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饿死的诸侯王
齐桓公、赵武灵王、萧衍等,这些都是被饿死的帝王!
齐桓公、赵武灵王、萧衍等,这些都是被饿死的帝王!昨⽇说到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他在位早期俭过汉⽂、勤如王莽,执政晚年却痴迷佛法、朝政昏暗,以⾄于在"侯景之乱"中被叛将侯景所囚,竟活活饿死于宫墙之内,时年⼋⼗六岁!⼀国之君,即使沦落为阶下囚也并⾮缺⾐少⾷,饿死的背后其实是⿊暗的政治⽃争,若⾮刻意,怎能饿死!梁武帝萧衍除了南梁武帝萧衍,历史上还有这些君王也是被饿死的:齐桓公谁能想到⼤名⿍⿍的"春秋五霸之⾸"的齐桓公,英雄⼀世,不是病死不是战死,⽽是饥饿⽽亡。
他的春秋时齐国的第⼗五位国君,名“⼩⽩”,就是⼈们常说的那位"公⼦⼩⽩"。
他与公⼦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即位后,重⽤管鲍(即管仲和鲍叔⽛),强军富民,使得齐国逐渐强盛。
后齐桓公九合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
鄄地盟会,齐桓公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齐桓公时戎狄等游牧部落攻击中原华夏各诸侯,齐桓公“尊王攘夷”,九盟诸侯,北击⼭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个霸主,受到周天⼦的赏赐。
葵丘会盟,齐桓公代周天⼦号令诸侯,其霸业达到颠峰。
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他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易⽛、开⽅、竖刁等⼩⼈,最终在内乱中饿死,据说他的公⼫体在床上放了六⼗七天,⽆⼈收敛,⼫⾍都从窗⼦⾥爬了出来,后来新⽴的齐君才把他收殓⼊葬。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赵雍,这就是战国时期通过实施"胡服骑射"⽽使赵国得以强盛的那位君王,他是⼀位⾮常有作为的君主。
他年少登基(⼗五岁),赵国国⼒不强,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赵雍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年少的他,在肥义的帮助下,退⾛五国之兵。
后"胡服骑射",增强赵国军⼒、国⼒,进⽽灭中⼭,败林胡、楼烦,辟云中,开疆拓⼟。
他因母宠⼦,废掉公⼦章,改⽴宠姬韩夫⼈之⼦何为太⼦,他传位于太⼦何,是为赵惠⽂王,他则⾃称为主⽗。
赵武灵王45岁饿死,千年后墓地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赵武灵王45岁饿死,千年后墓地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公元前326年,赵国第5代君主戎马一生的赵肃侯赵语病逝时,其子赵雍(即是赵武灵王)年仅15岁,于茫然之间登上赵君之位,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凶险无比的葬礼。
赵肃侯死讯刚一传出,霎时狼烟四起,魏惠王联楚秦燕齐,合5万精锐奔赴赵地,试图以“会葬”之名,伺机瓜分。
这意味着,赵雍稍有差池稍显软弱,赵国立即就有倾覆之危。
生死存亡之际,赵雍顾不得悼念亡父,与父辈老臣合力筹谋,将举国之精锐调入邯郸,又遣使与宋、韩二国示好结盟,舍重金拉拢越王、楼烦王,说服几方互为策应,故而5国联军还未抵达赵地边塞时,赵雍已经各个击破,间接挫败了会葬图赵的阴谋。
将此一危局化解于无形之后,赵地日趋安稳,赵武灵王意气风发,他决意拔除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
中山国犹如一柄利剑横嵌于赵地的心脏地带,更兼燕、齐从中作梗,使历代赵君屡征而不得,二者宿怨已久。
在蓄力灭中山之前,赵武灵王不愿纠缠于胶着的中原争霸,而是北上入胡,取胡人之长展开“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令赵国迅速强大,大批勇悍的戎狄胡人勇士被赵武灵王吸纳,选拔组织出一支铁骑精锐,这支精锐由赵武灵王一手掌持。
公元前300年,赵国大举征伐中山,并建雁门郡和云中郡,然而就在大业得创之时,赵武灵王却突然废掉了长子章,传位于次子公子何(即是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将赵国内廷统统交付公子何,自称“主父”,继续率兵逐荡沙场。
公元前297年,心无旁骛的赵武灵王犹如一员悍将,征灭中山国、收服楼烦、赶跑胡林,赵国疆土扩大了3倍,随着赵国边塞烽烟渐止,赵武灵王想重新掌持内廷,并决意重新加封被废黜的公子章,以此分化遏制公子何,重新回归本位。
然而4年的历练后,公子何已然洞察其中利害,进而毅然出手诛除兄长公子章,将父赵武灵王囚于沙丘宫,断绝粮米水源,45岁的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其中。
确认赵武灵王死后,赵王何才想起昔日亡父舐犊情深,废出色的兄长公子章而将赵国传于自己,遂伏地悲哭一场,遣人将赵武灵王收敛入棺,运抵代郡灵丘,掘大墓厚葬,墓址就在山西灵丘东南30里开外。
齐国最后一位国王,五国相继被灭无动于衷,最终被活活饿死
齐国最后一位国王,五国相继被灭无动于衷,最终被活活饿死
嬴政亲政后,立即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他第一个解决的是韩国,然后是赵国、魏国、楚国、燕国,最后是齐国。
齐国最后一任国王名叫田建,如果他能早一天认识到秦国的根本目的所在,在秦国灭掉韩国时,就坚决的联合赵、魏、楚,是不是就能够避免灭亡的命运呢?
