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归纳:学生指导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2.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2014学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学生指导00679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模块2 学生指导考点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考点预测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
A.洛克B.孟子C.庄子D.斯宾塞答案:A考点归纳考点二全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预测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B考点三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遗传考点预测()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B考点归纳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地位:遗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考点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环境考点预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和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答案:B考点归纳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
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考点五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学校教育考点预测简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考点归纳学梃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考点六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个体主观能动性考点预测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要点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要点模块一教育基础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一小学教育发展概述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先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二古代的小学教育(一)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蒙学教育夏代的学校除了痒之外,还增加了序、校。
特点: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二)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1、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小学教育2、隋唐时期的小学教育3、宋元时期的小学教育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发展比较繁荣。
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人性就是“理”4、明末清初时期的小学教育古代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
三近现代的小学教育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1878年,张焕论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的出现,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
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建立近代新学制是“新政”时期教育的巨大进步。
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四、当代的小学教育56年开始,用苏联的学制;66年开始,文革期间学校全部停课;76年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学校搞实验(6-3-3学制、5-4-2学制、九年一贯制)(一)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小学教育历程(二)改革开放后的小学教育1986年4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的7月1日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要点记住)一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1、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教育的类型、层次、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2、教育功能的全面化。
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和生产性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3、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明显。
4、教育发展的全民化、终身化和民主化。
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形象力的两大教育思潮,二、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6-12岁2、小学生的发展的可能性。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一、考试题型: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三、各章重点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30×1'=30分2、辨析题:4 ×5'=20分3、简答题:5 ×6'=30分4、材料分析题:2×10'=20分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基础知识3、我国小学教育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教师及其专业发展6、小学学校管理、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1、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3、小学智育4、小学德育5、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6、小学生的安全指导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1、班级和班集体2、班级管理3、班级活动4、少先队活动5、课外活动5、班主任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与教案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小学教学原则4、小学教学方法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三、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学生指导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学生指导了解
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4、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掌握
1、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2、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运用
1、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丁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
2014统考教资《知识与能力》小学笔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考试知识点归纳
1,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系统性原则。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教育
1,小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发育特征。从时间看,女生身高生长、体重增加的高峰期比男生提早1-2年。
2,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征与教育。各系统发育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次之,生殖系统最晚成熟。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不平衡性
奥地利劳伦兹提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
学生指导
2.2.1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能设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方案。
2.2.2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3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
2.3.4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情况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儿童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实在已有图示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阅读理解-六大核心考点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出题类型:单选题】考点五:课程的类型【出题类型:单选】考点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出题类型:单选】考点七: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出题类型:单选、简答】考点八:教学原则【出题类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介入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介入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介入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观察迟疑者”身份观察,非介入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条理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实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全,多用于探究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形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XXX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2.意义(1)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3)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发挥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并不断发展能力。
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正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充分发挥内因作用。
总之,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动El、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归纳:教育基础二
2014吉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归纳:教育基础二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考点1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考点预测简答题: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考点归纳现代教育制度迅速发展,其主要趋势是:(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1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考点预测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卢梭D.柏拉图答案:B考点归纳考点13、教育学著作——《学记》考点预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现在我国的著作( )中。
A.《大学》B.《论语》C.《春秋》D.《学记》答案:D考点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考点1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考点预测第一个提出要把教育学变为科学,应该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的教育学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亚里士多德D.杜威答案:B考点归纳1.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教育观点: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一、区别(一)概念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故课程计划的概念侧重点在于:一是制定主体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二是规定的内容是各级各类学校里的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故课程标准的概念侧重点在于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进行。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易混点:1.课程计划:重点在于指导学校。
2.课程标准:重点在于指导学科和教师。
(二)内容1.课程计划: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教材: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易混点:1.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教学科目的设置2.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目标3.教材的主体:讲义和教科书(课本);教科书的主体:课文(三)地位1.课程计划:①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3.教材: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②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易混点:1.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二、联系1.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
2.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练习题:1.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2.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时分配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D.学科设置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学生指导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童年期是指儿童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
重心由家庭、幼儿园转移到学校;认知能力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协调性和过渡性。
2、6至10岁的儿童身体发展会出现相对平缓的状态,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到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1.5到2.5千克。
3、儿童平均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7岁11小时,10岁10小时,12岁9-10小时4、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视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
