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启示-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抵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优越性,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是中国革命和解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是帮助学建设的领导核心, 这是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做出的正确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作出四选择。
在中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替代中国共产党的领个选择的一门重要课程。
怎样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精导, 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髓和课程体系, 突出其特点,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才能发达昌盛, 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师着力关注的问题。
一、围绕教学目的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运动时, 要紧紧抓住两条线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中国近现一条线索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主要讲授西代史的教学,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教育, 帮助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五次侵略战争。
资本主义国家进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人帝国主义阶段后在中国强占租界, 划分势力范围, 形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成瓜分中国的狂潮; 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
使学生牢记历史的经验, 永远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统治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奋起英勇反抗的历集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开始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史; 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事业, 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勾结,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使学生了解中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受侵略、受欺侮、任人宰割的来的,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 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任何外来痛苦史, 认识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压力, 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 使张的本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崔昆仑(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将历史事实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从而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旧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为此,如何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每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所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出发,结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标问题课程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教学方向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
学生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其能够全面了解国情、国史,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历史、国家、人民为何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欲开展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首先应当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所要达到的一种预期效果,其是制定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明确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对该课程提出了教学要求(目标)。
1.1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我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历史课不同,其更加侧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了解国情,深刻认识和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
”因此,就《纲要》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它应该是丰富的;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言,应该是多样的;就考核评价而言,应该是全面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尚未认识到这些问题,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不尽如意之处。
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
一、对《纲要》课程教学现状的简要分析根据调查了解,一些高校承担《纲要》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习惯于照搬教材的内容体系,逐章逐节讲解的多,结合社会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做得少,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在教学手段上,有的教师迷信多媒体技术,对PPT课件依赖严重,课堂教学满足于对PPT课件的演示念读,少数教师常常坐在多媒体讲台前,对着电脑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突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课堂互动的方法较少。
少数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在教学形式上,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开展起来;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考核上,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一考定分数”的做法,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
重视期末考试的做法,使少数学生对待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考前突击复习得现象较严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讨
何解决腐败问题等。另外 , 问既不要深不可测 , 提 又 不要 太浅 显 , 而要恰 到 好处 。问题 提 出后 , 教师 要 因
势 利 导 , 序 渐 进 , 步 深 入 , 发 学生 思 维 , 拓 循 步 启 开
关键 词 : 中国近 现代 史纲 要 ; 学 内容 ; 学方 法 教 教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作为全 国高等学校本科 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 就必须改变传统 的 “ 灌输 ” 式教 育 , 增强学生对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学 习 的主 体 意识 , 加 课 程 教 学 的生 增
动性 , 而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本 文 拟从 教 学 从
将这 些兴奋 点 转化 为学 生感 兴趣 的 问题 。这 就需 要 教 师深 入到 学 生 当 中 ,真 正 了解 学 生 的关 注点 , 在
此基 础 上灵 活 采用 课 堂 提 问式启 发 教 学 。 “ 问”是 启 发学生思维 的开始 , 教授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过 程 中 , 师 应 提 出一 些 与 学 生 息 息 相 关 、 人 深 教 发 省 的问题 , 学 生感 兴趣 。例 如 , 使 学生 对 现在 的腐 败 问题 比较关 注 , 么在 讲 授 “ 国共 产 党 的 自身 建 那 中 设 ” “ 国革 命胜 利 的基 本 经验 ” 两 节 内容 时 , 和 中 这
学 改革 的 重要 目标 。教授 《 纲要 》 程 , 以联 系学生 思想 实 际和 社会 生 活现 实, 用启 发 式和 课 可 运
