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DIC

合集下载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2. 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DIC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提示炎症反应和贫血发生。
3. 红细胞沉降率检验结果常反映DIC患者体内炎症程度,数值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加重,体内免DIC凝血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DIC的发展情况,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DIC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变化,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产科患者DIC的认识,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DIC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靶向治疗方法,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DIC在产科患者中的发生和发展。
炎症反应在DIC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受到损伤后,氧自由基、炎症介质等会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失衡,形成恶性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还会释放出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DIC的病情发展。DIC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在处理DIC患者时,需要全面了解其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防止病情的进展和恶化。
通过分析DIC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通过评估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DIC,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DIC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检验分析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全身病情。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1. 引言
1.1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是产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异常疾病,常见于产科高危孕妇或产后妇女。在DIC发生过程中,机体的正常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导致广泛的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产科患者DIC的凝血检验结果分析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DIC至关重要。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引言产科患者DIC(血栓性微血管溶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危重症,主要发病机制是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并发的急性出血。

由于妊娠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状态,很多产科患者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凝血异常问题。

对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科患者DIC,以降低病死率和确保母婴安全。

一、DIC的诊断标准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凝血功能检查、炎症指标和出血倾向。

产科患者DIC的诊断标准比一般DIC标准更为严格,主要是因为产科患者在妊娠期间存在着一定的生理性凝血状态,对DIC的诊断有所影响。

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文献,产科患者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一般来说,产科患者DIC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表现为PT、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

2. 炎症指标:产科患者DIC的炎症指标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在DIC发生时会明显升高。

3. 出血倾向:产科患者DIC的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处皮肤瘀斑、内脏出血以及产后出血过多等。

二、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1. 凝血功能检查(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反映外源凝血途径活性的指标,其延长表明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常见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者抗凝药物的使用。

产科患者DIC的PT延长常见于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凝血酶生成过多等情况。

(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途径活性的指标,其延长表明内源凝血途径受到抑制。

在产科患者DIC中,APTT的延长也是常见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

(3)纤维蛋白原(FIB):FIB是反映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指标,其升高表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主要是由于纤溶酶原激酶生成增加。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疾病,主要特点是在正常凝血和纤溶机制异常激活的情况下,出现全身血管内和微循环内的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

DIC在产科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剖宫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等情况下。

对于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的分析尤为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一、DIC的诊断标准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出血;②凝血时间延长;③纤维蛋白原下降;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升高;⑤血小板减少;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这些指标的异常表现可以使得医生对患者是否存在DIC做出初步判断。

二、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1. 凝血时间(PT和APTT)在DIC患者中,凝血时间延长是常见的现象。

PT和APTT是反映凝血活动的重要指标,正常值分别为11-15秒和25-40秒。

在DIC患者中,由于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和纤维蛋白原下降,PT和APTT通常会延长。

当产科患者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DIC,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诊断。

2.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形成的前体物质。

在DIC患者中,由于广泛的血管内凝血和纤溶机制的异常激活,纤维蛋白原消耗严重,导致其水平下降。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中纤维蛋白原的下降可以作为诊断DIC的重要指标之一。

3. D-二聚体(D-dimer)4. 血小板计数在DIC患者中,由于广泛的血管内凝血和血小板的消耗,血小板计数通常会明显下降。

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50-400×10^9/L,当产科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值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DIC。

三、临床意义对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的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DIC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一种以血液凝固异常为特征的系统疾病。

DIC的主要机制是因为病因的原因,体内异常活化凝血和/或纤溶系统,导致血管内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聚集和激活,进而引起血栓形成和消耗性凝血因子,最终导致出血。

DIC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出血、血栓等。

对于产科患者来说,DIC尤其重要,因为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进而引发DIC。

对于产科患者的DIC患者来说,凝血检验是诊断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DIC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常:1.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DIC时,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导致PT延长。

PT延长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消耗导致的凝血酶产生不足,也可能是凝血酶生成障碍造成的。

3. 血小板计数降低:DIC时,大量血小板被消耗和激活,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

血小板反映了血液止血功能的一部分,降低的血小板计数会导致止血功能的下降。

4. 纤维蛋白原(Fib)降低:DIC时,大量的纤维蛋白原被消耗,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子之一,降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会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

5. 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DIC时,纤溶系统被活化,大量纤维蛋白被降解为FDP。

FDP的增高是DIC患者纤溶功能异常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DIC的诊断并不仅依靠单一的凝血检验指标,而是基于全面的临床表现和多个几个检验结果综合分析。

