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大纲

合集下载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森林经理学》考试是为招收森林经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森林经理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森林经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悉森林经理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森林经理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考试内容1.森林经理的概念和准则2.森林资源3.森林区划4.森林调查5.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6.森林收获调整7.森林资源评价8.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9.森林经营方案10.森林经营决策方法与技术11.林分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二)考试要求1.掌握森林经理的概念、准则和发展阶段和趋势。

2.掌握森林与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世界、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掌握森林风景资源的基本概念。

3.掌握森林区划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风景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生态公益林区划。

4.掌握森林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掌握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内容、方法、技术与成果,了解林业专业调查和多资源调查。

5.了解森林成熟的概念,掌握商品林森林成熟,了解生态公益林森林成熟,掌握经济成熟的计算方法,掌握轮伐期和择伐周期概念及其确定依据和方法。

6.掌握森林采伐量的概念,了解确定采伐量的具体任务以及森林收获调整的内容,掌握常用森林采伐量的计算方法。

7.掌握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掌握林地评价、林木评价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主要方法。

8.了解森林经营的主要理论与模式,掌握森林经营的3种空间单位,掌握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永续经营模式。

9.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依据、周期、主体和过程,掌握各类编案单位经营方案编制的广度、深度和要点。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课程名称(英文):Fores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18023016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测树学后续课程:遥感导论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森林经理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由传统林业向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生长、森林收获调整、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活动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理论、方法体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灵活运用森林经理学知识编制、实施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经理学的原理、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科性质对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名词作进一步阐述。

重点: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难点: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第二章森林资源 4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对世界、中国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各自特点有一个了解。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世界和我国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我国林地资源、各种森林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四节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浙江省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

《 森林经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 森林经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森林经理学教学实习》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实习(英文):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课程编号:14483033课程学分:0.6(3天)课程总学时:18.0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课程内容包括小班区划、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

三、实习目标与要求以金寨县马鬃岭林场为实习基地,通过实际的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使学生掌握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数据统计与制定图、数据分析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编制等方法。

四、实习内容与安排(一)实习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二)实习方式:校外教学实习(三)实习单位或场所:金寨县马鬃岭林场(四)实习进度与安排:第一天上午:集中大课,请林场场长介绍马鬃岭林场森林区划、森林资源及森林经营现状情况;授课老师介绍森林经理学数学内容、方法、要求等。

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森林区划内容第二天下午和第三天上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第三天下午:内业数据整理、制图、实习总结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试方式:开卷(实习报告)(二)成绩评定:依据实习报告评定附件2:《森林经理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实验(英文):Forest Management Experiment课程编号:14351050课程学分:0.4课程总学时:12.0课程性质:(专业课)前修课程:森林经理学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森林经理学实验是森林经理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评价、森林采伐量计算和确定、等。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评价、森林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提高其解决森林经理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等工作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四、学时分配森林经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森林区划 2 验证性森林资源调查 2 验证性森林资产评估 3 综合性森林采伐量计算和确定 2 综合性采伐作业设计 3 综合性合计12注:森林经理学实验课程总计0.4学分,安排5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3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66.7 %。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森林经理学主要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传统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的发展历程及展望、森林经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森林的理想结构及其调整方法、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森林采伐、森林区划及森林经理调查、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资源管理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森林经理学在传统森林经理学基础上增加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修本课程之前要求掌握相关的预备知识,同时实验和实习是使学生理解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理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数量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经理指导原则:即永续利用原则;扩大再生产原则;最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2、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条件2、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讲授扩大再生产的概念和种类;主要指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途径。

第二章森林调整的理想结构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调整的概念2、法正林:法正林的概念;法正林的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的概念、特点及与法正林的区别。

2、异龄林的理想模型:异龄林的特点及理想异龄林结构要求;异龄林的作用。

第三章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择伐周期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成熟的概念及意义。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编写日期:2013 年 9月 10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专业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森林资源的概况,掌握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等项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森林评价、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和调整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结构、功能和生长动态,确定采伐和收获调整的方案,编写简要的经营计划和资源信息的统计和管理,使学生成为中高级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撑。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 绪论教学内容:(1) 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内涵。