讨论 式教 学法 ; 点讲 解 中 国近现 代 史 中具 有 当代价 值 的 部 分 , 用研 究性 教 学 法 ; 合 古今 重 采 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途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由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往的教学形式是每位教师独立承担课程的全部教学任务,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此种教学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其一,教师的备课及教学任务都极为繁重,疲于应付,难以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二,课堂教学均是由十余个班级同时授课的大合堂,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管理和维护;其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此,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1年秋季开始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而全面的改革。
此次教学改革主要涉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这三个方面,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教学形式改革:小组教学、专题授课。
所谓小组教学、专题授课,就是课程教师以教学小组的形式集体备课,分专题教学的一种模式。
首先,教研室将教师分为数个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3~4人,全体教师集体探讨并制定统一的专题讲授计划。
然后,各教学小组经集体研讨形成每个专题的讲授大纲。
最后,确定各专题的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承担两到三个专题),精心备课。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将以往十余个班同时上课的大合堂改为四至五个班的小合堂。
每位主讲教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完成本人负责的班级实践教学任务(每位教师负责7~8个小合堂的教学管理);二是为本教学小组所有班级讲授自己承担的专题。
2.教学内容改革:专题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即不是按时间顺序和课本章节“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
教研室经过多次集体研讨确定了七个专题:①导论;②从鸦片战争到出兵亚丁湾;③政党与近代中国社会;④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述;⑤改良与革命,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⑦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之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最新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摘要:为不断提高“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实效性,根据其目的和性质,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三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析。
完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需要强调两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巧妙设计教学专题;围绕学生关注的焦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为不断提高“中国近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实效性,根据其课程的目的和性质,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纲要》课程的教学,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三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兴味盎然、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思想的升华。
一、《纲要》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体方案1.在教学方式上以“专题式”教学为主展开教学,有利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从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看,《纲要》课程设置有些脱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教材为了突出理论性而采用比较全面的通识结构体系,缺少相关历史背景和细节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安排,难以承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同时,从学生实际看,由于中学阶段学过近现代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知识图式,再接触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满足于被动教育而拒绝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长期不尽如人意。
为避免学生对《纲要》课程的相关内容产生厌倦情绪,有必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梳理,在深刻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多个新颖、巧妙的“历史专题”,通过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即不是按时间顺序和课本章节“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将统一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体系。
“专题式教学”虽然是目前《纲要》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如何使专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能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真正创造性地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才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所在。
西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基于“纲要”教学
比例 ( %) 8 . 8 6 9 . 2 l 6 . 8
5 - 2
般 较 差
基 本 不 知 道
这 是 因 为 中学 阶段 的历 史 教 育 先 天 不 足 造 成
的。调 查 数据 显 示 , 7 9 %的学 生认 为初 中阶 段 的历史
教学 内容 的取 舍 直接 影 响着教 学 效果 的 好坏 , 而
关键 词 : 西藏 高校 ; “ 纲要 ” ; 教 学改革 ; 调研
《 中 国近现 代 史 纲要 》 ( 以下 简称 “ 纲要 ” ) 是 高 校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为 了推 进西 藏 高 校“ 纲要 ” 课 教 学改 革 , 及 时发现 教学 中存 在 的问题 与 不足 , 提升 教 学 的感 染 力 和 吸 引力 , 提 高 教 学 的针 对 性 和 实效性 , 笔 者进行 了问卷调 查及 分析研 究 。 1对 象与 方法
1 . 1 调 查 对 象
教 学 等 多 个 方 面进 行 调 研 , 包括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教 学期望 、 教学评价 , 教 师 的基 本 素 质 、 教学 态度 、 教 学 方式 、 教 学 要 求 及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和 建 议
等内容 。
第 一 次 问 卷调 查 在 学 期初 , 学 生 刚开 始 学 习 “ 纲 要” , 主要 目的 是 了解 学 生对 教 师 和教 学 的期 望 。第 二次 问卷调 查 在学 期 的结束 前 , 主要 了解 学生 对教 学 的评 价和 建议 。通 过两 次 问卷 调查 , 对 比分析 “ 纲 婴”
“ 纲 要” 的 内容 多 与课 时少 之 间 的矛内容 的选 择便 是 对 教 学 水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的思考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的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应首先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析解历史的特点,使其能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历史
周期、史实故事、重要历史人物、发展轨迹以及历史背景等内容概括形成有机整体。
其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中要强调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与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思考能力。
可以采取以把握史料精要为主线,融合史料趣味教学、历史演变教学、历史思维教学以及历史百科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史学
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的考察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必须在历史现象中挖掘其背后的客观规律,从更深层次探讨历史过程中相关文化特质所形成的历史格局,激发学生去思考发展史的
规律与本质,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必须注重及时补充、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必要时拓展一些背景知识,如重大现代世界事件、发展历史、文化传播等,以构建系统性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以及近代世界大发展大转型这一历史大框架下的运动态势、变革表现有更加宏观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 总第 9 4 ) 5期
S ra o95 e ilN . 要 ’ 程 中 ’ 课 教 学 改 革 的思 考
林 丹 力
( 庆理 工 大 学 , 重 重庆 4 0 5 ) 00 4