凝血检验结果仅仅是辅助诊断的一部分,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是产科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凝血异常疾病。

在妊娠期间,DIC 可以是与某些疾病或并发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过度凝血和出血。

产科患者DIC的诊断需借助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出血或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微血管病变(微栓塞)和器官功能损害。

DIC的诊断依靠几个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测量凝血因子 VII、X和凝血酶生成的时间,并用来检测外源凝血途径的异常。

正常情况下,PT的结果为10-14秒。

DIC患者的PT结果常常延长,超过20秒。

纤维蛋白原(Fib)是衡量凝血功能中纤维蛋白生成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Fib的结果为2-4 g/L。

DIC患者的Fib结果常常降低,低于1 g/L。

D-二聚体是血液中溶解血栓的产物,是DIC的敏感和特异指标。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结果为小于0.5 μg/mL。

DIC患者的D-二聚体结果常常升高,超过1 μg/mL。

在DIC患者中,这些实验室指标的异常结果常常与其他病理学指标一起出现。

血小板计数常常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下降,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和胆红素浓度可能升高。

在产科患者中,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异常疾病,需要及时监测和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是常用的实验室指标用于诊断DIC。

这些指标的异常结果与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一起评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分析和诊断。

输血技术10:产科DIC处理规范

输血技术10:产科DIC处理规范

XXXX医院
产科DIC处理规范
一、目的
产科DIC是一种严重威胁产科和胎儿生命的并发症。

为向妇产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DIC治疗的指导原则,特制定本指南。

二、使用范围
适用于妇产科医师对DIC患者的治疗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职责
1.妇产科经治医师
负责对DIC患者的救治,必要时请临床血液科医师会诊。

2.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
负责提供治疗DIC的合适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输血咨询服务。

四、指引要点
1.病因
(1)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死宫内和产科失血性休克。

(2)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血液处于高凝和低纤溶状态,构成促发DIC的基础。

(3)一旦某种病理情况使凝血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从而具备启。

产科DIC

产科DIC

42
43
治疗原则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治疗
------根据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治疗。
高凝期(早期)----阻断血管内凝血过程 低凝期(中期)----在抗凝基础上恢复正常血小板和血浆
凝血因子水平 纤溶亢进期(晚期)----抗纤溶治疗
在血流的推压下,红细胞 被细丝割裂,发生血管内 溶血;
红细胞暂时将缺口自行封 闭,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三 角形、盔形等各种形状的 破碎细胞和球形细胞,
在脾脏或其他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中被破坏。
27
国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①伴有不同程度的 皮肤、黏膜出血; ②溶血多可突然加 重而出现发热、黄 疸和贫血。
发生。
既往文献报道母儿死亡率分别为75%和 85%,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 止妊娠,可降低母亲死亡率,婴儿死亡 率可降至58.3%。
18
病因和发病机制
AFLP的病因不明,由于AFLP发生于妊 娠晚期,且只有终止妊娠才有痊愈的 希望,故推测妊娠引起的激素变化, 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致游离脂肪 酸堆积在肝细胞和肾、胰、脑等其他 脏器造成多脏器损害。
C.有产科合并症或手术指征时,应及时行 剖宫产术。
16
分娩时处理
A.控制产程不宜过长,尤应缩短第2产程,产妇不宜屏气, 可用低位产钳助产。
B.防止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催产素)20U稀 释于葡萄糖液10ml静注随后用20U缩宫素(催产素)加入 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8~12h以加强子宫的收缩力 防止产后出血。
Organ Failure, MSOF)。”
33
一、DIC概念的更新
新定义强调微血管体系(Microvasculature) 微血管体系是由血液和接触血液的血管组成。

产科DIC

产科DIC
产科DIC
曾晓明
概述
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 状态.是以广泛的血管内凝血和出血为特 点的一组综合症。病因有感染性疾病、 病理产科、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等
产科DIC病因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死胎稽留 重度子痫前期 产科大出血 产科感染
临床表现
出血:全身呈出血倾向、皮肤散在性出血点, 瘀斑,注射部位出血,伤口出血,鼻衄,咯 血,吐血,呕血,便血,血尿等。 栓塞症状:如肺栓塞,脑栓塞,肾栓塞。
循环障碍:脉搏细弱而快,血压降低、四肢厥冷、紫 绀等

