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第一套试题1. 下面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孔子B. 屈原C. 蔡伦D. 姜子牙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B3. 下列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第二套试题1.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C. 高考制度的实施D. 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青铜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作战B. 运输C. 礼仪D. 游玩答案:C第三套试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金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 南京大B. 重庆谈判C. 九一八事变D. 抗日战争胜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旅行B. 运输C. 作战D. 游览答案:A第四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铁蹄之国”?A. 明朝B. 元朝C. 清朝D. 汉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A. 百花齐放B. 文化大革命C. 民主革命D. 经济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船”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览B. 战争C. 运输D. 采集资源答案:C第五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清朝灭亡C. 民主革命D.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车马”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玩B. 运输C. 作战D. 旅行答案:B。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试题:
1. 请简要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主要参战国家。

2. 请列举三个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简要解释其影响。

3. 在古代希腊城邦中,什么是民主制度?请简要解释。

4. 请解释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什么,并列举三个该事件的重要结果。

5.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并解释其影响。

答案: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欧洲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

主要参战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匈帝国等。

2. 三个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包括:秦朝统一中国、唐朝开启丝绸之路、明朝的航海事业。

秦朝的统一使中国成为一个整体,唐朝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明朝的航海事业开拓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3. 在古代希腊城邦中,民主制度是指政治权力由全体公民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

公民通过投票来选择领导人和参与政治事务。

民主制度强调平等和参与,每个公民都有表达意见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权利。

4. 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因为经济危机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加上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失职,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该事件的重要结果包括废除特权阶级、宣布《人权宣言》和建立现代国家的概念。

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僚的考试制度。

它通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来担任政府职位。

科举制度的影响包括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了大量的官僚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只有特定阶层的人才能参加考试,忽视实际能力等问题。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2. 请简要描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

2.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利益,向中
国提出了不平等条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试题二
1. 反对派领导者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三个原则?
2. 请解释"三民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
1. "三民主义"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原则。

2. "三民主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为中国推动了民
主革命,帮助中国人民争取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建立民主政
治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三民主义"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

试题三
1.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2. 请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

答案
1.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

2. 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较为先进的近代共和政体。

它为中国开启了民主革命的序幕,启发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模拟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历史模拟考试真题试卷答案

历史模拟考试真题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A. 萨拉热窝事件B. 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C. 法国大革命D. 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改革?A. 封建制度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奴隶制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但丁D. 牛顿4.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哪部重要的法律文件?A. 《拿破仑法典》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言》D. 《权利法案》5.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B.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C. 英国的农业革命D. 英国的地理位置6.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A. 珍珠港事件B. 德国入侵波兰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诺曼底登陆7.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二战同盟国?A. 美国B. 英国C. 苏联D. 德国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最为深远?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与“冷战”无关?A. 柏林墙的建立B. 古巴导弹危机C. 越南战争D. 法国大革命10. 以下哪个国家在20世纪初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A. 法国B. 俄国C. 德国D. 美国11. 以下哪个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希腊文明C. 罗马文明D. 玛雅文明12.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抗日战争胜利13. 以下哪个国家是二战后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A. 苏联B. 美国C. 英国D. 法国14.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领导人?A. 拿破仑B. 路易十四C. 路易十六D. 查理曼1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与“柏林墙”的倒塌无关?A. 东欧剧变B. 苏联解体C. 冷战结束D. 越南战争16.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是20世纪6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A. 古巴导弹危机B. 越南战争C. 朝鲜战争D. 第二次世界大战17. 以下哪个国家在20世纪初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A. 法国B. 俄国C. 中国D. 德国1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文化运动1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 凡尔登战役B. 马恩河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萨拉热窝事件20.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A. 柏林墙的建立B. 柏林墙的倒塌C. 古巴导弹危机D. 越南战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印刷术和指南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选项A,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措施从根本上瓦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因此,A项正确。

选项B,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虽然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并不是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B项错误。

选项C,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是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重要举措,但它主要是强化了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并非经济制度层面的变革,因此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C项错误。

选项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它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同样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D项错误。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 确立封建制度B. 发展封建经济C.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D.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

