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以苏州工艺
苏州市社科连项目结项名单
设计研究院
—5—
立项不资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苏州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
Y2019JX01 境的对策建议
屠立峰
Y2019JX02 苏州加快建设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
胡永钢
Y2019JX03 Y2019JX04 Y2019JX05
—3—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推荐单位
Y2019YB17 苏州创新生态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举措 曹瑄玮
Y2019YB18 苏州市老字号企业品牌活化策略研究
施然
Y2019YB19 苏州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研究
方向阳
Y2019YB20 Y2019YB21
东京都市圈的演化发展及对苏州融入长三 角一体化功能定位的启示
乡村振兴视域下苏州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 机制研究
政社互动与村治变迁:太仓东林村乡村组织 振兴口述史研究(2008~2018)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最精彩一段”建 设的思路与举措研究
张扬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苏州特色演艺提升 苏州文化国际影响力
突出独有资源,融合古今科技,建设大运河 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苏州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4—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推荐单位
Y2019YB36 苏州推进公共阅读空间拓展建设研究
黄琴
苏州乡村振兴人才战略中职业教育的作为
Y2019YB37
周东华
及策略研究
Y2019YB38 苏州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的路径、政策与举措 李瑞丽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
“岗课赛证”融通路径探究
“岗课赛证”融通路径探究文/吴蕴慧摘 要:“岗课赛证”融通是跨界协调、多元共生的全新育人模式。
从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来看,“岗课赛证”四维融合、综合渗透的难度较大,技能培养与学历提升的失衡又影响了融通成效。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动态联动模式、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协调共生机制、完善“岗课赛证”融通的衔接贯通体系。
“岗课赛证”并非岗位、课程、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简单融合,而是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的有机协同系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推进。
关键词: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融通 协调共生 衔接贯通课 题:本文系2022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ZDJG-22023)的研究成果。
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明确提出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
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再次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实施“岗课赛证”四维深度融通,是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的新诉求,是立足职业教育作为技能教育的特点、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中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育人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模式,以岗位或岗位群的核心技能为融通的起点和基础,以课程体系的架构和实施为融通的主体和核心,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果为融通的标志和成效,以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为融通的评价和成果,四者分属不同的主体机构和执行机构,具有不同的标准、操作、体系和评定方式,在融合的实践中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
一、“岗课赛证”融通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出现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和市场用工荒的矛盾现象。
这说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不高,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江苏高职高水平专业0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赵罡
奥地利利艺术家工工作坊结业汇报展出|2016 法国留留学生生学习苏作玉玉雕|2016
五、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
国内外行行行业交流 持续加强
扶持教师境外研修16人人 招收留留学生生54名 法国、日日本手手工工艺调研2次
扶持学生生境外留留学10人人 国际工工作坊4次 国际手手工工艺专家教学20余次
2016 文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非非遗研培工工作总结会1次 2016 文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非非遗工工作会议1次 2016 文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非非遗研培工工作总结会1次 2017 文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非非遗研培院校培训工工作会议1次 2017 联合国教科文文组织《保护非非物质文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履约班2期 2018 文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传统工工艺工工作站交流活动1次
材4本
出版《百工工录-中国工工艺 美术记录丛书》
出版传统工工艺⻘青年年 论坛文文集2本
出版创意贵州设计作品 集2本
出版传统工工艺教学方方法 探索丛书4本
开发《⺠民间美术图案》 等人人文文艺术素养课程5⻔门
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
建设工工艺美术专业教学 实物资料料库1个
二二、课程教材资源开发
《中国工工艺美术记录丛书》20本 获2017年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奖
四、学校创新创业训练
建立立基地,拓拓展服务,学生生创新创业能力力力大大提升
省大大学生生 双创项目目
14项