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一来他没有这样的政治眼光,二来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田建的短视在长平之战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秦赵之间在长平相持不下,赵国向齐、楚求援。
如果此时齐、楚联合救赵,赵国并不一定会输,然而田建无动于衷。
赵国看齐、楚不肯发兵,就退而求其次,向齐国借粮。
齐国大臣周子劝说田建:“赵国是抵御秦国进攻的一道屏障,赵国一旦被灭,齐国的危险也就接踵而至。
”田建依然不听。
所谓远交近攻,就是秦国在决定灭六国前花费大量金银财宝收买齐国的大臣,并跟齐国订下盟约,向田建承诺不攻打齐国。
天真的田建居然信以为真,一方面享受着秦国的珠宝馈赠,一方面幻想着与秦国共享天下。
等到秦国相继灭掉五国,田建这才发现秦国竟然没有收兵的意思,匆忙之下组建了一道西部防线。
然而,秦将王贲并没有从西线正面强攻,而是从燕国故地南下直取临淄。
兵临城下,斗志全无的田建接受了秦国的劝降,乖乖的做了秦国俘虏。
此时的田建依然心存幻想,我都投降了,你应该给我点优待吧。
但是,秦王嬴政一点面子都不给,将田建发配到偏僻荒凉的共地,不供给任何粮食,结果田建被活活饿死。
胜利者不会尊重不抵抗的对手,田建只能窝囊的死去。
赵武灵王:英雄末路被饿死
,
一
君
。
他 就 是 赵 雍 战 国 时 期 赵 国 国君 赵武 灵 王
,
。
◆
乱 世 出 英 雄 在 战 国 这 个 纷 争 的年 代 涌 现 了
, ,
许多 值得 大 书特 书的人 物 而 赵 雍在 少 年 时代就
,
已 经 开 始 书 写 辉 煌 的篇 章 了 l 5 岁 这
的 想 法 太 幼 稚 了 。 管 他 可 以 在 战 场 上 纵 横 驰 尽 骋 、 向 无 敌 , 他 还 不 懂 得 争 权 夺 势 中 是 没 有 所 但 什 么 兄 弟 父 子 情 谊 的 。 或 许 就 是 生 在 帝 王 之 这
家的 悲哀 吧 。 赵 胜 建 议 不 能 分 赵 , 赵 雍 认 为 一 切 都 在 他 可
然 而光靠勇是 不够 的 所谓
,
,
勇者相 逢 智者胜
、
”
赵雍不惜重金结外交 联合
, ,
韩 宋 两 国形成 品字 形 结 构 将 对 手置 于 三 面 受 敌 的 被 动 局 面 ;重 赂 越 王 楼烦王 让 他 出兵攻燕
,
一
,
让 他 出兵攻楚
;
重赂
。
切准备 好之 后 赵 雍命 令来 会葬 的五 国军
,
力 量 的 强 大 就 足 以说 明
,
一
切 问题
。
在 经 过 长时
“
队不 得进 入 赵 国边 境 只 许 吊唁使 者 入 境 赵 军
,
,
间考虑并试行之 后 赵雍决定在全 国实施 胡服 骑射
”
将 他 们直 接送 往 邯郸 五 国使者 入 赵 后 见 赵 国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来源:学.科.网]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历史趣谈:赵武灵王赵雍 让位后却被儿子活活饿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赵武灵王赵雍让位后却被儿子活活饿死
导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
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
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敌视心理同时有利于促进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顺。
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日益衰败的形势中,常年打败战,就连小国都想要来骚扰它,可见当时赵国卑贱的地位。
赵国地处北边,与一些游牧民族接触的机会非常多。
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在服饰和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在服饰上面穿窄袖短衣,这使得起居和狩猎打战非常方便;同时在运用骑兵和弓箭,这比中原的长矛、兵车更加具有灵活性。
因此,他提出要向胡人学习的主张,即穿胡人的服饰,学习骑射。
但是他的主张一提出便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认为这改变古人的做法并不顺应人心所向。
赵武灵王为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的德才兼备的人都是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应该怎么去做,何必在意古人的旧的思想。
于是,就开始了大的变革。
在赵武灵王亲自的带领下,国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与对抗北方民族和中原诸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练兵的第二年,赵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之后,他们运用这种练兵的方式打败了之前不断骚扰赵国的中山国,又夺取了游牧民族的土地,向北开辟了更大的疆域。
赵武灵王灭秦
生活常识分享。
轶闻趣事:史上第一个活活被饿死的开国皇帝——齐桓公
史上第一个活活被饿死的开国皇帝——齐桓公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
