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黄色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为临床判断GIST的良、恶性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漯河医专二附院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38例的资料。
结论:GIST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少部分发生在结直肠、食管、网膜、肠系膜和后腹膜。
CD117和CD34阳性标记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
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是否出血坏死、大小、核分裂数密切相关,而与发生部位、性别、年龄、免疫表型无关。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免疫组化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组具有非定向分化的、具有不同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其形态多样,排列结构多样,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较难鉴别。
组织学上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本文通过对38例GIST组织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探讨GIST的形态学特点以及诊断要点。
1 资料与方法收集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市漯河医专二附院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38例的资料。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大标本每间隔1cm切开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4 μm),HE染色,光镜观察。
免疫组化染色应用SP法,设阳性及阴性对照。
本组4例诊断为低危险度GIST,体积较小,切面呈编织状,均一,无坏死。
11例诊断为高危险度GIST,体积较大,切面质地细腻或呈鱼肉状,其中6例见出血和坏死;5例见核分裂象增多。
23例诊断为中等危险程度GIST,其中4例见出血,但均无坏死。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分型,CD117阳性表达应在肿瘤细胞膜和(或)细胞浆。
分型以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区分,若SMA部分阳性为GIST伴平滑肌分化,S-100部分阳性为GIST伴神经分化,如果SMA和S-100均阳性为GIST伴双向分化,均阴性则为纯间质瘤。
胃黄体瘤
胃黄体瘤闫若庸高会安,男姓,65岁初诊时间:2006年8月7日胃脘隐痛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个月,胃脘隐痛阵作,昼夜均作,餐后明显,纳少,偶烧心泛酸,便头干,欠通畅1~2日一次,舌淡暗苔白厚,脉弦,98年曾吐血病史,治疗不详,2005年1月13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2院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窦萎缩、胃黄体瘤,病理:慢性胃窦炎、轻度炎症 HP (+),处方:党参25g,茯苓50g,苍白术各15g,炙甘草15g,姜半夏15g,青陈皮各25g,儿茶5g,炒白芍25g,元胡15g,香附15g,郁金15g,五灵脂15g,生炒蒲黄各10g,厚朴15g,枳壳15g,佛手15g,香橼15g,连翘15g,生地15g,麦冬15g,黄芪50g,桂枝15g,14付,水煎早晚分服,药后胃脘隐痛消失,近3日因情志不遂胃痛复作,时而烧心反酸,剑突下压痛,便头干,欠通畅1~2日一次,上方栝楼25g,文术15g,三棱5g,浙贝5g,黄连5g,再服药14付后,胃痛消失,食量大增,便已通畅,原方不变继服1月,后改制成丸剂坚持服用2个月,12月18日复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HP(+),胃窦部粘膜萎缩、黄体瘤均消失。
按语:胃黄体瘤又称胃黄斑瘤、黄色瘤或脂质岛,是一种在胃黏膜内形成的黄白色反应性瘤样增生性病变,是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粘膜破坏,并由巨噬细胞吞噬含脂质物质聚集而成的泡沫状结构,并非真性肿瘤,属胃的良性病变,目前为止未见恶性倾向病例报道,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多发生于男性中老年人,常与胃的其他病变相伴,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多。
