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整
浅谈中学历史有效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革命。
这场革命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我们只有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才能尽快提高我们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我们的专业化发展。
(一)如何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第一有效教学必须服从于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
有效教学绝不是看一节课学生学了多少历史知识,记住多少历史时间和人物事件名称,当然这些东西也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但如果只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去理解有效教学那就太肤浅了,也就不存在无效教学了。
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必须是服从于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总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还要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个历史学科的分目标,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为其制定适合的个人发展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算是有效教学。
第二有效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有效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更要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那些起早贪晚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疯狂补课的行为是有悖于有效教学宗旨的。
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毁掉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的教学活动绝不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任何的保障!历史教学活动绝不是把知识堆砌于学生的头脑中,而是为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架构,通过对知识的解读来渗透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上述目标都达成了,自然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支持,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才算是有效教学。
第三有效教学必须是高效率。
有效教学的完美境界是高效教学。
学生在指定的学习时间里能获得最好、最快、全面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就是有效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课堂授课效率成为当前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从十几年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出发,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谈了几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始实施的形势下,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很多教育同仁的共识。
可以说,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取得突破,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主动权。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落实新课改精神,很多历史教师从备课到讲课,从巩固练习到作业批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教学互动较差,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学生一节课后没有感到有不小的收获。
对此,本文作者从十几年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出发,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调动各种手段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不断独立探讨历史规律,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不仅仅是单纯地做题,更重要的是总结规律,规范答题,讲练结合,做到“当堂清”。
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大屏幕,教师可以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深度,节约了教学时间,还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历史教学课件和一些有关历史的纪录片、图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如何加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管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课堂管理工作的情况如何,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许多教师深知这一点。