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后,自己甘心做下属,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代享受俸禄,十几代人拥有封地,有不少人曾是齐国著名的大夫。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人们更多的不是称道管仲的才能,而是称赞鲍叔牙善于知人)。
”可惜齐桓公晚年有点骄傲自满,不听管仲的劝告任用易牙、开方、竖刁等奸臣管理国政,导致国家出现混乱,齐桓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栽了跟斗。
齐君荒淫无道被杀两公子急回国争位齐国的创始人是姜子牙。
齐国第十四代君王齐襄公荒淫无道,欺侮大臣,滥杀无辜。
他与嫁给鲁桓公的妹妹私通,鲁桓公知道后,齐襄公请鲁桓公喝酒,趁他喝醉时派人把他杀害。
齐襄公的所作所为引起人们极大的愤慨,他的兄弟知道国家将乱,恐祸及己,纷纷外逃。
襄公的二弟公子纠奔鲁,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诸侯之女,随行辅佐公子纠的是管仲和召忽。
襄公的三弟小白奔莒,随行辅佐小白的是鲍叔牙,小白的母亲是卫国诸侯之女。
没过多久,齐国的公孙无知谋反,入宫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齐君,随后公孙无知在齐国的雍林游玩时,被雍林的仇家杀死,他们宣称:“无知杀害襄公自立为君,我们把他杀了,希望大夫们重新在公子中选择应当继位的人,我们一定服从命令。
”于是齐国的大夫们商议另立新君。
因小白自幼便与齐国的大夫高傒关系很好,高傒等人便派人到莒国悄悄地迎接小白回国。
而鲁国听说无知被杀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争位,另派管仲到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伏击小白。
管仲很快就找到伏击地点,当看到小白出现后,他一箭就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十分机警,趁势倒下装死,管仲误以为小白真的死了,马上派人回鲁国向鲁君报告。
皇帝故事-楚灵王有什么特殊喜好?楚灵王结局如何?
皇帝故事-楚灵王有什么特殊喜好?楚灵王结局如何?我们知道,唐朝是个以胖为美的朝代,这种胖指的不是肥肉一堆,而是身材丰腴,是一看就很健康的胖。
唐朝妇女大胆开放,她们以露为美,流行“袒胸装”,将自己丰腴的身材充分展现出来。
历史上著名的胖美人杨贵妃就生活在那个朝代。
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诸侯王的审美却和唐朝恰恰相反,他非常喜欢身材苗条的女子。
这位诸侯王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昏庸暴君楚灵王。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讲的就是楚灵王对细腰的偏爱。
有句话不是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吗,相传楚灵王在位期间,因臣子们都知道楚灵王的这一独特喜好,为了人人拥有细腰,他们把一日三餐缩减为一日一餐,而且能不吃长胖的食物就绝对不吃。
可怜了那些喝口水都要长肉的人,连水都不能随意地喝,全靠一股意志支撑着。
臣子们每天起床,都是先整齐着装,然后再深呼吸,把腰带束得紧紧的,一张脸往往憋得通红。
一年之后,楚国文武百官的脸色都黑黄黑黄的,看上去滑稽极了。
一个国家全靠这群精英大臣来管理支配着,结果他们一个个都这幅营养不养的样子,楚灵王不仅没有出面制止他们,反而继续为所欲为,这样的楚灵王难道不是昏君?说起来,楚灵王本来也不是走什么正常途径当上楚国国君的。
当时楚国的国君楚郏敖是楚灵王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楚灵王的侄子,但楚灵王为了自己上位,竟趁着侄子生病的时候,以进宫探病为由,用束冠的长缨将楚郏敖勒死了!之后,楚灵王自立为楚王。
当上楚国国君之后,楚灵王就开始为所欲为了。
在楚灵王看来,想要让其他诸侯王臣服于自己,就只能用强权那一套办法,于是他就出兵攻打各个诸侯国,招惹是非。
战争一打起来,都是有胜败的,打不过其他诸侯国的时候,楚灵王就不理军务,因为他想掩盖自己的失败。
面对楚军的失败,楚灵王不理,他转眼就把心思放在了修建“章华宫”上面。
章华宫极尽奢华宏伟,建好以后,楚灵王就邀请其他诸侯王到章华宫来观赏,一起庆贺章华宫的建成。
从此以后,楚灵王就住在舒服的章华宫,纵情声色,夜夜笙歌。
历史趣谈: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晚年被三个亲信活活饿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晚年被三个亲信活活饿死
导语:这里的他,指的是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按照现代人的习惯,就叫姜小白。
不是你今晚和朋友一起喝的那种“江小白”哦。
姜小白是
这里的他,指的是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按照现代人的习惯,就叫姜小白。
不是你今晚和朋友一起喝的那种“江小白”哦。
姜小白是齐襄公的弟弟。
齐襄公死后,姜小白和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以田径赛跑的方式,来决定谁来继承齐襄公的位置。
结果,姜小白胜出,成为齐国新CEO。
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这人年轻时心胸宽阔,他不计前嫌,任用曾经射过自己一箭的管仲为相。
齐桓公把管仲招来,直截了当地问:“俺想做武林盟主,你有啥秘籍?”