选项A,确立封建制度,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一个长远目标或结果,但并非直接目的。

直接目的是指引发或推动某一行为发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因,而确立封建制度是一个较为宽泛和长期的过程。

故A项错误。

选项B,发展封建经济,虽然是变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更多地是作为实现直接目的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非直接目的本身。

故B项错误。

选项C,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

各国为了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胜出,纷纷进行变法,以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军事的强大。

因此,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

(2024)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________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特定的________和空间框架下进行思考。

3. 必修课程中的《中外历史纲要》分为上下两册,其内容编排采取________的通史体例。

4. 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________需求,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5.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________史料等多种类型。

6.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________分析和客观评判。

7.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发挥评价的________功能,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8.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________的责任感。

9.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体现________。

10.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解决________问题。

二、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A. 审美情趣B. 唯物史观C. 史料实证D. 历史解释2. 唯物史观强调()A. 英雄人物创造历史B. 历史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历史发展是无规律的3. 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B. 绘制历史地图C.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D. 构建历史时间轴4. 必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A. 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历史的机会B.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方法,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C. 满足学生对特定历史领域的兴趣D. 为升学考试做针对性准备5. 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主要关注()A. 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比较B. 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变迁C. 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变化D. 军事战略与国际关系6.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是古籍记载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真实史料B. 应该优先选择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C. 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和考证D. 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能作为史料7. 历史解释的核心在于()A. 背诵历史结论B. 按照教材观点阐述历史C. 依据史料进行理性思考D. 引用名人名言解释历史8. 高中历史课程评价应注重()A. 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B.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C. 教师的教学风格评价D. 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评价9.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教学活动是()A. 组织学生讨论历史上的经济改革B. 参观本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家乡历史C. 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对现代的影响D. 比较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10.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遵循()A. 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的顺序B. 以政治史为主,经济史和文化史为辅的顺序C. 根据主题重要性随意编排的顺序D. 综合考虑历史发展脉络、学生认知规律等因素的顺序1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A. 仅有助于提高历史考试成绩B.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C. 使学生能够背诵更多的历史知识D. 方便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2. 以下关于历史教学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B. 网络资源不可靠,不应在教学中使用C. 历史遗迹是重要的实物教学资源D. 教学资源越多越好,不需要筛选13.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采用()A. 讲述法,详细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B. 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C. 演示法,展示历史文物的复制品D. 参观法,带领学生去历史事件发生地1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A. 大量收集史料,无需考虑其真实性B. 能够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理解史料的局限性C. 记住重要史料的内容和出处D. 按照教师的要求整理史料15. 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是()A. 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关联B.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简单重复C.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D. 必修课程是为不选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准备的16. 在历史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A. 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B.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C. 教师的教学计划是否完成D. 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17.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可以()A. 提供固定的历史解释模板让学生背诵B. 鼓励学生查阅多种史料,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C. 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历史问题D. 只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历史解释18. 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有重要作用,以下教学内容体现这一作用的是()A.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B. 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C. 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D. 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内经济发展19. 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A. 记忆能力B. 应试能力C. 历史思维能力D. 文字表达能力20. 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A. 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B. 学生分组讨论历史问题,教师引导和总结C. 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D. 教师播放历史纪录片,学生观看三、多项选择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教学环节实现?()A. 课堂导入B. 课堂讲授C. 课堂讨论D. 课后作业2.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A. 基础性,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方法B. 时代性,体现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需求C. 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D. 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对于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B. 包括历史纪录片、动画等多种形式C. 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和使用D. 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4.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包括()A. 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教育素材B. 开展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主题活动C.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的国家发展问题D. 对比中外国家观念的差异5. 以下属于历史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 讲授法B. 探究法C. 情境教学法D. 实习法6. 高中历史课程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A. 教师B. 学生自己C. 同学D. 家长7.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引导学生()A. 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B. 制作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图C. 比较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历史发展D. 背诵历史年代和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8. 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特点有()A. 专业性较强,针对特定历史领域B. 内容深度和广度超过必修课程C.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科思维D. 是为了满足少数对历史有特殊兴趣的学生9. 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A. 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B.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C. 鼓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史料D. 强调按照教材中的史料进行学习10. 高中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体现在()A.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B.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C.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四、判断题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目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撰写的地理著作C、《史记》是东汉班固所著的儒家经典D、《史记》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其他选项中的描述均不准确。