近年来随着胃肠道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道黄体瘤已较为常见,尤其是胃黄体瘤。
西医可采取内镜下活检钳去除或微波烧灼治疗,但随着术后病灶处胃粘膜的破坏和久不愈合,此二法在临床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医学虽无此病的相应记载,但可将现在医学胃肠纤维镜视为中医望诊的一种延伸,如萎缩性胃炎,内镜可见粘膜下血管网或树枝状血管分枝显露,中医可视作胃内络脉瘀阻,而黄体瘤可视为血淤痰结而成,萎缩性胃炎和胃黄体瘤多由浅表性胃炎迁延不愈演变而成,初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感受邪气等因实致虚,导致脾失健运,后又因虚致实,气滞湿郁,久及血分,致胃络瘀阻,痰凝瘤结,正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淤”,所以,《临证指南医案》云:“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胃黄色素瘤46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胃黄色素瘤4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胃黄色素瘤的病因,病理,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方法:选自我院2008-2014年内镜及病理诊断下确诊“胃粘膜黄色素瘤”46例。
结论:胃黄色素瘤呈瘤样病变,是由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粘膜破坏,并有吞噬细胞吞噬含脂质物质聚集而成的泡沫状结构,病因与肠上皮化生,中老年肥胖,高血脂症及HP感染有密切关系,所检出46例病人予以等离子射频治疗后,一次治疗黄色素瘤消失,随访6-24个月,1例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未发现并发症。
标签:内镜;胃粘膜黄色素瘤;病理;等离子射频胃粘膜黄色素瘤又称黄斑瘤、网状细胞瘤或脂肪岛,是发生在胃粘膜的以含脂细胞浸润为特点的良性疾病。
19世纪80年代Orth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称为胃黏膜白色念珠样改变,1910年Endo首次报道胃粘膜小黄斑具有脂肪沉着的征象。
胃镜下表现为黄白色结节样隆起,属于良性病变。
我院自2008-2014年在(内窥镜型号为奥林巴斯GIF-V70系统),内窥镜下确诊“胃粘膜黄色素瘤”118例,该118例患者全部是由门诊例行检查时发现的,其中46例是在病理诊断明确的。
均复查2-3次。
现将该46例患者做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病例确诊并复查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在22-68岁,平均年龄46岁,50岁以上共33例,占71.8%,均是由于腹胀,泛酸以及规则或不规则性上腹痛数月至数年患者。
1.2 内镜所见黄色素瘤位于胃窦部24例(52.1%),胃体部15例(32.6%),胃底部7例(15.2%),黄色瘤直径〈0.5cm者31例(67.3%),0.5-0.9cm者15例(32.6%),共87例。
单发黄色素瘤26例(56.5%),多发黄色素瘤20例(43.4%),最多1例达6枚。
1.3 病理特点大体外观呈结节状或雪花样的斑片状粘膜隆起。
镜下可见胃粘膜固有层内聚集大小不等团巢状圆形或多边形巨噬细胞,胞浆丰富,呈泡沫状或透明状,核小,大小一致,AB-PAS组化染色均呈阴性,且28例患者胃粘膜伴有程度不同的肠上皮化生。
胃黄斑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
· 3394 ·
实用 医技杂 志 2006年 10月第 13卷第 19翅 半Jg— ̄q) JPMT,October.2006,—Vo1.13.No.19(Semimonthly)
1.3.3 测 序 反 应 反 应 体 系 为 :测 序 反 应 混 合 液 4.0 l(包 括 测 序 酶 、MgC1 、Buffer、dNTP、荧 光 标 记 ddNTP),PCR 纯 化 产 物 2.0 ng,引 物 P 3/pmol,加 双 蒸 水 至 总 体 积 为 10.0
l。扩 增条 件 为 :96 ¨C预 变 性 1 min;然 后 96℃ 10 S,52 ℃ 10 S,60 C 4 min进 行 25个循 环 。 扩 增 完 毕 后 点 动 离 心 。 1.3.4 测 序 反 应 产 物 的 纯 化 与 测 序 分 析 拧 松 Spin柱 盖 , 掰 断 下 端 密 封 头 ,750× g离 心 3 min。缓 慢 加 人 10.0 l测 序 反 应 产物 ,750× g离 心 3 min,收 集 滤 液 。4 ℃ 冰 箱 干 燥 后 ,用 2O.0“l TSR溶 解 。将 纯 化 后 的测 序 产 物 95 。C变 性 :2 min,冰 浴 骤 冷 。于 ABIPRISM 310型 测 序 仪 上 自动 测 序 和 分 析 。 2 结 果
Scientific Publishers.1993.
