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过去的事件和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问题教学法。

1.提出引导性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提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件?”,“这个事件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互相交流和解答,从而达到知识的深入理解。

3.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某个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的行为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4.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和调查。

例如,在教授某个历史时期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该时期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当时的经济状况如何?”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问题教学法的优势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多种优势。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堂教学是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习的功能作用,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真正要深思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组织和引领学生不断去追索答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尽量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和归纳。

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针对上节课重点知识提问,学生可以个人答
或集体答。

从而帮助学生记忆知识,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3分钟)(二)新课教学:
首先: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用问题形式展示(口述问题或板书问题或试卷式)。

(1分钟)接着:学生根据目标要求阅读课文,在自学中找到目标问题
的答案。

教师巡视、辅导。

(10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
对目标问题的答案进
行修改、讨论和归纳,帮助完成对新课知识
的学习与掌握。

在这一环节中,要避免教师一言谈,应充分让位于学生。

(20分钟)最后:课堂练习。

练习是教师
自编或自选。

练习应分必做、选做和思考题。

教师巡视,辅导和课堂批改。

(10分钟左右)。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

摘 要: 问题教 学法 能培 养 学生的创造 能力和思堆 能 力, 是培 养新 型人 才的客 观要求 。那 么, 问题教 学 法茁 注意什 么同题呢? 怎样在 中 学历史课 中开展 问题教 学?本文 就这 些 问题谈 谈 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 问题教 学法 创造 能力 思维能 力 中图分 类号 : 33 G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号 : 6 3 7 5 2 0 ) 0 c一0 7 —0 1 7 —9 9 ( 0 9 1 () 0 4 1 问 题 教 学 法 源 远 流 长 , 0 纪 初 , 威 2世 杜 曾提 倡 过 问 题 教学 法 , 着 时 代 的 发展 , 随 科 技 的进 步 , 未来 社 会 对 人 的 要 求越 来 越 高 。 新时 代 所 需 要 的新 型人 才应 当是 具 有 综 合 素 质的 人 。 种 人才 不 但 应 具 有 良好 的德 、 这 智 、 、 、 基 础 , 且 要 有 很 强 的创 造 和 体 美 劳 而 适应能力 。 问题 教学 法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和 思 维 能 力 , 培 养 新 型 人 才 的 客 观 是 要求 。 么 , 那 问题 教 学 法 该 注 意 什 么 问 题 呢 ? 样 在 中学 历史 课 中 开 展 问 题 教学 ? 怎 本 文 就 这 些 问 题 谈 谈 自 己的 看 法 。 曲 、 语 、 事 导 入 , 如 我 在 讲 《 国 鼎 谜 故 例 三 立 》 课 时 , 以 学 生 熟 悉 的 电 视 剧 《 国 一 我 三 演 义 》 头 曲导 入 , 住 学 生 的 心 弦 , 发 片 扣 激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生 讨 论 明治 维 新 为 什 么 能 成 功 ? 戌 变法 戊 为 什 么 失 败 了? 样 通 过 联 想 将 所 学 的 历 这 史 知 识 尽 量 和 以前 学 的 别的 历 史 知 识 联 系 在 一 起 , 养 了思 维 的 深 刻性 , 迪 创 造 思 培 启 维。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 运 用 问题 教 学 法 的 心 得 和 体 会 。 关键 词 : 怀疑精神 探疑 质疑 创新 问题 情境 中图分 类号 : G 4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1 ( c一
安排的 , 因为 那 时 曹 军 中 疾 疫 流行 , 那 天 晚 上恰好 又刮东风 , 这都是天意 ” 。 让 学 生 展 开辩论 , 最后教 师予以点拨 。 ( 3 ) “ 放” 。 教学 中, 教 师 应 不断 提 高 自身 的业务 水平和专 业素养 , 敢 于 放 手 让 学 生 不拘一格提问。 随 着 问题 意识 的形 成 , 学 生 有可能 不再拘泥 于文本 的知识 , 会 提 出 一 些与之 相关的冷 僻问题 , 教 师 应 有 足 够 的 耐心应对 , 做 到 有 问 即答 , 凡 答 必妙 。 同时 , 还要及 时抓住学生 思维的 闪光点 , 给 予 肯 定和表扬, 并分 析 问题 的 价 值 , 进 行 具 体 指 导。 当然 , 在 实践 中 , 我 们 也 会遇 到 一 些 尖 锐的问题 , 如有 学 生 问 : “ 只 有 共 产 党 才 能 救中 国, 那 么 东 欧 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政 权 为什么会被颠覆 ? ” “ 既 然 侵 略 战 争 必 然 会 失败 , 为什 么 清 末 反 侵 略 战 争 中 国 却 屡 战 屡败 ? ” 等。 此时 , 空 洞 的说 教 毫 无 意 义 , 我 就 要 结 合 国情 、 民 情 及 当 时 的 国 际 形 势 进 行 深 入 浅 出的 解 答 。 如在教 学“ 西安事变 ” 时, 学生就问“ 如 果 中 国 共 产 党杀 掉 蒋 介 石 的话 , 那 么 当 时 中 国 的 命 运 会 是 什 么 样 子 ?” 大 家相 互 讨 论 , 相互 促 进 。

