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病理学-胃炎、溃疡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模式图
胃小凹
胃底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胃溃疡病
四、结局和合并症
愈合 出血(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穿孔(5%)
幽门狭窄 癌变(1%)
临床病理联系
1.上腹部规律性疼痛 胃溃疡:餐后痛(0.5-2小时)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夜间痛
2. 反酸、嗳气
病例分析结果
1.诊断名称: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2.诊断依据:
(3)胃癌:胃镜加病检鉴别,密切随访。
4.进一步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2)胃镜 (3)粪便潜血试验 (4)腹部B超
5.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劳逸结合和注意饮食。 (2)抗溃疡病药物治疗(抗Hp治疗)
胃泌素 分泌增加
胃蛋白酶 HCl增加
(脑相)
(胃相)
屏障破坏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 三、病 理 变 化
1.好发部位:
胃(小弯侧近幽门部) 十二指肠(球部)
2.肉眼变化:
单个,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底部平坦、洁净, 深及肌层甚至浆膜层, 粘膜皱襞围绕溃疡呈放射状。
良恶性溃疡的大体鉴别
B型 胃窦部 Hp感染
多见 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或正常 胃酸可正常、低下、或高
A型 胃体部和胃底部 自身免疫反应
少见 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 胃酸缺乏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下 恶性贫血
胃镜观察:
A、B两型病变基本相同
胃粘膜变薄,皱襞平坦, 黏膜灰白或灰黄色, 粘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 与周围粘膜界限明显
(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2)间断上腹痛5年,再发1周。疼痛具有周期性,节 律性,季节性,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可缓解。 (3)既往体健。 (4)查体上腹中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 (5)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
3.鉴别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无器质性病变,胃镜。 (2)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疼痛与进食油腻有关, 疼痛位于右上腹,且放射至背部,伴发热黄疸。
既往体健,无肝肾疾病及胆囊炎和胆石症病史,无手术、 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 36.7℃,P 80次/分,R l8次/分,BP l20/80mmHg。一般 状况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 (-),腹平软,上腹中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 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 音(-),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不肿。
钡餐 龛影位于胃腔之外 龛影位于胃腔之内
胃溃疡病
胃溃疡:直径2cm 以内 十二指肠溃疡:直径1cm以内且较浅
3.镜下变化:
溃疡底部由四层结构组成: 炎性渗出层:中性粒细胞、纤维素 坏死组织层:坏死细胞、组织碎片、大
量炎症细胞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大量纤维组织,小动脉硬
化、狭窄或血栓形成;神经纤维球状增生
光镜下观察:
萎缩:上皮及固有腺体萎 缩或减少消失
炎症:淋巴和浆细胞浸润 化生:肠上皮化生、假幽
门腺化生
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 :
由吸收细胞、杯状细 胞、潘氏细胞增生取代 了胃粘膜上皮
假幽门腺化生:
由类似幽门腺的粘液 分泌细胞取代了胃体腺
慢性萎缩性胃炎,AB/PAS 染色: 胃腺上皮--紫红色 肠上皮化生--蓝色阿
胃镜观察:
粘膜充血、水肿 颜色发红或表面 有分泌物覆盖; 甚者伴有点状出 血或糜烂
病变呈灶性或弥漫性
镜下变化:
病变轻微,一般性炎症
⒈ 炎性病变限于胃 粘膜上浅层;
⒉ 主要是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⒊ 粘膜浅层水肿、 浅表上皮坏死脱
落,可见小出血
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 病变自胃窦部开始,逐渐向胃体部发展 病变以粘膜及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特征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
粘膜及粘膜下层炎细胞浸润 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肠上皮化生
病例摘要
男性,35岁,农民,因间断上腹痛5年、加重l周来诊。 患者自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上腹胀痛,空腹时明显,进
食后可自行缓解,有时夜间痛醒,无放射痛,有嗳气和 反酸,常因进食不当或生气诱发,每年冬春季节易发病 ,曾看过中医好转,未系统检查过。1周前因吃凉白薯 后再犯,腹痛较前重,但部位和规律同前,自服中药后 无明显减轻来诊。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和呕血,饮食 好,二便正常,无便血和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2.HP感染:
(1)直接作用:分泌尿素酶、蛋白酶等破坏防御屏障; (2)间接作用:释放趋化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引起炎症、缺血; 促进胃粘膜G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多,胃酸分泌增加
3. 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1)直接损伤 (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黏膜血液循环,降低屏障功能
4.神经内分泌失调:
机制:
HP定植于胃粘膜上 皮表面和胃粘液的 底层,分泌尿素酶、 细胞毒素,降解胃 粘表面粘液、损伤 胃粘膜上皮细胞
HP在各种胃病中的检出率
慢性胃炎
53%~95%
胃溃疡病
60%~100%,平均84%
十二指肠溃疡
90%~100%,平均95%
胃癌
43%~78%
胃淋巴瘤(尤其是MALT) 90%以上
病因
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胃粘膜上皮和腺体变性、坏死 、萎缩及上皮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病因和病机
多种有害因子作用于胃粘膜的结果。 1.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Hp)
特征:G(-)杆菌,S形,2-6条鞭毛,微需氧菌 流行病学: 粪—口,或口—口传播。 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 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HP感染自愈率接近零。
见后图
5.遗传因素:
家族高发趋势,患者20%~50%有家族史
神经内分泌失调
精神因素(紧张、忧虑、激动等)引起皮层功能紊乱
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
迷走神经功能失调
下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兴奋性增高
兴奋性降低
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神经支
血管
胃蠕动 食物
促进
配作用
痉挛
减慢
滞留
胃泌素
缺血、
分泌增加 抵抗力下降
实验室检查:Hb132g/L,WBC 5.5×109/L,N 70%,L 30%,PLT 250×109/L。
思考题:
1.临床诊断名称?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鉴别诊断? 4.还可以做哪些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三、病理变化 ★ 四、结局及并发症
★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 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因溃疡的
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得名。
消化性溃 疡PU
十二指肠溃疡(DU,70%) 胃溃疡(GU,25%)
胃及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5%)
多见于成年人(20-50岁) 男性略多于女性
暴饮暴食、酗酒、抽烟、 化学药品(水杨酸、溴、皮质激素) 腐蚀性化学剂(强酸、强碱) 系统性感染(弥漫性化脓性炎) 缺血、休克等
病理变化
大体:
胃粘膜红肿、糜烂、局灶出血 胃粘膜表面上皮和小凹上皮局
部坏死
镜下:
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定义:胃粘膜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胃粘
DU好发于青壮年, GU中老年人多见,约晚十年
主要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反酸 嗳气
正常的防御机制
1.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及快速更新能力 2. 粘膜充足的血液供应 3. 胃粘膜分泌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 粘膜屏障: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胃酸的自我消化作用: 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自身组织,是溃疡 形成直接原因。
临床病理联系
胃腺上皮萎缩
壁、主细胞 减少或消失
食欲下降 上腹不适 消化不良
胃酸及胃蛋 白酶分泌较少
实验室检查:
胃镜检查加胃粘膜活检: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胃镜 病检
浅表性胃炎
粘膜红白相间, 红为主 粘液分泌增多 散在糜烂、出血
浅表炎性细胞浸润 腺体完整
萎缩性胃炎 粘膜苍白或灰白色, 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皱襞变细而平坦 粘膜层变薄,血管透见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胃炎 消化性溃疡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Anatomy of the stomach
Cardia 贲门
Pylorus 幽门
Fundus 胃底
Corpus 胃体
Antrum 胃窦
Histology of the stomach
2. 长期慢性刺激:暴饮暴食、酗酒、抽烟、化学药 品(水杨酸类等)
3. 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4. 自身免疫性损伤:
自身抗体:PCA(胃壁细胞微粒体抗体) IFA(壁细胞内的内因子抗体)
(二)分类和病理变化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最常见的胃粘膜疾患之一 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发现 检出率高达20%~40% 可累及胃各部但以窦部多见 病变轻微,又称单纯性胃炎
mucosa 粘膜层 submucosa 粘膜下层
muscularis 肌层
muscularis mucosae 粘膜肌层
serosa 浆膜
第一节 胃 炎 gastritis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acute gastritis
定义:胃粘膜的急性炎症,起病急剧 病因: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