因而他们非常注重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从而为取得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遗憾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包括大专院校历史系科的实习生,在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散乱现象。
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许多教师也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但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那么,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工作的散乱主要有何表现?造成这种散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散乱现象,从而使那些教师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本文拟在这些方面作些探讨,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有所补益。
一、课堂散乱的主要表现1.预备铃响了,按时进教室的学生为数不多,即使大部分学生进了教室,整个教室仍是乱哄哄地吵闹,没有在预备铃至上课铃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作好上历史课的有关准备,如准备好课本和其它学习用具,静心等待上课。
2.上课铃响了,许多学生仍没作好上课的有关准备,有的学生甚至还在教室外面玩或者刚走进教室,教师却匆忙地宣布上课;上课仪式(即起立、师生互相问好)极不严谨,如起立时,学生先后不一,弯腰驼背,有的甚至干脆不起立;师生互相问好时,学生声音不整齐、不洪亮,有的还怪声怪调;坐下时先后不一,桌凳弄得哗哗响。
3.授课中,学生或看窗外,或看其它的书籍,或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或打瞌睡,整个课堂象个茶馆。
有时,学生的吵闹声甚至盖过教师的讲课声。
4.授课中,教师面对学生时,课堂还安静,教师一回头去板书,学生便趁机打闹。
有的学生甚至坐到别人的位置上去,或者偷偷地溜进溜出。
5.授课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或不站起来回答,或站起来后却胡乱回答,随即自行坐下,而其它的学生或各玩各的,或起哄乱叫。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
”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
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科学
2 1年 第 1期 0 0 O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马文东 (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 肖营子镇初级 中学 06 0 ) 657
果 。历 史知 识丰 富 多样 ,所涉 及 的事件 和 人物特 别 多 ,通过 多媒 体教 学 ,使 学生 比较 直观 地感 受 历史 经过 ,可 以给 学生 留下 更深 的印象 ,使 学生 更容 易理 解历 史 知识 ,从 而 能更好 地把 握并 运用 历史 知识 。同时 ,多媒 体 教学 手段 的运 用 ,可 以改 变往 日在 教学 中枯 燥 、乏 味、 呆板 的理 论说 教和 单纯 语 言讲解 的教学 模式 ,有 利于 将较 多 的知 识信 息 以较丰 富 的感观 形式 再现 于 课堂 教学 中 , 从而 大大 增强 了课 堂教 学 的直观 性 和感 染力 ,提 高 了教 学效果 。 例 如 :可 以将 电影 《 片 战争 》 中的某 些画 面 ,将 电影 《 鸦 开天 辟 地 》 中 的一些 片段 ,将 影视 片 《 中国命 运 的决战 》 《 国大典 》 开 中 的精 彩 镜 头 等 制 作 到历 史 课 件 中 去 , 有 的一 分 钟 , 有 的几 分 鸦 利 用全 部课 堂 时 间主 观地 向学生 灌输 知识 ,与学 生缺 少互 动 ,学 钟 ,有 的是场 景 ,有 的是三 维动 画 ,把 它们 分别 用 于历 史课 “ 生成 为知识 的被 动接 受者 ,这使 得学 生 的主 体地位 得 不到 充分 体 片战 争 ” “ 中国共 产党 的诞 生 ” “ 民解放 战争 ”等 章节 的课 堂 人 现 , 以至 于课堂 教 学效 率不 高 。所 以 ,在 新 课改 的推 动下 ,教 师 教学 ,这 些 内容重 现 了生动 传神 的历史 画面 ,行 之有 效地 激发 了 应 该转变 教 学观 念 ,从学 生 角度 出发 ,充 分发 挥学 生学 习 的主 体 学 生 的求 知欲 ,强 化 了学生 的注 意 力 。通 过精 彩 的画 面 ,让学 生 作用 ,让 学生 主动参 与其 中 。 走 入 了过 去 的 时 光 ,重 温 了历 史事 件 ,使 历 史课 堂气 氛 变 得 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学 应是 师生 双边 互动 的行 为 ,教 师教 要得 法 ,学 生学 要 跃 ,此 时 教师再 适 当旁 白,巧妙 设 问, 学生 为 了寻求答 案 则会 出 现 议论 、看书 、思考 的活 跃场 面 ,取 了很 好 的教学 效果 。 主动 ,在 历史课 堂教 学 中,要发 动学 生积极 参 与教学 过程 。 多 媒 体 教 学益 处 多多 ,但 是 教 师在 教学 中 ,要 把 握 一 定 的 1精 心设置 新课 导入 . 导入 是一 堂 课 的开 始 , 只 有有 良好 的开 头 , 才 可 以 吸 引学 度 ,不 能滥 用 多媒体 , 不能毫 无 根据地 把 每个 知识 点都 通过 多媒 生 的注意 力 ,才 能使学 生 兴趣 盎然地 投 入到 这堂 课 的学 习 中,所 体展 现 出来 。通 过 多媒体 教学 , 可 以吸 引学生 的眼 球 ,刺 激他 们 以,教师 在备 课 时,要 精心 设计 导语 。导入 新课 是课 堂 教学 的重 的 听觉 ,但 是也 比较 容 易转移 学生 的注 意力 ,使学 生单 纯地看 和 要环 节 ,导语 是教 师在 教 学开始 时引导 学生 进入 学 习状态 的开场 听 ,而 忽略 了对 知 识 点 的理 解 。所 以,在 运 用 多 媒 体进 行 教 学 白。它运用 得好 坏 ,直 接关 系 到课堂 教 学质 量 的优劣 。这就 需要 时 ,教师应 该深 思熟虑 ,三思而后 行 。 教师在 课 下下足 功 夫 ,多查 阅历 史 资料 ,然 后根据 本 节课 所讲 的 三 、教 给学生 良好 的记 忆方法 内容来 设计 导入 。 ‘ 学 习历 史 的一 个 重 要 目的就 是让 学 生 知 史 识 史 ,所 以掌 握 2搭 建学习平 台,创设 问题 情境 ,给 学生提供 亲 自参与 的机会 良好 的记 忆 方法对 学 生来 说至 关重 要 。只有 识 记 了一定 的历 史事 .