管仲说:“秘籍俺也没有,只有两个字可以相赠,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切记切记。
”
齐桓公问:“那要怎么样才能得到民心呢?”
管仲说:“要得民心,首先就要爱惜百姓,让他们过上富足稳定的生活。
民福则国安,民穷则国乱。
”
齐桓公说:“国家富裕了,兵力却不足,咋办呢?”
管仲说:“兵贵精而不贵多。
一支士气高昂,充满活力的军队自能横扫天下。
”
齐桓公说:“军队训练好了,但是国家财力不够充足,咋办呢?”
管仲说:“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有齐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市场经济了。
生活常识分享。
赵武灵王英雄末路被饿死
赵武灵王:英雄末路被饿死作者:王清锋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22期公元前296年,中国历史出现了饿死的第一君。
他就是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
一乱世出英雄,在战国这个纷争的年代,涌现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赵雍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书写辉煌的篇章了。
15岁这一年,父亲去世,赵雍少年登基。
周围的诸侯国早已是虎视眈眈,魏、楚、秦、燕、齐各派精锐之师万人前来会葬,名为“会葬”,实则不怀好意,大家都想乘新君年少之际,在赵的土地上分一杯羹。
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严峻的考验摆在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面前。
然而困难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成就了他。
他知道如果这一次被踩在脚下,将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没有害怕,也不能害怕,他没有妥协,也不能妥协。
在托孤重臣肥义相助之下,他决定采取针尖对麦芒的强硬措施。
兵家云:“狭路相逢勇者胜。
”赵国全境戒严,军队一级戒备,准备随时决一死战。
赵雍的强硬措施让赵人看到了一丝曙光,也让那些心怀鬼胎的对手们在心理上受到了重创,毕竟这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然而光靠勇是不够的,所谓“勇者相逢智者胜”,赵雍不惜重金结外交,联合韩、宋两国形成品字形结构,将对手置于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重赂越王,让他出兵攻楚,重赂楼烦王,让他出兵攻燕。
一切准备好之后,赵雍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吊唁使者入境,赵军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
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丝毫差错,在赵雍厚葬赵肃侯之后,就匆匆离去。
赵雍初显身手,即大放异彩。
一颗政治新星就这样以耀眼的方式在东方大地上冉冉升起。
魏王见图赵不成,就改亲赵,次年就前来祝贺赵雍的登基。
而后,韩赵联姻,赵雍迎娶韩女为夫人。
赵雍站住脚之后,并不想偏安一隅,他要将父辈的事业做强做大,在战国纷争的年代,军事力量的强大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在经过长时间考虑并试行之后,赵雍决定在全国实施“胡服骑射”。
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因为每一次的改革之前都会有一场暴风雨。
周亚夫:乱讲原则,饿死活该,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周亚夫:乱讲原则,饿死活该,名人故事还在河内做郡守的时候,有人曾给周亚夫算过命,算命的人信誓旦旦地说:“您三年以后将被封侯,封侯八年以后将任将军和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极人臣。
然而,此后再过九年,您将会饿死。
”周亚夫哈哈大笑,直斥言者可笑之极:“其一,我老爹的侯位早就被我大哥给袭了去,将来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因此,这侯爵和我无缘。
其二,假如我真的富贵如你所言,我又怎么会饿死呢?”对方笑选中了贤能的的周亚夫接续绛侯的爵位。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
周亚夫临危受命,担任将军,驻扎细柳营。
周亚夫军纪严明,被称为威武之师。
不久,皇帝亲自来到细柳营劳军,他第一次领教了周亚夫的个性。
皇帝兴致勃勃地莅临细柳营,看着官兵都披持铠甲,手执兵刃,弓弩张开,弓弦拉满,内心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向官兵们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可是却无人理睬。
大门戒备森严,皇帝一行就这样被晾在了门外。