(2) 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发展趋势和目的。

(3) 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进程和未来趋势。

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定义,了解在现阶段其定义中的主要内涵;及在森林资源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森林经理学的作用。

掌握森林经理学内容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产和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了解与测树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营林学的关系,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国内外森林经理的发展状况,不同尺度空间森林经营的目标。

了解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的原因,主要的过程;掌握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主要进程和指标体系,及主要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类型、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2章. 森林资源教学内容:(1) 国内外森林资源的概念、标准、作用和效益。

(2) 全球和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概况、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 中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类型划分。

(4) 中国森林资源主要的结构和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的分类,了解不同国家的标准,社会对森林的需求变化,森林效益的分类等。

宏观地了解全球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森林资源比较的差异等。

掌握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主要包括森林类型划分、分布条件、森林的分布地域、林业用地的种类。

掌握森林资源的各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含年龄、龄级和龄组的划分标准)、树种或树种组结构、权属结构、蓄积结构、直径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改善的方法等。

森林经理-第一章-绪论

森林经理-第一章-绪论
木材利用阶段: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及以后时期,生产力极大 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加剧,森林资源遭到巨大破坏。1795年 哈尔蒂希(G.L.Hartig)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论述: “森林经营管理应该这样调节森林采伐量,一至世世代代从 森林得到的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
第一章 绪 论
1826年洪德思哈根(J.C.Hundeshagen)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盖耶尔(J.C.K.Gayer,1886)提出异龄林经营的“恒续林” 思想和“近自然林业”;法国林学家顾尔诺 (A.Gurnand,1878)和瑞士林学家毕奥莱(H.Biolleg)提出 异龄林经营的检查法(controll mathod)。都是研究如保 持木材的永续收获,其中心思想是追求纯经济效益。
它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环保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 产销监管链审核。由独立的第三方按照一套国际上认可的森 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对森林的经营 管理方式进行 评估,并签发书面证书,以证明这片森林的经营方式良好, 并有可持续性。
换种说法:就像“绿色食品”认证一样,“森林认证”就是 给符合标准的林产品生长地贴张“标签”,确保经销商们所 销售的林产品不会对森林造成破坏。
第一章 绪 论
1.2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80年,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IUCN)首次提出;1987年世界
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未来》(our common future) 报告中系统提出;1992年巴西环发大会又进一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第一章 绪 论
森林可持续经营(forest sustained management):森林经营者在对 林地基本状况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使林 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利益,又不损 害后人利益的一种可持续经营森林之路。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森林经理理论森林经理的对象:森林资源1.森林资源的特点1、经营的永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分布的辽阔性4、功能的多样性5、管理的艰巨性1.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2.森林经理(Forest management)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3.森林经理的内容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各种森林资源的价值计算、评估,森林经投资效益的判别,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等)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经营计划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或年度)计划之分)4、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和社会经济资料等)4.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永续利用。

5.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区划、森林调查及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修订;监测与调控。

第二章森林经营指导原则森林经营指导原则:可持续性原则1.木材永续利用的必要性—森林的培育和利用之间必须保持均衡•存量和流量的平衡(蓄积量、生长量和利用量)—对森林多种价值的需求不可中断•森林的防护作用不可中断•对木材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的需求不可中断—只有实现永续利用的企业单位,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财务处理上•业务的执行上产品的销售上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有别于木材永续经营—从社会方面定义目标•强调可持续性及未来世代,更关注森林状况的维持而非森林的产出—整体、综合的科学—多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仿效自然干扰模式—公众参与合作决策—开展适应性经营3.森林经营原则应包括—永续性:木材均衡收获的永续,木材生产的永续、货币均衡收获的永续、保持生产资本的续—收益性:获得最大利益或利润,具体以收益率或利润率表示—经济性:费用最低;效果最大—生产性:土地生产性(木材生产量)最高—公益性:卫生健康—森林美化:—环境保护: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4.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3)开展适应性经营(4)实现可持续性5.永续性:就是使每年的木材收获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能持续地保持均衡。