省大大学生生 双创项目目 优秀指导 教师1名
省大大学生生 双创项目目 优秀团队
3项
创业指导 教师聘任
60人人
创业课程 60⻔门
创业论 坛、讲堂 20余次
2017年年江苏省大大中专学生生志愿者暑期文文化科技卫 生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提案及申报书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提案及申报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提案及申报书一、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2 申报单位(填写申报单位的名称)1.3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1.4 项目目标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方案2.1 项目内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地设施建设:包括教学设施、实训设施、生活设施等;- 课程体系建设: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培训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评价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2.2 实施方案- 基地设施建设:按照项目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市场调研,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培训与评价体系:建立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项目预算与资金需求3.1 项目预算本项目预算包括以下方面:- 基地设施建设费用;- 课程体系建设费用;- 师资队伍建设费用;- 培训与评价体系费用;- 项目管理费用。
3.2 资金需求根据项目预算,预计本项目资金需求为(填写具体金额)。
四、项目效益分析4.1 社会效益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4.2 经济效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人才流失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高技能人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高技能人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合理的技能人才保障。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高技能人才指的是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只喊口号不行!手电筒照人不照已更不行,必须联系本单位实际、联系工作实际、联系本人实际,印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人人心里有根弦,时时绷紧这根弦!为全面了解东胜区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合理的技能人才保障,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普查、抽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90%的没有专职的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有极少部分有的也大多老龄化,或者是乡镇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指定的不懂文艺业务的乡镇干部,根本无法指导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
由于严重缺乏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致使国家和各级投资建设、配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优质文艺活动器材也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有流失的危险。
一、我区高技能人才工作现状一是从总量上看,全区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50500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22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
从等级结构上看,在全区企业高技能人才2222人中,高级技师226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技师365人,占%;高级工 163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
从行业结构上看,在全区企业高技能人才2222人中,机械加工行业人员约777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5%;化工医药行业人员约 524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纺织行业人员约60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冶金行业人员约84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烟草行业人员约38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 %;其它行业约18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
创新型经济背景下苏州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预测
创新型经济 , 是在现有开放 型经济优势环 境下 , 以知识和创新 型人 才为依托 。以创新型制度 为前提 ,以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为 主要 驱动 力, 体现资源节约 和环境友好要 求的经济形 态l l I 。它意味着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根 本 性 转 变 和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 不 断 提 高 。 随 着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深 入, 企业缺乏大量能够使用新设备 、 新工艺 、 产品的技术人才 , 才质 新 人 量需求 趋于 国际化 、 复合化 , 因此运用 恰当 的建模 方法 , 对苏州市高 技 能人才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 预测 ,不仅可 以为地方政府部 门对 科 技人才管理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能为地方 院校在 制定教育发展 和 改革 、 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方面提供依据 。
由生 成 模 型得 到 的 数 据 通 过 累加 生 成 的 逆 运 算 — — 累减 生 成 得 到 还 原
+
-
其 中 :: } B
一
) , ) ] YX =∞ ㈣
●
: ㈣
模型 , 由还原模型作为预测模型 。灰色 预测 具有要求样本 数据少 、 原理 简单 、 运算方便 、 预测精度高 、 可检验等 优点 , 以较好地 对非线性系统 可
进 行 预 测 。
=
】n (1 f