[3] lnnis MA.Myambo KB.Gelfand DH .et a1.DNA sequencing
w ith therm usaquaticus D N A polym erase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polymerase chain rection amplified I)NA ̄J].Proc Natl Acad
胃黄斑瘤36例临床分析
总之 ,因老年患者为一特殊群 体 ,机 体免疫 功能低 下 ,对 药 物的耐受性 差 ,极 易造 成 治疗 失 败 。我 院 姜 文彦 医 师 总结 了 1992至 1997年 收治 的老年 结核性 脑膜 炎患 者 62例 _6],均采 用
常规抗痨 、激素 、椎管注药及对症处 理 的治疗方 法 ,其 病死率 为 30.7% ,有效率 为 28% ,与本组 病历 对 照组 基本相 同。而本研 究 在 采 取 了上 述 两 种 治 疗 方 法 后 ,使 老 年 结 脑 患 者 的 治 愈 率 由 15.8%提高到 38.0%,有效 率 由 26.3%提高 到 42.0% ,收到 了 良好 的效果。且上述 两种 方法 简单 可行 ,安 全可 靠 ,无不 良反 应发生 ,可在 临床治疗 中广泛推广 使用 。
维普资讯
河北医药 2008年 4月 第 30卷 第 4期 Hebei Medical Journal,Apr 2008,Vol 30,No.4
463 Biblioteka 表 4 2组疗 效 比较
例 (%)
洼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 <0.05
3 讨 论 结核性脑膜 炎是 中枢神 经 系统 的重症 结核 病 。尤其 是老
男 26例 ,女 10例 ;年 龄 18~76岁 ,平 均 47岁 。 胃 镜 检 查 36例均有 胃黏膜炎性 改变 ,有 6例伴 有片状 糜烂 ,每 例均见 到 单个或 多个 近 圆形 黄 白色 或 灰 黄 色 平 坦 隆 起 样 小 斑 ,直 径 210 cm,边缘欠整齐 ,表面光 滑。单发 30例 ,多发 6例 ,病变 可 发生于 胃的任 何部 位 ,胃窦尤 为 多见 。本组 病 例 ,胃窦部 3o 例 ,胃体 3例 ,胃底部 2例 ,球部 1例 。 2 讨 论
胃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胃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作者:王世杰毛涛田字彬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研究胃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检查、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切除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的病人,共有8 410例入选。
回顾性分析有黄色瘤组及未检出黄色瘤组(非黄色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胃萎缩的严重程度、胃黄色瘤的存在情况(数目、大小、位置)、胃癌的存在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例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肠上皮化生、萎缩及不典型增生等),并探讨胃黄色瘤与上述因素之间尤其是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结果8 410例病人检测出胃黄色瘤187例(2.2%),病变可发生在全胃,以胃窦(51.3%)最为多见;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63.1%)更常见。
胃黄色瘤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P>0.05);胃黄色瘤组中开放型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及胃癌的检出率均高于非黄色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20~80.60,P结论开放型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胃癌可能是胃黄色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胃黄色瘤与胃癌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一个预警信号。
[关键词]胃黄色瘤;胃肿瘤;胃炎,萎缩性;病理学,临床[中图分类号]R5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0965532(2018)02022904胃癌是目前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其致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
Correa理论认为,肠型胃癌的发生经历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最终进展为腺癌[1]。
因此,内镜下随访并对胃黏膜萎缩等病变进行组织学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降低胃癌死亡风险[23]。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镜随访的功效,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胃癌发生的有用的预测性指标。
胃黄色瘤是发生在胃黏膜的脂质沉积型良性病变[45],近年来研究显示,胃黄色瘤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可能是早期胃癌的重要预测标志[68]。
胃黄斑瘤45例相关性分析
胃黄斑瘤45例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黄斑瘤与发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近3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按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男22例,女20例,以50~59岁发病为多,HP感染率为81.0%。
结论:胃黄斑瘤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Hp感染、腺体萎缩、肠化生及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胃窦及胃体小弯侧是其好发部位。
关键词胃黄斑瘤相关性分析胃黄斑瘤又称黄色瘤、胃黏膜黄斑或脂质岛,是一种在胃黏膜内形成的黄色瘤样斑块,公认为良性病变,少数学者认为其倾向于癌前病变。
因该病发病率低,且无明确症状,临床对本病缺乏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胃镜检查为人们普遍接受,胃黄斑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也被内镜医师广泛重视,笔者将近3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胃镜检查患者7256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胃黄斑瘤42例,其中单发31例,多发11例,黄斑瘤病灶共56处,年龄28~85岁,平均58岁。