森林经理

森林经理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森 林 经 理 学

森 林 经 理 学

森林资源
直接资源: (1)直接资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 林中其他植物资源、林中其他原生动物 资源、林中非生物资源等。 间接资源: (2)间接资源:主要指由于森林的存在 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 林文化等资源。
在我国,1994年以后规定郁闭度达到 在我国,1994年以后规定郁闭度达到 ,1994 0.2,天然林面积达0.1 0.1hm 人工林、 0.2,天然林面积达0.1hm2,,人工林、经济 林等达1 以上的为森林。 林等达1亩(0.067 hm2)以上的为森林。
第2章 森林资源
本章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本章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什么是森林和森林资源 森林的数量、种类、 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
一、森林的概念 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 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 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和环境。 属于可再生性资源。是林业的 基础。
3% 16%
1 2 3 4 5
3%
64% 14%
各林种面积比重
四、 林龄结构 龄级——整化的年龄; 龄组——整化的龄级;
五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 2 3 4 5 6
资源类型多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分布不均 森林结构不合理 林地生产力低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一 二 三 四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区划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二、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1 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 (1)森林覆被率变化表
森林覆被率变化图 森林覆被率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1 2 3 4 调查次序 5
森林覆被率

《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

《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英文):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49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0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主干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概况和特点;森林区划概念、目的、意义、区划系统、区划方法与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概念、目的、意义、调查体系与方法技术;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的概念、确定方法等理论与技术;森林收获调整的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国内外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与技术;森林经营方案与经营决策规划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森林区划、调查、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周期、森林收获调整、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森林经营规划等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3.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经理学发展历史及其必要性、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等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经理学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森林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与内涵等。

第一章森林资源(4.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及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动态及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概念、我国和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结构)特点。

第一节森林与森林资源概念(1.0学时)一、森林二、森林资源第二节世界森林资源(3.0学时)一、世界森林资源概况二、中国森林资源概况第二章森林区划(6.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作用(意义)及其区划方法,具有独立开展森林区划的实际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与资源;森林区划系统及其划分方法。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日本: 1875年前后,称森林设制学、森林施业学, 1890年前后改称森林经理学。 日语“经理”一词含有整顿、调整和运营管理 之义。 后来也有人用森林生产组织、森林施业计划、 森林组织、森林收获调整等名词。
1961,铃木太七, 广义法正林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2)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1991,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 盟)、UNEP(环境规划署)和WWF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报告 对可持续性的解释:
Sustainability: A characteristic of a process or state that can be maintained infinitely. 如果一项活动是持续的,那么它就能在实际上永 远连续下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资源状况调查 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 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区划 林业区划:大地域(县以上)、中长期林业生产、 经营管理的方向性区划,即林业地理分区 如中国林业区划、浙江省林业区划。 森林区划:县或县以下林业企事业单位,将林业 用地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单位。如林 班、小班 调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 (三类调查)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1)评价的标准与指标 (2)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状况 (3)国家级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 (4)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评价体系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绪论

《森林经理综合》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综合》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森林经理学综合课程是林业专业森林经理学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原测树学和森林经理学的内容,是关于森林计测、生长及收获预估和森林资源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序列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14)、《测树学》(第二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编制而成。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一)森林经理学考试内容第1章绪论本章是关于森林经理学历史、理论、技术和近期发展方向的概述,内容简要而丰富。

重点学习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3)森林永续利用的要点,(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点,(6)森林永续利用的主要条件及永续利用3个阶段的简要内容。

第2章森林资源考试内容涉及森林资源的概念和范畴、森林的主要作用和效益、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及森林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的重要指标、林业用地的主要类型及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概念、森林旅游资源及其意义、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自然保护区的作用等方面。

