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答案(其他班拿的)

合集下载

生化名解(完整版)

生化名解(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2、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后生成黄色化合物。

4、肽键(peptide bond):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能,不能自由旋转。

(所以肽单元在同一平面)5、氨基酸残基(residue):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被称为氨基酸残基(residue)。

6、寡肽(oligopeptide):由十个以内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称为寡肽(oligopeptide)7、多肽(polypeptide):由十个以上的氨基酸相连形成的肽称多肽(polypeptide)8、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9、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N到C端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0、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11、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主要的化学键: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

12、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以共价键相连接,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1、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peptide):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3、肽键(peptide 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4、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的性质。

5、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性质;胶体的性质;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引起变形;蛋白质的紫外线吸收的性质;蛋白质的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7、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8、模体:是蛋白子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

一个模体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的功能。

9、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

结构域是在三级结构层次上的独立功能区。

1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从N-端至C-端所有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并且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1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1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卷曲或折叠的状态。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之间的空间排布及亚基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14、蛋白质变性:在一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核苷:是由一个碱基和戊糖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化合物。

2、核苷酸:是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3、磷酸二酯键:是两个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残基的两个羟基分别与同一磷酸基团形成的共价连接键。

4、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储存遗传物质和传递遗传信息。

5、核酸的一级核苷酸结构:是指DNA分子中各种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6、DNA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

7、碱基互补规律: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

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环化核苷酸:是指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的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成为环化核苷酸。

9、Tm值:是指DNA热变形时,增色效应达到50%是的温度。

10、增色效应:DNA从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增加。

11、减色效应:是变形的核酸复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降低甚至恢复到未变形时的水平。

12、分子杂交:是使单链DNA或RNA分子与具有互补碱基的另一DNA或RNA 片断结合成双链的技术。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构象:是指具有相同结构式和相同构型的分子在空间里可能的多种形态。

2、构型: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立体结构体中取代基团在空间的相同取向。

3、肽平面:是指多肽链或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C、O、N、H4个原子与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共处一个平面。

4、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一) 名词解释
1. 冈崎片段:后随链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相反,复制时需解 链达足够长度,然后在引发体作用下,形成引物再合成一段DNA。 因此,随从链的复制需要多次生成引物,形成一些不连续的DNA 片段,这些片段又称为冈崎片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分别为1000~2000数百个核苷酸。
3.高血糖: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称为高血糖。
4.糖尿:指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尿中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
5.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原为体内糖的贮存形式,也可被迅速动用。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合酶为关键酶。由肝糖原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再水解成葡萄糖释出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磷酸化酶为关键酶。
7.鸟氨酸循环:体内的氨主要在肝经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鸟氨酸,使有毒的氨合成无毒的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首先CO2和氨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催化下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再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缩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后者裂解为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由精氨酸酶催化释放1分子尿素和鸟氨酸,形成一个循环,称鸟氨酸循环。
5.细胞凋亡: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在基因严格调控下发生的主动的细胞自杀现象,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6.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上的特殊基团在细胞内其他酶作用下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快速改变酶的活性。以磷酸化和脱磷酸最为多见。
7.变构调节:某些小分子变构效应剂非共价结合于变构酶的调节部位,快速引起酶的构象改变,引起酶活性改变,使酶被激活或抑制,调节其活性。
5.解偶联作用: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作用,使呼吸链传递电子过程中泵出的H+不经ATP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而通过线粒体内膜中其他途径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破坏了内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使ATP的生成受到抑制,由电化学梯度贮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在某一pH值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阴/阳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单元(肽平面):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

位于同一平面,C-α1 和C-α2 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trans)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3、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还包含二硫键。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4、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

5、三级结构: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6、亚基: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中,每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就是一个亚基,亚基与亚基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

7、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质多肽链主链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之一,肽链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成有规律的右手螺旋状。

9、β-折叠(βpleated sheet):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①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α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结构;②氨基酸侧链交替地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③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稳固β-折叠结构;④肽链有顺式平行和反式平行两种。

生化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

生化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

名词解释1、血糖: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糖原分解。

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4、有氧氧化: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生成柠檬酸, 柠檬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6、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称为糖酵解途径。

7、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

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8、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

