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物品追溯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一)当使用科室发现包内指示卡未变色、变色不均匀、或怀疑灭菌失败者,应立即报告消毒供应室,经核实后,对本批次灭菌的物品进行召回,查找原因,分析原因重新处理。
(二)在灭菌有效期内如发现包内器械潮湿或有水迹(除人为因素)时,经核实后,应对本批次灭菌的所有物品进行召回,查找原因,重新处理。
(三)当灭菌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置:
1、应立即停止该灭菌器使用。
2、尽快通知科室暂停使用上次监测合格以来经该灭菌器灭菌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3、重新进行该灭菌器生物监测及B—D试验各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4、出现不合格时应立即上报有关管理部门,确认灭菌批次、种类、数量并实施召回。
通过管理部门发出集中召回通知,详细记录不合格灭菌物品批次、名称、数量、相关科室、患者信息等,并保留召回流程中的记录文件;帮助、协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将召回的物品按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流程处理。
6、及时组织科室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7、将分析、排查结果、改进措施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有关管理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踪制度。
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踪,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等于3年。
2.每天记录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参数。
3.每天记录灭菌的信息,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消毒员等。
4.记录灭菌质量检测结果,妥善存档。
5.手术包外的信息卡应包括灭菌包的名称或代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操作者与核对者的姓名或编号。
6.临床任何质量反馈均有全程记录(包括处理结果),并妥善存档。
7.建立消毒、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1)对供应的高危灭菌物品的数量与去向进行详细登记,一旦发现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须及时召回,并对同一时间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若临床已使用应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做相应监测并记录,同时进行追踪观察。
(2)临床使用同一时间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后,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提出疑问时,应及时召回同批物品且寻找原因,并再次进行相应检测。
(3)定期收集或随时听取临床各科室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医院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1、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
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2、任何生物指示剂监测结果呈阳气时,均认为灭菌失败,立即通知
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向护理部汇报召回原因。
3、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
处理。
4、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方面(灭菌器、装载情况和包装技术等),找
出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维修。
5、用生物指示剂重新测试灭菌器的性能状态,包括工艺监测和化学
监测,生物指示剂结果呈阴性前不能使用该灭菌器,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6、总结该事件处理情况,并向护理部汇报。
消毒供应中心
2009年10月25 日。
物品召回制度
物品召回制度
一、目的:
1.1 发生不合格无菌物品事件后及时、有效、正确处理,使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二、范围:
2.1 供应室
三、职责:
3.1供应室:发生不合格无菌物品事件后及时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召回制度召
回不合格物品并妥善处理。
四、依据:
4.1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制定。
4.2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制定。
五、内容:
5.1 对由供应室发出的无菌物品必须做好炉号炉次的登记,以便于追溯。
5.2 发出的物品中一旦发现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不合格,必须立即全部召回自
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如已经使用的应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备案。
5.3 通知第三方检查灭菌过程各个环节(灭菌器、装载情况和包装技术等),找
出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
5.4 重新复核生物监测结果。
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
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5.5 该灭菌器未通过生物监测之前不得使用。
5.6 必须考虑生物指示剂本身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7 若临床使用同一时间处理的灭菌物品出现了多个感染病例,提出疑问时,
应立即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菌物品,查找原因,重新处理,再次进行相应的监测。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1生物检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同时书面报告护理部、感染办、器材科等相关部门,说明找回的原因,相关部门通知使用单位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同时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分析灭菌失效的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BD实验和生物监测,连续三次灭菌合格后改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科室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2无菌物品培养不合格,首先要分析原因,是灭菌器还是无菌物品本身的问题,如果是灭菌器的问题,即生物监测不合格,需要找回同批次的灭菌物品,然后查找原因,是灭菌器设备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是灭菌器设备问题则要联系厂家来维修,修好或更换新灭菌器后连续进行三次BD实验和生物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方能继续使用。
如果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则需要从灭菌物品的清洗或包装方面来找原因,如果是器械的锈迹、污渍或血迹未完全清洗彻底引起的监测不合格,需加强清洗的质量管理。
3临床科室有投诉或反馈产品质量问题时,应先接到反馈或投诉的第一时间派相关人员携带相关灭菌物品到达科室给予更换并召回问题产品,保证临床的正常使用。
4对召回的物品和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均应做好详细记录,并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批号、数量、操作者、召回原因、处
理日期、最终处理方式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每季度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以改进工作。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室中心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供应室追溯制度
供应室追溯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踪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踪.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等于3年.2每天记录清洗.消毒. 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参数3每天记录灭菌的信息. 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 灭菌员等.4记录灭菌质量检测结果,妥善存档.5手术包外的信息卡应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操作者与核对者的姓名或编号.灭菌包的名称或代号.失效日期.6临床任何质量反馈均有全程(包括处理结果)记录,并妥善存档.劳务分包施工协议总包方:(简称甲方)分包方:(简称乙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结合本分包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施工协议。
灭菌物品追溯召回制度
灭菌物品追溯召回制度
灭菌物品追溯召回制度
一、灭菌物品包装要求
(一)灭菌包外应标识清晰、内容齐全。
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二)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
