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

合集下载

家乡的传统工艺福建泉州

家乡的传统工艺福建泉州

家乡的传统工艺福建泉州福建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

泉州的传统工艺独具特色,代表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泉州的几种主要传统工艺,包括陶瓷、木雕、丝绸等,它们是泉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传承和发扬泉州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泉州陶瓷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

泉州的陶瓷起源于唐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泉州文化的象征之一。

泉州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泉州青瓷更是享誉全球,具有独特的青花、青纹和青釉,色泽自然清新。

泉州陶瓷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挤坯、上釉、装饰等多个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泉州陶瓷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富有装饰性的纹饰,成为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雕是泉州的另一项传统工艺。

泉州的木雕技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宋代。

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泉州的木雕作品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常常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各种元素。

木雕工艺需要雕刻师傅对木材的纹理、质地和结构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将木料雕刻出精美的作品。

泉州的木雕作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能体现出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丝绸是泉州的传统特色工艺之一。

泉州丝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泉州丝绸以其精美的质地和华丽的色彩而著称。

泉州的丝绸主要包括缂丝、潞丝、剪绢等不同的品种和工艺。

泉州丝绸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蚕桑的养殖、缫丝、织布、染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泉州丝绸的图案和纹饰丰富多样,常常融入了泉州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民俗特色。

除了陶瓷、木雕和丝绸,泉州还有许多其他传统工艺,如竹编、红糖制作等,它们都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工艺不仅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记录了泉州历史的点滴。

同时,这些传统工艺也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

总而言之,泉州的传统工艺是泉州文化的瑰宝,代表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福建泉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泉州的风俗习惯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在这里,每一种风俗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福建泉州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泉州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盛大的当属清明节和中秋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泉州的清明节庆祝方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会烧纸钱、烧纸衣服、烧纸车等,这些都是为了祭奠祖先。

此外,泉州人还会用鸡蛋、花生、糯米等食材制作出传统的“清明糕”,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着自己的庆祝方式。

泉州人会在中秋节期间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

此外,泉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在中秋节期间会举行“争灯”比赛。

这个比赛是用竹子做成的灯笼,争相抢夺中间的红球,看谁先抢到谁就是胜利者。

二、婚俗泉州的婚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泉州,婚礼通常会在早上举行,先是新娘出门,接着新郎到新娘家里迎娶。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如破解谜语、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和勇气。

到了新娘家后,双方要进行“抢亲”仪式,就是新娘的家人要阻拦新郎的入门,新郎要通过各种方法才能得到新娘的认可。

在泉州,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喜饼”。

喜饼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形状像一个小小的圆盘,上面印有新人的名字和结婚日期。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自将喜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民间艺术泉州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泉州木偶戏。

泉州木偶戏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泉州木偶戏的演员通常是男性,他们通过木偶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配合着各种音乐和唱腔,让观众沉浸在其中。

除了木偶戏之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南音、客家山歌、太平歌词等。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深厚且独特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在泉州的生活习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一道道别具韵味的风景。

首先,饮食习俗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的餐桌上,常常能看到各种特色美食。

比如,肉粽就是泉州的一大招牌。

与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泉州肉粽用料丰富,糯米中包裹着卤肉、香菇、虾仁、蛋黄等食材,口感软糯,味道浓郁。

再比如,面线糊也是泉州人喜爱的早餐之一。

细如发丝的面线在浓稠的汤中煮熟,加入大肠、猪血、虾仁等配料,吃的时候撒上一些胡椒粉和葱花,鲜香爽滑,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润饼菜,这是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常见的美食。

一张薄饼皮,卷入胡萝卜丝、豆芽、豆干、海蛎煎等食材,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在婚俗方面,泉州有着独特而又繁琐的传统。

从议婚开始,就有着诸多讲究。

男女双方家长会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家庭情况,如果觉得合适,便会安排男女见面。

订婚时,男方要准备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礼金等。

婚礼当天,更是热闹非凡。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头戴凤冠,由娘家的兄弟背出门,坐上花轿。

到了男方家,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如过火盆、拜天地等。

婚宴上的菜肴也十分讲究,通常会有寓意吉祥的菜品。

在节庆习俗方面,泉州更是丰富多彩。

每年的元宵节,泉州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

各种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将古城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扶老携幼,穿梭在花灯之间,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

