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bu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system.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us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 promote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As a new t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s still facing low economic efficiency, management level is not high, technology promotion blocked, poor circulation, and many other financial issues. Liupanshui City, Guizhou Province as a strong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nstruction work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bu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system. Therefore, Liupanshui C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roblems and route selection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tudy from the investment, operating efficiency,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lea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raining and other business entities in five aspects of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evelopment in Liupanshui city of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and 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market-oriented system, the presence of the six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ed with a Liupanshui characteris-tics, the province's leading domestic first-class modern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e-velopment ideas,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mountainous characteristic 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of the park and develop brand agriculture, diversified business model park three major development path,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onstructionwork Liupan-shui C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我国存在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及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故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文章从投资情况、经营效益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经营主体培育现状等3个方面对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管理模式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市场化体系建设等6方面存在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及立体农业、延伸园区产业链并发展品牌农业、园区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等3条发展路径,以期为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的下一步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并为其它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6页(P99-103,151)【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思路;发展路径【作者】饶华敏【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党校, 六盘水 5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6.3;F304.8;F327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现代农业知识技术及理念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积极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同时,有效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邹玉友丁小雨张静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4年第05期摘要: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服务农业强国和教育强国“双重战略”的应然选择。

立足新发展阶段特征,把握发展新机遇亟须培养时代新农人;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标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理念,拓展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世界农业强国建设,为世界农林教育改革与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农科;内涵式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34-03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理念和部署的战略。

农林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承担着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的时代任务,肩负服务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自2019年国家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奏响了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系统地擘画了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的总体框架和举措。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农业强国战略的加速演进,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亟须契合“三新”发展观来提升新农科站位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

“内涵式发展”有别于传统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更注重质量提升以及文化、学科等属性特色化发展[1]。

这要求农林高校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调动传统农科多方优势,扎根祖国大地,深入“三农”领域探究新农科发展内核,以建设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强国为目标,牢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新发展理念,促进农科理念创新、动力协调、视野开放、目标明确,从双循环视角出发打开农林教育新格局,培养一批知农科、爱农业、敬农民的新型农科人才,建设面向智能农业、农业大数据等农林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兴涉农专业,推进农科专业从多到强、从强到优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出“一懂两爱”的卓越农林人才,完成高等农林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诉求。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为例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为例

27经济研究【作者简介】陈福平(1970—),男,高级政工师,硕士,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纪委。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陈福平(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是事关国民经济的大事。

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土地资源较少,农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探寻。

本文从农场转型发展中获得的有益尝试出发,指出了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以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为例一、转型发展获得的成效1.从优化农业结构出发,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在产业与资源共生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2016年农场完成播种面积67386亩。

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比例为11:66:23,其中经济作物1.5万亩。

实施“水陆空”立体产业构想。

“水”:在不足1万亩的水田里做文章,1000斤小龙虾从江苏盱眙“坐飞机”来到农场五作业区山脚下,占领了水稻的“地盘”,面积只有34亩,但和谐共生的效果很好,亩效益达3400元。

种植奶香稻150亩,亩效益6000元。

试种旱稻22.5亩,亩效益424元。

水稻大棚二次利用养殖猴头菇25栋,纯效益6万元。

沿松花江水面网箱养鱼12箱,纯效益7800元。

“陆”:大鹅玉米共生项目120亩,养殖大鹅1100只,亩效益800元。

食用菌110万袋,纯收入44万元。

“空”:大榛子、樟子松嫁接红松等经济林258亩。

造林100亩,栽植苗木2万余株。

2.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出发,搭建起专业化平台,传统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变化。

农场现有玉米、水稻、农机、万寿菊、食用菌、红菇娘专业合作社24家,尽管在运作上不够规范,但所起的引领、引导作用不可小视,代表种植户在经营观念上发生了变革。

农场立足“三山一水”黑土地,注册了“松江”地域品牌,实现全面积绿色有机认证,绿色有机种植理念落地生根。

建立了农业服务站,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养分含量等进行检测,初步构建起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雏形。

乡村振兴战略5个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5个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5个路径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社会问题的全面解决与统筹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可行的发展路径。

其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如今,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技术要求,而一些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又仍处于发展初期。

因此,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

其二,以创新驱动森林生态经济为主导。

森林生态经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颗明珠。

应积极探索森林生态经济及其衍生产业的技术模式,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并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养护的基础上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其三,推进乡村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乡村建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以数字化经济为中心,构建乡村数字平台、实现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数字化农业扶贫发展,构建乡村数字化监管平台,促进优质商品进入城市市场以及提升农民收入。

其四,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

乡村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深厚的文化资源,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又是非常优秀的文化资源。