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要 发 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使 学 生 主 件 ,学生 才 能更好 地运 用历 史 道理 来解 决实 际 问题 ,才 能更好 地 动 参 与课堂 教 学 。教师 在课 堂 中,起 着指 导 、引领 学 生学 习 的作 理解历 史 道理 。 除此之 外 ,近 几年 的历 史高 考试 卷越 来越 注重 对 用 。所 以, 教师 应 该 给 学 生 学 习创 设 平 台, 设 置 一定 的 问题 情 基 础 知识 的考 查 ,尤其 注重 对 学生 识记 能力 的考 查 ,准确 记忆 基 境 ,使 学生 在一 种 良好 的氛 围中 获得 知识 。教 师 可 以根 据历 史 学 础 知 识是学 好 历史 的第 一步 。所 以,为 了更好 地应 对考 试 , 以及 科 的特 点和 教学 内容 ,布 置 活动课 的题 目,发 动学 生课 下搜 集 资 为 了更 好地 学 以致 用 ,学生应 该掌 握一 定 的记 忆方 法 。 1 按时 间顺序 记忆 . 料 、归 纳知 识 、提取 要 点 。如在讲 授 《 方人 文主 义 的起源 》 一 西 课 时 ,可 以 以教 室为 活动 平 台,将 全 体学 生分成 几 组 ,分别 饰演 历 史 ,就 是 人类 社会 的发 展史 ,它不 同 于其他 学科 ,有 着 比 奴隶 主 、奴 隶、祭 司 、智 者学 派 的学者 、 苏格拉 底 等角 色 ,并针 较 清晰 地时 间顺 序 ,所 以 ,记 忆历 史 ,最 常用 、最 根本 的一 种方 对奴隶 买卖 这一事 件展开激烈 的辩论 。这样 ,教 师就改变 了照本宣 法 就是 按时 间顺 序记 忆 ,这样 不仅 容 易记 忆 ,还有 利于 对知 识 的 科 、机械 复述教材 的被动状况 ,更好地 发挥 了 自己的主 导作用 ,而 连 贯掌 握 。例如 ,学 习 中国 古代历 史朝 代 的发 展顺 序 ,有好 几种 学生也事先 准备好 了大量 的学 习素材 ,课 上他们踊 跃地 回答 问题 , 记忆 版本 ,其 目的都是 便 于从 总体 上掌 握 中国 古代 历史重 要骨 架 知识 ,达 到 良好 的效 果 。其 中一 种便 是 : 积极参与探 究式学 习,从而真正 实现 了学 生学习 的主体 地位 。 夏 商与西周 东周分 两段 3 巧设 提 问,使学 生参 与课堂 教学 . 让 学生 主动 参 与课 堂教 学的 另外 一个 途径 就是 教 师要 巧设 提 春 秋和 战 国 一 统秦 两汉 问 ,使学 生在 讨论 问题 的过 程 中加 深对 知识 点 的认识 深度 ,这 样 三分魏 蜀 吴 二晋 前后 沿 不仅 使学 生掌握 了必要 的知 识 ,而 且也 培养 了学 生 学习历 史 的兴 南北朝 并 立 隋唐 五代 传 趣 。但 是 ,教师 在 提 问时 ,要有 所 依据 ,不 能单 纯地 为 了激 活课 宋元 明清后 皇朝 至此 完 堂 气氛 而盲 目地 设 置 问题 。课堂 教学 的首 要 目标 是完成 本 节课 的 2 .横 向联想 记忆法 教 学 ,故设 计 问题 要紧 紧 围绕 教 学 目标进 行 ,提 问 的内容应 是 学 这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 的相互影响、 习的重点 、难 点、热 点。每一节课 的中心 内容,包括重 大 的历 史事 相 互制 约 的联 系 , 以增 强记 忆效 果 的方法 。要 点是 抓 住其 中一项 件 、人 物和基本 的历史概念 和结论等 。例如 , 《 洋务运动 》一节 的 内容为 基本 点 ,左右 联想 。如 讲 17 年 的德意 志帝 国 宪法 时可联 85 教 学 内容 中,其 重 点有洋 务派 、洋 务运 动 的 目的 、 内容 和 失败 原 想 到法 国的 17年 宪法 , 比较 两 国的代议 制 。 81 因,难 点是对洋务 运动与洋 务人物如 曾 国藩 、李鸿章等 的评价 ,热 3 比较 记忆法 . 点是 中国军事 、企业 、教育科 技等领域 的近代化 问题 。教 师通 过 围 历史 课本 中,有 的事 件在 目的、 发生 经过 、结 果等方 面有 很 绕这些 问题认真设计 ,巧妙提 问 ,来拓 展学生 的视 野 。只 有抓 住 了 大 的相似 性 ,这 种相 似是 客观 事物 的某 种 联系 。所 以 ,我们可 以 重点 、突破 难点 、联 系热点 的提 问,才 能提高课 堂效率 。同时 ,在 根据 历 史事件 发 生 、发展 的特 点进 行 比较 记忆 ,这 样不仅 掌握 了 提问时要注 意:提 问问题 的数量 要适 中;提 问要有 针对性 ;提 问要 历史 事件 ,还 在 比较 的过 程 中加深 了对 事件 的理 解 。例如 : 比较 有 层 次性 ;提 问要 面 向全体 学 生;对 学 生的 回答 要进 行 公正地 评 中 国明朝 的 内阁制和近 代英 国 的 内阁制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作者:陈治强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73-01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入,近年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在很多学校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评价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中学的历史老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这不能不引起中学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外乎教师讲,学生听、读、写、背而已。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
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
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由于历史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方式的死板。
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对历史丧失兴趣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缺乏正确认识,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结果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转变观念。
明确师生的角色。
教学过程应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
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索为方向。
重视个性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本人多年任教初中历史教学的经历与经验,认为构建历史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在于怎样掌控课堂、驾驭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习激情做到因人施教。