摘 要 : 在全 国高校 开设“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课 帮助 大学生 了解 国史、 国情 , 增强大学生对 于“ 三个选择” 的理 解和认 识 , 是十分必要和及 时的。要正确理解和认识“ 纲要 ” 课的意义, 在教 学中把握“ 纲要” 与中学历 史课、 课 大 学专业历史课 的关 系, 处理好 与“ 泽 东思想、 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 思想概论 ” 毛 邓 的关 系, 构建与教材既有 联 系又有 区别的教学体 系, 采取 多种教学模式 , 深化“ 纲要 ” 的教 学改革 ,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十分关 课 是
21 0 1年 第 6期
黑 龙 江 教 育 ( 教研究与评估) 高
HE L I ONG I NG E JA DUCA I T ON ( g e d c t n Reerh& A p a a) Hih r u a o sac E i p ri 1 s
N o. 2 1 6, 01
内容 既遵 循 了教 材 编写 的 逻辑 结 构 , 重 点 突 出 , 又 即从 ( )纲要 ” 与“ 泽 东 思想 、 小平 理论 和 三 个 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 三 “ 课 毛 邓 又深刻阐述重大历
史 问题 , 强 的针对 性 , 有很 内容 丰 富 , 涉及 近代 中国的政 两者 之 间有 一定 的联 系 ,纲 要 ”课 主要讲 述 14 治 、 “ 80 经济 、 化发 展脉 络 。 文 虽然 学生 对一 些基本 史 实有一
年至现 在 的历史发 展 , 学生理 解 “ 个选 择 ” 使 三 的历史 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课程。
由于内容多,我们采取重点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爱祖国、爱边疆、爱兵团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讲授实践教学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新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我们采取重点讲授。
这门课程突出的意义是通过讲授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读懂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强化国情和责任意识,并且通过社会实践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和周总理纪念馆。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将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青年成材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为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重点讲授“三个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点要讲授“三个选择”,即中国人民在思想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制度上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政治上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实践中发生的事实和必然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俄历10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析-精品文档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正确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把握未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正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的处境尴尬,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存在偏见,认为已经在初中和高中学过了,又不是读历史专业,根本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旧知识,在这样的偏见下,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任课教师努力地把学生的思想偏见纠正,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吸引学生们爱上这门课,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更加坚定正确的历史观,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轻易地被一些错误观点所影响,并且,树立起远大的志向,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才实现了开设此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效果如何,教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此门课程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效果很多都不尽如人意。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是分析化学整个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 教学环节 。同时 实 验 教学也 是培 养学 生实 践技 能 和创新 能力 的重 要手 段, 减少验证性实验 , 增加综合性 的专业 实验是实验教 学改革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巩 固学生专业 知识 、 提高学生 实验技能 、 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 的重要举措 。 为确保学 生专业 素质的培养 , 在教学改 革中 , 主要 针对分析化学 的实验项 目做 了大胆 改革 ,既要涵盖 主 要 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知识 ,又有针对性 地将所有 的实验项 目都和专业联 系起来 ,即测试 的指标都是在 环境工程专业将来_ 中大量用到 的测试 指标 。改革 丁作 中具体 的实验项 目有水体酸度和碱度 的测定 ,自来水
一
综合 素质与能力 ;有 利于学生在实践 中树立科学 的世 界观 、 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但是 , 目前 的实践教学并不 尽如人 意 , 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
一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 学 中存在 的主 要
会历史 和 中国人民是 怎样选择 了马克思 主义 ,选择 了 中国共 产党 , 选择 了社会 主义道路 , 从而坚定 对马克思
五 、 束 语 结
方法 , 将专业知识和化学基础 专业知识进行融合 , 实 将 际分析技术案 例搬 到课 堂上 ,采用学生分析讨论 的方 法, 增加师生 的课堂互 动性 ,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主动 性, 深受学生欢迎 。另外 , 重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的培 注
养,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 数据的能力 。比如 , 用 应
《 中国近 现代史 纲要》在教学计划 内只有6 学时 的实践
洞的说教。因此 , 实施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 学 ,
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比如 , 可以确保 思想政治教育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探析
2 0 1 4年 2 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关键 词:高校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课 ;专题教 学
中图分类号:G 6 4 2 .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7 X( 2 0 1 4 ) 0 1 — 0 1 0 9 . 0 3
专题教学就是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在课堂教 学时以专题 的形式重新设计教材 的章节 目,同时综 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专题教学是深化 高 校 思想 政 治理 论 课 教 学 方法 和 教 学 手 段 改 革 过 程 中而实施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也是实现课程 由教材 体 系 向教学 体系 转变 的主要环 节 。高校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包括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要 ” ( 以下简 称 “ 纲
Vo 1 . 1 6 , No . 1 Fe b. 201 4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课专题教 学探 析
李洪影 ,胡宝元 ,佟 玉 东
( 辽 宁工 业大 学 人 文社会 科 学学 院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1 )
摘 要:专题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就是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时以专题的形式重新设计
中,对教师 的综合素质也会有一定程度 的提升。教 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 ,通过 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和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可以优 化 自身 的知识 结构 ,逐 步成 为 不但理 论功 底深 厚 、 而 且 思路 开 阔、教学 方法 新颖适 宜 等综 合素质 高 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同时,存在信息单一、教育效果有限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史料解读和知识传授模式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二、图片、影像和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旁征博引和文字材料阅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形象记忆,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逐渐引入图片、影像和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照片、影视片段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例如,通过展示“五四运动”时的示威游行图片和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动因和影响。