包括脂类和载脂蛋白。

9、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0、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

11、必需脂肪酸: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来供给。

有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三种。

12、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催化,将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到一个α- 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个新的α-氨基酸。

该过程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的NH3。

15、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16、遗传密码子:从mRNA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生化知识点名词解释

生化知识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2.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

3.代谢途径:物质代谢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前一个酶促反应的产物是下一个酶促反应的底物,这种从起始物变成终产物的连续反应的过程称为代谢途径。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5.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酰胺键。

6.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既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7.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8.构象病: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

第三章酶9.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无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提称为酶原10.活性中心:由必须基因构成,能与底物专一性结合,并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空间区域。

11.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12.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第六章糖代谢13.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条件下,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无氧氧化也称糖酵解14.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15.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16.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过程17.高血糖: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7.1mmol/L称为高血糖第七章脂类代谢18.脂肪动员:贮存在脂肪组织内的甘油三脂,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组织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19.脂肪酸的β-氧化:活化后的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后进行氧化,氧化发生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故称β-氧化20.酮体:是指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的正常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21.高脂蛋白血症:当成人空腹12 -14小时,血甘油三酯超过26mmol/L、血胆固醇超过6.21mmol/L,儿童胆固醇超过4.14mmol/L每升时,称高脂蛋白血症第八章氨基酸代谢22.营养必需销基酸: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23.氮平衡:指每日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之间的关系,可反映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概况。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Tm(解链温度):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对应的温度称为溶解温度,用Tm表示。

热变性的DNA解链到50%时的温度。

2.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A260增高的现象。

3. 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

4. 核酸分子杂交: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单链之间形成,也可以在不同的RNA单链形成,甚至还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之间形成,这一现象叫做核酸分杂交。

5. DNA复性:当变性条件缓慢去除后,两条解链的互补链可以重新配对,恢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现象称为DNA复性。

6. Chargaff规则:包括 [A] = [T],[G] = [C];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的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7. DNA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8. 核酸酶: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

9. 糖酵解: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 sis),亦称糖的无氧氧化10.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11. 丙酮酸羧化支路:糖异生过程中为绕过糖酵解途径中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丙酮酸需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而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

12. 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收缩(尤其是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

肌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也称Cori循环。

13. 糖原合成: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14. 糖原分解: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15.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16. 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全身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等电点:使整个氨基酸分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2.电泳: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3.蛋白质变性:某些理化因素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副键,使其构象发生变化,引起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的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4.酶:一类由生物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具有一定构象的区域,该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特定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6.同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7.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可分解为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8.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9.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0.生物氧化:糖、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ADP的磷酸化作用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

12.氧化磷酸化:物质的氧化与ADP磷酸化相偶联而产生A 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13.必需脂肪酸:有些脂肪酸人体内必能合成,需要依赖食物提供,成为必需脂肪酸。

14.脂肪动员:贮存的脂肪被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酶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给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5.氮平衡:是一种测定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来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的实验。

16.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17.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以及未被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

18.一碳单位: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生化名词解释(全集)

生化名词解释(全集)

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3、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4、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

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5,蛋白质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

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维持的。

6,蛋白质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多肽(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7、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 值。

8、分子伴侣(chaperon):在蛋白质合成时,其空间构像的正确形成,除一级结构外为决定因素外,还需要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参与,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分子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机构,这中蛋白质叫做分子伴侣9、结构域(domain):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10、酶(enzyme):生物催化剂,除少数RNA外几乎都是蛋白质。

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

11、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1. 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

2.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可以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 (tRNA)。

3. 蛋白质:多肽链或多种肽链编织而成,具有广泛的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和信号传递。

4.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5. 细胞膜:包围和保护细胞的薄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6. 生物催化:生物体利用酶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

7. 代谢: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8. 基因:DNA上的功能区段,确定了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9. 氨基酸:蛋白质的构成单位,共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10. 异源重组: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11.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具和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实现特定目标。

12. 克隆:复制生物个体或基因的过程。

13. 基因表达:基因的信息从DNA转录为mRNA,再由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14. 遗传:生物体通过基因的传递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15. 内质网:细胞内一种网状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

16. 线粒体: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17. 基因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或表达出现不同。