第3章森林区划森林区划是森林经理学的主要技术内容,应该把握的概念和方法有:(1)区划的种类、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的差异,(2)森林区划系统、林班区划的方法及小班区划的主要条件,(3)林区景区区划系统及林区风景资源评价的等级,(4)森林经营单位的种类及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本章涉及较多专业名词和术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第4章森林调查森林调查是获得森林经理基础数据的基本专业技能,要点内容有:(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目的和任务、主要内容及二类调查的主要成果,(3)小班调查的主要方法(4)生产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5)专业调查的主要内容,(6)森林多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五大转变: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可持续发展〔1987,WCED〕: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本内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可更新能力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过程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经营实践活动.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共8个,中国加入了蒙特利尔进程.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X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营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国林学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续利用〔FSY〕与森林可持续经营〔FSM〕的关系:1.思想类型: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2.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3.内容和判别标准:虽然从总目标上看FSY和FSM并无根本差异,但是它们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判别标准是有差异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业人总结了历史上人与森林的关系和森林经营经验而提出的适应当代情况的理论,它继承了人类经营森林历史中的合理经验,并根据人与森林关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判别标准,发展了森林经营的理论.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指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义森林.环境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上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需达到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到1亩以上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31%.世界森林面积分布: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第5位〕.世界森林覆盖率:南美洲>欧洲>北美联合中美洲;亚洲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积最多的国家:巴西.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1.我国森林总面积1.95亿公顷;2.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3.##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首位;4.##森林覆盖率63.1%,局全国第一.林地资源结构:1.有林地;2.疏林地〔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3.灌木林地〔分两类,一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一类为一般灌木林地〕;4.未成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8.辅助生产用地.权属结构:土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合资、合作、合股、联营〕.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共分5个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龄级是整化了的年龄,主要有4种〔20年、10年、5年、2年〕;林木所处龄级数由字母Ⅰ、Ⅱ、Ⅲ、Ⅳ……来表示.由龄级划分龄组的步骤: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有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分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分2中情况:〔1〕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林和中龄林龄组各占50%;〔2〕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龄组则多一个龄级.例题:某林场落叶松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41年,10年为一个龄级,各龄级的面积和蓄积分配情况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划分龄组;2.计算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答:1、幼龄林龄组——Ⅰ、Ⅱ;中龄林龄组——Ⅲ;近熟林龄组——Ⅳ;成熟林龄组——Ⅴ、Ⅵ;过熟林龄组——Ⅶ.2、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100m3.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资源类型多: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经济林木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我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虽处世界前列,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蓄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森林资源较少,差异极大.4.森林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从资源结构上看,各材种比例不合理,用材林比重较大.5.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造林合格率低,蓄积量亦较少.第三章、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森林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林业区划:在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指标:1、水热气指标〔年积温≥10℃,降水量〕;2、地势差异.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命名方法:1.标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2.标明森林〔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3.体现林业发展方向.一级分区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划分,专家集成与模型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一级分区各单元.根据气候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包含〔主导因素——温度〕:1.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优化开发区;3.华北〔中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4.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5.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6.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优化开发区;西北干旱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1.蒙宁青森林草原治理区;2.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青藏高寒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温度〕:1.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全国林业二级分区共62个单位.森林区划:根据遥感图像结合地面调绘,为组织各级森林经营单位,统计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而对林区土地进行的自然地理区划,它的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识别,它是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森林区划的目的: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林业局区划:根据森林资源情况、自然地形地势、现有行政区划与运输系统等条件而定.〔一个林业局一般15~30万公顷〕林场的经营面积〔南方1万公顷,北方1~2万公顷〕.林班区划:林班: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X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林班之间的界限叫林班线.林班的涵义:1.林班有固定界限;2.它是永久性经营单位;3.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森林资源,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4.不是行政单位,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法:1.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人工区划,林班形状规则,人工伐开林班线.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大小基本一致.缺点:起伏较大地区用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适用X围:平原与丘陵地区.2.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与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特点,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适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林班多为"两山〔坡〕夹一沟〞. 3.综合区划法:在〔2〕的基础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国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优点:虽面积大小不一,但能避免过大或过小,好于〔2〕.缺点: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1〕复杂,现地区区划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区划面积:南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编号与命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由林场西北角向东南,由上向下依次编号,除特殊情况外,林班号不更改或重新编号.小班:据林学特征和经营要求,在林场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称为小班.小班是在遥感图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调、纹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调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积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块.现行的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hm2.小班区划原则:每个小班内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邻接小班有显著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包括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土地类别:一级分类:林地和非林地;二级分类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线.林种:根据森林类别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优势树种〔组〕:林分之间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分为不同小班;若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龄级〔组〕:乔木林的龄级和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林分间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分不同小班.