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七章 辨证11-12-13-14
中医辨证学ppt课件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八纲)(汇总).ppt
最新.课件
17
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八纲的总纲。
阳证 阴证
寒热定阴阳
表证 里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最新.课件
阳证 阴证
18
畏寒,肢冷 气虚 阳虚 气虚﹢虚寒证 表寒虚
阴虚 血虚﹢虚热证 里 热 实 血虚
潮热,盗汗
阴阳
最新.课件
19
李某某,男,30岁,工人。 初诊:2000年5月3日。 主 诉:腹痛、腹泻二天。 现病史:患者前天在饭馆进餐,数小时后觉 腹痛,继而腹泻,每日大便5—7次,稀黄而 臭,里急后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 要 求:用八纲辨证写出患者所患之证。
肺 气喘吸短,言语无力, 皮毛不泽
气逆喘咳
头昏眼花,腰膝酸软,
下焦壅塞,或痛
肾 二便不通或失禁,遗精, 或胀
五更泄泻
最新.课件
16
(一)虚证:素体虚弱,后天失调;久病重病之后 临床上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二)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 (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虚实并见。
(偏虚、偏实或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多见实证转为虚证。 3、虚实真假:多以脉象为根据。
答: 此病属:里、热、实、阳证。
最新.课件
20
陈某某,女,75岁,教师。 初诊:2000年3月6日。 主 诉:咳嗽,气喘30年,发作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咳嗽气促反复发作30年,2天 前感受风寒,咳嗽发作较前尤甚,发热恶寒, 动则气短,声低、倦怠、面白无华,舌淡嫩, 苔白,脉缓。 要 求:用八纲辨证写出患者所患
(二) 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是一组有热象的 症状和体征。外感热邪、寒邪入里化火、 久病伤阴致阴虚内热、情志郁而化火、过食 辛辣蓄积为热等。
辨证(八纲)
阳证 阴证
寒热定阴阳
表证 里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语言优教资源PPT
阳证 阴证
18
畏寒,肢冷 气虚 阳虚 气虚﹢虚寒证 表寒虚
阴虚 血虚﹢虚热证 里 热 实 血虚
潮热,盗汗
阴阳
语言优教资源PPT
19
李某某,男,30岁,工人。 初诊:2000年5月3日。 主 诉:腹痛、腹泻二天。 现病史:患者前天在饭馆进餐,数小时后觉 腹痛,继而腹泻,每日大便5—7次,稀黄而 臭,里急后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 要 求:用八纲辨证写出患者所患之证。
16
(一)虚证:素体虚弱,后天失调;久病重病之后 临床上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二)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 (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虚实并见。
(偏虚、偏实或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多见实证转为虚证。 3、虚实真假:多以脉象为根据。
语言优教资源PPT
17
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八纲的总纲。
答: 此病属:里、热、实、阳证。
语言优教资源PPT
20
陈某某,女,75岁,教师。 初诊:2000年3月6日。 主 诉:咳嗽,气喘30年,发作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咳嗽气促反复发作30年,2天 前感受风寒,咳嗽发作较前尤甚,发热恶寒, 动则气短,声低、倦怠、面白无华,舌淡嫩, 苔白,脉缓。 要 求:用八纲辨证写出患者所患
语言优教资源PPT
10
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病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两个方面。
临床上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语言优教资源PPT
11
类型 气虚证
主证
阳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疲倦乏力,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答案
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1型题1.D2.A3.D4.A5.B6.C7.A8.A9.D 10.A 11.D 12.D 13.B 14.C 15.D 16.B 17.D 18.A 19.C 20.B 21.B 22.A 23.D 24.E 25.D 26.C 27.A 28.B 29.E 30.D 31.C 32.B 33.A 34.E 35.B 36.A 37.C 38.C 39.A 40.A 41.C 42.D 43.D 44.A 45.A 46.D 47.E 48.E 49A 50.D 51.B 52.A 53.D B1型题1.D2.D3.E4.C5.A6.E7.D8.D9.C 10.AX型题1.ABCDE2.BCDE3.ACE4.ABCD5.CDE6.ABCDE第二章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一选择题A1型题1.B2.C3.B4.A5.C6.A7.B8.B9.D 10.A 11.A 12.B 13.B 14.E 15.A 16.E 17.E 18.B 19.E 20.C 21.DB1型题1.C2.A3.B4.E5.A6.D7.C8.B9.B 10.B 11.B 12.C 13.B 14.A X型题1.BD2.CD3.ABE4.ABE5.ABCD6.ABCDE7.ABC8.ABDE9.BC 10.ABDE 11.ABCD 12.ACD 13.ABE第三章中医基本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5.A 