而在端午节,赛龙舟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江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岸边观众加油助威,热闹非凡。

到了中秋节,博饼则是泉州独特的民俗活动。

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奖品的归属,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闽南建筑也是泉州闽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独特的“皇宫起”建筑风格。

燕尾屋脊高高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燕子,象征着吉祥如意。

还有出砖入石的墙壁,将红砖和白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仅美观,还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是多种宗教兼容并存,民间信仰繁杂,节日活动丰富,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独特,且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闽越族和汉族的习俗。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1. 宗教:泉州是多宗教的城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在历史上都有传播。

2. 方言: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3. 节日:泉州民俗古朴,除了具有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还有随着泉州市各区人民生活习惯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二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三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六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

4. 嫁娶文化:泉州传统的婚姻习俗,包括相亲、订婚、结婚等。

5. 饮食文化:泉州的传统美食有蚝煎、天公豆、深沪水丸、鱼丸、崇武鱼卷等。

6. 丧葬文化:泉州传统的丧葬习俗,包括入殓、出殡、安葬等。

7. 方言文化: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总之,泉州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值得深入探索和了解。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和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探寻那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而闻名。

南音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演奏者们配合默契,丝丝入扣的音符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悠远的时空。

演唱者则用闽南语婉转吟唱,歌词往往富有诗意,讲述着爱情、生活和历史故事。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时常能听到这悠扬的南音,让人陶醉其中。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

高甲戏以丑角表演最为出彩,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将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剧情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高甲戏的舞台总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拍胸舞呢?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民间舞蹈。

舞者们赤裸着上身,头戴草箍,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一边拍打着胸膛,一边跳跃扭动。

他们的动作豪放有力,表情欢快热烈,展现出泉州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拍胸舞通常在民俗活动中表演,如迎神赛会、喜庆节日等,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氛围。

除了音乐和舞蹈,泉州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

其中,开元寺是泉州佛教文化的代表。

这座古老的寺庙建筑宏伟,保存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每年的佛诞节等宗教节日,开元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而清净寺则是泉州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泉州的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更是大放异彩。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还有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民俗文化的沃土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积淀深厚,绚丽多彩。

泉州的节日民俗文化尤为风光,热闹,慎重。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冬至等等。

元宵节,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

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元宵花灯似满天的星星,点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

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

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

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

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

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

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

花灯展览、文艺踩街。

万人空巷,举城同乐,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地方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确定为“旅游文化节”。

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美不胜收。

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端午节在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

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

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

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

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

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装着鸭子的笼子。

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

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

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泉州的传统艺术拥有一批风情万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因此,泉州又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

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韵味隽永的南音艺术,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

梨园戏,鼓乐悠扬,茶香袅袅,舞台上青衣花旦正唱《陈三五娘》,唱亮迷人的民间艺术。

一个流传在闽粤之间的古代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毅然私奔的青年男女的故事,诉说悲欢、梦想与渴望。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位于福建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泉州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泉州的土楼是其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厚重的土坯和石块建造而成。

泉州地区的土楼被誉为“活化石”,既是传统村落的居住建筑,也是土族文化的象征。

著名的土楼群有南靖土楼群和田螺坑土楼群,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泉州的木偶戏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主要以手法、声腔和表演为特色,以其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传统的泉州南音、泉州刺绣、泉州剪纸和泉州民间舞蹈等都是泉州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展览、举办艺术节和开展培训等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和创新。

总之,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的独特魅力。

泉州的节庆习俗有哪些值得了解

泉州的节庆习俗有哪些值得了解

泉州的节庆习俗有哪些值得了解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习俗,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泉州传统文化的瑰宝。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了解那些值得深入探究的节庆习俗。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泉州有着独特而热闹的庆祝方式。

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清洗衣物、器具,寓意除旧迎新。

贴上喜庆的春联和精美的窗花,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桌上少不了象征团圆的鱼丸、肉粽等美食。

零点钟声敲响,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一天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能扫地、倒垃圾,以免把财运扫走。

从初二开始,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元宵节在泉州同样备受重视。

花灯是这个节日的主角,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宫灯、走马灯,也有现代的创意花灯。