求解微分方程 , 即可 得 到灰 色 预 测 模 型 : [ +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需 求 是 一 个 典 型 的灰 色 系 统 。原 因 如 下 : 1影 响 人 () 才需求 的因素很多 , 劳动主产率 的变化 、 济效益 的增长 、 才流动 如 经 人
关于苏州市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能人才 队伍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才需求面广量大的地方 , 这样的呼声来得更早 、 更
响 、 迫 切 。据 统 计 , 20 更 至 0 7年 底 , 州 市 共 有 苏
关 键 词 :高技 能 人 才 ; 伍 建 设 ;实践 ; 施 ;苏 州 队 措
基金项 目:江苏省“ 六大人才 高峰 ” 资助项 目“ 江苏经济转型升级与高技 能人 才培养联动性研 究” 作者简介 :张琦 英 , , 女 苏州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讲 师 , 士 , 硕 主要研究 方向为 高职教 育、 理健 康教 育 ; 心 桂德 怀 ,
二 十 一世 纪 的前 十几 年是 苏 州 市 劳 动力 需 求 成果奖励制度 、 青年首席技师评选制度 、 高技能人
结构剧 烈变化 和高 技能人 才需求 急剧上 升 的时 才培养 “ 1” ll 资助计划 、 能竞赛选拔 制度 、 技 千名
期。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进程加快 , 电子学 、 优秀青工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建立 IN公共实训 微 +
人才短缺 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法》《 、技师政府津贴制度》 《 、技能竞赛选拔优 秀人
1 4
人 才培养
21年 期 珂 粕| 0 第2 荟 2
才制度》 等先后 出台,0 1 2 1 年又开始推行“ 秀青 和措施 。同时, 优 苏州也致力于建立政府 、 受教育者 、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苏州市 已进行 了现 基地等 。又以被国家劳动保障部列为“ 国家高技能 代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据预测 , 在未来 的几年 中, 人才东部地 区培训 工程” 试点城市为契机 , 积极实 技能人才需求仍然呈上升趋势 ,技工总量仍将增 施高技能人才促进 战略 ,启动 了市政府紧缺人才 长 1%一5 其 中高级技能人才将 占技工总量 的 培养工程及高技能人才培养项 目,突出重点搞好 0 1%, 2 %左右。 5 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将主要分布在数控技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投人大量人 、 、 财 物力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研究
人力资源Һ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研究郑金龙ꎬ贾士麟摘㊀要: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ꎬ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ꎬ国家工业4.0战略的实施及其质量的提升都亟需培养和发展高技能人才ꎮ当前ꎬ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ꎬ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薄弱ꎬ政府㊁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应当采取行动ꎬ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ꎮ关键词:高技能人才ꎻ培养难点ꎻ解决途径一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难点(一)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当前ꎬ各地方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充分ꎬ重视程度相对较弱ꎬ多数重点处于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领域人才ꎮ近些年ꎬ苏州姑苏人才计划明确提出ꎬ 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人才ꎬ建设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高新技术地标平台ꎬ培养一支数量充足㊁梯次合理㊁技能精湛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 ꎬ对通过政策倾斜ꎬ扶持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ꎻ常州市和无锡市也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视作重要抓手ꎬ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ꎮ尽管已经开始有部分城市把高技能人才划为高层次人才ꎬ但是从总体上看ꎬ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对较弱的ꎮ(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目前ꎬ高等学校仍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ꎬ但是在教学改革㊁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ꎮ1.校企合作缺乏保障机制ꎬ企业动力不足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ꎬ往往是 一头热一头冷 ꎬ学校出于各种缘由积极寻求企业合作ꎬ但是企业在各种观念束缚下经常被动 接招 ꎮ一方面ꎬ在传统的观念中ꎬ培养人才一直是学校的任务和责任ꎬ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ꎻ另一方面ꎬ在企业看来ꎬ学生经过校企联合培养后ꎬ很大程度上并不会留在培养的企业ꎬ企业动用了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也是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ꎮ2.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ꎬ实践能力不足尽管高等学校近年来通过各种教研教改和质量工程等项目建设ꎬ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ꎬ但是相比于我国庞大的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ꎬ现有的双师型数量仍然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现实需要ꎬ导致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严重打折扣ꎮ3.