B项中的地理著作是指《水经注》;C项中的儒家经典是指《汉书》;D项中只涉及了战国时期,而《史记》涵盖了更广泛的历史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C、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D、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于清朝末年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其目的是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以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担任官职。

选项A、B和D的描述均正确。

C 项中提到科举制度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这是正确的,但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于清朝末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之父”?A. 希罗多德B. 色诺芬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历史》被誉为西方历史学的开端,因此他被誉为“史学之父”。

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或哲学家,但没有这一称号。

4、题干:以下哪场战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A. 伯罗奔尼撒战争B. 恺撒战争C. 查理曼战争D. 奥斯曼帝国战争答案:D解析:奥斯曼帝国战争(1453年)是东罗马帝国灭亡和奥斯曼帝国崛起的重要事件,这场战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通过采集、狩猎和捕鱼来获取食物,过着群居生活。

这主要体现了历史学科中的哪一特点?A. 历史是时间的艺术B.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C. 历史是社会的变迁D. 历史是生活的记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学科特点的理解。

选项A,历史虽然是时间的产物,但“时间的艺术”更多强调的是时间的流逝、记录或表达方式,而非人们具体的生存方式,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

选项B,历史确实是过去的现实,但题目描述的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生存方式,而非简单地说明历史是过去的,所以B项不是最佳选项。

选项C,社会的变迁通常指的是社会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题目描述的是原始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未直接体现社会的变迁,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D,题目描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采集、狩猎和捕鱼来获取食物,过着群居生活的情景,这直接体现了历史作为人类生活记录的特点,因此D项正确。

2、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以来,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推广儒家文化C. 促进社会流动D. 选拔专业人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

选项A,科举制度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和程序,选拔官员,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因此A项正确。

选项B,科举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儒家文化,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而是其附带效果,所以B项错误。

选项C,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上升的通道,促进了社会流动,但这同样不是其主要目的,而是其积极影响之一,故C项错误。

选项D,科举制度选拔的是官员,而非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D项错误。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思想运动的发源地是?A. 意大利B. 希腊C. 西班牙D. 法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器C、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并非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选项错误,商朝时期已有青铜器,但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广泛使用;C选项正确,西周时期确实实行了分封制;D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普遍实行的行政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D 解析:A选项正确,《史记》是司马迁所著;B选项正确,《史记》分为五部分,各有其特点;C选项正确,《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选项错误,《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离骚》,而非《史记》。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标志。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A。

4、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国家根本法B.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D.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实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且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首次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A解析: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因此,选项A正确。

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唐太宗是唐朝的皇帝,康熙帝是清朝的皇帝,他们都在秦始皇之后,且并未首次实现全国的统一,故选项B、C、D均错误。

2.题目:下列哪项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A. 长安B. 洛阳C. 扬州D. 广州答案:A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都城长安(今西安)在唐朝时期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交往的中心,各国使节、商人、僧侣等络绎不绝地前来交流。

因此,选项A正确。

洛阳、扬州、广州虽然在唐朝时期也很繁荣,但并未达到长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故选项B、C、D均错误。

3.题目:明朝时期,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A. 郑和B. 戚继光C. 郑成功D. 岳飞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选项A正确。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英雄,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们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故选项B、C、D均错误。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司马光B.司马迁C.班固D.王充答案:B解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严谨的史实、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他选项中的历史学家也都有卓越的成就,但与题干描述最为贴切的为司马迁。

2、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B.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典型代表C.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D.唐朝的“科举制”是隋朝继承并发展而来的答案:C解析:察举制是汉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主要通过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才。

选项A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但不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选项B中的“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官僚制度,但并非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典型代表;选项D中的“科举制”确实是隋朝继承并发展而来,但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说法,故选C。