人们在这一天赏花灯、猜灯谜,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此外,还有游龙灯、舞狮子等精彩的民俗表演,让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清明节,是泉州人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扫墓地、献上鲜花、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在这个节日里,家族成员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逝去的亲人,传承家族的记忆和文化。

端午节,泉州人除了包粽子、赛龙舟外,还有独特的“嗦啰嗹”习俗。

“嗦啰嗹”队伍会走街串巷,唱着吉祥的歌谣,为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平安。

七夕节,在泉州又称为“七娘妈生”。

这一天,家中有未满 16 岁孩子的家庭,会准备供品祭祀“七娘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中秋节,泉州人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烧塔仔”的习俗。

人们用红砖砌成塔形,里面堆满柴火,在夜晚点燃,火焰冲天,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冬至,泉州人有“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在外的游子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家人一起搓汤圆、吃汤圆,象征团圆。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泉州的闽南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之处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坐落在福建省的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民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闽南文化民俗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承发展,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闽南话,作为泉州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音韵和词汇,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泉州人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闽南话,声调丰富,抑扬顿挫,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比如“呷饱未”(吃饱了吗)、“利厚”(你好)等常用语,简单却饱含亲切。

这种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的纽带,让泉州人在乡音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泉州的闽南建筑也是一大特色。

那红砖红瓦、燕尾屋脊的古厝,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厝的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通风采光。

屋脊上的燕尾高高翘起,仿佛要展翅高飞,象征着吉祥如意。

而那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更是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工匠们的巧思和精湛技艺,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在泉州的古街巷弄,古厝错落有致,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

闽南的宗教信仰在泉州也表现得十分多元和融合。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

开元寺、清净寺等宗教场所见证了泉州宗教文化的繁荣。

特别是开元寺,那宏伟的建筑、古老的双塔,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祈福。

而每逢宗教节日,寺庙里香火旺盛,人们虔诚地祈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

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与融合,体现了泉州人民的包容和开放。

闽南的传统节日在泉州更是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精彩纷呈。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而在元宵节,花灯展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形状、色彩斑斓的花灯挂满街头巷尾,让人目不暇接。

端午节时,赛龙舟则是重头戏。

龙舟在江上飞驰,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欢乐的庆典,更是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方式。

闽南的饮食文化在泉州也是独具魅力。

面线糊、肉粽、土笋冻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以下是一些泉州的特色:
1.历史文化: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等,展示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2.宗教文化: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汇集地,这里有多样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让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3.自然景观:泉州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如清源山、九日山、戴云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探险和观赏的胜地。

4.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都是泉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5.美食:泉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出名,如土笋冻、牛肉丸、鱼丸等,都是泉州的传统特色美食。

6.侨乡特色: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旅居海外,为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元素。

7.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楼、闽南古厝等,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情。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景优美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

(完整word版)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超楠

(完整word版)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超楠

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一、一日三餐泉州人的居家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

作为正餐的补充。

还有点心,但各时期、各阶层有所不同。

以永春县为例,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为官“三餐三点”(早点、午点和晚点),十层“三餐二点”(早点和晚点),庶民农忙时才多加“一点”(午点),穷人三餐难顾,不敢有点心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泉州人的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也称地瓜)、大麦等。

在安溪、永春。

德化等内地县,是以大米为主,而在惠安、晋江、南安等沿海县,则以番薯、大麦为主。

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以三餐皆稀为常,或一干两稀(中午或晚上为干饭),或两干一稀(中午和晚上均为干饭)。

泉州人还有个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副食品直接与大米煮成咸饭(如高丽菜饭、红膏母蟳饭、肉饭等)和咸粥(如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等),吃起来颇有地方风味。

关于泉州人的主食原料,这里还应就番薯多说几句。

番薯除了作为三餐的主食,以及制作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风味小吃外,还成为维系家乡和境外、海外游子的精神纽带。

家乡的亲友出境、出国探亲,所带的礼品中就有番薯粉等。

华侨回乡来,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汤。

泉州侨乡的人民甚至认为,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长着的番薯,哺育了他们旅居在境外、海外的乡亲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与性格,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迅速成长。

而一旦事业有成后,当他们回想起以前家乡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汤的艰苦日子,又会激发起爱国爱乡之情,踊跃支援桑梓建设。