若按龄级组分,则组不同可划出不同小班.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郁闭度差0.2以上者,可划出小班.立地类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划为不同小班.〔立地类型:主要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坡度级:1.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1级为平坡:0~5度;2级为缓坡:6~15度;3级为斜坡:16~25度;4级为陡坡:26~35度;5级为急坡:36~45度;6级为险坡:46度以上.2.坡向: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无坡向.3.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区划方法:用航片或卫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界线修正,平均小班面积一般为3~20hm2,最大亦≤35hm2,经营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4.命名、编号:与林班相似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X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地点的选定: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一次综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与X围〔核心区应不小于300公顷〕,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区域划分:①核心区: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猎和试验.②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地段,可用于某些试验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等.③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生物资源,还可发展旅游业等.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性质划分:①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等;②国家公园:####、美国##等;③管理的保护区:濒危动植物;④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⑦历史或考古保护区命名规则:①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县名+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例如:##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经营单位的组织:林种区和经营类型,在森林经营水平高的地区还可用经营小班.林种区的划分: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X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为境界的地域X围.林种区界线:一般以小班线为境界;划分依据:林种的差别〔5个林种,林种不同应划为不同经营单位〕,森林经营强度不同与开发运输条件差别.划分方法〔原则〕:1.不允许一个林班被2个不同林种区划开,即一个林种区包括整个林班;2.划分林种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3.林种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4.林种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经营目的上,以具体林种冠之.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经营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与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类型的命名:树种或在树种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质量高低,产品类型与防护性能等.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针叶树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特点: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4.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区划小班的条件: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4.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第四章、森林调查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第一类,按规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级专业单位负责完成;第二类,专业单位和地方林业规划设计单位都有资格完成〔内容多,X围大,开支大〕;第三类,一般由地方调查设计单位完成.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为对象的森林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三类施工设计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具体步骤:1.制定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细则;2.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3.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价;4.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5.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一类清查的调查周期:5年.一类清查的调查总体:以省为总体.在森林资源分布与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省内设副总体.一类清查的调查允许误差:1.引点定位:用GPS定位时,横纵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米;2.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1%;3.检尺株数:≥8㎝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4.胸径测量:<20㎝的树木,测量误差<0.3㎝;≥20㎝的树木,误差<5%;5.树高测量:当h<10m,误差<3%;h≥10m,误差<5%;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一类清查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配置临时样地,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共75项〔下述重点〕:森林群落结构:对于有林地,要求目测调查林层结构:样地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样木分为单层林、复层林主林层和次林层.自然度: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级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分为5级.森林健康等级:针对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生态功能指数: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时,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越低越好〕8y=∑W i X ii=1X 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取值1,2,3〕;W 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另外,将综合得分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1∑W i Z i并以此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指标,k≤1,数越大标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表:共72个,其中核心表33个.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公顷,即111株/亩.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的内容:1.核对该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X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的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称为经理期.小班调查:这是二类调查中涉与X围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在小班X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样地数应满足精度要求.2.目测法当林况较简单时采用,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精度要求时,才可用此方法.3.航片估测法: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空间分辨率达3米时可用此法.技术要点:1)建立判读标志:〔据调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2)目视判读: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与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3)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对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2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90%以上时,二人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否则应到现地核实.4)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5)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的蓄积量.二类调查基本成果:(一)表簿材料:1、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信息记录和汇总的表册,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组成;2、森林资源统计表.(二)图面资料: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1、基本图:求算林地面积和编制林相图与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材料.编图要素:各种境界线、道路、居民点、铁路、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2、林相图:以林场〔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与地类.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等〕和郁闭度.如:1−III−0.7.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与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4、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专业用图;主要类型: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病虫害分布图、野生动物分布图、副产资源分布图等.以林场〔乡、镇〕为单位. (三)文字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第五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资源都是森林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1.经营的可持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结构的复杂性;4.产品的非标准性;5.功能的多样性;6.分布的辽阔性;7.生产的定位性;8.管理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1.林地资源资产和林木资源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必须通过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测算来体现〕;2."存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3.货币时间价值重要性;4.营林生产成本效应的滞后性;5.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外溢性;6.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是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7.定价的非规X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工作底稿归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通过行政和社会自律对森林资源资评估的行为、工作过程和有关当事主体进行规X、指导、监督、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允许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X围包括: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课程大纲】《森林经营学》