16.B 17.D 18.B 19.D 20.B 21.C 22.C 23.A 24.D 25.C 26.E 27.C 28.B 29.A 30.DA2型题1.D2.A3.E4.B5.E6.A7.BA3型题1.B2.D3.AB1型题1.E2.A3.B4.C5.A6.B7.C8.D9.E 10.A 11.D 12.E 13.A 14.C 15.A 16.B 17.C 18.B 19.E 20.D 21.C 22.E 23.D 24.AX型题1.BC2.BE3.ACE4.AD5.CDE6.BCD7.BCD8.AB9.BE 10.BE 11.ABD 12.BD 13.AE 14.ACE 15.BE 16.ABDE 17.BE 18.ABD 19.BE 20.AC第四章辨证护理基础一选择题A1型题1.A2.D3.D4.A5.D6.B7.D8.C9.D 10.B 11.B 12.B 13.B 14.C 15.A 16.C 17.C 18.B 19.D 20.B 21.C 22.CA2型题1.D2.C3.B4.B5.A6.C7.B8.D9.D 10.D 11.BA3型题1.D2.D3.AB1型题15.C 16.B 17.C 18.D 19.A 20.C 21.BX型题1.ABCD2.AD3.ABE4.BDE5.ACDE6.ABDE7.BCD8.DE9.ABDE 10.AC 11.ACDE 12.ABCDE 13.ABCDE 14.ABC 15.AC 16.ABC 17.ABD 18.CD 19.ABE 20.ABCD 21.CDE 22.ABCDE 23.ABE 24.CDE 25.BCD 26.BC 27.CDE 28.CD 29.ABCE 30.ABC 31.ABCD 32.BCE 33.DE第五章中医养生保健概要一选择题A1型题1.A2.B3.D4.B5.C6.A7.A8.C9.C 10.B 11.BA2型题1.B2.BB1型题1.D2.C3.A4.A5.BX型题1.ABCDE2.ABCD3.BC4.ABCDE5.ABCDE6.ABCDE7.ABCE8.BCDE9.ABCDE 10.ABDE 11.ABCE 12.ABCDE 13.ABCD 14.ABCDE 15.ABCDE 16.DE 17.ABCDE 18.ABCDE 19.DE 20.ABCDE 21.BD 22.ABE 23.BCDE 24.ACDE 25.AB 26.ABCD 27.ABCE 28.ABDE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A2.D3.B4.C5.B6.A7.D8.B9.A 10.B 11.E 12.C 13.A 14.B15.A 16.C 17.C 18.C 19.A 20.D 21.C 22.C 23.E 24.E 25.E 26.A 27.B 28.D 29.C 30.A 31.B 32.A 33.B 34.E 35.D 36.B 37.D 38.D 39.D 40.E 41.E 42.C 43.B 44.C 45.C 46.A 47.E 48.B 49.E 50.E 51.C 52.A 53.E 54.C 55.C 56.C 57.D 58.CA2型题1.A2.B3.E4.E5.C6.AB1型题1.A2.C3.E4.B5.B6.B7.C8.A9.B 10.B 11.D 12.C 13.A 14.B 15.D 16.E 17.B 18.C 19.A 20.D 21.A 22.E 23.B 24.C 25.D 26.D 27.E 28.BX型题1.ABCD2.ADE3.ABCD4.AD5.AB6.DE7.ABDE8.ACE9.BCD 10.ABCDE 11.ABCDE 12.AC 13.ABCD 14.ACDE 15.BC 16.ABCDE 17.ABCDE 18.DE 19.ABDE 20.ACDE第七章经络与腧穴概要一选择题A1型题1.B2.E3.C4.B5.D6.A7.B8.D9.E 10.C 11.A 12.C 13.A 14.B 15.D 16.E 17.B 18.E 19.B 20.A 21.D 22.C 23.A 24.D 25.C 26.D A2型题1.C2.A3.B4.D5.B6.A7.E8.C9.E 10.AB1型题1.E2.C3.A4.B5.C6.D7.B8.C9.E 10.D 11.A 12.C 13.B 14.D15.E 16.AX型题1.BD2.ABCDE3.ABC4.ABCDE5.ABC6.BCD7.ACE8.ABCE9.AE 10.ABCD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B2.A3.C4.B5.C6.C7.B8.C9.B 10.B 11.E 12.B 13.C 14.D 15.A 16.C 17.B 18.A 19.C 20.A 21.C 22.A 23.B 24.B 25.A 26.A 27.C 28.C 29.A 30E 31.B 32.B 33.C 34.B 35.A 36.C 37.C 38.D 39.B 40.A 41.E 42.C 43.D 44.A 45.A 46.A 47.A 48.B 49.A 50.A 51.D 52.D 53.C 54.A 55.C 56.B 57.D 58.D 59.C 60.D 61.CB1型题1.C2.D3.B4.E5.C6.D7.B8.E9.A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16.B 17.E 18.CX型题1.AC2.CE3.ACDE4.AC5.ABD6.ABDE7.BCD8.ABCDE9.ABDE 10.ABDE 11.ABCE 12.BDE 13.ACD 14.ACDE 15.ABCD 16.CD 17.AB 18.ABD 19.ACE 20.ACE 21.ACDE 22.CDE 23.ABCD 24.ABCD 25.ACE 26.ABCD 27.ABC 28.CDE 29.BC 30ABD 31.AD 32.AC 33.ABD 34.AB 35.DE 36.AC 37.ABCE 38.BC 39.BD 40.ABCD 41.BCE 42.CD 43.ABE 44.AB 45.BC 46.BE 47.AE 48.ABCDE 49.ABCDE 50.ABCDE 51.BC第九章拔罐疗法一选择题A1型题1.D2.A3.C4.D5.E6.B7.A8.B9.C 10.E 11.C 12.B 13.D 14.E 15.CB1型题1.D2.E3.C4.A5.BX型题1.ABCDE2.ABCE3.BD4.ABE5.ABCDE第十章推拿疗法一选择题A1型题1.B2.E3.D4.C5.E6.A7.C8.C9.E 10.D 11.B 12.CB1型题1.A2.E3.B4.B5.B6.E7.A8.C9.B 10.DX型题1.ABCDE2.BCE3.ABD4.AC5.ABCDE6.ABCD7.ABCDE8.BCD第十一章其他疗法一选择题A1型题1.C2.E3.B4.D5.B6.C7.B8.EB1型题1.D2.D3.C4.E5.D6.C7.A8.BX型题1.ABCD2.AB3.ABCDE4.CDE5.ABDE6.BC7.ABC8.ABCDE9.BCD 10.BCDE 11.ABC 12.ABC 13.ABCDE 14.ABCD 15.DE 16.BCD 17.BCDE18.ABCD 19.CDE 20.ACE。