溶血症状: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腰背 痛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不凝
实验室检查
三项筛选试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 时间、 纤维蛋白原测定) 三项确诊试验(血中发现2%破裂红细胞、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 试验)
三项筛选试验均异常或两项确诊试验异 常或一项确诊试验异常加两项筛选试验 异常可诊断DIC
肝素用法
肝素剂型为12500u(100mg)/支
肝素应早期使用,效果好,晚期应与抗纤溶 药物同时使用
第一次用25mg+100ml 静滴30分钟内滴完; 第二次用25mg+200ml 静滴2小时左右; 第三次用50mg+500ml 缓慢滴注。10~12h
肝素应用时实验室监测
每4小时用试管法监测凝血时间, 应控制在20~30分钟。
若<12分钟,说明肝素用量不足;
若>30分钟,说明肝素应用过量,
又有明显出血,即用鱼精蛋白对抗,
用鱼精蛋白的剂量与末次肝素剂量相同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实验室检查
试管法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L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3P试验 >6分钟 <100万/L >15秒 正常<6分钟 正常100~300万 正常11~13 秒

2023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前言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在产科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以出血、栓塞及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总体发生率为0.03%~0.35%。

胎盘早剥、羊水栓塞、HELLP 综合征、围产期脓毒症、死胎滞留等是并发产科DIC 的常见疾病。

产科原发病发展到DIC 的过程隐匿,缺乏预警。

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本共识由产科及血液科出凝血专家就上述常见产科DIC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和处理给出推荐,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以降低孕产妇和胎婴儿死亡率、改善妊娠结局。

一、产科DIC的发病机制妊娠期表现为生理性高凝状态,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VⅡ、VⅢ、IX、X 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为未孕时的2倍,达到4~6g/L, 抗凝系统蛋白S水平明显下降,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随孕周增加而升高,胎盘来源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上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降低。

组织因子是产科DIC 凝血激活的主要始动环节。

胎盘、蜕膜、子宫肌层、羊水富含组织因子,含量分别是血浆中的数十到上千倍。

发生严重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感染致脓毒症、死胎滞留时,大量组织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通过凝血级联激活Fib, 形成纤维蛋白,微血栓广泛生成;继而激活纤溶系统,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导致广泛出血及器官功能障碍。

二、产科DIC 的临床表现产科DIC 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不同而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如下:1. 出血:表现为产后大出血且血液不凝、腹膜后间隙广泛渗血、手术缝合止血困难;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穿刺部位出血、消化道自发出血、尿血等).2. 休克:出现低血压、低血氧、少尿或无尿等休克表现。

并发DIC 时,休克不易纠正。

3.微血管栓塞:发生于器官的微血管栓塞其临床表现各异,可表现为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产科DIC的预防、诊断和处理

产科DIC的预防、诊断和处理
实验室检查
产科DIC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其中,血常 规检查可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功能检查可显示纤维蛋白原降低、PT延长、 APTT延长等。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和用药史,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 产科DIC。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疾病,如子宫破裂、胎盘 早剥等。
定期产检
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引起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的高危因素。
合理饮食
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 的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避免过度劳累
孕妇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 睡眠,以保持身体健康。
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
出血的处理
如果孕妇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 ,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DIC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因此预防、诊断和处理 DIC对于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
要意义。
提高医疗质量
正确的预防、诊断和处理DIC可 以减少医疗差错和并发症,提高
医疗质量和安全。
保障母婴健康
DIC不仅对产妇健康造成威胁, 还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
影响,因此预防、诊断和处理 DIC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
1. 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或使用药物史;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 有大量出血或休克表现;
3.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纤维蛋白原低于 1.5g/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
长;
4. 排除其他引起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
背景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导致母儿严 重并发症,如子宫切除、肾衰竭、死亡等。因此,加强产科 DIC的预防、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

产科DIC

产科DIC

床表现特点,通过确定引起DIC的原发病、临床症 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综合分析,进行判断。总的 来说,DIC的诊断有三原则。 应有引起DIC的原发病。 存在DIC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出血、循环 功能障碍、某个或某些器官功能不全的症状或检查 阳性结果。 实验室证据
诱发DIC的病因学基础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休克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
产科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DIC的临产表现主要是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出




