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精品)
(统率)
特点:
位高权重 三权牵制 不得世袭 军权皇控
太 尉 (虚设) (军事)
诸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3)朝议制度 又称庭议,是大臣们集体议政的制度,主要功能 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作用: A、积极: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局限: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最终决策者 是皇帝,其作用是有限的,终因君主专制而破坏。
血缘
相对
地域
直属中央 不世袭(皇帝直接任免)
利于中央集权,维护统一
官僚政治
2、中央
(1)皇帝制度
考 一 考 ?
赢政为何首创皇帝制 度?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材料一 丞相绾……等皆曰:‚……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 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 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 命于天,既寿永昌‛。
材料三
材料四 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皇位世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 皇位世袭 本质: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
权力中心。
皇帝
(2)三公九卿制
御史 (牵制) 丞 直 大夫 相 接 (政务) (统率) (监察) 控
二、巩固统一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注意:汉承秦制! 但又略有损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
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 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 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 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 从地理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 辽阔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中国农业的发展使大型的水 利工程等公共事业的建设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步入近代由于无法适应时代需要而遭抛弃。
考能特训:主题: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学科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 门类 繁多,综合性很强,对信息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成为测 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基本的考查目标。
从信息的表现形式来看,试题的信息包括试题指导语、题 干和备选项以及陈述题目的设问和作答要求等,信息的形 式包括文字、图、表、画、数据、符号等。获取信息,是 指考生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问中发 现、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 考纲对该项能力的要求是: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课程治标准
考试说明
指导意见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制度
2.知道“始皇 2.秦中央 秦的统一;皇帝制度
帝”的来历和郡 集权制度的 创立和郡县制建立、
县制建立的史实 形成
“三公九卿”制;
,了解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 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
指的是( )
【导学号:53082010】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 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 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 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 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不 官员的职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
同 责范围 地的所有权
土地无所有权
点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历史作用
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 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 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秦 的 统 一
匈奴
秦 公元前221年完成灭六国
西南 夷
越族
北至长城
如此庞大的帝国,该用 何种体制来管理,公元 前213年,关于帝国走 向的一场争论上演了?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各位爱卿:天下 初定,如何巩固 (1)他们讨论 秦的江山? 的中心问题是什 么? (2)概括丞相 绾和廷尉李斯的 主张。 (3)秦始皇最 终采纳了谁的主 张?你认为是否 正确?为什么?
皇帝的别称 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 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帝常常只 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 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这些“皇帝的别称”有什么共同特点? 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谈谈你对“皇帝”有什么认识?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 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 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 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 “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 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 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 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天皇、 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 女娲、神农,按《史记· 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 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 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 “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共24张PPT)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里包含 了相互区别的两方面意思:
专制主义:主要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表现为 皇权的集中与独揽 中央集权:主要针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自主权,须严格服 从中央号令,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具体表现为郡 县制
了中央集权与国
家统一
贵族政治
世袭 独立性较大, 易形成割据 势力
(4)中央:朝议制度: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 策失误,后期被破坏
二、思想:焚书坑儒
焚书
坑儒
三、西汉:
1、地方:汉初 “郡”、“国” 并存,后逐步 消除地方割据 势力
2、中央:汉武帝 时设立内外朝制 度以削弱相权
“汉承秦制”
三、西汉: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西周)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秦商鞅
发
变法成
展
效最大 (战国)
秦的统一
各国掀起
变法运动
(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
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
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2、开疆拓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西南夷开辟 “五尺道”, 部分地区任命 官吏
北击匈奴,收回 河套,修筑长城 和“直道”
秦长城遗迹
秦
征服岭南,开凿灵渠
北至长城
西
“东至海暨朝鲜,西到临 东
到 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 到
陇 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大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课件:专题一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共21张PPT)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传承制度
不 地方与中 同 央的关系 点
分封制 世袭制
郡县制
皇帝任免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诸侯国有很强 的地方独立性
历史作用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强,维护国家的统一
相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点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乡
里
中 央 集 权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 向 “ 大 一 统 ” 的 秦 汉 政 治
东灭六国
大一统
北பைடு நூலகம்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朝议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长城
陇西
东海
南海
学做思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导思:2.秦统一的意义: (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做思二、海内为郡县
导学:郡县制是如何形成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做: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导思:1.形成与演变 (1)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2)战国时,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 (3)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 2.目的:巩固国家统一,避免地方出现割据势力。 3.内容:郡: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县:隶属于郡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定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3)平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学做思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导学:秦始皇是如何统一的?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 有何意义? 导做:阅读教材第一子目 导思:1、措施
河北人民版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共29张PPT)
郡县制和分封制比较
类别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
条件 权力
西周盛行
与宗法制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秦推广,盛行于封建时代
国家统一 皇帝任免;俸禄,
诸侯世袭;封地;奴隶; 军队;贡赋。 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
无封地,受监督
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和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
与中央的关系
影响
稳定统治秩序,扩疆域;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贵族政治
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2、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的建立 由来: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三皇五 帝 (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 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五帝为少昊金天氏、 颛顼(zhuanxu)高阳氏、帝喾(ku)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 帝舜... ( 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 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 “玺”)、皇权至上 、神化皇权(皇帝称自己为天 “子”) 本质:君主专制
第 2 课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1.地行政制度(郡县制)
2.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3、加强思想控制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时间:BC230---BC221年
先后顺序:
1、灭六国
韩 楚
这些图片使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1.长城和兵马俑恢宏的气势。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拓展延伸】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不同点: 分封制
奴隶社会 时代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世袭 直属中央,皇帝任免 诸侯有统治权 官吏只有管理权 权力
作用 性质 导致割据 贵族政治 利于统一 官僚政治
D.从封邦建国走向中央集权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立郡县”,主要目 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 ( C )
3.(2015·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
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A.郡县制
C.井田制
B.分封制
D.宗法制
