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自然界中充满了许多有趣且丰富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浙教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物种是指能够繁殖后代,并且后代之间具有遗传相似性的个体。

地球上生物物种众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 物种的适应性:不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适应性强的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生存和繁衍。

3.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特征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分类单位。

4. 生物圈的平衡: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着平衡。

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常见状态的变化:物质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常见的状态,并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物质的热传导: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热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3.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其他物质中,形成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4.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生成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电与磁的关系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所带的一种属性,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输过程,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电流强度的大小由电流的数量和流动速度决定。

3.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物质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场,磁力是磁场对物质施加的力。

磁场可以由电流和磁体产生。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的互利共生: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相互提供利益并促进彼此的生存和繁衍。

2. 生物的资源利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包括食物、水、空气等,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责任,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第一章演化的自然1、宇宙的起源(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与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3、恒星的一生( 1)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

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_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_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知识点复习

数学课程辅导讲义学生姓名:王威翔年级:初三学科教师:石扬授课时间:2019年3月2日课程跟进九(下)第一章演化的自然基础知识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古代人的宇宙观2.托勒密与“地心说”;地心说理论为: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运转的3.哥白尼与“日心说”。

日心说理论内容: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地球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太阳运转的。

4.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5.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宇宙在原始火球爆炸中形成。

6.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说明宇宙在膨胀。

宇宙无中心。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1.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太阳自转方向相同(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共面性);4.太阳系的形成假说还有:灾变说5.恒星的演化: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6. 中小恒星(如太阳)——红巨星(晚年期)——白矮星—暗矮星;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7. 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

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演化。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原始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注意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浙江初中科学教材九年级下册

浙江初中科学教材九年级下册

浙江初中科学教材九年级下册浙江初中科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一、物质和能量循环1. 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就是指在自然界中,物质一直都在循环流动,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2)物质循环的类型:物质循环可分为大气层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气候变化)、水层的物质循环(如河流运输)和土壤层的物质循环(如土壤营养物质流动作用)等。

2. 能量循环:(1)能量循环的概念:能量循环是指,在自然界中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地热能和机械能等)都会转换成热能,而热能实际上是在动物和植物之间进行不断转换的。

(2)能量循环的类型:能量循环一般可以分为低级能量循环(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高级能量循环(如动物的食物链)等。

二、物联网技术1. 物联网技术的概念: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结合硬件的系统,将一切有形的物体都连接起来,实现交互的技术。

2. 物联网技术的作用:(1)能够管理和控制物联网设备;(2)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自动交互,从而实现节约成本、增强效率;(3)不仅可以收集,还能够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相关服务效率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三、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之间以及人类的繁多种类、复杂性和可持续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可以提供生活基础:生物多样性可提供生物资源,如食物、细菌、鱼类等;(2)调节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通过缓冲、消减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3)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物种多样性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活力和活力,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自然环境中气候因素的变化,包括总体气候、季节气候、月降水量、温度、气流、降水、多年气候等等。

2.气候变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变化、大气层大气物质组成的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变化等;(2)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最终导致气候变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二、环境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4)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1)开发新能源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4、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详尽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详尽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章知识点详尽版九下第⼆章知识点详尽版第⼀节:种群与⽣物群落⼀.物种:⼀个物种就是⼀群⽣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育⼦孙后代。

⼆.种群:⽣活在⼀定区域内的同种⽣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1.⼀定空间(⼀个区域):⼩则如⽥地、池塘,⼤则如草原、海洋。