只有做到掌握一手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技能,才会使课堂生动鲜活,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轻松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我注意让自己的心情先变得轻松快乐,保持好心情。
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
在学生面前放低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他们的朋友,温情博取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
我总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贴近每一个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
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平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
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知识网络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大 发挥 。师 生关 系紧 张 ,学 生记忆 力迟 钝 , 思维不 活跃 , 学 习效 与 掌握 ,使 学生的思 维活动与信 息 内容互相 渗透 ,在此 基础上便 会 率 低 。现 在 的 中学 生 独 立意 识 强 ,都 有 着 自己 的个 性 和 思 想 见 产 生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 学生创新思 维的培养 。
学科教 育
教 科学 育
2 1 4第9 O 0 期
赵卫华
( 河北省河间市西村中学 020 ) 640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是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的关 键 。有 效 的历 史 课 堂 教学 设 计 应有
三 、多媒体 辅助 课 堂教学
传 统 的 中学 历 史教 学 以 教师 的 讲述 为 主 。教
149
解 。教师 应 根据 学生 的心 理 需要 ,转 变观念 ,重新 定位 自己 的角 色 。教师 要 特别 关注 学生 的情 感 ,对 学生平 等 相待 ,尊 重每 个 学 四 、历 史教学 生活 化 教 育家 陶行 知 先生 曾指 出 : “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教 育是 死 教 没
生 ,尤其 要 关注 性格 内向或 学习有 困难 的 学生 ,积 极鼓 励他 们在 育 。没 有生 活做 中心的 学校 是死 学校 ,没 有 生活做 中心 的书 本 是 学 习 中努 力 尝试 , 以平等 、 民主 、尊 重、 理解 、关 心 、赏识 的态 死 书本 。”很 多学 生对 历史 学 习不感 兴趣 ,这 和教 学形 式有 关 ,
师 讲 、学 生 听 。多 媒体 运 用 音频 、动 画 、录像 和
利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有 利 于教 学 理 论和 实践 的结 合 ,要 落 实教 育 改 革 。 毛 泽东 同志 曾提 出 : “ 打无 准 备 之仗 ,不 打 无把 握 之 仗 , 每 战 不 都应 力 求 有准 备 ,力求 在 敌 我 条件 对 比下 有 胜利 的把 握 。 ”这 是 军 事 原则 , 同样适 于教 育 教 学工 作 。 国家 教育 部 颁 布 的新 课 标 对 教师 的课 堂 教学 和学 生 的 学 习素 质 能力 的培 养 指 出 了方 向,对 教 师 的课 堂 教学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这 需 要 历 史教 师 应 像 指 战员 认 真 准备 一 个 个 战役 那 样 认 真 准备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当代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我的一点见解: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仪器来投放有关影片、图案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讲到张骞通西域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投放通往西域的路线图,再插播当时楼兰国的繁盛景象,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西域”这个名词的理解。
又如:在讲到日本侵华战争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可以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情节给学生看,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无人道。
也让他们了解到中国落后挨打的耻辱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几乎是“一堂包”,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自问自答,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甚至是焉焉欲睡。
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又如何能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呢?相反,如果变一种方式,让学生去动脑思考,动嘴讨论,动手制作,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讲到《世界近代史下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这一节内容时,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写出自己的观点,启发他们从身边的一些公司、企业改革与发展联系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一节课中,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启发和总结,其它的交给学生。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对于学习这个内容也充满了兴趣。