想不到番薯这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丰的内化内涵。

泉州城乡一般民众,旧时俭朴,粗食淡饭,佐之物多是自家腌制的瓜菜和廉价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鱼、肉、禽、蛋,往往要逢年过节才难得一尝,清道光《晋江县志》曾记载明代万历进士杨廷相讲他“为诸生时,岁惟大麦及萝卜菜熟时一饱耳,余具枵然也”。

泉州闽南的风俗作文

泉州闽南的风俗作文

泉州闽南的风俗作文
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
是闽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闽南地区的风俗习俗在泉州这座城市
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泉州闽南的风俗。

首先是泉州人热情好客的风俗。

泉州人以热情好客著称,无论
是家庭还是商家,都会热情款待客人。

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来到泉州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泉州人喜欢和客人聊天,分享自己
的生活和故事,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次是泉州人讲究礼仪的风俗。

泉州人注重礼仪,尊重长辈,
尊重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泉州人会遵循一些传统礼仪,比如拜年、祭祖等。

在与人交往时,泉州人会尊重对方,不轻易说出伤人的话,保持礼貌和谦逊。

再次是泉州人热爱传统文化的风俗。

泉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
的城市,这里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泉州人喜欢参加一些传统文
化活动,比如庙会、戏曲表演等。

他们珍视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和
发扬下去。

总的来说,泉州闽南的风俗体现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热爱
传统文化等特点。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泉州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展示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泉州的风俗让人感受到一
种温暖和亲切,也让人更加了解和喜爱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泉州习俗

泉州习俗

节庆泉州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极富人情味。

(一)过春节,道恭喜。

此外上元节(元宵)也是大节日,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欢宵达旦。

(二)清明节,春祭敬祖,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三)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乡村,这一天要龙头“采莲”,村民们唱“嗦莲”的采莲歌,边唱边走,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四)“七娘妈生”,即七夕,起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日起,历时一个月,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一日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六)中秋节,泉州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

这时秋高气爽,又是收成季节,妇女们就买月饼,蒸煮甘薯、芋头,小孩们则到处捡砖瓦片造塔仔,当月满天心,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而小孩子分到月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

泉州城里,这一夜,许多人都到江边泛舟赏月,有的在江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阳节,登高远足,是一项很有诗意的活动。

(八)冬至,就是冬节。

用糯米粉搓丸,做成鸡、鸭、狗、猪、羊、牛六畜的模样;在乡村,还举行隆重的冬祭。

(九)做“年兜”。

在除夕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除尘”贴春联,备办年货,蒸糕,还要送神。

除夕当夜,家人团聚点独守岁,然后燃放鞭炮,送旧迎新。

风俗禁忌年兜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备节: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馈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福建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探寻那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瑰宝。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南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委婉深情的唱腔,传递着千年的情感和故事。

演奏南音的乐器也别具特色,如琵琶、洞箫、二弦等,演奏者们通过细腻的指法和独特的技巧,将南音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常常能听到南音的悠扬之声,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一大亮点。

高甲戏以其夸张的动作、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而广受喜爱。

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出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高甲戏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民间传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高甲戏的舞台总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再者,泉州的木偶戏更是令人称奇。

木偶戏艺人通过手中的丝线,灵活地操纵着木偶的一举一动,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

木偶们或舞枪弄棒,或长袖善舞,表演得栩栩如生。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除了表演艺术,泉州的民俗节庆也是丰富多彩。

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泉州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

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将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穿梭在花灯之间,猜灯谜、赏灯景,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而在端午节,泉州的赛龙舟活动则是激情澎湃。

龙舟手们齐心协力,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在江面上奋勇争先。

岸边的观众们欢呼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泉州的民间信仰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对妈祖的信仰尤为深厚。

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泉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妈祖庙遍布各地。

每逢妈祖诞辰等重要节日,信徒们都会前往妈祖庙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丰收。

泉州习俗——精选推荐

泉州习俗——精选推荐

泉州习俗节庆泉州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习惯互相结合的特⾊,雅俗共赏,极富⼈情味。

(⼀)过春节,道恭喜。

此外上元节(元宵)也是⼤节⽇,家家挂花灯,⼩孩提纸灯,欢宵达旦。

(⼆)清明节,春祭敬祖,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三)五⽉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在乡村,这⼀天要龙头“采莲”,村民们唱“嗦莲”的采莲歌,边唱边⾛,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四)“七娘妈⽣”,即七⼣,起源于“董永与七仙⼥”的传说,这⼀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