血,多脏器功能障碍,休克和贫血。除了原发疾病 的表现外,其中最为常见者为出血。产科DIC时以 前三种症状为多见。 出血,DIC患者约有70-80%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 发症状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严重感染:病原微生物本身和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内、
外毒素,损伤组织激活凝血因子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血流缓慢;缺氧和酸中毒 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粘附、破坏 免疫性疾病,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小板聚集 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循环。多见于产科并发症与合 并症
产科DIC的病因
感染
过期流产、胎死宫内
DIC形成的具体过程
凝血系统的激活
血管运动活性和血液流动性的改变
纤溶功能失调
纤溶活性降低——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
产科DIC的分期
根据产科DIC的发病机制和临产特点,典型的DIC病
程可分为以下四期: 原发病期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
DIC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DIC的诊断基本上根据DIC的病因学、发病学和临
强调产科DIC的意义
由于产科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特殊性,更加容易导致

产科DIC预防诊断和处理

产科DIC预防诊断和处理

5.抗纤溶治水: 6— 氨 基 已 酸 4—6g+5%G·S 100 ~ 250ml ivdrip 总量< 20g;止血芳酸 0.1~0.2g+50% G·S 20ml iv 总量< 2g。
6.溶栓疗法:
适应于DIC后期,主要有尿激酶。
DIC发展过程及治疗手段示意图
血、血尿、便血、咯血等。
(2)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循环衰竭:休克、与 出血量不可成正比。(神志模糊、嗜睡、 昏迷)。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体征:皮下栓塞坏死, 早期出现的脑、肺(呼吸困难、咯血、呼 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出 血)、肝(黄疸、肝衰)、肾功能不全 (少尿、无尿、血尿),席汉氏综合征。
一、正常凝血机制
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的 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分为四个 阶段:
1、原发性止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收缩→血小板沉积、 粘附及聚集→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形 成血小板栓。
2、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物质基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Ⅱ、Ⅶ、Ⅸ、 Ⅹ
诸因子的生物活性受维生素K的影响→具有
⑦凝血酶时间↑>3′。
诊断标准:前三项阳性,或前三项内二项阳性加上后
三项中一项阳性,结合病因和临床即可诊断DIC。
五、产科DIC的治疗 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及时消除宫腔 内
容物为关键措施,阻断促凝物质进入 母血循环,才能使凝血不再发展,体 内凝血过程才能很快恢复正常。(羊 水栓塞、胎盘早剥时子宫血管内存有 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故要及时切除 子宫)。
2、补充支持疗法: 输全血、纠酸、补液、吸
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等,达到维持正常血压及心搏 出量,气体交换保证组织供氧及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凝血障碍性疾病,在产科患者中尤为常见。

DIC的发生和发展常常伴随着炎症、感染、创伤、肿瘤及妊娠并发症等情况。

产科患者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凝血检验结果是 DIC 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从凝血检验结果出发,对产科患者 DIC 进行分析。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 DIC 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DIC 的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异常激活和消耗,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的明显下降。

血小板计数低是产科患者 DIC 的常见表现。

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外源和内源凝血途径的活动情况。

在 DIC 中,凝血因子的消耗和功能障碍导致 PT 和 APTT 延长。

PT 和 APTT 延长是 DIC 的典型表现,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检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DIC 患者往往会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或异常。

这是因为在 DIC 中,纤维蛋白原在被消耗和凝块形成的过程中参与,导致其血浆水平下降。

4. 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凝血酶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产科患者DIC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明显升高,这对于DIC的诊断和监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5. 凝血酶原活性凝血酶原活性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DIC患者通常会出现凝血酶原活性下降。

但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酶原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DIC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其他凝血指标。

除了以上几项指标外,血浆纤维蛋白聚合酶链反应(FDP)、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溶血指标等也对于 DIC 的诊断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产科患者DIC的凝血检验结果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紊乱疾病,常见于产科患者。

产科DIC是由于分娩、流产或妊娠期并发症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DIC。

产科DIC在临床上具有发病快、病情重、治疗困难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对产科患者进行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该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DIC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以触发因子和波及因子两个方面、内、外凝血通路同时激活所致。

触发因子包括组织因子、凝血因子、炎症介质等,波及因子包括凝血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等。

DI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哈迪促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在其中的作用是主要的。

DIC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全身和局部的出血、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凝血功能检查、纤溶功能检查、红细胞沉降速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组织活检来确定DIC的病理改变。

凝血功能检查是DIC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等指标。

下面就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分析做一个详细介绍。

1. 凝血酶原时间(PT):PT延长是DIC的一个常见表现。

产科患者DIC时PT常因纤维蛋白原减少而延长,主要反映了外源凝血通道的活化异常。

3. 血小板计数:DIC时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症。

这是由于DIC时患者出现了微血栓和血栓形成,导致了血小板的过度消耗。

4.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PT的一个标准化指标,DIC时INR常常增高,反映了DIC时凝血功能的严重紊乱。