方法:将胃黄斑瘤42例按年龄、性别、好发部位、Hp感染及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42例胃黄斑瘤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Hp阳性34例,阴性8例。
其与年龄、好发部位、相关疾病分类情况,结果见表1。
讨论本组胃黄斑瘤发病率为0.58%,与国内的报道相近。
男女比例11:10,无明显差异,Hp感染率为81.0%,说明胃黄斑瘤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损伤有关。
有的学者认为,当组织局灶性破坏或修复时,机体的炎症反应产生的细胞碎屑等产物。
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如果所吞噬的脂类物质较多,而又无法代谢出去,过多的泡沫细胞聚集于固有层内形成黄斑瘤。
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胃黄斑瘤与年龄的有一定的关系,50岁(76.1%),60~69岁(28.6%)最多。
胃黄斑瘤354例临床特征分析
胃黄斑瘤354例临床特征分析Deng Gaozhen;Fan Zhanglian;Yang Liang;Zhang Dongsheng;Wang Ruifang;Chen Siba【摘要】目的探讨胃黄斑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与胃黏膜病变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黄斑瘤者35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5年间检出胃黄斑瘤者354例,检出率为1.60%,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6.55±12.29)岁,50岁以上251例(70.9%),胃窦部207例(58.5%).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胃镜特点为稍高出于胃黏膜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斑,可单发或多发,伴非萎缩性胃炎241例(68.1%),萎缩性胃炎107例(30.2%),胃黏膜糜烂117例(33.1%),肠上皮化生者198例(55.9%),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74例(49.2%).结论胃黄斑瘤是胃内良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有逐年增加趋势,其发生主要与年龄、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预后良好,治疗上以缓解伴有疾病为主,也可采取钳除、APC、EMR等方法去除病灶.【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20【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胃黄斑瘤;慢性胃炎;肠化;幽门螺杆菌【作者】Deng Gaozhen;Fan Zhanglian;Yang Liang;Zhang Dongsheng;Wang Ruifang;Chen Sib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胃黄斑瘤(xanthe lasma)是指发生于胃黏膜的黄色斑块,又称为网状内皮细胞瘤或黄色瘤(xanthoma)或脂质岛(lipid island),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相近,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良好,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临床对其研究比较少,现将本院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黄斑瘤的3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内镜下伴发病、病理,以及与幽门螺杆感染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211101729_胃黄色瘤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胃黄色瘤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沈维娜1时永全1,2#西安医学院1(71002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2摘要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的脂肪沉积型良性病变。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黏膜损伤修复、肠化生、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胃黄色瘤可发生于胃任何部位,常见于胃窦和幽门区。
据报道,胃黄色瘤与早期胃癌风险增加相关。
本文就胃黄色瘤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胃黄色瘤;胃肿瘤;癌前病变;萎缩;肠化生;危险因素;治疗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Gastric Xanthoma and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SHEN Weina 1,SHI Yongquan 1,2.1Xi ’an Medical University,Xi ’an (710021);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jingHospital,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 ’anCorrespondence to:SHI Yongquan,Email:*****************.cnAbstractGastric xanthoma,also known as gastric macular tumor or gastric lipid island,is a benign lesion thatoccurs in the gastric mucosa as a result of fatty deposits.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not yet clear,and may be related to gastric mucosal damage and repair,intestinal metaplasia,and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Gastric xanthoma can be seen in any part of the stomach,usually in gastric antrum and pylorus region.Gastric xanthoma is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arly gastric cancer.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gastric xanthoma and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Key wordsGastric Xanthoma;Stomach Neoplasms;Precancerous Lesions;Atrophy;Intestinal Metaplasia;Risk Factors;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2.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0560)#本文通信作者,Email:*****************.cn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 )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的脂肪沉积型良性病变。