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效果。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敢于提问,敢于质疑。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要提倡学生对问题要思考,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作者:丁玉霞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8期摘要:课堂调控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教学杠杆,掌握课堂调控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使课堂变成充满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喜爱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方法的调控;学生兴趣的调控;教学语言的调控;教学机智的调控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8 -01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从而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呢?我认为这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又如何对历史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教学方法的调控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石。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师要注意教法的新颖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当前,各学校都在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实行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其次,教师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二、学生兴趣的调控爱因斯坦讲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学习,乐此不疲。
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上下五千年,辉煌华夏史,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美 国著名心理学家 布鲁纳 曾说过 “ 学习的最好刺激
力量乃是 对所学材料 的兴趣 ” 。兴趣 是指人对事物的特 殊认识倾 向 , 人的认识需要 情绪表现 。早在两千多年 是 前就有人说过 :知之者 , “ 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 , 不如乐之 者。” 夸美纽斯 也曾说 过 :兴趣是创 造一个欢乐和光 明 “ 的教学途径之一 。 教学中 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 知欲 , ”
不想学 , 也就要求 教师要有 丰富 的知 识面 , 才能在课 堂 上发挥。上课 时多穿插一些 内容 、 事 , 故 以及和事件相关
的一些 内容 ,这样就使枯燥无味 的课堂变得 生动有趣。 所 以教师应多学 习, 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 相关 的科 目, 以增长知识 面 , 阔视野 。 开 教师一定不能 只满足
学 习兴趣 和愿望 , 能最 大地激 发 内在 动机 , 别是个人 特 的兴趣常 常是影响各 门课程学 习 的一个 重要 的潜在 因 素。 现行 的历 史教材 中 , 每一 课都有 “ 课前提示 ” 它不 , 仅具有 导入新课 的作用 , 而且 还具有 多种 功 能 , 以教 所 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 课前提示” 。俗话说 “ 良好 的 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 。每次上课 , 我都注意使用 “ 课前 提 示” 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 问题 , 边讲边 问 , 而引起 从
不 远” 所 以教 师除 了有 内在素质 外( , 即人 们常说 的“ 内 才 ”还需有过人 的“ ) 口才 ” 。这样上课 时能充 分发挥 , 讲 起来 口齿伶俐 , 滔滔不绝 , 形象生动 , 讲起 人物故事栩栩 如生 , 生听起来津津 有味。反之 , 学 如果教师上课“ 语无 伦次 ”学生学得眉头苦皱 , , 影响课堂效果 。 四、 合理运 用“ 课前提示” 激发 学生兴趣 。 。 以提高课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河口镇初级中学华琴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器。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1.用微笑亲近学生。
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
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率当然会大大提高!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
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
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
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
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
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
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
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