【课程大纲】《森林经营学》

《森林经营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森林经营学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51课程学分:1.5学分课程总学时: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森林经营学》是林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在我国森林培育的重点由森林面积增长转向森林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本课程对培养更多胜任现代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林业经营管理人才极为重要。

课程是在开展林木种苗培育和造林的基础上论述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培育技术、森林采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学科,实践性强,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森林主伐及其更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不同采伐作业方式的特点、应用条件及评价;具备对现实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改造和采伐等的森林经营管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经营学》课程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重点介绍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在当前我国造林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森林培育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提高现有森林质量方面上来,因此,本课程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森林进行集约经营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充分掌握森林的生产经营技术,达到能够独立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生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营学的发展展望和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第一章森林抚育采伐(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技术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一、概念(0.4学时)二、目的(0.6学时)第二节抚育采伐的历史回顾(1学时)一、森林抚育发展简史(0.2学时)二、世界各国的森林抚育(0.3学时)三、我国森林抚育的基本情况(0.5学时)第三节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1学时)一、生态学基础(0.4学时)二、生物学基础(0.4学时)三、经济学基础(0.2学时)第四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2学时)一、透光伐(0.5学时)二、疏伐(1.0学时)第五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3.0学时)一、抚育采伐起始期(0.8学时)二、抚育采伐强度(0.7学时)三、抚育采伐的间隔期(0.8学时)四、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0.7学时)第二章林分改造(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低效林的形成、分类及其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课程编号]:[学分]:6[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122学时。

其中:理论课:66学时;实验实训:56学时。

[使用专业]:林业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林业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基本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学林、爱林、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勇做绿色尖兵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2、熟悉森林成熟期与轮伐期的基本概念;3、掌握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工程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等方面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进行林班区划、小班区划和小班调查;2、能正确进行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和从事各种专业调查;3、能准确进行森林资源统计和图面材料的绘制;4、能合理地确定森林采伐量;5、基本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方法;6、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的反馈、修订与管理;7、能利用计算机处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图表和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8、熟练掌握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9、能熟悉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流程;10、熟悉森林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三)思想道德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林业事业、热爱自然勇于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维持国土生态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林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使学生养成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6.提高学生的林业法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的目的、任务;熟悉森林经理工作流程、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了解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

[主要知识点]: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森林经理的目的、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经理的内容、林经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我国森林经理工作简介。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经理的目的、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经理的内容是讲授的重点,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是难点。

第二章森林可持续经营1、森林资源概述[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熟悉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主要知识点]:森林、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的界定标准、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的界定标准及森林资源的分类。

2、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结构与特点,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在世界森林资源中的地位。

[主要知识点]:世界森林简况、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结构与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与特点。

3、森林旅游资源[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了解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现状。

[主要知识点]: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现状、森林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旅游资源分类。

4、自然保护区[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熟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5、森林可持续经营[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掌握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

[主要知识点]: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

6、森林永续利用[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和条件,熟悉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沿革和条件,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7、森林分类经营[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内涵,熟悉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与目标,了解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主要知识点]: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内涵、目的及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与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是讲授的重点,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与目标是难点。

第三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1、森林成熟[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成熟、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的概念;熟悉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竹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了解森林成熟在森林经营和森林利用中的意义、经济林成熟的概念、确定方法、非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概念和确定方法。

[主要知识点]:森林成熟的概念、森林成熟在森林经营和森林利用中的意义;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数量成熟的概念、数量成熟龄的确定方法、工艺成熟的概念、工艺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竹林成熟的概念、竹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经济林成熟的概念、经济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非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防护成熟的概念、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方法、自然成熟的概念、自然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经济成熟的概念、经济成熟龄的计算方法。

[实验、实习项目]:数量成熟龄的确定、工艺成熟龄的确定、竹林成熟龄的确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经济成熟龄的概念、确定方法。

2、经营周期[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轮伐期的概念、择伐周期的概念、确定轮伐期的依据、方法和轮伐期的作用;理解择伐周期、轮伐期、伐期龄三者的区别;了解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轮伐期的概念、轮伐期与伐期龄的区别、确定轮伐期的依据、方法和轮伐期的作用;择伐周期的概念、择伐周期、轮伐期、伐期龄三者的区别、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