实践教学条件较差ꎬ学生收获不足近年来ꎬ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ꎬ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ꎬ各高等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ꎬ调整人才培养方案ꎬ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例ꎬ大力推动各种模拟仿真实训ꎮ但是现有的办学条件不能完全跟上教学改革步伐ꎬ导致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岗位知识㊁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要求脱钩ꎮ部分实训课程的考核内容过于简单㊁流于形式ꎬ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ꎬ使得实践教学沦为摆设ꎮ(三)企业缺乏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识和意愿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ꎬ受利益驱动ꎬ特别是中小企业ꎬ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生命发展周期㊁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㊁短期利益考量㊁培养经费和自身培养能力等因素ꎬ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通常偏重于招聘㊁引进和猎头ꎮ另外ꎬ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认为ꎬ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情ꎬ自己不需要花代价培养人才ꎮ(四)技能型岗位的吸引力较弱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同技能水平不完全匹配ꎬ缺乏技能薪酬激励政策ꎬ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ꎮ一方面ꎬ薪酬直接挂钩技能水平的不多ꎬ大多数企业知识象征性地挂钩甚至没有挂钩ꎻ另一方面ꎬ相较于管理层ꎬ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仍然较低ꎮ此外ꎬ新一代技术工人更加注重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ꎬ离职周期短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ꎮ二㊁几点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难点的参考途径(一)政府出台政策ꎬ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职业培训立法ꎬ规范政府㊁企业㊁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各方的权利和义务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ꎬ为地方政府推进劳动者培训提供法律保障ꎮ各级政府也应当结合实际ꎬ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ꎬ鼓励企业和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培训ꎬ确保职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㊁有序推进ꎮ(二)构建以 产教融合 为特色的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当前ꎬ高等学校仍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ꎬ应该积极探索多方受益的合作机制ꎬ全面加强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㊁师资队伍培养㊁评价考核等方面创新ꎬ推动产学研一体化ꎬ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能力ꎮ以广东某高校为例ꎬ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ꎬ将学费的百分比划归企业所有ꎬ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ꎻ学校也聘请有资质的企业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ꎬ大力参与人才培养过程ꎻ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ꎬ也会做好教学条件的改进工作ꎬ使教学条件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ꎮ(三)搭建公共人才培训服务平台虽然高等学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ꎬ但是企业绝对应该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ꎮ由于法律法规的存在ꎬ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考量ꎬ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高ꎬ针对性不强ꎬ效果较差ꎬ更可能流于形式ꎬ影响企业生产和发展ꎮ政府应当搭建公共人才培训服务平台ꎬ例如培训需求信息平台㊁公共实训平台等ꎬ加强对企业人才培养的服务ꎮ(四)积极引导企业工资改革通过各种手段ꎬ提高企业对技能工人作用的认识ꎬ强调技能工人的重要性ꎬ倡导企业提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待遇ꎬ激励技能工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ꎬ努力学习ꎬ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ꎮ三㊁结束语高技能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ꎮ在新技术㊁新产业不断涌现㊁经济社会高速持续发展的进程中ꎬ我国必须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ꎬ以市场和能力导向ꎬ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ꎬ进一步集聚社会资源㊁优化政策体系㊁健全培养机制ꎬ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稳步发展ꎮ参考文献:[1]姚志兰ꎬ唐国伟ꎬ傅宏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9(1). [2]吴慧聪ꎬ袁野.新常态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ꎬ2019(2).作者简介:郑金龙ꎬ贾士麟ꎬ山东黄河河务局ꎮ711。
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工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苏州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整体较为薄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一线城市,苏州的工业企业在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和跟随的阶段,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苏州工业企业缺乏创新激励机制。
在现有的产业政策和经营环境下,企业对创新投入得不到有效回报,缺乏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
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文化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和推广。
苏州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虽然苏州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工业企业与其合作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还停留在简单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加大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重视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政策,提供创新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经济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的回报率。