三、案例教学法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个宏观的历史学科,其教学往往偏向于宏观抽象的理论框架,缺少细小的案例和个人经历的描写。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案例教学法成为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详细地叙述和分析案例中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抉择过程。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四、课堂讨论和辩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逐渐引入了课堂讨论和辩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历史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鼓励教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来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用网络平台发放课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学,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学校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了实验项目,开设了历史探究课程,让学生可以实践探究历史,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此外,学校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加熟悉中国近现代史,体验历史的魅力,更加深刻地了解近现代史的含义。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项目,开设文化活动等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和国家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探索。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
在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并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或虚拟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将之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相关的历史展览、纪念馆或者进行历史文化考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历史的魅力。
实践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在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来展示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
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育人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杨 凤 霞
( 绥化 学院 思想政 治理 论教 研 部 , 黑龙 江 绥化 1 2 6 ) 5 0 1
摘
要 :中 国近 现 代 史纲 要 ” 是 全 国 高等 学校 本 科 生 的 必修 课 之 一 , 在 当 前 的教 学 中 , 存 在 着 学 生 缺 乏 学 习 “ 课 但 却
史和人 民的选择 。 通过研读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和‘ 三个 代表 ’ 重要思想 概论 ” 程教材 , 课 避免两 门课 程在教学 内容上 出现重复 , 我们把 “ 纲要 ” 的教学 内 课
容重 点放在 14 80年 至 14 9 9年 的 中国近代史 历 史阶
“ 纲要” 的教学过程 中立 足于历史 学科 “ 真 ” 课 求 的特
题, 即鸦片 战争 以前 的 中国与世界 ; 资本——帝 国主 义对 中 国的侵 略 ; 国家 出路 的早期探 索 ; 对 辛亥 革命
与 中华 民国的成立 ; 四新文化 运动 ; 国共产 党创 五 中
立后的 中国革命形势 ; 本 的侵华计划与 中华 民族 的 日
抗 日战争 ; 日战争胜 利后 的国际 国内形 势 ; 抗 国民党 发动 内战和解放 区军 民的 自卫战争 ;人 民共和 国: 历
“ 中国近 现代 史纲要 ” ( 课 以下简称 “ 要” ) 纲 课 是 全 国高等学校本科 生必 修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 之一 , 其 教学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 , 使学生认识 近现代 中 国社 会发展 和革命发展 的历史 进程 及其 内在 的规律 性, 了解 国史 和 国情 , 深刻领会 历史 和人 民的三 个选 择, 即如何选 择 了马克思主义 、 如何选 择 了中 国共产 党、 如何选择 了社会主义道路 。 但是 , 目前高校思想 从 政治理论课 的教 学现状来看 ,表现突 出的问题是 : 学 生对“ 思政课 ” 的态度 普遍 表 现淡 漠 , 乏学 习的热 缺 情 , 思政课 ” “ 的教师工作 动力不足 , 甚至 面对 学生表 现 出来 的态度感 到无奈 。 因此 , 如何 改变高 校 “ 思政 课” 的教学现状也成 为每个“ 思政课 ” 教师都应 该认真 思考 的问题 。 笔者结合地方院校“ 思政课” 教学 的实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途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途径探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代,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
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史,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教育部门开始重视部署教学改革,以便把中国近代史作为一门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学科,把其纲要用以教学,这一重要任务必须得到认真考虑。
二、问题的探讨(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核心。
首先,应该给予重视并拓展历史学科的地域特色、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等多种方面,不仅仅是停留在事件及人物的记载上。
其次,应该运用文献及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发展规律的教学,形成特色史学,把中国近代史的长远发展布局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透彻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改革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都在不断改善。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除了传统师生上课的方式,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历史资料库,在线提供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以VCR形式从实际历史事件中汲取知识,将历史发展过程把握得更加深刻准确;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历史模拟实验系统,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中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吸收知识。
(3)完善考核措施考核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应当改革考核制度,完善评价模式,减少传统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更加自由、更加灵活,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去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三、思考与建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改革,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宗旨,突出新颖性、特色性、普适性和实用性,重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课程结构和教育体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洞察历史,更好地认识历史,更好地实践历史,更好地把握历史,从而为把握未来奠定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改革初探作者:王淑艳,曹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5期王淑艳,曹敏(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授课经验,就近现代史纲要所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做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56-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本科开设这门课的定位和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近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培养学生对近代历史基本问题及相关事件、人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如何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质量,如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已经成为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教育观念的更新非常重要,有关专家指出:“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观念必须先‘行’,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再好的教材、再新的教法,也将走样、走味。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观,可以根据唐代教育家韩愈的理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来推断。