辨证5123精品PPT课件
实证
• 邪气亢盛有余的证候——邪气盛则实。
25
(一)虚证
正气虚弱而邪气不盛的病变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 劳役过度,饮喂不足 • 久病重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之后, • 失血过多 • 先天不足
症状
• 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倦怠,行走无力,卧多立少,口色淡白,
治则
• 辛凉解表。
方例
• 银翘散
9
表虚证
病因
• 卫阳不固,腠理不密,风邪袭表 • 机体卫气素虚。
症状
• 自汗或汗出恶风(遇风则抖)、脉浮缓无力
治则
• 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益气固表。
方例
• 桂枝汤
10
表实证
病因
• 机体正气不虚,外邪侵袭肌表,卫气闭阻。
症状
• 无汗,恶寒发热,脉浮而有力。
• 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12
里寒证
病因
• 寒邪入里 • 阳气不足
症状
• 形寒肢冷,耳鼻俱凉,不渴,尿清长,粪稀溏,口
色青白或青黄,口津滑利,苔白滑,脉象沉迟。
治则
• 温里散寒。
13
里热证
病因
• 表证不解,病邪入里化热 • 热邪直接侵犯脏腑 • 畜禽机体机能活动亢盛。
症状
• 发热,耳鼻四肢俱温,口渴,尿短赤,粪干燥或腐腻腥臭,口
第六章 辨 证
1
现代中兽医的诊疗过程
症体 疾 证 治 方 诊
认
综分判
立
制
法
识
合析断
法(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2
辨证的概念
辨——分析辨别 证——证候。 辨证——将四诊所搜集来的症状、病史病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
其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 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均可以出现表证,除此之外,还有暑湿 袭表证、湿邪遏表证、燥邪犯表证。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3
表证的病位是在体表吗? 皮毛、肌腠等处的病变就是表证吗?
八纲辨证:即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 证的纲领(八类证候),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从而辨别病变的位 置的深浅(表里),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 盛衰(虚实)和病证类别的阴阳的辨证方法。
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表里是分辨疾病病的浅深和病势趋向(病位)的总纲;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3
证素:素,指本来的、原有的,带有根本性质 的物质,如色素、毒素、元素、素质。证素, 就是证的基本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 内容。
证素不是指证候,但证素的确定,必须以症为据。
证素是构成证名的要素。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4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 领。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表证的概念是临床实践同医理相结合的人为 的抽象的归纳和判断。
2020/4/11
中医诊断学
14
(二)里证
最新【中医诊断学幻灯片】11--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第七章 八 纲 辨 证
•阴阳
八
纲
•表里
•寒热
•虚实
概念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 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 纲领。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 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 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 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 证候, 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 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与虚; 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阴或阳。
兼症: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甚至烦躁谵语。 • 里证的特点:起病较缓,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
〖病因病机〗病邪表里出入过程中,正邪相 争于表里之间所致。
〖临床表现〗八大主症: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三)表证与里证之鉴别
症狀 類 型
㈡虚证
〖病因病机〗 •先天不足
造成阴阳气血不足,正气虚弱 所致。 •或后天失调
脏腑气血阴阳哪一方 面不足,均可出现虚证,故 虚证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临床表现〗
《难经·四十八难》有“出者为虚”、“缓者为虚” 的说法,《类经·疾病类》亦说:“内出之病多不足,如 七情伤气、劳倦伤精之类也。”
阳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 自汗,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 清长,大便溏烂,面白无华,舌淡 胖嫩,脉虚或沉迟。