浅析历史课堂上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浅析历史课堂上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3 及 时 反 馈 , 于检 查 . 便

什么? 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 义? 这类 问 美 ” 反的事 物进行 比较 , 出异 同 。 找 以加 深对事
题, 容易使 学 生感 到厌 烦 。 以调 动 学生 物本质特征 的认识 理解。例如。 难 西安事 变与 通过科学 的设问 。教 师可以有效地 组织 思维 的积极 性。 但是 。 若一反 常规 地发问 : 皖南事 变有何异 同? ‘ 民党 正面 战场 与 国 “ 为什 么说美国 内战的爆 发是 南北 两种经 共产党敌后战场 的抗 战有何异 同? ” 这种提 济制度 矛盾 发展的必然结 果?为什 么说内 问多用 于理 清 易混淆 的概念 或事物 。要确 了解 学生掌 握知 识 的情况 和认 识水 平 。 战 扫 清 了 美 国 资 本 主 义 发展 的 又 一 障 定 好对 比项 , 能理清脉 络 , 到解疑 析难 才 达
充分利用 历史学科 内容丰 富、 纵贯古 计的质量 以及 思路点拨 的恰 当、 到位 。 () 1 由浅及深 。 由表及 里 。 步步深入 。层
习积极 性,培 养学生 思维能力 。提 高课堂 效 今 、 横揽 中外 的特点 。 有针对性地 把矛盾 、
果, 了解学 生学 习状 态的一种 常见教学行 为。 问题 引入课 堂 , 以理 解 问题 的来龙 去脉 , 示 历史 揭 引导学 生积 极思 考 . 才能 层发 问 . 因而 ,问题 教学法也 就成 为 了大 多数历史 教 启迪思 维 , 最终 使他们 养成爱思 、 勤思 、 会 的本质 。 如 ,面对民族危机 , 例 “ 张学 良、 杨虎 师一种常用 的教 学手段。 但长期 以来 。 师对 思 的习惯。 教 课堂提 问的效能认识 不够 , 问题设 计不科学 , 率, 影响着学 生思维 能力的发展 。 那么 。 历史教 师应该提 什么样的 问题?用 提 问技巧 不高超 .严 重制约 了课 堂教学 的效 更要从 学生实际 出发 进行提 问。

问题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教师在授课中适时、恰当地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主体意识,开拓思维,进而增强学习动力。

问题教学,就是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突破、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教学的智慧。

问题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获得进步、成功的喜悦。

一、“以问导之”是开展问题教学的核心“过去性”的历史学科特点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善于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用多媒体按时间顺序展示现代中国三个时间段的外交历史图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再用图表法列举现代中国在这三个时间段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这些不同的外交政策对现代中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3.是什么影响了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4.比较旧中国和现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差异,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结合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问题教学的保证历史学科陈旧乏味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因此,深入钻研教材,牢牢抓住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学习心理“冲突”,就成了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果学生要解决这些“冲突”(问题),当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由此作为历史学习的前提,那么他们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也就会水到渠成。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时,上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预习作业,题目是:假如你穿越到近代历史中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商人,你将如何经营?有三位学生分别做了如下设计。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怀疑精神的新型教学法。

本文从实施的背景、步骤、注意事项等角度阐述了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怀疑精神探疑质疑创新问题情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97-0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引起先哲的重视,遗憾的是经历了若干次课改的洗礼,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在中学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大行其道。

中国学生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属于“接受型”,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不敢“怀疑”。

由此,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应运而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发现“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贯彻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1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