3、题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直接讲授历史知识B.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C. 强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D. 侧重历史人物的评价答案:B解析: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是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异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4、题干: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适宜?()A. 讲授历史故事B. 分析历史地图C. 演示历史场景D. 探讨历史问题答案:A解析:讲授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从而培养历史情感。

分析历史地图、演示历史场景和探讨历史问题也都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但在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方面,讲授历史故事的效果更为显著。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

模拟考试试卷答案(一)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

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历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人力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2.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些方法?第一,巧思妙设问题情境。

第二,音美配合渲染情境。

第三,参与表演体会情境。

第四,动用直观再现情境。

第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3.简述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1)适应新历史课程的需要。

(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3)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4)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论述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文化史内容构建特点?(1)提高文化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

在高中新课标所设9个模块中,文化史约占3.8个模块,经济史只占1.2个模块,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政治史内容比重。

(2)内容择取了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优秀文化成果。

以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部分选取内容为例:亚洲是以夏文明和古蜀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欧洲为克里特文明;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

(3)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4)将文化史领域作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园地。

如模块列出了数量可观的“历史之谜”,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家为揭开这些历史之谜所做的“大量的艰辛的工作”及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研究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以及“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等,可以看出,“标准”是将文化史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诗经·大雅》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礼乐制维持社会安定B.以为政有德强化天子的统治地位C.以井田制保证财政收入D.以血缘亲疏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答案】 D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条约》【答案】 D3.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 A4.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与希腊人同宗同源B.英国全盘继承古希腊遗产C.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联系密切D.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答案】 D5. 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

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

……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答案】 B6. 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他所说的时代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时期D.第一次工业变革【答案】 C7. 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下列使战胜国感到最不满意的是()。

A.中国赔款数量太少B.“修约”要求遭到拒绝C.鸦片贸易未合法化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答案】 D8.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

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变革不能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所说的“重大的变革”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答案】 B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 A3、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下列使战胜国感到最不满意的是()。

A.中国赔款数量太少B.“修约”要求遭到拒绝C.鸦片贸易未合法化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答案】 D4、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答案】 B5、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作品是()。

A.《悲惨世界》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 C6、晁晁错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对此,汉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⑦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 A8、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包含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包含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据此判断,该文件颁行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 C2. 1937年11月28日的英国的《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

”这里报道的是()。

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答案】 B3. “春秋三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吕氏春秋》【答案】 D4. 《新元史》记载:“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

”此处的“汉人”指的是()。

A.所有的汉族人B.随蒙古人西征的汉族人C.原南宋统治下长江以南的汉族人D.原辽、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答案】 D5. 有学者指出。

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性善”上。

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答案】 A6. 有学者认为:“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即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

”这里说的“第一执政”指的是()。

A.路易·菲利普B.拿破仑·波拿巴C.路易·波拿巴D.奥古斯都·恺撒【答案】 B7. “四十年前南湖景色,诸君齐聚济南阁。

时过境迁成过往,忆想当年乾坤定。

”此诗中的“四十年前”指什么重要事件()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C.八七会议召开D.国共第一次合作【答案】 A8. 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单选题(共20题)1.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这些措施的作用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A2.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在此思想下重要措施是()A.推行包产到户B.实行按劳分配C.扩大企业自主权D.建立经济特区【答案】 D3. 明朝中后期,先后担任内阁首辅并执掌朝廷大权的分别是()。

A.张居正、夏言、高拱、杨廷和、严嵩B.杨廷和、夏言、严嵩、高拱、张居正C.严嵩、夏言、高拱、杨廷和、张居正D.夏言、高拱、杨廷和、严嵩、张居正【答案】 B4.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这里的“史”是指()。

A.史实B.史德C.史观D.史法【答案】 A5. 历史学家在评论某人物时提到:“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

”该人物是( )。

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提秀斯【答案】 B6. 1981年1月,年已70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

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A.增加福利投入B.发展混合经济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奉行自由主义【答案】 B7. 1787年,华盛顿在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指的是()。

A.建立开明君主制B.改革联邦政体C.实行君主立宪制D.改变邦联体制【答案】 D8. 下列内容与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取消贵族、官僚特权的做法一致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程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模拟考试试卷答案(一)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

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历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人力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2.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些方法第一,巧思妙设问题情境。