(五)普渡⽇,就是中元节。

农历七⽉⼗⽇起,历时⼀个⽉,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六)中秋节,泉州⼈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

这时秋⾼⽓爽,⼜是收成季节,妇⼥们就买⽉饼,蒸煮⽢薯、芋头,⼩孩们则到处捡砖⽡⽚造塔仔,当⽉满天⼼,家⼈团聚赏⽉、吃饼、或搏“状元”饼,⽽⼩孩⼦分到⽉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

泉州城⾥,这⼀夜,许多⼈都到江边泛⾈赏⽉,有的在江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阳节,登⾼远⾜,是⼀项很有诗意的活动。

(⼋)冬⾄,就是冬节。

⽤糯⽶粉搓丸,做成鸡、鸭、狗、猪、⽺、⽜六畜的模样;在乡村,还举⾏隆重的冬祭。

(九)做“年兜”。

在除⼣的前⼏天,家家户户都“除尘”贴春联,备办年货,蒸糕,还要送神。

除⼣当夜,家⼈团聚点独守岁,然后燃放鞭炮,送旧迎新。

风俗禁忌年兜⼤年腊⽉三⼗、⼩年腊⽉⼆⼗九,是农历⼀年⾥的最后⼀天,也指最后⼀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

备节: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扫除,炊年糕、年⽶果,给⼤⼈⼩孩买⾐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

馈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风俗》:“除⼣:前⼀、⼆⽇,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福建泉州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人们传承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泉州人的饮食习惯泉州人是非常爱吃海鲜的,因为泉州地处海滨,海鲜非常新鲜,而且品种也非常丰富。

泉州有着很多著名的海鲜菜肴,比如“开洋鲍鱼”、“沙茶面”、“海蜇”等等,这些菜肴都是泉州的传统美食,每到节日或者宴请客人时,泉州人都会准备这些美食来招待客人。

泉州人也非常爱喝茶,因为泉州是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所以泉州的茶文化非常丰富。

泉州人喜欢用白瓷茶具泡茶,茶具上通常会有精美的花鸟图案,非常漂亮。

泉州的茶叶种类也非常多,比如铁观音、大红袍、水仙等等,每种茶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味。

泉州人的婚俗习惯泉州人的婚俗习惯非常独特,首先是“三朝回门”这个传统习俗。

新娘在结婚前,要先回娘家三次,这三次分别是“回门”、“送行”和“回娘家”,这是为了表示新娘对娘家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另外,泉州人的婚礼也非常隆重,通常要在新房门口放置一座“花轿”,新郎要乘坐花轿来接新娘,这样才算正式结婚。

在婚礼上,还要进行“三拜九礼”的仪式,这个仪式非常繁琐,但是泉州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婚姻幸福美满。

泉州人的节日习俗泉州人的节日习俗也非常丰富多彩。

比如泉州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泉州人会在这一天去祭扫祖先,也会在墓地前烧纸钱、放鞭炮等等,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另外,泉州人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就是“开炉节”,这个节日是泉州人独有的,其他地方没有。

在这个节日里,泉州人会在家里的灶头上烧火,准备各种美食,比如糯米饭、花卷、油条等等,然后和家人一起吃,以庆祝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总之,泉州的风俗习惯是非常独特的,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泉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泉州的这些传统习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每一项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值得体验的泉州特色民俗活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嗦啰嗹”。

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端午习俗。

在活动中,人们头戴“簪花围”,扮成铺兵、旗手、花婆等角色,抬着龙王头,敲锣打鼓,走街串巷。

队伍中有人唱着“嗦啰嗹”的歌谣,歌词诙谐有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沿途的居民则在家门口设香案,迎接队伍,祈求平安吉祥。

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拍胸舞”也是泉州民俗的一大亮点。

舞者赤膊上阵,头戴草箍,随着音乐的节奏,双手依次拍击胸、肋、腿、掌,动作矫健有力,豪放洒脱。

这种舞蹈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质朴的美感,展现了泉州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民间庆典上,拍胸舞的出现总能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让观众感受到泉州民俗的独特魅力。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火鼎公婆”呢?这是一种富有喜剧色彩的表演形式。

