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12
作者简介:蒲向明(1963) ),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陇南文化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5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的整理与研究6,项目批准号为:09YJA760016。
文章编号:1674-3180(2011)02-0193-07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
及其层累现象
*
蒲向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成县 742500)
摘要: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0,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0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人为主的民俗活动;在两者基础上,陆续层累演化出了处于中流、末流阶段的其他傩舞戏样式,如/阿里该昼0、/甘昼0、/池母擀面0、/杀野猪0、/秋昼0、/嘛勾池0、/秦州客0、/拐格达0等。这种层累现象,在展现其自身文化特色和蕴含的同时,也显示了傩文化的整体性与传承的零散性之间的明显矛盾,又说明了傩舞戏源流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在民族传承的经验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形式;层累现象
中图分类号:J7221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Baima Tibetan .s
Exorcism Dance -dramas in Longnan
Pu Xiang -ming
Abstract:When studying the origin and e volution of Baima Tibetan .s exorcism dance -dra mas,we can find several distinct stages of development.The very first stage is called /chige -zhou 0,in which the mask of exorcism is modeled after the Trinocular God./Ma -zhou 0uses twelve animals to exorcise devils with the worship of tribal gods as the premise,which has gradually turned into a folk activity for amuse ment.Based on the previous two stages,other kinds of exorcism dance -dramas are created,including /aliga-i zhou 0,/gan -zhou 0,/chimuganmian 0and so on.These stages of development,while displaying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sho w a relatively obvious conflict be tween the integrity of exor -cism culture and scattered ways of inheritance.Furthermor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rigin of exor -cism dance -dramas in the reg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styles of lo -cal residents in terms of the national lineage of experience.
Key words:Longnan;Baima Tibetan;forms of e xorcism dance -dramas;stages of development
2011年4月第4卷 第2期
文化艺术研究
Studies in Culture &Art
Apr.,2011
Vol 14 No 12
近二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陇南西汉水流域是历史上周秦文化的重要活动区,和白马氐文化的消长有直接关系,[1]陇南白马藏族文化应该处于整个白马藏族文化的源头地位,文县白马藏族系白马人三眼神一部,其傩舞戏尤显古奥与拙朴,携带有远古中华民族的大量文化信息,探索其源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巫文化在北方是萨满教,在南方是傩舞、傩戏、傩文化。傩舞戏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戏剧形式,表演中保存着大量具有原始风貌的巫术信息,陇南白马傩舞戏也不例外。从现有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看,/池哥昼0是属于陇南白马傩舞戏最源头的文化遗存;其次是/麻昼0,它源于白马人的自然神崇拜而又继承了古/十二神兽0和十二生肖文化;在/池哥昼0和/麻昼0的基础上,演化出入贡山/秋昼0、薛堡寨/甘昼0、堡子坪/嘛勾池0、寨科桥和迭部寨(入贡山)/阿里该昼0等傩舞戏形式,呈现了陇南白马傩舞戏从娱神到娱人的继承、变化和发展。沿此派生出的案板地村(麦贡山)/池母擀面0、立志山村/拐格达0、强曲村/杀野猪0、寨科桥/秦州客0、薛堡寨/杰勿0傩舞戏表演,则是陇南白马人傩舞戏的末流,主要发挥娱人、吉庆的作用。
一、/池哥昼0傩舞戏考源
追溯/池哥昼0傩舞戏的源头,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三目神(人)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5山海经#海外西经6所记奇肱国人/一臂三目0,5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6卷八八引5述异记6所记之三瞳(国)/人皆有三眼睛珠0等。但三目神作为中国文学形象,首见于楚辞,5楚辞#招魂6云:/土伯九约,其角
疑角疑
角些;敦月灰血拇,逐人马丕马丕些;参(三)目虎
首,其身若牛些。0是说土伯(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虎首牛身,有三只眼,这显然是作者虚构的文学典型,却与古氐羌有关。5太平御览6卷八八引5风俗通义6佚文,把秦代治理都江堰的李冰和二郎神联系起来,是三目神为二郎神之始。
文学发展演变史系统中的/三目神0形象,可作为我们了解陇南白马人/池哥昼0傩面具三目神重要价值的参照。从实地调查采录的资料看,白马人口传系统认为,很早以前白马人就跳面具舞/池哥昼0,其中/池哥0、/池母0为天神,最早有代表性的/池哥昼0表演在寨科桥白马村寨,位于白马河流域源头的石垭子梁山麓,后来才有麦贡山村白马人班启明规整/池哥昼0表演的面具制作、表演程式、活动秩序等,使得/池哥昼0傩舞戏表演相对固定下来。还有些白马老传人指出,/池哥昼0中的四位/池哥0是四大天王,/池母0只是搭配神。这是白马人族内传说的有关/池哥昼0与神的说法,他们认可/池哥昼0傩面具眉间额头立目为天眼,但不能解释天眼和天神、天王之间的联系。除此以外,口传系统还有/池哥昼0傩舞戏纪念白马人祖先异装涂面逃离仇池说、庆祝白马先民反抗土司暴政取胜说、纪念白马远祖云游天下说、庆祝白马先辈反抗官府匪盗取得业绩说等溯源说法,形成了繁复杂乱的阐释现象。
陇南白马人没有文字,口传系统的文化质素在向后传承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因素的冲刷、浸淫和纷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池哥昼0傩舞戏是一种祭祀仪式演化来的娱神傩仪傩舞,只是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在传说中与二郎神无关罢了;其二,它与仇池有关,故又称/仇池舞0。鉴于此,不少学者对/池哥昼0傩舞戏的起源和族源归并一处加以探讨,用功最勤者当属赵逵夫先生。据他研究,中国三目神起自/雕题(形天)风俗,本是氐族祖先神的特征,追溯起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的炎帝集团的一位氐族首领/形天0(刑天)。¹东汉以还,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0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
#
194
#
¹可参见赵逵夫5形天神话钩沉与研究6,载5民间文学
论坛61988年第5-6期;5三目神与氐族渊源6,载5文史知
识61997年第6期;5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
国0、氐族地望及/武都0地名的由来6,载5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5从3二郎爷赶山4的
传说说到白马人的来源与其民俗文化的价值)))3首届陇南白
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讨会论文集4序6,载5西北民族研究6
2009年第4期诸文。
文化艺术研究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