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艺术作者:王武军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10期教师教学的艺术是在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前提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中形成的,这样的课堂丝丝入扣,让人魂牵梦绕,充满了美的享受,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变得乐学、想学、爱学。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教学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少年期。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声、光、电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提炼、归纳出结论。
讲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难点是南北战争的原因,关键是奴隶制的存废。
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时候我便运用了如下材料:材料一:“美国独立后南部保留和发展了大种植园经济。
这些种植园主要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主要劳动力是黑人奴隶。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这更加刺激了美国南部棉业的发展。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把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并换取廉价的工业品;美国南部的奴隶人数随之增加。
”材料二:西部领土的扩张。
材料三:狄更斯笔下的黑人奴隶。
“黑人亨利逃跑了。
他的左眼已被挖掉,左臂和左肋上有几处匕首刺的伤疤,鞭痕满身。
”“安东尼逃跑了。
他的一只耳朵被割掉,左手被斧头砍伤。
”“悬赏五十美元捉拿黑人杰姆·布莱克。
他的两耳都被割去一块,左手中指第二个关节已被砍掉。
”“悬赏二十五美元捉拿我的奴隶约翰。
他的鼻尖已被割掉。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的情境阅读,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感受,最后上升到理性,总结归纳出:1.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严重阻碍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南北双方的矛盾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张越来越激化。
3.奴隶制度是一种不人道、不合理、落后野蛮的制度。
最终美国南北方由经济上的矛盾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冲突。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双方的经济斗争上升到北方维护国家统一,再到人性的解放,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常规教学活动课的开展
E C R I I j ES A 《 { W U R C } M R E 赣 { }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常规教学活动课的开展
郭 云 霞
( 湖北 省武汉 市新 州 区邾城 二中 ,湖北 武 汉 4 0 0 3 4 0)
中图 分 类 号 :G63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2 1 ) 1 0 3 — 2 3 .1 6 1 0 6 (0 12 - 1 8 0
的历 史朝 代用 接龙 的游戏 让学 生 回答 ,既 对上 册历 史作
了 一 个 回 顾 ,又 自然 引 入 对 下 册 历 史 的 学 习 , 并 能 让 学
生对 整个 历史 朝代 的更替 有一 个清 晰 的 了解 。在讲 《 孝
文 帝 设 计 迁 都 洛 阳 》 改 革 内 容 时 , 可 指 导 学 生 玩 缩 句 游 戏 :将 改 革 内 容 浓 缩 为 用 汉 语 、穿 汉 服 、 改 汉 姓 、 通 汉 婚 、改 汉 制 、 学 汉 礼 。 学 生 很 感 兴 趣 ,也 很 容 易 记 住 。
如第 七课 《 大变 革 的时代 》 ,可 依据 导 人框 “ 门立 杆 ” 南
的 故 事 编 演 历 史 短 剧 来 说 明商 鞅 为 变 法 树 立 威 信 。 再 次 ,
这一事件 ,可编 演历史 短剧 《 罢黜百 家独尊 儒术 》 。再如 第二 十课 《 北方 民族大融 合》 ,依据北 魏孝 文帝 改革这 一 事件 ,可编 演历 史短 剧 《 孝文 帝设 计 迁都 洛 阳》 来反 映
孝 文 帝 改 革 的 决 心 。 其 次 ,可 选 择 课 本 导 人 框 的 故 事 ,
.
历史 课 堂 活 动课 是 以 学 生 的主 体 活动 为基 本 特征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计板书与课件时 , 一 方 面 要 简 化 知 识 的呈 现 方 式 , 以便学 生记忆 ,
另一方面要美化知识 的呈现方式 , 给学生一种赏 心悦 目的感 觉。
2 . 板书与课件要具备直观性 。
历史教学 内容较为复 杂 , 有些 知识 的表 述方 式不利 于学 生 的理解 和记 忆。 对此 , 教师要对其进行归 纳 与总结 , 整 合相 关知 识 , 明晰 内在联 系 , 这样 学生 就 能明确学习重点 , 加深对 知识 的理解与记忆 。
例如 , 在教学 “ 欧洲与 日本 的战 后经济腾 飞 ” 这部分 知识 时 , 教 师可 以简单 地讲 述一些有关 日本政治家 的故事 , 或 者展示 一些 反 映 日本经 济情 况 的照 片 , 以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 加深对 知识 的理解 。
又如 , 在教学“ 国 家发 展 ” 的相关知识时 , 教师 可以组织 学生开展小组讨 论 , 探讨 国 家 发 展 的 主 要 推 动 因 素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爱 国 精 神 与 民 族 自豪 感 , 帮 助 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 。
三、 设 计 板 书与 课 件
板 书 与 课 件 是 学 生 在 课 堂 上获 取 知 识 的 主 要 媒 介 , 如 果 没 有 好 的 板 书 与课
・
教 学研 究 ・
件, 学生就无法全 面获取 知识 。 了 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 精益 求精 。