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估与认定,优先资助和支持那些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
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起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对接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苏州工作,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发展机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04.22•【字号】•【施行日期】202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区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苏委办发〔2016〕97号)精神,根据2020年工作安排,继续开展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重点建设项目相关工作,现就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项目。
各市(县)、区和相关单位按照《关于组织开展苏州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申报工作的通知》(苏人保职〔2017〕6号)文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所需材料组织申报,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31日。
二、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各市(县)、区和相关单位按照《关于实施苏州市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苏人保职〔2017〕2号)文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所需材料组织申报,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31日。
三、苏州市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各市(县)、区和相关单位按照《关于做好2016年苏州市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申报工作的通知》(苏人保职〔2016〕9号)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所需材料组织申报,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31日。
各市(县)、区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积极宣传发动,认真组织申报,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高技能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核查申报材料,把好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
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申报。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篇)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篇)为全面了解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合理的技能人才保障,我局于20XX年底组织开展了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普查、抽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技工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和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我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建立和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贯穿高技能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政策体系得以建成我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市20XX-20XX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蓝领人才开发与引进计划》、《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政策,明确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交流引进、评价使用等各个成长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高技能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科学指导。
(二)多渠道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与交流引进制度得以建立我市的技能人才队伍主要通过自身的培养开发和外部的交流引进两种方式来发展壮大:在自身培养开发方面,我市统筹资源,多向发展,加强各类企业培训机构和院校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级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对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养,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起面对企业在职人员、待转移就业和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及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技能培养制度。
目前我市年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15万人,其中通过5所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26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5万人;通过27所技工院校、152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中级工培训,年培养中级技能人才7.5万人;通过156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年培养初级技能人才6万人。
高技能人才培养品牌特色的研究——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 Be i T V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4 , No . 1 J a n u a r y . 2 0 1 4 , 0 3 6  ̄0 3 7
才。