NBI放大诊断图谱(4)之胃黄色素瘤
NBI放大诊断图谱(4)之胃黄色素瘤ME NBI特征边界(分界线:不存在)病变(VS分类:规则的MV 缺失MS结构,LBC )内镜下白光表现胃黄色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常见于Hp感染的黏膜。
一般来说,胃黄色瘤在颜色上呈浅黄色。
具有典型的胃黄色瘤情况下可以发生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未放大的白光内镜显示胃窦后壁可见发红的0-IIa型早期胃癌(黄色箭头),口侧端可见扁平黄白色黄色素瘤(蓝色箭头)。
WLI内镜下NBI ME表现NBI弱放大示背景黏膜可见规则的表面微结构和规则的血管结构,可见LBC。
与黄色素瘤没有明确的边界线。
NBI弱放大NBI ME(强放大)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和微表面形态与周围黏膜相同,可以确定为上皮下病变。
与黏膜内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相比,复盖上皮的血管和MCE均不延长是其特点。
部分放大确定周围的SEC和MCE的形态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与存在WOS时不同的是,上皮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
NBI强放大NBI强放大NBI强放大组织学发现该病灶在早期癌ESD同时切除。
可以看到固有层中具有泡沫状和嗜碱性细胞质的组织细胞聚集。
由于组织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表层(箭头),而箭头所指的组织细胞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用M-NBI标记的时候,组织细胞和MCE的形态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组织学上,这种病变可以与印戒细胞癌相区别。
NBI诊断要点胃黄色瘤不同于未分化癌,其SEC和MCE的形态与背景黏膜相同,边界线是观察不到的。
(来源于NBI,可购买原书阅读,本公众号纯属个人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你有好的病例和交流请长按以下图标加关注)。
浅谈胃肠粘膜黄色瘤
浅谈胃肠粘膜黄色瘤发表时间:2011-11-15T10:23:18.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王娟[导读] 胃肠粘膜黄色瘤,常发生在胃肠道以含脂细胞为特点的良性疾病。
王娟(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吉林白山 134702)【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234-01 胃肠粘膜黄色瘤,常发生在胃肠道以含脂细胞为特点的良性疾病。
1 发病率及病因胃肠粘膜黄色瘤,可发生于消化道,以胃粘膜多见,肠道少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不明,多由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术后十二指肠返流的患者易伴发本病,故认为胃粘膜损伤导致本病。
2 病理光镜:在粘膜固有屋内见有成团聚积的泡沫细胞侵润,泡沫细胞也可侵及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
3 临床表现及胃镜所见本病多见于胃炎、胃溃疡及残胃炎,胃肠道息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如上腹不适、腹胀、厌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黑便等。
内镜下表现为胃肠粘膜上散在黄色及淡黄色结节,多数在0.2-3.0cm不等,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胃幽门及胃窦部多见,肠道以结肠远端为多见。
4 治疗与愈后无明显症状时不需治疗,黄色瘤大部分通过活检钳均可一次性摘除,直径较大者可分次摘除,也可用微波烧灼去除,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患者应在患病3个月后复查,复发者多为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这就说明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或肠上皮化生者的黄色瘤随着时间延长易于发病。
5 讨论黄色瘤可发生于全消化道,以胃粘膜黄色瘤多见,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文献报道男多于女,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粘膜损伤,(2)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本病为一种持久性良性损害,大多伴有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故认为本病可能也是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王闫飞;赖玉梅;寇芙蓉;迟雨佳;郑艳群;朱步东;刘巍【摘要】Objective:To review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Methods:From August 2012 to June 2017,30 patients with HAS were diagnosed in Daycare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follow-up information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median age of these 30 patients was 58 years at diagnosis,with a male-to-female ratio of 2.75:1.Twenty-nin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o have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7 patients had distant metastases.Ten patients died because of