军门都尉口里念念有词:“将军有令,‘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皇帝无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即使面对梁王的求救,周亚夫照样不为所动。
事情果然按照周亚夫的思路发展,最终周亚夫大败吴楚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因为没有及时发兵救助梁王,周亚夫有了第一个仇人。
这梁王可不是一般的诸侯王,他可是窦太后的爱子。
以后,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太后时,常常要提起侯周亚夫的短处。
得胜回朝,周亚夫也被任命为丞相,自然被汉景帝视为左膀右臂。
但有一件事却让汉景帝很不舒服。
汉景帝执意要废太子,周亚夫却不识时务,极力争辩。
最后争辩无效,太子被废,周亚夫也渐渐被皇帝疏远。
提供刀叉和筷子。
***,这不是明摆着玩弄人吗?周亚夫大为不满,扭头就命令管宴席的官员去为自己取筷子。
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从汉景帝嘴角浮起,一个结论在他心里顿时明晰了起来:“这个人心怀不满,不可重用啊!”不久之后发生的事情如同有人导演:儿子从皇家用品专供店里为周亚夫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
历史趣谈:齐桓公为何因接班人问题被饿死?为何成反面教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齐桓公为何因接班人问题被饿死?为何成反面教
材
导语:令康熙皇帝掉泪的一位英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齐桓公,他悲惨的暮年,令康熙有同病相怜之感。
当时,诸位皇子贝勒,正在明争暗
令康熙皇帝掉泪的一位英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齐桓公,他悲惨的暮年,令康熙有同病相怜之感。
当时,诸位皇子贝勒,正在明争暗斗,对皇帝宝座虎视耽耽。
年老体衰的康熙担心自己成为“齐桓公第二”。
齐桓公,曾是春秋时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重量级人物。
当然,这种威望和实力绝不是吹牛骗来的,谋臣管仲是他称霸诸侯的智力支持。
齐桓公是那个时代第一称霸的诸侯,尽管齐国的军事力量并非龙头老大,但齐桓公的胆略和仗义却是其他国君难以望其项背的。
姜小白干了42年的“寡头政治”,前后召集了26次“国际和平峰会”,出动过28次军队。
不是帮助被外族欺负的诸侯小国打群架,就是收拾那些翘尾巴的诸侯大国。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自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
”他政治上“尊王攘夷”的广告词,把落汤鸡似的周朝皇室抬举到了最显赫的神位上,同时,自己也佩戴上了“国际警察”的服装道具。
他曾在诸侯会盟的公开场大模大样得表示:“诸侯莫违寡人!”看来,齐国“老爷子”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盟国的默许。
齐国并非只放刁不卖力的老滑头,战争对于姜小白来说似乎是一种快乐,哪里有烽火狼烟,哪里就有活力四射的齐桓公。
在紧要关头,齐国拉了燕国一把,齐桓公御驾亲征,帮助燕国击溃了频繁骚扰的山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伯夷叔齐 史上最早因不吃救济粮而被饿死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伯夷叔齐史上最早因不吃救济粮而被饿死的人
导语:公元前1046年,就在武王姬发准备东征商纣,为即将建立的大周王朝忙碌的不可开焦的时候,这时的首阳山上却发生了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情。
公元前1046年,就在武王姬发准备东征商纣,为即将建立的大周王朝忙碌的不可开焦的时候,这时的首阳山上却发生了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情。
可悲的是,山上饿死了两个人;可笑的是,这两个人是情愿饿死的,给东西都不吃。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二人都是当时北方孤竹国(其国位于今辽宁境内)的两位王子,分别是国君的长子伯夷和三子叔齐。
先前,在兄弟三人之中,孤竹国君最喜爱的是小儿子叔齐,于是就想立他为储君,等自己百年之后,传位于他。
但他的这一想法却是一厢情愿的,叔齐却不买账,叔齐认为父亲此举不符合祖先的礼仪制度,死活就是不同意。
等到父亲死后,叔齐也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登基,而是坚持按照祖制让大哥伯夷來继位。
因为他认为:首先大哥是嫡出,而且还是长子,嫡长子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说了,大哥各方面都比自己成熟,治国经验更加丰富,由他当作国君,那是利国利民再好不过的啦!
然而伯夷也不敢违背父亲的遗命,无奈中,耿直老实的他,只好选择了离开。
然而叔齐比他更坚决:你不当!可以,你不当我也不当!