高 技 能 人 才 是 在 生 产 个 服 务 等 领 域 岗位 一 线 的从 业 者 中,具备精湛 号业技 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 ,能够解决生产 操作难题 的人员。 包 括 技 能 劳 动 者 中取 得 技 师 和 高 级 技 师 职 业 资格 及 相 应 职 级 的 人 员 ,主 要 分 布 于 一 、二 、三 产 业 中技 能 含 量 较 高 的 岗位 。 他 们 是 我 国 人 才 队 伍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一
、
线 ,熟练掌握专 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精湛 的操作技能 ,并 在 工 作 实 践 中 能 够 解 决 关 键 技 术 和 工 艺 的 操 作 性 难 题 的 人 员。 广 义来讲,技能的定义是通过练 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
一
任务 的动作 系统 。 也有研究者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 务一线从业 者中,掌握精 深专 门知识和 具备精湛操作 技能, 能 手 脑 并用 的 高 级应 用 型 人才 ,包 括 高 级 技 工 、技 师 和 高 级 技师 ,可分 为技 术技 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 能型三类 。 技 术 技 能型 人 才 指在 企业 生产 加 工 一线 中从 事 的 人 员 ; 复 合 技术 型人才 是在指企业 生产加 工一线 中掌 握一 门以上操 作 技能 ,能够在生产 中从事 多工种 、多 岗位 的复杂劳动 ,解决 生产操作难题 的人 员; 知识技能型人才指既具备较高的专业 理论知识水平 ,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 掌 握 的 理 论 知 识 用 于 指 导 实 践 , 能 创 造 性 地 开 展 工 作 的 人 员 。因此 ,我们认为 ,高技能人才的 内涵应该包括 以下几个 内容 :有必要的理论知识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较强的动 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 决生产实 际操作难题 ;有创新能力、有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 高技能人才 的特征有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之 分, 群 体特 征通过 个体特 征体现 出来,个体特 征又包含在 群体特 征之 中 。一般说来 ,高技 能人才 具有 以下特 征:( 1 )高超的动手 能力。动 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 的特征 。但是 ,只有高
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件 的 可 认 定 为 某 一 战 略 新 兴 产 业 的 高 级 按照“ 积极鼓励 、 大力支 持、 正确引导 、 依 要求 高、 培训任务重 、 经济 效益较好 的企
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 法 管理 ” 的方针 , 大力推动 社会培训 机构 业可按 2 %的比例提取 ,列入成本开支 , 5 学 院可建设现 代服 务业和物 流业 高级技 发展 ,消 除一切制约发展 的观念 障碍 、 制 培 训 经 费 的 6 % 以上 要 用 于 生 产 一 线 技 o 能人才培训基地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 院 度 障碍和 体制障碍 , 专业设置 、 训方 术工人的技能培 训。 在 培 制定高级技能培训政 可建 设现代农 业和 生态农业 高级技 能人 式 、 0 标和 就业等 方面 , 培 i 旧 提供指 导和 府补贴政策, 对参加苏州紧缺职业 ( 工种) 才培训基地 , 苏州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可建 服务 。 按照市场化 、 产业化的方向, 采取联 提高层 次 ( 高级工) 培训 的企业 在 岗技术 设数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 。 通过调 合 办 学 、 用 外 资 等 多 种 方 式 , 动 更 多 工人 , 利 调 按照政府 、 企业和个人共 同负担 的
、
苏 州高技能 人才总量 、 结构 及素
方面 目前苏州高 、 中等职 业类 院校 的培 重要 意 义
质 现 状
养规模 、 毕业 生数量 , 跟不上 经济发展 导
( ) 量 不足 、 构 不 合 理 。技 能 人 致 的数量的需求 ;他 们 的专业 设置 更新 完善其成长环境 。 一 总 结 一方面可 以鼓 励和 引导
整合教育 资源 、建立多元化投 入机 制、 鼓 程度 上影响和制约 了苏州经 济进一步 发 于隐性 知识和黏性知识, 他们必然依 附于
灰领成长提速
灰领成长提速作者:王利群来源:《职业》2004年第07期2004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2003年底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力量。
”要“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这无疑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但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而苏州市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已影响到该市经济的进一步跃升。
薪酬限制接班人1994年12月被江苏省列为第一批受保护的40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苏州市区就占有22个,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工艺美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目前这22类传统工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
如“苏州府袁氏堂澄泥蟋蟀盆”传人袁中平,曾经开出每月1000元的工资招收学徒,没有一个能坚持下来;吹糖人这门串街走巷的艺术,如今在玄妙观还是颇受孩子们欢迎,但其传人丁苏林说自己收不到徒弟。
民间传统工艺为何面临传承危机,传统工艺大师的说法很能说明原因。
苏州市缂丝研究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说,年轻人嫌以这门手艺为生收入低,不愿学。
王金山有两个学徒,均已40出头。
他说也曾有年轻人慕名而来拜师,但谈到收入问题就摇头走人。
一位苏大的学生说自己用电脑绘画一天就可以赚500元,而缂丝工艺每月收入不过千余元,如此大的差距令他放弃了学艺的想法。
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的工艺美术师封明君说:现有的薪酬体制限制了年轻人学艺的积极性。
封明君是苏州市制作二胡的顶级高手,他说能制作让专家满意的高档二胡的高手,全苏州只有七八个人,年龄均已超过40岁。
现在厂里年轻人不肯好好学的重要原因是实行计件制,制成一把二胡50元,好坏不论。
这种只看数量不管质量的做法当然影响年轻人学艺的兴趣。
刺绣大师蒋雪英说,资金困难影响收徒。
70余岁的蒋雪英与顾文霞齐名,她的作品曾多次出口欧洲、东南亚等。
以“园区经济”为特征的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园区经济”为特征的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移步苏州,园区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点。