the cancer within the follow-up period.The 1-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60% and 52%,respectively.Cox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elevated serum CA199 levels,higher lymph node staging,not having undergone radical surgery,and stronger immunohistochemical(IHC)stain-ing intensity of alphafetoprotein(AFP)were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factors.Conclusions:Elevated serum CA199 levels,lymph node staging,and IHC staining intensity of AFP are verified in this study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HAS patients.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ay improve the clinical prognosis.Multidisciplinary team discussions are important in making therapy decisions and radical surgery should be performed whenever possible.%目的: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结果: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07【总页数】7页(P355-361)【关键词】胃肝样腺癌;甲胎蛋白;预后【作者】王闫飞;赖玉梅;寇芙蓉;迟雨佳;郑艳群;朱步东;刘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日间化疗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姑息治疗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正文语种】中文1986年,Ishikura等[1]报道了7例伴有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升高的胃癌患者,并首次提出肝样腺癌概念。
86例胃黏膜黄色素瘤的临床分析
86例胃黏膜黄色素瘤的临床分析高艳萍【摘要】目的:观察胃黏膜黄色素瘤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选自2001~2010年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内窥镜下确诊"胃黏膜黄色素瘤"113例,其中86例患者复查2~3次,根据病理检查分为3组:(1)无炎细胞及腺体萎缩组5例患者未予治疗;(2)有腺体萎缩及炎细胞组19例患者按萎缩性胃炎治疗;(3)炎细胞组62例给予杀菌及抑酸治疗.在治疗基础疾病以后,2次胃镜复查.结果:在第1次行胃镜检查6个月后,再次复查胃镜,炎细胞组有1例未发现胃黏膜黄色素瘤.1.5年后复查发现无炎细胞及腺体萎缩组有1例未再见到胃黏膜黄色素瘤.腺体萎缩的19例患者中,有2例胃黏膜黄色素瘤消失,其余62例患者中1例胃黏膜黄色素瘤消失.结论:胃黏膜胃黄色素瘤是一种良性瘤,一般无需治疗.【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2(021)021【总页数】2页(P2595-2596)【关键词】胃黄色素瘤;胃镜;泡沫细胞;基础疾病【作者】高艳萍【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我院自2001~2010年在内窥镜下确诊“胃黏膜黄色素瘤”113例(内窥镜型号为奥林巴斯GIFV70系统),该113例患者全部是由门诊例行检查时发现的,是在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明确的。
除有27例患者未继续复查外,其余86患者均复查2~3次,现将该86例患者做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临床资料该病例确诊并复查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在21~76岁,其中74例均是由于腹胀、泛酸以及规则或不规则性上腹痛数月至数年患者,其余12例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的。
部分患者经过非正规治疗,在行胃镜检查时都有或多或少的症状,其中有15例镜下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黄色素瘤”;33例为“浅表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黄色素瘤”;12例为“胃溃疡合并胃黏膜黄色素瘤”;16例为“十二指肠炎合并胃黏膜黄色素瘤”;1例为“复合型溃疡合并胃黏膜黄色素瘤”;9例为单纯的胃黏膜黄色素瘤,均在胃镜下取活检,病理明确诊断。
胃黄色瘤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的关系探究
胃黄色瘤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的关系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胃黄色瘤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的关系。
方法以胃黄色瘤患者50例为对象,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无胃黄色瘤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50例,参照组,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详细统计所有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发生率,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胃黄色瘤极易合并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胃黄色瘤;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前言胃黄色瘤为良性病变,使用内镜诊断可见斑块状黏膜损伤、小黄白色结节样隆起,组织学特点为黏膜固有膜中存在中性脂肪泡沫组织细胞[1]。
研究表明,胃黄色瘤为黏膜老化与损伤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指出,胃黄色瘤极易引起胃黏膜萎缩等,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胃黄色瘤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的关系,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胃黄色瘤患者50例为对象,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无胃黄色瘤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50例,参照组,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行胃镜检查患者。