2.同种⽣物(⼀个物种):有⼤⼩、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3.个体的总和(⼀群个体)三.种群特征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1.种群密度不同种群在同⼀环境下种群密度差异很⼤,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调查⽅法:标志重捕法2.出⽣率与死亡率:决定种群⼤⼩和密度的直接因素⼀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的⽐例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年个体很少3.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的⽐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少,⽼年个体很多意义: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4.性别⽐例四.种群的数量变化1.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条件:⾷物、空间充裕、⽆敌害等理想条件2.“J”型曲线公式:Nt=N0λ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K值原因:因⽣活条件有限⽽使种内⽃争加剧;以该种群⽣物为⾷的捕⾷者3.“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值(K值)后停⽌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出⽣率与死亡率⽓侯、⾷物4.决定因素捕⾷者、竞争者迁⼊与迁出⼈类的活动5.研究的意义:合理利⽤和保护野⽣⽣物资源;防治害⾍五.⽣物群落1群落概念:在⼀定⾃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物的总和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垂直结构:明显的分层现象2群落结构动物的分层:受植物分层的制约⽔平结构:因地形、光照、湿度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3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个群落被另⼀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第⼆节⽣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络1.⾮⽣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成分):阳光、热能、空⽓、⽔分、⽆机盐等。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2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2

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种群和生物群落(一)生物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例如:一片农田的所有生物,既包括植物和动物,又包括各种微生物。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被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2、群落和种群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种群的总和。

(2)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群落是各个生物种群的有机集合体。

3、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内部不同生活型的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格局叫群落的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在森林群落中,植物明显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

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分析,乔木层的植物生活在森林的顶层,都属于阳生植物,也就是说,乔木层的植物只有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而灌木层植物属于耐阴植物,能适应弱光环境;草木层植物都是阴生植物,在较弱光照下也能正常生长。

所以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2)在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与食性有关。

顶层的雀鸟以乔木种子为食,中层的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类以灌木种子为食,并在灌木层营巢,而底层的血雉和棕尾红雉等森林底层鸟类主要以地面的苔藓和昆虫为食。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中,都会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如稻田中的水稻,其生长既受到杂草、昆虫、青蛙等其它生物的影响,也受到温度、阳光、水分等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自然界中的生物生活受环境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引言: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而在九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浙江版课本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的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些科学原理。

第一章:物理学中的新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物理学的新知识。

课本中介绍了电路中的电阻、电源和电流等概念。

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的传导和使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能源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探索了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过程。

第二章:化学的奥妙其次,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妙。

浙江版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部分涉及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如酸碱中和、化学平衡、溶液的浓度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还能够开阔我们的科学思维。

第三章:生物学的精彩生物学是我们了解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学科。

在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中,让我们深入探讨了生态系统、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通过了解物种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地球科学的奥秘最后,我们来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浙江版九年级下学期的地球科学部分介绍了地质变动、大气环境、水资源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提高我们的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总结:通过浙江版九年级下科学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原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这些科学知识点不仅仅是课本中的文字,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依据。

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学的知识改变世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知识点科学九年级下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学教材,主要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而电压则是负责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场强度。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 电路工作原理:电路中有两种基本的组件,即电源和负载。

电源提供电压,而负载是电流通过的路径。

讨论电流和电压在电路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十分重要。

3.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通过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也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分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酸碱反应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三、生物知识点1.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界不可或缺的过程,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物种可以进行进化。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机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生命活动与能量转化: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支持,能量的转化与生物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

从摄取到消化吸收再到能量释放,学习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体的能量需求和能量转化的方式。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众多物种的丰富程度,而生态环境则是这些物种共同生存的自然环境。

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50道)1.变异可分为________的变异和________的变异。

由外界环境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这样的变异称为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________而引起的,许多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都可使________突变的机会增多。

2.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无止境的进化逐渐________而来的;生物是可变的,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________。

3.生物进化的顺序:化石研究证明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简单→________、低等→________、水生→________。

4.早在100多年前,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________就通过“肉汤实验”证明了________。

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依据是太阳系的各行星自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另外行星________的轨道接近于圆形,几乎在________上。

这说明了________。

6.科学家们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我们居住的地球所在的星系是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星系是________星系,它相距地球16万光年。

我们如果要去那里,以光的速度,需要________时间。

8.航天器基本上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前者包括人造卫星、_______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

9.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科学家根据它们体积、质量、运动规律等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天体层次。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________,它和月球构成了________,而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天体构成的更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4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4

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例如:各种燃料、流动的空气和水。

1、能源的分类
从能源利用角度可将能源分为常规和非常规能源;
从能否再生角度可将能源分为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从是否由自然界直接提供角度可将能源分为一次和二次能源。