文章从现代园区经济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分析苏州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了解园区经济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观,提出建立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以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为发展、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拓展,以企业培训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园区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园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是为了摆脱传统的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和运行机制束缚,实现高素质经济主体的优化组合的新型经济主体。
在苏州,园区经济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点。
因此,有必要研究苏州园区经济发展的特征,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园区经济的发展。
一、园区经济的发展特点园区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经济模式,是区域经济价值链中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经济形式,有着集聚性、要素集约性和特色区域文化的特点。
集聚性是指区域内部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表现在区域内机构的高度稠密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
要素集约性是指园区经济的各个要素的空间配置具有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园区形成后,就会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并使之趋于合理配置,经济活动高密度化,产生“洼地效应”,最终形成以专业化生产为主导的不同产业族群。
同时,园区经济具有的特色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产业群的成长具有支持功能。
二、园区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园区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苏州拥有以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开发区为龙头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
园区经济吸引了众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资、内资项目,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大量入驻为标志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
最新 浅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建议-精品
浅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建议一、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人才的需求量和结构往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和结构来不断变化的,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较为缓慢,与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需求来看,在未来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汲取经验,他们所依赖的都是这些有着高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型、复合型、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大提高,平均会以年增长20%的速度进行,其中受过的高技能人才是主力。
通过这些高技能人才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带动一些中级、初级的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技能人才结构特点。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中的产业技术在不断地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首先高技能人才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有着极强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当今的时代,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技术的发展也在向着复杂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着,企业的技术也是需要不断地升级,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面对新的技术能够快速地学习和掌握。
其次是对外语、以及一些则的掌握,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扩大,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高技能必须具备上述所说的三种能力。
最后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技能、技术的迁移能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大多是在生产的一线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够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不断地对技术进行重组,提高自己的能力,企业也会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 高技能人才在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中比较密集。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正在上升,而第二产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下降的趋势。
同时在制造业中涌现出来的服务行业,比如在汽。
高技能人才研究综述与展望
高技能人才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及学者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综述国内外对高技能人才短缺及其成因、相关政策措施、培养模式、预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展望高技能人才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界定;短缺;培养模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我国高技能人才出现了总量不足、行业分布失衡、技能及年龄结构老化的突出矛盾。
同时,高技能人才正成为国际人才争夺的重要目标。
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高技能人才竞争的需要。