㈡表里辩证的内容 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
1、表证
〖病因病机〗外感早期,外邪袭表 邪从皮毛、口鼻而入 正邪相争所致。
0701第七章辨证1第一节八纲辨证
2020/1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32
(三)虚证
1 .概念
因正气不足,不能维持机体生态平衡所致的证候类别 。
2 .病因
– 后天失调 • 劳伤,饥伤,失治,误治
2020/1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33
3.症状
弱
机能衰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
18
二、寒 热
(一)何谓寒热
寒——“阴”的属性特征 热——“阳”的属性特征
(二)寒热辨证的意义
分析病邪属阴属阳, 分析机体阴阳盛衰, 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提供依据。
2020/1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9
(三)寒证
1.寒证
感受寒邪,或机能活动衰退 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
2.病因
2020/11/17
(2)真虚假实 • 本质为虚,现象似实 – 脾虚(虚证) – 出现间歇性腹胀(似属实证) • 至虚有盛候 – 虚弱病症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反而出现类似强盛 的现象
2020/1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43
(五)虚实辨证要点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胸腹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2020/11/17
2020/11/17
抵抗力增强,邪气衰退,病情好转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5
2.表里同病
–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同一个畜体上出现
2020/11/17
表里 证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6
(六)表里辨证要点
表证
里证
寒热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
但寒不热,但热不寒
常见症状 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内 内脏证候为主 腑证候不明显
基础中医学教学资料-第八章辨证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医学ppt
19
医学ppt
20
【临床表现】
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实证的 表现亦极不一致,而常见的主要有:发热,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胸闷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 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伤风表证(太阳中风证、中风表虚证):以感受风邪 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其特点是:恶风、微发热,汗出, 脉浮缓 。
表热证(外感风热证):是感受湿热(风热)之邪,又
称外感风热证,在温病学中属卫分证。其特点是发热重,
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薄白而干
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医学ppt
6
【形成原因】一是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 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三是情志内伤 、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
医学ppt
4
【特点】 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 感受外邪的因素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
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
有汗或无汗等症
医学ppt
5
【证候类型】
表寒证(伤寒证、伤寒表实证):以感受寒邪为主,故又 称伤寒证。其特点是: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 薄白而润,脉浮紧 。
【特征】 有余、强烈、停聚
医学ppt
21
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从体质强弱、发病缓急、病程、声息、 疼痛、腹胀、二便、舌象、脉象等进行区 别
医学ppt
22
(四)阴阳辨证——概括病证类别
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临床上凡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2、何谓中医基础理论?3、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4、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6、金元四大家指的是哪四大家?他们的学术观点、临床特点以及代表作是什么?7、何谓辨证论治?8、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9、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0、从生理、病理论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1、《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名词术语解释:1、病2、证3、症三、论述题1、试比较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优劣。