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将包外、包内灭菌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二、监测要求
(一)植入物和植入器械应做生物监测。
(二)高压灭菌器每周生物监测一次。
三、追溯操作规程
(一)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二)召回上一批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且在该灭菌器中灭菌的所有未使用灭菌物品。
(三)对召回的物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四)书面上报不良事件给相关部门。
(五) 检查灭菌过程的多个环节,查找失败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六)对已使用不合格物品的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跟踪、随访,直至安全并有记录。
(七)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汇报。
供应室物品追溯及召回制度
供应室物品追溯及召回制度
供应室物品追溯及召回制度
1、供应室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并保存
3年以上备查,实现可追溯性。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直到结果符合物理检测要求。
3、物品灭菌后,若发现包外化学监测3M胶带变色不符合要求,
不得发放;使用时发现包内化学监测132指示卡变色不符合
要求,不得使用。
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
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
方可发放。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并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后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
新处理,同时书面报告护理部、医务科,说明召回原因。
分
析不合格原因并改进,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方可使用。
5、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
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
如不合格应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
后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同时书面报告护理
部、医务科,说明召回原因。
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改进,生物
监测连续3次合格方可使用。
6、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的病人,由护理部、医务科通
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的跟踪观
察。
2016年3月。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召回制度(最终版)
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召回制度(最终版)第一篇: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召回制度(最终版)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召回制度一、消毒供应室发现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二、以书面形式报告医院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说明召回的原因。
三、感控科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四、消毒供应室应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3次,合格后该灭菌器科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存档。
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第二篇: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探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办法,目的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重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
这样才能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消毒供应室既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又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1]。
而无菌物品存放间处于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的终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
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执行(为了避免处于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均要求无菌物品存放间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零缺陷的管理。
近年来,遂宁市中心医院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管理遂宁市中心医院重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管理及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
无菌物品存放间设置了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不跨区。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一)目的
切实为临床及患者服务。
(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三)使用范围
本科室发放的无菌物品。
(四)职责
1.由护士长负责指导组成灭菌物品召回小组,并负责灭菌物品召回的审批。
2.由质控员负责临床投诉的受理及灭菌物品召回时对外事宜的联络工作。
3.各小组配合护士长对投诉问题的追查,并提供处理意见。
(五)程序
1.灭菌物品召回小组:由护士长指导成立灭菌物品召回小组,作为处理临床投诉和灭菌物品召回的负责组织.张小组由护士长、质控员、各小组组长、消毒员组成。
2.投诉事件的处理:
(1)质控员收到灭菌物品不合格投诉事件,应对不合格物品的性质、发生状况,影响分析。
(2)根据临床投诉性质,由灭菌物品召回小组负责对灭菌物品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
3.投诉原因调查:
(1)质控员接到投诉后,由灭菌区组长对该锅次灭菌物品进行抽查,并记录结果。
(2)灭菌物品召回小组分析灭菌物品不合格原因时,还应考虑不合格物品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召回锅次物品。
(4)召回工作的展开:
(1)一旦确定召回,由质控员负责安排组长立即通知相关涉及部门,并对其解释召开原因及协商应对办法。
(2)召回物品的储存:召回物品与合格物品分开,并有清晰标识,标识包括召回原因,处理反案,数量等信息。
(3)召回物品记录:召回物品需记录在召回登记表中,并提出相应的预案和改进措施。
(六)记录
应有灭菌物品灭菌投诉记录表和灭菌物品召回登记表。
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向相关管理部门书面。
医院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医院供应室灭菌物品召回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供应室灭菌物品的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器械等物品的灭菌过程合格,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供应室内的所有灭菌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手术用具、临床检验耗材等。
三、召回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要求;2.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的要求;3.医院灭菌物品使用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四、灭菌物品召回程序1.接到灭菌物品质量问题反馈或自行发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供应室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立即启动召回程序;2.灭菌物品质量问题反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患者感染、器械损坏等情况;3.开展召回活动前,供应室应当通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并按照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4.召回活动由供应室组织实施,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监督;5.召回活动应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召回计划:明确召回的范围、目标、时间和方式;(2)通知召回对象:向使用该灭菌物品的相关科室、医生等通知召回的事宜,并提供受影响物品的清单;(3)收集召回物品:要求相关科室、医生等收集受影响的物品,并将物品交回供应室;(4)处理召回物品:供应室将召回物品进行重新灭菌或者报废处理;(5)更新召回记录:供应室将召回物品的情况记录在召回记录表中,包括召回数量、召回原因、处理方式等;(6)评估召回效果:供应室和质量管理部门对召回活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7)编制召回报告:供应室和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召回报告,将召回情况及处理结果上报医院领导。