5. 纤维蛋白原:DIC时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是DIC的一个严重表现。

DIC时纤维蛋白原代谢异常,出现了纤维蛋白溶解和纤维蛋白聚合不平衡,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
超负荷和其他不良反应。
合理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 式,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
治疗需求。
有效
输血治疗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 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01
02
03
成分输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 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 血,如红细胞、血小板、 血浆等。
输血途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 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输 血途径,如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输液等。
总结词
控制输血量是产科DIC输血治疗的关键, 过度输血可能导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VS
详细描述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 红蛋白和凝血指标,根据病情需要适量输 血。同时,应尽可能采用成分输血,以减 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
注意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总结词
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溶血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抗凝机制抑制
同时,抗凝机制受到抑制,使血液 无法正常流动,微循环障碍进一步 加重。
纤溶系统失衡
纤溶系统失衡也是产科DIC的重要 病理生理特征,导致血液无法正常 溶解和清除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产科DIC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 产科DIC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临床表现
轻度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 淤斑等;中度表现为出血加重、 低血压、休克等;重度表现为多 脏器功能衰竭、昏迷、死亡等。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产科DIC的概述 • 输血治疗在产科DIC中的重要性 •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原则 • 产科DIC输血治疗的临床实践 • 产科DIC输血治疗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产科DIC

产科DIC
胎盘早期剥离
是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症。我国的发生率0.46%~2.1%,美国南部报道发生率0.46%~1.3%。因诊断标准 不同而有差异,胎死宫内分别为1.2%和9.2%,胎盘早剥的原因不明但多数发生于高血压的患者,因螺旋小动脉痉 挛性收缩,蜕膜缺血,缺氧损伤坏死,释放凝血活素,胎盘后血肿,消耗纤维蛋白原表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1~1.5g/L有出血倾向及脏器栓塞。
微血栓可累及1个脏器或多个脏器,微血栓形成的症状,因阻塞的器官的部位范围不同而有别,肾脏DIC的表 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和少尿或无尿。心脏DIC的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有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源性休 克。肺内DIC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肺出血。脑内DIC可导致谵妄、惊厥甚至昏迷,肾上腺DIC可引致肾上腺 皮质坏死出血。垂体坏死出血可导致席汉综合征。
由于微循环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量急剧减少,加之失血,使循环发生障碍,血压下降,发生休克,而大量血 小板的破坏,组胺和5-色胺的释放,使微血管收缩,加重缺氧,严重影响主要脏器心、肝、肾和肾上腺功能;心 肌收缩受抑制,心功能下降;肾因肾皮质血管栓塞、缺血、缺氧,可以发生坏死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则 因肺毛细血管广泛栓塞、出血而发生承认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此可出现神志模糊、脉速而无力、呼吸困 难、发绀、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病因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发生于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常见的病症见于:
感染性流产
在非法堕胎和妊娠中期宫腔内注射药物时,感染引致细菌和细菌毒素入血,发生绒毛膜炎、羊膜炎以致败血 症,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组织坏死释放凝血活酶。
过期流产胎死宫内
Pritchard(1959)报道,胎死宫内4周以上约有25%的孕妇发生低纤维蛋原血症,在4周以前娩出者几乎未 见有凝血病。其发生低蛋白原血症是因为死胎的存留,释放组织凝血酶而引发DIC。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说课材料

产科DIC的输血治疗说课材料

6 ATⅢ浓缩剂
ATⅢ 浓缩剂是用亲和层析法从血浆中分离纯 化制备的 ,制品经 60 ℃ 10 小时灭活病毒处理。 商品ATⅢ 浓缩剂 , 每瓶量为 500IU 或 1000IU 。
ATⅢ具有抗凝血酶、活化的Ⅴ因子的作用。 肝素是DIC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肝素的强大 抗凝作用在于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若ATⅢ 过低,即使应用肝素也其不到抗凝作用。
DIC病理过程持续时不宜使用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8例产科DIC患者在 血不凝时应用纤维蛋白原,首先静脉点滴纤 维蛋原1~2g,用药后15~30min见到凝血块, 出血减少;若无凝血块,再重复使用,每次递 增0.5~1g,总量可达4g,取得较好止血效果。
贾玲. 纤维蛋白原在产科DIC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论 坛,2006, 27(10):83-85
结果表明,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DIC的治疗效果显著优 于输新鲜全血。
成分输血与产科急性DIC的抢救,彭国庆. 吴新华. 李雪英等。医 学临床研究2004年02期
2 新鲜冰冻血浆
FFP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DIC患者一般首剂用FFP400~600ml或(10~
15)ml/kg,2~4h后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和促 凝血指标再重复时,输FFP时每毫升加入 5~10u肝素。 DIC病情未得到控制时,患者也不宜输血浆。
结果:A组平均出血4 80 0ml,B组平均出血量115 0ml;A 组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6 0 % (3/5 ) ,B 组抢救成功率96 .5 (2 8/2 9) ;A组平均住院日2 2 .6d ,B 组平均住院日11.2d。两组平均出血量,抢救成功率及平 均住院日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 5 )。
PCC 含有Ⅱ、Ⅶ、Ⅸ、Ⅹ凝血因子。