第二,音美配合渲染情境。

第三,参与表演体会情境。

第四,动用直观再现情境。

第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3.简述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1)适应新历史课程的需要。

(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3)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4)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论述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文化史内容构建特点(1)提高文化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

在高中新课标所设9个模块中,文化史约占3.8个模块,经济史只占1.2个模块,就数量而言,仅次于政治史内容比重。

(2)内容择取了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优秀文化成果。

以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部分选取内容为例:亚洲是以夏文明和古蜀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欧洲为克里特文明;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

(3)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4)将文化史领域作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园地。

如模块列出了数量可观的“历史之谜”,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科学家为揭开这些历史之谜所做的“大量的艰辛的工作”及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研究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以及“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等,可以看出,“标准”是将文化史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

2.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

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宜的方法,比如: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育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以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受到思想教育。

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

(2)依据教学的内容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适用于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以考虑选用启发式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

选择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

针对初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适合课的类型课堂教学的类型,也称为课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种类。

它是依据保的不同教学任务而划分的,一般有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

课型的不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

因为具体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课型类别的不同,而教学方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综合课可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法;新授课通常选用讲述法、演示法等;复习课可选择概括性强、简明易记的图示法、概述法等;巩固知识课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

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长处,利用好其优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5)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能发挥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复杂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还是会有区别的。

从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来看,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绘画制表能力的高低、知识面的广狭、形象思维发达或抽象思维发达的不同等差异,所以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而又有效的方法,加以精心构思和设计,往往更能加强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是选择、设计历史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的主要依据。

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

模拟考试试卷(二)答案要点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讲授法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方式?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2.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主要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依据历史知识的特点而确定,主要有:史论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3.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目标。

主要评价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体现程度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

(2)教材处理。

历史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时,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因此,对教材的剪裁、组织与呈现的合理科学程度,是历史教师教学功力的重要体现。

(3)教法选择。

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及主动参与的能力。

教师在择取教法时,要努力体现课改要求。

(4)学法指导。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及指导学生掌握使用查阅历史工具书与查找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等。

(5)教学过程。

主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层次脉络的清晰性,教学氛围的浓厚性及教学要素的契合性等。

(6)师生互动。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评价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性等。

(7)教姿教态。

教师态势语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及教学态度的端正性等。

二、论述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经济史内容构建特点(1)创造性地设置经济史必修模块,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2)提出经济史教学的新理念。

(3)合理地吸收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

(4)贴近现实的经济及其发展趋势,充满时代气息。

“课标”中列出的诸如“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要点,均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气息。

(5)提出丰富多样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史教学活动建议。

“课标”列举了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编辑墙报、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调查、考察、讲演、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同时,建议要重视实践性综合性活动;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注意活动的可选择性等。

2.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基本训练的作用,使之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第一,训练前应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与要求。

训练的形式不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各异。

例如每种练习都有它特定的目的与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前,必须首先把该项练习的目的与要求向学生讲清。

这样做可以避免练习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少做错题,少走弯路。

第二,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坚持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尤其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同一形式的基本方法、步骤是相同的。

教师要把各种练习形式的基本方法向学生讲清,必要时可做示范。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还要坚持多样化原则。

因为多种形式练习的交替进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减少疲劳,使注意力持久。

第三,基本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一下子形成,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例如填空练习,可先进行单项填空,再进行多项填空,识图填图练习,可先识图后填图,再指导学生进行绘图训练。

在训练速度的掌握上,应先慢后快。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某种训练方式时,应放慢速度要求,而当某种训练方式熟悉之后,可要求提高速度。

第四,练习次数与时间要适当分配。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熟能生巧”。

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快慢在某种意义上与练习次数的多少和练习时间的长短有关。

因此,适当增加统习的次数和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是完全必要的。

但如果把这一点绝对化,无限制地增加,认为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越好,那就会走向反面。

因为无限制地增多次数、延长时间,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把练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兴趣就会降低,效果肯定不会好。

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恰当地控制次数与时间,多进行分散练习,少进行集中练习,形式相同或相似的练习不要连续进行,最好是把形式不同的练习交叉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