但是,大臣们并没有放过他。
众人见一起劝说无效,于是就来了个地毯式轰炸。
几个人分为一小组,分批次轮流劝谏叔齐。
生活常识分享。
赵武灵王犯了哪些错误 导致自己被饿死沙丘宫
赵武灵王犯了哪些错误导致自己被饿死沙丘宫赵武灵王犯了哪些错误导致自己被饿死沙丘宫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明君比比皆是,能超越赵武灵王的君主少之又少。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制订了灭中山国,向北部游牧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使赵国辟地千里,赵国军事实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抵抗秦国的主力。
那么这样一位伟大的君王,为什么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呢?来看看赵武灵王都犯了哪些错误,使他最终走向不归路。
第一,废长立幼。
在古代,废长立幼非常容易造成混乱,国家衰落,比如齐桓公、袁绍等。
由于赵武灵王宠爱孟姚,孟姚死后,赵武灵王爱屋及乌,废黜了太子章,立幼子赵何为太子。
主幼国疑,赵国大权落入大臣手中,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了隐患。
第二,放弃君位。
赵武灵王在壮年的时候传位与幼子赵何,自己当主父(类似太上皇),全力打点军事。
善于改革的赵武灵王此举十分大胆,虽然他本人仍然认为自己是赵国之主,事实上大臣们都认同国无二君,只认赵王,赵武灵王的退位,无疑已经把权力交给了下一代,不再拥有赵国最高的权力。
第三,所托非人。
赵武灵王退位后,见公子章朝廷上拜自己的弟弟,于心不忍,又见公子章萎靡不振,于是封公子章为安阳君,用田不礼辅佐公子章。
公子章早有异心,再加上田不礼的支持和怂恿,公子章密谋兵变,除掉赵王何,而赵武灵王对即将发生的谋逆毫无察觉。
第四,妇人之仁。
赵惠文王四年,赵武灵王打算封公子章为代王,其实是想收回赵王何的权力,重新执掌朝政,此举遭到大臣的一直反对。
赵武灵王将这件事告诉了公子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更坚定了谋反的决心。
赵武灵王在沙丘以选墓地为名,召赵王何与公子章随行。
期间公子章以赵武灵王的令符召见赵王何,大臣肥义觉得事情不对,于是肥义替赵王何去见公子章。
公子章杀死了肥义,带领手下向赵王何进攻。
公子成与李兑赶到,杀散了公子章党羽。
失败的公子章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赵武灵王犯下了最后一个错误,迎公子章进宫。
公子章已经是叛臣,此时让公子章进自己的宫殿,留下了口实。
皇帝故事-赵惠文王为什么要将父亲活活饿死?为何他弑父还能稳坐王位?
皇帝故事-赵惠文王为什么要将父亲活活饿死?为何他弑父还能稳坐王位?赵武灵王赵雍就是赵惠文王赵何的父亲,但是,这位曾叱咤天下的霸主赵武灵王最终却是被自己儿子给活活饿死的。
赵惠文王为什么要饿死自己的父亲呢?对自己父亲做下了如此残忍的事情以后,为什么赵惠文王的王位没有受到威胁,也没人站出来反对他呢?关于将赵武灵王饿死的事件,要追溯到赵武灵王的王位继承人选择的事情上去。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个很英勇和精明的君王,他在位的时间内,赵国的国土面积整整扩大了两到三倍,赵国的军事实力也十分强大,连强大的秦国也不敢轻易攻打赵国。
最有机会继承赵武灵王王位的是赵武灵王的两个儿子,长子赵章和幼子赵何,两人相差十岁。
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原本是赵国的太子,赵章的母亲是韩国公主,赵章本人亦十分优秀,深受赵武灵王的喜爱。
赵章曾多次跟随赵武灵王出兵打仗,还立下了剿灭中山国的大功,在百姓中、在朝廷中都是极具声望的人物,是大家公认的好太子。
这样的人物若是真的成为了君王,百姓和国家都不会有害处的。
可是,怪就怪在赵武灵王“移情别恋”了。
韩国公主早早的就死了,孤零零的赵武灵王爱上了一个叫做孟姚的美女,还和孟姚生了幼子赵何和赵公主。
赵武灵王很宠爱孟姚,但是孟姚也死得早,并且在临死前还求赵武灵王将自己的儿子赵何封为太子。
赵武灵王虽然为难,但因着他对孟姚深深的爱恋,他还是答应了孟姚的请求。
赵章就这样与王位擦肩而过。
赵武灵王这种做法对赵章很不公平,但赵章本人在被废掉的那一刻起,就对王位不抱有希望了。
赵武灵王也觉得自己偏爱幼子赵何,愧对长子赵章,便将赵章封为了安阳君,还让田不礼为安阳君的相国,辅佐安阳君。
田不礼是齐国贵族,失势了,想在赵国干出一番天地来,就多次流露出自己很同情赵章的遭遇,以此来激发赵章心中对赵何、对赵武灵王的怨恨。
赵章被田不礼影响,将心中的不满无限放大,最终答应和田不礼一起策划谋反。
赵武灵王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壮年退位给赵何,让赵何在九岁的年纪就当上了赵王,每天都要处理国家大事。
历史上被饿死的君王-伯夷、叔齐
历史上被饿死的君王-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孤⽵君的两个⼉⼦,在他们⾝上发⽣过什么事情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不⾷周粟 商朝的时候,有⼀个叫孤⽵国的⼩国,国君有两个⼉⼦,⼀个叫伯夷,⼀个叫叔齐。
他们的⽗亲⼗分喜爱他们,对他们抱有很⼤的希望。
在两个⼉⼦当中,⽗亲似乎欣赏叔齐更多⼀点,⼀直想把王位传给他。
伯夷和叔齐很⼩就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明⽩掌管天下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他们敬重尧、舜、禹的才德,更欣赏他们的勇⽓和胸怀。
多年之后,孤⽵国的国君去世了。
按照他⽣前的安排,叔齐应该成为继承⼈,登基担当国君。