2、试…………………对症治疗………。
3、整体观念在中医学中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一、简答题:1、何谓精气?何谓精气学说?2、精气在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含义有何区别?3、宇宙之气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体之气有何区别?4、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述之。
5、为什么说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什么?6、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7、为什么把气称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8、人体之气有哪些功能和特点?9、精的一般概念是什么?10、神的一般概念中包括哪些含义?11、怎样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12、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13、简述阴阳交感的意义及机理。
14、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5、何谓阴阳互根互用?16、阴阳失调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7、用阴阳学说概括的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18、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19、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20、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21、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各是什么?22、事物五行归类的意义?23、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及关系如何?24、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及关系如何?25、导致五行相乘和相侮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26、怎样运用五行学说以色脉相参来推断病情的顺逆?27、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常见治疗方法各是什么?28、何谓所胜、所不胜?29、简述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的层次结构。
中医诊断学辨证概述
(4)脏腑辨证 (5)经络辨证
“空间(kōngjiān)”病位→适用于内伤杂病。
(6)六经辨证 (7)卫气营血辨证 (8)三焦辨证
“时间”病位→适用于外感时病。
第四页,共142页。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b一i节àn表z里h(èbniǎogl)ǐ)辨证
第二节 寒热辨证
第三节 虚实(xūshí)辨证
第四节 阴阳辨证
第十七页,共142页。
2.寒 邪 束 表 证
是指阴寒之邪侵袭(qīnxí)肌表所产生的轻浅证候。
寒邪致病特点(tèdiǎn) (1)阴邪伤阳——具有寒象(恶寒、畏冷、便溏); (2)寒性凝滞——气血闭阻(疼痛、脉迟); (3)寒性收引——气机敛闭(无汗、拘急、蜷缩)。
外寒 侵袭 (qīnxí )
寒袭肤表 → 恶寒、身疼、无汗,
对于临床正确认识疾病过程,具有重要(zhòngyào)的指导意义。 4.八纲辨证对疾病认识不深刻,不具体。
由于八纲辨证比较笼统、抽象,临床必须结合其它辨证分类方法 ,对疾病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八页,共142页。
第五章 八纲辨证 (biànzhèng)
第一节 表 里 辨 证
第九页,共142页。
概念
1.表和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gānglǐng)。 表里是相对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第二页,共142页。
辨证概述
(2)辨病因病性(统称病性):明确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 性原因及其本质属性。 ①抽象病性:寒、热,虚、实,阴、阳等。 ②具体病性:风、寒、暑、湿、燥、火、毒、脓、痰、水、饮、 食积、虫积、结石、气滞、气逆、血瘀、气虚、血虚……。
每一个证名的确立,则是“病位十病因病性”。如: 肺脾气(píqi)虚证、血虚生风证、瘀阻胃络证、风寒束表证。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第一部分经络总论详见中医基础部分的论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第二部分腧穴总论腧穴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第三部分治疗总论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处方选穴规律1、近部选穴2、远部选穴3、辨证对症选穴四、常用配穴方法1、按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徐氏《针灸大全》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特定穴(一)五输穴1、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2、阴井木,阳井金(阴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阳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 3、《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井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井穴急救,荥穴热病,输穴肢节酸痛五脏病,井穴气喘咳嗽,合穴六腑病。