不难看出: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观是以“教师为中心”,它的另一个代名词便是“教书匠”,为了教书而教书,这样一个角色,只能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但绝做不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活力,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和观念迫切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2.教学评价模式的标准化、量化,导致了评价维度的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升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起点低,办学经验不足;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合理等。
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提升课程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突显课程特色等。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一、“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一门集历史性、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不仅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还兼有思想理论教育的功能。
通过《纲要》课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理解“三个选择”的具体内容,进而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水平,使他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纲要”课在2005年被列为高校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并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这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
新升本科院校在实现从高职高专到本科过渡的过程中,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纲要”课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则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起点低,办学经验不足
新升本科院校多为近年来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这些学校大多地处偏僻的地级市(州)。
与大城市相比,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积淀不多,本科办学经验不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称“学院”)就是一所这样的院校,升格之前长期依托中越边境的革命老区龙州县办学,2009年成功升格后立足崇左市二次创业,实行崇左与龙州双校区办学。
崇左是2003年撤县建市的一个年轻的地级市,仍属于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
学校作为一所新升本科院校,也是全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积累少,办学经验不足。
再者,新升本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低,生源大部分来自所辖区内的乡村地区,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学习方法单一,宏观思维训练不够,平时对课程相关知识关注也比较少,很难深刻认识到学习”纲要”课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因此,学生把该课程当成了普通的历史课,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疲于应付,对知识要点只是死记硬背,缺乏思考,不利于促进他们的思想境界的提升。
因此,新升本院校“纲要”课教学的起点相对比较低,要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条件有限
很多新升本院校的领导、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对“纲要”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足,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学院成功升本后,为了达到本科办学的要求,学校采取了加强崇左新校区的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等措施。
由于学院发展资金主要依赖于崇左地方财政,导致资金缺口比较大,学院的二期教学楼建设进度缓慢,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升本后学校总体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本科招生规模更是迅猛增长,这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下滑。
二是教师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学院对课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很难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三是学生认为“纲要”课可有可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没多大关系,所以迟到、旷课或早退的现象比较严重。
3.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因连年扩招,不少学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升本后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比例不平衡”[1]。
“纲要”课师资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
师资不足的矛盾随着升本后的扩招进一步凸显出来,在短期内只得聘用更多的兼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和辅导员等,由于行政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工作的重心不可能全放在教学上,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此外,师资队伍的结构也不够合理,教师多以年轻人为主,职称也主要以初级和中级为主,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4.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合理
“纲要”课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教育的功能。
新升本院校课程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同时,“纲要”课教学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环节。
虽然在教学计划里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内容和方法。
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可操作性,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课程考核方式决定着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
大多数新升本院校所采取的课程考核方式尚不够合理,要么实行单一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要么将考核简单化,只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小论文即可,导致学生抄袭成风。
“纲要”课让学生得到的绝不应是个空洞的分数,而应是思想的升华[2]。
学院的课程考核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即缺乏对学生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和实践环节的考核。
三、新升本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对“纲要”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课程的地位
学院应按照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工委、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告》(桂党高工宣【2011】12号)的有关要求和精神,加强对“纲要”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彻底颠覆其作为公共课的传统形象与地位。
一方面应将课程列入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学时与学分,明确开课学期,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学院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应向“纲要”课倾斜,并确保教学设施设备、实践专项经费、科研保障经费能够及时到位。
尤其是在教学时间及多媒体教室的安排上,应给予优先考虑。
另一方面,学院在职务评聘、外出进修考察、经济待遇等方面应适当向“纲要”课教师倾斜,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