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测试 精品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 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 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 错误;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年代后
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恢复、发展
(1)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
启示 (2)“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都
不可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返回

真题感悟
典例分析 (2016·海南高考,22)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 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2.(2015·海南高考,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到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美国农业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联邦德国由10.7到3.3说明
B项 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 排除
总值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生产衰退,故B项错误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
C项
排除
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
由表格中联邦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
主要以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为主。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时期,重点发展工业,推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一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目的:巩固新生政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内容工业: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产品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进步性: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评价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背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内容(2)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新经济政策(3)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1)理论意义:它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意义:而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形成过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主要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斯大林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评价:积极影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消极影响:轻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对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二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班级:姓名:座位号:评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A.华尔街股市暴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经济繁荣2.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推行福利政策3.当时美国修建图5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4.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C.实行计划经济D.倡导“新经济”5.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6.罗斯福新政所体现出的经济学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7.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工厂倒闭等。

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还要难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有人要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8.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下列举措属于relief 方面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9.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10.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
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苏联模式”的迷茫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列宁时代)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①农业: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二、“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说课

高中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说课

高中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在此谈一谈我对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一些看法。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借鉴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也必将会成为高考的热点。

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因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时间跨度上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与现今隔得最近的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社会制度上涵括了当今两种最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体制上既有新产生的并在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又有继承传统并进行了重大调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本单元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发生的,因此从现代化进程来看,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

也正是因为它们都是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因此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背景是相同的,在学习中注意二者的共性,不能只看到它们的个性。

同时还要关注与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资本主义国家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规律性认识。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上毕竟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更多,因此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启示作用更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考点和课标要求)(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②“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③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②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过程与方法方面:采用情景分析法、启发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编制简表法等方法来学习。

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4)失败原因
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个人作风; 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党内斗争; 盲目性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原因: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
(2)内容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农业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A
D.农业集体化方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4、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
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
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
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A
5、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⑤ 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苏联经济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对苏联的控
制或照搬苏联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 生产力,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调整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
1、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四分。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

苏联的成立在沙皇政府统治下,俄国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十月革命以后,1917年11月15日发表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和自主权,享有完全自决乃至分离并建立国家的权利,废除任何民族的和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居住在俄国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和部族都可以自由发展。

此后,又明确肯定了联邦制原则。

在这种民族自决思想的鼓舞下,各民族人民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自治。

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先后宣布,得到了苏俄的承认。

此后,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地,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相继建立了苏维埃。

1918年4月,中亚建立了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率先加入苏俄。

在俄罗斯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自治。

国内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共(布)提出要加强同各苏维埃之间的事政治同盟关系。

1919年6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成立了统一的事指挥部,合并了各的一些主要的政府部门,如国民经济会、交通运输管理会、财政和劳动人民会。

1920年秋到1921年春,俄罗斯联邦又先后同其他苏维埃签订条约,将对外贸易和邮电等人民会合并。

内战结束后,为了充分利用各国的经济财政资源,各苏维埃都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经济体。

根据列宁的建议,1922年10月,俄共(布)通过决议,规定各苏维埃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联盟。

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会上,斯大林作了关于成立苏联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

最早加入联盟的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四个。

1924年1月,苏联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苏联宪法,从法律上把苏维埃联盟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一年,由于在中亚细亚进行了民族区域划界工作,原先的土耳其斯坦等一些不复存在,新建的两个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于1925年加入苏联。

另外,组建了塔吉克、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三个自治。

1929年,塔吉克自治改为加盟。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岳麓版必修2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岳麓版必修2

1
2
3
4
5
5.图文探究:
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
这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于美国的一张照片。灾民排长队领救济粮, 广告牌上的富人坐着豪华的小汽车,照片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吹嘘的 “美国的生活方式”。历史学家汤因比据此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 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 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三罗斯福新政 1.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 心。 自主思考对罗斯福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公众舆论赞美其犹如“黑 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公众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 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 了前提和保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 过剩、恢复工业。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 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持续的大危机使人们看不到希望,造成人们 对政府和现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抗,这说明当时美国面临着严 重的社会危机,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不是生产力的破坏情 况,而是这种破坏带来的严重社会危机,故排除A项。B、D两项的 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成才之路 ·历史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考内容 第三单元
必修二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 元 概 览
网络感知
单元概览
1 . (1) 苏俄 ( 联 ) 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经济
政策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 立。 (2)苏联对斯大林体制的多次改革,收效不大,显示了社会 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
2.(1)私有垄断资本主义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 整。 (3)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出了活 力,但它不是万能的,因而还不断变化。
网络感知