由公婆二人分别扮演“火鼎公”和“火鼎婆”,公执长柄竹扇,婆执彩帕,在欢快的音乐中,围绕着燃烧的火鼎,做出各种夸张、滑稽的动作。

他们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充分体现了泉州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

“永春纸织画”则是泉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它以纤细的纸丝编织而成,画面朦胧而富有诗意。

制作纸织画需要经过裁纸、编织、裱褙等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复杂。

在永春,您可以亲自参与纸织画的制作过程,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泉州南音”更是泉州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它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唱腔而闻名。

在南音的演奏中,常见的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等。

聆听南音,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

“提线木偶戏”同样令人称奇。

表演者通过手中的丝线操纵木偶,使其做出各种细腻而生动的动作。

木偶的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仿佛具有生命一般。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泉州,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每一种民俗风情都是泉州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泉州的民俗风情中,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古朴典雅的韵味,让人陶醉其中。

演奏南音时,演唱者用独特的闽南语腔调,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那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乐器的合奏,仿佛能穿透时光的壁垒,带领人们领略千年前的风雅。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庙宇,时常能听到这美妙的南音,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泉州人民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高甲戏以其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而闻名。

演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浓重的妆容,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无论是英勇的武将、机智的谋士,还是多情的佳人,都在舞台上活灵活现。

观众们在台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紧张屏息,沉浸在这充满欢乐和惊喜的表演之中。

每逢传统节日,泉州的民俗风情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春节期间,泉州人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们抬着神像巡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游神队伍中,有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还有身着古装的仪仗队,热闹非凡。

而在元宵节,泉州的花灯则成为了主角。

各种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花灯挂满街头,有传统的宫灯、动物灯,也有充满现代创意的科技灯。

人们在花灯下穿梭,猜灯谜、赏灯景,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闽南传统建筑也是泉州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红砖红瓦的古厝,燕尾屋脊高高翘起,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古厝的布局严谨,注重通风采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在门窗、墙壁上,展现了闽南工匠的高超技艺。

还有那气势恢宏的土楼,圆形或方形的建筑结构,不仅具有防御功能,更是家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泉州结婚风俗?

泉州结婚风俗?

泉州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城市,其结婚风俗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泉州结婚风俗的常见特点:
1. 下厅婚礼:泉州地区的传统婚礼常常在家中的厅堂举行。

在婚礼当天,新郎家会请来媒人,代表双方家庭商量婚事,确定婚期。

2. 안: 安是泉州的一种传统婚礼脚步舞蹈,也是婚礼庆典的一部分。

一般由几个女性穿着漂亮的传统华服表演,以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3. 娶亲礼:新郎会带着一队人马去新娘家,进行娶亲礼。

在新娘家门口,会有一系列的门槛和考验等待着新郎和他的队伍。

过了这些考验,新郎才能进入新娘家。

4. 宴席仪式:泉州婚礼的宴席通常以宴请亲朋好友为主,人数庞大。

在宴席上,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如拜天地、敬茶、敬酒等,以表达对亲友的敬意和感谢。

5. 引唱:婚宴上,新人会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唱(答唱)人,通过歌曲的方式唱出婚礼的祝福语,来增添喜庆气氛。

6. 亲友祝福:泉州婚礼上,亲友们会进行现场祝福,并送上礼金或礼物。

新人会一一接受祝福,并表示感谢。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人的喜好和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婚礼习俗可能会有所改变。

以上提到的只是一般常见的泉州结婚风俗,具体的细节可能会因地区和家庭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泉州的民俗文化

泉州的民俗文化

拍胸舞
拍胸舞在泉州农村极为流行, 对它的源流说法不一。一说源自梨 园戏《李亚仙》的折子《莲花落》, 是郑元和浪迹街头,与众丐行乞时 边唱边舞,以抒胸臆;一说是早已 有之,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马 远《踏歌图》,即为描绘拍胸舞场 面。 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 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 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 《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 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 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 足、拍胸、扭腰;双手起落,有节 奏地拍胸挟腋、偶而又投足拍腿、 屈臂击肘。时而跳跃、时而跪蹲、 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 豪迈矫健,情绪热烈,风趣浪漫。
什么是泉州民俗文化
•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 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 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 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 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 先民———“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 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有千 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 来了华夏民
谢谢观看
请多指教