18. 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病毒。

19. 感染:病原体侵入和繁殖在宿主体内,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20.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病原体和异物入侵的生物系统。

21. 抗生素:一类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22. 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23.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集合。

24. 表型:生物体可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5. DNA修复:维护DNA完整性的一系列修复机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糖酵解: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2、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4、必需脂肪酸: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称为必需脂肪酸。

5、脂肪动员:储存在支付脂肪细胞中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6、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经有氧氧化分解而产生的中间产物,包括了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酮体7、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8、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连锁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代谢物脱下来的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这一系列的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或者电子传递链。

9、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2H,经电子传递链氧化为水时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的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0、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共给的氨基酸。

11、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氨基酸联合脱氨作用:有两种脱氨作用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的a-氨基脱下产生游离氨的过程。

12、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以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飘零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13、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

称为补救合成途径。

14、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可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的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α-螺旋:α一螺旋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类型之一。

在α-螺旋中,多肽链围绕中心轴作顺时针方向的螺旋上升,即所谓右手螺旋。

每 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α-螺旋的稳定依靠上下肽之间所形成的氢键维系。

2.one carbon unit 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和亚氨甲基等。

3.物质代谢: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入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4.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分为大、小两个亚基。

核糖体的功能是作为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在核糖体中,rRNA和核糖体蛋白共同为mRNA、tRNA与氨基酸的复合物、翻译起始因子、翻译延长因子等多种参与蛋白合成过程的分子提供了识别和结合部位。

5.ACAT(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催化HDL中卵磷脂2位上的脂肪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3位上,使位于HDL表面的胆固醇酯化后向HDL内核转移,促成HDL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

6.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或者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即为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作用。

7.转录空泡:由RNA-pol,局部解开的DNA双链及转录产物RNA3’-端一小段依附于DNA模板链而组成的转录延长过程的复合物。

8.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即构成脱氧核苷酸,它们是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dAMP、dGMP、dTMP、dCMP 四种。

9.核苷酸合成的反馈调节:指核苷酸合成过程中,反应产物对反应过程中某些调节酶的抑制作用,反馈调节一方面使核苷酸合成能够适应机体的需要,同时又不会合成过多,以节省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糖(carbohydrate ):糖是一类多元醇的醛衍生物或酮衍生物,包括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他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单糖(monosaccharide):指不能再被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的物质。

寡糖(oligosaccharide):由2-20个单糖脱水缩合生成的糖。

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由20个以上同种单糖或衍生物聚合而成的糖类。

多糖(polysaccharide)杂聚多糖(Heterpolysaccharide):由20个以上不同种单糖或衍生物聚合而成的糖类。

复合糖(glycoconjugate):是指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 偏振面(plane of polarization):与平面偏振光震动的平面相垂直的面成为偏振面。

旋光性(optical activity):指某些物质能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

旋光物质(optically active forms):能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物质。

又称旋光体。

比旋光度(specific rotation):旋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平面偏振光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称为比旋光度,又称旋光性、光学活性。

比旋光度可用[]tD α表示:[]100tD C L αα=⨯⨯其中,L 为光程,即旋光管的长度(dm );C 为质量浓度(g/dL );[]tD α是在以钠光灯为光源(成为D 线)、温度为t 的条件下实测的旋光度。

旋光异构(optical isomerism)&旋光异构体(optical isomers):由于不对称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对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不同的影响所引起的异构现象称为旋光异构,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旋光异构体。

变旋光现象(mutarotation):旋光度自行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旋光现象。

3. 异头物(anomer)&异头碳(anomeric carbon):只是在羰基碳原子上构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称为异头物。

生化名词

生化名词

开通黄钻
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即生命化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
特征、理化性质、以及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2、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3、蛋白质变性作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或破坏,导致
其生物活性的丧失和一些理化性质的改变。

4、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沉淀析出的现象。

5、分子杂交:由不同源的单链核酸分子结合形成杂化的双链核酸的过程。

6、酶:由活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

7、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性质不同的一组
酶。

8、维生素: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9、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组成的连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
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该链式连锁反应体系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称为呼吸链。

10、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11、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因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够本身需要,
必须依靠是食物供应。