然⽽叔齐坚决不答应,他认为⾃⼰的哥哥⽐⾃⼰更贤能,更能治理好这个国家,于是,再三提出,让伯夷担任国君。
伯夷对叔齐说:“⽗王让你担任国君,难道你想违令吗?” 叔齐说:“我当然不想违命,也不会逃避职责,只是觉得你当国君,能让先王和列祖列宗更放⼼。
” 伯夷见说服不了叔齐,就独⾃⼀⼈逃⾛了。
叔齐见伯夷逃⾛了,知道他想迫使⾃⼰即位,竟然也逃⾛了。
两⼈都⾛了,⽽国君的位⼦⼜不能空着,⽆奈之下,⼤⾂们只好在那些兄弟中另选了⼀个当国君。
不久,叔齐找到了伯夷,他们听说周国的西伯昌因为善待⽼⼈⽽名扬天下的事情,就想去投奔他。
可是,当他们赶到周国的时候,西伯昌已经去世了。
西伯昌去世后,他的⼉⼦周武王即位。
他把⽗亲追谥为周⽂王后,率领⼤军,准备去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堵在⼤路上,阻⽌周武王发兵。
他们说:“纣王是天⼦,你是个⾂⼦。
⾂⼦怎么能讨伐天⼦呢?这可是⼤逆不道的事情啊。
” 武王左右的将⼠听了这些话,⾮常⽓愤,他们拔出剑来,想杀掉他们。
正在这个时候,太公望赶到了。
他对⼤家说:“他们是两个仁义的⼈啊,千万不要伤害他们。
” 太公望还亲⾃搀扶他们起⾝,派⼈把他们送⾛了。
⼏年之后,周武王平定了天下,推翻了商纣王朝的暴政,建⽴了强⼤的周朝。
伯夷与叔齐认为,⾃⼰成为周朝的⾂民是⼀件可耻的事,更朝换代不应该是这个样⼦。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饿死?真相是什么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饿死?真相是什么本文导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史家评价很高,具体过程上周已经讲过了。
总之通过胡服骑射,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提升迅猛,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融合了国内的宗室贵族和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两大派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个地方的掌控,同时更新了赵国的经济结构,使之更利于发展生产。
还有一个外在的影响就是,由于赵武灵王的这种新式骑兵待遇优厚,吸引了北方戎狄入伍,使原本经常骚扰赵国的敌对力量成了赵国的战斗主力,北方于是也安定下来。
但是历史总是会惊人地重复。
今天说的赵武灵王赵雍,也是因为儿子争权,他被困于宫中,活活饿死。
与姜小白不同的是,小白当时病重,饿了几天也就死了,惨在死后无人收尸;而正值壮年身心健康的赵雍被饿了三个月,饿急了还生吃过雏鸟,如此饿死,惨在身前的种种绝望。
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晋国权臣赵盾的后代,三家分晋而有赵、魏、韩三国,赵国传了若干代后到赵雍。
赵雍十五岁登基坐殿时,中原一片混乱,他的老子赵肃侯虽然留下了不错的基础,但由于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西有强秦、东有燕齐、南有韩魏、北有胡人,再加上还有一个中山国深入赵国腹地,赵国连年征战不得安宁,国力明显弱于楚魏秦齐。
赵雍在国内贤臣的辅助下,更由于他自身的精明强干,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赵国由一个贫弱之国变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强国。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时,年仅十二岁。
五年后,为了与韩国结盟,他娶韩国宣惠王女儿为夫人,即赵惠后,生子赵章,立为太子。
后来,赵武灵王曾经在梦里梦见一位姑娘在弹琴歌唱,姿色美艳,嗓音凄婉。
在一个饭局上,赵王把这个梦讲了,说很想见到这个姑娘。
一个叫吴广的大臣听后,忙回家把自己的女儿孟姚献了出来。
赵王见了,果然像梦中人。
人们称孟姚为吴娃,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何。
吴娃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雍带来了很多快乐,但从没有求过他任何事,死前,她提了惟一的一个要求:立赵何为太子。
由于孟姚长相美丽,很受赵武灵王的宠幸,须臾不能离开。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是饿死还是病死的-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是饿死还是病死的?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他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供他俩荒淫无耻地享乐。
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
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
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
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
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觉得大势不妙,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
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