内容进行总结 , 这 样 就 能 使 学 生 牢 固掌 握 知 识 。 例如 , 在教学“ 元 朝 的建 立 ” 这部分内容时 , 由于知识点较 多 , 教 师 要 突 出重
点知识 , 及时解答学生 的疑惑 , 从 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 创设形象的历史情境
浅谈中学历史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几点转变
一 + — ~一 — 一- + + 一 + +Biblioteka 一 +。 + - +
・
提供高度仿真 的情境 ,引导学生综 合运用所 学 的理 论 知识来 思考 、 究 、 研 分析这 些案例 , 独立 作 出判 断和 决
撰 写调查报告或 研究论文 的能力 ,培养 了学生 开拓进
策 , 而提高 学生 分析问题 、 从 解决问题 能力 的一种教 学 方 法 。案例教学具 有高度 的模拟 性 ,案例 内容真实 具 体 ,为学生提供逼 真 的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 学生去 思 考、 讨论 、 研究 , 并运用所学原理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 中 只给情况 、 问题 、 条件 , 没有现 成的标准答案 , 能够引起 学生浓厚 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而 , 这是一种感染性 与针 对性较强 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施案例教学 , 要正确处理 好两 种关系 。第一 , 处理好案例 与教学 内容 、 要 教学 目 的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 内容 、 教学 目的选择合 适 的教学案例 。第二 , 是处理好案例教学 中教师与学生 的关 系。案 例教学 中教师 与学生所处 的角色与传 统教 学 中所处的角色是 不同的。在案例教学 中, 教师 的角色 是指 导者和 推动者 , 喻为 “ 演 ”学 生 的角色 , 由 被 导 ; 则 被动变为主动 , 喻为“ 被 演员 ” 。要充分发挥师生多极主 体间的交往 互动 , 构建实践性教学平 台。案例教学的实 践性教学模式 认为 , 教学活 动本身存在着 多极主体 , 多 极主体 间通过不 同形式 、不 同层 次 的交往 互动 ,形 成
课 程改革后 的课 堂教学 中 ,教师应该 留出更多 的时间
- -
课 程过于注重 知识 传授 , 单纯 追求学生认 知的发展 ; 而
让历史课堂“动”起来——浅谈初中历史“互动”教学
让历史课堂“动”起来———浅谈初中历史“互动”教学陆小峰摘 要:用互动教学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学教师值得提倡的教学方略,历史课教学尤应如此。
这既缓解了当今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厌倦情绪,又增强了学生了解历史、读懂历史、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73-1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将“枯燥”的历史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
一、让学生“愿意”学习历史首先,教师要会“燃情”,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比如课前演讲,要求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新闻报道,在课上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
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就会去主动搜寻,主动查阅资料。
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
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
另一方面,学生的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
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
二、让学生“高兴”学习历史历史课上穿插图片或音乐,则既可以缓解疲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
看着一幅幅精美图片跃然眼前,听着音乐,仿佛忘记身在课堂,爱憎分明立竿见影,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1-110-01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
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
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
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
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
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5、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
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同时,竞争的结果也会使胜利的一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一方不肯服输,双方都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经常有同学向我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多用这种形式。
二、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追 求 方法 的多 样化 、 氛 的热 闹 , 占用 学 生 的思 维 时 间和 想 气 会 象 空 间 , 弱学 生 的 抽象 思 维 能力 。 媒体 是 一 种常 用 的有 效 的 削 多 现 代 化 教学 辅 助 手段 , 机 械 的 、 多地 使 用多 媒 体 教学 往 往会 但 过 约 束 教 师 的教 学灵 感 , 缚 学 生 的学 习 敏锐 性 , 学 生 的创 新 思 束 使 维 与创 新 意 识都 受 到 压抑 。 竟应 采 取 什 么教 学 手段 , 须 遵循 究 必 为 教学 服务 的 原则 , 助 于 启 发学 生 思维 , 有 有助 于学 生 理 解 教学
3合 理地 控 制 教学 节奏 和进 度 .