产科DIC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产科DIC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产科DIC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可能引起产科DIC的原发病是()[多选题]*A、胎盘早剥√B、羊水栓塞√C、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D、严重的感染√2、妊娠期生理性高凝状态原因()[多选题]*A、凝血因子除XI和XIII因子外均有增加√B、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增加√C、妊娠期抗凝血酶III蛋白C、蛋白S下降√D、胎盘、胎膜和羊水中还含有凝血活酶,正常分娩时少量凝血活酶入血促凝√3、关于DIC,错误的是()[单选题]*A、胎盘早剥致胎儿宫内死亡,胎盘后血肿形成,组织因子入血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大量凝血物质消耗,出现DICB、输血、补液,维持循环稳定,尽快终止妊娠,给予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等保障凝血因子供应C、病因解除,DIC好转D、无法治疗√4、产科DIC临床特点()[单选题]*A、潜伏期短B、早期症状不典型(渗血,血尿,皮肤瘀斑,穿刺点出血不止等)C、不易发现D、以上说法均正确√5、产科DIC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多选题]*A、血小板减少√B、PTAPTT延长√C、FIB<2g/L发生产后出血的阳性预测值是100%√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40~80ug/ml√6、诊断子宫动静脉瘘首选方法是:()[单选题]*A、超声检查√B、CTC、MRID、子宫动静脉造影7、血栓弹力图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可床旁快速获得结果,并帮助给予干预√B、敏感性95.2%,特异性81.0%,ROC曲线下面积0.957√C、可以指导成分输血,避免血制品浪费√D、该方法可以检测到凝血系统的早期改变以及纤溶亢进,反映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数量和功能√E、可与其它方法一起监测DIC的进展,在早期阶段给予及时处理√8、严重产后出血液体补充注意要点()[多选题]*A、凝血功能障碍和DIC√B、酸中毒代谢紊乱√C、低体温√D、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循环超负荷、低钙、高钾√9、肝素使用的适应症是()[单选题]*A、急性羊水栓塞时DIC发生较急,应尽快使用足量肝素,甚至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B、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如存在慢性DIC或凝血功能亢进时,可早期开始肝素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C、对于胎盘早剥合并DIC及病情得到控制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肝素D、以上说法均正确√10、肝素使用的禁忌是()[多选题]*A、有显著的出血倾向或潜在的出血病,血小板低者不用√B、结核空洞出血、溃疡病出血、有出血倾向的严重肝病或高血压脑病√C、手术后短期内,或有巨大的出血创面未曾完善止血√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已经过渡到纤溶亢进阶段√11、DIC患者最初的临床症状:()[单选题]A、出血√B、贫血C、休克D、以上都不对12、产科意外容易引发DIC,其主要原因是:()[单选题]A、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低下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多13、DIC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的现象可见于()[单选题]A、代偿型DIC√B、慢性DICC、失代偿型DICD、急性DIC早期14、DIC产生的贫血属于:()[单选题]A、失血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中度性贫血15、DIC的临床分期()[多选题]A、急进型√B、亚急进型√C、慢性型√D、不典型类型16、妊娠期血液变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呈高凝状态√B、血浆增加比血细胞少C、血浆蛋白增加D、由于血液稀释,白细胞计数相对减少17、下列哪项不是临产的先兆症状()[单选题]A、胎膜破裂B、宫缩10~25s/7~15minC、宫颈消失√D、阴道排出少量的血性黏粘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治疗DIC作用特点:
分子量<10000(平均分子量4000)具有抗凝作
用较弱而抗栓作用较强的特点。
其药理作用特点:
1)抗因子Xa活性强;而抗凝血酶活性弱
2)有促进纤溶的作用
3)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
肝素疗效判断
项目 出血倾向和一般情况 FIB 血小板 FDP 凝血酶的时间 FPA ATШ 有效判定 改善 比治疗后上升400mg/L以上 比治疗前上升50*109/L以上 比治疗前下降1/4 比治疗前缩短5s以上 转为正常 回升
停用肝素的指征
诱发DIC的原发病已控制或缓解
临床上病情明显好转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正常,纤维蛋白原
升至1.5g/L 以上,血小板逐渐回升
凝血时间超过肝素治疗前2倍或超过
30min
出现肝素过量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异常