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抛弃思想包袱,敢于挑战“权威”,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1.2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注入式”教学的启蒙和熏陶,已习惯于被动“接受”,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段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1)“逼”。

要想打破封冻学生思维的坚冰,只能采取剥茧见蛹,循序渐进的办法。

试述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述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述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试述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试述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要求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历史教学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智慧之门,构建敏锐思维的阶梯,创设想象思维的空间,提升优秀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正确解决问题与准确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想的时间、问的权利、说的机会、创的激情、爱的关怀。

总言之,就是将教学内容化作问题,按照“提示问题―思考问题―检查调控―归纳整理―强化巩固―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按照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的过程,使讨论、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良性发展,都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

现行的中学历史课程,分为初、高中两个轮回,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基本是初中的翻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由于得不到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反馈,在教材的取舍上,课堂教学的处理上,难免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因而学生会感到乏味,从而把历史课看作是“45分钟的煎熬”;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可以从电脑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中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信息,学生由于知识面以及生活阅历的浅显,而产生种种疑问,却又得不到应有的指导,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供与求”的矛盾。

实行“问题教学法”,一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有的放矢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缓解教学内容过多、课时偏紧的压力;二则,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使课堂教学带有开放性和探索性,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1.通过对有关的趣味史实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授《唐朝的衰落》一章时,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唐朝人口增减资料:A.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37,140,000人。

B.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41,419,712人。

C.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52,919,309人。

D.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16,990,309人。

E.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2,432人。

提出下列问题:(1)从唐中宗神龙元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由于什么事件导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肃宗乾元三年人口急剧下降?该事件的原因及后果各是什么?(3)从唐肃宗乾元三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为何人口继续下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后期由于统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可见,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2.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再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什么?学生从图上具体形象,如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3.通过课文内容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章,引言中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历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过去的经验、掌握历史的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而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首先,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学生单纯地背诵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深远影响。

例如,当教师讲解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战的起因、进程和结果,对于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要理解历史,就需要具备历史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

例如,当教师讲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中国会爆发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出批判思维能力和肯定历史事件深远意义的能力。

同时,问题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答,使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解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再次,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历史教学中单一的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厌烦和失去兴趣。

而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活”的历史课堂,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

课堂“活”起来,有很多方法,但问题教学法却是不可或缺的良方之一。

问题教学法,有两个关键:一是用好“疑”“思”二字;二是注重启发和互动。

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中国的孔子等人的教学活动那里,不难窥见其要害,无须多言。

现在我关心的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如何开展问题教学。

核心在于“问题”—从何而来(疑)、怎么解决(思)。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即是此意。

从老师的角度讲,如何起疑、设疑是需要研究的大课题,“疑”了就不愁无“思”。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很难用好。

其中症结,在于:或者设计的问题缺乏思考的价值或太过平淡,不具挑战性,不能激荡起学生的历史思维,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或者所谓问题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的史料不足,使学生无从下手等。

其实,能够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主动“疑”“思”,老师更多地去引导和点拨,恐怕更关键。

那么,如何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质疑品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借助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来自生活的问题,学生既有关注兴趣,更有探求欲望。

如在复习国际关系之“中日关系”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大家熟悉的历史图片:“汉委奴国王”全印,唐朝鉴真东渡图、空海图,近代日本在旅顺和南京大屠杀图,一位日本老兵在卢沟桥长跪不起和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我们常说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结合图片1—3和汉唐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并分析原因。

(2)曾以”中国为师”的日本为何后来居上并在近代以战争和杀戮对待昔日的“老师”,你有何感想?(3)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

(4)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为何曾经侵华的日本老兵与首相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相反,你能否分析其中缘由。

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提要:问题教学法在营造历史情境、把握主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注意”引导”和”评价”等方面介绍了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设计问题;引导与评价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40-01问题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一个个问题,使其构成问题串,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而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明显提高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

如2010年广东文综39题,也考查了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对历史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

下面我就自已的一些做法谈谈我的体会:1.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是: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为此我常常通过对有关的趣味史实的叙述、图片、实物、模型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比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问题: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各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两国为挽救危机各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对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中日在19世纪下半期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中国之所以未能象日本那样摆脱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在讲秦始皇统一货币时,我的提问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用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然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中各诸侯国货币插图入手,当时齐国是刀形币,赵国是铲形币,楚国是蚁鼻钱,秦国是半两钱。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本文将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讲师往往简单地传授知识,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而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积极参与学习。