参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9-65岁,平均年龄为(52.47±6.72)岁。
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8-63岁,平均年龄为(52.49±6.37)岁。
纳入标准:研究组使用病理活检、胃镜等诊断,确诊疾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所有患者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其他恶性肿瘤;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依从性差。
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详细统计所有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癌变发生率,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表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1例胃粘膜黄色瘤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31例胃粘膜黄色瘤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刘丽娜;张秋萍
【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17)4
【摘要】本文报告31例胃黄色瘤,占我院同期胃镜受检查者1.08%。
男性18例,女13例。
年龄28-76岁,50岁以上21例。
胃部并发病主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51.6%)及慢性浅表性胃炎(22.6%)。
黄色瘤好发部位为胃窦(21例),其次体(8例)。
病理检查见胃粘膜浅表固有层内聚集较多泡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伴肠上皮生者21例(67.7%)。
结果提示,胃黄色瘤为一良性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
【总页数】2页(P284-285)
【作者】刘丽娜;张秋萍
【作者单位】附属第一医院内科;病理教研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78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J], 易智慧;欧阳钦;李甘地
2.胃粘膜黄色瘤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J], 邹赛英;薛静;王萍
3.胃粘膜“点状癌”的病理诊断(附胃粘膜“点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J], 袁媛;张荫昌
4.胃粘膜黄色瘤21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J], 任长庆;高梦先;童明超
5.胃粘膜黄色瘤30例病理分析 [J], 任长庆;高梦先;王慧荣;岳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肿瘤病理报告
胃肿瘤病理报告患者信息: - 姓名:XXX - 性别:男/女 - 年龄:XX岁 - 就诊日期:XX年XX月XX日病理号:XXX病变部位:胃检查方法:胃镜检查检查结果: - 检查所见:胃黏膜上可见一肿块,直径约X.Xcm,表面不规则,颜色较正常组织稍暗 - 活检结果:胃黏膜组织显示高度恶性肿瘤病理报告:1.标本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标本2.病理诊断:胃黏膜高度恶性肿瘤3.肿瘤类型:根据组织学特征,此病变可诊断为胃腺癌。
4.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组织的核分裂情况,此病变可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个等级,本例肿瘤属于高分化胃腺癌。
5.肿瘤侵袭深度:胃腺癌侵袭深度分为T1、T2、T3和T4四个分期,此病变属于T3期,即肿瘤已侵入胃壁浆膜层。
6.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淋巴结的病理检查结果,本例未见淋巴结转移。
7.术后病理分期:根据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本例属于II期胃腺癌。
8.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根据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K20、CDX2、Villin,而不表达CK7、TTF-1等,进一步支持胃腺癌的诊断。
9.其他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在胃黏膜上形成腺体结构,核分裂活跃,病变区周围存在炎性细胞浸润。
10.随访建议:•根据病变的分期,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评估疗效和监测复发情况。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本例为一例胃黏膜高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为胃腺癌。
根据组织学特征、分级、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了肿瘤的分期,为II期胃腺癌。
根据病理结果,结合临床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疗和随访建议。
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定期复查,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注意:此病理报告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具体的诊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thological Analysis for 30 Cases of Gastric X anthom a
(23.3%)j four cases with negative helicobacter pylori(Hp)(13-3%),and f ive cases of atypical hyperplasia(16.7%).
Conclusion:Gastric xa n thom a usually happens in t h e elderly a n d it m ight be the result of age.chronic inf lamm ation irritation,atrophy,pr im ary and secondary hyperlipoidem ia,Hp infection w orking together,t h e inf lam m ation of gas‘
tric m ucosa plays t h e key role am ong th em .