1 高技能人才内涵界定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他们具有基本技能、专门技能、特殊技能、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能力、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能力及指导培训与技术管理能力。
2 国外研究概况2.1 高技能人才移民及政府相应政策Gaillard J.M.(1998)指出高技能人才移民国家间的影响:移出与移入国可以是―赢—输‖也可以是―赢—赢‖关系。
Joanna Kit-Chun Lam(2000)分析香港高技能人才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为短缺的现状及香港特区政府吸引高技能人才的举措。
Annam ria Inzelt(2002)调查匈牙利外国直接投资(FDI)企业雇佣高技能人才的现状,知识和技术从高市场经济国家向匈牙利转移的潜在趋势。
Scott M.Fuess(2003)阐述高技能人才短缺导致日本政府调整移民政策,大量外籍高技能人才已进入日本工作。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4)调查分析加拿大、挪威等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年龄结构及需求量等方面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5 9 1 8 . 2 0 1 4 . 0 2 — 0 3 0
一
、
品牌 的 内涵 与 特 征
品牌 的英文单词 B r a n d , 源 出古 挪威文 B r a n d r , 意思 是“ 烧 灼” 。人 们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 其他人相 区别的私 有财产 。到 了中世 纪的欧洲 , 手工艺 匠人用这种 打烙 印的方法 在 自己的手工 艺品上烙下标记 , 以便顾客识别产 品的产地 和生 产者 。这就产 生了最初 的商标 , 并 以此为 消费者 提供 担保 , 同 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 。l 6世纪早期 , 蒸馏威 士忌酒 的生产 商将威士忌装 入烙有生产者名字 的木桶 中 , 以防不法商 人偷梁 换柱 。到 了 1 8 3 5年 , 苏格 兰的酿酒 者使 用 了“ O l d S m u g g l e r ” 这 品牌 , 以维 护采 用 特殊蒸 馏程 序 酿制 的酒 的 质量 声誉 。在
展 转型升级正处 于关键 时期 , 这就使得培养 高技 能人 才成为 苏州社会发展 的迫切 需求。通过对 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品
牌项 目 相关 问题的分析 , 结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 学院室内设 计与工程 管理 专业 高技 能人 才培 养特 色, 分析 苏州 市
高技 能人才培养政 策, 提 出了关 于进一步打造 苏州高技 能人 才培养品牌项 目的对策 。
一
线的高端技能型 人才 ; 以设 计研发 、 技术 推广 、 行业 培训 、 管 理机制创新为核心推 动 了苏州地 域室 内设 计与工程 管理 的标 准化 、 高 品质 , 满足了现代城市居住环境 的绿 色、 个性需求 。苏 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 学 院环境艺术 系室 内设 计与工 程管理 专
年 3月苏发 [ 2 0 1 0 ] 2 o号文件 《 关 于进 一步推进 姑苏人才计划 的若 干意见》, 其 中就有关 于高技 能人才培养 的政 策措施 , 明确 提出要加 快推进实施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 , 按照行业分布 和紧 缺急需技能人 才需 求 , 抓 紧培育 和引进 一大批能够满足产业发 展需求 的高技能人 才 , 不 断优化 人力资源结 构 , 逐 步提升生产 线 人才 的技 能水平和职业素养。2 0 1 1 年 2月 , 苏州市人 才工
? 肖 费者之间 的一种信任 。 二、 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 养品牌项 目现 状 对 比上述 品牌 的内涵与特征 , 符合 高技能人 才培养 品牌项 目的苏州高技 能人才 培养 品牌 项 目屈 指可 数。苏州 工艺美 术
三、 苏 州市 高技 能人 才培 养品牌项 目发展策略 目前 , 苏州市高技 能人 才培 养相关政 策 法规 主要 有 : 2 0 1 0
业生。
《 牛津 大辞典》 里, 品牌 被解 释为 “ 用 来证 明所 有权 , 作为质 量 的标志或其他用途 ” , 即用 以区别和 证 明品质 。随着 时间 的推 移, 商 业竞 争格 局以及零售 业形态不 断变迁 , 品牌 承载 的含义 也越来越丰 富, 甚至形成了专 门的研究领域—— 品牌学 。 品牌是广 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 品过硬 的产 品质量 、 完善 的售后服 务、 良好的产品形象 、 美好 的文化价值 、 优 秀的管 理结果…等等所形成 的一种评价 和认 知 , 是企 业经营 和管理者 投入 巨大 的人力 、 物力甚 至几代人 长期辛勤耕耘 建立起来 资源 和社会 保 障局制定 了《 苏 州市姑苏 高技 能人才 计划 实施 细则 ( 试行 ) 》 、 《 关于校 企合作
职业技术学 院室 内设计与工 程 管理 专业 人才 培养无 论从 人才 培养模式 、 录取 学生生源和毕业 生就业 , 还 是师资力量 、 课 程设 置和实训条件 , 均 可 称 之为为 品牌 。其专 业建设 、 学生受 欢 迎程度 、 师资力量 , 在苏州 、 江 苏乃至全 国拥 有一 定的知名度 。 苏州地 区的高职 院校在 高技能 人才 培养 品牌项 目方 面进 行了积极 的探 索, 并且取 得了优异 的成绩 。以苏州工艺美 术职 业 技术学 院环境艺术室 内装饰设计 专业 高技 能人 才培养为 例。 经过三年 国家骨干高职 院校重点专 业建设 , 室 内设计与工 程管 理专业联合江 苏省室 内装饰协会与 苏州骨干企业 、 业界设 计与 管理 专 家 , 根 据 苏州 建筑装 饰行业工 程管理人 才 的需 求 , 推进 了校企合作机制改革 ; 形 成了“ 工 作室制 ” 人才 培养模式 和“ 大 平台 、 小方 向专 业进阶” 的课程 体系 ; 形成 了专 兼结合 、 结构 合 理, 具 有 国际视 野和行业实 践能力 的双师 型教 师 队伍 ; 建 成 了
[ 关键词 ] 高技 能人 才; 培养 ; 品牌 ;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c 6 4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0 2 - 0 0 5 7 —0 2 [ 本刊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一
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完 全可 以称得上 是高技 能人才 培养 品牌 项 目, 最有力 的证 明就是苏州金螳螂装饰 公司作为全 国第一 家上 市装饰公 司 , 也是全 国最大 的装饰装修公 司 , 拥 有装饰装 修设 计师 1 0 0 0余 名 , 其中6 o %近 6 0 0名为苏州 工艺美术 职业技 术 学院环境 艺 术 系 毕 业 生 , 4 J D % 为 环 境 艺 术 室 内 设 计专 业毕
第2 7卷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0 l _ 2 7 . N O. 2 F e b . 2 0 1 4
试 论 苏 州 市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品牌 项 目现 状 及 其 发 展 策 略
— —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室内 设计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孔晓 明, 黄 海
( 苏州工艺美术 职业技术学 院 , 江苏苏州 2 1 5 1 0 4 )
[ 摘
要] 随着社会 经济发展 的转 型升级 , 党和 国 家 各 级政 府 高度 重视 高技 能人 才培养 工作 。苏州 市社 会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