五输穴歌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足阳明胃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手少阴心经】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足少阴肾经】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少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足少阳胆经】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习题与解析
第七章八纲辨证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出自()A.《内经》B.《伤寒杂病论》C.《医学六要》D.《伤寒质难》E.《景岳全书·传忠录》2.最早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医家是()A.张三锡B.祝味菊C.张景岳D.张仲景E.王执中3.八纲辨证是()A.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B.其他辨证方法的延伸C.外感病的辨证方法D.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E.以上都不是4.表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外邪直中B.劳倦内伤C.虫兽所伤D.六淫袭表E.里邪出表5.不属于寒证病因的是()A.阴液亏虚B.阴邪致病C.寒邪直中D.阳气不足E.饮食生冷6.不属于热证病因的是()A.风热侵袭B.阳邪亢盛C.阴液不足D.阳气亏损E.以上都不是7.虚证的病理特点是()A.邪气亢盛B.正气不足C.正虚邪盛D.正邪相持E.正邪相争8.病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善太息,脉弦,常见于()A.表寒证B.真寒假热证C.半表半里证D.表寒里热证E.表热里寒证9.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阳气暴脱B.阴盛阳虚C.阴盛格阳D.阴阳俱虚E.以上都不是10.病人手足厥冷,烦渴喜冷饮,便干溲黄,舌红苔黄干,脉沉数有力,证属()A.里寒证B.真热假寒证C.真寒假热证D.里实热证E.阴虚内热证11.病人腹部胀痛时作时止,按之痛减,脉弦硬者,证属()A.实证挟虚B.真虚假实C.虚证挟实D.真实假虚E.虚实并重12.病人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A.表寒里热B.表实里虚C.上热下寒D.上虚下实E.虚实真假13.病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苔白干糙,证属()A.上热下寒B.表寒里热C.表实里虚D.表热里寒E.表里俱热14.病人先见高热口渴,汗出,后出现消瘦,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脉细无力,证属()A.实证转虚B.真寒假热C.表寒里热D.虚实夹杂E.热证化寒15.表证发热的特点是()A.寒热往来B.壮热C.恶寒发热D.身热不扬E.但热不寒16.病人自觉身热烦躁,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口渴但不欲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应属于()A.真热假寒证B.真寒假热证C.上热下寒证D.上寒下热证E.表热里寒证17.表证恶寒的病机是()A.阳气不足B.肺卫不固C.外邪束表,卫阳被郁D.风性开泄,腠理疏松E.肺气不足18.对里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内伤杂病B.里证一般不见于外感病C.可由外邪直中脏腑而成D.情志为病多属里证E.饮食劳倦所伤为里证19.属于亡阳证的舌脉是()A.舌淡胖嫩,脉象沉迟B.舌淡而润,脉象虚细C.舌淡而润,脉微欲绝D.舌红津干,脉细数疾E.舌红少苔,脉象细数20.属于亡阴证的舌脉是()A.舌红津干,脉细数疾B.舌红苔黄,脉细有力C.舌红少苔,脉象细数D.舌淡胖嫩,脉象沉迟E.舌淡而润,脉微欲绝21.辨别表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头身疼痛D.脉数E.壮热22.不属于里证表现的是()A.壮热B.恶寒发热C.五心烦热D.口渴E.苔黄23.病人胃痛数年,遇寒则剧,近日小便热、急、痛、色黄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 70岁 今晨起,觉恶寒,发热,自服 “感冒丸”症状未减轻,并觉少腹 刺痛,小便涩痛,短黄,口干苦, 舌尖红,苔黄微腻,脉濡数。
五 、 八 纲 辨 证 相 互 关 系
4、寒热错杂——疾病的同一阶段 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 热证。 5、寒热真假——疾病的危重阶段 出现一些假象。 6、虚实夹杂——同一患者同时存 在正虚邪实的病变。 7、虚实转化 8、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至虚有 盛候)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
一 、 表 里
脉浮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
强、咽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病因病机:
一 、 表 里
概 述
举 例: 1
李XX 男 2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 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 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肺,皮毛)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 气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第 一 节
八 纲 辨 证
病机分析:
心 血 虚 与 心 阴 虚
9、 八 纲 的 交 错 关 系
表里 寒热 虚实
寒热 表里 虚实
虚实 表里 寒热
阴阳:表、实、热——阳 里、虚、寒——阴
第二节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教学 大纲
教学目标:掌握脏腑辨证的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心与小肠辨证,肺与大肠 辨证,脾与胃辨证,肝与胆 辨证,肾与膀胱辨证。
熟悉内容:脏腑辨证的证候与分析
二 、 寒 热
①感受热邪;
②素体阳盛阴虚; ③七情过激;
④饮食劳倦;
⑤房事不节。
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色 四 肢 不 温 小便 大便 舌象 清长 溏稀 舌淡 苔白 润 脉象 脉迟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热饮
八纲——阴阳、表 里、寒热、虚实 阳 八纲辨证——根据 表 阴 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经过分析综合,把 里 实 八纲 疾病表现的类别、 部位、性质、邪正 寒 虚 盛衰情况,用阴阳、 热 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归纳为阴证、 阳证、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虚证、 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群。
第 一 节
八 纲 辨 证
三 、 虚 实
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失养。
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
不足之别,现分述如下表。
虚证类型表
类型 血虚证 主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 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 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病因病机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 经脉组织器官。
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 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
舌质淡嫩苔 白
虚无力
1、亡阴证
特点:阴液欲竭
亡 阴 、 亡 阳
病因病机:
①邪热炽盛或阴液被灼; ②高热大汗、剧烈呕吐或失
血过多使阴液大量亡失,又 不能及时补充使肝血、肾精、 阴液枯竭形成亡阴之变。
主证:汗出而粘,呼吸气促,
内容。
了解内容:脏腑兼证的证候特点与
内容。
概 念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 理论,根据脏腑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 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 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盛 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的生理功能:
心 与 小 肠 病 辨 证
主血脉 主神 在体合脉,在 志为喜,在液 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
肌肤热,手足温,烦躁不安, 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 而干,脉细数无力
2、亡阳证
特点:阳气欲脱
亡 阴 、 亡 阳
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
失
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
呼吸气微,肌肤凉,手足冷, 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 灰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 绝 源自意 1、亡阴亡阳是危重证候,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 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
以脏腑证候为主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
一 、 表 里
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 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 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脉弦
亡 阴 、 亡 阳
除原发病证加重之外,均有 不同程度的汗出。 2、亡阴亡阳可以相继出现。
五 、 八 纲 辨 证 相 互 关 系
1、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纲领,又 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概括其他三 对纲领。
里 虚 寒
表 实 热 阳
阴
五 、 八 纲 辨 证 相 互 关 系
2、表里转化——主要取决于邪正 斗争的状况。
概 述
二、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
概 述