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拍胸舞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足拍胸扭腰
家乡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
五年四班黄宇轩
目录
• 1、什么是泉州民俗文化
• • • • • 2 、拍胸舞 3 、南音 4 、高甲戏 5 、南戏 6 、谢谢观看
南戏
宋末元初,用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 要声腔的泉州南戏开始形成,很快流行于原 泉州府、漳州府所属各县及广东海陆丰等闽 南语系地区。明末清初,南戏达到鼎盛时期, 除遍布台湾岛外,更随着华侨的足迹传入东 南亚诸国。 早期形成的南戏有 梨园戏和悬丝傀儡戏 (提线木偶),明清 间,又有布袋戏(掌 中傀儡)、打城戏、 高甲戏等相继崛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
作者:陈彦儒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9期
【摘要】福建泉州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为泉州的一名高中生,本人将就自己所了解以及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进行总结,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泉州;习俗文化;民俗特色;妈祖信仰;关帝信仰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在古代是闽越民族的生活栖息地,文化积淀较为厚重。

数千年来,泉州地区百姓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注重礼数,在当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气。

因为泉州是我国古时候的重要出海口,因此在外来文化进入之后,同泉州本地的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泉州地区特有的文化风貌,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时令节日、社交礼仪等方面。

这些习俗,随着时代变迁,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源,又荟萃各地民俗文化为流的多元的、独特的泉州民俗文化。

一、泉州的习俗文化
泉州的习俗文化有很多层面,本文主要从节日习俗文化、婚丧习俗文化、衣食住习俗文化三个方面入手简述。

(一)节日习俗文化
泉州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十分风光、热闹。

例如,端午节在泉州会举行“龙舟竞渡”“采莲”等活动,蔚为壮观。

在“龙舟竞渡”中,江面水花四溅,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二)婚丧习俗文化
1.婚嫁习俗
泉州婚嫁习俗比较繁琐,青年男女相恋走到谈婚论嫁之时,必须要先进行“定婚”。

定婚是男方的长辈或者族亲长辈选择吉日,带上金银首饰、礼金等到女方家中订盟,即“压定”。

在确定婚期之后,要将“轿前盘”(即“花包”)连同一担“礼担”送往女方家。

“轿前盘”像一个直径六
寸的圆盘,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

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

“礼担”装有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专门来孝敬女方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当然,婚礼过程中以及婚礼结束后还有很多繁琐的环节,在此不一一赘述。

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进步,闽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风俗也逐渐趋于简化,礼节不再那么繁琐。

2.丧礼习俗
在泉州当地流传着一些俗语:“生要生在苏杭二州,死要葬在福建泉州”“要吃要穿在苏杭二州,要死要葬在福建泉州”。

旧时,泉州重死甚于重生,丧葬礼仪迷信、侈靡,民间竟以此为荣。

在泉州,一个人从气绝至埋葬入土,中间经过许多手续,环节十分繁琐。

其仪式的繁简和费用的丰俭,视各人的经济情况、死者的身份地位、各乡的风俗习惯而有差异。

(三)衣食住习俗文化
1.服饰
泉州的人物服饰独领风骚。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东女,还有东海蟳埔女的着装打扮。

比如有首打油诗形象勾画出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头部被黄头笠和头巾包裹,只露出一张脸;上衣衣短露脐,接袖衫还以褐红、蓝为主;大筒玄色裤子上加上蓝色布边裤头,配以一股三垂的银裤链;黑、绿刺绣花纹,四角有金黄穗子的褡裢;红绸布刺绣的踩轿鞋。

那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款式,协调的造型,独具特色。

2.美食
泉州有着丰富的食品资源,居民们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形成了具有侨乡风味的食品。

例如香甜而不滑腻的元宵丸,色香味形俱佳又经济实惠的“烧肉粽”,以及面线糊、海蛎煎、五香卷、土笋冻……这些美食构成了独具风味的泉州饮食风俗。

3.建筑
泉州地区的民居建筑造型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尤其是民居用于装饰之用的雕绘最让人称道。

从艺术层面和审美层面来看,泉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在明清之际所建成的宫殿式民居最让人过目不忘。

这种建筑设计精巧,不但雍容大气,而且不失端庄之态。

从这种民居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来看,不但彰显出封建社会礼教文化的仪式感和等级感,同时又显现出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