五、召回责任与处罚1.供应室具体负责召回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召回活动的监督与评估,对召回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情况进行处罚;3.医院领导负责对召回报告进行审查,并对召回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4.凡是因为供应室灭菌物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患者投诉、责任事故等,相关责任人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培训与宣传1.供应室应当定期开展灭菌物品使用及质量管理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2.供应室应当定期向医院员工宣传灭菌物品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质量问题的关注与反馈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追溯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追溯制度
一、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并存档。
二、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四、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五、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六、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七、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
八、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九、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3次,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十、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十一、消毒供应中心逐步实现过程记录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无菌物品的完整记录与追踪。
十二、应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药品追溯制度(2篇)
药品追溯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重视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管理的重要性。
2.对所有需要消毒或者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3.对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的关键要素详细记录,主要包括;(1)清洗消毒机运行及关键参数(a0)记录:(2)灭菌器运行状况及关键参数记录。
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灭菌质量检测结果,操作员签名等。
(3)对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及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进行记录。
(4)做好无菌物品发放记录工作,内容包括发放日期、发放科室、物品名称、数量、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发放员签名等。
(5)所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____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____年。
4.所有灭菌物品包外应有标识,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包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员姓名或编号等:使用者检查确认包装完好、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合格、器械干燥清洁等,方可使用,使用者还需要将高度危险性的标识存留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或者住院(门诊)病历。
5.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及拆卸外包装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应做好有效性确认,并及时记录:发放临床科室时详细做好发放记录,如发放科室、物品名称、生产日期、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等。
6.清洁剂、消毒机、包装材料、检测材料等入库时,应检查每批次的检测报告、有效期、包装情况、产品颜色等质量,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
7.当发生生物监测不合格等灭菌失败事件时,应根据灭菌物品召回制度,及时召回所有不合格的物品:已经使用的物品,上报院感科及护理部,并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并检查清洗、包装及灭菌过程等各环节,查找灭菌失败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4篇)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一、供应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二、负责全院各科室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应工作。
供应的医疗器械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绝对无菌。
三、备齐和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证周转和处于备用状态。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点科室每日下收下送____次。
根据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
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临时借用的物品,应办好登记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五、沾有脓血等体液的器械,应由使用科室洗涤清洁后交供应室消毒。
传染科用过的物品,应经传染科消毒处理后再交供应室消毒。
六、科室自备包装的各种敷料桶、换药等治疗器材应注明科别及消毒日期,按规定时间送供应室消毒。
消毒后消毒员负责关闭贮槽侧孔并放在固定位置。
七、所供敷料应符合临床要求,包布、治疗巾、洞巾保持清洁无损。
八、各种治疗巾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或有效日期。
包内各种物品须认真核对,不得有误或遗漏。
每日严格检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须重新消毒保存。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应把好质量关,做好抽样检测,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况,保证临床使用方便及确保安全。
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储存区。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迁回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对所有的物品器材应建立账目登记、请领、下发、报废及赔偿制度。
专人负责、定期清点,定期保养,防止霉烂、生锈、损坏、丢失,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赔偿或补充。
十二、定期深入临床各科检查常备无菌物品质量、数量、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室内卫生,清扫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
每周五大扫除____次,保持工作间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十四、每日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____次,每月空气培养____次。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二)一、供应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物品追溯召回制度
一、灭菌物品包装要求
(一)灭菌包外应标识清晰、内容齐全。
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二)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
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将包外、包内灭菌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二、监测要求
(一)植入物和植入器械应做生物监测。
(二)高压灭菌器每周生物监测一次。
三、追溯操作规程
(一)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二)召回上一批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且在该灭菌器中灭菌的所有未使用灭菌物品。
(三)对召回的物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四)书面上报不良事件给相关部门。
(五) 检查灭菌过程的多个环节,查找失败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六)对已使用不合格物品的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跟踪、随访,直至安全并有记录。
(七)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