12、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统称为酮体。

13、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全部基因序列。

14、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
后分别以每条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DNA链,这样在新合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呋喃糖(furanose):醛基与C4位上的羟基反应生成呋喃环(环中含4个碳原子)的葡萄糖
吡喃糖(pyranose):醛基与C5位上的羟基反应生成吡喃环(环中含5个碳原子)的葡萄糖
(注:天然葡萄糖以吡喃型为主,呋喃型不稳定) P21
莫利氏反应: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P25
塞利万诺夫反应: P25
同聚多糖:构成多糖的单糖分子都相同。

杂聚多糖:由不同种类单糖缩合而成的多糖。

P18
碘值:在油脂的卤化作用中,100g油脂与碘作用所需碘的克数。

P47酸值: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

P47
卵磷脂:混合物,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

脑磷脂: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的统称。

多肽链:多肽链是超过十个氨基酸相互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链状结构
P72
蛋白质一级结构:以肽键连接而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P79蛋白质二级结构:多肽链按照一定方式有规则地旋转或折叠的空间排布。

维系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氢键。

P84
蛋白质三级结构:螺旋形的肽链非几何状地进一步折叠或卷曲而构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整个分子成为球状或颗粒状。

P88
蛋白质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更
复杂,其结构的最小共价单位称为亚基或亚单位。

亚基与亚基的结合方式称为四级结构。

P88
(指各个亚基在这些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中的空间排布方式及亚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不包括亚基本身的构象)
超二级结构:在一些具特殊功能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常常出现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有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在空间构象上可彼此区别的二级结构组合单位。

(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结构层次,在肽链折叠过程中,因一些二级结构的构象单元彼此相互作用组合而成。

典型的超二级结构有αα、ββ(βXβ&βαβ)、βββ)
多酶复合体:多种酶靠非共价键相互嵌合催化连续反应的体系。

结构域:蛋白质或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与特定功能相关的一些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残基。

氧化磷酸化: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P252
前病毒:逆转录病毒RNA经过反转录形成的c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经过DNA中间体,这种DNA中间体成为前病毒。

P153
核小体: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P150
信号肽: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端的一段20~30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

将分泌蛋白引导进入内质网,同时这个肽段被切除。

逆转录:又称反转录。

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DNA链。

常见于逆转录病毒的复制中。

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一类水解双链DNA的磷酸二脂酶,具有很严格的碱基序列专一性。

P132
冈崎片段: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
DNA片段。

核酸的Tm值: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或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熔点,用Tm表示。

P159
多核糖体:多个核糖体在一个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上串成的颗粒体。

P127
底物磷酸化:没有氧参加,底物由于脱氢(氧化)及其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而形成的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P247
Pribnow box(普里布诺框):大肠杆菌操纵子调控序列的启动子中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0bp处的共有序列(TATAAT),称为普里布诺
框。

此处为大肠杆菌RNA聚合酶(RNA pol)结合位点。

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P129
增色效应:由于核酸变性而引起对紫外线吸收增加的现象。

P159
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P299
粘性末端: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对两条DNA链进行交错切割,切割后所得产物的3’或5’端存在的一个单链末端。

(同一种酶作用的产物是
互补的,可以重新黏接起来而形成双链)。

P133
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的氧化分解。

(由于氧化是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的发生的)
操纵子学说: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学说。

酶的比活力:代表酶制剂的纯度。

即每毫克酶蛋白(或蛋白氮)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

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愈大,表示酶的纯度
愈高。

P188
减色效应:DNA复性后,许多物化性质又得到恢复,复性后紫外线吸收减少
的现象。

核酸分子杂交:是定性定量检测特异DNA或RNA序列片段的有力工具。

P166
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相互结合形成DNA-DNA或DNA-RNA杂交体的过程。

酶的激活剂:凡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

又叫活化剂。

P183
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辅酶:作为酶的辅因子的有机分子,本身无催化作用,但一般在酶促反应中有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的作用。

通过透析可
将辅酶除去。

P191
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

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
去。

P207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

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以及相
应的酶系统所组成的代谢途径,一般称为生物呼吸氧化还原
链。

如果受氢体是氧,则称为呼吸链。

P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