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史中屡次遭受外侮?”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搜集资料,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思考、探索、分析、研究等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而问题教学法通过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在学习二战的历史时,可以提出“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战争的原因,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深入探究,学生能够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在问题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是高中生进入大学和社会的必备素质。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4.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摘要:近几年的高考中明显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察。

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

实行“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有的放矢的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缓解教学内容过多、课时偏紧的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罗马人的法律;课题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36-03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开始。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活动的第一步。

有了问题,人们才会展开积极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第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人们就会再次展开思维,从一个全新也即独特的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找出新办法。

当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时,人们就会对这些办法进行分析、比较,来解决问题。

可见,问题意识是推动人们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强大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本文就以“罗马人的法律”的教学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设问启发”,这是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手段,如电影、电视片段、录像资料、图片资料、历史诗歌、历史故事、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创设教学需要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求的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问题教学法是以师生提出、思考、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为表达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层次性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波浪式、递进式的课堂教学流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问题意识平台为使学生在有问可提的领域中思索,我力求问题情境具有概括、新颖和未知的东西;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勃洛留波夫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使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之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由于历史场景、历史事件的不可再现性,我尽量采用生动的、具有渲染性的素材。

如在讲《秦朝一统》时,为了使学生对秦朝的建立及其巩固统治的一系列政策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复习商鞅变法的同时,准备了《秦始皇幼年经历》、《皇帝称号来历》、《秦始皇陵兵马俑》、《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几则故事,特别是《嬴政出巡记》:某日,嬴政带着随从出宫。

然一路堡垒、路障极多,车子停停走走。

突然北面来了一批行色匆忙之人,原是匈奴南下攻打我秦之边境..眼看已到中午,嬴政命人去买些食物充饥,随从回,但两手空空,问之,答:“当地百姓不识圆形方孔钱,他们用的是铲形钱币。

”嬴政命人用一玉器换来三斤馒头,发现此地“三斤”分量与咸阳相差甚远..某夜,嬴政忽听有谈话声“..当今君王贪于权势..”,原来是儒家弟子在大肆批判嬴政的统治。

几日下来,嬴政发现各地秩序不稳,且文字不同,难以交流。

嬴政回到宫内,决定对自己出巡途中所碰到的现象加以整顿..通过阅读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既克服了学生对社会学科的乏味感,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对材料整理加工的能力,并为接下来的秦巩固统一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启发自主表达,师生合作思考善于提问,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这里既提出了问题设计问题,也提出了启发和组织学生作答的问题,强调了问题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提问和引导学生作答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一、“问题教学”的注意事项1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以下几种心理状态:有一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有答案;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自信心。

这几种心理状态正是处于“愤”与“悱”的境地,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而作为历史思维来说,还需要必要的铺垫。

案例一:一位教师讲“新航路开辟”时,以2004年10月11日美国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委内瑞拉烧毁殖民探险者形象来导入,非常有创意。

但是,教师没讲什么就提出问题:“假如你作为当时的西方人,到哪里去寻找财富?”等待的回答是“东方”。

然后教师就解释造船、航海技术、地理学等条件。

这个提问实在没有意义。

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西方人为什么向往东方,西方人为什么需要香料、茶叶,为什么相信东方有黄金,这些都需要教师讲解。

讲完这些,不用提问,学生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但是,倒过来,学生还没弄明白,教师就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回答就把问题滑过去了,结果是囫囵吞枣。

2掌控好提问的方向案例二(上面案例一的继续):讲完条件后,这位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航海路线图”。

这个问题掌控的方向不符合该课的中心。

我们应该让学生想象和体验新航路开辟的冒险和勇敢精神。

那时的船都是木帆船,20几个水手驾驭的船,在茫茫大海中目标未卜的航行,所带淡水和食物越来越少,人的恐惧心理可想而知。

学生是乐于想象的。

而且,近年来欧洲有几次模仿新航路开辟的纪念活动,引入课堂不是很生动的再现吗?而“设计航海路线图”就没什么根据了,只能照课本描一遍,除了记忆几个路线图就没什么其他意义了。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欧艳珍彭剑钊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各种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包括历史课堂教学中归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以疑启之是进行问题教学的关键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科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这种现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方面来。