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全过 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痢疾、 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 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 邪正关系等内容,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 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症状和体征, 是病人自觉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发热、 咳嗽、头痛、眩晕、等。 病、证的确立均以症状为依据;一病可 以有多证,一证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中。 临床上必须病证合参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表现: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疾病同一阶段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一 个证候出现另一个证侯消失。
病例3:张三
女 60岁
二天前恶寒发热头痛,经治疗 后,症状消失。今天又觉腹痛,大 便溏烂,腹痛即泻,伴呕吐,舌红 苔厚腻,脉滑数。
五 、 八 纲 辨 证 相 互 关 系
3、表里同病——表证里证在同 一阶段、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病人 身上。
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 方药:四君子汤;桂枝甘草 汤
概念:
心 血 虚 与 心 阴 虚
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 证候。 心阴虚: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 证候。
病因:
失血(外伤、崩漏、产后失血) 生化之源不足 久病耗伤阴血
证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
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 细弱—心血虚 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 红苔少, 脉细 数—心阴虚。
症 状 舌 象 苔薄 舌质红苔 脉象 浮 数
阳证 表证:恶寒(恶风)发热 热证:恶热喜冷、精神烦躁、面红目赤、 冷饮、 小便秘结。 实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息高气粗、 烦躁不安、腹痛拒按、二便闭塞。 阴证 里证:不恶风寒(详脏腑辨证)
舌苔厚腻 舌红苔黄干
实有力 脉数 迟或紧
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 舌淡苔白润 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八纲辨证是概括其他辨证的纲 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 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 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 纳,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 领, 从而确立治疗的依据。
一、 表里 辨证
表里——辨别 病变部位、病 情轻重、病势 趋向的纲领。
1、表证—外感病初起阶段
小肠的生理功 能:
泌别清浊(指 小肠对食物消 化的同时随之 进行分清别浊 的功能)
心 气 虚 与 心 阳 虚
概念:指心气不足,心之阳气虚衰所 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
久病体虚 年老脏气衰弱 失血(外伤、产后失血) 气虚及阳,损伤心阳
证候: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 脉细弱或结代 兼见: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 白—心气虚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 苔白滑—心阳虚
①外邪侵入正气未伤; 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病理
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表现为不足: 隐隐 便溏、 舌淡 细弱 久病 精神萎靡、身 痛喜 尿清 嫩 按 长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腻 有力 尿短 赤 形体壮实、声 高气粗。
二 、 寒 热
1、寒证
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 病因病机:
二 、 寒 热
①感受寒邪;
②久病伤阳; ③素体阳虚阴盛。
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
倦卧,面色 白,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2、热证
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
主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气短息低,口不渴 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苔 白,脉沉迟微弱
2、阳证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病因病机:
三 、 虚 实
①阳气亢奋; ②热邪雍盛。
主证:精神烦躁,面赤身热,
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便秘 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 数洪实
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
病机分析:
心 气 虚 与 心 阳 虚
心 气 虚
心 阳 虚
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 体倦乏力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 无华 血不能充盈脉管——脉细弱 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 舌质紫暗 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