应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融合,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其五,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搭建创新型乡村社会组织,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推进乡村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多个方面的联合努力。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起更多新型的乡村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一整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农村建设、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新型乡村发展路线。

这将促进乡村振兴举步向前,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乡村、城市同步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使得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考验。

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

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

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开拓农业科技创新的技术创新路径。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我们能够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能够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农业面临着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诸多风险。

研发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如耐旱作物品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能够增强农业的适应能力,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对粮食和食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开发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

二、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农业科技创新往往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大规模的试验示范,但由于农业产业的相对低收益性,导致对农业科技的投资相对较少,影响了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业科技领域需要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人员数量有限,且部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机制还不够完善。

许多科研成果难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无法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

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分析2004年,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重点在于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的推广。

主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

政策规定要继续安排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资金。

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

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

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

2005年,政策调整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

2006年,政策主旨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鼓励我们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

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

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

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

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摘要】当前,“互联网+”时代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探讨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互联网+时代下的机遇,提出了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发展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农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农业技术,发展趋势,路径探讨,农业发展趋势,启示,建议。

1. 引言1.1 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向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逐步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引入互联网+技术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互联网+时代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

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当下亟需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2 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农业传统生产模式存在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7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思考徐州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区,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自然资源优越,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同时,徐州地处交通枢纽,物流快捷,又处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陇海线东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端,对开拓欧亚、东南亚、非洲的海外市场,搞活流通条件十分便利。

这为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有利条件。

一、徐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培植区域主导产业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把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基地化、规模化”作为工作重点,做大做强奶牛奶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和食用菌等四大产业。

同时该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环抱徐州市,拥有百万人口大市场作依托,这是该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优势。

围绕服务徐州市场、占有徐州市场、打进大中城市和扩大出口等,扩大蔬菜、花卉苗木、时令瓜果种植以及畜禽、水产、特种养殖等,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铜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还大力推进农业“三新”工程,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装备农业,广泛应用新型成果。

(二)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优势徐州市丰县瞄准国际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产品主要外销,发展了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

该县制订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一核三副四带”规划,即以县城为核心,促进华山、欢口、大沙河三个副中心和以丰县境内的主要干道徐丰路、丰砀路、丰金路、丰单路等为框架的四大经济带建设,因地制宜地推经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形成高效化、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

(三)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构建网络销售开拓市场徐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发挥了“桥梁”作用。

沛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近500个、铜山区390多个。

邳州市银杏、大蒜、板材三大特色产业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创新,传统的产业模式正日益遭受挑战。

过去,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少量资本和大量劳力以及技术垄断,占领市场份额并保持稳定增长。

但是现在,这样的模式已经难以维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变革。

在这种大环境下,科技创新成为了企业突破之门。

本文旨在探讨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应该如何制定产业发展路径,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早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重点。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创新可带来三方面的贡献:首先,可改变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质量方向转型;其次,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产业成本;最后,可以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正是因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这些贡献,所以各国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时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以期实现产业向高层次快速转型,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企业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例如开展合作研究、组建创新团队、鼓励员工参与创新课题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培养创新人才。

三、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与合作科技创新是为市场服务的,如果产生了创新,但是无法与市场有效沟通或合作,就难以将其变为生产力或利益。

所以,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企业必须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与合作。

企业可以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寻求市场渠道合作,或者是通过合同研发、转让专利等方式,将技术推广到市场上,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无论在国内外都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其中,科技是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动力源泉之一。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新兴产业可以不断演化更新,而这种演化更新往往存在真正领跑全球的机会。

因此,发展新兴产业是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路径下的另外一个重点。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我们试图揭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问题,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以推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全面提升。

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生态发展: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被置于重要地位。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强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背景介绍 (2)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文献综述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3. 文献评述 (8)三、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理论基础 (10)1. 数字化转型概念及特征 (11)2. 农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模型 (12)3.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14)四、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案例分析 (15)1. 国内农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16)2. 国外农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17)3. 案例分析与启示 (19)五、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实施策略 (20)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2.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22)3.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23)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5)5.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26)六、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7)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8)2. 对策建议 (29)3. 政策建议 (31)七、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总结 (33)2. 研究展望 (34)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35)一、内容综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介绍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阐述农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

分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潜力,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结合国内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分析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机遇,以及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和农业需求变化,预测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决策、无人化作业、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智慧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对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入剖析,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尝试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从总体上介绍智慧农业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应用、政策支持、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以期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为我国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尤其在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智慧农业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无人机、智能农机具、智能温室等设施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农田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能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服务方面,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一批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智慧农业正在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种业新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出路

种业新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出路

种业新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出路詹存钰 叶 浩(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 225002)摘要:通过对目前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种业新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形势;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出路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提到商业化育种将是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的出路。