人的知觉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6、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1)感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2)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笼统不精确,看不出主要特点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中高年级逐渐清晰精确,分析能力在增强;(3)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对空间的大小、形状、方位、远近和时间的先后、长短、快慢、时间单位等认知日渐清晰;7、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注意力在向有意注意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2)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力差、转移力弱(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8、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量在增加,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等记忆策略开始形成,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调节在内的元记忆策略在发展。
9、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思维过渡存在明显的关键年龄(约10至11岁),即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指导3
1.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的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牛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青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渎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渎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T: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学生指导与教学评价(9月24日用)答案-9.11
学生指导与教学评价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答案】B。
2.【参考答案】影响个体发展主要有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指的就是人与人在能力发展的时间早晚和到达程度上的不同。
7.【答案】B。
8.【答案】C。
9.【参考答案】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1)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2)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
10.【答案】B。
解析: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1.【参考答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答案】A。
解析:前运算阶段(2—6、7岁)对应的是学前期。
此时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可以用表象符号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语言描述事物。
但此时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即考虑一切事情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模块1 教育基础考点一教育的概念考点预测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的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答案:B考点归纳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考点二教育的构成要素考点预测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是学习的主体。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答案:B考点归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它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考点三教育的起源考点预测下列选项中,()是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A.霍尔B.利托尔诺C.孟禄D.华生答案:C考点四“四书”“五经”考点预测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答案:B考点归纳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不再是科举的内容,儒家主张的“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考点五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考点预测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实科教育答案:C考点归纳中世纪欧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1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措施的理解与掌握。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者的教育措施要适应年轻一代的年龄特点,抓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针对教学。
故B项正确。
A项: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个个体在爱好、性格、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差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表现出不平衡,如个体的身高;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如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对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的识记情况。
杜威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
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故C项正确。
A项:洛克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思想。
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教育漫话》这部作品中,洛克对绅士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康德,著名哲学家,在教育学建立过程中的突出贡献是他首次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课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识记情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专题二学生指导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考点65★★:(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理论考点66★★★:(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作用: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要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补充知识点: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考点67★★★: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学习理论考点68★★:(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基本观点:桑代克通过经典实验-饿猫开笼取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
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归纳:学生指导2014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zg/2014zgks/考点1、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个体主观能动性考点预测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B.遗传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D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考点预测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兴趣D.知觉答案:A考点归纳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另外,还要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程时,应当先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目的、任务,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选择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的有意注意可能开始分散,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改变教学方式或讲解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
考点3、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考点预测简答题:简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考点归纳小学思维能力的特点主要有:(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考点4、小学德育的构成考点预测我国小学德育是(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三部分的总称。
A.知识教育B.道德教育.C.理论教育D.健康教育答案:B考点归纳考点5、小学教育的目标考点预测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答案:D考点归纳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内容:(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考点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考点预测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要不断地思考,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复的推敲和检验,并且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和反思。
考点7、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遗传考点预测( )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B考点归纳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地位:遗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考点8、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环境考点预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答案:B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
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考点9、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学校教育考点预测简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考点归纳学梃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考点1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考点预测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答案:B考点归纳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
它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
它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
它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
它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考点11、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B.社会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答案:A考点归纳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考点1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考点预测简答题: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考点归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考点13、心理健康的标准考点预测下面哪一条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B.智力超常C.自我调控能力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答案:B考点归纳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考点14、认知策略考点预测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答案:B考点归纳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与批注。
2.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4)PQ4R方法。
考点15、元认知策略考点预测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答案:A考点归纳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考点16、资源管理策略考点预测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做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C考点归纳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考点1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考点预测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答案:A考点归纳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在上述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成是五种学习类型。
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考点18、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考点预测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刺激律B.准备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答案:B考点归纳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
他认为,在尝试一错误学习过程中,应遵循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考点19、正强化和负强化考点预测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考点归纳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此种刺激的减少就是负强化。
正强化在塑造考点2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考点预测简答题: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考点归纳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