2、太阳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这为人类和动物界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

目前,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二、能源的利用
1、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矿物燃料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 ,树立节能观,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2、人类对各类能源的消耗量呈迅速增长的趋势,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矿物燃料的大量消耗,已经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温升高,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提高效率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

4、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原子能,太阳能、氢能等) ,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基本思路。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变异,进而提高自身的存活能力。

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产生选择压力,促使生物进化。

例如,雪豹的厚毛皮、驼背和大灰蝶的翅膀颜色等都是由于环境的选择造成的。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世界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分子的信息传递实现的。

DNA分子中包含了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基因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主要有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

进化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现象。

进化包括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演化和物种的灭绝等。

进化是生物种群长期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实现。

三、人体的内分泌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组织的重要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实现。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等。

生殖系统是人体繁衍后代的关键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精液的生成与排出,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子的生成与排出、子宫的准备和胚胎的着床等。

四、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崭露头角。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等。

克隆技术能够复制完全相同的个体,可以用于繁殖珍稀物种和提高动植物的品质。

干细胞技术能够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和治疗疾病。

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获得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功能和性状提供基础。

五、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生物体活动的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利用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转化为生物能,供自身进行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导言: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领域的知识。

而九年级科学下册则是浙江省九年级学生所学的科学课程,知识点较为复杂和深入。

本篇文章将探讨九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些核心知识点,通过深入的解析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光与视觉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光与视觉的知识。

其中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颜色的形成和视觉的原理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进一步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二、电与磁电和磁是九年级科学下册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学习有关电流、电阻、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

这些理论将帮助我们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从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的电流分布,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通过制作简单的发电机来了解电磁感应原理等。

三、力学在九年级科学下册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力学的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我们将学习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轨迹和变化,深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四、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九年级科学下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学习细胞、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等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人体健康的知识,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九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我们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的特性等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结语:九年级科学下册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光、电、力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知识点,并提供了一些示例和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 )基本形式:A+B二AB2C+O2=====2CO 2CO+O2=====2CO2CO2+C=====2CO CO2+H2O==H2CO3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现象:(1)发出燿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02点燃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岀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A 2Cu0现彖: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1 + 3O2点燃2A1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02点燃2H2O现彖:(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0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02点燃S0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冇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0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02高温2C0 (是吸热的反应)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 B = A + B 2HgO==2Hg+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出0通电2H2T+ 02T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出:02=2: 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 U2(OH)2CO3 =A= 2C U O+H2O + co2t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举例:草→鼠→蛇→鹰。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2.食物网。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
(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
本章特点
⏹1、以“人”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对本章涉及的科
学知识与技能,以“健康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和影响健康的有利因素”为线索,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本章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许多概念与知识,但学习的目的除了了解
“人的健康与环境”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突出科学探究。

⏹4、渗透科学史、反映新技术和社会问题。

本章知识体系
第1节健康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生理健康
2、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生物因素
3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一些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可使人患传染病。

(1)病原体
(2)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2、传染病(3)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实施调查的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有关传染病的一些概念
⏹病原体: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微生物又包括细菌和病
毒)
⏹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方法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3节身体的防卫
⏹1、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侵的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1)抗传染免疫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 2、免疫自然免疫
(2)免疫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计划免疫
⏹ 3、人体免疫功能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恶性肿瘤
⏹2、冠心病
⏹3、高血压病因和预防
⏹4、糖尿病
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
(1)环境毒物和中毒⏹ 1、防中毒
(2)食物中毒
⏹ 2、平衡膳食
⏹ 3、毒品和吸烟的危害
⏹ 4、急救常识
⏹ 5、血型和输血
第四章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
二、环境问题
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
(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
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
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
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
浙教版科学
(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
(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
(4)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
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1)开发新能源
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
(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
(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
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
(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
4、对策: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
(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3)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

(4)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
(5)纸制品的重复使用
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1)限量捕捞(2)建立禁渔期(3)改变捕鱼方式(4)水产养殖(5)新资源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