对于一直以来依赖国家科研投入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如何顺应形势,未雨绸缪,在紧迫的形势下寻找到一种适宜的方法,实现转型升级,将是每个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亟需思考的问题。

1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育种现状1.1 体制与机制 长期以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一直沿袭着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传统科研体制,办公条件、科研平台建设、人员薪酬等依赖着国家投入。

财政拨款的事业经费支撑着机构的运转,课题经费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经费渠道,培育品种的数量、发表论文等级、申报奖励大小是科研评价体系的着眼点,也是科研工作的考核目标。

这样的体制与机制,导致科技人员在开展应用型研究时只关注快出品种、致力于撰写论文、钻研于怎样申报奖励,而对科研的持续创新能力、品种的生命力、品种的产业化能力、品种售后服务与田间种植指导等关注不够,导致科研与市场脱节、科技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产生。

1.2 育种模式 目前,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机构的设置上一般按作物分类研究为主要模式,如水稻育种、小麦育种、油菜育种等,通常一个育种单位就是一个行政单元,如水稻育种研究室、小麦育种研究室、油菜育种研究室等,在这个行政单元内,一般再派生几个育种小组,如常规籼稻育种、常规粳稻育种、杂交籼稻育种、杂交粳稻育种等,育种小组内人员相对固定,申请的课题经费也按研究课题专项使用,育种人员在品种培育过程中贡献大小基本明确,育成的品种在申请定名、申报奖励时,署名排序指向明确,排他性明显,一般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向本研究室内人员扩散。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46 农村·农业·农民2023.04A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摘 要: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生产基地,更需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从中总结出阻碍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从当地政府和农业企业两方面探讨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政府;农业企业农业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农业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帮助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向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转变。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全面提升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转型。

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创新依旧存在技术转化缓慢、应用范围狭小以及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的步伐。

因此,对于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黑龙江省农业与农业技术发展现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如深化农业新技术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和电子农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根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与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达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粮食产量达1573.54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农业总产值为4099.55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2%。