[实验、实习项目]:轮伐期的确定、确定择伐周期。

[教学重点与难点]:轮伐期的作用是重点,轮伐期的调整方法是难点。

第四章森林区划1、森林区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区划的概念,熟悉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森林区划的意义与作用。

[主要知识点]:森林区划的概念、目的与意义、区划系统、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区划的概念、目的与意义。

2、林班区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林班区划的实施,熟悉林班区划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林班的概念、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人工综合区划法、林班区划的实施及林班面积大小与编号。

[实验、实习项目]:林班区划的内业设计(区划、编号、求积)[教学重点与难点]: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是讲授重点,林班区划的实施是难点。

3、小班区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划分小班的条件、区划小班的主要依据和区划方法,了解小班与林分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小班、林分的概念,权属、地类、林种、起源、龄组、优势树种、郁闭度、立地类型、公益林的事权和保护等级的内涵及区划小班时的依据。

[实验、实习项目]:区划小班。

[教学重点与难点]:划分小班的条件是讲授重点,区划小班的方法是难点。

4、林区风景区区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熟悉林区风景区区划系统,了解林区风景区区划的意义及对象。

[主要知识点]:林区风景区区划的意义及对象、林区风景区区划系统、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区划[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原则,熟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与区划系统。

[主要知识点]:自然保护区概述、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与区划系统、自然保护区命名。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6、经营单位的组织[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林种区的划分、经营类型的组织,了解组织经营单位的意义和小班经营法。

[主要知识点]:林种区的概念、林种区划分的依据、林种区划分的方法;经营类型的概念、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组织经营类型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概念及其特点、经营小班区划的条件、经营小班法与龄级法的比较。

[实验、实习项目]:划分林种区;组织经营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是重点、组织经营类型的方法是难点。

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1、森林资源调查概述[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熟悉各种调查的对象,目的、任务、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间隔期,了解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各种调查的相互关系。

[主要知识点]: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意义;各种调查的对象,目的、任务、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间隔期及相互关系。

[实验、实习项目]:编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检查验收。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调查的分类是重点,资源落实单位是难点。

2、森林经理调查[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小班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熟悉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和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成果和质量管理,了解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森林经理调查的成果。

[主要知识点]: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任务、目的和内容,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小班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林业生产条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专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多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森林经理调查成果和质量管理。

[实验、实习项目]:小班调查;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专业调查;森林经理调查报告的编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班调查的内容是重点,小班调查的方法是难点。

3、森林资源统计和绘制图面材料[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森林资源统计表及图面材料的种类,掌握森林调查簿、各种资源统计表的编制和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的绘制。

[主要知识点]:森林调查簿、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等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编制、基本图等图面材料绘制。

[实验、实习项目]:森林资源统计;营林生产统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编制是重点、基本图等图面材料绘制是难点。

第六章森林采伐量确定1、森林采伐量概述[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采伐量的概念和种类,了解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的意义、指导思想、计算和确定森林采伐量时的要求。

[主要知识点]:采伐量的概念、主伐量、间伐量、更新采伐量、卫生采伐量、低产林改造采伐量、补充主伐量的概念;确定采伐量的任务、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的意义、指导思想、计算和确定森林采伐量时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采伐量的任务、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的意义。

2、主伐年伐量计算[教学目的要求]:熟悉同龄林年伐量的计算,了解异龄林年伐量的计算。

[主要知识点]:面积控制法:区划轮伐法、林龄公式法、成熟度公式法、按龄级面积分配法、林况公式计算法;材积控制法:按法正蓄积计算公式法、按平均生长量计算公式法、按蓄积量结合生长量公式法;粗放择伐作业年伐量的计算:按择伐周期和平均每公顷择伐量计算公式、小班法;集约择伐作业年伐量的计算:小班法、检查法、施耐德法。

[实验、实习项目]:确定同龄林主伐年伐量;确定异龄林主伐年伐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同龄林年伐量的计算是重点,其中面积控制法中的区划轮伐法、林龄公式法、按龄级面积分配法、林况公式计算法等为重点,教学中要予以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