肝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1 既往有严重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等 2 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或潜在性出血性疾病 3 近期有咯血、呕血、脑出血或可疑脑出 血或高血压病等 4 手术后短期内或有巨大的出血创面而未 完全止血者 5 严重肝病、多种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者
产科疾病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南昌市第一医院
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毛 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内广泛的微
血栓形成,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被消 耗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的抗凝
作用,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及组织坏死 的综合征。
★发病原因
妊娠期血液牌高凝状态,此时如发生出 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均易引起血管内皮损 伤,激活内生凝血过程。其他如重度妊娠中 毒症、胎盘早剥、死胎稽留、羊水栓塞等可 使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循环,诱发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又因 加重出血倾向。最后导致血液不凝,出血不 止。
TM
三、基层医疗单位DIC实验诊断参 考标准具备下列三项以上检测指 标异常,可诊断DIC
• • • • • • 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 3P试验阳性 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外周血破碎红细胞> 10% 不明原因 的血沉降低或血沉应增快的疾病 但其值正常
★ 治疗 1、纠正休克
( 1 )补充血容量:若失血性休克者应快 速输新鲜血。 (2)疏通微循环:保证足够的毛细血管 灌流,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潘是目前DIC的主要手段 Rick RL提出如果病人持续出血或在行停止 或减弱激发病理变化之治疗4小时后仍有明显血 管内凝血征象,抗凝治疗就有使用的指征。 用肝素治疗 DIC虽有危险,但肝素仍是目前DIC 时抗凝疗法首选药物。
• 微量肝素的治疗:近年有人采用每次静脉注 射500IU(250~750IU),每6小时1次。用前测 试管法凝血时间,Bid。若凝血时间 12~15min,肝素可减至250IU;若大于20min ,则停止注射1次。 然而,Rick RL 则主张用皮下小剂量肝素来 治疗DIC。作者认为当病人持续出血时,给 予肝素钙80IU/kg 体重,每6小时1次,有时 可发现低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在DIC表现出 的疗效可能好于大剂量肝素静脉注射。小剂 量肝素皮下注射而非静脉的原因:a.若对病 人无反应,可给大剂量。b.具有最小的出血 性。c.与大剂量一样有效。
血管内凝血的致病因素,应警惕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如羊水栓塞、胎盘
早剥、死胎、过期流产、重度妊高征、
重度肝炎合并妊娠、严重感染、各种类
型的休克。
(二)临床表现:
1、出血: 2、栓塞症状:
3、循环障碍: 4、溶血症状:
DIC特殊体征
出血点 紫癜 血疱 周围性紫癜 暴发性坏疽 外科伤口出血 外伤伤口出血 静脉穿刺部位出血 动脉层渗血 皮下血肿
二、前DIC(Pre-DIC)诊断参考标准
1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2 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 疡形成 原发病不易解释的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湿冷 及紫绀 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可逆性脏器功能障 碍 抗凝治疗有效。
3 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指标异常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肝病<1.0g/L, 白血病<1.8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 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 >60mg/L)或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
4倍以上(阳性)
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延
长或缩短10s以上
AT-Ш活性<60%(不适于肝病)或蛋白C( PC)活性降低 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200mg) 因子Ⅶ:C<50%(肝病必备)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PT缩短>3s
,APTT缩短5s以上
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 标志物含量增多:a:β—TG;b
:PF4 ; c:TXB2;d:P—选择素(GMP-140) 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高:a:F 1+2 ;b:TAT;c :FPA;d:SFM 抗凝活性降低:a:AT—Ⅲ活性降低;b:PC活性降 低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分子标志物增高:a:ET-1;b:
目前我市大医院诊断DIC所开展的 项目有:
o 3P试验 o 凝血三项(PT、APTT、Fbg) o 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检查
o D—二聚体检查
根据有导致DIC的原发病的存在,有出血症状和 多系统脏器功能障碍(MOF),实验室指标有血 小板进行性减少、Fbg减少、PT延长、D-D阳性
这种典型DIC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这时DIC已经
四、妊娠中毒症
重度妊娠中毒症时胎盘缺氧,破碎的绒毛进
入母体血液循环,此种滋养层细胞经肺循环时被 例如:在子痫病人尸体解剖中可见到肝、肾、脑
及其它器官的小血管内有纤维素栓塞。Reid氏认 为正常妊娠时即处于高凝状态,而在重症妊娠中 毒的病人其高凝状态更为明显,且FDP增高,所 以认为先兆子痫为慢性DIC。
发展到了中晚期,即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期或
纤溶亢进阶段,这时往往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使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治愈率也明显降低。因
此,建立前DIC(Pre-DIC)诊断,在治疗基础疾 早期发现、预防和控制DIC向严重阶段进展、对
病、抑制由基础疾病产生的DIC诱发物质的同时、
★ 防治
(一)预防:应以预防为主,消除诱因,积极处理 产科并发症,防止促凝物质进入母循环,是预防终 止DIC的重要环节。 1、加强产前检查,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 时处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不使其发展为重度。 2、预防羊水栓塞,如行钳刮术时待羊水流尽再 行钳刮防止羊水从绒毛剥离进入母体循环。 3、胎盘早剥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般多在 发病后6小时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预防 及控制DIC起作用很大。 4、积极控制各种感染。
死胎浸泡产物以及退化的胎盘蜕膜组织都具
有促凝物质,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机理与胎盘早剥 相似,主要是促凝物质从变性的胎盘、蜕膜进入 母体,或死胎浸泡物及羊水通过变性的胎膜进入 母体血循环而引起。这一过程较缓慢,属于慢性 DIC。胎儿滞留在宫腔内可使母血内纤维蛋白原 每周下降50 mg/100ml,一般认为胎死4周时,约 有30%的病人纤维蛋白原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超过5周时约有25%病人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甚至可降到150mg/100ml以下。
若准备应用抗纤溶药物或补充凝血物质,可 先给肝素。后给纤溶抑制剂和补充凝血物质 一般说来对亚急性及慢性DIC应用肝素效果 较好。没有新鲜伤口、创面者,合理应用肝 素比较安全。若为急性DIC,特别伴有血管 破损或新鲜大面积创面者,使用肝素应慎用 若促凝因素已消除,凝血因子不再消耗,可 以给肝素
肝素的用量与用法
抗凝治疗的药物肝素仍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肝素应用指征:各家报道不一,Rick RL上 述意见为一种看法,以下供参考:
基本病因能及时去除,或疾病本身是短暂自限性 的,可不必应用或最多短期应用肝素 准备手术去除病因时,为防止术中及术后促凝物 质进入血流,加重血管内凝血,可以短期应用肝 素 在DIC高凝状态可以应用肝素。
溶解,释放出多量的凝血活酶,导致血管内凝血。
五、严重感染
羊膜感染,或严重的产褥感染。细菌内毒 素、微生物和病毒可以直接或通过损害的
如感染性流产,胎膜早破引起的绒毛膜、
血管内皮而激活内在凝血系统。内毒素还
可损害网状内皮系统,并使静脉系统血液
郁滞,回心血量不足,血压下降。外毒素
可使血小板集聚破坏,并释放血小板脂蛋
白,使血管内凝血物质增多。
六、休克
由于微循环障碍,末稍血管中血流瘀
滞,血液浓缩,血小板破裂,并由于 缺氧、酸中毒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弥漫
各种类型的休克发展到严重阶段时,
性血管内凝血。
七、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亦常伴有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
★ 诊断要点:
(一)病史:在妊娠或分娩过程中,
有产科并发症史,而此并发症为弥漫性
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80mg/L或
凝血酶调节蛋白(TM)较正常增高二倍以

3.2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二项以上异常: 血浆凝血酶原碎片1+2(F1+2)、凝血酶复 合物(TAT)或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增 高 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水平增高 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复合物(PIC)水 平增高 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增高(阳性)或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
DIC微血栓终末器官功能紊乱
器官系统
皮肤 肺 肾 垂体后叶 肝脏 肾上腺 心脏
发病率(%)
70 50 50 50 35 30 20
DIC实验室诊断的基本指标
三项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正常值 20万± 5万 14秒 100~400mg/dL 可诊DIC异常值 <10万 ≥16秒 ≤160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