2022年黑龙江省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新增665.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6.2万栋,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为我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郑真平
【期刊名称】《当代农机》
【年(卷),期】2024()3
【摘要】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模式、地区带动、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公共管理治理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思路和改进措施。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郑真平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战略转型的路径研究
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探索——对江都小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路径的分析
3.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农业科技园区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以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5.基于创新驱动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紧缺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农村和
农民问题将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首要问
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0年第7期
因在于科技含量低下。因此,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影响很大,因此,引进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基本 相似的农业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而且可更大限度地实现农业技术的成功转
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农业科技资源
优化配置的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和人 才的强大动力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
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各类先进农业技术l
500
多项,种质资源8万多份,仪器设备1 300余套
(台、件),这些成果有的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有
展,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
合作组织引进、消化、传播、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
最新科技成果,可以使农户掌握一些农业实用技 术,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农民的组 织化水平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一 样,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世界 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农民的组
(一)科学引进农业科技资源并进行适当改
科技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转型期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路径,以便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引进效
率。 关键词:引进;农业科技资源;农业技术;路径 中图分类号:乃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lO)07一0046一04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 化发展、依靠科技支撑改造传统农业并向现代农 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刻,并迎来了“以工促农”和 “以城带乡”的加速转型时期,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也由依赖政策创新、劳动力增加逐步转变为依赖 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意 义上说,农业科技资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结构调 整、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可
务平台,保障行为主体之间信息畅通。农民组织
化程度低,导致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不稳 定,常常出现违约行为,企业在与农户合作过程
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有结合我国国情,经
过科学合理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我 所用。因此,农业科技引进绝不能引进之后就万 事大吉,要在消化吸收上下大力气。在注重自主 创新的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引 进、消化、吸收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克服外来 技术的“水土不服”,以集成创新促进自主创新, 是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生 产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尤其 应对引进来的农业技术进行二次创新。我国各地 政府相继引进了不少国外技术项目,但往往引入 的先进技术依托的经营规模条件、机械化条件、资
题,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成为我国农业
生产力变革和飞跃的战略选择。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主要特 点的全球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农业科技 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还 有很大差距。根据2006—2007年农业部科教司 对我国267家种苗、农化、动物药品、饲料、农产品 加工、农业工程和信息咨询等七大类国家级和省
一、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现状
的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加以利用,为农业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作出重大贡献。最显著的成效是引进 了一大批动植物优良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 国的品种资源库,通过广泛收集、保藏、利用国外 的种质资源,加快了良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另外 一大显著成效是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农业技术相 对落后和储备不足的局面,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跨 越式发展。据专家保守估算,由于“948”计划的 实施,我国很多农业科研项目研发时间缩短10一
才能从总体上改变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从 而把握发展机遇,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的经济增 长方式需由追求物质资源投入增加的粗放型向依
移。[21如,为了解决我国柑橘产业结构性过剩、价 格下降、效益下滑的问题,“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
术计划”项目从1997年开始支持华中农业大学邓 秀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引进国外不同季节成熟 的品种以优化结构,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柑橘 的早、晚熟品种和产量显著增加,实现了我国柑橘 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为增产增收和扩大 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证明了农业技术及其 物化成果的“地域和文化”特性。事实上,一个国 家不可能依靠全盘引进他国的现成技术而实现科 学技术的进步,必须适时对引进技术进行适应性
的国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却低得多,目前我国参
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51.7%和41.3%,这充分
说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
源泉。…而农业技术进步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技
术引进,为此,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选择适宜的农业
加农民合作组织的成员仅占农户总数的10%左 右。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完善的技术传 播网络,先进技术难以被推广,而且农民接受新技 术的风险和成本也很高,从而难以形成对农业技
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积极引进、消化、吸收、
创新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我国传统农 业的技术精华,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 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及持续保 护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 耗,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 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综合体系。 三、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路径选择
内自主创新紧密配合,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由10年前的15年缩小 为目前的7年左右。目前,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等 25个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农作 物种质创新等50个领域的研究接近世界先进水 平,甘蔗等10余种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 世界平均水平。引进的仪器设备改善了我国科研 教学单位的研究条件和水平。引进大量的外资增 强了农业投资的强度。通过引进与创新产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 的国际竞争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
用、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利用好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
势,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农业和 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竞争实质 上是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 一47—
造 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转化率都 在70%以上,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 40%。我国在1985—2005年问的广义、狭义农业
织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小
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重要纽带。日本村 村都有农民组织且户户参加农民组织;德国所有
的农户都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荷兰绝大多数 农民甚至参加了多个合作经济组织;台湾农民也 基本上都参加了产销班、合作社或农会组织。与 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作为世界上农民最多
46.76%和58.33%。为了尽快赶超国外先进农 业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确保农业健康发 展,我们必须提高科技进步的起点,坚持自主创新 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设备,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从而缩短我国农业技
术与国外的差距。
(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
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级农业科研机构创办的农业科技企业的调研,农
化类、动物药类和农产品加工类与国际同类农业 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饲料类、农业工程类、农业 信息咨询类与国际同类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调 查的农业技术工程类的11项技术中有7项处于 较低水平,占该类比例的63.“%;饲料类和农业
信息咨询类技术中处于较低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研体制条块分割,科研机构分工不明,科技资源的
整体效率不高;科研缺乏顶层设计,宏观管理失 控,科研评价和科技人员评价指标不科学;科技投 人结构、比例、方式和程序不合理,缺乏对农业科
技平台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机制等。借鉴国外经
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成果资源,积极推进农业科
技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发挥技术集成对农业生产
我们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创新,最终形成中国特色 的农业技术体系。 农业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 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 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 生产技术,积极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进程,以现
的“本土化改造”,使之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
合。对于农业科技而言,本土化改造尤为重要,因 为农业生产具有最为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 史延续性。只有经过本土化改造、与当地农业生 产紧密结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在生产实践中 获得应用,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新技术。 (二)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各种农业经济
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的效益型转变,农业经济 发展方式也应转向依靠科技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因此,提高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有效利用引进的先
进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而很多发达国 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们现在遇到的技术 问题可能是他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所以我们需 要持续地引进、借鉴这些知识和技术财富,并根据
收稿日期:2010—03一15
作者简介:扬传喜(19r77一)。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来自一46—万方数据
经济纵横・2010年第7期
15年,节约研发经费30%一50%。通过引进与国
题。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 富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如,科
的综合作用,切实解决农业科技发展中的现实问
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
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的 引进,增强了我国抵御重大动植物疫病风险的能 力。 我国农业科技引进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成 绩,但我国引进农业先进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 题:引进主体情报信息缺乏,搜索、选择能力低,对 国内外技术供给与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引 进的技术层次低、重复,造成国家有限人力、物力 和财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一些地方在现代化 温室引进中,由于引进起点过高,不顾实际情况, 相互攀比,搞形象工程,盲目大量引进,引进后却 无法正常运转,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一个能与科 研紧密配合的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发展的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科技引进 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尤其是缺乏鼓励消化 吸收与创新的资金、贷款、税收等配套政策,由于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引进的一些优异资源未能充 分及时开发利用,影响了农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 收的积极性。与国家科技计划的结合比较松散, 没有充分发挥引进技术的最佳效益。成套设备和 技术引进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内容,但其中农 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所占比重很小。由 于国外的技术壁垒,导致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的 种质资源很难引进。 二、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必要性 (一)能够解决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 问题,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农业资源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