在师生双向交流的对话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以问导之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核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依纲扣本,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一方面不能过于平淡,如简单地以时间、地点、人物、国别、过程、结果等内容提问,这样周而复始会使学生感觉味如嚼蜡;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偏过难,因为老师的提问没有学生能答出和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是同样无意义的,要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老师的思路中来,师生共同探讨,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教师设疑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教师要首先下一番琢磨推敲的功夫,才能设计出角度新颖、引趣启思的变式提问来,令学生耳目一新。

例如:师:在山顶没人生活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谁知道这枚针是做什么用的呢?生:骨针可用来缝制衣服。

师:当时用什么料子来缝制衣服呢?生:用兽皮。

师:对!山顶洞人已穿上用兽皮缝制的衣服了。

同学们现在都穿着衣服来上学的,每人穿得整洁、漂亮,与山顶洞人大不一样了。

可见,穿衣服这件事,也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改进的。

现在请你们设想一下,初民最早为什么要穿衣服?生:为了御寒。

师:对!还有呢?生:为了遮羞。

师:人和动物一样,最早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的,并没有不穿衣服感到羞耻的观念。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

巧妙的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调控教学过程。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问题。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索,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中,我导入新课时展示了以下材料:在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就谁是“千年第一伟人”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然后提问:马克思这个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为什么在这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受到如此的推崇?这一问题与学生已有的体系相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太难或太容易都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为了有效提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老师们总是喜欢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怎么做?”问题的设计不是不好,但毕竟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有限,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把问题设计的起点定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因此,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设计问题,问题就简单多了。

问题设计如下:问题一:如果你是农民出身,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问题二: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问题三: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三、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问题的答案就不同。

这种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范明月,女,吉林省白城市人,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教育管理。

第二作者:付明,男,吉林省白城市人,白城市第十四中学中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一是问题教学法的生动性;二是问题教学法的开放性;三是问题教学法的创新性。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历史课;运用
新课程要求历史课堂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与重复,而是在新的理念下使新的历史创新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再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构建历史生命课堂已逐渐变成现实。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这里所说的诱导,强调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而引领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决这样一个过程。

可见问题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重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每一位教师都把课堂提问作为自己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部分。

据史蒂文斯(R•Stevens)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分钟大约问2~3个问题。

可见提问是
课堂教学中最频繁使用的教学技能之一,那么提问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已被看作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将提问称为“教学的生命”。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进行优化设计,这是课堂提问的关键。

一个精心设计的、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中进行深入思考,真正把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相反,就会使学生对教学毫无兴趣,或让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开展以问题为主轴课堂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能适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切实体现师生互动。

问题教学法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本知识为起点,创设一些新颖、巧妙、有趣、针对性强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分析、讨论、回答,从而逐步构建起“问题—质疑—引导—探索—解答—反思—新问题—再探索”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问题教学法的生动性
问题教学法的生动性要求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主体化的课堂教学机制。

新课改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亲密交流,要求形
成互教互学、互学互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和学习共同体,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所以,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例如,我讲“科举制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唐朝考生,要去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该怎样走?准备考什么科目?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立刻被这种问题所吸引,开始查找相关历史地图,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合适自己的出行路线,选择考试科目。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要比直接让学生读书总结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教学法的开放性
问题教学法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架设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现实。

例如,我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
1.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神州大地。

从1980年起,中国先后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外国人认为,深圳和香港都是特区,他们的“特别之处”是相同的,你如何向他(她)说明真实的情况?
3.在新的世纪,面对机遇和挑战,广东不断突破、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辉煌。

你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广东未来经济发展有什么看
法?
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状况,思维和眼界更为开放。

对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三、问题教学法的创新性
问题教学法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与提出问题,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渐进性升华。

我在讲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白城市第十四中学高二一班在学习了“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后,就如何遏制校园内的“损害公物”行为进行了讨论,产生了以下三种观点:1.第一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无意识的行为,应靠自我觉悟。

2.第二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一般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

3.第三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故意违纪行为,应该严惩不贷。

请问:你认为三组的观点分别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当听完上述三组的观点后,如果你是讨论的主持人,你如何评价上述三组的观点?
同学们对这样的新颖问题感到眼前一亮,回答同样是各有所长,富有创新性。

总而言之,问题教学法有许多优点,它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的一种新模式。

该模式课堂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们需要理论和创新,更需要将新理论和新理念付诸实践
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因为只有探索出体现新课改理念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就,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人们坚信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2]李昊.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与管理[J],1995,4: 3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