பைடு நூலகம்
k
gastric xan thoma;chronic gastritis;helicobacter pylori(Hp)
胃 黄 斑 瘤 (xanthelasma)又 称 为 黄 色 瘤 (xanthoma)或 类 脂 岛 (1ipid island),是 一 种 胃 黏膜 肿 瘤样病 变 ,呈黄 白色 、境 界清 楚 的黏膜 小结 或 斑块 ,属 于 良性病变 。组织 学上 以黏 膜 固有层 成 片含 有 中性 脂 肪 的 泡沫 样 细 胞集 聚 为 特 点 ,但 其 病 因和 临床 意义 目前 仍不 清 。本文 通 过对 甘 肃 省 中医 院 胃镜 活检 组织 经病 理确 诊 为黄色 瘤 的 30例 病 例进 行 分 析 ,并 结 合相 关 文 献 探讨 其 临床 病 理特 征及 与 胃黏膜 病变 的关 系 。 『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 集我 院病 理科 2007年 7月至 2012 年 5月 期 间 胃黏膜 活 检 的 资料 共 3 293例 ,其 中 病 理 诊 断 为 黄 色 瘤 者 为 30例 ,检 出率 为 0.996。 30例 黄色 瘤 患 者 中 ,男 ll例 ,女 l9例 ;年 龄 26— 76(平 均 55.7岁);20~44岁 4例 ,45~59岁 12例 ,60 岁 以上 14例 。 胃镜 特 点 :黄 色瘤 病灶 多为黄 白色 小 结或斑 块 ,直径 2-3 mm,单发 或 多发 。病变 部位
Among 30 cases.t here were 20 cases of lesions lOCated at gastric antrium (66.7%1:t w o cases complicated wit h SH- perf icial gastritis (6.7%),28 cases ofatrophic gastritis (93-3%),seven cases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ic xanthoma (1ipid island)a 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tric xa n thoma an d gastric mucosal lesion.M ethod:The date of gastric mucosal biopsy from 2007 to
20 1 2 was collected an d 30 cases ofgastric xanthoma were analyzed pathologically.Result:All 3O cases were detected
with gastric xanthoma from 3 293 patients,the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xanthoma was 0.9% in gastriscope biopsy.
LUO Yuanbin ,GULipind,HUANG Xiaolingj J Department ofPathology in Gansu Province Hospital o f Traditiona 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 ̄
2 Gansu Province Aca demy ofChin ese Medi cine
两部.jr医 2Ⅲ年第26卷第J期
援 道 ·诊 断割衍
胃黄色瘤 3O 17U¨II T, ̄床 病理分析
骆 元斌 ,顾 立 萍 ,黄 小 玲 1甘肃省 中医院病理科 ,甘肃 兰州 7 3005O;2甘肃省 中医药研 究院
[摘 要] 目的:探 讨 胃黄 色瘤 (脂质 岛)的临床 病理特征及其 与 胃黏膜病 变的关 系。方法 :收集 20O7— 2012年 胃黏 膜活检资料,并对 胃镜 活检 病理诊断为 胃黄 色瘤的 30例病例进行 病理分析 。结果:3 293例 胃黏 膜活检患者中胃黄 色瘤检 出 30例,检 出率为 0.9%,病变位 于 胃窦部 20例 (66.7%);伴发 浅表性 胃炎 2例 (6.7%), 萎缩性 胃炎者 28例 (93.3%),伴发肠上皮化生者 7例 (2 3.3%),幽门螺杆 菌阳性者 4例 (1 3.3%),非典型增生者 5 例 (16.7%)。结 论 :胃黄 色瘤 好 发 于 老年 人 ,可 能 是 年 龄 增 长 、慢 性 炎症 刺 激 、萎 缩 、原 发 或 继 发 性 血 脂 过 高 、幽 门螺杆 菌感 染等 多种 因素协 同作 用的结果,其 中胃黏膜 的炎症可 能起 主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