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三单元[A卷]一、选择题十月革命后关于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苏俄进行了曲折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据此回答1—10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B.取消商品贸易,实施国家统一配给政策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打败国内外敌人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2.苏维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恐怖政策B.是一项应急政策C.没有发挥积极作用D.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4.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当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 D ①②④5.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6.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在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实行工资级别制7.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8.斯大林经济模式最本质的特点是()A.单一公有制B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C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D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9.造成斯大林模式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实行单一公有制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实行计划经济D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势凶猛,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绞尽脑汁,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据此回答:10—14题10.引发本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③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下列哪些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的思想()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学习总结 岳麓版必修2(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学习总结 岳麓版必修2(1)

学案20 单元学习总结二、资本主义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1.自由主义理论(1)背景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

②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内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结果①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客观上促进了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

②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危机。

对外则加强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表现①国有企业发展。

②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

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

(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3)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其教训1.形成: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与此同时,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形成了,这种体制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2.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实行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2)客观原因:苏俄建立后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战争的危机感。

(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4)直接原因: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题单元设计岳麓版.doc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题单元设计岳麓版.doc

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学科领域(在□内打7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牛物□科学□数学□外语0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小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是岳麓版高屮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内容,内容包括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人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四课,核心内容是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木主义两类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跨度上从20批纪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与现今隔得最近的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

本主题单元不仅与第二单元呼应,而且对第四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Z后的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则是该内容的新发展。

因此就小观层面分析木专题的学习至关重要,是必修二学习的重点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木主题单元中,我把4篇课文重新组合成2个专题进行教学。

专题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掌握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一般知识,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专题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掌握新经济政策,斯人林模式等一般知识,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这两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覆盖教材全部内容,但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4课编为2个专题,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吋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的概念;2.了解当代资木主义的新变化;3.掌握新经济政策、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一般史实,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以形成对体制创新的认识;4.结合现实,思考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单选题(共16题;共64分)1、下表是1913——1938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情况统计表,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经济逐渐衰退,被德国赶上并超过B、二战爆发前英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C、英国的海外市场大于法德两国D、法德两国在欧洲的商品销售总额都大于英国2、列宁认为目前要从反对沙皇制度向反对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或者说实现国民公会过渡,而只要政府肯履行它所许下的召开立宪会议的“诺言”,就有可能把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并号召人民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这说明列宁主张()A、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3、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B、颁布《工业复兴法》C、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5、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

”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6、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C、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7、1918年列宁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方式来发展苏俄经济8、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

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9、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其依据是()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自由放任经济思想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10、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1、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A、人权比利润更重要B、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C、反对垄断D、追求社会和谐12、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

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

“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13、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里根讲话的主旨是()A、赞成凯恩斯经济学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D、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4、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建立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B、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C、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D、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15、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以工代赈16、“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

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5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

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图表反映的是三国对外出口在欧洲总额中的地位变化,并不能反映出各自贸易额的变化情况,B项错误。

可直接反映三国的外贸情况,但不能直接反映各国的经济水平,A项错误。

D项的说法扩大了信息的范围,不能依据图表材料得出这一结论。

C项正确。

2、【答案】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通过召开立宪会议,“把立宪会议变为国民公会,并号召人民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此时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B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提出该主张,故D错误。

3、【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失业人数逐步回落”可知失业人数减少,让失业工人找到了工作最直接的就是给他们工作,“以工代赈”就是最有效的措施,故选C。

4、【答案】D【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分析】“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说明粮食可以归自己支配并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而行经济政策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新经济政策用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允许市场流通,答案选D。

5、【答案】B【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说明当时即使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俄共中央仍然强调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是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

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1929年,与题干中时间“1922年”不符,A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错误。

6、【答案】B【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A、C、D都是其消极影响,故选B。

7、【答案】D【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解析】【分析】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故B项错误;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8、【答案】D【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分析】材料揭示了英国在济贫和扶助过程中涵盖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建立起囊括全民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在其间的职权范围逐渐扩大,这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干预的重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