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练习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导读:使至塞上作为高考语文常考诗经,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诗经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以及使至塞上同步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解:(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使至塞上练习题
使至塞上练习题使至塞上练习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著名的散文《使至塞上》。
这篇散文描绘了一位官员奉命前往边疆塞上巡视的情景,通过对塞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写,展现了塞上的荒凉和边疆官员的艰辛。
如今,我们不再生活在古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来感受一下那种使至塞上的艰辛。
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塞上练习题,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一题:塞上的风景请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塞上风景。
可以是广袤的戈壁沙漠,也可以是雄伟的山脉,或者是辽阔的草原。
用你的文字描绘出这个地方的壮丽和荒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心境。
第二题:边疆的人们塞上的人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勇敢、坚韧,与大自然抗争。
请你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位塞上人的生活和故事。
可以是一个牧民,也可以是一个边防官兵,或者是一个商人。
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让读者了解塞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第三题:塞上的文化塞上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勇敢的人们,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请你选择一种塞上的传统文化,比如马术、蒙古包、驼铃等,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由来、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这种文化的描绘,让读者了解塞上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题:塞上的挑战塞上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人们需要面对沙尘暴、干旱、贫瘠等多种困难。
请你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位边疆官员,要在塞上治理一片荒凉之地,你将会面临哪些挑战?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思考,让读者了解到治理塞上的难度和复杂性。
第五题:塞上的未来塞上虽然荒凉,但是它也有着无限的潜力。
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有机会参与塞上的发展,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或项目来推动当地的发展?你的计划将如何改变塞上的现状?通过对未来的设想,让读者看到塞上的希望和可能性。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塞上的风景、人文和挑战。
同时,这些题目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我们的视野。
无论是在塞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我们都需要勇敢面对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使至塞上练习题
使至塞上综合⒈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⒉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⒊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选择题⒈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⒉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⒊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柳州市)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⒋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柳州市)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使至塞上》课后练习(含答案)
《使至塞上》课后练习(共7题)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幕(báo)徙倚晴川历历B.落晖都.护(dū)白沙堤.(dī)C.驱犊.(dú)早莺.(yīng)鹦鹉州D.燕.然(yān)啄.春泥(zhuō)芳草凄凄2.《使至塞上》一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塞外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和孤寂、抑郁的心情。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4.《使至塞上》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盛赞此二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你读到这两句诗时,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你觉得“直”“圆”二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5.学习王维《使至塞上》。
1.诵读诗歌,发挥想象,描述诗中所写的情景。
2.对照译文,默写诗歌。
3.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句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直,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对仗句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4.拓展学习。
你还记得王维的其他诗歌吗?请背诵出来。
6.小文的哥哥学习中国画,他要在假期完成“为诗歌画插图”的作业。
他决定选《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哥哥,你为什么要选这一句诗呢?哥哥: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选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作画,我认为是诗、画的最佳组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使至塞上》同步练习
《使至塞上》同步练习一、请把《使至塞上》默写出来。
使至塞上,。
,。
,。
,。
二、填空1.此诗选自《》,作者, (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渡荆门送别①【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参考答案: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1.王右丞集笺注王维唐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4-16题(8分)14.李杜(1分)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3分)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4分)古诗《渡荆门送别》阅读参考答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9.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使至塞上》同步练习一、请把《使至塞上》默写出来。
使至塞上,。
,。
,。
,。
二、填空1.此诗选自《》,作者, (朝)诗人。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渡荆门送别①【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参考答案: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1.王右丞集笺注王维唐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4-16题(8分)14.李杜(1分)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3分)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4分)古诗《渡荆门送别》阅读参考【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使至塞上练习题
使至塞上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使至塞上》的是哪一项?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A. 大漠B. 孤烟C. 长河D. 碧空二、多项选择题A.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B. 江山留胜迹,岁月无穷变。
C.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D.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 《使至塞上》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A. 大漠B. 孤烟C. 长河D. 落日三、填空题1. 《使至塞上》中,“______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绘了诗人旅途的景象。
2. “______直,长河落日圆”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四、判断题1. 《使至塞上》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歌。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五、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2.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翻译题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七、默写题1. “______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 “______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______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赏析题请赏析《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从意境、修辞、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九、比较题1. 请比较《使至塞上》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描写自然景象方面的异同。
2. 《使至塞上》与杜甫的《望岳》都表达了诗人对壮阔景象的赞美,请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十、改写题1. 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改写《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
2. 请尝试将《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改写成现代散文的形式。
十一、创作题1. 请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五言绝句。
王维《 使至塞上 》诗词练习附答案
王维《 使至塞上 》诗词练习附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 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 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 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 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 中?_________________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 情。
(60 左右字内) 参考答案: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 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 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 觉, 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二字。
3.“直”和“圆”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 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略)。
使至塞上练习题
使至塞上练习题一、填空题1.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所见所感。
请填入诗中的关键词:单车欲问边,属国过_____。
2. 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诗中的名句,其中“直”字形容的是_________,而“圆”字形容的是_________。
4. 诗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敬仰之情。
二、选择题1. 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出使的目的地是()。
A. 燕然山B. 汉塞C. 胡天D. 大漠2. 诗中“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的是()。
A. 出征的士兵B. 飘扬的蓬草C. 远行的使者D. 迁徙的动物3.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象征着()。
A. 孤独的旅人B. 边塞的烽火C. 辽阔的沙漠D. 落日的余晖4. 诗中“都护在燕然”的“都护”指的是()。
A. 一位将军B. 一位官员C. 一位使者D. 一位诗人三、简答题1. 请简述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所表达的主要情感。
2. 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3. 请分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中,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之情是如何体现的。
四、论述题1. 论述使至塞上一诗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从文学角度分析使至塞上一诗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精炼、意象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
五、翻译题将以下诗句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六、创作题1. 以“使至塞上”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边塞或远方的想象和感受。
2. 假设你是王维,写一封信给家人,描述你在边塞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七、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使至塞上》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单于B.单独C.单数D.单位答案:A解析:分析:A项“单”读chán,其他都读dān。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侯骑,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答案:B解析:分析:B项应为春天。
大雁由南往北飞,故是春天。
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
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A解析:分析: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分析。
4.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9.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
答案:
9.BD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练习题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赏析和练习
使至塞上①王维【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现在山西省祁县)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兼通绘画和音乐。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王维的作品。
著有《王右丞集》。
单车②欲问边,属国③过居延④。
征蓬⑤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⑥直,长河⑦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⑧,都护在燕然⑨。
【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
②〔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④〔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⑤〔征蓬〕飘飞的蓬草。
⑥〔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⑦〔长河〕黄河。
⑧〔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⑨〔燕然〕燕然山,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名句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
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与答案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答: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5.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燕然6.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
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五)(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10.(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5分(2)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5分。
使至塞上 练习题含答案
使至塞上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答案】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答案】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3.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答案:3.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参考答案:BD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娄底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娄底市中考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5.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16.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
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答: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2.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着两句诗略作赏析。
答:骑在马上,放眼远眺,浩瀚无边的大漠一片荒凉,惟有那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劲直、醒目,那横贯大漠的黄河显得格外悠长,夕阳西下,落日正圆,这塞外风光格外奇特壮观。
(可从词语的运用、画面的意境、高超的文学艺术境界等方面,选择一点略作赏评。
如:“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
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
3、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答: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
4、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
2.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
)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