教 学 节 奏 的把 握 不能 简 单 地理 解 为 教 师是 否拖 堂 ,是 否完
取舍 , 避 免 面 面俱 到 、 堂灌 。 要 满
二 、 发 学生 学 习 中的 主体 意 识 与探 究精 神 激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欲 望 和 探 究 精 神 . 教 师 良好 教 学行 为 的 是
难 点 和 重点 . 助 于 提高 教 学 效率 。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学 中 , 少 教 师 不 去研 读 课 程 标 准 . 学 随 意 性 较 大 , 学 目 不 教 教 标 不 明确 , 学 内 容 杂乱 无 章 , 教 教学 方法 随机 草 率 , 学 的效 果 教
可想 而 知 。 调 整教 学 行 为 . 要求 教 师认 真研 读课 程 标 准 . 于 每节 课 的 对 内容 、 学 目标 要 能 准确 把 握 , 时对 学 生 的 兴 趣 、 知 水 平 和 教 同 认 应 该采 用 的教 学 方法 与 策 略心 中有数 .并 能对 教 学 中 可能 出现 的教 学 问题 和 教 学效 果 进行 预 测 。 教 材 内容 要 合理 处 理 , 胆 对 大
一
、
依 据课 程 标 准 , 明确 教 学 目标 。 胆 取 舍教 学 内 容 大
教 学模 式 的确 定 , 先要 有 明 确 的 目标 , 后 寻找 实 现 目标 首 然
的方 法 与 策 略 。 只有 深 入 分 析 每 堂 课 的 教学 目标 , 确 教 学任 明 务 , 能 提 高教 学 质量 。课程 标 准 是 高考 命题 的依 据 , 是 课 堂 才 也
要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素质 必须 树 立 新 的 教 育 观 . 整 教 师 的教 调
学 行为 。 课堂 教 学是 学 校 教育 的主 要形 式 , 可 以反 映 教师 不 同 它
的教 育 理念 和 教育 目标 , 现 出教 师 不 同 的教学 行 为 。 文 试对 体 本 中学 历 史课 堂 教学 行 为 问题 作 一些 探 讨 , 以求教 于 同仁 。
戈御 希
VO . 1 NO . 7
J l 0 9 uy 2 0 LI BERAL ARTS FANS
浅谈 中学历史课 堂教 学行为 的调整
廖力 生
f 州 市龙 南 中学 赣 江西 赣州 3 10) 4 7 0
【 要 】 中 学历 史教 学 中, 全 面提 高 学 生素 质 , 师必 须树 立 新 的教 育观 , 适 时 、 摘 在 要 教 并 合理 地 调 整 自己的教 学行 为 , 以激 发 学 生的 学
成 了教 学 任 务 , 而是 指 教 师在 课 堂 教学 中能 否很 好 地 驾驭 课 堂 , 不 能语 速 过 快 , 必须 抑 扬 顿挫 , 富有 美感 ; 重点 内容 突 出 , 让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思 考 、 讨论 ; 教材 的处理 详 略 得 当 , 对 节奏 紧 凑 , 过 度 自然 。 四、 胆 创 新 , 出教 学 个性 大 突 教 无定 法 , 学 方法 要 力 求避 免 单 一化 、 式 化 、 式化 。 教 模 公 怎
习欲 望 , 促发 其 积极 情 感 , 启其 心 智 , 升其 学 习技 能 , 养 合 格的 社 会公 民。 开 提 培
【 关键 词 】 史教 师 教 学行 为 调 整 历
【 中图分类号 】 3 .1 【 G6 35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6 1 1 7 (O 97 0 2 — 1 1 7 - 2 02 O )— 1 0 0
规 律 。 是 教学 内容 的设 计 。 师要 依 据课 程 标 准 , 二 教 引导 学 生把
握 教材 的 内在联 系 , 现 隐 藏在 教 材 中 的有关 理 论 问题 , 于抓 发 善 住历 史 的本 质 , 握 历 史 的发 展 方 向 。 学设 计 真 正体 现 了 以上 把 教 两个 方 法 . 教学 行 为 才 是科 学 的 。 其 2选用 适 当的 教学 方 法 和手 段 . 教 学 方法 的艺 术化 是 教 师教 学 行 为 的重 要体 现 。教学 方 法 必须 为 实 现教 学 目标 服 务 , 该遵 循 适 应 、 当 的原 则 。 如果 一 应 恰
重 要 表现 。教 师要 根 据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 精心 设 计 问题 , 养学 培 生 寻 找答 案 、 索 规律 的 热情 。 一次 世 界 大 战和 第 二次 世 界大 探 第 战 给 人类 带 来 了 巨大 的灾 难 。 类 社 会 为什 么 会在 2 人 0世 纪 上 叶
发 生 两次 世 界 大战 ? 次 大 战在 当时 可避 免 吗 ? 类从 两 次世 界 两 人 大 战 可吸 取 哪些 教 训 ?这 一 系列 的问题 对 于 激发 学 生 求 知 和探 究 的欲 望 , 具有 积 极 作 用 。 教 师 良好 的 教学 行 为 , 还应 该 体 现在 师 生互 动过 程 中 。 生 师 互 动不 要 搞形 式 主义 , 而应 倡 导 师生 平等 对 话 、 谐轻 松 的学 习 和 氛 围 , 互 动 中达 到 师生 情 感 的交 流 和心 灵 的碰 撞 。 时要 启 发 在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