二、泉州的民俗构成
泉州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包括妈祖信仰、关帝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民间信仰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间信仰
1.妈祖信仰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敬奉妈祖,因而妈祖文化盛行于这片土地。

妈祖通常也被称为天后、圣母等,是北宋时期生活于泉州莆田县湄洲屿的名叫林默娘的女子,在妈祖信仰正式诞生前,便已经同泉州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妈祖原型的林默娘对于泉州而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名泉州女性。

靠着“妈祖”的庇护和保佑,数百年来刺桐港一直保持着一派蓬勃生气,也让泉州文化随之走向了辉煌。

因为心中保持着对妈祖的忠贞信仰,使泉州人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角落,都被这种信仰凝聚在一起。

“妈阁”随着泉州人民活动区域的增大,在广阔的海域中随处可见。

2.关帝信仰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忠义”精神,而在这之中,武圣关羽的“忠义”精神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推崇和景仰,这种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精神纽带。

通淮关岳庙是泉州地区最为知名的关公祭拜场所,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和民众到此瞻仰,感受关公的“忠义”精神。

3.宗教信仰
泉州文化的多元性,使这里的宗教类别较为丰富。

泉州作为我国的出海口,为海外各国同中国提供了文化交流平台,各种宗教相继传入泉州,同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形成了交融,并且不同的宗教文化彼此之间互不排斥,这种奇特的宗教文化融合现象体现出泉州人民宽容的宗教精神以及开放的心态。

泉州地区的宗教文化较多,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借鉴吸收,并且突破了国家疆域的限制,尤其是妈祖文化和关公文化已经传播到海外,使泉州人民在这些文化的浸染下,形成了强大的精神纽带,并且彰显出泉州地区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4.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地区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熠熠发光的明珠,彰显着泉州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国务院认定的我国文化历史名城之中,泉州凭借无可争议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获得了一席之地,时至今日,依然每年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在过于丰厚,因此泉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名城确实当之无愧。

三、泉州的民俗特征
泉州的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民俗的多元性以及一定的区域性等特点。

(一)广泛的传播性
对比国内其他地区的单一文化,泉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和传播性的特点。

历史上的泉州乃是闽越民族的世代居所,因此,直到今天,在泉州地区的街头巷尾依然能够看到闽越民族生活的一丝印迹,拿泉州地区的一些习俗来说,每年农历端午节的“采莲”,便是最初源自古时的闽越民族,这一点已经得到一些民俗研究者的认同。

历史上,生活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向泉州地区的人口迁徙,这样一来,使泉州地区的汉族移民数量不断增多,从而改变了泉州地区先前的人口构成,并且使当地演变为外来人口为主的移民社会。

在中原汉族人民的迁入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原文化,这些中原文化的传入,改变了泉州地区原有的文化模式,使泉州地区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烙印。

(二)民俗的多元性
泉州地区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往往使初次来此的人感到目不暇接。

泉州地区的民俗文化雅俗共赏,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这些民俗文化寄托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点,这里汇聚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各种文化在泉州地区实现了文化之间的交融,从而构成了当前丰富多样的泉州文化。

(三)一定的区域性
每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一般来说,民俗文化是否受到人民的喜爱和认可,是否具备多样的社会功能,历史传承是否久远等,均会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泉州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使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感召力,特别是祖国的台湾,很大一部分人来自闽南,同祖同俗,在密不可分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的“五缘”文化中,形成一个血浓于水的民俗文化圈。

四、结语
数千年来,泉州地区历经历史大潮的洗礼,不同文化在彼此的互相影响下形成了新的平衡格局。

走进泉州,有古称佛国的寺院,有游子魂牵梦绕的祠庙,有融会古今中西的民居,有甜美古道的方言,有多姿多彩的戏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泉州的民俗文化,不仅在本区域相沿袭,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流播,历代传承,互相激扬,与时俱进,延绵不绝。

参考文献:
[1]黄海德.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特征论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陆芸.泉州的宗教文化特点[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李文实,黄民生.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6).
[4]陈少牧,王炳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意义[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陈桂炳.泉州学研究的经典之作——读李亦园教授《泉州学的新视野》[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
[6]陈桂炳.关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学术视野的思考——以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的协作研究为视角[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