4.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
虎钮, 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 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 重的一部著作。该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 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D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 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秦国统一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 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
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 的条件。 5.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1张PPT)
A,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B,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秦始皇开疆扩土的措施
• 1.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
• 2.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BC214年,开凿灵 渠,陡门控制水量。)这一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表现: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结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2、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中尉、将作少府等)
秦朝政治架構圖
三公九卿示意图
探究:案例分析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 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 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 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 掉。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从中 你能看出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吗?这则 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
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 发展历程:战国初步出现---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
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⒈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 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⒉消极作用: 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 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禁锢了思想。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特点: 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 朝议制度: 朝议制度:是秦汉时期大臣们集体议政的一 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相互制约; ②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相互制约; 种方法,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种方法,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③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
秦朝七大工程: 秦朝七大工程:
秦长城:北方 省区 甘陕宁晋蒙冀京津辽; 秦长城 北方9省区 甘陕宁晋蒙冀京津辽; 北方 省区-甘陕宁晋蒙冀京津辽 阿房宫:陕 阿房宫 陕; 始皇陵:骊山 骊山; 始皇陵 骊山; 灵渠:长江之湘江和珠江之漓江; 灵渠 长江之湘江和珠江之漓江; 长江之湘江和珠江之漓江 直道:陕蒙; 直道 陕蒙; 陕蒙 驰道:陕甘蒙冀豫川鄂 陕甘蒙冀豫川鄂; 驰道 陕甘蒙冀豫川鄂; 五尺道:川云贵 川云贵。 五尺道 川云贵。
秦直道: 秦直道:共11段。类似今日高速公路。其中: 段 类似今日高速公路。其中:
(秦始皇 三十五年 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 命 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秦始皇 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 蒙恬开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蒙恬开筑,北起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 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 今陕西淳化西北), 南至云阳 今陕西淳化西北 ,是联结关中平 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秦五尺道:起于僰道 今宜宾 秦五尺道 起于僰道(今宜宾 ,终于今云南 起于僰道 今宜宾), 曲靖,颠末的地区山高水险, 曲靖,颠末的地区山高水险,昔人有 盘蛇七曲” 气与天通”的形容。 “盘蛇七曲”、“气与天通”的形容。
秦驰道(包括直道):公元前222年开始 年开始, 秦驰道(包括直道):公元前 年开始,秦始
人民版历史必修1全册课件:专题1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政治 (1)皇帝制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李斯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臵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 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臵诸侯不便。”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三、西汉: “汉承秦制”
1、中央:汉武帝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
2、地方:汉初“郡”、“国”并存,后逐 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z.xx.k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 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z.xx.k
——《史记〃李斯列传》
秦朝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 有人认为: “夏、商、周、汉封建(分 封)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 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 材料二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 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
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 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 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 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 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军政财大权归 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没有独立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 绝对服从中央。 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 存在两对矛盾: 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 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 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郡县制
在国家大统一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传承制度 王位世袭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 袭 异 权力大小 诸侯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 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 诸侯国容易成为发展割据势 历史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力 同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性质:都是古代地方的行政制度;作用: 都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起过积极作用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 2、三公九卿制 皇 帝
特点
三公九卿:互相配合、 互相牵制,权归皇帝
三
太尉(军事)
公
丞相(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
九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卿
宗正 治栗内史 少府 太仆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地方:建立郡县制 皇 帝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教学(共26张)
(1)结束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 进步,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西周)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礼崩乐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秦的统一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4.西南夷将版图纳
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开始
北北至方长城
河套
直
西
道
到
陇
西
东 到 大 海
西南夷
人口达2000万
岭南
南到南海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汉“大一统”: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的统一。 政治:秦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 沿用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全国统一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统一度量衡、货币;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成为之后两千余年的 正统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统治之道。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 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 是。”
3.地方建立郡县制(P10)
郡
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
责对上受命中央,对下督责属县。
县(道)郡的下级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 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2)实质上反映了秦朝皇帝统治权力的加强。
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6、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
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
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9、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 D.科举制
10、"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政府能够向每户农民直接征税主要是由于
A.宗法制度B.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
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
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皇帝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实行郡县制
1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
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5.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 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
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1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17.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
18.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19.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2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
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4: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
(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
(3)据材料4,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2分)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对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
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
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
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
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答案】
(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3分)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