”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
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
这样,桀也就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
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
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结局怎样"/>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
两军交战,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
忽然天降大雨,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
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此时,也乘机纷纷逃散。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及译文杂篇·盗跖作者:庄子及门徒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
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
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
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囗(左“饣”右“甫”音bu 3)之。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 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囗(左“饣”右“甫”)之膳。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谒者复通。
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囗(左“目”右“真”)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饿死的诸侯王
诸侯王富有一方,锦衣玉食,人们很难把饥饿跟他们联系在一起,可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却真实地发生过数例诸侯王被饿死的事件,其中情由种种,让人可怜、可悲、可笑、可恨。
齐桓公——重用贤相管仲,励精图治,对内修明政治,课劝农桑,对外施恩威于诸侯,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功成名就,不免滋生了安逸情绪,这就给了奸佞之臣以可乘之机。
他的宠妾长卫姬久病不愈、医药无方,厨师易牙却凭一桌美餐使长卫姬病体痊愈。
易牙自然受宠就有了接近桓公的机会。
一天,桓公百无聊赖、饮食索味:“天下美味只有婴儿的肉没有品尝过。
”易牙把自己两岁的小儿子蒸了献给桓公,大受恩宠。
还有另外的小人,开方为了谋求富贵把自己阉割,扔下年迈的父母,进宫做了太监;桓公喜欢看残疾人的表演,雍巫就弄残了自己的手足进宫讨好桓公;还有一心钻营的宦者的竖貂。
管仲临终前要桓公辞掉这几个小人,后来桓公又想起了烹蒸婴儿的美味,想起了滑稽的残疾人表演,想起了那些马屁精的甜言蜜语,又把他们招了回来,较之从前更加恩宠。
桓公三个夫人都没生下男孩,另六位宠妾却各生下公子,因此,围绕继承人的争夺自然就成了焦点。
四个小人受长卫姬的恩惠,极力拥护长卫姬生的公子无诡,于是就把桓公关在一间小屋里,禁止其他公子探视,可怜的威风一时的齐桓公竟被活活饿死。
党争一直持续了67天才告结束,直到新的君主即位桓公的尸体才得以下葬,蛆虫都爬到了门外。
楚灵王——以暴虐残忍、骄奢淫逸著称于诸侯。
他杀死了国君——他的侄子,弑君篡位。
在国内大兴土木,建造章华台,老百姓徭役加重,怨声载道;对外想模仿齐桓公会盟诸侯、成就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会诸侯于乾溪。
在盟会上,傲慢无礼,侮辱越国大夫,杀死蔡国大夫观起。
观起的儿子观从念念不忘报父仇,就在灵王乾溪会盟期间,他利用诸侯跟灵王之间的矛盾,发动吴、越、蔡等国的军队进攻楚王宫,杀死了太子禄,并到乾溪告知参加会盟的楚国军队:先回到都城的可保留原爵位田产,晚回去的一律流放。
结果灵王军队一哄而散,灵王孤零零地逃亡,没有人敢给他一口饭吃,因为新君严令——有给灵王饭吃或是追随他的一律诛灭三族。
骄横一时的楚灵王最终落了个饿死的下场。
赵武灵王——锐意进取的改革家。
曾经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吞并了强悍的中山国,赵国在他统治的时期达到了新的鼎盛。
他为了探听秦国的虚实,假扮成使者的仆从,出使过强秦,得知真相后的秦王大受惊骇。
赵武灵王的悲剧就出在继承人问题上,最初他确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因宠爱吴娃,又立他的儿子赵何为太子,这就是赵惠文王,封赵章为安阳君,自己称作主父,算是退居二线,这就埋下了隐患。
一次,主父跟惠文王到沙丘游玩,惠文王遭到了安阳君及其党徒的围攻,大臣高信与惠文王共同反击,大夫李兑跟公子赵成闻讯也从都城率军前来解围,安阳君叛军被击溃,走投无路的安阳君逃到了主父的行宫。
赵成跟李兑带军队包围了主父行宫,安阳君自杀。
赵成与李兑又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包围主父本身就是灭门之罪,何况现在又逼死了安阳君。
怎么办呢?二人决定继续包围。
可怜的主父只能靠掏鸟巢吃幼雏维持了几天,最终难逃饿死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